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自动化;水泥设备

我国水泥工业近20多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和巨大成绩,已经奠定了现代化水泥工业的基础。当前我国水泥工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向大型化、高水平、现代化迈进的同时,要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的小水泥企业和改造提升一批传统的水泥企业,因此,水泥生产的高新技术、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检测仪表

随着粉体技术、微电子技术、精密仪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以及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使得水泥厂的生产信息检测与表征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使得水泥厂的自动控制与信息管理才有可能。水泥厂工艺变量一般有压力(p)、料位(L)、流量(F)、温度(T)、成分(A)等,现代化水泥厂大都采用成熟可靠的智能仪表,也有现场总线式仪表根据工况、远程设定、量程调节选用。

现在脉冲雷达、调频雷达缆式导波雷达的料位计都已成熟,可以在水泥厂采用。

2.水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2.1 水泥厂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

在水泥工业生产过程中,记录和控制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变量和参数,使整个生产过程能自动地保持正常状态,就是水泥工业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或简称过程控制。

水泥厂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包括有如下几个过程:

①检测仪表监视生产过程;②气动式仪表控制系统;③模拟仪表控制系统;④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⑤分布式集散型控制系统;⑥全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随着电气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特别是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水泥厂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集散型控制系统在经过仪表型和PLC型DCS阶段之后,现在的DCS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网络控制技术,只需几台计算机就可对一个庞大的水泥厂进行生产控制,使复杂的水泥生产过程完全实现了自动化。

2.2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PLC、工业PC和EIC集成化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并向DCS提出挑战,但在这些系统中,测量和变送仪表一般为模拟仪表,同时各自动化公司生产的系统都是独立的,其设备不能互连在一起,难以实现互换和互操作。而现场总线控制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控制系统,一种新型的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GS已经出现。

由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更具有分散性、网络性和智能性,已成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热点,水泥工业已开始采用,水泥厂中的单元操作系统,如配料控制、生料或水泥粉磨系统、大型冷却机控制均可采用现场总线组成局域网,进一步实现机电一体化。

现场总线的缺点是:现场总线因有自己的协议,要构成一个控制系统必须采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平台和软件包,因此现场总线的开放性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2.3 过程控制的发展趋势

随着水泥企业向大型化、自动化发展,过程控制也逐步向“管控一体化”发展,控制系统转向简化结构、减少接口部件并为自动化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环境,实现统一的数据管理、统一的通信和统一的组态,大型水泥厂电气自动化的优化正向控制智能化、系统网络化和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现场总线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水泥厂自动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层、过程控制层、生产管理层等三个层面结构正向两端延伸。另外,以PL机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用于以顺控为主的水泥厂各级控制,也受到人们的注意。

3.信息管理系统

3.1 水泥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水泥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交换式以太网络结构,具有强大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信息查询功能和报表打印功能,并能将所存生产过程数据远距离传送,以满足水泥厂管理者对生产过程信息快捷传递的要求,该系统面向对象为厂长、总工、调度及各职能部门的生产管理者。

国内多家设计科研单位开发的MIS系统已在许多水泥厂投入使用,该软件能够以图形方式显示工厂主要生产流程,动态监视生产工况,能以曲线方式显示生产参数的变化趋势,对报警信息作出判断.对与原料、生料、水泥、燃料等有关的质量数据进行管理并能预测后期质量,还能对电耗、热耗进行统计与分析。

3.2 水泥厂电子商务平台系统

国外一些先进水泥厂已采用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ERP)。国内已开始了这方面开发工作。该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和信息(人、财、物、产、供、销)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管理水平和信息传递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的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该系统的应用程序结构可以按照ERP模式进行设计,例如可以有:采购管理、采购核算、销售管理、销售核算、库存管理、存货核算,质量监督管理、生产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设备管理、动力管理、财务管理和人才资源管理等。

