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课程范文1
关键词: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将“工作过程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将职业资格研究(包括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维修电工的考证及学习是重要项目之一,该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应的职业是维修电工。因此,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为标准、以高职人才培养为目标,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有机地融合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以项目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重建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以解决专业教学与“维修电工”考证相互脱节的问题。
一、确立专业及其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企业调研,维修电工在不同工业部门如机械与设备制造、汽车与配件工业、电子工业,从事自动化生产。除操作自动化生产设备以外,这些设备的维护成为其专业工作的重点。此外,维修电工参加生产设备的建造和改造,进行电子维修,在车间维修并制造电子、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组件和仪器。符合专业要求的工具、测量仪器和测试材料、旨在有效完成任务的工作和工作岗位设计以及与同事进行符合专业要求的交流,都属于维修电工的任务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不同要求以及由此引起的对职业行动的要求。维修电工能对任务进行整体性观察并在完整性的工作过程背景下对其进行组织,也就是说,借助其企业关联知识关注过程的衔接并与其他部门(机械保养、物流、制造计划等)合作。
二、提取、划分、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以电气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及营销服务等职业岗位为导向,重点突出技能培养,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提炼难度1-4级的典型工作任务。
(一)职业定向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1)
工厂车间照明设备的安装与维修、普通机床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电机的安装与维修、小型电子设备的调整与改装、工厂供电系统的计划与实施、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计划与实施、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的构建与维护。
(二)系统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2)
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设备运行的检测与控制、电气设备控制的安装于调试、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三)蕴含问题的特殊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3)
电气设备的调整与改装、数控设备的维护。
(四)无法预测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4)
生产设备的调整及生产质量保障。
三、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方向教学计划
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提炼支撑课程,形成了12门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编号 学习领域课程 基准学时
小计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电工基本技能 2周 2周
2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 4周 4周
3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 4周 4周
4 电气绘图技术实训 8周 8周
5 PLC应用技术 5周 5周
6 组态控制技术 2周 2周
7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4周 4周
8 交直流调速系统与应用 3周 3周
9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 3周 3周
10 单片机应用技术 4周 4周
11 自动化课程综合实训 5周 5周
12 自动化课程设计 2周 2周
合计学时 1196 468 286 442
四、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举例)
以《自动化课程综合实训》学习领域课程为例,建立讲授单元和行动单元学习任务和内容。讲授单元主要对PLC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PLC的编程软件及编号范围;基本逻辑指令表示方法及其应用方法;掌握梯形图的绘制原则及PLC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对典型生产线工业控制对象进行系统的意见设计、系统的软件设计、安装调试设计,共计150课时。
行动单元中建立五个子学习领域课程:
1、控制方案的初步设计(学时:12),学生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对现有自动化生产线及需改造的生产线进行调查,并据此形成初步控制方案,讨论并完善,最后提交具体可操作性的控制方案。
2、交流电机的PLC变频控制(学时:48),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对交流电机的控制所需器件进行选型,了解并掌握器件使用完成交流电机的PLC变频控制子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3、物料分控系统的PLC控制(学时:24),根据控制方案要求对物料分控所需器件进行选型,了解并掌握器件的使用方法,完成物料分控子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4、机械手的PLC控制(学时:30),根据控制方案要求,了解并掌握机械手的使用方法,完成机械手控制子系统,并进行测试与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5、系统综合计划与调试(学时:36),根据控制方案要求,对全系统进行联合调试,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完成全系统了,并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融合到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进行课程开发中,解构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架构课程,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架构课程,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现实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职业资格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通过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研究,可有效的优化学校课程资源,在有限的课时内发挥课程最大的作用;可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为相关专业的课程结构的改革提供思路,使之更加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平均,王伟,韩宝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高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5):49-51.
