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危机带来的好处范文1
南苏煤电项目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省Muara Enim县境内,距省会巨港市西南约100km,紧邻南苏省直辖的Prabumulih市。该项目为煤电一体化工程,其中电厂规模为2×150MW,配套相当规模露天煤。该项目具有较好的建设条件,其所处的苏门答腊岛缺电严重,电网装机容量不到400万千瓦,迫切需要建设较大发电厂。该项目厂址距离公路、水源、铁路均较近。厂址周围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均为褐煤,开采条件良好。为电厂配套的煤矿紧邻厂址,满足电厂两台机组用煤要求。
项目总投资为3.31亿美元,其中电厂部分投资为3.01亿美元,折合单位千瓦造价1003美元,煤矿部分投资为3000万美元。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30%,约为0.993亿美元,由中国神华与印尼EMM公司按70:30的股权比例共同出资。中国神华以现金出资,同时负责解决项目融资贷款。EMM公司以项目所需土地所有权、项目开发权、配套煤田煤炭资源开发经营权、以及项目在印尼已完成的全部前期工作成果,经评估后入股。EMM享受最高不超过30%的利润分配权。
按2006 年价格水平,工程静态投资224204 万元,单位投资7473 元/kW;工程动态投资241657 万元,单位投资8055元/kW,其中建设期贷款利息17453 万元;铺底生产流动资金757 万元,工程项目计划总资金242414 万元。
二、 评价结果
根据印尼项目最新边界条件变化,我们对项目经济性重新进行了分析,边界条件的设定本着稳健、相对保守的原则,充分考虑了与项目相关的各种政策、汇率、利率、经营风险。印尼项目的最新评价结果为内部回报率(IRR)为13%,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8.5年。
边界条件详细分析
由于我们在上述评价过程中对相关边界条件设定相对保守,实际情况对项目的经济性更有利,现就有关边界条件简要分析如下:
机组可靠性为80%时,利用小时7000小时,容量电价包括投资回收和固定运营维护费用,与机组的健康水平和运行可靠性密切相关;电量电价包括变动的运营维护费用,与机组实际发电量密切相关。根据印尼两步制电价的特点,我们经过认真分析测算,认为本项目的边际效益不在于增加发电量,而在于将机组的健康水平和运行可靠性提高到合同规定的80%以上。
1、收入预测
项目 单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电厂平均容量 万千瓦 22.7 22.7 22.7
发电利用小时 小时 7013 7013 7013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5.92 15.92 15.92
综合厂用电率 % 10% 10% 10%
售电量 亿千瓦时 14.33 14.33 14.33
不含税电价 元/兆瓦时 356.11 356.11 356.11
售电收入 万元 51,031 51,031 51,031
2、成本预测
(1)天然煤单价按照10美元/吨测算(PPA测算为11.5美元/吨,假设实际开采吨煤利润为1.5美元);发热量按照3000大卡计算,供电热效率按照2600大卡/千瓦时。
(2)水费:根据机组用水量及取水成本初步测算。
(3)材料费:根据机组材料费预计使用情况,考虑印尼实际情况测算。
(4)工资:投产后职工人数均按230人考虑。
(5)折旧:建设期按预计形成基建使用固定资产及折旧率测算,生产期按预计基建结转形成固定资产及折旧率测算,折旧率初步按10%测算(印尼有2种折旧政策可供选择,综合折旧率各约5%及10%)。
(6)修理费:按国华公司下发的《发电管理系统》规定A级检修5年一次,B级检修6年一次,C级检修每年一次考虑。费用考虑印尼实际情况调整。
(7)排污费:暂未考虑。
(8)其他费用、管理费用:与工资总额相关的提费按工资总额为基数,按现行制度规定的比例计算;税费、财产保险费及其他项目均初步测算。
3、税金预测
(1)所得税:印尼所得税分三档,所得5千万以下按10%,5千万到1亿按15%,1亿以上按30%。应税所得计算以通用会计原则为基础,进行一定的纳税调整,通常为取得企业利润发生的相关支出均可扣除,有可能存在时间性差异。
(2)增值税: 印尼增值税只对应税商品和劳务征收,包括:提供商品,进口商品等,企业分支机构间业务也需纳增值税,除非税务总局批准。税率为10%发票必须满足相关条件方可抵扣,如填项完整,税款已付等。进项税的验证需要提供相关文件,原油,天然气,生物能源,沙、未处理的煤炭直接采掘出来的产品,属于非应税产品。
三、内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1、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全球央行普遍大幅降息,美国、日本等大型经济体均已进入零利率时代,欧洲、中国未来继续降息的趋势也十分明显,5、财务费用预算,贷款利息按综合美元利率8%测算,未考虑美元汇率变动,美元汇率均以预算编制时汇率暂定(1美元:6.82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利率的下降,也使得神华资金闲置的机会成本增加,如果投资于印尼项目,获得超过12%的投资回报,会在即增加股东价值,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的同时,拓展国际电力市场,强化中国神华作为国际化能源公司的地位。
2、人民币升值以来,幅度已达20%以上,由于
