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建设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建设教学范文1
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我国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学校对中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视度不够,认识不足。当前中学仍然存在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各部门的数据类型管理方式不同,使得信息资源难以整合,管理方式仍然是沿用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对信息技术不够重视;在管理内容上不够全面仔细,只注重个别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等。其次,教学管理信息化技术含量低,教育教学管理手段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不高,教学资源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报表或电子表格上,软件利用程度低,占用管理人员时间;相关程序人员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够熟悉,不能全面考虑各系统功能的独立性与联系性,进而导致很难适应中学教学管理的需要。第三,教育教学管理上人员技术应用水平偏低,信息管理能力不足,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报表统计、文字操作等较为简单的管理层面,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
二、促进中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方法
1.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中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那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必须有决策层的校领导的支持才能给予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投入大,校领导方面必须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同时这样一套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在建设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定阻力,这就需要相关校领导亲自出面协调,以保证系统建设的顺利推进等。总之,在这个项目上,各决策层校领导必须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认识,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
2.建立健全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规章制度,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好规划设计在对整个信息化系统进行规划时,必须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开发设计,积极发挥学校内部资源优势,组织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开发适合本校需要的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同时还应积极学习并借鉴其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优势,取长补短,优化本校管理系统。为确保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有序进行,必须出台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制度来规范管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当然随着学校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也应适时加以调整与变化,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
3.整合和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对学校各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规范,建立学校、学校各部门的资源数据库,调配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管理规范,同时将这些信息对全校师生开放,供其查询了解,进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不仅如此,还可充分激发学校各级教职工与学生的积极性,争取为教师建设一套包含电子教材、课件、学术文献库、管理数据库等一体化信息资源库;学生层面还可建设一套符合各年级学生需要的专题学习网站等。总之,应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尽可能地开发所能调取来的信息资源,实现学校资源信息的共享与应用。
4.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在提高教职员工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其信息技术专业化知识的培养,使其能更加适应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进而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加强对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职工的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化管理知识培训,并提高其计算机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教职工必须具有工作危机意识,时刻注意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技术素养,以便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第三,对岗位人员不定时进行技术考核,同时还可设立激励机制,提高校职工工作水平。
信息化建设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校;教学督导;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29-04
引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下,高等院校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与高校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国内各高等院校在扩大招生面的同时,也相继采取措施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工作者较为认可的形式是成立高校教学督导委员会,聘任校内专职督导专家和兼职督导工作人员对本校的课堂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指导,从而保证本校教学质量。
一、教学督导含义及组织形式
1.教学督导的概念
国内不同学者对教学督导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将教育督导的概念与教学督导的概念进行比较,2012年9月9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令第624号文件),其中第一章总则中第二条中提到,教育督导包括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内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1]。故我们可以将教学督导看作是教育督导的一种形式,“督”意为监督、检查,“导”意为引导、指导。教学督导是学校教学督导组织及其成员根据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过程[2]。
2.教学督导的组织形式
