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1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中国的中职教育进入了普及阶段,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过渡,而培养高含金量的人才,属于精英教育。体育专业学生是中职学生群体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他们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程、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着力量。
关键词 中职体育 教育 管理
一、中职体育教育管理的概念
一般地说,教育管理的概念有两个主要渊源:行政学渊源和经营管理学渊源。在行政学看来,教育管理涉及国家从宏观上控制和管理教育事业的问题,因此称为“教育行政”,是一般行政的一个部门。而按照经营管理的看法,管理只是一种经营活动,管理活动有助于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与行政学相比,经营管理论侧重于教育管理的微观方面,如一所学校的管理。
体育词典对体育教育管理的解释是:“为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根据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及其规律,对体育教育系统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的过程,体育教育管理包括体育教育行政工作管理和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两大部分:体育教育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有贯彻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教育、体育的法规,从总体上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计划和协调,确保体育教育的正确方向,编制体育教育计划,制定体育教育的规章制度,调整体育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比例、层次和结构,确定合理的体育教育管理体制,审核体育教育经费,对各级各类体育教育机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估等。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体育骨干队伍的管理,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课外体育工作的管理,体育宣传、信息资料的管理,学生体质测定和评价工作的管理,体育经费、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
体育教育专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体育管理人才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多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体育教学、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社区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为全名健身计划的推进做出了贡献。体育教育作为一个特殊专业,较其他专业不同,他们生性好动,散漫,自律性不强,这给体育教育管理工作者带来了难题,因此探索新时期、新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己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体育教学管理内容衔接的问题
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在学校体育领域是一个争议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专家学者注意了中职体育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职体育教学内容衔接缺乏整体进行研究,存在低层次重复问题;二是某一体育项目教学内容衔接问题尚欠缺深入细致的研究;三是阶段与阶段之间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独立,教学内容缺乏衔接。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逐渐加大相关体育知识的涵盖范围。目前体育教学内容衔接存在的问题和体育教学管理衔接问题的处理,是构建体育教学内容所遵循的和原则。
三、体育教育管理中树立人文体育观
人文体育观是指以人为尺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一系列体育思想、理念。它是从人的自身的角度出发对体育所形成的认识,它强调人在体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强调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代,具体体现为对人的全面现代化的追求。从人文体育观包含了“人文”和科学两种要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的现代化的科学精神的融合。
人文体育观与素质教育相契合,它要求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树立人文体育观可以改变以往过分强调体育对人的生物功能改造的工具理性,从而关注体育活动中人的价值,人的情感体验,从价值理性出发重新审视体育和体育教学。在人文体育观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可以使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的需要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标准之一。树立人文体育观还可以指导教师在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时,一方面考虑方法的科学性,同时考虑方法的人文性,强调体育的育人功能。
体育教学伦理蕴含着人道主义、正义、自由、责任、尊重和关爱等伦理精神。人道主义在体育教学中表现为尊重学生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观。体育教学中正义体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机会。体育教学中的自由包括教师的自由和学生的自由两个方面。教师的自由包括学术自由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自由。学生的自由包括理智的自由、活动的自由、人格自由和人生自由几个方面。体育教学中的责任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体育教学中的尊重包括承认性尊重和评价性尊重两个方面。对教师的尊重指对教师角色的尊重和对教师榜样作用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是指把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目的,给予每个学生应有的赞许。体育教学中的关爱蕴含着尊重和公正。体育教师的关爱表现在对学生安全和个体需求的关注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四、结论
本论文以新时期、新背景下教育部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为指导,对当前形式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深刻的分析,并提出对策。期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对我国相关专业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徐涌金,章珺.试析加强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1).
