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校园;教育事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化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都配备有健全的校园网络,校园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比较齐全,许多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校园网络和数字平台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发展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教学策略等一直都在创新,因此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是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1 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1.1 对校园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日趋一体化的特征,信息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此作为一种战略性决策和技术手段,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对其造成的限制,导致各学校之间的竞争意识薄弱,许多学校都没有意识到校园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深入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对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这就导致我国教育部门对校园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模糊不清。

1.2 校园信息化建设不统一 目前我国许多校园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和建设,校园二级院系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普遍,校园信息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学校缺乏信息化建设人才,这就导致校园原系统所采用的开发软件不一致,信息化数据标准得不到统一,这就使得校园信息化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质量,造成校园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浪费,并对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在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中,用户在不同的位置访问需要输入不同的密码,并且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校园信息化系统中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用户在使用校园信息系统时,需要进行人为处理,学校信息应用系统比较复杂繁琐,用户在使用该系统的过程中常常难觅所需,这就导致学校信息化系统的人性化程度较低。

1.3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用性较低 由于现代教育领域的革新和优化还处于比较保守和滞后的状态,许多学校对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仍不充分,学校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的重要性,没有将学校信息化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工作,没有针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出相应的建设组织机构和配套的政策措施,这就使得现代化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流于表面和形式。

2 完善校园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巨大优势,对我国教育事业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教育改革,对实现校园管理业务流程的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得现代化的校园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经历规划设计、分析设计、计划实施和系统应用四个过程,在此过程中,要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用性。

2.1 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要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解决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难点,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管理,对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域进行不断地开拓和创新,探索校园特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坚持“开放、共赢、和谐、创新”的理念,探索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就是以学校为主体,采取社会化的信息建设方式,聘请信息化团队核心人员,对校园信息化进行分级管理,并采取激励机制,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资金、人才优势,在建设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保持学校特色。

2.2 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统一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校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学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师信息化技能的培训,以此作为实践教育技术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会对校园信息化进程造成极大的影响。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校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思想观念进行培训,充分了解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化教育尤其是校园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行革新。

2.3 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用性 校园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校园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率和质量,由于校园教育的对象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校园教育的过程中,影响校园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因素不仅是由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决定的,校园教育教学各组成因素都会对教育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校园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进行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其和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3 总结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而又繁琐的工程。不断学习和汲取有效的经验,对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和重组,给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引进到校园中,将其渗透到校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在此过程中要客观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针对学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蓉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研究[J].钟情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

[2]韩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周增国,李春兰,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设原则[J].办公自动化,2008(4).

[4]史敏.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2

1 中医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思想观念陈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了解 

中医院校是专业性很强的高等院校,其主要是以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人才为主要任务和目的。往往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如果做好了,也会对中医院校的发展和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无论是校领导还是学校各归档部门,往往很简单地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购置软硬件,将纸质版的档案信息资料变成电子版的资料。但事实上,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归档、存储、开发、利用等一系列复杂的系统工程,若大家认识不到这点,那么档案信息化建设从一开始就会走向误区。 

1.2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大多已经开展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但都是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高校与高校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总会造成建设漏洞和弊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的问题。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其思想观念更加保守,与学校其他部门或兄弟院校一起合作的情况不多,软件系统兼容性不好,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无法使档案信息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此外,相应的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起来没有制度约束和制度激励,容易造成工作懈怠、热情低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学校档案信息建设进度。 

2 中医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1 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意识 

首先,通过大力宣传,在校内进一步深化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开展各档案馆藏特色专题档案展览、档案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来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大家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关注。其次,开设相关讲座,让大家了解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将纸质档案变成电子档案的过程,还包括一系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数据进行加工、存储、传输、共享的过程。 