中国出口企业陆续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中国政府及央行已经表达了通过人民币贬值达到缓解出口企业困境的意图。虽然金融界对人民币未来是否会贬值存在争议,但对于人民币不会继续升值则存在共识。因此,对于项目而言,只存在因人民币贬值而提高收益的可能。而不会出现因人民币继续升值而造成项目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如果出现人民币一定幅度的贬值,印尼项目的美元资产将成为中国神华全球资产配置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3、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深化,但详细分析其影响,对于印尼项目则主要为有利影响,首先,由于石油价格在煤矿造价及开采成本中占较大比重,因此,能源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下降,一方面会降低煤矿的工程造价,另一方面会降低煤矿的开采成本,由于印尼购售电合同一方面锁定项目的工程造价,另一方面锁定煤炭的采购成本,因此,以上边界条件变化造成对项目的有利影响将全部为项目公司所享受,会大幅增加印尼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
4、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一方面引起包括铁矿石、钢铁价格在内 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海运费指数下降超过80%,对于印尼项目,大部分设备为钢铁制品,几乎所有主机均需国内海运到印尼,以上价格变化对项目造价的影响十分巨大。
5、我们以上项目经济性评价仍然依据项目可研电力工程3.01亿美金,煤炭工程3千万美金的边界条件,存在降低空间,根据上述边界条件变化,项目整体造价存在大幅降低的可能性。如果项目造价大幅降低,由于印尼购售电合同(PPA)锁定边界条件的特性,以上收益将全部由项目公司获取,因此会大幅增加项目的收益水平。
6、虽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深化,但经济学家普遍预期2010年美国会首先出现复苏,从而带领全球经济体出现复苏,即使最悲观的预期也认为2011年世界经济会出现整体恢复。而从印尼项目的建设周期看,项目于2009年---2010年建设,2011年初投产,此建设周期即可以享受经济低谷带来的商品价格低廉的好处,又可以享受经济复苏带来的电力需求回升的好处,可以说是在印尼投资电力项目的最佳时期。
7、国际金融危机会引起全球需求下降,但仔细考察印尼的电力需求,主要是基本需求,目前印尼的电气化水平仅为60%左右,即使印尼受经济危机冲击影响电力需求,其电力缺口依然巨大。因此,印尼南苏电力项目的市场目标明确,需求增长可持续,投资印尼电力项目大有可为。进入2008年,印尼缺电形势进一步趋于严峻,由于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冲击印尼后,印尼电力建设和投资一直不足,而随着印尼经济逐渐从危机中恢复,电力需求逐年增长,电力缺口逐年扩大。同时,印尼政府也积极推进电力项目建设以弥补上述缺口,以上因素有利于印尼项目的尽快开展和稳定运营。
8、全球经济放缓可能为印尼经济提供长期机会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和影响扩散,全球经济出现增长下降已经成为必然,短期内印尼受到危机冲击也不可避免,但从长期看,中国受币值上升、人工成本增加等影响出口增长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很大一部分产业已经开始向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由于东南亚国家在1997年经济危机后,币值跌幅较大且人工成本更低。因此从长期看,本轮全球经济放缓反而有可能为印尼经济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如果印尼借此机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无疑会带动电力等基础能源需求,对电力投资项目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9、以上分析只考虑了印尼项目的经济性价值。从国际性能源公司的角度,印尼项目不仅可以为神华积累国际投资经验,同时既可以锻炼一只国际投资队伍,又可以培养一批国际投资人才的精兵强将,即丰富神华管理体系的内涵,又积累神华迈向国际化一流国际能源公司的经验。即可以开拓包括印尼在内的东南亚国际电力市场,又可以为神华向全球能源市场发展提供契机。因此,其作用与收益将远超过项目资本金13%的回报水平。
经济危机带来的好处范文2
一、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剧全球出口下滑
贸易是一个提高效率的经济交换过程,拒绝贸易就是抛弃效率。是否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进福利和提高经济效率,是判断贸易是否具有效率的标准。在经济危机时期各国需要通力合作通过扩大贸易,调整各自的产业结构,各得其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就能够缓慢复苏经济,走出危机阴影。
显然,贸易保护主义陷他国于不利。如果各国均采取“以邻为壑”政策转嫁危机,不仅打破了以往建立起来的正常的贸易关系和经济循环,而且降低了经济效率,使深陷经济危机困境的各国更加封闭、孤立,难以自我解脱,结果只会阻碍经济复苏,拉长经济危机周期,进一步加重经济危机的痛苦。
当今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贸易伙伴出口受到打击,自然导致其经济萎缩、下滑和萧条,伙伴经济不景气自然会影响伙伴的进口需求和本国出口行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国际贸易规模、范围和深度都会遭受巨大削减,阻碍各国经济调整的进程和时间,延迟全球经济的复苏。
