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范文1
在大田蔬菜生产中,一线农业工作者一些不经意的不适当的农事操作可能会对作物造成一定的为害,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大田生产实践,简单地介绍了大田蔬菜生产中常发生的一些可避免的不适的农事操作。
1 除草剂的不适使用
除草剂的不适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大田蔬菜生产中使用了不当的除草剂,如选用了非专化的除草剂、除草剂飞溅到蔬菜作物上,这样除草剂会像杀死杂草一样杀死蔬菜作物;另一方面是结束一季蔬菜生产后,选用除草剂杀死大田中的杂草,杂草不清理或者清理不干净就进行翻耕,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开始下一季的蔬菜生产,这样常常因除草剂残留在土壤中(未被用尽或者未被降解或者未被钝化),而使敏感的蔬菜生长不良以及产生其他一些症状。因此,在大田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除草剂时需对了解所选除草剂的适用对象,尽量选择较为专化的除草剂,对生长过程中的蔬菜使用除草剂时更需要注意到这一点;选择适当的时机,在无风或者小风的外界条件下用药,并在喷头上装一个防护罩,控制药液的喷洒方向,使药液接触杂草或土表而不触及作物。
2 其他农药的不适使用
蔬菜作物常常也会由于农药的使用不当而产生病害。农药的不当使用主要包括:①对敏感的蔬菜作物使用了错误的农药,如使用浓度过高或者用量过大;②在不当的外界气候条件下用药,如在高温、干燥、强风、雨天、露水未干等外界条件下用药;③在蔬菜作物的敏感期(苗期、花期、幼果期等)用药;④上季农药残留,包括上面提到的除草剂的残留,以及多效唑的残留等影响蔬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应该详细阅读农药的使用说明,了解农药的特性并严格按照建议的用药浓度,选择合适时间与施药方法对蔬菜作物进行施药。
3 底肥过多地施用化肥
在生产中发现有些一线的农业工作者在施底肥时过多地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而忽略了长效有机肥的施用。蔬菜作物的生理生长与生殖生长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底肥过多地使用速效化肥常常导致蔬菜作物的茎叶疯长,叶片肥大,彼此遮光,蔬菜易倒伏,易感病,只长苗不结果。这种现象在南方的早春蔬菜生产中常常发生。一些一线的农业工作者为了“赶早”上市,施足了化肥作底肥,最后发现自家的蔬菜比别人家的长的好,但却比别人家的上市晚。特别是在西葫瓜的早春生产中此现象较为明显,常常表现为:苗徒长,出花晚,挂不上瓜,容易化瓜,有时还不得不采取剪叶、剪蔓的措施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4 杀菌剂单一使用
对杀菌剂的认识不够,单一使用一种或者一类杀菌剂,使病原菌产生抗性。所以在使用杀菌剂时需要制定一套综合策略,包括使用内吸性与保护性的复合制剂,以及交替使用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
5 在微量元素对蔬菜作物的影响方面注意不够
笔者在对大田蔬菜生产进行调查时发现,大田中的蔬菜很少出现明显的缺少微量元素的症状,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大田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众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些明显或者不太明显的症状很难准确地确定为某一缺素症或是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症状。如在育苗过程别是在番茄的育苗过程中,当番茄幼苗出现小叶症状时,一线农业工作者很容易判断出可能是缺锌的表现,从而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但对于一些其他的可能的缺素症状,一线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很难判断,同时也重视不够,比如在南方冬季一些蔬菜生产基地的花椰菜(白花菜)出现褐色或者空心的情况,一线的农业工作者往往认为这可能是花椰菜(白花菜)受冻而导致,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很有可能是因为缺硼所导致,所以一线的农业工作者可以对常发生此病症的地块施硼肥,观察症状是否消失,以此来确定是否是因缺硼而导致。
6 不注重田园卫生
以单户为单位的农业大田生产者往往在宏观层面对田园卫生重视不够,对于作物的残枝和感病腐烂的蔬菜往往没有进行恰当地处理,常表现为:将作物的残枝和感病腐烂的蔬菜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或者为了自己的方便直接将其倒入用于灌溉的沟渠中让水冲走。这些都可能增加病原物的接种体数量,加大病害传播的风险。对此,农业生产组(村)应该认识到,并进行统一的安排,最好能进行统一的处理。对于一些容易降解腐烂的可以投入沼气池或者化粪池中进行熟化,而对于一些蔬菜茎秆可以统一焚烧。
7 未腐熟有机肥的使用