2.2 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制度 

针对很多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混乱局面,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归档、存储、加工、利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其次,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传输模式等,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在传输、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最后,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与OA对接,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集中统一的管理,从而在档案利用上也更加有效率。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离不开软硬件的支持,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如建立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管理系统、购置数据传输及存储设备等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不断更新与维护这些软硬件设备。对于中医院校来讲,传统保守的思维模式使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缓慢,因此更需要学校及领导的支持,以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2.4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具备档案业务知识、网络技术知识、文字图片处理能力、数据处理及存储能力、信息管理知识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因此,中医院校本身就比其他综合类高校更加保守和传统,需要中医院校档案部门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引进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支持现有档案管理人员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与学习。最终提高中医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和应对信息时代应该具备的现代化服务能力。 

3 结 语 

中医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不仅需要档案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在建立“数字校园”的大背景下,只有充分运用档案管理学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文件管理等多种知识,改变观念、拓宽思路、提高认识、勇于实践、建立标准和制度,中医院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祖国的中医药文化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3

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进步的内在要求,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服务内容。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多是针对高校的整体管理,涵盖了学校的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网站管理、图书馆管理等内容,其中对于学生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以至于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为落后。除了教学管理工作外,学生管理工作也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主体,关系到国家教育水平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校的教育目标是为国家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人才输出。高校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但是专业知识和既能的培训,还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学生辅导员是学生日常事务和学习生活的辅导者和管理者,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日常事务和学习管理工作,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学校其他工作开展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其他学生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利用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综合处理特性,对学生的各类信息进行高效的处理,处理的结果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快更直观的表达出来,信息的处理结果可以在互联网上工师生及时的查看,学生信息得到了更加高效而准确的处理,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中很多繁复工作的难度,管理者也有更多时间致力于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让学生管理工作安排更加合理,避免学生管理工作中心偏移,更好的协调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优化高校学生管理流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环节复杂,涉及到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比如学生信息更新、学生奖学金、学生评优、学生选课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先有院系等学生工作处进行处理,然后再汇总到学校学生处。这样的工作流程环节多,管理层级也比较复杂,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更容易出现疏漏,效率也比较低。信息化管理平台很好的优化了这种复杂的管理模式,简化了整个学生管理工作流程,让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院系和学生三者之间有更好的管理平台,学生信息的接收、处理和汇总也有更加便捷的流程。除此之外,在网络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还拜托了一定的空间束缚,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在网络中完成而不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灵活。针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人数众多,管理结构复杂的现状,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的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对优化学校管理流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

推动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关键就在于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将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信息处理规范,建立学生信息管理数据中心,采用一系列计算机技术开发学生管理工作的业务系统,实现对学生信息的管理,并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多部门的学生信息管理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学生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更快更准确的获得信息,学校也能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更加高效的处理学生信息,整体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水平。构建高效学生管理信息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严格的信息标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大量的学生信息,所以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标准要具备一定的适用范围,能够涵盖学生管理相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其他的管理业务才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具体的功能。

(二)建立统一的管理数据共享处理平台。高校信息化学生管理系统需要在校园内部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学生管理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中传输交换,利用网络高速的特点提高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速度,这就需要一个综合性的信息交互平台,将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和院系联系起来,能够收集并处理需要管理的学生信息,在学校中建立一个自封闭的管理信息平台。管理信息的共享平台,要能够协调应用中不同的数据结构,比如Oracle、SQL、MySQL等共享和集成的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学校管理信息的孤岛问题,让各种管理相关信息都能够在管理系统中有序的高效的流通起来,这也是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管理平台对于数据的转换,提供非编程数据转换功能,让管理信息在所有的管理部门都能够进行处理,并对这些处理进行记录和监控,在全网建成一个健康的安全的信息共享平台。

(三)主数据库与功能数据库。主题数据库是集约化的数据库,具备很强的共享功能,整个数据库系统中数据都是集约化和共享化的,有利于管理系统信息交流和处理,避免了过多的信息转换和交流障碍。主题数据库模型是由底层数据标准数据库、数据交换平台和业务数据库构成的。底层主题数据库是符合统一数据标准的主数据库,作为所有管理信息的总集合。数据交换平台将来自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统一化交换,不管是主数据到功能数据库,还是功能数据库回传数据到主数据库,都需要经过数据交换平台,为整个系统内容的信息交流提供一个通道。业务数据库也可以称作功能数据库,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教务数据库、招生信息数据库、财务数据库和毕业生数据库等等,这些数据库中的内容属于不同的管理职能,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就可以将这些功能联系起来,协同完成特定信息的额管理。