3.3 加强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水泥厂信息管理系统是将过程控制系统采集到的全厂的实时生产数据及质量数据送人管理网进行分析、统计和存档,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企业务方面的资源和信息进行管理。它可以使工厂内每一位生产管理者可直接监视生产线上设备的运行情况、工艺参数的变化趋势,使得生产控制更加及时、合理、进一步保证生产线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因此水泥厂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增加水泥产量、稳定水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范文2

【 关键词 】 办公自动化;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运用

1 引言

办公自动化就是将现代办公事务与计算机信息网络服务结合起来,目的是通过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在行政机关,通过网络化服务更高效处理异地事务。办公OA就是数字化办公,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管理组织架构,提高效率,增强相互协调的能力,实现高决策交效能。办公自动化首先要强调的是易用性;其次是办公自动化要有健壮性;还有就是开放性,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的软件要能够完善的结合,避免出现相互矛盾的问题,需要从大局与全局出发考虑,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办公自动化系统;第四是严密性,通讯软件要实现用户、角色与权限的有效控制;最后是实用性,否则不起作用的办公自动化只能是形式,没有任何的实际作用。

通过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办公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与协调化。计算机技术首先可以建立办公室内部的信息平台。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起内部的信息平台,方便信息交流,将整个工作活动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一些单位的通知与制度都可以通过这个内部平台进行。每个人都几乎天天在平台上进行操作,有利于实时传达,对于文件的解读更加明确。

2 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追求不断增强。通过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发展,促进了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向着更高一层次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目前我国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仅仅是在表面上,而国外其他先进的国家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实现了巨额的经济效益。现代经济中的领导者开始向计算机信息、网络方向发展。

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已经逐步发展成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信息服务发展更加完善。信息传输系统媒介也开始出现多样化,信息的传输途径已经从单一的文本传输发展到了多媒体方向的飞跃发展。计算机信息传播技术在服务中处于主动地位,让服务非常快捷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目前我国的多座城市已经开通了ISP服务,如上海的公共信息网等,它们主要对信息的查找与全面信息服务负责。计算机用户通过网络到ISP处进行入网办理,就可以上网。

目前的计算机信息传播途径是通过一定的硬件连接完成的。作为基础用户,首先需要一台计算机,加上一个光纤“猫”或是其他的Modem,另外通过电话线就可以进行ISP连接。在ISP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中继线,如果中继线太少的话,将会导致登陆时间比较长;二是收费,每一个ISP的服务标准与资费标准有所不同,第三在对服务进行缴费时,要考虑网点距离的瓿。目前的信息技术网络可以不再依附于电话线,而是通过光纤入户的方式进行了网络连接。

本文首先对在没有网络的环境条件下的计算机远程信息传输进行讨论,通过对硬件的准备与操作系统的匹配达到基本的满足。通过对一些软件的测试,来选择到适合目前操作系统的软件,同时确定需要硬件的配置与参数。对较适合的软件进行功能化描述,并就相关的操作进行简单介绍。希望通过典型案例来实现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真正发挥现代网络的作用。

3 无网络环境下的远距离信息传送

ISP服务大多是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它的覆盖范围有限,在短时间内有一些永远地区可能无法实现因特网的服务。而企业或是校园在这些地区同样存在。那么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远程的信息传递呢?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Modem的同时,再选择安装好远距离传送信息的通讯软件,通过相对比较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信息的传递。同时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信息传输的基本流程就是通过一台计算机在通讯软件的帮助下实现对远处的计算机进行信息传递,发送或是接收信息,实现屏幕实时交流,文件实现电子数据交换。软件是需要硬件进行支撑的,要想达到远程信息传输,在硬件要求中,就必须首先要有电脑,其次要有Modem,一根电话线,传真机可选。通过这些硬件的安装与配置,就可能通过通讯软件的使用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