近年来,在大田蔬菜生产中常常提倡使用有机肥,以作为化肥的有效补充,但笔者发现有时一些一线的农业工作者直接使用未进行腐熟处理的有机肥作为底肥。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一般存在三大为害:一是未腐熟的有机肥在土壤中发酵所产生热量会影响作物根系生长;二是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可能含有大量病菌、虫卵,使用这样的有机肥会将病虫害源引入到土壤中,从而使作物易受病虫为害;三是未腐熟的畜禽粪肥中的氮肥是以尿酸或尿酸盐形式存在,作物不但不能吸收,还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笔者以前的调查中发现,南方(四川绵阳游仙区)的某西瓜生产大户直接以未进行腐熟处理的鸡粪作底肥种植西瓜,结果西瓜幼苗大面积被瓜地蛆为害。所以,在自家堆肥和使用有机肥时一定要等有机肥腐熟后再使用。
8 其他的一些不适的农事操作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范文2
1 果园及病株选择
试验园地选择在三支干北果园。该园为1986年定植的果园,壤土,肥力中等,广泛设置糖醋盆诱杀梨优斑螟。在果园一定株行内选择处于发病中前期的病株,并编号登记。
2 试验方法
2,1患部处理方法
首先对选定病株植株表现进行登记,刮除外部病皮至露出新鲜组织,病部刮为梭形,刮至病斑0.5cm处为宜,或在病斑部位1.5cm处,割“隔离圈”,深达木质部,并在“隔离圈”内纵向划若干条刀口,道与道之间间隔为0.5~1cm,喷施杀虫剂,杀死患部害虫。
2,2试验设计及药剂处理
于2008年6月26日~27日处理患部,每种药剂处理至少选择5-15株典型病株。并在处理后每隔1~2周进行田间调查。
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A:9281水剂3-5倍液喷施+黄油涂抹+地膜保护;处理B:易除原液涂抹施用;处理c: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稀释30-50倍液涂抹+黄油涂抹保护;处理D:41%氯霉・乙蒜乳油20~30倍稀释液,于患部均匀喷施;处理E:恩泽霉(2%丙烷脒)注射。
所有病株患部均连续杀菌处理2次,间隔时间2-3d。杀菌1周后。选适当病株涂抹康复类药剂,加快伤口愈合。
3 试验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对香梨腐烂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处理后病斑部都没有重新发病,但在后期的愈合效果上有很大差异。
处理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快控制腐烂病斑,杀死病菌。但也导致部分病部健康组织枯死,后期愈合能力较差。经部分涂抹康复剂,增加了伤口的愈合能力。
处理B:虽然药效作用较慢,但后期愈合较好。所处理的病斑部位健康组织均没有死亡,经部分涂抹康复类药剂处理的和未处理的伤口,后期基本都愈合,愈合效果较好。
处理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快控制腐烂病斑,杀死病菌。但导致病部部分健康组织枯死,后期愈合能力较差。
处理D:可以很快控制腐烂瘸斑,杀死病菌。但导致病部绝大部分健康组织枯死,后期几乎没有愈合能力。
处理E:相对其他处理效果最慢,但治疗效果相对可行。
4 结论
经对比试验,发现在防治效果上,以树体注射恩泽霉(2%丙烷脒)效果最好,它可以通过树体内部的运输,杀死寄生在树体各个部位的病菌,从而控制树体的病势。
刮皮或划道处理在后期愈合上,以易除原液涂抹,后期愈合效果最好,30-50倍40%福美砷次之,3-5倍液的9281水剂一般,41%氯霉・乙蒜乳油20~30倍液处理较差。
在杀菌能力上,以41%氯霉・乙蒜乳油20~30倍液最强,3~5倍的9281水剂和30~50倍40%福美砷次之,在使用具有强氧化杀菌作用的9281制剂和40%福美砷时,配合使用康复类药剂,提高伤口的愈合能力。
5 建议
(1)合理调配肥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树势。
(2)合理修剪、合理负载。
(3)加强蛀干虫害的防治,尤其是香梨优斑螟的防治。
(4)清除园内病死枝和枯树,及时刮治病斑。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范文3
关键词:辣椒疫病;烯酰・唑嘧菌;田间试验;防治效果
辣椒疫病(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是为害辣椒生产的世界性病害之一,其病原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以土壤或雨水传播为主,侵染快、蔓延迅速,短期内即可引起病害暴发。辣椒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大面积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3]。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辣椒疫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高效、低毒、安全药剂的筛选及其使用技术的研究对该病害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依靠单一药剂防治辣椒疫病很难适应辣椒生产的需要,因此,新型高效复配剂的筛选应用,对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有效控制辣椒疫病为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是一种新型的复配制剂,其中烯酰吗啉(Dimethomorph)是一N肉桂酸类化合物的衍生物,以其抑菌活性高、内吸传导作用强、对卵菌有特效等特点受到了广泛重视,并逐渐成为替代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重要农药新品种[4];唑嘧菌胺(Ametoctradin)是一种高选择性的杀菌剂,可高效防治霜霉病和晚疫病,研究发现唑嘧菌胺具全新作用模式,可与真菌呼吸复合体Ⅲ中的标桩菌素亚位点结合,从而抑制真菌的活动[5]。