[2]刘勇,段保才.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11(6):85-89.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课程范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趋势;建设
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是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且是促进我国工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作为现代工业企业必须意识到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的必要性,认真分析和总结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论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结晶,在促进我国工业事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工作强度,还能强化工作效率,提高检测精度,确保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提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安全性,确保工业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由此可见,在现代工业事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1]。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就必须对其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实现集成化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目前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已经实现集成化。尤其在管理上正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企业浏览器对人力资源和财务核算等信息数据及时的进行存取,并对生产全程的画面实施动态的监控,能及时地获取企业在生产方面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同时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机器等方面实现了横向拓展,这些设备与系统软件的应用和通讯技术的支持,实现了集成化的组态环境。
2.2 维护更加简便,应用更广泛
就电气自动化工程而言,其发展的主流主要以人机交互的界面为主,并在PC系统的支持下,使得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更加灵活,集成的特点更加显著,加上其标准系统语言的应用,在便于维护的同时提高了其应用效率。
2.3 替代传统的DCS系统
随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不断应用,DSC系统的弊端正在不断的体现出来,不仅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还在便于互动基础上降低了维护的价格,因此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使得其应用更加广泛。
2.4 处理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采取的集中控制的方式,因而必须将全部功能录入处理器之中,这就会使得系统的处理速度较慢,最终导致机器难以高效的运行,加上电子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极大的增加监控的数量,使得主机的空间不断的下降,不仅提高了投资的费用,还加大了查线的难度[2]。
3.发展趋势
通过多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的分析,我们对其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必须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展望,以确保其应用成效得到有效的提升。
3.1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统一化
这里的统一化主要是指管理的统一化。具体来说,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生产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不仅能进行周期性的设计以及测试和运行,还能对其进行统一化的调试、维护和运行,从而降低一项产品从设计到制成成品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通过统一化管理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实现开发系统与运行系统的分离。因此,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必须确保所采取的设施有助于现场设备的控制,并结合企业和计算机的监管体系,在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保持数据的畅通,达到统一化的管理。
3.2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标准化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实现统一化的基础上,还能在微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程序的标准化。并在微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降低工程成本和缩短工程时间,达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与办公室系统的资源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所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科学策划就显得十分必要,并在相同PC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程序接口的标准化,从而更好地与生产厂家进行软硬件的数据交换,从而彻底的解决通讯困难[3]。
3.3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产业化
为了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必须切实加强自身体制的改革,着力实现结构的产业化,并在科学技术和保障体系的支持下,推动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产业化形成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当技术开发和集成系统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较多时,可以采取外包分工的方式,切实加强与分包单位的合作,实现零部件生产的配套化和市场生产化,确保所有的大型装备的技术开发研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从而更好地配置资源,利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各项生产。
3.4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制造的成品安全化水平更高
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生产技术奖变得更加安全,有效的实现安全和非安全系统一体化的集成空中,从而在非安全系统进行控制的原则下,确保开发费用降到最低,同时还能满足产品设计的需要,尤其是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生产的成品的安全化水平将变得更高,从而更好地将其性能发挥出来,服务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3.5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安装和设计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时,往往不注重对设备控制人员的培训,当安装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后,才注重对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使得其难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因而为了确保其应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在安装过程中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参与,以更好地掌握其安装流程,同时深刻的认识到系统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其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装方式以及安装的必要性,同时更好地处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所在,及时的判断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最大化的确保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始终出于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由此可见,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必将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人才[4]。
