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方案

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方案范文1

一、以联盟集聚创新力量,集成优势促进发展

到2012年全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15个,创新型企业73家。产业联盟通过与省内外233家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合作,集聚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提升了产业效益。与2011年相比联盟成员从178家增加到233家,研发总人数达9171人,增长83%。通过联盟引进省外研发人员1262人。2012年,全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费用总支出达20.85亿元,同比增长64.4%;建立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1个,聚集研发人员达4752人,同比增长36.2%;实现年总销售收入、新产品产值、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达737.83亿元、87.21亿元、25.92亿元和32.1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2.9%、63.1%、32.5%和110.1%;通过创新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47项,较上年增长173.6%;制定省级以上标准140项。同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加快企业之间的技术成果转化,转让技术成果326项,同比增长307.5%,技术成果转让交易总额达3.48亿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为全省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引领支撑。

二、以创新型企业为核心促进行业发展

创新型企业作为引领创新的力量,集中了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到2012年,全省73家创新型企业中,有10家企业上升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8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98家)的14.1%。创新型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已达到3.9%。73家创新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9.0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1.29亿元,利润总额17.68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139.45亿元,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4%;出口创汇达1.38亿美元。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省(3103件)的22.3%,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省(635件)的50.9%;获得各级奖项61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54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各种标准416项,其中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18项;企业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70个,其中国家研发机构13个,省级研发机构57个;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4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3,省级项目194项。无论是从研发投入、成果产出、研发机构还是承担的科研项目来看,创新型企业都已成为贵州省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

三、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软实力”建设

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方案范文2

    【关键词】人力资本;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一、A企业概况。

    A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2 60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1.1亿元,是一家从事电子元器件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占地15 000平方米,现有员工379人。公司是专门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电子频率元器件及电子光学器件的专业化企业。

    公司立足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产品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营的业务包括:电子元器件的生产、销售;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

    从员工岗位构成来看,A企业的员T主要以生产型员工为主,这一部分员上比例占全体员T.数量比例的70%以上。这是由企业自身性质和产品性质决定的,A企业的销售渠道较为固定,技术相对稳定,且更新换代相对来说不是很频繁,因此,对销售岗位和技术岗位的员工数量需求不是很多。

    从员J:的学历分布来看,该企业对生产岗位的员工学历要求不高,企业大部分员工为中专学历。随着企业问竞争日渐加剧,企业近两年在人员的调整和补充方面,逐渐开始重视员工的学历,所以,2010---201 1年员工中大专生和本科生人数的比例有所提高。

    据统计,A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30岁以下的员工209名,30,,,40岁的员工103名,0-50岁的员工55名,50岁以上的员工12名。总体来说,这些员工构成了一个年轻化的团队。

    二、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一)A企业人力资本总体投资情况。

    A企业在整个运营过程中的总体投资按照客体不同划分为物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两种形式。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得到2008—201 1年A企业总体投资额以及在人力、物力资本方面的投资数额和其所占份额。

    (二)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遇到的问题。

    随着国内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化,A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因此,在近几年也逐渐增加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但同时,与大多数企业一样,A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1.员工流失问题。员工流失是企业内普遍存在着的问题。A企业也不例外。虽然该企业每年对内部员T的投资都能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但员工的流失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近几年尤为明显。

    2.投资效果不明显,投资积极性不高。企业管理层认为每年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不少,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也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的增加。例如企业培训,公司每年年初都会将培训费用纳入到财务预算中,并在预算范同内进行,主要是通过聘请外部专业人员为员上进行培训,大多数为集体形式,也有一部分是针对不同部门单独组织的。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评估对企业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企业管理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一般观察员工的T作表现和核算企业效益的增加值,而得到的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管理者投资积极性不高。也不愿再扩大人力资本投资规模。

    三、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分析。

    (一)企业在人力资源价值链各环节的投入情况。

    1.A企业在价值获取方面的投资:这部分投资成本主要是体现在招聘投入和员工的安置费用方面。虽然该企业四年内员工数量变化不是很大,但由于存在员工流失的问题,企业每年都会在获取人力资本方面投入成本。在人员获取方面,A企业主要通过人才洽谈会、猎头公司、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招聘。其中2010年和2011年,由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和大量离职人员岗位补充,因此,在}?i聘和安置员工的成本方面相对多一些。

    2.在价值使用过程中的投资:包括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福利补助以及活动基金等方面,其中四年问企业在教育堵训方面的投资保持在同一个水平。

    3.在价值评价环节的投资:主要包含人力资源数据库和绩效系统维护费用以及考评期间的管理费用,由于费用不多,在此不再分开罗列。

    4.在价值分配过程中的投资:A公司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人主要集中在价值分配方面。企业为了激励员工还会在年底的时候对考评结果中绩敛优秀的员—r发放实物奖励。

    (二)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结构问题分析。

    从该企业人力资本的总体状况来看,企业在人才储备、员工培养、员工福利以及医疗保健等片面有一定的重视,人力资本本身的规模也较为合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螋问题。

    1.投资比例问题。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衡问题。在价值分配环节中。即员T-薪酬、奖金、实物奖品这部分的投入占到r该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总投入的80%以f:。通过人力资源价值链可以看出,企业的产出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价值使用这一环节,而在人力资本使用过程中企业的投资比例仅不到10%。这样一来,在A企、№的人力资本投资比例中。作为非激励因素的薪酬就r与到了整个投资份额的一半以上,这不能激励员一j:提高生产效率,当然也就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一个企业缺乏激励性措施,会使企业员T缺乏动力,丧失工作积极性,增加员工流失率,长期下去会造成企业组织涣散,竞争力下降。