目前尚未见复配药剂烯酰・唑嘧菌在辣椒疫病上使用的报道,笔者于2013-2014年连续2 a进行了该药剂对辣椒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适宜用量以及对辣椒的安全性,为该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对照药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 g/L唑嘧菌胺悬浮剂均为巴斯夫欧洲公司产品。
供试辣椒品种为东方神剑绿皮尖椒,2013-2014年的试验地均设在广东新兴县天堂镇元头岗村,各小区耕作、肥水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各种条件符合试验要求。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352.5、423.0、493.5、564.0 g/hm2,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300.0 g/hm2,200 g/L唑嘧菌胺悬浮剂300.0 g/hm2及空白对照共7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从辣椒疫病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7~10 d施药1次,全期共喷药3次,每次用量60 L/667 m2。
1.3 调查方法
2013年在施药前、第2次施药后7 d和第3次施药后15 d各调查1次,2014年在施药前、第2次施药后8 d和第3次施药后15 d各调查1次。调查方法参照药效试验准则[6],每小区随机调查5个点,每点调查5株,记录病株数、死株数或明显枯萎的植株数,计算病情指数和病指防效,并用DMRT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辣椒疫病分级标准(按症状类型分级):0级:健康无症;1级:地上部仅叶、果有病斑;3级:地上茎、枝有褐腐斑;5级:茎基部有褐腐斑;7级:地上茎、枝与茎基部均有褐腐斑,并且部分枝条枯死;9级:全株枯死。
病情指数=■×100,病指防效(%)=[(1-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施药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施药区施药前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看出,2013年第3次施药后15 d,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352.5、423.0、493.5、564.0 g/hm2 4个供试浓度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4.78、3.56、2.78和1.89,随施药浓度升高,平均病指降低;47%烯酰・唑嘧菌4个供试浓度处理对辣椒疫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9.56%、72.69%、82.02%和84.82%,随施药浓度升高,平均防效提高。与对照药剂相比,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352.5 g/hm2处理的平均防效略高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0 g/hm2的处理,而显著低于200 g/L唑嘧菌胺悬浮剂300.0 g/hm2的
处理;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 423.0 g/hm2处理的平均防效与2个对照药剂的处理防效相当;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493.5、564.0 g/hm2处理的平均防效则均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的处理。第2次施药后7 d,47%烯酰吗・唑嘧悬浮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略低于第3次施药后15 d,但其结果的趋势基本相似。
