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实现云计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实现云计算范文1
实现协作、整合与共享
近年来,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均十分重视信息化和数字油气田建设,并已经获得重大进展。主要取得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成果:
第一,实现了跨专业、跨区域的协同工作。将勘探、开发、生产的各个步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不同专业不同区域的专家可以实时地协同工作,共同探讨重大问题。公司的上层管理者通过数字油气田可以直观地看到油田的整体复杂性,可以更客观地了解各环节的运行状况,以便更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加快了软硬件资源的整合,降低了企业的科研软硬件的投资成本,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之前油田企业的硬件基础设施分散,软件系统不够统一,资源的整体利 用率低。数字油气田使得油田企业更加有效、更加高效地配置、调度各类软硬件资源,使之发挥最优的用途。数字油气田的发展使得油气田企业架构模式趋于更加的合理化、 更加的高效化、更加的统一标准化。
第三,实现了油田各专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了全面信息化。之前,勘探、开发、生产的各数据信息是各自维护,相互分离的。数字油气田能将相互分离的各专业信息统一组合在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平台下,从而打破了各专业信息平台横向分割的现象。数字油气田通过不同专业信息的组合叠加,使得我们更方便地了解到各类数据信息的完善程度,依此制定下一步信息建设的重点工作,从而使油田企业的信息平台更加统一、更加完整、更加透明可用。数字油气田的发展加快形成了集勘探-开发-生产为一体的油田信息系统。
总之,主要是通过数字化、可视化、信息高效共享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运行监控、生产优化、工作协同、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和投资回报率的提高,改善HSE,实现了数据资产与知识的积累,有效地支持了业务协同以及科学管理与决策。
数字油气田2.0时代
如今,在原来工作基础上,油气田正迈入数字2.0时代,即智慧油气田。它是指在数字油气田的基础上,通过实时监测、实时数据自动采集、实时分析解释、实施决策与优化的闭环管理,将油田上游勘探、开发、油气井生产管理、工程技术服务等各业务领域的油气藏、油气井、数据等资产,有机地统一在一个价值链中,实现数据知识共享化、生产流程自动化、科研工作协同化、系统应用一体化、生产指挥可视化和分析决策科学化,提高油气田生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达到节约投资与运行成本的目的。
通俗来讲,如果说数字油气田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巨型系统,智慧油气田则是以数据、模型和控制相融合为中心的巨型系统,核心内容包括智慧决策支持、智慧业务协同、智慧生产控制和智慧云数据中心建设。其中,智慧云数据中心建设是智慧油气田建设的关键环节。
近日, “数字化油气田高峰论坛”在重庆隆重召开,软件基础平台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普元受邀出席。普元公共事业部总工程师王程志在论坛上做“普元助力智慧油气田之智慧云数据中心建设”主题演讲,并结合普元九年跨越灾备云、社区云、电商云等多领域经验,分享普元智慧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解决方案,助推智慧油气田建设。
王程志介绍,在各种数字油气田架构设计中,其核心均是数据中心。而数据中心经历了传统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1.0)、智慧云数据中心(2.0)的发展演进,目前正处于智慧云数据中心(2.0)的建设阶段。
第一阶段 传统数据中心。实际上是早期的关注集中管理和虚拟化阶段,往往是将硬件服务器等设备集中到中心机房统一管理,并通过虚拟化软件进行物理机的虚拟化,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然后通过一些运维小工具辅助部署、运维等。而在资源的统一管理、自动化运维、全面监控等方面没有考虑。
第二阶段 云数据中心(1.0)。此时数据中心已经上升到百台物理机规模,资源量已经比较大,需要通过专门的云资源管理进行管理和一定程度上的监控,辅助运维。但是,在上千以及几千台物理机规模的海量资源管理、多种类型混合资源管理、同城容灾中心双活等方面考虑不足。
第三阶段 智慧云数据中心(2.0)。就是要在云数据中心(1.0)的基础上,考虑如何进行几千台海量资源管理与高可靠运行、如何通过混合云管理实现利旧进行成本节约型建设、如何实现自动化运维降低人员需求与运维难度、如何实现开放弹性基础上的安全可控、如何实现同城双活与容灾等问题。同时,从体系化、系统性方面考虑数据中心的全面建设。
五级规划 流程
王程志指出,智慧云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会面临丰富管理、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等诸多技术方面的挑战。他针对智慧油气田建设中,智慧云数据中心如何在海量资源下实现异构资源管理、多维度管理,如何实现热迁热备、两地三中心的同城双活模式的安全可靠,如何通过智能监控和灵活伸缩漂移策略实现智能高效运维管控等痛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只有基于资源管理集约化、应用交付一体化、系统运营智能化、运维管理自动化的“四化”建设理念,以五级规划和流程为指导,才能形成最终安全可靠的云数据中心逻辑架构。
五级规划,是指遵循应用交付一体化、资源管理集约化、运维管理自动化、系统运营智能化这四化理念,按优先级,分基础阶段、集中管控阶段、自动运维阶段、精细运维阶段、优化创新阶段五个阶段来建立、提升、完善云数据中心的能力。