硬件准备齐全之后,问题就是对通讯软件的选择与安装了。目前市场上同类似功能的软件数量非常多,一般如果购买Fax/Modem的话,商家可能会附送软件。市场对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科学技术对通讯软件的研究日新月异。举例而言,在DOS操作系统基础上研究的Xcomversion 4.12虽然可以实现远程通信,能够有中文版,但这样的系统应用,肯定会随着系统的升级而不再适用。10年前DOS操作系统还能够应用,而目前DOS操作系统几乎绝迹。随着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如果通讯软件存在着操作复杂,识别复杂的问题,同样难逃淘汰的命运。BitWare for Windows Version 3.24 F/D(简称BWV)的版本应用就非常简捷,能够快速掌握并应用,虽然是英文版,但经过几次使用之后,用户就已经可以熟练的独立操作了。

4 远距离信息传送软件

硬件是实现计算机远程数据传送的基本条件,准备充分之后,就是通讯软件的选择问题了。BWV 3.24 F/D软件是适合于Window操作系统的一种远程通讯软件,它对设备参数的配置要求不高,功能齐全,操作非常容易,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4.1 安装运行环境

通过将BWV 3.24 F/D安装在不同的配置电脑上进行速度试验,通过测试后,发现测试结果还是与电脑的配置有着一定的关联的。采用486/33,传送频率为2400波特率的Modem时,就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它的优势首先就是在Windows系统中完美使用。

4.2 基本功能

首先可以进行传真发送。由BITWARE直接发送文件,或短消息,另外在软件的帮助下,我们还可以将文件同时传真给不同的人,在操作时,将这些人重新编排到一个群组中,自动发送给每一位成员。通过相关的储存技术,可以进行重发、转发等。

其次是可以进行传真的接收。在设置时,把BITWARE设置到自动接收状态,如果有传真来,就能够实现自动接收,这大大节约了我们的操作时间,避免对其他的正在进行的事务产生影响,再单独进行接收操作。除了自动接收外,还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来进行接收。需要将电话接到调解器上。拨打电话后,将会启动手动接收功能,但在传真前,需要与发送者进行沟通。第三就是自动向前传真,在工作人员出差时,可以通过提高设定,将本将传送到公司的文件自动转发到出差地,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能够看到传真。最后一种是自动接收打印。

4.3 EDI功能

在即时通信软件的功能中,EDI(电子数据交换)功能最为实用。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之下,文件可以以Word等形式进行数据传输。一般来讲,是在两台电脑间进行这样的电子数据交换。首先单击电话薄中的呼叫号码,点击拨号,计算机将进行呼叫,这后建立连接完成之后,就可以通过键盘进行交流。屏幕显示发送的信息,意为连接成功。对于文件的接收、发送、取消,将会在软件界面上显示出相应的符号与说明。

5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技术应用在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也将会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未来办公自动化中将向着智能化、数字化高度集成方向发展,将所有的内部与外部活动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支持着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珊珊.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的运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9).

[2] 吴小军.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03).

[3] 刘兴俊.办公自动化中的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的应用[J].华章,2011(03).

[4] 何茜.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推广应用[J].民营科技,2008(12).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范文3

【关键词】电力系统 自动化 技术

1 电力系统自动化解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了电力事业的发展,电网的规模日益扩大,由此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应运而生,这是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大体上可对该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进行如下描述: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选取出相对的中心地带,并在这个地带的调控中心处安装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以此作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网络,在其周围的发电厂、变电站则可设置信息服务与反馈远程监控装置,从而构建起一个立体式的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当中,相关信息和指令的传输可以变得更加畅通。位于调控中心内的计算机系统可对全局进行总体调控,各种监控装置则可对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操作、事故情况等进行记录,并编制成相关报表,从而实现常规操作的自动化。在这一基础上,便可形成以自动控制装置为中心,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载体的功能强大的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各种软件程序的应用,可以确保该系统相关控制功能的实现。分层控制是该系统的主要操作方式,具体是指在调度控制中心、发电厂、变电站等各个分层间,根管辖范围和调控功能,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2 新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通过上文对电力系统的解读可知,该系统是一个规模比较庞大的系统,其中涵盖了诸多的电力设备设施,想要实现对这些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就必须对相关的技术加以运用。下面本文重点分析几种新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2.1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自电力系统自动化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智能控制技术便成为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控制方式而言,智能控制更具优越性,将之应用于复杂程度高、非线性较强的电力系统当中,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智能控制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所有的控制功能都是凭借相关的软件程序来实现的,借助这些控制功能可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状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分析与处理,并从中找出电力系统运行时存在的问题,然后参考数据库中的故障处理指令,自动对故障问题进行解决处理,再利用通信网络将处理指令下发至电力系统的设备当中,从而实现对系统的调整,由此便可确保系统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