为了监测和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多数高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委员会,聘请学术造诣深、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教授担任专职教学督导员。督导委员会采取综合督导、常规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跟踪督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教学督导专家的任务会在每学期开始时提前进行规划,一般包含:学期初开展教学巡视工作并撰写巡视报告;学期中对全校教师的课堂进行有计划的抽查并且深入听课,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教学态度、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和学生对教师或者课堂的建议等方面形成听课记录表;定期抽查各个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往年考试试卷;学期末对全校考场进行巡视并撰写巡视报告,年终对年度教学督导工作进行总结。
二、现行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多数高等学校所开展的教学督导工作对该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保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督导专家听课覆盖面不均匀
教学督导委员会在工作总结时发现,原定听课计划并没有圆满完成,其中最大的表现是听课覆盖面不均匀,有的学院被深入多次听课,但是有的学院才区区几次。究其原因,督导专家在学期初人工选定听课教师,形成课表,按照课表深入教师课堂听课。在实际教学督导工作开展中发现,由于临时调课或者更换教室,该教室的课堂并不是原定教师的课,而有关调课和更换教室,主讲教师并没有及时通知督导专家。现行的解决方案是,提前联系主讲教师,以提高听课效率并保证覆盖面,但是这样做“弊大于利”,提前通知主讲教师,会破坏该教师最自然的教学环境,不利于掌握教师最真实的课堂教学水平。
2.督导资料存放和调阅困难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督导委员会一般是由多名教学研究能力强、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教授组成,有的学校会配备年轻的督导秘书来辅助工作,督导组建立专门的资料库来存放督导专家的个人资料、听课记录、工作资料等。多数高校采用的是传统纸质的存储方式,由督导秘书统一整理并归档。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督导工作中所产生的资料归入资料库,但却是建立在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上百个资料盒,上千份文件,需要督导秘书一件一件来审核资料是否完整,后期的核对和调阅又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3.学生意见的搜集可信度低
高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在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时,会深入主讲教师的课堂分发问卷,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来确定发出问卷的份数,通常一个教室分发30份问卷,不足30人的课堂人手一份问卷,学生通过问卷对主讲教师的课堂和该课程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有建议或者意见,可以直接书写在问卷中,而后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回收并整理。一方面,在主讲教师课堂上发放问卷,会影响教师和学生上课,有些学生会看在老师的面子上打“人情分”,影响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如果在课间分发问卷,可以先请任课教师回避,但是只有短短的5到10分钟,学生还要办理私事,有些学生就不看评价表,直接勾选,这样会产生大量的无效问卷。督导秘书在对问卷进行统计时,不仅要记录不同课程学生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还要甄别该问卷是否有效,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
4 .督导专家意见的反馈途径不通畅
教学督导人员在日常的督导工作中记录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会通过以下的途径进行反馈,第一,在听完主讲教师的课后,利用课间时间,与主讲教师就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沟通和交流;第二,督导秘书收集并整理督导专家的听课记录,形成书面建议,然后反馈给主讲教师;第三,定期召开督导会议,督导专家就发现的闪光点和问题进行交流,由督导秘书进行记录和整理,可撰写教学督导简报,指出当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授课内容,教学设备配置,学生学习情况等向全校公开,必要时安排安排督导专家和任课教员座谈,进行当面交流[3]。而在实际教学督导工作中,由于专职督导专家督导任务繁多,且老教授精力有限,所以这些信息的整理和反馈大部分时间由年轻的督导秘书来完成,但是多数学校仅为教学督导委员会配备1名年轻的教学督导秘书,所以督导秘书的任务繁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督导信息的及时反馈。
(1)信息采集模块:采集领导、专家、同行、学生根据教学督导评估指标对理论授课、实验教学等的评价信息,评价信息最好是由评价主体本人直接录入。
(2)信息查询模块:在允许的权限范围内,部门领导、主讲教师、督导专家可以登录教学督导信息化系统中查看教学督导评价,督导简报,督导表格等。
(3)信息统计分析模块:对信息采集模块录入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各种统计图表,比如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
(4)信息公开模块:为评价的主体、客体及教学管理人员等提供评教议教的信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工作动态、情况通报、督导专家展示、督导论坛、督导简报、资源共享等。
(5)系统维护模块:系统管理员通过该模块可对系统运行所涉及的学生、同行教师、部门领导、督导专家、主讲教师等主体的基础数据,督导工作简报数据、督导工作公告通知数据、专家听课课程基础数据、学生专业年级等基础数据进行维护,确保整个系统正常、平稳运行。
3.系统的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教学督导信息化系统构建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性与安全性、完备性与可操作性、规范性与开放性[8]。首先,科学性与安全性原则,教学督导信息化系统要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对不同的用户开放不同的权限,保证督导信息不泄露给与督导工作无关的人员。其次,完备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督导信息化系统应该具有完备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容量要适当大并且有可扩展性,足以支撑后续数据的补充,还要具备较强的易用性,方便督导专家和管理人员操作。最后,规范性和开放性原则,要建设一个标准规范的系统,能与校园服务器和用户浏览器兼容,系统设计还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随着学校教学督导工作不断的开展而逐步完善。
小结
高校教学督导是监测和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督导信息化建设是教学督导正在变革的趋势,事实证明,教学督导信息化能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加强督导专家、主讲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督导信息化系统能随时随地、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收集专家、学生、同行等对主讲教师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强大的计算功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和分析督导数据,切实解决督导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教学督导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4号文件:教育督导条例[EB/OL]. .