    2.企业培训问题。A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资不足人力资本整体投资的1%,并且四年内基本j:维持一个相等的水平,这说明在员工教育培训方面,该企业缺少中长期规划和针对性。通过对企业的调查了解。A企业的培训方式多为员工集体培训。每年会按照资金预算来完成企业培训,并没有根据员工的具体需求来定制培训方案。另外,公司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员-L培训考核制度,使得培训效果评价和测试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每年的培训大部分都只是流于形式,即使投人成本,也将是收获甚微。

    (三)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

    衡量企业人力资本授资项fj是否值得运行,投资结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就需要对投资收益进行预测和分析。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对后期投资决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下面以A企业为例对其投资收益进行分析。

    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就是投入了资金,不仅没有获得收益,反而使原有收益降低,这是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滞后性的特征造成的。通过对A企业近四年的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投资额及利润的数据整理,碍到资本投入产出数据。

    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物力资本投资及总投资的效益都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中。人力资本投资对公司价值增值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体现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回报率。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在物力资本投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010年A企业加大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使当年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有所增加,而收益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相反,2011年虽然没有增加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投入,但收益反而增加了将近30%,与此同时,投入产出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是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滞后性造成的。前期的投资收益往往是在未来反映出来,这对企业的效益核算和投资的决策都会带来一定影响。

    四、A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问题解决方案。

    鉴于该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加强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管理,才能改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合理现象,这需要着重从i个方面来考虑:

    (一)加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和收益分析。

    A企业凶为没有对人力资本投资活动进行有效地分析。不仅出现投资比例失凋的情况,还使得投资者认为人力资本收益低、见效慢进而降低对投资的积极性。事实上,基于成本和收益对人力资奉投资进行有效地分析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找m投资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还有利于控制投资成本,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加强企业人力资本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物质资本投资一样,人力资本投资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是投资效益问题。无论如何加大投资力度,如果不能产生效益,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其门的都是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益,使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人力资本的浪费与损耗。虽然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中还没有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做出明确规定,但是企业应该树屯和增强分析能力,在企业内部组织号f J人员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益进{i考核和评价,严格控制投资项目,将有限的人力资本投资于合适的领域,最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企业员工 培训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培训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已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能否取胜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员工培训在每个企业和单位都有,但如何使员工培训切实发挥作用,且不仅仅是走走形式,就要求我们对员工培训的方式、理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不断地创新。

笔者先后组织参与了杭州富通集团的三期基层员工培训,对于企业基层员工的培训的一些理解,阐述如下以期共同探讨。

一、基层员工培训的意义

当前,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日新月异,知识和技能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越发重要,企业只有通过对员工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助力。

企业培训具有双重意义:

1、企业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知识、技能、能力等的同时进而为提升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奠定了基础;

2、企业员工通过培训,改变思想观念,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增强自身职业竞争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积累资本。

二、富通集团的员工培训

富通集团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主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打造学习型组织,构建企业发展的软竞争力,富通集团于2005年开始定期举办MBA管理培训班和中级管理培训班,同时,又分批选送优秀员工赴日本及境外进行短期研修。如今富通集团已构建起高、中、基多个不同层次的员工职业培训体系。员工职业培训具体实施步骤主要分五个层次展开,分别为高级总裁班、MBA管理培训班、中级管理培训班、基层干部培训班、专项技术培训班,涉及培训人员超过千人,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在培训人员的选择上,较为向基层班组长、科长等一线管理者倾斜,自2011年至2013年笔者全程参与实施的三期基层员工培训,已完成对现有在岗的全部基层干部的轮训。

2、在培训的保障工作上,由于培训的时间全部安排在周末,集团公司为每位参训员工提供自进入培训班开始每人每月500元的额外培训专项津贴,直至员工离开现任职务为止。

3、在晋升通道的提供上,伴随着员工的职务晋升,富通集团提供员工自基层干部培训到中级管理者培训直至MBA管理高级培训由低到高阶梯式通道。

4、在培训过程的安排上,富通集团的员工培训配备有专门的具有网络视频功能的教室,使得不同地域的员工能同时在线受训;完善的签到制度,直接与培训津贴挂钩,保障学员的出勤率。

5、在培训的后期考核上,富通集团的员工培训以学员的综合性论文为主要考核方式,成册后交集团董事会,部分学员的管理方法乃至技术创新项目已运用至生产实践,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三、企业在培训和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从整个培训工作的情况来看,由于某些固有思想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仍可看出企业在培训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1、培训理念落后,功利性强

从中国现阶段企业的培训来看,许多企业采取的是“取中间去两头”的培训方法,即:抓住员工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进行培训,其优点是企业前期投入少,见效快,但是这种理念会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培训机制尚未健全

目前,大部分企业培训工作仍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企业培训工作的原则都是“为干什么而学什么,就缺什么而补什么,现学现用,立竿见影。”这种将企业培训这种具有前瞻性的行为变成了查漏补缺的捷径,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忽视了培训需求环节的分析,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出合理的培训计划。

3、培训缺乏深入细致的培训需求分析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在受训对象的选择上尤其要以企业一线的管理者为优先考虑,其次应把所有符合条件、渴望学习的员工都纳入培训的范围。真正影响培训效果的人不是培训人员,而是这些企业一线工人的直线管理者,如果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技能,培训的措施往往落空。

4、培训工作的过程缺乏系统的安排

企业员工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应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包括前期的充分准备、中期严格的执行和后期的绩效考核。培训课程的安排,教材的选用,培训人员、时间、场所的确定等,这些工作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影响培训的质量和进程。

5、后期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

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做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以后的培训具有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