滥用贸易保护措施,试图以本国货代替进口货,无疑会减少对进口货的需求,减少其他贸易伙伴的产品出口市场空间,导致其他国家出口收入减少,压缩其他国家生产规模,从而不利于其他国家国民增加收入和消费,也不利于提振经济景气和消费信心。限制进口只会导致贸易伙伴跟进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结果打击本身的出口,全球出口都将遭受严重打击。WTO预测2009年世界出口量大约将缩减9%,其中发达国家出口大约缩减10%,发展中国家出口也将萎缩2%~3%。2009年1月日本出口同比下降45.7%。2009年1月中国出口904.5亿美元,同比下降17.5%;2月出口648.95亿美元,同比下降25.7%。欧美出口滑坡同样很严重。
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利于产业升级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于己也无好处。从重商主义,到凯恩斯的奖出限入超保护贸易政策,以及萨缪尔森的外贸出口乘数与进口渗漏理论,通常假设增加出口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国民收入;增加贸易顺差能够带来财富和繁荣;增加进口会造成经济增长下降,减少国民收入。这种思想确实有其真理的一面,但是事物又有多面性,只及一面而不及其余的论断容易误入歧途。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表现就是采取进口替代政策,其核心思想就是在各种理由掩护下禁止进口或者限制进口外国产品,扩大本国货生产规模,以本国产品来代替进口品以便满足国内市场,以内向贸易代替外向贸易。这种进口替代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小农思想,为了避免外部竞争,既限制了进口又歧视了出口,大大地限制了贸易的范围、深度与广度,缩小了贸易对资源配置的范围,放弃了扩大国际贸易范围可能带来的贸易利益,而且限制了资本要求无限扩张的本性的充分发挥,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可能存在很大的非经济性和浪费性。
通常来说,自由贸易政策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福利,促进资源从配置效率低的地方流向配置效率高的地方,提高经济效率;而进口替代政策的经济效率较差,它给予国内企业不受外来竞争压力的垄断地位,因而,这些企业惰性很大,不愿主动创新和技术更新,业务成本很高,产品价格也就很高,产品质量却很差。而且进口替代政策非常歧视出口部门,增加出口部门成本,牺牲出口部门的利益。如果进口货与本国货之间替代性弱、互补性强,或者完全没有替代性只有互补性,那么,消费者能够从无数进口商品品种中获得巨大利益,进口这些商品对增进消费者福利的效果明显,自由进口贸易政策的效率高,采取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不理智的。而且,如果采取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积极扩大市场和贸易范围,既为本国资本对外扩张寻求广阔市场提供激励动机,又为本国技术更新改造和实现产业升级与产业成长扫清障碍,提高了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获得了贸易带来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全球经济的复苏仰赖于各国增强贸易互信和合作。
三、科学看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也并非没有一点儿真理。首先它为国内企业创造市场,保住了各种经济资源的就业机会。其次,如果进口货与本国货完全没有互补性、一对一相互替代;或者互补性弱而替代性强、异质性不明显,被替代下来的资源难以重新配置到更加有效率的地方,那么,这样的进口替代政策就是科学的、有效率的。被挤出的商品无论是国产品还是进口品,都不能够实现全部价值,造成资源被浪费或者被低效率消费。由于进口品并不比国产品更加有效率,如果国产品不可能配置到更有效率的地方,只要资源不存在可以转移到更加有效率的生产和配置方式上,目前这种生产和配置方式就是最优的。那么,以进口品替代国产品市场的自由进口贸易就是不经济的,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就是经济的。国内的一些所谓专家鼓吹自由贸易万能论也是不科学的,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进口替代的贸易保护是有利的、经济的。因而,危机当头,一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可以起到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的作用,并非都是不科学的。这一点我们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
事实上,增加有效率的进口却促进了长期生产力发展,最终表现为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加;而限制进口可能不利于出口和取得顺差;增加无利可图的出口并不能够带来繁荣。笔者认为,判断进出口是否有利的一个基本命题是:消费进口品所产生生产力的收益超过进口品价格的净福利余额大于国产品的余额,这种进口就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有利于增加人们福利的。同理,出口海外收益超出成本的净利得大于或等于在国内市场上可能获得的净利得,这样的出口才是值得的。显然,不能够满足这个基本命题的进出口增加可能就是有害无益的。绝对的进口替代有利或有害的论调,绝对的出口有利论调,都是缺乏科学理论根据的,也与历史事实不符。
经济危机带来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大学; 财务可持续能力; 完全成本核算
一、导言