[2]郭学东.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教学督导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08-10.
[3]高中玉,钟懿隽,温世浩,任为民,王悦.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督导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研究,2010(9):45-46.
[4]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意见的通知[EB/OL]. .
[5]高艳.教学督导信息化初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3):54-55.
[6]韩相春,万思志,李雷鹏等.高校教学督导信息化建设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211.
信息化建设教学范文3
【关键词】实践教学成绩管理,信息化,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9-0119-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9.024
随着近年来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高校网络环境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使得高校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字化和网络化将成为未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高校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成绩管理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成绩管理涉及到许多相关的工作,如何将大量的工作科学的组织起来,以满足工作中的不同要求,一直是教学管理人员的一个难题。工程训练的成绩管理同其它课程的成绩管理有很大差异,工程训练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成绩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实际操作成绩、训练态度及实习报告等,并且实际操作成绩也是由多个训练工种的操作成绩的综合而成,因此成绩管理比普通课程管理复杂的多。
工程训练成绩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开发使成绩管理更适宜中心信息化的建设方向。高校实践教学的成绩管理的网络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为手段和方法,相关教学理念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建设行之有效的高校成绩管理方案。首先概述实践教学成绩管理系统建设中的相关教学理论基础:然后对成绩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内容进行分析;随后对开发与建设中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实现原理进行系统阐述;最后,针对高校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特点,结合高校训练中心管理模式的个性化要求,分析了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进一步地完善和深化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出了初步探讨。
一 实践教学成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工作信息化的合理设计和规划,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教学部门的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效率,而且通过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教学信息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金工实习几乎是工科大学绝大多数同学的必修课程,从机械类、经济类,到人文类、生命医学院,覆盖了工科院校的绝大多数院系。一般高校的训练中心开设了电子、车工、钳工、数控铣、数控车等十多个工种的实习项目,每学年接待人数可达几千人。为高效率利用训练中心的实习设备,在保证实习时长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每批次同学的实习时间,训练中心采用各工种同时授课的方法,参加实习的同学需要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在各工种之间轮换。每批次的学生首先被分为高等级的大组,分别参加不同类别工种的轮换:每一大组又会根据实际情况被分为若干次等级的小组,参加同一类别内不同工种的轮换。对于这种大规模、多批次的学生金工实习课程,学生成绩的登记、保存与计算是一项十分繁杂而要求很高的工作。在采用本套成绩管理系统之前,同学的签到与成绩记录采用纸质表格。每批次实习学生中每一小组都需要一份签到表与成绩单,随着同学在不同工种之间的轮换,这张表也需要在多位师傅手中传递、交换。这种方式下,成绩的记录、保存相当麻烦,为师傅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在最后统计每位同学总成绩的时候需要逐项加和、计算,过程繁琐同时容易出错。也即这种传统的工程训练成绩的评定是在学生工程训练结束后由各个工种将本工种的成绩上报,然后再由教学管理人员对各工种的成绩进行汇总得出实际操作成绩,在结合理论考核成绩最后给出学生的工程训练成绩。工程训练的项目多达几十个,训练内容及学生变换频繁。学生上课时教学指导人员和管理教师必须对学生实习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再由各工种的教师来整理学生成绩,这样不仅效率低,难以掌控,而且教学管理工作也困难繁琐:另外,教学轮换表和成绩记录单材料都采用纸质打印,容易磨损丢失等等。因此,采用实践教学信息的实时系统,则会使得成绩的决策、管理和交流简化,更利于成绩评定信息在各个工种管理教师和教学指导人员之间传达,以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益。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与各实践教学的实施部门之间的信启、交接、教师或教学指导人员对学生的教学评价的统计信息交流则越来越频繁,适时地建立一个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来实现教学信息的和交流,实现在网上进行排课管理和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等功能的机械制造实习课程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二 实践教学成绩管理系统内容建设思路和内容