四、改善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

1、转变培训观念

企业领导要转变传统的培训观念,采用新的方式方法,做好培训工作。培训中要加强员工的管理,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通过培训获得新知识的技能。切实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受训员工的积极性。

2、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

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与时俱进的培训体系,结合企业实际和发展规划,针对员工的特点,制订出详细的培训方案。制订严格的培训制度,包括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设置教学场地和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配备适当的师资力量,有专人负责。

3、认真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在培训实施前,要明确员工的不足和培训需求,通过分析员工自身的不足与企业发展的差距,对培训计划进行完善、改进并落实培训计划。

4、完善培训内容设计

培训过程中要根据员工对培训的反馈,及时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培训内容、方法。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教育员工爱岗敬业,热爱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快速反应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绩效考核与培训考核相对应,健全培训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检验的是员工工作的最终效果,并作为个人获取报酬的主要依据,把日常工作绩效考核和培训的考核统一起来,绩效考核的结果就是培训的结果。企业要建立公正客观的培训结果评估机制,全面、透明、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培训效果,同时适当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培训获取较高效益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任何企业其基层员工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基层员工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既依赖决策层与管理层,同时也依赖于企业的基层员工,只有全体员工的素质都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转才会协调向前。要保持员工的综合素质持续提高,员工培训是最有效的方式与途径。同时,通过培训可以增加受训人的人力资本存量,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经过培训的人要比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具有更多的人力资本,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充足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新颖.论加强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管理的有效方法 [J] .经营管理者,2010(19)

[2]彭劲松.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与对策,民营科技,2007年第3期

[3]范军.有关企业员工培训评估的几点思考,科教文汇,2007年09月

[4]王小玲.企业培训有效性探析,中国建设教育,2007年3月

[5]刘平友.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 .中国商界,2010(4)

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方案范文4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 要: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的主要阶段。科技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原有技术折旧加快的速度,知识更新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多的工作需要有“复合型”人才。依托学校提供教育,不足以适应企业需求。企业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必须投资于人力资本,提高企业人力资本质量的存量,促进员工在企业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为了提高凝聚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84-02

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概论

(一)人力资本投资内涵的界定

在广义上讲投资企业人力资本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地区和企业,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企业为主体,以达到企业预期收益和经营目标,投资行为,使企业形成或增加人力资本。公司利用了这种投资理念,可以获得人力资本产生的最大效益,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人力资本投资最常见的是一般培训,卫生保健,教育等。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并不完全是企业的收入。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是企业本身,并通过人力资本收益不是企业所得。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决定的,主体与非相同的投资收益;二,是企业人力资本的租赁企业的权利部分支持,企业和员工共同分享人力资本收益权。

2、在企业中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方法是存在差异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途径,在卫生保健投资和流动资金的投资培训投资等,不同的投资组合,收益率不同。比如一个知识型的企业人力资本需求的知识量是很高的,所以如果这种训练或教育效果的投资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在医疗保健的投资上其收入就会减少;在另一方面,企业与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人力资本的支持,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会产生的收入,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的回报,使不同收入的投资方式也不同。

3、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表现是更加的明显。高新技术在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对人力资本知识的存储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这就要求员工一定要有良好的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这些企业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企业的人力资本来提高的存量,所以,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才回更加的明显。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人力资本意识相对薄弱

企业投资意识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缺乏科学的认识,缺乏管理,没有计划和目标,人力资本的投资策略是随机选择的,是等待问题出现以后才开始进行的,导致了企业所需要人力资本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投资。第二,在当前,家电电子商务行业竞争激烈,很多的商家利用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吸引顾客,打价格战,导致企业营业利润空间减少,缩短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资金,使投资不足。

(二)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较弱

一方面为企业对员工的在职培训投入的不足。调查得知,超过了30%的企业是象征性的拨一个培训的费用,平均起来每人每年还不到10元;20%企业的教育,培训费用每人也只是10-30元不等;也只有5%的企业加快人力资本投入。然而大多数的亏损企业基本停止了人力资本投资,有的还有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已被遗弃或准备放弃的员工,或者在一个长期的职业培训。企业培训投资平均每年美国企业达850亿- 1300亿美元。在2010年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才达到2000亿美元。这是由于许多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不够,认为培训只是一种社会行为,员工培训是企业的负担,“亏本买卖”。大多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有,许多国有企业员工过多。下岗职工占到总员工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但也不排除。每年为冗余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和利润的两倍,它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员工的调整和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非常重要的。

(三)人力资源离职率高

薪酬制度不合理,员工离职率高,没有一个归属感的主要原因。企业薪酬制度不完善。首先,在对企业员工的薪酬定价,而不是在同一行业的调查相同的区域,整体的薪酬水平,是薪酬定价不科学;,薪酬的弹性小,缺乏鼓励。工作者大多数都反映,有绩效工资,没有奖励工资。也就是说员工做得好的没有奖励,做得不好却又要受到惩罚,不利于长期激励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整体效果是有一定影响的。

三、提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策略

(一)提升企业人力资本意识

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大特点,也是其竞争力的来源。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迈向市场经济,企业正面临着国际与国内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的要求技术越来越高,新技术,新工艺,新的月异和新产品。来提高技术含量和技术,设备更新周期的缩短,人力资本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消费速度加快,企业的投资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改变旧的观念,树立“人力资本”的概念。来实现创新观念,我们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在整个社会和企业,认识科学的重要性,重视人才,适当的举行人力资本培训研讨会,通过理论分析和科学的典型例子,使人们建立人力资本意识。