2014年第3次施药后15 d,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352.5、423.0、493.5、564.0 g/hm2 4个供试浓度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5.45、4.11、2.56和1.89,随施药浓度升高,平均病指降低;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4个供试浓度处理对辣椒疫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8.22%、71.03%、83.13%和88.57%,随施药浓度升高,平均防效提高。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352.5 g/hm2处理的平均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0 g/hm2的处理,而明显低于200 g/L唑嘧菌胺悬浮剂300.0 g/hm2的处理;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423.0 g/hm2处理的平均防效与2个对照药剂的处理防效相当;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493.5 g/hm2处理的平均防效显著高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0 g/hm2的处理,略高于对照药剂200 g/L唑嘧菌胺悬浮剂300.0 g/hm2的处理;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564.0 g/hm2处理的平均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0 g/hm2的处理,明显高于200 g/L唑嘧菌胺悬浮剂300.0 g/hm2的处理。第2次施药后8 d,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略差于第3次施药后15 d,但其结果的趋势基本相似。
在2 a的试验过程中观察发现,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4个供试浓度处理对辣椒未见药害现象,辣椒生长正常,叶色青绿,对产量未见不良影响,对辣椒炭疽病等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2 a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是防治辣椒疫病的良好药剂,可进一步试验示范。建议在辣椒疫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施第1次药,以后每隔7~10 d施药1次,具体施药次数视作物的生育期、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天气情况而定,一般连续施药3次,以喷雾方式施用,均匀喷湿辣椒茎基部、叶片和果,药剂使用以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有效成分量423~564 g/hm2为宜。
田间防治辣椒疫病,刘永刚等[7]提出了“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植株局部施药为重点,重病田辅以药剂灌根或随水冲施防治”的综合治理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辣椒疫病的传播途径广,病原菌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病害的发生主要与气候、品种抗病性等因素关系密切,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很容易造成辣椒疫病的暴发流行,导致辣椒大面积枯死,是辣椒产业的重大威胁。辣椒疫病发病周期短,蔓延流行迅速,一旦发病极难控制,病害发生多从侵染辣椒根部开始,当地上部分表现症状时,再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效果欠佳,因此,辣椒疫病需要提前预防,在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施药,注意不同类型的杀菌剂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智军,龙卫平,郑锦荣,等.广东辣椒疫霉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28(1):50-54.
[2] 易图永,谢丙炎,张宝玺,等.辣椒疫病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2002(5):52-55.
[3] 吕和平,刘永刚,杜蕙,等.辣椒疫病综合治理技术及应用[J].植物保护,2001,27(1):21-23.
[4] 齐永志,张小风,王文桥,等.烯酰吗啉与百菌清复配对辣椒疫霉菌的增效作用[J].华北农学报,2010,25(增刊):279-284.
[5] 佚名.巴斯夫发现杀菌剂唑嘧菌胺具全新作用模式[J].农药,2014(4):311.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范文4
关键词:滨海城市;高羊茅草坪;城市绿化;草坪老化
中图分类号: TU98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28-2
0 前言
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发展品位的显著提升,人们对城市绿地的要求越来越高,绿地草坪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广泛,其中代表草种高羊茅属冷季型多年生草坪草,根系深,丛生型,植株强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抗病性、易成活,较耐低修剪、耐践踏、绿期长,观赏效果较好的特点,近几年在东营城市大型广场绿地和园林绿化工程中广泛应用,深受市民喜爱,成为东营东城区重要的一种草坪草种。经过多年栽培养护,部分高羊茅草坪出现了生长缓慢及老化现象,影响城市园林绿化效果。