在实际的工程训练教学中,中心的教学计划都是由中心下达到管理教师和教学指导人员,采用教学轮换表和成绩记录单来实现成绩和实习信息的交互,由于训练项目较多,工程训练结束后很难将工程训练成绩及时进行汇总,学生不能及时得到工程训练成绩,信息反馈时间较长;成绩的登记、汇总等都由手工完成,对教学管理人员来说负担也是相当繁重,但是,无论是信息化的教学管理还是传统的管理,都需要一定的组织结构,即需要以不同的管理级别来保障教学有序进行。机械制造实习成绩管理系统由批次管理,成绩管理、工种管理和负责人管理四个子系统组成。其中,负责人管理包括新建负责人(可以设置角色级别)、重置密码和状态设置3个功能模块;工种管理包括新建工种、编辑工种和删除工种3个功能模块。批次管理管理子系统包括新建批次、编辑批次、删除批次、导入学生、分组管理、成绩管理、导出课表7个功能模块(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分组管理包括新建大组,编辑大组,删除大组,课表设置,组员管理,小组管理和导出成绩,小组管理也包括对小组的编辑和管理等等。成绩管理包括按批次、按大组、按小组三个级别进行管理。
图文实时显示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将中心管理系统与各个工种的实习信息显示系统集成起来,实现教学计划信息和实习人员实习成绩信息的实时(如图4)。为管理教师、实习指导人员和学生实时的提供可靠的信息,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训练中心的管理水平。另外,系统具备表格(课表、成绩单)的导出和打印功能,共通过设备连接直接进行打印,方便了信息的输出。
对于工种管理,此子系统包括新建工种、删除工种两个功能,点击操作按钮“工种管理”可编辑工种信息,为课程及课表安排服务。点击“新建工种”,可编辑工种信息,点击管理栏中“编辑”、“删除”,可分别对已建工种信息进行修改或删除已建工种。
对于负责人管理子系统包括“新建负责人”、“重置密码”、“状态设置”三个功能模块。在“新建负责人”模块中,根据提示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在“角色”下拉菜单中选择“SuperAdmin”或“CourseAdmin”两种之一。在“重置密码”模块中可对已建负责人的登录密码进行修改重置。在“状态设置”模块中可对已建负责人账户状态进行管理,只有在“激活”的条件下该负责人才能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正常登陆。点击操作按钮“负责人列表”可以查看现有负责人信息,便于管理。
为使系统更为利于操作,因此开发具备了其他的辅助功能,如向系统导入批次名单时,系统能识别*.xls文件,但*.xls文件须有统一规定格式系统才能识别。这就要求在统计学生名单时*.xls表格文件格式规范化,系统除了用导入功能利用*.xls文件向系统导入学生名单之外,还可以通过手工操作向系统个别添加或删除任一学生,此操作可以确保学生补、退选课后,系统内学生名单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更新;导出的成绩单、课表除外,在任何一操作界面下利用操作按钮系统可进可退;系统之内设置有垃圾箱,个别删除或成批删除的学生信息可以从中恢复,这一功能的设置可以避免一些误操作造成的人工耗费或信息丢失;新建批次排在最前,这~功能便于查找任意批次,也便于对本学期新建批次进行操作:导入系统的学生名单自动按学号大小升序排列,此功能的设置方便对批次中的学生进行分组以及分组中学生的定位与查找;负责人可以对系统自动生成的按学号升序排列顺序进行调整或将此顺序打破,此功能设置便于根基学生实际情况与需要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学生进行分组:系统导出的表格(课表、成绩单)具有打印功能,共通过设备连接直接进行打印,方便了信息的输出。
三 系统模块功能的实现和优势
现在,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项管理系统中,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设计一套实用、高效、准确和便于操作的成绩管理系统来服务于全校同学的金工实习统计管理工作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项目。
开发过程中选择JSP技术和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Red Hat Linux 9.0,Oracle9i作数据库服务器,Apache2.0.49作Web服务器,Tomcat5.0.18作JSP引擎,用JavaBean封装数据库连接及一些底层操作(如图5)。系统技术关键主要在于系统的实习信息管理流程和程序编写的结合,需要的硬件投入较小,但根据多个学期的试用,反映所设计的系统功能的优越,体现在中心学生成绩管理的各个方面。首先,系统可以自动实现成绩的备份与加权。此系统不仅可以方便、安全地保存学生信息以及成绩,在新建批次时设置好每个实习项目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系统就可以根据录入的各项成绩自动计算每位同学的最终成绩,便于操作,而且可以保证成绩计算准确无误。其次,系统为代课师傅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提高师傅利用网络平台的水平。采用网络平台记录、保存和计算学生成绩可以避免纸质成绩单在师傅中间传递,节省了上课前互相交换成绩单的时间,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训练中心的师傅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与电脑、网络的接触较少,所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管理这项技能也相对薄弱,采用这套系统可以创造机会让师傅们把网络资源引入自己的教学管理之中,提高师傅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水平。此外,系统的采用可以提高学生成绩的客观性。除了学生成绩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得到保证以外,由于学生每项实习的成绩由不同工种的师傅分别给出并录入系统,互不干涉,可以减小其他工种分数对师傅给分的影响,提高了学生成绩的客观性,相应也提高了本门课程的公平性。最后,系统可以提高整个训练中心对实习学生信息的管理水平。采用此系统后,每学年每批次实习学生的个人信息、成绩信息都可以完整的保存在系统中或由系统中导出另存,这对中心教学信息的存档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正在实习的当批次同学各项信息也可以及时在成绩管理系统中更新、保存,便于中心老师对每个学生情况的把握以及对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
总之,对于中心每学年需要接待这种大规模、多批次的学生金工实习课程,学生成绩的登记、保存与计算是一项十分繁杂而要求很高的工作。该成绩管理系统的引入为老师的工作减轻了负担,也为同学金工实习过程顺利、高效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改进网络在实验管理过程的作用,提高了中心师傅们、老师们的工作效率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
信息化建设教学范文4