大学不再是一个教学和科研的安静场所,正在面临更多挑战和社会责任(Skilbeck,2001)。为了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大学的使命,大学必须保证其财务可持续能力。以欧洲大学为例,近年来,除了占其收入主要地位的公共财政资金之外,他们积极拓展收入渠道,通过学费、与企业合作、慈善捐款和向社会提供服务等方式获得收入。同时,欧洲大学积极引入完全成本核算,更好地确认其教学和科研活动发生的成本。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经济危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其引发的债务危机致使一些国家甚至被迫接受紧急经济救助,如希腊和爱尔兰。大部分欧洲国家开始执行由德国和法国倡导的紧缩财政政策,大幅减少公共支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危机对大学的财务可持续能力产生了什么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本文试图研究的目标。
二、文献回顾
大学的资金问题近年来是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大部分研究是围绕大学资助模式和方法以及资助与自治之间关系而展开的,关注大学财务可持续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
Johnstone(1998)的研究指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学费收入增加,私人部门也增加了对大学的投入,收入多元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Alonso等(2001)研究了西班牙公共研究中心的资助战略如何受到收入多元化的影响,他们把公立研究中心的资助战略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外部资金在总的研发经费中的比例来解释公立研究中心的变化程度。研究发现,自较高、急需资金投入的研究中心对取得外部资金更感兴趣。Aghion等(2008)分析了业绩表现、自治度和公共财政资金程度的关系,他们的研究发现,大学公共资金的增加和自治度的提高,能够共同促进其业绩表现。欧洲大学协会2008年的研究报告《大学的财务可持续能力:欧洲大学面向完全成本核算》分析了大学识别其所有作业的完全成本的能力,并确认了欧洲大学致力发展完全成本核算①的需求。该报告认为,实施完全成本核算,正确核算大学各项作业的成本,是实现财务可持续能力的前提。
三、大学的财务可持续能力
(一)概念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4年的研究报告《危险边缘:拯救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的定义,财务可持续能力可以被定义为:如果一所高校能够回收其完全经济成本,并以适当的速度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物的、人力的和智力的),以保证其未来具备实现战略规划、服务学生及其他客户等必需的产出能力,那么,我们认为它的运营是基于财务可持续的②。
(二)内涵组成
一般来说,大学的财务可持续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充足的公共财政资金、合理的多元化收入结构、可识别和可理解的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核算)。其中,充足的公共财政资金是财务可持续能力的基础,完全成本核算是财务可持续能力的前提,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是大学得以获得自、自我管理以完成受托责任的保障。
1.充足的公共财政资金
欧洲公立大学属于公共部门,虽然欧洲各国情况各有不同,但是欧洲大学收入主要依靠来自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的直接财政拨款,这种拨款称为直接拨款。一般而言,直接拨款分为固定拨款、定向拨款和项目拨款。
固定拨款是指覆盖若干项支出(如教学、持续经营费用和研究活动等)的一笔财政资金。在这一框架内,大学主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资金在内部进行分配。定向拨款是一种重新分配的资金,是整体拨款中一部分用于特定项目的资金。通常定向拨款往往旨在实现国家战略的优先特定目标。其他的资金一般通过项目拨款进行分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特定机构进行竞争性分配。在固定拨款不增加或者实际上减少的情况下,这些竞争被大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一个简化的公共财政资金资助模式如图1所示。
2.完全成本核算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日益增加的受托责任要求、新的社会需求以及上涨的人力资源支出只是当前大学面临的高额运营成本的部分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大学各项活动作业的真实成本。为此,欧洲大学协会建议采用“完全成本核算”来代表大学识别和计算所有的直接和间接成本的能力,核算大学的教学、科研和其他活动。由于不能正确识别成本,欧洲大部分大学还没有认识到成本问题对于财务可持续能力的重要性。
完全成本的实施过程面临着来自大学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最常见的内部困难是员工对变革的抵制、缺少领导层支持以及对时间重新分配所带来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很有必要说服高层领导和关键的学术和行政人员,让他们理解完全成本核算的好处。最常见的外部困难是缺少自、存在法律障碍、利益相关人之间缺乏信任。由于完全成本法的实施需要资金,因此缺少资金支持也是困难之一。