[2] 赵荣荣.体育院校学生干部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03).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人本理念;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将人本理念作为基础,对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个性差异的培养十分有利。相比于传统刻板、单一的教育管理模式,人本教育着眼关注于对学生长远发展,旨在建立“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及激励人”为宗旨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够将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学生个体潜能集中起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一、存在于传统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中的弊端
1.忽略学生乃至教育管理者个性化培养
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教学要求、教学规范,以其作为约束教育管理者、学生的条件。尽管教师的主要责任为传道、授业、解惑,但同时也要注意按照学生个体差异来培养,过分的约束与规范只会让学生循规蹈矩,缺乏创新、个性的发挥。同时,教育管理者也仅会利用现有的教育标准来从事日常教学工作,缺乏教学、管理特色。
2.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过分的背负分数的负担,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自身能力的唯一标准。然而,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应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不能过分强调智育,突出教育的全面性作用。
3.影响教育管理者的全面发展
在如今教育普及,招生规模不断增大趋势的影响下,教师资源相对短缺,单独教育显示出了些许困难,越来越多呈现的是教师“大众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回归到传统的教书匠地位中,无精力与时间投入在每个学生上,对于学生知识领会程度及学习效果缺乏把握。
二、人本理念为基础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精神文化水平层面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急需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建立,彻底摒弃传统的不合理教育管理模式。正是因为人们开始关注情感、信任、沟通、理解与自身价值,人本教育管理模式才发展壮大起来。
第一,发展具有特色素质的人才,关注学生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才是智慧、知识及创造、管理才能迸发的主体,如何有针对性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色素质十分重要。创造性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需要从根本性转变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更多的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在这一点上,主要是强调教育管理者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了解自身优势并裨补阙漏。
第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学生创造性、个体性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做基础。现代社会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迫切追求个体性、主体性的发挥,希望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与尊严。而校方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过程中,应该为之构建具有亲和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及优势,发现自身人格魅力所在,增强自信心,这对于其在学习中发挥创造性十分有利。另外,良好文化氛围的构建能够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个体之一,其管理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进步。因此学校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集体协作精神、凝聚力,而且十分有利于其潜在能力的发掘。针对这一方面工作,教师应不断进行新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探索,以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一味批判,以标准答案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下,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便会极大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前进。
三、如何构建以人本理念为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
1.量化教育管理者激励管理机制
如今,大多数的学校按照规定的考核评定指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这样做虽然看似公正,以既定的科学依据为衡量标准,但却会在某种程度上损伤教师工作积极性。这是因为数据在某些情况下仅为工作量的片面反映,而教师学生为工作对象,数据缺乏情感基础与人性化特征,无法衡量教师工作的全面性。而若以人本理念作为基础,加强激励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则相对合情合理。
2.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主体,教师队伍素质的加强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应该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定期培训,为其提供与外校、外界交流的机会,提升专业素质、丰富认识。教师应将学生视为己出,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教育管理。
3.加强学校文化气氛的构建
人本理念基础上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着重强调以学生为本,通过人文机制鼓励、引导学生,加强管理。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中走出来,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新内容,并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以实际取得的教育成果为分析目标,主动反思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培养。要为学生构建敢想、敢说的交流分为,热情鼓励并给与一定的肯定,同时适当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保护与珍惜学生的创造性和特殊性;要宽容对待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误区及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偏差,并与家长一同为创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气氛而努力。
4.将人本理念贯彻于学生工作、课堂教学中
作为小学生,主要特点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尚不定型,各方面素质处于发展潜在期,具有十分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能够一味被动接受,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埋没自身个体性,要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教育管理者对其教育管理时,应该关注其身心发展健康度,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同时着力发掘其潜能。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学会理解、感受信息、知识的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善于思辨的主动性,给与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鼓励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生活、学习全面发展。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3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73-01
高校教育是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主要源泉,所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教育相关部门及高校必须不断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使高校及时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与经济,保证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为实现高效教育管理机制的有效创新,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了解,简单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并提出相应的创新途径。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一)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高校教育机构不断得到改革与创新,但是要满足社会需求及要求,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受传统高校教育的影响,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存在行政化和体制化,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了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第二,多数高校,尤其是公办院校对教师的管理不严格且管理不科学、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第三,整体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设置都大幅度趋向于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相关部门过多且没用,导致教育管理人员及部门之间缺乏竞争,使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不能解决实质性的教育及教育管理问题[1]。
(二)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缺乏科学性
我国很多高校依然没有意识到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使很多高校出现不重视、偏向管理及不合理管理现象,导致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且对国家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单一
第一,经过相关研究及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在教育方面都比较趋向于80%必修课与20%选修课的教育管理模式,该种教育管理模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但是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却得不到扩展和提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