关键词 基层体育教学 教学档案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学校档案工作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一些基层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其他学科或业务档案工作,与办公自动化不能同步和协调发展。档案人员要如何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显得无从下手。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基层教育部门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法。
1制定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基层教育部门应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有效的、适合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方案是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加快推进体育教学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规范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效率,拓宽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建设方案要阐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意义和当前的行业背景,确立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分析本部门或下属学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改善的主要措施和条件保障等。通过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争取教育部门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单位全体教职工的配合,提高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推进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
2.1购置档案网络管理系统
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是面向整个单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快捷化,为各部门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和利用档案信息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考虑到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基层教育部门最好借助外力,直接购买成熟的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再根据本部门或下属学校实际情况,推进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系统与单位内部其他学科管理系统对接与整合,实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数据的收集、交换、归档、管理和利用,为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2.2目录数据库建设
加快体育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完成室藏体育教学档案文件级、案卷级目录的录入,全部档案门类100%建立电子目录。同时,制定体育教学电子文件收集、整理、归档、存储应用的业务流程,实施部门立卷信息化管理,最终实现全部室藏档案目录计算机检索和管理。
2.3全文数据库建设
加强对单位体育教学电子文件收集、鉴定、著录、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在移交整理年度档案文件资料时,须同步移交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双套制”归档。对以往纸质档案则进行数字化扫描,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化,建立相关的全文数据库。
2.4备份管理
档案部门定期对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进行备份管理,确保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如果有条件,可多套备份,实现异地备份,实现档案的安全保存。
2.5体育教学档案利用与宣传
在体育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取得阶段成效后,可深化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二次开发和利用,开展网上体育教学档案检索利用服务工作,实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同时,依托单位网络制定档案工作专栏,使之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多渠道发挥体育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作用。
3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3.1经费保障
档案部门要争取领导的支持,将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单位预算,边投入,边建设,从部分信息化到全部信息化。购置与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服务器、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基础设备;保证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专业知识培训经费。
3.2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依照《档案法》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和措施,规范和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加强对体育教学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
3.3业务培训保障
加强档案信息化业务培训,特别是电子文件归档、档案数字化加工等技术内容的培训。专兼职档案员要转变传统档案实体管理的观念,积极参加档案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和其他单位的交流和学习。
4结语
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任务,需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各方面保障,全体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当然,基层体育教学档案部门也要克服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对策,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使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事业大发展相协调,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朱俊民.体育课程考核背景下的体育档案信息化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4):39-40.
