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仓储管理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仓储管理的含义

仓储管理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无限射频识别(RFID) 仓储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88-02

目前,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飞机的研制速度不断的加快,数量不断的增加。新型飞机从立项、研制到生产、组装以及定型试飞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对航材备件的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航材的仓储管理作为航材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进、高效的管理对航材备件的保障就显得及其重要。

无线射频识别(FR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通信方式,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所需要信息而得到相关数据。由于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识别过程速度迅速,可见性强,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的范围及其广泛,因此,将FRID技术应用与航材仓储的中,可通过对每项产品入库之前嵌入电子标签来追踪它在整个存储、使用等整个流通中的情况,实现整个企业中各部门具有权限的人员实时掌握航材的流动使用情况,有效的减少了各环节的查询工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1 FRID仓储管理的含义及实现方式

RFID仓储是使用RFID技术,实现对航材的实时监控和分析管理,在确保各使用单位正常需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库存存储,实现航材的集中式实时监控管理。RFID仓储管理的实现主要是由RFID系统组成完成的。RFID系统的结构分为标签,解读器和天线三个部分。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物体并读写相关的信息,其工作原理是使用空间耦合传输特性,配合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其他管理系统,确定航材的自动识别射频信号,从而形成一套实时、高效的管理体系。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1]。

2 仓储管理目前存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以及信息化的推进,仓储管理已经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许多在国外已日益流行的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经验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许多航材仓储的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记忆和手工录入的方式,信息化的应用普及程度不高。不但费时费力,浪费资源,而且容易出错,难于管理,其主要体现在一下4个方面:

(1)航材产品的出库、入库依旧使用人工计算的方式,效率低下;

(2)航材库存的统计主要依靠仓库保管员进行统计,数据统计不准确,效率低,难以实现监控和监督;

(3)各使用部门以及各主管人员不能准确了解航材的库存信息和使用状态,不能及时做出准确的决策;

(4)重复性的劳动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提高。

3 RFID技术在航材仓储的应用及优势

3.1 RFID技术在长才仓储中的应用

航材仓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航材的计划采购部门做好各种飞机所需航材备件的采购、发付工作,确保各型号飞机的飞行任务不因航材的缺件而停飞。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和库存核对统计管理等,并随时更新库存信息以及做好相关的统计工作,其主要的流程图如图2 所示[2]。

(1)入库管理。入库管理包括履历文件,产品型号、数量的核对和质量、技术文件的检查与验收。仓库的验收人员依据采购部门提供的订货清单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严格的验收审查,仓库的保管人员依据验收人员提供的入库产品的性质和数量、体积大小做好航材入库前的位置以及空间的预留工作;仓库入口处RFID阅读器采集到各入库航材产品的电子标签信息,并将数据与入库凭证比对;对于核对无误后的航材按提前准备好的运载工具、叉车以及搬运人员安排航材入库上架。

(2)在库管理。航材入库后,要对特殊航材的存储位置和存储环境进行验证核对,依照航材入库口采集到的信息,对具有存储年限要求和定期进行相关维护的航材进行特殊管理,避免产品超过存储期或存储过程维护不利而造成浪费。

(3)出库管理。出库管理依据“先进先出、用旧存新”的原则。当使用单位提出需求申请时,使用RFID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库存管理系统,并进行登记。仓库保管员依据传感器回传的数据信息、航材的类型以及使用单位的要求发付,出库。出库结束后,要对出具单据和出库数据进行核对,确保出库的航材准确无误。

(4)核库管理。核库管理是依照航材专业的分类,分库房、分区域进行核对。仓库管理系统通过无限网络传输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控制阅读器读取数据;阅读器将盘点数据上传到数据处理系统,比较并记录结果;核对结束后,生成库存统计报表,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处理解决问题。

3.2 EFID仓储管理的优势

将FRID技术应用于仓储管理系统,改善了传统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仓储各项业务的操作能力,加强了仓储管理的其他作用,改进了仓储管理,提升了效率和存在的价值。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了航材的入库和发付的效率与准确率,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失误率。并加快了发付的速率,较少了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2)FRD技术和仓储管理系统的结合,改变了仓储管理传统的、单一的存储功能,拓宽了仓储管理的其他方面的功能。

(3)缩短了核库周期,提高了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实现了多个部门实施掌握动态库存的状况,实现了对库存物品的可视化管理,提升了航材的保障效率。

(4)RFID技术方便的定位查找优势,提高了仓库存储区域的空间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航材的储存成本。

4 RFID在仓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将EFID技术应用于仓储管理中在带来了很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有诸多问题。