第二,在考核方面,很多高校都只使用学分制考核方法,该种教育考核管理方法古板乏味,缺乏创新元素,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激不起老师的教学及管理积极性,满足不了教育改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这种方法还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不利于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二、新形势下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现处的时代是信息化和数据化的高科技时代,各大领域的发展都具有很明显的信息化及数据化特征,但高校教育领域中的教育管理部分还没有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这导致高校教育管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所以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需求及综合国力对高校教育的更高要求,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必须基于新形势环境下实现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二)是解决高校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机制除了上文提到的问题以外,还有有以下几点机制上的弊端:第一,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第二,高校教育管理手段还比较单一;第三,高校教育管理机制设置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第四,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及制度结构建设不完善;第五,多数参加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机制需求等,消除这些弊端最有效的措施便是不断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3]。
三、新形势下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措施
(一)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制度
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不但是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完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关键,使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成为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对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高效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使高校教育管理质量及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这要求高校根据实际划分教育管理制度中的权责,将权责划分到各个院系,并帮助各级院系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实现对高校教育的权责管理。同时还要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并将教师的教育绩效纳入教育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形成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教育管理考核体系。
(二)不断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
高校教育管理一直都是一个较为复杂且繁琐的管理过程,它的复杂性大多数体现在教育管理内容多且复杂,但经过多年的教育管理体系发展,管理内容已经形成比统一内容体系,现时代几乎所有高校的教育管理内容都相同,且都趋向于行政管理,这一体系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发展要求和需求,所以必须创新和丰富高校教育管理内容,以此完善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推动高校教育快速、健康和持续的发展,具体的创新途径有:第一,高校应加强个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并增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实践课程,以此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第二,高校应根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开设相应的教育课程,以此实现对教育管理机制针对性创新的目的,丰富和创新教育管理内容,实现学生专业文化素质及技能的提高,使高校及时适应时代的发展速度;第三,高校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生动化和形象化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创新,达到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目的[4]。
(三)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能力
高专业水平的教育管理人才,是高校实效科学、合理和高效教育管理的核心力量,所以高校要实现对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必须全面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这要求高校要树立教育管理者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引导教育管理者将中国传统优秀教育管理理念与现代化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能力,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本文第一部分:分析出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缺乏科学性、高校教育管理的手段单一和没有体现人的主体地位;第二部分:分析出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必要性:时展的必然要求和解决高校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有效途径;第三部分:分析出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有: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制度、不断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教育评价体系、不断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磊.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4:251.
[2] 任容华.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1:83.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4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全面发展
在新时期,传统意义上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工作仅仅停留在大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层面,另有一些对大学生事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比较宽泛,浅尝辄止,研究不够全面、系统。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出当前大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1.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内容存在的问题
1.1以学校和管理者为主体
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都呼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在学生工作者的具体实践中却未必能完全坚持“以学生为本”,而更多的是坚持“以学校为本”,对满足学生的需要方面考虑欠佳。如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制定者多数是站在学校角度思考问题,为学校考虑较多,方便学校管理学生,较少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的需要着想。在执行学校规章制度时,管理者较多为自身着想,方便自己。
1.2管理内容专业化分工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辅导员以班级管理、宿舍管理、学生社团管理、党团管理和学生会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最近又添加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辅导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并未专业化,缺少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营养生活辅导、学习辅导的专门人才。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上一般采用的方式是课堂教学,十分缺乏针对性,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我国高校辅导员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十分年轻,还没有完全从学生的角色蜕变出来,学生管理经验不够丰富,因此我国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内容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1.3辅导员队伍非专业性
当前,中国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要求,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如音乐、美术、舞蹈、计算机、石油工程等专业,并不是日常教育管理相关的专业。有的是本科毕业的学生,经过几天的上岗培训就直接加入辅导员队伍。合格的辅导员是要经过长期实践过程的。还有一些高校招聘辅导员时存在内定的现象,使辅导员队伍质量下降,严重缺乏专业化。
1.4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创新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是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来的,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与满足学生的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需要不断完善。
2.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面工作的优化解决策略
2.1增加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内容
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以学生为对象,离开学生就没有学校,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由此而定。学校工作要服务于学生成为管理内容之一。学生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受教育者”,而且是“教育服务”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开始以消费者的身份主动要求学校提供更符合他们需要的教育服务。这就需要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转变观念,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型,增强学生事务管理的服务意识,更多地着眼于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
2.2加快大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进程
一是高度重视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及博士,运用专门化、标准化的心理测试手段,开展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学校要为心理咨询的开展营造浓郁的校园氛围,因为心理咨询不仅关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而且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与成才。其次,学习辅导要有专业化思路,以学生学习的辅导为例,不但要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一道,对学生的选课、学分、考核、激励等进行有效的指导建议,还要采取多种形式,或与心理咨询并重,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导,包括学科辅导、学习咨询建议、学习障碍调试等。
2.3制定完善的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站在学生需要的角度思考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如对于宿舍管理制度,可破除以前以班级和性别为单位分配寝室的方式,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承担的项目课题等为依据分配寝室,同时规定辅导员给学生以指导与支持。同时,在制定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时,可参考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确立全体大学生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维系学校乃至社会和谐的高尚精神纽带和良好道德风尚。