信息化建设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性教育,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要适应时展的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科学、快捷、方便和现代化,这也是目前教学管理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家对知识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高校的扩大招生势在必行,高校学生资源的持续增长,使得高校的教学管理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管理工作量的需要,所以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普遍共识。而生源的不断增长使教学管理的信息量变得非常庞大,对学生学籍、教学计划、考试安排及课程的选择等,这一系列复杂而庞大的教学管理信息,都需要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来进行快捷而有序的处理。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不足
教学管理是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各部门、各系、教师、学生等,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不断深入,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和复杂,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其中涉及到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考试管理、教材管理等,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管理,可以为教务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工作指导,消除信息传输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信息的原始性和准确性得到保障。同时,系统操作过程由教务部和各系协作完成,增加了检查环节,分担了数据输入和处理的任务,增强了部系的两极教务管理的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用教学管理信息建设,使传统的教学管理向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管理确立了开放式的管理服务模式,而网络的特点正好满足了资源共享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以授权身份登录系统,进行相应权限的的信息查询和修改,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公开透明,也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促进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已进行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校信息化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进一步改善。
在教学管理软件投入上,没有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使教学管理几大模块没能发挥真正作用,造成资源浪费。在运用教学管理系统中,只重视个别项目的信息化建设,而没有对整个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虽然各高校早已进行了网上选课、网上评教、安排课程和考试等项目,但同时很多重要的项目却迟迟没有开发,比如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成绩审核等,仍需要人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处理,并且准确率不高,导致教学管理处于滞后的状态。
各高校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虽然各个部门都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各个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往往是各个部门分别开发一套信息系统,虽然实现了自己部门涉及业务的信息化、高效化,但重复开发信息系统会多付出开发成本,同时对于各系来说,要面对多个部门的系统来完成所需的事情,费时又费力。比如填报一名新进教师的信息,需要在人事部和教务部的系统里分别填报,使得同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整合,反而造成了资源重复浪费。
不少高校往往委托校外软件公司进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程序的设计和开发,而程序设计人员由于对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对教学管理各个模块的联系了解不充分,很难满足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而在对教学管理系统的运用中,由于不同岗位的人员往往只熟悉所从事的业务,很少有人能够熟悉整个系统的运作,有时会造成教学管理过程中各环节脱节。
三、关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系统工程,只有设计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更好的应用于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长期负责,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才能熟练的运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要有专人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试,根据教学需求对系统加以改进,提供系统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教学管理的客观性,涉及学院方方面面,数据来源全院各部门、各系,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运行规则和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依”,约束用户操作行为,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使用人员等必须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和责任意识,避免发生人为误差。