4.1 成本问题

RFID单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它的核心是电子标签,在应用过程中,电子标签使用是海量的,并且是一次性的。目前在中国,每个RFID的电子标签大约需要1元左右[3]。随着我国新机种研制的数量不断的增加,航材配的数量和种类更是成倍的增加,从每个机型所需要的航材备件来考虑。

4.2 标准问题

目前,RFID技术缺乏全球统一的标准问题,面对目前存在的两大技术标准阵营,Auto ID-Center(EPC global)和Ubiquitous ID Center(UID),中国的标准只能望洋兴叹,不知何去何从。当前,制定一套统一、详细并且开放的技术标准是RFID技术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4.3 数据安全问题

RFID技术应用在航材仓储管理中,不仅增加了航材从入库到出库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性,而且增加了整个航材供应链的透明度,提高的航材的保证能力和供应效率。但是,军用航材配件信息关系到国家国防的安全和利益,通过国家安全部门特定的网络共享数据虽满足了各方面对数据实时性的要求,但是这种数据共享的模式也给RFID数据的安全带来了新的隐患,无形中增加各单位的保密工作的任务量和技术难度。

5 应对措施

5.1 对于RFID标签成本问题的措施

解决RFID标签成本的问题应从技术和战略两个方面考虑。从技术上来说,可通过向RFID技术研究领域的投资,来引导市场需要的RFID技术的发展。RFID标签有(硅)芯片、内置天线和底3部分构成,目前芯片和底材性能、价格基本上比较稳定,因而各种制作方法的优势体现在优化标签内置天线的制作工序及降低天线制作成本上。就战略技术而言,RFID可以首先应用于组合包装或价值比较高的航材上,比如发动机、武器弹药等大型的或具有维修性,重复使用航材备件仓储管理中。这样1元左右的成本不仅不会形成任何负担,而且还会使的此类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5.2 RFID技术芯片标准的应对措施

在RFID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国政府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一套既与国际兼容,有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各行各业使用要求的RFID标准,这样有利于缩小在RFID领域与国际技术差距,又可以为中国在的企业在RFID领域争取到更大的主动权和利益。因此,中国信息产业部联合众多组织和企业成立的中国RFID产业联盟,在标准制定上提出一个3+3的框架[4]略上首先要借鉴欧美日现行的标准,二是应有自己的只是产权,三是自己的标准一定要要与世界标准兼容。

5.3 对于RFID数据安全问题的措施

RFID技术安全隐患来源与内部人员泄露RFID的机密信息,使得不法分子通过无力通过各种形式窃取RFID标签的内部信息。对于解决这种威胁的主要方法除了需要在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及内部人员提高安全隐患意识;还应通过设置Kill标签,信号干扰,技术加密等手段裱糊标签内的数据信息。

6 结语

目前,我国的仓储管理还处于人工管理或半自动化管理状态,尤其对于航材仓库的管理,因需考虑到保密、安全的问题,效率更是低下。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的应用,保证了货物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保证了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是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但是推广RFID在航材仓库管理的应用还是具有诸多因素的限制。但是随着信息化的推广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RFID在航材仓储中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面推进我国仓储水平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田立新,次清波,郝丁,等.基于RFID包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包装工程,2008,31(19):106-108.

[2] 葛东,张国海,胡国栋,等.基于RFID技术的谈要仓库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2(11):12.

仓储管理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O2O模式;仓储配送;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134-02

随着云仓储、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兴起以及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和无人搬运车等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物流设备的广泛使用,传统仓储企业加速由功能单一的仓储中心向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配送中心转变,由商品保管型的传统仓储向库存控制型的现代仓储转变。但是仓储业普遍存在着业务功能单一、技术水平低、转型升级压力大、仓储配送一体化薄弱等问题。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线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O2O(Online to Offline)商务[1]且得到迅速推广。O2O这种互联网商业模式为零售、仓储、批发等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融合发展[2]。

1 O2O商务模式和仓储配送一体化

1.1 O2O商务模式的含义

O2O商务模式是继B2B、B2C等模式后将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有机结合的一种互联网商务模式,是指在线推广宣传、交易带动线下经营、消费,即将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3]。

1.2 仓储配送一体化的含义

仓储和配送作为物流供应链的两个重要环节,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项基本活动。物流仓储配送是指监控和管理仓库的出入库、储位和配送拣选过程[4]。仓储配送一体化是指将仓储业务与配送业务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最终实现供应链管理。

2 O2O融合环境下仓储配送一体化模式的运营 条件

2.1 仓储配送中心选址布局

仓储配送中心的布局首先应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商品储存安全的要求[5],仓储配送中心的选址布局既要从降低企业成本的角度考虑仓储配送中心建设的土地成本、库区周围的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库区环境,又要从增强仓储配送中心区位优势的角度考虑仓储配送中心的配送范围、目标市场、产业集群、业务拓展、仓储配送网络、实体店的布局分布以及与其它企业之间的合作等方面。