2.4建立管理队伍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
高校可以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选送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攻读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也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岗位培训,还可以让具备优秀条件的辅导员到国外学习成功的经验和攻读学生事务管理相关专业。为了提高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队伍的工作效率,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应该对每一项关键绩效指标引入多元统计分析,即将熟悉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学生、同事、领导三方的评分进行标准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最终形成绩效考核反馈和辅导报告。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国家最优质的人力资源,做好大学生的造就、培养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大学生事务管理任重道远,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事务管理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雅楠.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教育与日常事务管理工作[J].品牌(下半月),2013,Z1:65+77.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词:高等教育;院系;信息化;建设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院校的一个共识,每一个学校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符合本校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在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建立了属于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那么,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的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该如何实施则成为了一个重点内容。
一、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是一个大集体,要想贯彻和落实好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有针对性的根据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内容进行合理的建设,根据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不同方面,来合理的规范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现信息化建设与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内容相符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学生信息化管理。学生的管理是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中,只有切实的落实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开展其他工作,也才能从本质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针对学生而言,首先要建立针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即建立方便、快捷的可查询系统。在学校中,每一个学校的院系不同,其有用的学生也不尽相同,完善的基本信息有利于院系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那么,针对学生的基本信息管理方面,要根据引用软件的性质不同,输入学生的基本信息,并根据学生基本信息的变动及时的更改和输入。在学生管理层面不仅仅需要建立一定的基本信息管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测评管理系统。在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学生的测评管理十分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测评体系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从科学的视角合理的进行综合性的测评。
第二,教师信息化管理。为了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促进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中教师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及时的对教师的信息进行删改,根据信息的变动性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校对。比如说,在教师的登记表的处理上,要建立一致的教师登记表,将教师的登记表与教师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建立一种动态的登记表。同时,在教师的测评制度上,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进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并根据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类,使评价教师的信息科学化合理化。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针对教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体现公平性和动态性,即需要体现测评体系的公平性,又要体现信息处理的动态性。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教师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学生的信息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
第三,学科信息化管理。学科信息管理需要体现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同的学科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付出不同的努力,制定不同的方案。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信息化建设已经被提上了日程,科学化的信息管理能更好的带动学科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院系的学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侧重点的进行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的设置,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进行管理。
第四,档案、科研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科研成果的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有一个组成部分,几乎在每一个高校的院系中都会有一定的科研成果,针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工作,院系需要制定出一定的方案。针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负责人、负责项目、复杂程度进行深化和管理,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同时,在档案管理上也需要建立一定的信息化系统,以信息化为基础完善档案管理。
二、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在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其信息固有的特点给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院系需要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中提取符合院系发展的具体信息手段。
首先,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所引进的信息技术需要具有针对性。在我国的各个高等院校中其专业侧重点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同,信息含量不同,这就需要在不同高校的不同院系中进行有差别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
其次,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所引进的信息技术需要具有多元性。根据不同的院系所具有的专业不同,不同专业所涉及到的学生、教师、科研成果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在这种不同的作用下需要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引进更为多元化的科学技术,从而满足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促进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第三,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所引进的信息技术需要具有时代性特点。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选择更为前沿的信息技术,以前沿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调整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使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更加符合时展的要求,促进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和升级。
三、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院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种类的院系构成了整个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院系之间是一种重属关系,院系的发展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从目前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来看,需要进行如下努力:
(一)完善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
无论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对于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说,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与之相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从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来看,其是复杂的、多样的,其需要处理较多的信息,针对这种信息的复杂化,更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配合来调整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良好的信息平台
针对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的要求不同,需要建立一定的信息筛选和信息处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为院系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使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吸收到更多有利于其发展和完善的信息技术。