完全成本核算在各国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国家如英国和荷兰已经实行了统一而灵活的成本核算体系。然而,一些国家如斯洛文尼亚和爱沙尼亚还没有开始引入完全成本核算。
3.合理的多元化收入结构
大学严重依赖公共财政资金并不意味着财政资金是其唯一的资金来源。欧洲大学正在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收入。“多元化”一词有很多不同含义,但是在资金方面通常指在整体收入结构中不同资金来源的分配,它们包括公共财政资金、通过学生捐助(或学费)得到的私人资金以及其他资金来源(或称替代性收入来源,其他私人资金,第三方资金等)。其他资金来源包括来自与私营部门的合同收入(涉及研究和教育活动合同)、捐赠收入和大学提供服务所获得的资金。欧洲大学平均的收入结构见图2。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私人资金的有限性。因为在短期内增加私人资金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公共财政资金减少导致的资金缺口难以通过私人资金进行弥补。来自学费和其他私人部门的资金不能替代公共财政收入,而只能作为公共资金的一个补充。
四、经济危机对欧洲大学财务可持续能力的影响
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欧洲全境,演变成为严重的债务危机。欧洲高等教育也遭受重创,大学的财务可持续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一)对公共财政资金的影响
1.经济危机导致公共财政资金减少
经济危机迫使各国政府降低教育投资,给大学的财政带来很大压力。教学和科研必须在紧缩的大形势下与公共预算中的其他优先项目(如社会保险和健康等)展开竞争。公共财政资金增加的希望渺茫。公共支出填补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几无可能。
欧洲大学协会在2009年对27个欧洲国家的超过100所大学的高等教育公共财政资金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④,图3是按照大学所在国家分类显示的调查结果。
从图3中我们看出,超过一半的国家(52%)削减了对高等教育的公共财政支出。其中拉脱维亚削减力度最大,该国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减少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建议,2009年初高等教育投入削减了48%,在2010年削减了18%。这种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大幅削减给该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样大幅减少财政投入的还有希腊(30%)和意大利(17%)。保持原有水平不变的主要是北欧国家,如挪威、瑞典和芬兰等。相比之下,只有德国、法国和葡萄牙增加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当然,这三个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法国,是欧洲地区的两大主要经济体。
2.经济危机引起资金分配方式变化
一般而言,经济危机下,教学比科研受到的影响更甚。因为发生经济危机时,大学面临着对高等教育需要增加投入的压力。除了正常受教育人口的增长外,由于经济危机,失业率升高,更多的人希望到学校充电以提高竞争力。即使是那些预算没有减少的大学,生均教育支出也有所下降。增加的学生人数和减少的教学投入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大学被迫减少了一些学习项目,增设远程教育来加以应对。一些大学甚至减少雇用教学和管理人员,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危机也影响了大学的科研活动。和教学支出一样,很多国家削减了科研经费投入。在有限的科研经费情况下,愈来愈多的资助机构采用竞争性资助工具分配科研经费。仅考虑竞争性的话,引入竞争性资助系统能够在提高科研质量等方面达到积极效果。但是,这种竞争性科研经费分配会危及大学的财务可持续能力,特别是当他们获得的科研经费不足以抵偿科研项目成本时。这样的机制下,大学必须使用自由资金或者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资金缺口将越来越大。来自丹麦的例子表明,当整块拨款也改为竞争性拨款时,个别大学甚至无力支付人员工资,因为大部分拨款都被个别科研人员赢得,因而只剩下缺少经费的大学行政部门。增加的竞争性资助也导致资助来源的过于分散化,影响了大学的可持续能力和自。因为大量费时费力的申请和报告程序会严重影响大学的正常工作。
在欧洲各国纷纷采取紧缩政策,压缩公共教育支出的形势下,增加其他资金来源和努力降低成本或许是大学所能采取的对策。
(二)大学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
随着公共资金的削减,私人资金收入对于大学的收入多元化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但是经济危机对来自私人部门的资金的影响各不相同。可能的情况是学费比例增加,其他私人资金比例降低。
在许多国家,经济危机引发了公众关于学费的争论。各方展开了关于收取或者提高学费以帮助大学解决资金缺口的争论,甚至爆发了示威活动⑤。尽管遭遇抵制,改变正在发生。在北欧的瑞典、丹麦和芬兰,国家的公众和政治家强烈认为高等教育应当由国家资助,一些大学开始引入收费制度,例如,对外国留学生收取不菲的费用。在英国,虽然大学已经实行收费多年,但是作为确保大学取得稳定收入来源的一种可能,学费上涨方案正在考虑之中。