流程,是指从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两个角度,抽象出服务连续性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级别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管理、财务管理、变更管理八项通用的运维流程,指导数据中心的分段建设。
如何实现云计算范文2
用风起“云”涌来形容目前的IT圈,一点都不为过,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下的焦点话题。随着云计算应用在中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部署云计算必须高度关注如何确保云计算平台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如何实现云平台的可跨越性、数据格式与标准的统一性、信息和应用的可移植性等问题。
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利用云计算来降低资本支出,让IT支出与业务目标挂钩,辽宁移动就是如此。从2009年10月开始,辽宁移动开始在中国移动范围内率先采用云计算,并选择BMC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双方在云计算方面的合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IT运营的自动化,包括巡检(如安全期限的合规性检查)、应急恢复以及操作自动化等,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服务自动化,BMC软件可以让用户实现自助操作。
对于合作的实际效果,辽宁移动网络管理中心副主任孟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节省人力,节省成本,现在公司内部核心层面的150台交换机,只用一个管理员,所有工作基本上都是自动化完成;第二是提高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第三是基于技术,实现了辽宁移动的精细化管理。“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与测试,BMC软件帮助我们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服务自动化,让IT服务不仅有监控能力,也拓展了执行能力,提升了可操作能力。如此一来,我们进行IT服务的‘眼、脑、手’就都有了。”孟鑫感慨地说。
对此,近日来华的BMC软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鲍秉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云环境导致的IT复杂性,市场对于IT管理服务也产生了日趋增多的需求,而BMC为了帮助企业在云时代中良好地运营IT架构,积极地实施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新近推出的云计算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即是BMC “动态BSM”愿景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平台兼容各类主流基础架构和技术方案,确保用户在虚拟化、云计算的环境中也拥有传统物理环境中的完善管理能力。
“云计算优越性能否充分绽放,管理能力至关重要,而BSM能够跨越物理和虚拟环境,连接并管理混合型IT环境。我们愿意发挥自己在BSM方面积累的丰富专业经验,帮助中国企业用户和服务供应商跨越数据中心的界限,真正释放云计算潜力,而这也将间接助力于中国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鲍秉辰说。
如何实现云计算范文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信息社会 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64-02
随着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快速、高效的文献资源获取的需要。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势在必行。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2.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
首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高密度存贮技术、多媒体技术,它是一项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高科技工程。因此,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纸质印刷形式的书刊等文献资料。而是分布式的数字信息,包括声音、图像、多媒体等数字资源。而且不同于传统图书馆要求大面积的物理空间,这些数字信息主要贮存在光盘、录像带以及各种数字化的存贮设备上。另外,数字图书馆采集、贮存的这些信息资源还要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才能实现其价值,其途径还要通过网络技术来传送,打破传统图书馆地域的限制,跨越时间和空间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其次,无论是传统的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都是其最基本的职能。为了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数字图书馆还要广泛采集和贮存信息资源,对其进行组织管理并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搜索引擎。最后,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在资源与管理上的差异,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图书馆以图书馆资源管理为中心,提供固定模式的信息服务,主要方式是读者到图书馆查找和利用馆藏资源,接受馆员的各种服务。而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和模式,为具体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区别与传统图书馆的最大特征。另外,数字图书馆也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符合服务学科化、专业化、技能化的要求。