(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提高职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已经成为解决制造业发展瓶颈的关键。在美国的一些企业,为了使员工感知到生命意义,要让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职业技能开发作为经济振兴的基石。因此,企业对员工的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在美国大型制造公司的分析中,公司从培训中得到回报率约达30% - 35%。美国企业每年花费800亿美元用于教育和培训员工,该数字和全日制四年大学教育费相当。在同一时间,大约有900万人在企业中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高校学生入学之间。员工培训业务的主要。员工的培训工作,应根据员工的特点,工作,培训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时间,地点和其他培训计划。只有在他们的业务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理论的运用,合理制定培训计划的方法和程序,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使员工得到最大提升力,实现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最大化。

(三)降低人力资本流失率

规划实施方案:1.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管理,让员工感知企业文化气息,加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心灵默契;2要.提高薪酬奖励制度,来增加福利的力度3.加强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理论的引入,许多互联网和电子事务公司自觉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让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都参与到企业利润分配当中。4.注重员工人生价值观并为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在公司中设计未来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胡树红,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王华夏,关于智力资本基本概念 [J].中国软科学,2012,(4).

[3] 李嘉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 袁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策略研究 [J].中国商贸,2012,(1).

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方案范文5

美国自1991年3月以来连续117个月经济持续发展、税收稳定增加,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整体经济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深入研究,原因诸多,其中,小企业功不可没。而小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帮助。在参加领导干部赴美培训考察期间,我们着重围绕美国小企业服务体系进行了考察。走访了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局、东部和西部小企业管理分支机构,考察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小企业发展中心和一些企业孵化器,从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美国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1、小企业划分标准和行业分布。在美国,通常很少使用中型企业的概念美国人所称的小企业即类似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按照美国联邦政府2000年5月15日最新、10月1日正式生效的《小企业规模标准》,美国的小企业是根据不同的行业,按照雇员人数、企业资本金和企业规模来划分的。一般行业,雇员在500人以下或企业资本金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为小企业;特殊行业,如石油加工、航空货运、海洋货运等,雇员人数不超过1500人,资本金不超过2750万美元的为小企业。美国小企业的行业分布共分类,1151项。大约1/3的小企业从事不生产直接产品的服务业,其余2/3的小企业分布在农业、渔业、林业、采矿、建筑、加工制造、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小企业的行业分布是动态的。80年代以前,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农业、建筑业、商业及服务业;进入80年代以后,小企业逐步从一般的加工制造业退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小企业将进入高新技术产业。

2、小企业的组织形式。美国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根据企业资本金的构成、股东的权益及股东对债务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在缴纳税收方面的区别等来划分的,大体上分为个人企业、一般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大类。这五类企业中,除了个人企业和一般合伙企业要负无限责任外,其余三种类型的企业对企业债务只负有限责任。小企业主大多选择个人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很大程度上出于对税收方式的考虑。如果该类行业中,以公司名义缴纳所得税优于缴纳个人所得税,就选择企业法人式的组织形式;若是相反,就选择个人或合伙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以便减少税收负担。

3、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小企业管理局2000年度报告,目前全美共有小企业2520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近十年来,小企业发展迅速,从1990年至今,小企业数增加了26%,仅在2000年度,新成立的小企业就达88万家,创下了历史新高。小企业在美国经济中发挥着四大重要作用:一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小企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达50%以上,产品销售占总销售额的47%以上,全美97%的出口商是小企业,商品出口占1/3以上。二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小企业雇主占全部雇主的99%,雇佣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近60%,2000年度,小企业共提供了5630万个就业岗位,从1992年以来,小企业创造了22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三是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开创新兴产业。据调查,全美5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小企业实现的,在高新技术领域,小企业就业人数达38%,小企业的人均创新发明是大企业的2倍,美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中,以品种计,70%以上是由小企业提供的。近十年来,以计算机、网络、信息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其中大部分是由小企业创新的。四是为大企业协作配套,填补空缺。在美国,由于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几乎每一个大公司都有成千上万个小企业为其配套,全美500家大公司共有250多万家小企业为其协作配套、提供零部件。

二、美国小企业服务体系现状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但政府在扶持小企业发展中并不是无所作为的。经过长期的发展,美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一起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小企业服务体系,为小企业的创办、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一) 健全、完善的管理、服务机构

1、统一、高效的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BA)

1940年和1941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相继设立了小企业特别委员会,专门研究小企业发展问题。1953年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法》,根据此法,联邦政府建立了独立的直属机构--小企业管理局(SBA)。SBA是美国小企业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小企业"开办、发展、成功"。其主要职能:一是作为小企业的喉舌,反映小企业的要求,就小企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向联邦政府提出建议,为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二是协调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和民间机构(如商业银行、非盈利组织)为小企业发展提供资源;三是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SBA在全美设有十个大区分支机构,70个地区办公室,以及向下延伸到县、市和社区的1000多个办事处。SBA这些下属机构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审批由SBA提供担保的银行贷款,帮助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帮助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和科技开发项目,同时,协调其他社会机构,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服务。

2、官民合作的小企业发展中心(SBDC)

小企业发展中心是为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融资、培训等全方位服务的非营利机构。该机构由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机构、教育团体共同合作组建。小企业发展中心最早创办于1977年,当时全美只尝试成立了8个小企业发展中心。从1980年开始,联邦政府将小企业发展中心列为一项永久性计划。目前,全美共有58个小企业发展中心,下属还有遍布全美的1400多个分中心。