2.2 库存结构设计

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预测库存商品的市场需求,提前做好急需商品的储备工作以保证商品的有效供给。利用ABC库存结构分析法服务于库存结构的高效管理,根据A类库存商品在不同季节、时间段的销售量、销售额有效调整库存量,在资金、营销策略等方面促进A类商品的快速流通并确定最低库存量以保证畅销商品的供应,对于B类、C类商品确定最高存量以保证资金、仓储空间资源的有效使用。

2.3 货位管理

根据商品的品种、规格、体积、性质、季节性等特性对库存商品采取定位存储、分类存储等不同的存储方式;依据不同商品的销售量、销售额、进出库频率、市场需求量等情况,将销售量大、销售额多、进出库频率大、市场需求量大、待出库等情况的商品存放在靠近出库口、通道、发货区的地方或货架的中下层,而将市场需求量小、销售量小、进出库次数少等情况的商品放置在远离出库口、通道的角落地方或货架的上层,方便商品就近配货和出库。

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等技术随时跟踪库存商品所在的位置、库存数量、品种、入库出库情况、拣取、移动等状况,掌握库存商品的动态。

2.4 业务流程组织

仓储配送中心的业务可分为仓储业务和配送业务,仓储业务主要涉及货物的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而配送业务涉及配货、加工、包装、分拣、出库等业务。

实现仓储配送中心的高效运转,需优化仓储和配送业务流程,将仓储业务和配送业务各个环节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运作系统,实现货物的快速入库、储存、盘点、配货、加工、包装、分拣、出库。

2.5 仓储配送网络规划

仓储配送网络规划是合理做好仓储配送中心布局、配送网点布局和配送路线选择。以仓储配送中心为中心,根据目标市场消费人群的分布状况、密集程度、购买频率等情况选择距离消费人群较近的地方布局配送网点,缩短配送网点与仓储配送中心、居民区、实体店的距离,规划好配送路线,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同时,加强与物流配送企业的合作,利用当地已有的配送网点,整合配送资源,完善点、线、面相结合的仓储配送网络,促进仓储配送的高效运转。

3 O2O融合环境下仓储配送一体化的运营模式

3.1 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的仓储配送一体化的运营模式

消费者在零售企业O2O平台上做出购买决策并完成在线支付,O2O平台自动进行订单处理并将订单信息传递给线下的零售企业实体店,消费者可以根据其所在地方与线下零售企业实体店距离的远近选择是否到最近的零售企业实体店进行线下消费,消费者若去最近的零售企业实体店进行线下消费,可以选择是否通过物流进行送货上门。若距离零售企业实体店较远,消费者可利用第三方仓储配送中心或自建仓储配送中心的自建物流或通过第三方物流将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所在的地方或送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社区服务站、高校收发室、其它配送网点,然后再通过这些配送网点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所指定的地点。若零售企业没有仓储配送中心,零售企业实体店可通过自建物流或第三方物流将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送到消费者所指定的地点,从而推动零售企业仓储配送一体化的发展。

3.2 以仓储企业为核心的仓储配送一体化的运营模式

消费者在O2O平台上做出购买决策并完成在线支付后,O2O平台自动进行订单处理并将订单信息传递给仓储企业以及公司所属的实体店或与之合作的第三方实体店,消费者可选择是否进行配送,若选择不进行配送,消费者可以去最近的与仓储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实体店或与仓储企业同属一个公司的实体店进行线下消费。

若选择进行配送,仓储企业和实体店可根据所在地点与消费者所在地点距离的远近选择是由仓储企业通过自建物流进行配送还是由实体店通过自建物流直接进行配送。

3.3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仓储配送一体化的运营模式

消费者、个体进货商、团体进货商在O2O平台上做出购买决策并完成在线支付后,可以选择到最近的批发市场、与批发市场有合作关系的第三方实体店、仓储配送企业提取货物,或者利用批发市场、与批发市场有合作关系的第三方实体店、仓储配送企业的自建物流或第三方物流将所购买的商品送到消费者、个体进货商、团体进货商所在的地点。

3.4 以行业联盟为核心的仓储配送一体化的运营模式

消费者在各合作方的O2O平台上做出购买决策并完成在线支付后,各合作方的O2O平台自动进行订单处理并将订单信息传递给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行订单汇总分类、制定配送计划、选择最优配送路线、做出共同配送管理的决策,然后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共同配送管理的决定传达给共同配送中心或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仓储配送中心若有自建物流,将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所指定的地点、社区服务站、高校收发室、地方中转站或其它配送网点,等商品到达地方中转站之后,再由地方中转站送到社区服务站、高校收发室或直接送到消费者所指定的地点,最后由社区服务站等配送网点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体验。否则,由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

4 结 语

考虑融合O2O环境,分析仓储配送一体化模式诸如仓储配送中心选址布局、中心库存结构设计、货位管理、业务流程组织、配送网络规划等,梳理总结以零售企业、仓储企业、批发市场、行业联盟为核心的仓储配送一体化的四种运营模式并进行比较,进而为推动零售、仓储、批发等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促进仓储配送一体化的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普聪,钟元生.移动O2O商务线下商家采纳行为研究[J].当代财经,

2014(9):75-87.