(三)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在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想切实的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水平,首先要更新观念,使院系具备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从而带动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同时,在较为先进的理念指导下,促进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工作者与被管理对象之间的沟通,使二者形成一种和谐共进的关系。在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科学技术加以利用,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促进高等教育院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武寿春.浅论高等学校院系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教育信息化,2002(12)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创新
一、前言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不断更迭与进步,都促使着人们能够拥有更好的一个新的人类环境。通过对新媒体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作为主要代表,同时结合数字化技术作为基础的新型媒体,拥有数字化、交互化和及时化的特点。我们通过新媒体来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既能够丰富内容,同时又能够优化管理方法,使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二、新媒体技术的特点
在科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结合数字化,形成了数字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以及数字技术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和有线网以及通信网作为传播的媒介,来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数据信息。现如今,社会上所应用以及所常见的手机短信和网站以及搜索引擎等等都在此类别以内。因为新媒体技术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所以其面向社会的程度要更大,广泛性更强,而且能拥有更好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在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传播以及交流沟通过程中应用的主要工具,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高校学生来讲,因为其处于新的时代,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应用新媒体技术作为党员管理工作的传播媒介,能够更好地被高校学生党员所接受,并产生强烈的兴趣。[1]
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目标
因为新媒体技术具有多样化以及开放性的特征,所以学生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能够通过新媒体技术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也更加方便快捷。为此,学生在了解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组成结构也更加多样化,学生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新媒体技术并不是不存在弊端,虽然其开放性更强,传播的内容更多,但其所传播的内容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有一些传播的内容甚至会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冲击。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对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需要对这类信息进行甄别,并且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其能够识别这些不良形态的信息。
四、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党员管理的问题
(一)新旧教育模式融合困难高校在开展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所沿用的是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因为使用时间非常长,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经验和习惯,所以在面临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管理模式的冲击时,旧的教育模式很难适应新的教育模式,两者相融合的难度大大增加。并且,虽然新媒体背景下的党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且也更加自由,但是也给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教育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因为网络上传播的内容有很多不实信息以及扭曲社会主流意识的信息,这些传播的信息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部分高校内部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因为创新意识不足以及理念更新较慢,导致新旧教育管理模式难以实现有效的融合。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复杂性增加对于高校学生来讲,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通过更加自由化的视角以及更加便捷的手段来了解现在的社会形势。虽然学生党员拥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及思想观念,但是所接受的理论教育还并不是非常充足。因此,当面临网络上流传的各种虚无主义社会思潮以及谣言冲击时,学生个人的思想理念会产生动摇,针对网络上所流传的各种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观念和思想,难以进行批判,这无疑增加了高校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五、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措施
(一)强化基础网络建设新媒体若想在高校党员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加强基础建设,也就是校园内部的网络建设。为了能够更好地对高校党员学生进行管理与思想理念教育,我们需要将网络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使网络文化内容能够和现如今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逐渐融为一体。因此,为了能够使新媒体技术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我们需要在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当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在教学以及生活和饮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积极采纳,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发展策略进行有效解决。同时,在构建网络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增加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内容,将学校针对学生管理的各项活动以及规章制度等等都通过网络进行,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并且了解。
(二)转变教育管理工作载体因为新媒体的解锁具有多样化以及开放化的特点,所以在进行内容传播时非常丰富。高校开展党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充分了解,并利用新媒体技术,对管理内容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使抽象化的理想信念以及教育方法能够变成生动活泼,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且感兴趣。教师与党员学生之间的交互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以改变传统的线下交互模式。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交互与沟通,能够改变传统一对一的交互模式。这样覆盖范围更广,而且交流也更加自由。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探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向学生传达正确的观念,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感悟与教师进行分享,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
(三)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借助新媒体,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我们可通过线上的内容传播来对学生进行宣传讲解和动员,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将其作为自己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可通过线下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和理解,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以及思想观念。在线上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通过视频以及图片和音频等方式,为学生们展现与我党有关的党建工作内容以及历史内容。在线下教育工作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志愿服务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切实走进社会生活,践行自己的思想观念。我们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实际教学效果,既增强了思想理念教育,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2]
(四)加强新媒体平台的监控和管理因为新媒体技术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广,并且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进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新媒体技术平台所传播的内容进行监控和管理,避免具有反社会意识的思想,冲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动摇。学校应加强对这些信息的筛选以及过滤,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新媒体环境。对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应针对具体的开展过程来对实施动态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对于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际效果也应当进行分析和评测,对分析与评测机制进行完善,为后续的问题发现以及问题解决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五)高校党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内部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应当全面了解新媒体技术背景的优势,以及在高校党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实际效果。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充分意识到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以及新的技术,对高校党员学生管理工作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充分认可并且积极使用新媒体技术来开展教育工作。工作者应参与到本校新媒体技术平台建设过程当中,对公众号内容、网络应用内容和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筛选,使工作者自身的素养以及技能水平都得到提升。同时,学校也应当增加在人才培训和储备方面的投入,不能原地踏步,应积极主动顺应社会形式开展新媒体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