小企业发展中心一般设在大学、社区职业技术学院、商会和经济社团组织内。小企业管理局和小企业发展中心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只是契约关系。前者对后者的性质、职责、权利、义务以及运作程序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凡具备条件的单位,都可向小企业管理局申请成立小企业发展中心,经审查批准后,联邦政府提供50%的经费,其余50%由地方政府以及私人机构(如大学、商业团体)提供。目前,小企业发展中心从私人机构得到的资助都超过50%。小企业发展中心通常从专业协会以及法律、金融、商业机构招聘一些专业人员,为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金融财务、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工程技术、项目可行性分析、产品出口,以及帮助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和政府采购合同,帮助小企业参与联邦政府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和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同时,小企业发展中心还和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一起,为小企业提供员工培训以及其他服务。近10年来,小企业发展中心平均每年为60多万家小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和各种帮助。

3、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机构

上述小企业管理局和小企业发展中心是两个最重要的服务机构。除此以外,美国政府还组织、协调、引导各种社会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

(1)退休经理服务团(SCORE)

SCORE是由SBA资助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组织,成立于1964年,全美共有389个地方分支机构,12400个成员,这些成员大多是退休的企业家和公司高层主管,也有一些现任的经理和专家,他们按地区就近开展活动,由SBA提供车马费,以"义工"的形式,自愿为小企业免费提供各种管理咨询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开办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SCORE每年约为30万个小企业提供帮助。

(2)小企业信息中心(SBIC)

SBIC也是由SBA和州、地方政府以及商业机构联合开办的小企业服务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小企业提供帮助,提供各种资料、信息、数据、参考出版物。目前,全美共有70个地区小企业信息中心,下属有600多个服务网点,2000年共有12.8万个小企业得到SBIC的服务。

(3)小企业制造技术中心(MTC)

为了支持小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帮助小企业获得现代制造和生产技术及信息,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与各州及地方政府合作,在全美建立了100个制造技术中心。制造技术中心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按地区建立和管理,任务是广泛吸引各种技术来源,转移制造技术,为联邦研究开发机构、大学、社会非营利机构和需要制造技术的小企业建立技术转移的桥梁,为小企业提供技术帮助。制造技术中心提供的服务包括:项目工程技术,协助选择、安装软件和设备,为企业提供现场诊断分析,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等。制造技术中心的经费来自三部分;一部分由联邦政府通过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拨给,2000年为1.5亿美元;一部分由社会非营利机构赞助;其余的由地方政府及有关商业机构赞助。

上述多层次、全方位的小企业服务机构,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运作高效的服务网络体系,SBA作为联邦政府的职能部门、处于整个服务体系的中枢环节,它通过全美1400多个小企业发展分中心,12400个退休经理服务团成员,600多个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点,还有19个全美出口辅助中心(EAC)、60个妇女企业中心(WBC),为全美2500多万家小企业提供服务。由于这些机构遍布全美、服务周到、信息充分,大大提高了小企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竞争能力的提升,保证了美国政府扶持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从而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小企业的蓬勃发展。

(二) 完善,周到的全方位服务

1、金融服务

和中国一样,美国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也是资金短缺。按照正常的条件,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美国政府把帮助小企业获得资金作为扶持小企业发展的重点,并通过国会制定法律(《小企业法》、《小企业投资法》),授权小企

业管理局(SBA)具体组织实施多种计划,协调全美8966家私人商业借款部门,为小企业提供资金信贷帮助。

SBA帮助小企业获得资金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为企业贷款提供差额担保

根据法律规定,SBA作为担保机构,通过全国十大地区分支机构,核准有关银行的"小企业贷款部"取得"小企业优先贷款(PLP)"承贷资格(由于政府担保的贷款安全、可靠,通常银行都努力争取此项业务),然后,SBA通过实施法律规定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7(a)计划’"和"企业固定资产贷款担保’504计划’",为小企业贷款进行担保。最高担保比例为80%,最高贷款额度为125万美元。通常的做法是由小企业向指定的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并提供企业自有资产(房地产和有价证券等)的抵押、质押,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记录进行审查,如初步同意贷款,则将申请表和企业信用记录送给SBA,SBA如同意对企业资产抵押不足部分进行担保,出具担保文件,则银行给予贷款。SBA则根据担保额度和期限通过银行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通常一年以下的贷款,收取贷款担保部分0.25%的费用。一年以上的贷款则根据期限和数额而定,起点是2%。由于上述担保计划是法律规定实施的,所以SBA的担保资金由联邦财政支付。2000年财政年度"7(a)计划"共为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3%;"504计划",共提供担保贷款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1%。在上述联邦政府所定的贷款担保额度基础之上,各州和地方政府也都对"7(a)计划"和"504计划"增加了各自担保贷款额度。如加州就把贷款额度标准提高到300万美元。

(2)实施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SDIC)

"SBIC"是一项专为小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和企业开办资金的投资计划。该计划是根据《小企业投资法》从1958年开始实施的。小企业投资公司是私人拥有,由SBA批准发照,接受SBA监管并由SBA提供部分资助的私人投资公司。成立小企业投资公司必须符合两条标准:①私人资金至少500万美元以上;②要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专家、风险投资专家。为了促进小企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大力鼓励民间建立小企业投资公司,并给予种种优惠,如税收减免、提供低于市场利率的资金、为小企业投资公司发行债券提供担保等等。小企业投资公司使用自己的资金加上联邦政府所提供的优惠利率资金,以股本投资加提供管理服务的方式,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新办企业进行投资,并从分享高科技小企业的成功中获得高额回报。目前全美共有395个小企业投资公司(仅加州就有63家),2000年共为小企业提供资金56亿美元,比上年的42亿增长33%。自"SBIC"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已为小企业提供资金300多亿美元。这些资金对高科技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INTEL、苹果公司、耐克公司、美国在线、联邦快递等数百家世界知名企业,在其开办初期都得到过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支持。