经济危机也对其他私人资金产生影响。随着业务量的减少,许多公司收入降低,裁减人员。相应的,他们与大学的合作项目也受影响而延迟或取消。此外,来自慈善组织和基金会方面的消息,他们的资金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面临运营压力。慈善资金对一些大学的资助已经开始减少,在英国,这个数字下降了20%⑥。
经济危机在减少公共财政资金的同时,也说明了收入多元化对于大学财务可持续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学应当努力争取巩固私人资金来源:学费制度的引入势在必行,同时,大学应继续保持与企业和慈善资助的良好关系,不仅仅是现在,也为将来经济复苏打好基础。
(三)危机为大学实施完全成本核算提供了契机
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公共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但是对于大学实施全面成本核算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由于公共开支的削减导致大学收入减少,而支出却由于学生人数增加而增加,开源节流是大学的必然选择。所谓节流,就需要大学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根据欧洲大学协会(2008)的研究,实施全面成本核算可以优化大学的作业分析,提高内部资源分配的效率,更好地理解和制定投资决策。可以说,经济危机为大学实施完全成本核算创造了条件。
当然,完全成本核算的实施仅仅依靠学校显然是不够的,这还需要政府或大学组织的支持。英国大学的例子告诉我们,政府的支持在大学实施完全成本核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⑦。相比之下,由于缺少政府支持,爱沙尼亚大学尚未引入完全成本核算。在经济危机导致公共财政资金减少而且这种情况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的情况下,加大对大学实施完全成本核算的政策支持也许是政府的一个正确选择。
五、结论
本文研究了经济危机对欧洲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由于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大部分欧洲国家减少了公共财政资金。公共资金的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影响更大,科研资助则更多地采取了竞争性资助计划。
另一方面,研究显示,经济危机也影响了私人的资金来源,进而导致大学的多元化结构收入发生变化。危机迫使更多的大学收取学费,而来自企业和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也随着危机的影响而减少。因此,大学的收入结构中学费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本文认为,经济危机为完全成本核算的实施提供了机遇。基于“开源节流”的考虑,当前的形势迫使大学实施完全成本核算,以优化作业分析,提高运营效率。当然,政府和有关大学组织的大力支持对于成功实施完全成本核算来说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Skilbeck,M..The university challenged: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trends and issue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Ireland.Dublin:Higher Education Authority and Confederation of Heads of Irish Universities,2001.
[2] D.Bruce Johnstone,The Financing and Manag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A Status Report on Worldwide Reforms,1998.
[3] Sonia Alonso et al,Spanish Public Research Centre’s Responses to Changes:Diversification of Funding Sources,Government Laboratories,2001.
[4] Aghion et al. Higher Aspirations:An Agenda for Reforming European Universities.Bruegel blueprint 5,July 2008.
[5] J.Ritzen,A Chance for European Universities,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10.
[6] OECD/IMHE-HEFCE project,On the Edge:Securing a Sustainable Future for Higher Education,2004.
[7]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Financially sustainable universities:Toward full costing in European universities,2008.
[8] OECD Working Paper,Funding Systems and their Effects o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 International.2007.
[9]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Financially sustainable universities II:European universities diversifying income streams,2011.