[2] 聂林海.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4(6):

97-101.

[3] 吴芝新.简析O2O电子商务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3):73-74.

仓储管理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仓库管理;物料管理;物流课程

前言:

对于物流管理的核心而言,仓储作业的管理模式和物料管理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一块是讲授的重点内容。针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而言,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物料管理和仓库管理的人才,是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物流行业需求的重要核心内容。

非常显然,面对我国当前的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目前所设置的物料管理和仓库管理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以基于现实案例来对原有的教学模型和方法来进行改革和更新,是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企业和物流市场对于当前物料和仓库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仓库管理的设备和环境需求

如果考虑到实际的教学需求,仓库和物料管理的教学场地,应该包括有仿真的实验室和相对独立的空间来进行安置设备。而仿真的实验空间里面,应该设置有最新的当代企业的仓库布局,管理区域、办公区域、普通货物区域一目了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相应设置立体仓库以及特种货物仓库及其相应的功能区域。

二、一般性仓库管理的流程

一般的仓库管理流程是从仓库库位和资料的划分开始的,在完成这部分的内容之后,就需要对仓库管理员进行指责和工作内容的安排,随后是针对货架的基本资料信息进行处理,物料的资料信息进行处理。再然后是对物料的信息进行分类和登记。最后就是对用于物料装载的仓库托盘信息编辑。这个就是一个大概的完整的一般性仓库管理的流程。

三、仓库管理系统各个流程的操作方式简介

(一)仓库库位和资料的划分

对商品和企业的货物进行储存,是仓库的主要作用和职能,对这些商品和企业的货物的信息采取仓库库位和资料的划分,可有利于仓库管理者快速管理和分配货物的存取速率。

首先,基于操作系统,可以在表头添加新增的按钮,在弹出来的界面中将需要填入的信息加到要求的仓库编号和名称中,并要求货物的商品类型、位置、功能、存储面积等要和仓库名称相一致。填写完毕之后要及时保存并更新。

然后,双击已经编写好的仓库编号,进入到仓库储存的维护程序界面当中,并在新弹出的界面中将储物料的规格和信息再次填写详细和清楚,之后保存,对于已经取出或者过期的存储信息应该给予及时的删除和整理。

最后,点击程序上的删除或者增添按钮,再次检查所填写的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如果没有错漏则可以点确定,推出编辑页面,保存商品仓库信息。

(二)仓库管理员的信息资料安排

仓库管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仓库的物料的出库安排和入库整理进行管理和安排,在物料在库的期间,对其进行日常的养护和盘点工作。在对仓库管理员进行安排的时候,需要根据仓库的重要性和操作技术性的难易来对管理员的级别进行综合性的考虑。管理员的信息安排包括:

(1)管路员资料在信息系统中的录入,包含有联系方式、工号、身份证、民族、年龄、性别和姓名等基本信息。

(2)根据不同仓库的重要性的不同,分配不同的管理员对其进行管理绑定,设置的步骤可以在仓库管理系统中进行设定和变更。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拟这一过程。

(三)仓库货架的基本资料的信息设置

在这一阶段中,可以针对仓库货架的基本信息进行设置。首先进入登记的界面,对于货架的编号和分类选取既定的编号来表示一种类型。好比说按照货架的种类,我们可以划分不同的代码,电子标签的分拣货架,用E表示;托盘货架,可以用P表示;中型货架,可以用M表示。然后,选取新增的货架的种类,新建一个新的货架信息单位,并将货架总数量、商品类型,当前状态等信息一一录入,完成之后再次检查并保存,退出系统。

(四)物料信息的分类和登记

在物料信息的登记上,采取的是和货架登记一样的模式,首先根据所需储存的物料的性质进行划分,录入F可以表示为电气产品,E可以表示为一般性食品,D可以表示为皮革制品,C可以表示为丝绸制品,B可以表示金属制品,A可以表示为纸制品等等。选择对应的种类对物料进行分类,并保存。然后,需要对物料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登记,具体包括有商品的编号、规格、单位、科目、安全存量、单重、单价、卖出价格等所有的单项信息进行完整的编辑,并在检查遗漏没有问题之后,保存。