1 东营地区基本情况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东营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年平均降水量555.9mm,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另外,东营市濒临渤海,土壤盐碱程度高,平均含盐量1.7%,最高值达到3%以上,使园林绿化植物栽培管理难度加大。
2 高羊茅在东营市地区栽培老化表现
通过几年的栽培、养护观察发现,由于草坪根系、萌蘖、土壤状况、土壤病菌及杂草等多种问题的存在,致使草坪草对周围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出现了老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根系活动能力减弱
生长多年高羊茅草坪,随着草龄增加,根系生长点出现上移,土壤深层的老根部分已不再具备萌发新根和正常的吸收能力,大多数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1-2cm处,二三级根越来越少,生命活动逐渐减弱。夏季高温季节,水分蒸发量较大,引起植株出现生理性缺水。再者,由于根系变浅,而浅层土壤温度相对深层土壤对气温的变化反应较快,根部极易被高温灼伤,抗高温能逐步降低。
2.2 分生能力降低
随着草坪多年的生长,草坪植株再生力减弱,分蘖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大大降低,导致出现植株体细弱化,新生组织长势减弱,最终高羊茅草坪出现稀疏,甚至出现土地面的现象。
2.3 病虫害现象严重
高羊茅草坪多年生长后对逆境及病虫害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形成大面积的病虫害,致使产生大病重病的几率显著增加,患病后难以恢复并对其他病虫害产生创造有利条件,快速产生病虫害症状,甚至死亡。另外,由于土壤中菌源的增多,致使病害发病几率增高,尤其遇到对草坪生长不利的各种恶劣天气,如暴雨连雨后排水不及时,气温高湿闷热,病菌侵染植株速度加快。常年栽植高羊茅草坪,容易发生“连作”现象,不能对土地进行深翻杀菌杀虫等处理,极易导致产生连年性病虫害,例如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
2.4 土壤结构恶化
由于多年栽植高羊茅草坪,不能对土壤进行深翻,由于长期的人工浇水、施肥、修剪等作业以及土壤自然下沉,致使多年栽植草坪土壤板结,而又长期不进行人工松土,难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层的透气性,导致根系呼吸困难程度加大,草坪植株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而生长衰弱。特别是暴雨和连雨后根系极易启动无氧呼吸,发生酒精中毒,出现植株根系溃烂现象。
2.5 观赏效果变差
由于草坪老化以及病虫害、杂草害的影响,使草坪草夏季死亡率提高,导致草坪发黄,甚至出现大面积片状黄化现象,使草坪的整体观赏效果大大折扣。随着高羊茅生长年限的增加,这种状况呈现出不断加重的趋势,乃至整片草坪完全失去其正常的观赏价值。
3 高羊茅草坪老化问题对策
3.1 及时清理草坪杂草
一般建植三年以上的草坪杂草开始增多, 杂草比例增至50%以上时人工和化学除草已难以清除,尤其是被狗牙根、结缕草等侵入的草坪清除难度更大。对于正常生长的高羊茅草坪,通过平时定期修剪,杂草很难生长。但对于生长差的草坪,特别是新建植的草坪,由于养分积累时间短,植株分蘖少,再加之恶劣气候原因导致草坪休眠、枯死,杂草生长旺盛。因过度践踏造成的草坪大面积死亡,杂草乘机生长。清除少量杂草用人工清除,大量杂草应选用除草剂。另外,植株早春要及时清理各种枯枝落叶,适时进行疏草,防止病菌和虫卵对草坪造成进一步危害,保持植株透风。生长季节在保证草体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减少疏草次数,防止对根系拉扯,产生二次伤害。
3.2 调节草坪修剪频率
为了高羊茅草坪能够安全越夏,在夏天一般会减少修剪频率,提高草坪的留茬高度。在秋天生长高峰期,选择无露水的上午或傍晚,进行修剪,使草坪的快速生长,增加分蘖。以后每10天左右修剪一次,留茬高度5cm即可。随着天气转冷,植株生长速度减缓。为使其能有足够的营养越冬,晚秋以后逐渐减少修剪次数,同时适当增加修剪高度,提高其越冬能力,确保安全越冬。
3.3 及时调节水肥供应
老龄化草坪浇水要严格把握时间、方法、水量、频率。夏季要控制在上午10点钟以前浇完,避免午后及傍晚浇水,每次浇水深度应掌握在湿土层在10-15cm范围内,不宜过深或过浅。方式以细水慢淋为主,不宜大水漫灌,水量适中,避免出现长时间积水。浇水间隔期较壮龄草要短,一般土壤干透1cm即要及时补足水分,避免干旱胁迫。高羊茅草坪在夏季一般不施肥,尤其是氮肥。秋季要加强施肥,以促进草坪产生较多的分蘖组织,保证草坪的安全越冬。肥料可选用经济实用的普通的氮、磷、钾复合肥。还可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延长绿期。在施肥过程中,复合肥中加尿素后一起撒施于草坪中并立即浇水,使肥料快速渗于土中,同时注意清除附着在草叶面上的肥料,避免灼伤叶片。老龄化草坪由于土壤板结,透气、透水性减弱,通过打孔灌肥来疏松、改良和培肥土壤,促进草坪更新复壮。打孔灌肥要根据土壤状况配制肥料,同时还要设计合理的打孔深度和密度,才可能达到良好的复壮效果。
3.4 合理使用各种药物