四、结束语
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构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潮流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为社会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新型人才,是国家对高校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教学的基本目的。所以高校中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教学管理,不但顺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自身发展与提升的需要。
信息化建设教学范文6
【关键词】院校;教学保障;模式建设
军校教学保障是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为教学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而组织的有一定目的的各项活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保障与教学需求是一对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其作用的结果是增强自身保障活力,最大限度地方便教学,以推动整个军校教育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和前进。
一、加强教学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强烈地感受到教学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教学保障的信息化就要扎扎实实地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实现教学保障组织指挥的信息化
教学保障的信息化,首先表现在指挥控制的信息化。没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大脑中枢来进行指挥控制,信息化教学保障也只是纸上谈兵。目前,通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在教学保障组织指挥信息化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信息化建设尚不完备,信息化程度还处在一个相对的低水平,各教学保障环节都只是教学保障的单一孤立的因素,而且大多数对新形势认识不清,对新要求把握不准,对新情况研究不透,仍然满足于辅和被动式教学保障,习惯于实物型的教学保障。
(二)实现教学训练系统的网络化
信息化技术是产生信息化战争的最根本的动力和基础,也是推动信息化训练和保障的最直接的因素。对于院校而言要培养出胜任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必须要有信息化的训练系统和平台来实现,其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构建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体系,充分满足信息化教学训练环境。
(三)实现教学保障资源信息的共享化
信息共享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没有信息的及时、准确的沟通和共享,就不会有信息化系统的存在。实现教学保障的信息化,就必须建设高度共享的教学保障资源信息库,确立“零库存”、“零时差”、“零缝隙”的保障理念,充分利用共享资源信息库,对教学保障的各方面如教学经费、教学场地、教材、实验室、教育技术、图书资料等的现状、更新、保养、消耗、折旧、维修等各个环节及时、准确的掌握,同时依托军内和社会建立的物流配送体系,使之成为信息库有机的一部分,这样就能做到对教学保障资源、保障需求及保障状态做到实时、准确、“透明”,并做到适时、适量控制协调,真正做到教学保障快速反应、精确高效。
(四)实现教学保障管理队伍素养的信息化
现代化的教学保障,信息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做好院校教学保障,适应信息化教学保障体系,必须培养一批适应任务需要、把握教学保障规律、尤其是高信息化素养的人才管理队伍。不仅要有信息基础知识、信息理论素养、信息意识等起码的信息素养,还要有利用信息系统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际教学保障工作的能力,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局限性,具备综合信息进行信息战保障的能力。
二、大力推进教学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方法途径
保障教学的基本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教学经费保障、教学设施保障、装备器材保障、教学物资保障、教材文具保障等诸多方面。如何更好地做好教学保障工作,不断完善任职教育条件下现代化育人环境,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尽快转变教学保障观念。现阶段,要使教学保障有大的改革,大的发展,就必须树立新的保障观念,首先是以树立大教育观、大保障观为先导,深入探索区域协作联合保障,面向市场开放保障,院校内部集约保障的新思路,逐步建立适应院校教育现代化的新型教学保障体系f其次是以树立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为先导,加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从而不断推动教学保障内容、范围和形式的改革发展,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核心,将教学保障工作的重心由注重建设种类、数量、速度转变到重视规模、质量、效益上来,使教学保障走向物资供应、技术保障和信息服务相统一的发展道路。
二是尽快完善新型保障体系。由于历史原因,完善新型教学保障体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首先要发挥主管部门和院校协作中心的职能作用,在院校相对集中的地区,集中财力和物力,统筹规划院校教学设施建设,建立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训练场地,中心实验室等,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其次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地区性物资保障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实现物资采购统一调配,以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再次是建立院校与部队联合保障机制,加强部队和院校的横向协作,实行武器装备和训练设施的互借共用,互通有无,达到通力搞保障,合力育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