2.2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信号处理、物理学等等,它是各种智能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用该技术可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测。随着业内专家学者对该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诸多新的技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类:在线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无人机监测技术等等,这些技术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获取电力系统的状态信息,如图像、运行数据等等。红外图像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应用领域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它主要是利用红外成像的原理来获取电力系统相关设备的红外图像,在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可判断出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这种技术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精准度高、方便快捷。

2.3 动态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对供电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有必要应用动态安全监控系统,减少供电故障,保障电力系统可靠运行,满足供电需求。在动态安全监控系统中,要引入GPS和EMS技术,通过全面检测电气设备,实时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可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大幅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基于GPS定位技术的动态安全监控系统,可通过卫星提供所需数据,加之EMS系统可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实现了动态监控与静态监控相结合,从多个方向入手对电力系统运行进行综合分析,若发现电力系统存在不稳定运行的因素,则可及时提出补救措施。该系统具备离线研究与在线研究功能,离线研究可在缺乏在线研究的情况下,将离线研究结果转化为在线监督的稳定指标,如传输功率、无功储备等,满足动态监测的要求,提高动态监测的实效性。

2.4 DFACTS技术

FACTS技术和DFACTS技术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新技术,其中FACTS技术即柔流输电,能够对电力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及时调控,保证电压维持在稳定状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DFACTS技术则可有效解决电力系统的各类质量问题,有效管控电力系统运行质量,保障电气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减少不利因素对电气设备的干扰和损害,从而促使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2.5 微机保护技术

电力系统应用微机保护技术,能够在发生故障时自动启动保护措施,减少电力系统受到的损害。随着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技术的应用要求不断提高,微机保护技术必须及时更新。当前,在电力系统中常用基于C/C++语言的微机设备,该微机设备具备良好的可移植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电力系统保护的多种需求。

3 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供电可靠性,为了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将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动态安全监控技术等,合理运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当中,由此不但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监视和控制,而且还能使系统的重要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参考文献

[1]于志斌.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4):253-253

[2]李妍.浅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08):19-20

[3]董德坤,商涛.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30-30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范文4

前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等。这种容编码、识别、数据采集、自动录入和快速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兴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性能,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产作业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各种应用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此项技术在国内档案信息自动化管理领域开始使用。

档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档案编目流程繁琐低效、整理时间冗长

传统方式下,档案入馆后先需进行分类、排序,并去装订,然后由人工撰写档案盒的相关信息,最后手工抄写档案目录,并将目录连同档案一起封装入档案盒内。这种手工处理方式耗费大量劳动和时间,使得整个流程既繁琐又低效。

2.档案存放次序较易被打乱,档案查阅耗时长

虽然档案一般都分类存放,但是在档案存取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的随意性和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一旦档案存取时没有按规定存放在指定的位置,需要将所有的档案筛选一遍,造成查找困难。 3.档案的盘点操作不科学

由于档案数量众多,且档案材料都封装在档案盒内,每个档案盒内存放的档案种类、数量均不相同,如果要拆开每个档案盒进行盘点,那将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员对档案的储存时间信息掌握很不准切,使得失效档案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形成大量冗余档案,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额外负荷和成本。