首先,草坪修剪后要及时对修剪叶片进行防菌处理,喷射一定浓度的杀菌剂,进行伤口保护,防止受伤后的叶片遭受病菌侵袭,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其次,夏季病虫害高发期打药次数要适当增加,一般老龄化草坪比壮龄草坪打药次数要增加30%左右。再次,用药浓度和用药量也要适度加大,确保药液充分渗透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和有效土层范围之内。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范文5
2012年,玉米大斑病在我镇又一次大面积发生,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给制种农户带来不小的损失,因此在制种田中必须高度重视。
1 症状
玉米大斑病也称煤纹病,是世界性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长期皆可发生,但多见于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
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能为害苞叶和叶鞘,一般先从植株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的情况。最明显的症状是叶片上形成大型梭状的病斑,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枯斑,多雨潮湿天气,病斑可密生灰黑色霉层。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反应因品种抗病性不同而存在差异。还有的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绿圈,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孢子。
2 病原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突脐蠕孢菌。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中伸出,单生或串生,一般2-6梗,不分枝,有隔膜,黄褐色,曲膝状,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由于梗继续生长,将分生孢子推向一侧而延生,因此,分生孢子梗呈曲膝状,孢子脱落后留有齿状孢痕。分生孢子梭形,长梭形,直或稍弯曲,中部宽,顶部细胞钝圆。基部细胞尖锥形,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分生孢子具有2-8个横的隔膜。
3 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
3.1 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或由分生孢子形成的厚壁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诱致发病。在25℃下分生孢子经4d即可开始萌发长出芽管,随后由寄主表皮细胞直接侵入,有时也可经气孔侵入。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3.2 玉米大斑病通常在7-8月间平均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地区发生,不良的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
3.3 感病自交系的利用和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是大斑病流行的根本原因。
4 防治方法
防治玉米大斑病应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栽培防病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抓好栽培防病,包括调节播期,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合理密植和间套。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有机肥,合理配方施肥,及早追施氮肥,特别要抓好拔节和抽穗期及时追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注意排灌,避免土壤过旱过湿。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做堆肥,减少初侵染菌源和实行轮作等。
4.2 化学防治
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减少再次侵染菌源,增强通风透光度,然后喷施杀菌剂。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每10d防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选用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7-10天防一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喷匀喷足,连续防治2-3次。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园地选择 栽种施肥 李树修剪 病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91-01