3.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公共数字信息管理体系,搭建知识获取环境,向社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使人们能够跨越时空限制,从数字图书馆体系中快捷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与知识,从而实现保存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科教兴国、消除数字鸿沟的宏伟目标。
4.云计算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系
4.1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极具延展能力的运算方式,包括运算、储存及视频等以服务的形式,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络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4.2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数字图书馆访问量数量急剧增加,用户参与程度迅速提高,资源信息量也出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当前数字图书馆如何实现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优化改进,为如此巨大的读者群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同时又能确保其信息资源利用率较高,成为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的现实需求。从信息服务的角度来讲,主要面临的问题大体如下:(1)如何有效地存储和处理数字图书馆中海量的信息资源。(2)面对海量信息资源,如何实现个性化智能检索。(3)安全问题。
4.3云计算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作用
1.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云计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户储存的任何数据高度安全。不仅每次登录要进行身份验证,而且计算机本身具有很强的自动识别能力。2.运算能力极高、迅速、便捷。云计算能够将编制程序、运算和检验一并完成。迅速、便捷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3.便于检索重要信息。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自动检索出重要信息数据,对保密材料实行自动加密。4.做到党校系统信息资源共享。运用云计算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使党校系统信息资源共享。5.少投入多产出。按照云计算的程序设计要求和互联网对接,就可以做到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可谓投入少而产出多,既经济又实惠。
5.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与前景,云计算走进数字图书馆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相信数字图书馆一定能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满足。
参考文献:
如何实现云计算范文4
在进一步了解这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我们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在过去10年乃至更长时间中是什么开辟了全新的云时代?几大因素促使设计师和制造商开始利用云技术工作。首先,云技术让以更低的成本进行无限计算成为现实。在过去10年中,制造商的其他多项成本都有所上涨,如燃料或原料,但计算成本有所下降,这得益于云技术打破了成本和访问的限制,使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另一个推动云技术发展的因素是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以及对“随时随地”可进行访问的需求。早前,台式电脑需要坐在桌前才能进行工作,但有了云技术,设计师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对于设计师来说,在不同地方能够访问准确的信息——即准确的图纸或模型是很有必要的。通常,设计师需要不断反复发送电子邮件文件,以确保每个人都获得最新版本,这种过程很容易导致错误。
现在,基于云技术的协作工具使数据集中,确保安全、便捷地访问相关数据,显著降低了错误发生的可能。云技术可以让数十名工程师参与同一场电话会议,利用相同模型进行实时协作、组装模型、分享反馈以及重复迭代,这些对于开发更好的产品都至关重要。
更好的协作等于更好的产品
让我再告诉你另外一个秘密:多年来,大多数被设计、制造以及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并非是最佳的设计或最佳的解决方案。通常,它们只是采用最初的设计,然后便进入了市场。如今有了云无限计算能力以及其对协作的支持后,企业可通过数字化手段测试同一款产品,包括对其在成千上百创意间进行的不同迭代。这也帮助了企业能够处理诸如如何改进设计品质或如何使得制造更便捷、更节约成本这样的问题。
在设计阶段尽早地提出这些问题尤为重要,因为一件产品的主要成本在设计的最初始阶段就已确定。设计的更改尽可能早尽可能多的发生在设计初期,有助于实现在成本、品质、可制造性和其他因素方面具有优势的设计。
开放性是关键