电子标签(RFID)技术

1.RFID系统技术原理

RFID系统因应用不同其组成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RFID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天线、读写器和主机组成。电子标签放在需要被识别的物体上,由耦合元件和芯片组成,标签有内置天线,可以发送和接收信号;天线完成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读写器可以发送和接收命令,并与主机通信,执行主机命令;主机发送用户命令和显示接收数据。RFID系统根据工作频段和工作方式具有不同的性能,应用于不同场合。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工作场时,其天线产生感应电流,从而RFID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向读写器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读写器接收到来自标签的载波信号,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送至计算机主机进行处理;计算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RFID标签的数据解调部分从接收到的射频脉冲中解调出数据并送到控制逻辑,控制逻辑接收指令完成存储、发送数据或其他操作。

2. RFID技术特点

(1)快速扫描: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受到扫描,而RFID辨识器可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

(2)抗污染能力强、耐久性好:传统条形码的载

域网或无线局域网覆盖,以进行数据传输。将RFID标签阅读器RJ45口与电脑网口相连接,从而可将RFID标签阅读器读取的数据通过网络或无线网络的方式传回服务器。

(4)天线安装

为确保档案标签数据的读取,需要根据档案室实际情况,包括档案柜、档案密集架的尺寸样式、材料来确定天线布置,确保最佳读写效果,天线需要定制。

5.基于 RFID技术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管理流程

(1)入库

档案入库前,首先要根据档案的类别、年份和密级等相关信息对新建档案进行编目,并通过终端管理器写入RFID标签,生成的数字标签数据被传送到中心数据库里以备系统其他模块调用。档案入库的流程如图3所示:

入库时,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储位管理子系统发出入库指令,然后读取要入库的档案盒信息,储位自动识别模块与档案自动识别模块进行档案盒信息匹配,匹配后由储位自动识别模块分配该档案盒的存放储位,确认无误后,管理员发出入库确认信息,确认信息通过计算机总线传递至该档案架,储位指示点亮起,管理人员将档案盒放至指示点所指示的储位,按下储位上的确认按钮,指示灯熄灭,确认信号反馈回管理系统,入库结束。全部档案入库完毕后,在查询管理子系统中可对已入库的档案信息进行查询,从而实现对档案的可视化、动态化管理。

(2)盘点

由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查询子系统发出盘点指令,RFID阅读器立即完成对档案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应的储位信息的收集,并自动返回所收集的信息与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如对于不能匹配的信息,由管理人员持手持式阅读器进行现场核对,修改系统信息或现场信息,从而完成档案盘点。

(3)查阅

档案的查阅流程如图4所示。在查询相关档案时,管理员首先通过查询管理子系统查阅档案的编目号,系统将根据编目号提取中心数据库里所储存的数据信息,核对无误后发出出库指令,储位管理子系统中的档案自动识别模块将根据编目号映射其储位编号,找到该档案所存放的物理位置。管理员发出出库指令,储位指示灯亮起。当档案经过出库口时,出库口的RFID阅读器将读取档案信息反馈给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再次确认所查档案与所出库档案一致后确定出库。此时,系统将记录下档案的出库时间信息。如若反馈信息与查询信息不一致,监控模块将向警报模块发出异常警报。

(4)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子系统可实现对档案馆现场的实时监控与异常警报功能,以防止档案被毁、被盗等。

(5)防毁管理

每份档案入馆时先精确测量其重量、页码等物理特性, 并存入RFID数据管理系统, 由监控模块对这些信息进行监控。在档案被查阅后归还时,管理员对该档案的物理特性再次进行检测,并与档案借出之前的数据核对,从而可以及时发现档案有没有被撕毁、缺失等。

(6)防盗管理

所有库放档案均处于阅读器的读取范围中。当档案被取出时,由出库口的RFID阅读器捕捉档案信息,并与出库指令信息进行核对,如果档案是未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发出出库指令而异常离开库位,监控模块会激活警报模块发出异常情况警报。

(7)销毁

档案的价值具有时间效应,对于失去存档价值的档案需要进行销毁处理,以减轻对档案管理资源的占用。当档案在入馆时,将保管期限写入RFID标签并存储于中心数据库中。在保管过程中,当有档案达到保管期限时,销毁管理子系统将自动跳出档案失效提示,由管理员做出销毁或继续保管处理。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档案销毁管理子系统发出无线指令,由各档案盒上的RFID标签反馈回保管期限信息,实现对档案的有效期管理。