4.关于如何建设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几点浅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确保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成效更好地提升,为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就必须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具体来说,就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
在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将其与地球数字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是使其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而且也是促进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自身技术含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主要是将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动态表现以及多维空间的且与地球有关的大量的信息数据整理成坐标,从而形成电气自动化的数字地球,并将所有的信息录入计算机之中,并在网络的辅助下,就能随时随地的对地球的地理坐标进行整理,从而对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电气自动化信息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掌握。
4.2 将现场总线技术与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基于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在系统的长期运行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并在这些条件作用下,使得很多网络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实现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现场总线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其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不仅为企业的各种电气设备提供通信的同时将其与生产信息和顶层信息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企业的管理部门就能对自动化部门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存取,达到网络服务工业发展的目的。尤其是与传统的DCS系统相比,不管是在安装成本还是在材料成本以及可靠性方面等均具有较强的优势,并节约了大量的通信和控制电缆,在节约成本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体现出来。因此,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将其与总线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助于成本的降低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的提升。因此,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使用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5]。
4.3 加强多方的合作,着力推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水平的提升
一是工业企业应切实加强与电气自动化专业学校的合作,可以在学校设立厂区和车间,对现有的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并接纳学校的学生进行实习,着力打造多功能的生产试验和培训基地,深入企业开展教学,加强校外培训基地的建设,实现实践能力与岗位实习之间的有机结合,同时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深度应不断的拓展,采取订单的方式进行人才的培训,使得学校严格按照企业的职业要求进行专业人员的培训,从而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从而在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下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水平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
二是在加强与学校合作的基础上,还应对企业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方面的改进,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着力打造符合企业发展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管理模式,明确系统运行过程中各项责任的主体,在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有效应用的同时确保企业的各项生产运营安全高效的进行。
4.4 改革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体系
第一,在教学专业团队的协调组织下,对市场需求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岗位群体进行科学研究,总结这些岗位群体需要具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学校组织优秀专业的教师根据这些岗位群体反应的特点,制定与之相关的教学课程,这就是以工作岗位为基础形成了更加专业化的课程模式。第二,将教授、学习、实践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真实的生产任务当作对象,重点强调实践的能力,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专业学习中至少一半的学习内容要在实训企业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行动组织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将来的工作程序。第三,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实施定点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及时的引进现代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高校人力自愿的支持下,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对企业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和实践,并设置具有激励和约束职能的奖惩体系,以全面激发其工作的热情,从而更加主动全面的占领市场的领导地位,快速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尤其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6]。
5.结语
综上所述,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充分意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的必要性,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总结,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致力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将现场总线技术与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强多方的合作,着力推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水平的提升,改革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体系,全面深化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技术性,着力提高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为整个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红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115-117.
