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流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物流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物流案例

工程物流案例范文1

关键词:啤酒; 污水;施工技术; 脱硫

Abstract: the brewery, sewage treatment, smoke desulfurization

Keywords: beer; Sewa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sulfur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啤酒厂年产10万千升啤酒项目污水处理站和烟尘脱硫的环保工程,包括:污水处理站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锅炉烟尘脱硫工程的二次设计、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主要项目如下:

清水池、污水处理站、烟尘脱硫系统(采用钢结构一体化除尘脱硫装置)、污水处理系统。

二、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工程:

啤酒工业废水主要含糖类、醇类有机物,有机物浓度较高,处理水量2000M3/d。本工程采用好氧、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可达到排放标准。

1.1工艺流程:

1、废水系统:略

2、污泥系统:略

3、废气系统:略

1.2安装阶段施工技术要求:

1.2.1机械格栅设备安装

(1)、机械格栅安装:

①根据设备尺寸配合土建预留预埋地脚螺栓或预埋板。安装设备前清理予埋地脚螺孔或予埋板。

②放线找出机械格栅安装的纵向、横向中心线及标高位置。

③整体将机械格栅吊入,如采用预留孔地脚螺栓则将机械格栅临时支撑就位,安装地脚螺栓,然后灌注砼。如采用予埋板则临时支撑就位固定后再先点焊,后断续焊,防止焊接变形。

④对框架产生的不直度或变形应用斜垫铁楔入调整,不直度不应大于1‰。

⑤检查链条或齿条的啮合状态,保证良好。

(2)、机械格栅试运转:

①检查轨道内有无异物并清理干净。

②手动或用吊链转动灵活,无卡涩。

③电气安装完好,同甲方进行试运,启闭自如,无卡阻、无异常振动和声响。

④电动机温升正常,启动电流不大于额定电流。

1.2.2水泵、污泥泵、潜污泵的安装

(1)、基础验收:

① 基础砼无孔洞、蜂窝、疏松等缺陷。

② 基础纵、横中心线、标高与设计要求相符。

③ 砼强度达75%以上,能满足安装要求。

④ 基础表面无杂物、无油污。

⑤ 根据所用设备型号核实预留孔或预埋件位置。

(2)、泵体安装:

① 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上标出纵向、横和轴线。

② 设备就位其纵向、横向中心线与基础轴线偏差不大于±5mm。

③ 整体安装的潜污泵水平度要求严格,一般纵向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1‰,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2‰,且保证与固定管口耦合在一起。

④ 泵先就位于基座上,基座安装好地脚螺栓后灌注混凝土,或点焊接予埋板,经养护达75%以上强度才能试运转。

⑤ 泵吊装、安装不得损伤潜水电缆。

⑥ 泵吊起螺栓紧固应涂满脂,以防螺栓锈蚀。

⑦ 泵提升应铅垂,其不铅垂度不大于1‰,全长不大于3mm,且上下能自由滑动,不应有卡阻现象,然后焊接牢固上下固定管。

⑧ 将予埋板和基座由电焊工点焊牢固,水泥抹面。

(3)、试运转:

① 水泵、潜污泵必须在水冷却的情况下,才能启动。

② 点动泵电机转动无异常即可启动泵电机。

③ 泵启动后在额定压力、流量下运转不少于4小时。

④ 泵试运转要符合下列要求:

各紧固联接件无松动,各转动个无卡涩、无摩擦异常声响,系统阀门法兰连接牢固无渗漏,泵出口压力、流量正常,电流不大于额定值,各安全保护装置及仪表均应安全、正确、可靠,管道应无异常振动和声响。

1.2.3刮泥机安装

(1)池体验收:测定泥池外形尺寸及标高、坐标、泥池底由于是刮泥机的支撑座,因此不许有露筋、孔洞、疏松等缺陷,泥池边预埋铁位置标高,不应超出规范要求,且预埋铁不应空鼓。