虽然RFID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缺陷,但随着技术的成熟,标签成本的降低,行业标准的制订,这种现代化的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使其服务于档案信息自动化管理,将解决很多用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为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范文5

【关键词】GPRS;调度;通信

1.引言

电力系统中,常常需要对众多的变电站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大部分监测数据需要实时发送到调度主站的SCADA系统进行处理。由于各变电站分布分散,而且大多设置在偏远的地区,利用GPRS网络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成为目前电力通信研究的热门方向。系统可以通过分散分布的各个变电站的远端采集单元RTU采集各个变电站远动信息,并有效地利用移动公司的GPRS网络实现实时传输,电力数据通过GPRS移动数据网络传输到控制系统后,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电网实时运行状态的监视与显示、实现远程控制与调节、事故报警、越限/变位报警、数据计算统计、工作信息登录、自动化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事故追忆等功能,调度员掌握了这样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反映。我局采用GPRS通道做为光纤通信通道的备用通道,既满足了调度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又保障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与传统的通信方案相比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GPRS通信技术简介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它是一种新型的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目前的GPRS技术是中国移动在完善优化GPRS网络建设过程中推出的第2.75代通信技术,支持高速补充业务信道,从而可实现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GPRS理论速率153.6Kbps,目前实际测试速率为80kbps。GPRS通信方式更适合于电力数据采集业务,有以下优势:

1)GPRS用户可随意分布和移动自己的网点,无需担心线路的维护或有线系统移动时导致的通讯中断。建设新的监测点无需进行拉线、埋线等工作。

2)终端价格比较低。与DDN相比,较DTU或DDN专线Modem其终端价格便宜很多。3)GPRS通信资费便宜,计费合理。GPRS资费包月比有线电话网络资费还便宜。只在传输数据时才计费,占线不计费。

4)GPRS技术能非常好地支持频繁、少量突发型数据业务。通信质量稳定可靠,永不掉线。

5)GPRS网络接入速度快,接入速度仅几秒钟,快于电路型数据业务。

3.系统工作原理

电力调度系统由调度中心和调度终端(RTU)两大部分组成。由于GPRS通信是基于IP地址的数据分组通信网络,调度监测中心计算机主机配置固定的IP地址,各个数据采集点采用GPRS数据传输设备和该主机进行通信。

上传信息:来自RTU的信息首先由GPRS采集处理器(变电站发送端)进行UDP协议或TCP/IP协议封包和无线调制解调,再通过GPRS移动数据网络向前置机/数据服务器传送,经主前置机/数据服务器处理、存储后,向网上广播,各工作站收到信息后进行相应处理。

下传信息:来自工作站的信息首先传送到主前置机/数据服务器,由其处理后发送到GPRS采集处理器(调度中心接收端)进行TCP/IP协议封包和无线调制解调,再通过GPRS移动数据网络发送到变电站的RTU。

各变电站的GPRS通信设备选用带网络接口的GPRS采集处理器,直接挂接在变电站的局域网络上,和光纤接口的交换机处于同一局域网络,设置光纤网为第一网关、GPRS IP路由器为第二网关,在光纤出现问题的时候,网络自动切换到GPRS采集处理器进行信号传输。

4.系统组网方式介绍

4.1 系统组成结构图(如图1)

4.2 调度监控中心

调度主站使用16个GPRS智能采集处理器,分别和16个变电站的GPRS智能采集处理器构成一一对应的联网关系,建立各自的联网通道。GPRS智能采集处理器内嵌中国移动公司的SIM卡,绑定GPRS网络APN接入点的固定IP地址,和变电站的设备进行通信。

4.3 变电站

GPRS智能采集处理器自动采集变电站自控设备的串口数据,通过RS232接口与GPRS透明数据传输终端相连,通过GPRS智能采集处理器内置嵌入式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协议封装后发送到GPRS网络。