(五)用于物料装载的仓库托盘信息编辑

进入物料装载的仓库信息登录界面之后,可以对仓库的物料进行托盘资料的登记,好比说,某种物料的托盘编码为TP000002,托盘的名称为成品托盘,物料的编码为ASW987434,数量为20个,这样的标示含义是,表示为TP000002的托盘的实际承载物料内容是编码为ASW987434的物料,有20台。对应所有的物料都采取这样的形式进行托盘的编码和输入。检查无误之后,点击保存并退出编辑的界面。整个流程就完成了。

四、结束语

仓库管理也叫仓储管理,英文Warehouse Management,简称WM,指的是对仓储货物的收发、结存等活动的有效控制。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仓库的管理需求越发迫切,如何在维持高强度的物料流通的过程中,做好仓库的管理工作,是当前仓库管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针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而言,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物料管理和仓库管理的人才,是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物流行业需求的重要核心内容。物料管理是在日常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将管理的仓储功能融入到实际的运作中,期望以有效的经济管理形式来对内部的各种活性进行有效的配置。

最早的物料管理的概念和行为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航空工业中,当时由机的零部件非常的多,而且复杂,而且执行的标准有多,在仓库的管理上急需一种有效的细致的零部件管理形式,既做到有条不紊的管理,同时也能够满足精准的部件定位,无论是数量,产地,规格等信息做到随时的清晰和可供查询,因此物料管理的仓储模式应运而生。本文根据一般性的仓库作为示范的案例对基本的物料管理和仓库管理模式的现代管理模式进行了演示。旨在说明和阐述物料管理和仓库管理在物流课程中的实际运用。(作者单位:山西西山煤电集团万隆支护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喜崇彬.需求预测、快速响应与库存管理[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年07期

[2]武凤枝.浅析加强商业企业存货管理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1年13期

仓储管理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新的利润来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的管理层的重视,成为了企业管理当中不可缺失的主要内容。从我们国家物流标准内容上来看,物流运作包含着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系列的活动,是连接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的一种组织方式和管理方面的技术,能够起到经济循环加快、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效益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因此对物流成本的控制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探讨。

一、物流成本控制的概述

1.物流成本控制的含义

物流成本控制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宏观方面来说,物流成本控制是指,在物流活动当中对所有与之相关的劳动项目消耗的基础货币值来进行管控和制约,通俗来讲,就是对为了完成物流活动所消耗的费用进行相应的管理。从微观方面来说,物流成本控制是在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环节,对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总和的管理和运筹。为了保证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提升经济效益,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相应的控制,以成本最优化的方式来进行物流活动。

2.现代物流成本的控制的意义

物流的概念正被众多企业所接受,物流成本控制水平体现着企业经营运作水平。其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有利于提高流通领域整体的水平,满足企业应对不断变化市场的需要;三是有利于企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和对物流成本的优化,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现代物流成本控制必须要在物流的多方面功能、多中心环节进行有效的改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使得物流成本得到准确把握,使得企业能够通过物流成本的有效管控,有助于改善企业物流管理的环境,增强企业的生产和市场的核心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会计方面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

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物流并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被罗列出来,一般只是把其所产生的成本划分在费用栏中;因而使得企业没有相应的物流支出费用的具体明细,无法对企业物流的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计算。有些企业在财务决算表中,依然只是将物流费用的核算划归到运输所产生的运输费用和仓储运输所产生的保管费用,对于企业的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没有进行相应的归类,使得物流成本始终处于模糊状态。

(2)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进行

针对于企业的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一些企业采用了分散进行的方式,将成本的计算和成本的控制分置在不同的管理项目之中,使得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不能再有效的信息归结之下进行合理的比较分析,无法读取真正的物流成本值;不仅给会计盘点核算造成实质的影响,并由此产生误差导致财务归类错误的发生,由此给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带来不确定因素,会给企业经营决策产生影响,使得企业的发展有可能步入误区,造成经营的风险。

2.物流功能方面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仓储布局不合理

为了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以及低成本运行,物流企业需要合理布局仓储支持;但是目前许多物流企业做的不到位,这里面存在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房地产价格飙升所致,物流企业客观上不能寻找到适合于自己仓储区位,使得位置差异所产生的运输费用和仓储运输所产生的保管费用急剧增加。二方面是由于保留企业自身没有经过仓储成本测试运算,而盲目选择不适合企业合理物流方案、最佳运输、调配的区位,片面地只强调仓储的单向租金的高低,而忽略了运输和调配的成本,致使总体物流成本过高。