随着精准扶贫攻坚力度的推进,布朗李成为我县板块经济大面积推广的经济作物种植之一。几年前,在我县,就已经有人大面积种植布朗李,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益。板块经济成为我市我县决战贫困的重要手段后,广大种植户面对推广的布朗李种植无论是在选址、育肥、管理上都显得仓促和难以面对,而先期种植成功的人,受文化水平和科技观念的影响,其行为和技术也不具备指导性。如何栽种布朗李,如何让布朗李丰产,有必要对广大种植户进行一番科普。
1 布朗李简介
美国布朗李又名美国布丁、布林,也叫美国李子,是美国培育出的最新李树品种。布朗李果型如鸡蛋大小,平均果径达6厘米,果面鲜红色,完全成熟时呈紫黑色,果实酸甜适口,核小,肉质柔软,口感好,富有香气,风味甜,含糖量达13%以上,外观漂亮,商品性好。主要品种是“安格诺”、“紫琥珀”、“美蛇李”、“秋姬”。这些品种一般在6月底、7月初成熟上市。我县五年前就已有人栽种,并取得一定效益。如沙包乡的布朗李庄园、文昌街道石板河的3000千亩布朗李成片种植,一到三月开花季节,满山雪白,很是壮观。
2 栽种园地选择
布朗李一般采用毛桃砧做砧木,对土壤适应性强,但种植时以选择土壤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并要求排水良好,避免在低洼地建园。栽植密度为3―4米× 3―3.5米。多数品种自花不实,必须配置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以5―7:1为宜。
3 栽种施肥
李树根系分布浅,应通过深翻深施肥等措施使活土层深厚度达60厘米以上,这样才能引根下扎,提高抗逆性。基肥在采果后要立即施入,以有机肥料(优质农家肥、鸡、鸭粪等)为主,每亩施2500―3500公斤,并加施果树专用肥100公斤。追肥在花前(5月上旬及果实第2次膨大期)进行,按产量和树冠确定施肥量,前两次以速效氮肥为主,配以磷、钾肥,第3次以磷、钾肥为主。生长期叶面追肥3―4次,应选用氨基酸微肥或光合微肥等500―600倍液或尿素0.4%液及磷酸二氢钾0.3%液。山地果园利用秸秆、杂草等有机物覆盖10―15厘米,以促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4 李树的修剪
布朗李树形宜选用自然开心形,主干高度50―60厘米,主枝3―4个,主枝基角40°左右,无中心杆。盛果期以前的幼树,修剪以疏除过密枝,竞争枝及轻剪长放为主,通过撑、拉、压等措施将主枝角度开张到60°左右,辅养枝及直立枝角度开张至60―70°,以促发短枝结果。对旺长树,可在3月上、中旬每平方米树冠投影土施15%多效唑2克控长促花。盛花期修剪是保持良好的主从关系,调整好生长和结果的矛盾。修剪时要利用骨干枝换头的方法控制树体的大小,调整先端角度维持树势。树冠上部及枝疏放结合,即疏密留稀、去旺留壮,保留枝长放不截,这样才能促使形成量多质高的花束壮果枝,缓和上部及枝长势,改善内膛光照。对枝组采取疏弱留强,去老留新,分期分批回缩复壮。夏季应加强修剪护理,包括萌芽期抹除方向不正或双芽中的弱芽;花后疏除过密枝、竞争枝、徒长枝,以利保持良好的光照条件;果实硬核后对旺枝要短截促发二次枝及对长果枝要及时摘心促花。
5 成长期间的病虫防治
病虫防治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利改善果园生态条件,种植后要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要利用农业和生态环境调控措施,利用天敌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具体做法是:一是要全面进行果实套袋:果实套袋在花后30―40天进行,即4月10日一月底完成。纸袋应选择质量好的单、双层袋。套袋前喷1次杀菌剂和除虫剂。采果前1―2周摘除套袋,促使果实充分转色,提高品味。二是灯诱杀蛾:在果实生长发育阶段,利用虫蛾的趋光、趋化特性,在果园安装诱虫灯,并在灯下放盛有少量糖醋液和柴油的盆,可诱杀大量蛾子。三是农药防治:药剂主要选用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杀菌剂主要选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杀虫杀螨剂主要选用一遍净、吡虫啉、阿维菌素、鱼藤精等。各种农药(除波尔多液)每年只能使用一次,采果前20天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6 提高坐果率
布朗李如遇气候和管理不佳的情况,坐果率较低,会出现满树花半树果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李开花坐果均靠花束状果枝,开花时由于枝的顶端优势较强,如果不控制枝梢的生长,花序上的花、幼果常会因养分不足或种胚发育不健全,形成子房膨大受阻,在花后2―3周造成大量的生理落果。提高坐果率的技术措施主要有:①花期果园放蜂,改善授粉,每2―3亩投放一箱蜜蜂。②花期采取剪截细弱花枝的方法疏花,花后15天疏果,花后25天定果,全部留单果,果间距10―15厘米。③花芽萌动期、盛花期及幼果期喷0.3%硼砂+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各一次。④盛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每一花束状果枝可选2―4朵花授粉。
7 果实采摘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