[2]刘惠彦.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125.
[3]余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4:248.
[4]张礼崇,郜祥,王焱,李兴.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2,01:127-128.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课程范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钢铁企业;应用;PLC;发展的未来
前言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从电气自动化的定义和特点出发,介绍了电气自动化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中的重要性,阐述了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中各个环节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了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中的发展前景。
1 电气自动化的基本介绍
电气自动化属于一门与电气工程具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了电气工程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还包括了计算机技术研发、电子技术研发等等。电气自动化在多个领域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了生产制造业、采矿业、钢铁冶金业等等,电气自动化应用在这些领域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到细小零件的设计与应用,也涉及到控制系统的操作方面,和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经济管理方面进行结合。目前在我国,电气自动化经过多次的改革发展滞后,获得了极大的进步。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系统里的各个这些单元的独特性也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自动化系统,部件都有电子信息技术具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包括了负责收集信号的传感器、处理信号的执行器、对运算结果进行操作的所有单元。对于钢铁企业而言,电器元件、机械设备从小到大的单元都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各个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所形成的电气化自动化系统也得到不断的增强与完善。
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过去,电气自动化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自动化,随着先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气自动化逐渐发展到系统控制自动化的层面,涉及到了项目的设计、实施、测试、运行以及维护等各个环节。现在,世界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也正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而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以及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气自动化也毫不例外,逐渐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电气自动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今天,电气自动化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运用,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效果,还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PLC),通过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来增加电器自动化的灵活性以及控制性,由此大大的扩展了电气自动化应用的领域以及范围。PLC技术是电气自动化行业中一种较为先进设备控制技术,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各个行业当中。例如,在中央空调上的应用,在公路交通系统上的应用,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等等。PLC技术全称为可编程控制器,属于专门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计制造的一种控制器。在早期,该技术称之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现在的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范围也远远比过去更加广泛。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三个步骤的控制原理,包括了:输入采样阶段、用户程序执行阶段、输出刷新阶段。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发挥着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推动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长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电气自动化应用于多个电气元件,不仅应用于这些电气元件的生产工序中,还应用于检测方面,这些元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
3.1 高压断路器
高压断路器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高压负荷开关以及高压隔离开关的配合,从而对正常符合的电流进行切断,以及承受短路电流,形成自动跳闸的功能,从而为电路以及设备在检修的过程中具有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证,当电源断开之后,可以对电路进行检测,寻找到故障发生的位置,避免在检修的过程中出现人身安全方面的事故。
3.2 继电器
继电器对于电路具有自动控制、安全调节以及保护电路的作用,该电气元件属于一种自动开关,可以通过对小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大电流的控制,其电路包括了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当故障发生的时候,通过继电器这种自动化的控制开关对故障的部分进行快速的切除,防止了安全事故的严重化,保证了电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也确保了供电的不间断。
3.3 传感器
传感器属于一种转换类型的电器件,具有多种的类型,例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等。通过传感器可以对需要检测的数据进行转换,把抽象的数据变成可以计算的物理量。
3.4 变频器
变频器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电源频率,通过该电气元件先把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进行传输后,再把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该种电气元件在锅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变频补水设备、变频控制设备、变频调节系统等等。
3.5 自动检测系统
生产的环境对于钢铁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钢铁企业中,生产的环境是一线生产工人作业的场所,其与钢铁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就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钢铁企业的生产环境必须严格的加以控制,对于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气体进行严格的检测,避免多余的灰尘排放到空气中,以及避免毒气的泄露。因此自动化检测程序就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动化检测程序主要的程序包括:在排放的过程中对粉尘的成分进行检测,对炉料中的气体含量进行检测,对回收率进行检测,并且在加热的过程中检测废气的成分等等。通过自动化检测程序达到降低空气污染的环保目的,有利于实现钢铁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综合性探讨与研究,了解了该项新型技术的应用现状。对于钢铁企业的生产与发展而言,电气自动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钢铁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了企业发展的现状,促进了钢铁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海青.电气自动化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J].消费导刊,2008 (23).