(2)物流信息管理不到位,沟通不畅致使转站成本加大

物流企业处于流通环节当中枢纽地位,这就需要物流企业针对于物流的每一个环节和相关节点进行紧密的联系,对市场上的供求信息能够及时反馈,使得整条物流链基于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制造生产者根据终端消费者提供的需求信息有计划的组织安排进行配送,这样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使整条物流链上的参与者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实现共赢的模式。如果丧失了物流信息的管理,那么就有可能产生物流环节的多余现象,造成了物流成本的上升。

(3)包装材料费用、包装人工费用、包装技术费没有成本控制措施

包装材料费用、包装人工费用、包装技术费是物流企业涉及成本重要的费用项目;对于及到包装项目,而目前对于包装项目、包装人工费用和技术费用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市场混乱而且呈现动态的表现,造成了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难度加大;面对复杂的情况,物流企业没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随行就市,从而使得成本控制完全演变成为市场控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三、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措施

1.从会计方面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措施

(1)对物流成本进行分列记账

仓储管理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商务智能;元数据管理策略;CWM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8-0178-03

Research on Metadata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BI System

YU Qian-cheng

(Computer College,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ata warehouse data quality issues more attention, peopl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at the metadata management. Meta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trategies are needed in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metadata. This article describe metadata Management strategys,include metadata sources, the scope of metadata, metadata classification, metadata users, metadata integration project development methods, meta model and metadata standards, the realization means of metadata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metadata management strategy; business intelligence; CWM

1 引言

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商务智能(BI)技术日益受到业界重视,许多BI系统己经投入使用,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是由于各大开发商采用不同的数据仓库元数据标准和管理策略,使得数据仓库之间的数据集成与共享十分困难,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元数据管理和应用的研究。

元数据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因为元数据管理的很多内容需要依靠管理制度、流程、其它辅助工具以及人工参与来完成。元数据管理技术和元数据管理策略都是进行成功的元数据集成所必需要重视的研究内容。

2 元数据概述

2.1 元数据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关于数据的结构化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1]

商务智能系统中,元数据负责描述数据及其环境。元数据主要的用途是:使用户(最终用户和开发人员)无需详细了解表、列和查询/报表,就可以获取信息。

2.2 元数据的作用

元数据是使数据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数据;提供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的方法或途径,以及与数据交换和传输有关的帮助信息;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判断;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接受外部数据;提供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贮、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

元数据还说明数据的上下文关联、数据对用户的意义及数据的目的等。它使每个数据都具有了一定的含义。

元数据的最为重要的特征和功能是为数字化信息资源建立一种机器可理解框架。

2.3 元数据的重要性

没有元数据,或没有语义,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数据对象所代表的意义。例如,程序中出现的一个整型值“39”可以代表几乎任何意思。可以说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元数据,数据资源就毫无用处。

元数据既描述数据的结构和位置,也描述数据元素之间的关联。元数据是一种粘结剂,用于把整个企业信息工厂各个构件组合到一起。元数据为组织中的所有信息资源提供了一张导航图。

元数据管理不得当:1)信息将被丢失或处于隐匿状态而难以被用户使用;2)不能对业务进行有效支撑;3)数据集成将十分昂贵;4)终端用户要识别相关的信息将十分困难,最终用户将失去对数据的信任。

2.4 元数据仓储

元数据仓储是存储元数据并控制对其元数据的访问、记录其用法以及从这些元数据中生产新组件的软件系统。元数据的中心控制和存档是元数据仓储的研究范围。

一旦感兴趣的数据确定下来,元数据仓储就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从数据集市和EDW获取数据的路径与方法。元数据仓储可以作为元数据交换的中介。

3 商务智能系统中的元数据管理策略

一个元数据管理策略是一个完整定义,其中不仅要定义元数据集成能够做到什么,还要定义在元数据层确保对环境进行成功集成所需要的管理策略、需求以及约束。

想要进行成功的元数据集成,必须建立一个一致且合理的管理策略。由这个管理策略为目标环境中的元数据集成、共享和重用制定目标和需求。[2]

Gartner公司在一份报告中强调,一个合理的元数据管理策略是数据仓库ROI(投资回报)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元数据工具和标准只是更广阔前景的一部分。因此设计元数据管理方案必须结合企业的元数据管理策略。

3.1 元数据的来源

元数据来源广泛, 一般元数据的创建者可以是信息资源的创作者、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和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三类。

3.2 元数据分类

3.2.1 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

元数据一般根据数据的属性分为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

1)技术元数据:根据元数据在系统应用上的作用,又可以将技术元数据再细分为两种类型:

开发(Build-Time Metadata)元数据:这类元数据是在构建数据仓库应用(例如:数据转换的开发)中和数据库设计和构建中创建并使用的。它是大多数控制元数据和使用元数据的源。