4.4 GPRS网络

变电站采集的数据经GPRS智能采集处理器对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转换成在GPRS网络数据传送的格式,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APN传输,传送到调度监控中心与之对应的GPRS智能采集处理器上。

5.系统实用性分析

5.1 安全性

电力调度数据网传送电网自动化信息、调度指挥指令、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控制信息等重要数据,是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神经网络,安全性是调度网络的首要要求。GPRS的物理链路数据本身已经采用了加密传送。我局调度监控中心通过向移动中心申请单独的APN(网络接入点名称),直接连接到GPRS网络,这样不但将调度自动化数据均与INTERNET隔离,大大增强了信息的安全性,而且可以限制非法SIM用户的登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调度自动化数据的安全与稳定。

5.2 可行性

首先,中国移动的GPRS无线通信服务已经非常完善,完全可以满足我局各变电站数据传输的要求。其次,作为主光纤网络的备用通信方式,GPRS系统较光纤或专线系统投资较少,设备安装方便,而且其通道只在传输数据时才计费,占线不计费,这样就大大节省了运行费用。

6.结论

基于GPRS技术的电力调度自动化通信方案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价比。易于网络采集点的扩展,可以不受到网点规模的限制,可以在中国移动的全网覆盖范围内使用。可实现集中网络管理,可实现所有网点设备的集中管理。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范文6

初中英语“人机对话”改革的主要成果

考试环境凸显公平

每所初中学校设置一个考点,以现有的一个计算机教室为考场,考场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配置必须符合考试所要求的基本条件。考试所使用的计算机包括“学生考试用计算机(考试机)”和“教师监考用计算机(监考机)”,考试机用于参加考试的学生答题,监考机用于监考老师的发卷、控制考试开始和结束以及收卷等。由于人为干扰小,耳麦及相关的测试硬软件均为统一配置或统一要求,测试的公平性大为增加。

考试过程省时省力

在准备室接受培训后,考生依次进入考场,登录并核对信息。在进行设备测试后,考生开始12分钟的听力和8分钟口语考试。待答卷自动上传后有序退场。每个考场有1名系统操作人员和1名监考教师,可供30名学生同时进行考试。1个考场每天能完成约480名考生的考试任务,与传统的2名主考1名考生的口语测试相比,测试效率显著提高。

考卷内容保密性高

尽管基本题型相同,但考试以题库为基础命题,在同一考场,相邻的考生面对的是不同的试卷。虽然传统测试每半天也有4套试题,但因相对固定,加之学生流量大,很难做到绝对保密。

成绩处理简单准确

计算机记录下考生的答案后进行综合打分,各市在3天内通过自动化评估,把成绩统一上报省教研室。省教研室经过复检后,7天内下发各市。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计算机评估系统将主要从考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流利性、韵律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推行高考“人机对话”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要研究高考英语试卷结构性调整的可行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实践与微调,江苏省高考方案已趋于稳定与完善。目前采用语数外3门480分与选修科目测试等级相结合的选拔方案,其中英语学科满分为120分(含听力20分)。要实施听力口语的自动化考试,在保证高考大方案整体不变的前提下,英语学科必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将口语成绩纳入120分的框架内,如采用听力、口语计20分或30分的办法;二是在测试后将口语成绩以附加分或等级的形式单独列出,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

要研究省级听力口语等级测试题库的开放性建构

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只有当测试按照课标的能力目标要求进行设计,而不是特定的教学和课本内容,才能考查出所要求的能力,教学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

要研究“人机对话”测试中诚信机制的建构

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的考务工作由各市、县区教育局招生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单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及自动阅卷服务,各参与考试的考点学校分别承担考试流程的具体组织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组织考试的主导权在考点学校,加之考生参与测试存在的时间差,“人机对话”测试虽然可以有效杜绝“泄题”,但仍很难完全杜绝“替考”“夹带”等作弊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诚信机制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