(四)基于数据库的业务系统。有了完备的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交换平台,要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就要在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数据标准开发相关的管理业务功能,将学生信息从招生阶段、入学阶段、在校阶段、毕业阶段等联系成“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详细记录学生的各项信息,用电子档案的形式,不同阶段交由不同业务功能进行处理。

三、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一)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浪潮的到来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推上了全新的战略高度,高校作为国家教育活动的基本单元,对社会发展和科教强国的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加快向社会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提高学校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真正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借助社会力量有效的推动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入理解信息化系统的优势,从人为角度优化管理工作,借助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更快更好的管理。也只有在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让高校学生管理系统更快的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所以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要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找到现有管理系统中的不足,开发适合自身应用的信息化系统,避免盲目的建设,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跨越式发展。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让信息化建设进入正轨,这才是有力的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为了更好的推动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还要从管理者入手。建设健全的管理系统,管理队伍非常重要。管理队伍是学校管理决策的制定者,是管理制度的执行者,是管理工作中协调者,对管理水平有着较大影响。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传递和信息变化的过程,管理队伍负责对管理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在管理系统中占决定性地位。在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者同样对管理信息进行处理,而且在新的管理体系中,管理者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变为学习管理,由原来的层级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的柔性的管理模式。而且,只有在管理人员素质具备的前提下,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有序的进行,人工管理和系统管理相结合,才能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消除重复管理功能,更好的提升管理水平。

(三)明确建设目标,整合管理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决定了教育管理同样需要宏观的规划。信息化建设在既定的目标下,按照不同机构和不同阶段,不断统一并完善系统,避免管理系统中因为信息交流困难而无法实现管理职能。所以,统一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促进管理部门协同工作为目标,指导不同管理部门高效工作,队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另外,推动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还要有效整合现存管理信息,在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时能够准确的与学校现状契合,相当于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进行升级,并不会出现资源的浪费或者多余的功能,让信息化管理能够与传统管理无缝转接,减少新旧交替的矛盾,从而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不断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具体化管理功能。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要在硬件具备的条件下不断完善管理信息,利用好管理信息系统来开发功能模块,除了运用先进的管理体制外,还要借助管理平台落实各种管理功能,让信息化管理渗透进每个管理环节,提高学生管理的整体效率。完善学生管理的信息系统,及时更新管理信息,是学生管理工作涉及的数据更加准确以及全面,同时也为学校决策提供了充分的现实依据,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的更加紧密,管理工作也更加符合学生和学校的关系。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高校;校园信息化;学生档案;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使教育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促使了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起步。校园信息化建设是指在校园建设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校园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校园发展的新要求。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其发展与应用对高校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校园信息化建设来改善学校管理工作,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环境下的人才培养环境,形成信息化环境下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化教育管理方式[1]。高校信息化教育管理方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高校校园,极大地改变着传统的管理方式,促使高校教育管理走向网络化信息化,这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也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促使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1 校园信息化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就业渠道的多样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虽然高校学生档案工作已经逐步规范化,但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还存在着对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不够具体化、缺乏科学性,还不能很好地利用现有的网络办公资源,高校学生档案的收集、存储、检索、传输、等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单机归档阶段等问题[2]。

1.1 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认识程度不够

从到学校领导到档案工作人员,对高校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更谈不上利用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化方式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些高校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问题和困难,对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在高校改革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档案管理工作适应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1.2 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投入不够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目前高校在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上有一些投入,但是由于高校对档案管理信息化不够重视,导致其必然不会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样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所需的软件硬件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维护、人员配备、信息资源的充实等方面都显得非常薄弱。在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所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等相关的设备投入不够。