控制元数据(Control Metadata):控制元数据也称管理元数据。这类元数据是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仓库环境的运作。通常又分成两种:在数据装载进程执行中使用的元数据和在数据仓库环境管理中创建并使用的元数据。前者由数据源的物理数据结构和ETL数据清洗/转换规则组成,后者由数据换算元数据和数据字典对照元数据组成。

技术方面的元数据内容会来源于多个地方:如数据库目录、ETL工具、前端展现工具。例如:映射规则、源与目标数据库、数据清洗规则、版本和信息。

技术元数据示例:数据的技术结构;源系统字段标识;编码/引用表转换;物理和逻辑数据模型;域值;操作型系统的表结构和属性;抽取历史;EDW系统归档;程序名和描述;版本维护清洗规则;用户报表和查询访问模式、频率以及执行时间。

2)业务元数据:使用元数据(Usage Metadata)-这类元数据是数据仓库环境的关键元数据,是用户访问用以了解业务数据途径。通常,被称为“业务元数据(Business Metadata)”。业务元数据的内容来源包括多个地方:用例建模(Case Modeling)工具,控制数据库,数据库目录和ETL工具。另外的业务元数据,例如对象联接关系或数据质量指标,是用元数据库管理工具直接输入的。

3.2.2 结构化元数据和非结构化元数据

组织的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有两个主要的来源:结构化元数据源和非结构化元数据源。

结构化元数据源是机构的决策者已经讨论、存档并达成一致的元数据源。这些来源中的元数据通常保存在工具和文档中。

非结构化元数据源处于标准化模型和工具之外。大部分都没有记载。非结构化元数据源通常是业务相关的,所以是汇集良好业务元数据的关键所在。来自于非结构化元数据源的元数据必须经过归档和形式化,并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得到精确反映。从这一方面来看,非结构化源被转换成了结构化源。

以下重点列出了需要特别关注的非结构化元数据源:数据责任(data stewardship);决策支持载人和刷新历史;业务规则;业务定义;命名规范;竞争对手产品列表;某些转换和概要。

3.3 使用元数据的用户

BI系统元数据的用户分为三类:BI设计开发人员(包括领域建模人员、数据建模人员、Mapping人员、系统架构师、数据仓库工程师、前台工程师等)、BI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包括前端应用管理员和数据管理员)、BI系统业务用户(包括业务分析人员、企业/部门管理者、终端业务用户)。

3.4 元数据集成项目开发方法

元数据管理贯穿于BI系统的全过程,元数据管理的实施方法与BI系统的开发方法存在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即融合了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基于商用软件包的开发方法COTS和螺旋迭代式开发方法等。

3.5 元模型和元数据标准的选择

不同的迭代过程最终能紧密的整合在一起,是因为采用的是同一个元模型。元模型是指用于存储元数据的对象或关系型物理模型。元模型是描述元数据的抽象语言。

全局元数据仓储和局部元数据仓储具有一致的元模型。无论是业务还是技术元数据的内容,都应该是基于选择的元数据库工具的元模型的,可能是扩展元模型的子集或完整子集。

由于商务业智能系统系统涉及到大量业务系统的集成,因此,如果没有统一的元模型标准支持,实施各子系统元数据的有效集成是很困难的。标准的元数据模型也称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标准实现了两个重要目标:工具间共享元数据、工具间互操作。

近几年,随着元数据联盟MDC 的开放信息模型OIM 和OMG 组织的CWM 标准的逐渐完善,以及MDC 和OMG 组织的合并,为数据仓库厂商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从而为元数据管理铺平了道路。

3.6 元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途径

当前元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主要可以有三种途径:1.手工管理存放在文档中的元数据,采用文档服务器建立元数据管理系统。这是目前元数据管理技术不成熟现状下很多中小规模BI项目常用的元数据管理系统实现途径,手工管理元数据的缺点是元数据应用复杂程度高,元数据管理和应用效率低;2. 购买元数据管理工具建立元数据管理系统,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实现成本较高,而且现有的元数据管理工具并不能够真正实现元数据的无缝集成;3.自己开发元数据管理系统。由于元数据管理工具开发的技术复杂度很高,所以这种方式的有很大的技术风险和成本风险。

随着元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和CWM规范被工具厂商的广泛接受,元数据管理工具的功能将越来越完善,购买现成的元数据管理工具将成为最佳选择,文档服务器则会为元数据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4 结束语

由于元数据管理的复杂性,元数据管理的很多内容仍然需要依靠管理制度、流程、其它辅助工具以及人工参与来完成。

Gartner公司在一份报告中强调,一个合理的元数据管理策略是数据仓库ROI(投资回报)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元数据工具和标准只是更广阔前景的一部分。因此设计元数据管理方案必须结合企业的元数据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美)Poole J.公共仓库元模型开发指南[M].彭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美)Marco D.元数据仓储的构建与管理[M].张铭,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Version mon Warehouse Metamodel(CWM) Specification[S],2001.