[2]裴帮富,韩金玲.由验证性到创新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技术与市场,2009(03).
[3]张桂花,童星.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课程范文4
【关键词】五年制 电气自动化 连贯性 专业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72-01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各种学科的技术,它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专业知识为主,学习本专业要求的各种技能。
一 五年制电气自动化课程教学现状
电气自动化作为一种综合类的尖端科学专业,在当今社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随着该专业的快速发展,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更新,如今的实训硬件以及实训内容明显有些滞后,学生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衔接不够紧密,教学内容与模式也略显落后,甚至于个别老师的专业素质也跟不上时代需求,这些都是当下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从现状出发,我们应当加大投资、不断更新实训设备与内容、缩小实训与实际生产的差距、探究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新时期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脚步。
二 五年制电气自动化课程连贯性研究内容
1.确定课程目标
探究出在控制理论、控制系统、生产过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具有宽广理论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理论的连贯性的教学课程。在五年的教学过程中使教程难度呈阶梯状,让学生有层次地逐步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如课程在初级阶段可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培养一些简单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一线从事生产过程中自动化装置的运行、控制、维护、检修工作,即为社会培养出中级维修电工技能人才。后一阶段应将课程目标定为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保证此时的课程内容在衔接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即将侧重点放在培养人才分析能力与综合素质上,让学生学会独立识别绘制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电气控制等图,并且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观。
2.课程连贯性分析
当专业课程具有有效的连贯性时,就能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采用衔接式的教学模式,能令学生平稳地从上一学习阶段过渡到下一学习阶段,也可避免教学的重复性。如在初级阶段已学习过的电工,PLC等课程在第二阶段仍会出现,这种现象不仅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浪费了教育资源。保证课程的连贯性既可以节约资源,也更有利于培养专业的综合素质高的电气自动化人才。
3.具有连贯性的五年制课程建设基本任务
首先让学生掌握该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能力,在这一阶段可让学生学习电路基础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际操作,同时让学生开始接触一些入门级的电力设备。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应增加课程难度,理论课依旧要安排如电机原理,既能衔接前一阶段内容又可增加新内容,同时也应该开始让学生接触与实际生产相关的内容。如电气识图、电气设备的认识以及与该专业息息相关的数字电子、放大器等课程,在此时的实训内容可安排为简单的小电器拆装如录音机的拆装,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电气自动化发展比我国更完善,引入英文类专业书籍可使学生与国际接轨,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也能轻松辨识进口设备名称,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在这一阶段也应让学生认识到电气自动化专业对应岗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认识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内容,这些可通过就业指导课来实现。经过以上阶段学习接下来应努力让学生与生产接轨,如学习PLC课程:电工实习,继电保护等,让学生学习典型的电路设计,小型系统的设计、运行、调试与检修。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与工业发展的人才。
4.创新教学体系
以培养专业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目标,保持专业所授核心内容、支撑课程内容、主要课程内容不变。增添新型实训设备,注重教材衔接性,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突出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建立起一个以就业为最终目标,具有连贯性的能培养专业知识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强的电气自动化人才的新型教学体系。
三 五年制电气自动化课程连贯性的意义
通过探究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使该课程更加符合现代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使教学内容更加接近社会实际生产,更贴近实际所需。通过对此课题的探讨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面向电气自动化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提高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专业分析能力,使该专业学生具有更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操作技术。
四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课程范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电气自动化,即利用电子装置和技术,实现生产机械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的一门多学。其目标是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相关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使企业的生产率得到了大的提高,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比较的广泛,且随着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但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结合社会岗位的特点,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促使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三段式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
1. 专业核心课程