1.3 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缓慢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高校校园局域网建设基本都已经完成,各部门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办公自动化软硬件条件,但是信息化管理依赖的数据库建设发展缓慢,数据库建设在内容更新、功能完善等方面没有到位。大多数高校学生档案的收集、存储、检索、传输、等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单机归档形式,学生档案基本数据的信息化整理与录入完成比例非常低。

1.4 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从学校领导到档案工作人员,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致使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还是传统方式为主,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为非专业人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档案录入、编辑、管理方式不熟悉。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人才,需要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稳定的信息化管理素养。

2 校园信息化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对策

社会信息化浪潮下,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校管理工作的必经之路。校园信息化建设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将学校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教学、交流和管理的学校信息化平台,实现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学方式等信息化[3]。校园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计算机网络中心建设,计算机房及多媒体教学媒体设备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建设,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网络及信息安全建设,校园信息化文化建设等方面,这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化管理软硬件建设,同时在信息化管理方式、制度、安全等方面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因此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依据这些信息化建设项目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4]。

2.1 增强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高校学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加强学生管理,更好地为学生在校学习和毕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首先需要上级管理领导以及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只有他们意识到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学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才会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才会进一步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适应高校校园信息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2.2 健全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各大高校应该一如既往的追随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配备与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器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持续保持资金投入,使得设备的更新与维护进行中。资金和设备的大量流入与完善,高校各级各部门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2.3 逐步实现学生档案信息数字化

逐步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项重要途径,只有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才能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学生档案管理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管理途径。之前的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很难道永久保存,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损坏或丢失,管理人员有查询与使用档案时也不方便。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具有储存量大,查阅与使用方便,通过信息数据库系统管理,查询、整理与修改信息快捷并效率高。但是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资金,因此在进行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档案数字化处理的数量,估算好投入与价值,避免不必要的投入。

2.4 加强学生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要实现学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还需要加强学生档案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对学生档案数据库进行不断更新和不断完善。在学生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数据库的可操作性,一定要注重数据库使用的安全与稳定。在加强学生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档案部门的网络平台建设,使档案信息向信息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档案信息的快捷传递提供条件。

2.5 完善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机制

学生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任务,必须要有计划有轻重有先后有保障地进行,因此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分工;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机制,保障档案信息的有效安全管理与利用,以规范化的管理促进学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5]。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服务。

2.6 提高学生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正在不断培养与提升高校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检索、获取、利用等能力,这其中包括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稳定发展,就需要一支具备信息素养的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网络技术应用水平。同时,提供条件定期让档案管理人员去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加强他们档案意识、档案处理技能、档案价值判断能力等。

结束语

社会信息化浪潮,高校校园信息化,要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其中存在各种问题与困难,只有上级领导与一线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的一场革命,是传统档案走向信息化档案的一个里程碑。各大高校要充分运用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所提供的机遇,克服各种问题与困难,创造各种条件与资源,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这对于档案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歆.校园信息建设及运作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2]李洪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3]刘志刚.校园信息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2).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5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内外因素,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综合管理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事业迈上一个新的阶段。

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但重视程度不够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为响应号召,企业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而高校信息化建设虽有所发展,但就社会整体发展状况来看却明显滞后,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重视不够,热情度不高,投入较少,严重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高校信息化人才短缺,阻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高校只有不断更新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才能真正高效合理的进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目前,高校中信息化管理人才短缺,还需要一大批高技术人才来进行系统维护和更新,以及各种软件的集成和开发。目前,各个高校中专门从事信息化技术的人员较少,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也较低,很多教师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掌握不了新的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导致了利用率低、管理效果差的问题,阻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发展。

(三)缺乏系统科学的布局规划和协调

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普遍缺少全局性,没有战略眼光,没有从全局、全面、全员的角度去规划和构建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方案,建立的通常是比较分散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学校的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信息资源无法科学地整合和规划,给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增加了前进的阻力。