一个已经被证明的事实是:人们需要利用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多种不同工具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在现实世界中,几乎很难发现有任何产品在设计、建造和制作中所利用的工具是来自同一家公司。基于云技术的工具可以在这一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工具可适用于所有的供应商。
如何实现云计算范文5
海量数据又称大数据,其价值远比想象中来的真切。大数据对美国医疗保健行业每年潜在的价值可达3000亿美元。在零售业,使用大数据可能带来营业利润潜在的增长达60%。问题是,当用户拥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时,会发现其带来的海量数据让人无所适从,在海量数据中查找相关数据如同大海捞针。
别担心,EMC大中华区云计算解决方案业务总监谭仲良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火爆也催生了新的行业数据科学家。他们能帮助公司从销售报告、客户社交网络甚至语音电话等大数据中获取、分类整理相关数据并且加以应用。作为企业用户,首先要做好准备迎接云计算和海量数据来临的挑战。
私有云还是云
CEI:很多国外的云服务提供商都在中国推动私有云的建设,但也有人认为私有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其只是企业的内部IT,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谭仲良: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学会(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以便利的、按需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的模式,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并能够快速获取和释放。云计算的基本特征是: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接入、资源池、快速弹性、按使用量计费的服务。云计算的部署模式有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之分。私有云是云基础设施为某个组织独立运作的,私有云可以被该组织管理,也可以委托第三方管理。这些云基础设施可以用于生产环境,也可以当作备用设备。
因此私有云也是真正意义的云,并不是企业内部现有IT环境的全新替换,而是现有IT基础架构的不断转型。
CEI: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建设自己的私有云,其私有云是如何实现跟公有云的连接的?
谭仲良:只要私有云与公有云遵从相同的标准或技术,就能实现私有云与公有云的无缝连接。EMC的虚拟存储VPLEX能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架起一道桥梁,通过与业界先进的虚拟化技术结合,例如VMware vSphere和Microsoft Hyper-V,就能实现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无缝的在线迁移应用和数据,实现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动态的资源共享。
CEI:你如何看待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趋势?混合云是大势所趋吗?
谭仲良:云计算产业是IT发展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浪潮,将彻底地改变IT部署、管理和使用的模式。云计算将促使现有企业IT系统的转型。混合云提供了最引人瞩目的经济性和业务的灵活性,将是大势所趋。
CEI:那么混合云与私有云和公有云相比有哪些优势?
谭仲良:混合云通过虚拟化和整合,可以优化工作负载来源。当私有云将要达到或处于业务高峰时,可以动态地迁移应用和数据到公有云中,优化了业务爆发期的资源调配。混合云与私有云和公有云相比,在应用部署和维护标准的架构方面有更高的生产率和敏捷性。混合云可以帮助我们的客户取得更高水平的整合、自动化和效率。
CEI:目前,云计算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作为云服务提供商应该如何突破?
谭仲良:目前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缺乏规划和优化,以及信任。EMC云优化服务可以帮助我们的客户和云服务提供商规划并优化其云计算基础架构,RSA(一家提供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公司,2007年被EMC收购)可以帮助我们的客户和云服务提供商建立一个可信任的云计算架构。
无缝连接可以实现
CEI:今年3月,IDC发表的一份报告称,预计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销售量将从2010年的32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69亿美元,其年均增长率会是一般IT市场的7倍。大数据市场的火爆让人们更想搞清楚大数据到底是什么?
谭仲良:大数据是个发展中的概念。EMC所说的大数据是指数据集的大小远远超过现在使用的通用软件工具,在能够容忍的时间内捕获、管理和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大数据的大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不是固定的,单一数据集可以从几个TB(1TB=1024GB)到许多个PB(1PB=1024TB)。大数据的例子包括:Web 日志、物联网的RFID射频ID、传感器网络、社交网络、社交数据、互联网文本和文档、互联网搜索索引、呼叫详细话单记录、天文数据、大气科研数据、基因测序数据、生物地球化学数据、生物学数据、视频监控、医疗影像、摄影归档、视频归档、大型的电子商务等。大数据特点,一是数据集很大,从几个TB到许多个PB,另一个某些大数据应用像基因测序、电影剪辑、地震研究等产生的单个文件,大小可能超过5TB。
CEI:通过大数据进行用户行为的分析在哪些行业体现得最为成功?