(3)其他各种贷款担保计划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贷款计划以外,SBA以及各州和地方政府还与银行合作,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用途,实施了名目繁多、考虑周祥的数十种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如简易贷款速递、出口贷款快车、社区贷款快车、救灾贷款、技术援助贷款、妇女企业贷款、退伍军人企业贷款等等。实施上述计划总的目的是千方百计为小企业提供更充分的金融服务,帮助小企业更快更容易获得资金。有关如何获得上述贷款的详尽资料,在任何一个小企业服务机构、社区经济发展部门以及金融机构都可轻易地获得。办理贷款的时间,最快的36个小时即可办妥。

2、技术服务

美国政府对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小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实施两个重要计划,以及创办小型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几种形式来实现的。

(1)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

"SBIR"计划是美国政府根据国会1982年通过的《小企业创新开发法令》组织实施的一项全国性、永久性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该计划的主要目的:一是鼓励小企业发挥技术潜能,促进小企业技术创新;二是把联邦机构的研究开发活动和小企业创新结合起来;三是鼓励、资助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四是促进联邦机构的R&D成果商品化,在商品化中增加私人部门的成分。"SBIR"计划的参与对象主要是联邦政府的有关机构和小企业。

根据《小企业创新开发法令》规定,联邦政府机构中年度研究开发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农业部、商业部、国防部、能源部、教育部、交通部、卫生部、环保署、太空总署、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及原子能委员会等11个部门(这11个部门的R&D经费占整个联邦R&D经费的98%),必须依法参与"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每年必须从研究开发经费中拨出一定的比例(1982年是1.25%,1993年提高到1.5%,1997年增加到2.5%,1999年增加到3%),支持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开发活动。

申请参与"SBIR"计划的小企业必须具备4个条件:一是美国人开办并独立经营的企业;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工商企业;三是创新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要研究者为企业雇员;四是公司规模在500人以下。

"SBIR"计划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每年由11个联邦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一批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小企业则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出研究开发其中相关项目的申请方案。联邦部门根据小企业的资格、项目创新水平以及创新开发成果未来的市场潜力,对小企业进行资助。获得资助的小企业然后开始实行三个阶段的计划。第一阶段为起动阶段。主要是对项目进行技术价值及市场潜力的可行性研究,在此阶段,每个项目可获得最高10万美元的资助,时间限定6个月。第二阶段为项目的研究开发阶段。只有通过第一阶段的项目才可获得第二阶段的资助,每个项目资助最高可达75万美元。第三阶段为创新开发成果的商品化阶段,主要是将第二阶段的成果从实验室转入批量生产并推向市场。在此阶段,政府部门不再给小企业以资助,主要靠市场来投入资金。由于"SBIR"计划的研究开发主体是企业,所以在第三阶段成果转化比较容易,商品化率也非常高,通常都在50%以上。自从1982年开始实行"SBIR"计划以来,全美11个联邦机构共为约50000个小企业提供了100多亿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近几年来,每年资助经费都在10亿美元以上,仅99年就资助了5000多个项目,资助额近12亿美元。硅谷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惠于这一计划的实施以及官方和民间社会服务体系的扶持。

(2)小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计划(STTR)

"STTR"计划也是美国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全国性计划,从1994年开始实行,其目的是推动公私部门、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和小企业合资合作开发科技成果。由于美国许多大学和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有强大的科技研究人才和设备,但常常局限于理论而非实际应用。而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创新和创业者的沃土,但苦于没有能力承担重大研究开发项目的风险和庞大的支出。所以"STTR"计划把两者优势结合起来,促进技术和产品从实验室转移到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

参与"STTR"计划的对象主要是联邦政府的国防部、能源部、卫生部、太空总署以及国家科学基金会等5个部门、以及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和符合条件的小企业。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包括大学、民间研究机构以及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开发中心。

"STTR"计划的实施和"SBIR"计划基本相同,也分为三个阶段。主要的区别在于:"STTR"计划的资助对象主要是和小企业合作的研究机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资助金额为10万美元,时间延长为一年,主要是为了保证充分论证科技成果商品化的现实可能性;项目的研究开发阶段资助金额为50万美元。从1995年以来,"STTR"计划每年资助金额都在1亿美元左右,其中40%以上的项目都实现了商品化。

(3)企业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

近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新企业大量产生,尤其是科技型小企业正在成为新经济的亮点。与之相伴,一种新的服务形式--企业孵化器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

根据美国企业孵化器协会(NBIA--私人性质的非营利性组织,总部设在俄亥俄州)的定义:企业孵化器是一种设计用来培育新办企业,为新办企业在创办初期的生存发展提供各种服务的工具,其目的是把技术、专利、个人才能、资金、管理运作和各种服务结合在一起,催化、扶持、促进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壮大。

A、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

以下几组数据,可以大致说明美国企业孵化器近年来发展的现状和作用;

--1980年全美仅有12个联邦机构创办的企业孵化器;1999年各种不同主体创办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孵化器超过900个;

--近两年来,营利性的"企业孵化器"正以每周新成立4个的速度在增加。[我们培训所在的加州理工大学POMONA分校也正在和美国太空部署(NASA)、空气推进实验室(JPL)以及道尔顿飞行研究中心(Dryden)合作建设一个占地395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不仅仅局限于孵化高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也包括一般性的企业。其中:40%的孵化器是专业型的,即专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服务;30%是混合型的,可以接受不同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一般技术企业;其余30%是为服务性企业如进出口贸易企业服务的。