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够体现学生的技能基础与知识结构,其课程的设置主要有单片机控制技术、PLC 应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AUTOCAD 应用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电力拖动、电机与变压器等。而面对这些专业的课程,要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就需要我们对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组织,并按照专业的不同层次,进行课程标准的编写,选修与必修内容也要做到相互统一,才能为专业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2. 专业实训课程
要体现学生岗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要专业实训课程进行良好的教学和实施。其不仅融合了考工鉴定模块的技能要求,也融合了考工鉴定模块的技能范围。电气自动化专业,其实训模块主要有数控机床电气维修实训、机电一体化 MPS 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变频器综合实训、机床电路控制实训、继电与电机控制实训、照明电路实训等。对于专业实训课程的安排,其可以依照实训周的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展,每学期的实训可以约为4~5 周,其次,专业实训课要能够以模块为单元,并对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组织,促使实习课程标准有效地编写出来,从而实现对实习课堂教学的规范。
3. 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
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近将走出校门的前一年,要进行3个月的实习安排,在相关的进行企业顶岗实习,而顶岗实习的专业方向主要为:第一,可以从事自动化设备的辅助开发与设计、调试、安装、维护工作;第二,可以从事供配电系统的维护、运行、调试、安装工作;第三,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中,可以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运行、调式、安装、设计等工作;第四,可以从事组装调试、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并进行相应的售后服务。如果技能层次较高的学生,则需要完成顶岗实习后,返回学校完成技师鉴定的考核,在充分结合顶岗实习的课题,高效的完成技师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设计。
(二)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进行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时,要能够依据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不断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和实践。目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模电及数电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PLC 实验室、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而依据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要求,有建立了模拟配电房、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实验室、机电一体化MPS 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变频器与PLC综合实训室、机床电路与电力拖动控制实训室、电工基础实训室。依据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及要求,许多学校有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如南京技师学院就与三向教学仪器、龙贞自动化有限公司、通力电梯、天正容光达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了紧密的联系。
(三)优秀教科研团队的建立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知识覆盖面广、学习内容多、口径宽的专业,而言实现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就需要优秀的教科研团队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各大院校可以在此进行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及课题研究的开展,来不断的促使学生和教师,使他们成为专业的技术团队,并有效地完成技能大赛的训练和实训课题的开发。通过优秀教科研团队的建立,不断的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促使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对于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服务、就业,还是技能培养方面,都离不开市场,也只有充分的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内容。在培养人才的实践活动当中,服务是培养的宗旨,就业使培养的导向,技能是培养的核心,综合起来也就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原则。总的来说,市场定位和调研的准确便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我们在实施人才培养时,要能够充分的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配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进行新思路的探索。目前,很多教学单位都在不断的进行教学的改革,有一些教学单位实行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培养了人才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又为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这一教学的实现促使了岗位群的确定,而依据岗位群又对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课程的改革。可以看出,依据专业人才的岗位群特点,能够非常准确的寻求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的企业,并与之进行合作。其次,依据生源的特点,可以对教学的教材进行新的制定,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此外,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非常的丰富,在其设备安装、维修的领域中,包含着电器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电器开关设备的安装、维修。为此,在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中,逐渐的突出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实现计算机的全程控制,也是进行人才培养的另一内容。
(二)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言,其是要能够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在这一内容中,职业教育则成为最重要的一个培养环节。在进行职业教育的活动中,教学的实践非常的重要,如何实现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实践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的整合、自动化专业特点的突出、职业技能要求的满足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对于电气化专业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东北地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教育的背景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其与模具、数控等专业不同,其没有明显的行业可供毕业生们来依托,职业教育进行起来,也是相当的困难。在黑龙江省,由于哈大齐的建设,个当地的老工业基地带来了复苏的生命,这也无疑为电气自动化人才提供 了很好的就业平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教育也就更加的广阔起来。为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不断地转变专业教学的思路,扩充、调整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得到有效地实现。
三、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发展