经济危机带来的好处范文4
这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公然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也是美国。且不说危机发生之后,美国政府首先提出“要购买国货”、“要招工本国人”等违背“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下策,竟然公开出台“政府救赎”的举措。正如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所分析的那样,“奥巴马政府花这么多纳税人的钱救赎GM、克莱斯勒等公司,等于拿美国纳税人的利益去补贴底特律汽车行业……这是非常不公平的转移支付,这样做的结果无非是把应该淘汰的汽车公司养起来”。“政府救市使得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法则――通过受挫逼着人们去纠正非理――无法发挥出来”。可见,“救赎,更多的是美国政治问题,不是一个系统性的经济危机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让人想起著名的“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那场特大经济危机后,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著作中,提出过一整套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和政策。著名的“有效需求理论”和“总量分析理论”,其核心价值观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消费和投资。有目共睹,凯恩斯的政治经济学说,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对缓解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出现的周期性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还是起着巨大的作用。凯恩斯的学说,也应当与时俱进,无论是美国“古典学派”,抑或英国的“剑桥新派”,当然更包含现在的“新凯恩斯主义”,都应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贡献新的智慧。
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上个世纪20年代,苏联实行生产资料国有化、土地集体化,开始了计划经济的创新纪元,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从1930年开始,每年按12%-13%的速度增长,让人们看到了计划经济的曙光,许多人得出了“计划经济”比“自由经济”更好的结论;即使不实行计划经济,至少应接受凯恩斯“政府干预企业”的观点。我们建国之初,苏联是“老大哥”,按照“老大哥”计划经济模式,邯郸学步,一学就是30年,到“”结束时,我国的经济状况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老百姓除了双手和勉强居住的房屋外,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直到1978年,我们才明白“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化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易帜”后的东欧各国也都纷纷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而“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更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面对这次金融海啸,中国特立独行,诸多拉动经济的举措引起世界的瞩目。
经济危机带来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欧债危机;影响;启示
中图分类号:F81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290-01
一、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
(一)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欧洲各国财政长期高赤字
由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盟各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欧盟2009年至2014年GDP增长率分别为-4.4%、2.1%、1.7%、-0.5%、0.1%和1.3%。欧元区国家2009年普遍出现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3%的情况。在危机的冲击下,失业率不断攀高,就业条件日趋恶化。对于欧债危机的起始地希腊来说,经济结构不合理,严重依赖旅游业和航运业,更难以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了刺激经济,各国不得不使用高赤字的财政政策。
(二)欧元区货币和财政政策二元结构为债务危机埋下祸根
欧元区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但与其关联紧密的财政政策框架却未能形成。欧盟1997年通过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了欧元区的各国年度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但这一规定没有充分考虑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故这一规定始终未能得到严格执行,关于债务的标准实际上丧失了约束力。因而,欧元区国家失去了利率和汇率两大工具。只能依靠财政政策来调节各国的经济。且一些国家遇到经济困难时只能依靠成员国彼此之间的互救互助,欧洲央行却不能对某一国家实行单一的救助。
(三)欧元区各国经济结构失衡
欧元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德国、法国等国经济发展较发达,德国一国的GDP就占欧元区GDP总量的20%。而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经济相对落后,且这些国家在经济体制与运行方式上与德法等国也有较明显的差别。在欧元区成立之后,德法等核心国利用制度、技术和资金优势,享受了地区整合和单一货币区域的好处,垄断了欧盟对外出口的绝大部分份额。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优势与劣势越来越明显,甚至出现了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经济强国无法带动弱国发展,经济弱国的放缓同时拖慢了强国发展的脚步。发展后劲不足,又要筹措资金偿还不断到期的债务,所以欧债危机愈演愈烈。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外汇储备缩水,外债风险增大
根据相关专业机构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投资于欧洲的外汇储备的收益率近年来已降至零,甚至一度出现负的收益率。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外汇储备因为主权债务问题货币当局超发货币和该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而缩水。根据渣打银行的统计,中国外汇资产中欧元占比达到25%,因欧元贬值使我国损失达到了350亿美元。
(二)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
欧盟没能有效的遏制希腊债务危机,使得现在债务危机已经波及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大有席卷全欧之势,使经济危机之后的欧洲经济复苏难上加难。西方国家持续高失业率、高通胀、内需不足,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大,贸易壁垒手段层出不穷。而欧盟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这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中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出口又受到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压力。
(三)金融市场受到冲击,金融安全受到影响
投资者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愈加严重,从而使国内金融市场短期内受到很大冲击。欧债危机实质上是信用的过度扩张。与欧盟联系紧密的中国国内企业即及银行面对的风险也会随之加大。此外,中国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较大的隐患,很容易受到金融体系震荡的影响。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金融监管部门也进一步加强了观测和预警,并采用了对冲等手段确保中国经济不受大的冲击,确保金融市场能够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一)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逐步化解地方债务问题