--孵化器的孵化能力通常在20-80个企业之间,每个孵化器平均正在孵化企业约为30个。一个企业从开办到从孵化器毕业,平均孵化时间是2-3年。

--从孵化器毕业的企业,87%能够在今后5年内继续生存发展,而没有经过孵化的企业通常在3年内有60%左右会失败。

--由孵化器服务的企业每投入1100美元就可创造一个新就业机会,而在孵化器外新办的企业需要投入1万美元才能创造一个就业机会。1980年以来,孵化器毕业的企业已创造近60万个就业机会。

--孵化期内的新办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年销售额为240万美元,明显高于没有经过孵化服务的新办小企业。

B、企业孵化器通常提供以下各种服务:

为新办企业提供办公室和生产、试验场地;协助办理各种手续;协助筹融资、引荐风险资金;提供可以共用的生产、测试设备和INTERNET网络;共享会议室和秘书服务;法律和财务;管理咨询;技术支持;产品、市场信息;帮助建立销售网络以及组织产品展销、促销活动;帮助进行员工培训等等。总之,凡是经营企业所必需的各种服务,孵化器都能提供。这样就使即使只有一、二个人的企业也具有一个健全的企业所具备的各种功能。

C、企业孵化器的投资来源及政府所提供的优惠:

由于孵化器能够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所以美国联邦及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社会机构也非常感兴趣。通常孵化器由联邦机构、地方政府、大学及研究机构,社会非营利组织以及私人公司共同投资创办,并按企业化运作管理。政府给予的优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投资,但不求回报;二是在一定期限内(一般10-15年)将地产税的增值部分返还给投资的企业。由于政府优惠政策的吸引,再加上孵化器一般都和新开发的工业区结合在一起,毕业企业都会就近在工业区内购置厂房、发展壮大(据统计,84%的毕业企业都在附近发展),私人企业如果把投资孵化器和开发房地产结合起来也能获取一定的利润,所以私人投资积极性也比较高。目前,全美75%的企业孵化器是非营利性的,25%是营利性的。

3、创业辅导和信息咨询服务

前面所提到的所有小企业服务机构都有为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和信息咨询服务的职能。所有服务机构通过编印宣传资料、定期出版刊物以及建立网站等方式,为小企业服务。任何人想创办一家新企业,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都可随时向小企业服务机构请求帮助。SBDC为帮助有意创建企业或经营现有企业有种种困难的业主,聘请了法律、金融、税务、贸易、管理、技术等专业协会以及退休经理服务团的有关专家,对小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包括如何建立企业、如何制定企业发展计划,如何经营管理企业,以及如何参与行业竞争、国际贸易和风险投资等。小企业还可通过电脑、电话信息系统免费查询各种问题,免费查阅SBA数据库中心有关市场、技术、商务等方面的信息资料。SBA还免费向小企业提供商务部定期出版的有关国内外市场信息的刊物,免费提供有关创新研究计划、科技成果转移计划以及企业产权交易方面的信息。

美国是电脑最发达的国家,网上信息咨询服务是小企业服务体系的一大特色。SBA的小企业网站是全美利用率最高最成功的一个网站,全美评比获得第一,平均每周有1050万人次点击。在网站上几乎可以获得任何你所想要的有关小企业创办、发展方面的资料。创办、经营小企业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SBA几乎全部都已整理成规范化的答案,供用户随时查询。

4、产品促销和市场拓展服务

为了扶持小企业发展,促进小企业产品销售,SBA及其服务机构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

(1)政府采购合同

美国联邦政府每年需采购商品和劳务约2000亿美元。根据《小企业法》规定,联邦机构执行采购时,应专门考虑小企业,称为"小企业单列"。法律明确要求将10万美元以下的、小企业有能力承担的合同,尽量给予小企业;50万美元以上的合同投标者,必须在二级合同给小企业提供一定的承包子项目。为了帮助小企业更多地获得政府采购合同,SBA成立了政府采购办公室,其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为小企业提供参与联邦采购的机会。SBA采购办公室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每年和所有的联邦机构谈判,签订理解备忘录,确定给小企业的采购比例。通过他们的努力,现在每年小企业获得的政府采购合同,占联邦政府采购总额的23%,2000年度约为460亿美元。二是联络联邦机构的2235个采购中心,监督审查评估这些部门执行采购的情况。三是通过各地的小企业服务机构,帮助参与采购投标的小企业,为他们出具资格证明和提供合同担保,帮助小企业获得合同。

(2)为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牵线搭桥

SBA及其服务机构为了帮助小企业,每年都主动与大公司大企业联系,签订合作伙伴协议,为小企业承揽协作配套业务。如1999年,SBA和通用服务管理局签订合同,今后10年每年提供10亿美元的天然气利用业务给小企业;和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签订合同,向小企业订购协作配套产品70亿美元等等。

(3)小企业产品出口服务

1980年,国会通过了《小企业出口增强法令》,并按照此法令制定了"小企业出口推动计划"。SBA在全国设立了19个小企业出口辅助中心,并在SBA的70个地区办公室内设置了出口贸易促进部门,在30个小企业发展中心设置了国际贸易中心,为小企业产品出口提供法律、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同时,SBA还和商务部、进出口银行以及地方政府、商业贸易机构合作,为小企业产品出口提供资源支持。如SBA和银行合作研制了在线出口风险分析工具,帮助小企业尽快地获得出口贷款。SBA还主动和俄罗斯、墨西哥、南非等一些国家签订协议,建立贸易关系。SBA及其服务机构还经常组织小企业出国参加产品展销、促销活动。