仓储管理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库存成本;库存控制;降低库存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4;F275.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为了确保生产,企业往往必须要有合理的库存,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大量存货的存在,增大了物资储存成本,影响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使本来就紧张的资金情况更加紧张。如何应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降低库存成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传统库存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产品积压严重。库存过剩是个长期问题,库存积压也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库存量过大,各部门通常是通过储备大量的库存来维持生产的正常运行;二是存货的流动周期较长,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三是因占用了过高的流动资金,使企业正常运营中的资金流动受到了影响。

2.保管员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工作要求。目前,大多数管理者对仓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在保管员配备方面不重视,明显带有照顾倾向,所以保管员岗位一般年龄比较大,学历比较低,致使保管员素质低,缺乏作为一名保管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加上培训教育落后,致使专业的库房管理知识匮乏,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对仓储管理工作的要求。

3.存货的类别不够合理,影响正常生产。由于企业技术更新加快,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增多,加上计划管理不到位,准确性较差,造成目前企业在存货控制方面存在两种不正常情况:一是有些物资库存量太大,积压严重,;二是有些物资库存短缺,甚至低于安全储备,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4.存货信息不能共享。对存货管理还是仅仅靠一本帐和一支笔。库存管理没有什么技术可言,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录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存货其他方面的基本资料很少,信息的收集与传递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虽然在对存货的核算方法上,我们也可能应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它只能满足核算的要求。

5.缺乏对物流管理的统一规划。存货管理存在“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只注重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规划,而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负责存货的计划、采购、存储、领用全过程管理占用了大量的资金。没有很好地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

二、降低企业存货成本的策略

1.加强存货控制,确保存货资产的安全。由于存货占用企业一定量的资金,品种规格多,实物量也繁大,因而容易产生过时损失、计价不准、账实不符等问题,所以必须加大对存货的管理。

2.建立健全企业采购制度,加强采购管理。采购成本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采购制度,使采购工作更加规范化,必须实行的招标采购,使信息公开化,防止人为操作,在保证存货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成本降到最低;以公开、公平的原则,来选择优质的供应商,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即对每一种所需的存货,按质量、售后服务和价格几方面的竞争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互利的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方式的稳定和较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规格型号的存货协议,实施适时适量采购,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3.实行零库存管理,开辟和利用社会库存。零库存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存在的某种或某些原料或零件不保持库存。因为库存的含义就是资金积压,资金积压的越多,那你的流动资金减少,资金链不畅通,必然对你的发展造成阻碍。

4.对库存物品实施ABC库存控制这种方法能做到分类管理,既保证重点,又能照顾一般。ABC库存控制方法是根据库存物品的价格和数量划分存货的重要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A类物品重点加强管理控制,要求库存记录准确,加强日常控制,检查其数量和质量,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重点监督该类物品的领用与库存情况。它属于非常重要的库存,尽可能增加订购次数,减少库存量。尽量采取出多少进多少,加大A类存货的周转。

5.健全市场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健全市场信息系统,将供应商的信息资料系统化。通过互联网及时将企业的订货要求公布在信息平台,通过反馈及时收集各供应商的情况,将各供应商的条件进行比较,做到货比三家,择优而取,淘汰劣质供应商。并且建立与优质供应商的长期发展关系,做到信息共享,信息对称。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对价格浮动情况和供求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与分析,制定合理的价格预案,确定合理的采购量。

6.利用数学模型确定经济订货批量。经济订货批量模型要求保持存货数量的记录,是在存货数量达到一定水准时再进行订货以补充库存,以经济订货批量(EOQ)和再订货点作为原理基础,以使订货成本和存货成本达到最低时的订货量作为经济订货批量。此方法的优点为在每次订货前都必须详细检查和盘点库存(目的在于看是否降到再订货点),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库存动态。

7.应用先进管理技术,提高保管员管理水平,实现存货仓储管理现代化。现代化工企业要求,保管员除了具备必须的业务知识外,还要拥有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掌握仓库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把现代仓储理念不断应用到管理工作中。 把电子化办公应用于存货管理,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较大的现实作用,同时对管理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保管员必须熟悉库存物资的型号属性,掌握电子化办公程序,及时准确提供各项信息资料。例如: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采用了ERP系统,在备件库存降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6年6月备品备件库存资金4.36亿元,2016年8月备品备件库存资金4.31亿元, 2016年8月备品备件库存资金与6月份相比降低了五百万元。

三、结语

存货的库存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对于节约企业资本和提高资源利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企业的存货管理存在无计划性,而且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此,企业应结合实际,通过分类管理、增加社会库存、使用信息技术等方法来改进存货库存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企业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