2015年中国地方债务大约为16万亿人民币,约占GDP的24%。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不断从银行取得信贷,加大对公共项目的投资力度,偏好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希望以此拉动GDP增长。而这些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自偿能力较低,这就给地方政府留下了未来的债务负担。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欧元区较为贫穷的国家如葡萄牙等国通过实施过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赤字来拉动经济。再加上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较低,更使得部分省份财政收不抵支。因此,我国有必要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问题,以及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的信贷风险,严防由此转化为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在运用略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过程中,逐步化解地方债务问题。
(二)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外汇储备缩水风险
中国具有高额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发达国家的国债,但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现实说明这种做法也不是绝对安全的。欧元贬值直接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缩水。故在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上,要发展多元化的投资方式,除了购买发达国家国债,也可以让外汇储备机构参股国际上的优质企业。此外,还要注意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使我国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推进金融市场监管改革,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
经济危机带来的好处范文6
关于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2016年9月5日杭州峰会期间,拉加德举行新闻会时表示,欢迎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她认为,这对加速国际金融改革有重要意义。2016年10月1日以后,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比例将为10.92%,美元比重为41.73%,欧元30.93%,日元为8.33%,英镑为8.09%。
“入篮”与外贸互为影响
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人民币被纳入SDR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可能正是由于中国在加入WTO后迅速发展成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才有可能使人民币入选SDR,就像1973年日元被纳入SDR一样;另一方面,人民币入选SDR后反过来又会对贸易产生影响。但因为这一事件刚刚发生,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提供充足的信息,关于影响到底是什么、是正面还是负面、程度有多大等问题,我们目前还不能给出完美的答案。因此,作为一种事前分析,我们只能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一答案。
看一看历史经验
从历史经验看,最重要的当属日本,因为日元1973年加入SDR与现在人民币加入SDR的情形有一些类似之处。
日本在1945~1973年之间经济高速发展,平均经济增速都在9%以上。如此长时间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连续增长了30多年, 也是全球经济中的一个增长奇迹。1973年日元被纳入SDR时,发生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这与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境遇也十分相似。
虽然在1973年之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但是其贸易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超过了其经济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在制造业上,日本的贸易和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1983年,日本贸易超过了德国,并且在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世界排名第1位的贸易盈余大国, 同时也是资本输出大国。 如在1987年,日本贸易顺差和经常收支顺差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年、1987年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从以上经验来看,短期内人民币加入SDR对我们的贸易发展似乎应该有好处。
但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经验只能给我们以参考,却不能据此简单地下结论。原因很简单: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很大差异。而且,日本1973年之后贸易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日元被纳入SDR带来的,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想要知道确切答案也是极其困难的。这对于我们来评价人民币被纳入SDR将可能对中国贸易带来什么影响增加了难度。
等待中长期释放利好
除了研究历史的经验,我们可以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一些分析。全球经济危机后的一个事实是,全球贸易包括中国的贸易增长已经小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和危机前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如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分别为0.86%、2.44%、0.25%和-13.23%,低于同期全球经济增长率,打破了过去几十年来贸易增长一直高于GDP增长的发展格局。中国的外贸增长同样遭遇了增长率的下降,而且也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从理论上分析,人民币纳入SDR可能会对我国贸易产生短期和长期的不同影响。
从短期来看,市场可能形成人民币加入SDR的预期,出现对人民币的追捧,给人民币带来一定的升值压力。这对相关外贸行业的出口或许带来不利影响,如服装、机械和工程电子设备等行业,但是对我国进口是有好处的。我们知道,在贸易增长速度下降的情况下,我国贸易顺差还在扩大,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进口下降更多。如2016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7216.7亿美元,同比下降8.7%。其中,出口9854.8亿美元,下降7.7%;进口7271.9亿美元,下降10.2%;贸易顺差2582.9亿美元。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可能对缓解我国贸易失衡有一些好处。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加入SDR是肯定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从而对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非常有帮助。另外,人民币加入SDR会使得贸易结算更加便利,促进国际结算中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带来交易便利化,降低交易成本,这样更加有利于外贸企业接大订单,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人民币纳入SDR后,人民币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从而规避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对于美元的过度依赖,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贸易结算中的作用。人民币加入SDR还有助于我国获取国际商品交易中的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