(四)教育教学的管理软件开发不够,软件的实用性较差

高校的教育教学软件通常是由聘请的外部专业人员来开发和设计的,由于设计者本身并不是学校的教育教学一线人员,没有教育教学的实际管理经验,对其具体的内在情况了解不多。同时,通常都是很多所高校使用同一套软件系统,使得软件的实用性比较低,不适合每一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达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和目的。

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一)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水平,实现学生工作优化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教学管理,需要把实际的教学管理活动纳入到网络信息环境当中,通过逐步完成教学管理信息的电子化,可以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流程。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是遵循信息化理念、利用信息化技术而产生的新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教学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重要表现,也是高校教学管理与时俱进的体现。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更加凸显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校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也能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

(二)加强校际联系,互通信息,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升,加快了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更新速度。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如何汲取最新的管理理念,用于教育教学的管理之中,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建立校际教学管理网络,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借鉴他校的成功经验,实现合理化制度的分享互用,避免资源重建,更好更快地促进自身健康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引入信息化,将极大地增强校际沟通的能力。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高校发展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

(三)有助于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

我国高等教育很早就提出了实现规范化教育的问题。合理的领导管理体系是实现这种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实现高校教务处与各个学院的协调沟通,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保证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可大大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的规范化建设程度,教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为各个学院及时掌握学校教务信息,帮助学生及时实现个人选课、成绩等相关信息查询,从而使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有序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对高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学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体现为信息收集、管理、反馈的思维模式的固定和僵化,不能将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有效利用。加之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必须通过合理的培训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要求,导致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因综合技能不强,不能适应信息化的管理工作。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领导要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去抓,统筹规划、加强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员培训。统一管理学校信息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及时更新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做到效益最大化、利用充分化。

(二)更新观念,完善制度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应用。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应要求教学管理主体对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实现管理创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并非少数管理人员的事情,要靠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教务部门制定并完善与之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在学校中营造一个人人乐于用、人人会用的氛围,创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和学习的大环境。

(三)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高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标志,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领导要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当代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库和优质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是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两大任务。

为此,学校一方面,学校要对已有的信息资源提炼整理,进行合理的分类,建立具有搜索功能的门户网站,网站内容可以分为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使校内师生只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获得网站上的教育信息;另一方面要统筹规划全校的数据资源系统,统一标准,分级分层开发,科学系统管理。在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的过程时,要依据国家有关网络教育技术的标准来进行,正确定义和描述各类数据库信息,按照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统一各级各类软件的信息编码和信息采集,使校内和校际间的教育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共享并可以进行互换。同时,高校还应该建立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教育资源吸收系统,把一些高质量的图书馆和更专业的数据库资料吸收过来,在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前瞻的、更加专业的资料。

(四)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是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和具体的操作使用者,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由此可见,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综合性人才团队的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事关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大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适应社会需求,促进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五)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

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完全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代替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和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对科学技术多元价值取向的研究。要做到既要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对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方面的作用,又要谨慎地对待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负面影响。高校只有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六)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质量

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必须参与到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当中去,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建议和信息,并且要有专人将所有的信息系统化,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提供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专门人员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试,随时根据具体需求对系统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系统的实用性、便捷性和安全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搜集用户的使用感受和建议,对系统进行升级改进,从而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扩展应用功能。

(七)加强高校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

为保证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必须要建立一支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队伍,以及技术过硬、符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维护队伍,以便能够合理的使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并能及时处理网络、计算机设备等方面的故障。对于高校的教师,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人员要定期参加技术培训,不断深造学习,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八)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是硬件的更新和使用,而且涉及教学的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变革问题。通过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扩大院系部教学和管理的自主权:出台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通过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增强服务上来,从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在制定这些制度的时候,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保证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的实现。在执行过程中,用制度来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根据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6

人事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现状,论述了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提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现状分析

(一)人事管理工作定位不准确

人事管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业务助手与咨询顾问,是高职院校其他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战略合作高职院校发展的伙伴,在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未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准确定位,未充分认识到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人事资源开发对培养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投资力度不足,导致人事管理的工作职能无法得以充分发挥。