当今的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为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业人才的培养。对一个企业而言,通过自身的综合实力,对企业的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促使企业创造能力的生成,不断培养未来的骨干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非常的重要。一方面,经过人才的培养,就不易出现员工跳槽或被挖走的现象,员工也能够对企业充满更多的激情与热情,竭尽所能的为企业进行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能够让得到培养的员工带动新的员工,实现全体员工的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就现实而言,目前的企业在进行员工的招聘时,都会要求入职的员工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那些刚刚走出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往往视而不见,这样一来,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断链,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虽然说这些初入社会、没有经验的人不易迅速的为企业带来利益。但他们的工作热情,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在加上企业内部的培养,定会使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生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应该充分的立足于社会和市场,不断完善教学的体制和人才培养的方案,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需求。为此,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的具体改革,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才能更多的培养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艳惠,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
[2]宋书中,葛玻,卢秉娟,高职高专自动化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课程范文6
关键词: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保障分析
1 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保障技术
(1)电磁兼容保障技术。船舶电气系统运行的周围环境条件比较差,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就要运用电磁兼容保障技术,进而提高船舶电气的抗干扰性能。形成船舶电磁干扰的几个条件是:具备干扰源,存在一定的传输媒介,具备灵敏的接受模块。电磁兼容技术的任务主要是把这几个条件中的一个进行损坏,进而保证电气设备不受电磁干扰[2]。
电磁兼容技术的关键是选取适宜的元器件,以降低对电磁干扰信号的敏感程度。选取的元器件要有以下条件:一是电气干扰源的信号电平要超过船舶电气规定的范围;二是电气设备可以响应干扰源的主要信号频率。所以,为了保证船舶电气设备具备充足的抗干扰能力,要尽可能地选取电源电压很高的数字集成电路。
(2)容错保障技术。容错保障技术指的就是电气设备对发生的安全故障的容忍保障技术。主要有:电气设备故障的检验测试和诊断;对船舶电气设备系统发生的故障做出控制和应对措施; 容错保障技术对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做出三种分类:一是把备用机组进行启动,从而降低运行电气机组的负荷;二是把备用机组进行启动,延长一定时间,然后停止运行的故障机组;三是再次停止和启动备用电气机组。所以,如果船舶电气系统出现前面两种故障,在停止设备时,此电气机组就会产生一种阻塞信号,并且一直维持功能的发挥,直到设备的故障最后消除。按完阻塞按钮之后,生成的阻塞信号才会解除,新发出的启动设备指令才会生效,如果不这样,该机组将不会被重新启动,这样一来,就可以防止电气系统设备的故障更加扩大,因而可以保证船舶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3)储备保障技术。为保证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可以把其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看成冷储被系统。通常情况下,电气自动化的储备系统主要是指把储备单元和电气运行单元分离,只保持电气运行单元单独工作,其余的电气储备单元处于等待状态。这时,只有在电气运行单元不工作的状态前提下,其余电气系统储备单元才可以接替工作。船舶电气自动化储备系统根据其储备单元的状况不一样,可以分成暖储备和冷储被两种。其中,暖储备系统的自动化系统储备单元始终保持在运行状态,它失效以后,失效率不是零,而冷储备系统的自动化系统储备单元一直在没有运行的状态,它在失效以后,失效率是零。这种冷储被系统经过储备设计,能够达到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要求。
2 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保障技术的可靠性分析和评估
(1)船舶自动控制可靠性分析和评估。为了使分析和评估更加方便、准确,这里做出假设:第一,如果电气自动化系统不能有效运行,船舶上面没有维修的条件,也就是把此电气系统看成是不能够维修和恢复的系统。第二,此自动控制系统的每个构成单元的失效几率是正常数值。该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框图和模型如下图1所示:
船舶自动控制的系统可以看成是冷储被单元系统。在上图中, 1、 2、 3分别代表该系统每个分项系统的失效率,因而就可以计算出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平均没有故障时间。
主要运用计数法对各个失效率 1、 2、 3进行预估,使用这种计数方法的基本依据是要把构成该系统的全部元器件的失效率做出预测。需要的数据基础有:一是不同设备元器件的类别和总量;二是电气设备元器件的质量等级;三是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运用这个方法计算系统失效率的公式是:
设备=Ni( G )(i=1、2、3......n)
在这个式子中, 设备表示的是船舶总电气设备的失效率(失效数/106小时), G表示的是第i种电气元器件的通用失效率, 表示的是第i种电气元器件的质量系数,Ni表示的是第i种电气元器件的总数。
以《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里面对电气元器件的失效率和数学模型为预测的主要依据。在具体进行预测时,首先假设导线和焊接点的失效率是零,在这里不考虑多种电路包括的元器件,因为它对模型和数据分析的可靠性不会造成影响,所得出的预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最后可以计算: 1=0.6128461×10-4(1/h)
2=0.4628733×10-4(1/h)
3=0.3175635×10-4(1/h)
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度和平均无障碍时间是:
R自动控制=37.0.exp(-1.15×10-4t)-36.0.exp(2-1.06×10-4t)+640.exp(-1.13×10-4t)
MTBF自动控制=28935.5(h)
(2)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评估。电气自动化系统也是一个冷储备系统,其不同元器件的失效率是 4=28.446×10-6(1/h), 5=2.825×10-6(1/h), 3=9.122×10-6(1/h)。
得到的可靠性和平均无障碍时间分别是:
R电器系统= exp(-1.45×10-4t)+46.7.[exp(-1.46×10-4t)-exp(-1.43×10-4t)]+1223.exp(-1.55×10-4t)
MTBF电器系统=20369(h)=2.4(年)
(3)确定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对船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全部构成元器件做出预测,一个一个地预估出它们的的失效率,如果结果出来说明电压监视元器件的失效率是最高的,并且对整个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失效的贡献最多,同时在整个的电气设备元器件的设计上,又没有进行储备保障,就可以很准确地确定它就是整个电气系统最薄弱的部分。因此,就应该在日常的使用和工作中,加大检查和维修船舶电压监视元器件力度,同时保证足够的元器件的备件数量。
3 结束语
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保障技术对传播的安全稳定工作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在具体使用所有这些保障技术之前,必须要重视有关的检验和测试工作,把其中的薄弱部分查找出来,再具体分析和研究,提出更好地解决措施,由此,就能够保证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张志斌,肖乐明,陈新恩等.轮机工程专业“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课程教学问题与建议[J].航海教育研究,2014,(0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