谭仲良:大数据将是创新、竞争和提高生产率的下一个领域。大数据蕴藏着许多市场机会,我们需要抓住大数据的价值。例如,大数据对美国医疗保健行业来讲,每年潜在的价值可达3000亿美元;大数据对欧洲公共部门的管理来讲,每年潜在的价值是2500亿欧元;在零售业,使用大数据可能带来营业利润潜在的增长达60%。从目前看,互联网、电子商务、零售、医疗保健、电信等行业通过大数据进行用户行为分析,可取得更大的成功。
CEI:传统的数据仓库、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应付海量的数据信息吗?企业对来势汹汹的大数据应该如何应对?
谭仲良:传统的数据仓库、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技术不能在“能够容忍”的时间内,捕获、管理和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它们只能处理部分数据,而且不是实时处理。面对来势汹汹的大数据,企业的大数据之旅可以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构建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基础架构,第二步提供敏捷的分析,第三步成为具备可预测性的企业。
CEI: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如何解决数据在云端的集成与分享、个人数据的无缝连接、数据的跟踪分析和挖掘?
谭仲良: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很多交集。简单形容两者的关系就是“大数据离不开云”。支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基础原则思想是一样的,即规模化、自动化、资源配置、自愈性,这些都是底层的技术原则,实际上大数据和云计算之间存在很多合力的地方。
如何实现云计算范文6
借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虚拟的计算、存储资源已经可以和云平台紧密结合,但硬件网络与云平台,以及计算、存储资源的紧密结合却不那么容易实现。即使是当下流行的SDN理念,也不能完全让网络像PC总线那样服务于云。华为认为,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迟早要完成云网一体化的演进,弹性架构、虚拟化、开放、自动化运维……是实现云网一体化必经的过程。
实现自动化的出路
大规模云计算数据中心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自动化的业务运营,而目前最大的阻碍则是业务与硬件网络的割裂。
“虚拟化厂商可以做到用软件构建虚拟的交换机、虚拟的路由器和虚拟的防火墙,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方案存在性能上的不足。在我们与业界主要的虚拟化平台合作伙伴交流的时候,他们也都明确表示客户有这样的感受。”华为数据中心网络领域营销总监程剑告诉记者,虚拟化软件厂商一直在力求实现云系统的自动化运营,但用户针对业务需求构建云系统时,最大的阻力来自硬件网络。
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业务与硬件网络的割裂关系。以私有云数据中心为例,在创建一个云业务集群时,业务需要的计算、存储资源,已经可以由虚拟化软件实现自动调度,但业务需要的硬件网络资源,目前还是很难实现统一调度。实际上大部分虚拟化厂商或云平台厂商都是软件起家的,他们对网络设备功能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另外,即使能自动创建整套系统,包括虚拟机、软件网络、硬件网络在内,后期的故障定位、统一运维也是比较痛苦的。
在华为看来,云网一体化将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出路,也是云计算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SDN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迈向云网一体化的开端。
云网一体化新思路
华为数据中心网络领域营销部长王飞谈到,目前业界对云网一体化思路的实践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思路是靠纯软件实现,通过虚拟机来创建整套虚拟网络,主要代表厂商是VMware、微软。其缺陷是,虽然可以完成网络自动化部署,但整体性能不佳。特别是在面向其他非虚拟化的系统,以及园区网作网关转化等需求时,仅依靠软件还无法实现硬件网络的能力。
另一种思路是在硬件上做优化,如某些网络厂商提出的SDN思路,在物理网络之上叠加一个软件控制器,把硬件网络的能力抽象出来,以一种业务可以“看得懂”的方式,将抽象的网络呈现给上层云平台。但这种方案也存在灵活调度能力不足的问题,因为相对而言,硬件的可编程能力弱于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