(二)人事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据了解,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人事管理,将人事管理的重点放在人的管理、事的管理及人事档案的管理方面,忽视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这是一种静态的而非动态的管理,不利于提高教职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容易导致人才危机。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在传统管理理念下,采用旧的人事管理思想与方法,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为旧的上下级关系,挫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人事管理效率较低。

(三)人事管理者素质较低

人事管理者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人事管理者培训不到位造成的素质低下。诸多高职院校在人事开发方面的投资不足,在人才开发方面以培训与交流为主,形式单一,忽视了对人事管理人员的素质锻炼与心理培训,从而致使人事管理者素质较低。第二,激励制度不完善导致的人事管理者素质较低。部分高职院校任人唯亲,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职工的升迁不以其工作绩效为依据,导致部分高素质人才流失。第三,人事管理者结构不合理导致人员素质较低。据了解,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人员为人事部门的老员工,他们工作经验丰富,但年龄较大,学习能力较弱,管理方法陈旧落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人事管理工作。

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拓展高职院校人事工作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职工对各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事管理难以满足教职工的需求,急需进行改革。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加强,能够使教师通过校园网快速查询所需人事的信息,了解学校制定的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可见,人事管理信息化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增值服务,优化了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第二,进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档案载体经历了由竹简到纸张再到录音、录像等电子档案的变迁过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实行人事管理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进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推行高职院校人事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人事改革,希望发现和正确使用人才,促进各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人事部门全面了解教职工人员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为人事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规范人事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人事管理信息化对人事部门的管理内容、工作职责等进行了明确划分,节省了人力与物力;对人事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避免了传统人事管理中重复劳动的问题,大大减少了人事工作时间,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二,进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高职院校领导者决策提供了一定依据,为教职工人员带来了一定便利。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客观准确地反映教职工人员的动态变化,为高职院校领导者的决策提供一定依据,并提升高职院校领导者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此外,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校园网、教职工自助服务平台等途径为高职院校教职工提供自助自查服务,为其带来了极大便利。第三,进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各科室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与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人事管理工作信息量大,各方面内容之间联系紧密,需要人事部门各科室之间相互配合,互通有无。可见,人事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各科室之间的团结,为人事资源共享与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提供了可能。

三、高职院校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人事管理的内容

人事管理的内容广泛,信息量较大,且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建与发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人员调动日益频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事管理难度。从管理内容来看,人事信息可分为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工作职能来看,人事信息可分为工资信息、人事档案信息、员工业绩信息、基本人事信息以及政策信息;从信息的存储形态来看,人事信息则可以分为纸质信息与电子信息两种。这些人事信息对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是高校开展人事调配与劳资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者应注意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对人事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各高校要选择一种分类标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合理规划人事管理内容,了解各种信息管理的优势与不足,促进人事管理系统顺利运行。

(二)树立新的人事管理理念

人事管理理念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思想指导与行为指导。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人事管理观念与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新的人事管理理念。首先,高职院校管理者应认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人事管理者应注意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人事管理理念,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人才流失;最后,人事管理者应加强学习,积极践行人事制度改革,改变旧有的人事管理理念,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协调学校与教职工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人事管理效率。

(三)完善人事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首先,高职院校应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建立教职工信息数据库,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人事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高职院校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而教职工信息数据库可以为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因此,高职院校应注意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将大量教职工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汇总、统计、存储和分析。其次,高职院校应注意完善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依据管理内容将其分为人事科管理、师资科管理、劳资科管理及人事管理,规范人事管理操作流程,实现全方位管理。最后,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校园网建设,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管理,将考勤、薪酬管理等内容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注意信息的更新与完善,实行资源共享,促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与教师队伍的壮大,人事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当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各高职院校要在树立新的人事管理理念、完善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人事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从而有力推进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作者:张苏珊 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

参考文献

[1]陈利红.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现状及信息化建设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9-130.

[2]李晨光.关于信息化建设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作用与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2,(3):329.

[3]白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之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