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保增长、促转型、重民生、创和谐”的要求,认真履行好质监职能,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深入推进名牌战略,积极争创中国名牌,新增*名牌20只,新增*名牌50只;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帮助和指导行业、企业标准创新,新增标准创新型企业10家,力争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5%以上;大力加强质量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新增质量赶超项目4个,省级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重点项目7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节能减排,淘汰改造锅炉70只以上;充分运用好各种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和奖励资金;开展清费减负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化技术机构质量帮扶活动,为100家企业开展质量帮扶工作。

三、服务内容

(一)大力开展名牌战略服务,着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对我市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强企业申报中国名牌、*名牌、*名牌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走名牌强企之路,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在我市区域内形成以中国名牌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企业为重点,以*名牌企业为基础的三级名牌梯度发展格局。

1、调整名牌评价政策方向。名牌评价工作向优势企业(产业)、重点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装备制造业等企业倾斜,对符合中国名牌、*名牌申报条件的企业优先予以推荐,符合*名牌申报条件的企业优先予以认定。

2、制订名牌培育规划。根据各级名牌评价目录和条件,全面摸清符合要求的企业情况,制订各级名牌培育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同时对列入各级名牌培育的企业根据各级名牌评价条件,帮助企业对照检查,分析存在问题,指导解决,逐步完善企业申报条件。

3、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名牌。认真分析研究我市块状经济的特点,帮助和指导块状产业行业协会(商会)按照《*区域名牌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育计划和方案,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争创区域名牌。对基本符合条件,已申请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注册并由相关部门受理的块状产业,优先作为*区域名牌重点培育对象。

4、加强名牌宣传和保护。建立名牌企业定期宣传机制,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名牌,叫响名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提振大众消费信心。

(二)大力开展标准化战略服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帮助和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项目,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和政策激励,促进关键技术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时转化为标准,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2、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现代物流、连锁经营、旅游等服务行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帮助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制订城市建设、社会服务、旅游景点、现代物流、商业行业服务标准,并积极推广实施。

3、帮助企业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强化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的意识,逐步建立健全应对工作预警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升tbt预警能力;组织企业积极参与tbt评议工作,及时提出合理建议,避免或减少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三)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基础服务,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整体水平。

1、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加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宣贯力度,引导和帮助企业采用*、5s、iso9000、iso14000、iso18000等国际先进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帮助企业完善标准化基础工作。引导企业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50%市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

3、帮助企业完善计量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加快计量检测体系建设,100%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计量检测体系或计量检测能力确认;帮助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开展“双百一千”工程,重点引导年耗5000吨以上标煤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并开展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至2009年底力争全部按《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配备计量器具,建立能耗监测计量基础设施,促进能源使用精细化管理。

4、开展企业培训活动。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采取课堂讲解、实地操作、实习观摩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质监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计量和检验检测技术培训,提高企业法律意识、质量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质量法律法规宣贯1000人次,标准、计量及检测人员培训1000人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1000人次。

(四)开展重点项目服务,加大质量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

1、加强质量赶超项目服务力度。帮助和指导企业赶超国外质量先进水平,提高企业质量竞争能力,全年力争有4个以上项目列入省级质量赶超项目。

2、加强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块状产业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服务力度,指导企业高质量完成列入省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项目的工作目标,确保更多的产业列入当地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通过项目的提升,带动整个行业质量水平的提高。

(五)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1、先行服务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对生产许可证企业(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3c产品企业、特种设备制造企业以及代码证办证企业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生产条件。对所有需要进行行政许可审批的企业,做到履行职能、服务先行,在进入正常审查程序之前,对相关企业进行免费的先行服务;缩短办理许可证时限,提高申报材料审查效率,实行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市级以上发证的,帮助做好与发证部门衔接,方便企业办事。

2、开展证后服务。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取定期回访、信息通报等方式,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家标准、实施细则的动态信息。

3、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并落实服务承诺制,推行“一站式”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工作制度。提高办事窗口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缩短组织机构代码证办证时间。

(六)全面开展技术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1、拓宽技术服务领域。充分利用质检部门技术机构优势,为企业在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节能减排、工艺改进、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

2、建立技术服务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组建相应的技术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节能降耗、产品质量提高、工艺改进以及标准制修订等方面服务,为企业提供计量管理评定、质量管理、认证、综合测试等服务,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免费提供节能减排技术咨询。

3、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建立相应的检测项目,提升技术机构服务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的能力,为我市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积极为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计量和特种设备在线检测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实验室。

(七)开展清费减负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1、进一步落实清费减负政策。暂停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计量标准考核以及省级发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等收费项目;降低检验检测收费标准,对企业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以及部分特种设备检验收费给予10%—30%的优惠,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转变理念,提升行政执法有效性。对企业存在违反质监法律、法规行为的,有符合法律法规可从轻、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的,一律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对违规违法情节轻微的,实行“首次告知整改”制度。建立“联手打假,扶优护牌”协作网,力求我市名优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名优产品构建良发的发展环境。

3、改进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式方法。减少质量稳定产品的监督抽查频次,对产品质量抽查连续3年以上合格企业减少1次抽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是质监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做好质监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质监部门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市局将成立服务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服务企业年活动的开展、实施工作,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全年目标责任制和当地实际,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

(二)落实责任,确保实效。

各单位、部门要围绕实施方案中确定的目标和服务措施,认真落实,要将各项服务目标、任务和措施分解到具体责任部门,分解到人,确保服务活动不走过场,狠抓落实,抓出成效。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活动,将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作为服务重点,市局确定30家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局领导每人重点联系帮扶2家企业,局机关各处室分别重点联系帮扶2家企业,各县(市、区)局(分局)领导干部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实行对口联系。组织百名领导干部深入企业,保持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企业服务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