(2)组装:将刮泥机由下到上进行现场组装就位,支座固定转动刮泥板部分组对就位上部固定架的预制固定驱动部分安装就位。

(3)刮泥机整体验收:中心驱动盘动灵活,无卡阻,无异常,减速机内系统正常,油液面在油视镜2/3以上,中心支座固定牢固,良好,刮泥板转动时与池底间距均匀,钢结构部分变形不超标,安装时已考虑防变形措施,运转16小时平稳无振动无偏心。

1.2.4微孔曝气器安装

根据曝气池的尺寸及微孔曝气器的曝气量确定曝气器的安装方案。确定管道的位置及每根管道上曝气器的数量、间距。

1.2.5带式污泥脱水机系统的安装

(1)输送机就位:

① 清理予埋钢板。

② 放线找出输送机纵、横向轴线、标高的位置。

③ 将输送机吊装就位,并用平垫铁找平找正,机架中心线与基础轴线偏差不大于3mm。

④ 机架直线度偏差不大于0.2‰,机架支腿垂直度偏差不大于2‰。

⑤ 机架支腿高低差不应大于间距的2‰,纵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大于1‰。

⑥ 进出料法兰面应相互平行,并不得强行连接,连接紧密无间隙。

(2)带式污泥脱水机试运转:

① 螺旋体盘动轻便灵活、无卡涩。

② 齿轮箱内充分,且不行渗漏。

③ 各轴承温升不大于40℃。

④ 经2小时运转各紧固件无松动,无异常声响。

1.2.6 污水处理检测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完毕,单机运转合格后,向反应器内加入厌氧微生物菌。菌群培养好后,待啤酒厂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站,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排出的污水进行检测是否达标。

2、除尘脱硫设备安装技术:

⑴、吸收塔设备安装

组件划分:组件划分根据吸收塔结构特点及设备供货结构尺寸特点,同时考虑高空对接筒体困难的实际情况,拟定将吸收塔筒体进行部分组合,共分下列组件:①底板及第一层筒体;②第二、三层筒体;③顶部顶盖;④出口烟道。

焊接要求:焊接方法:采用手工电弧焊(SMAW)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选用E4303或E5015焊条。

焊接质量要求:塔体底板的焊接应根据图纸的要求顺序,分段进行施焊,塔体筒体部分应先焊纵焊缝,后焊环焊缝,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不能有十字环焊缝,塔体筒体内部应采用清根的方法,然后用小直径(φ2.5mm)焊条进行封底焊,封底焊的焊缝高度应略高于筒体内壁,打磨后与筒体内壁齐平,并不得有咬边、夹渣等缺陷。

⑵、辅助机械设备安装

脱硫系统中有多台水泵、引风机、箱罐及仓,这些设备的安装可以和其它设备的安装交叉进行。设备安装一般要求:

检查基础螺栓孔位置与图纸是否一致,清理基础表面,划出基础的纵横中心线并确定标高。

凿平垫铁位置处基础表面,布置好垫铁,每只地脚螺栓两侧各布置一组垫铁。

将水泵等设备吊装到基础上,找正方向、标高和中心线。找正结束后,将垫铁点焊成一体,进行二次灌浆。

辅机设备试运转前,二次灌浆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

引风机安装:

①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清洗齿轮箱及齿轮,转子转动应灵活,机壳内部应无杂物,清洗系统应清洁并畅通;

②风机纵横安装水平应在主轴和进气和排气口法兰面上测量,其偏差均不应大于0.2‰

③安装风机时,应检查找正、反两个方向转子与转子之间、转子与机壳之间、转子与墙板之间的间隙,以及齿轮副侧间隙等,其间隙值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④电动机与风机两半联轴器连接时,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025mm,两轴线倾斜度不应大于0.2‰

工程物流案例范文2

关键词:卓越计划;物流工程;项目教学;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朱莉(1983-),女,江西上饶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史超(199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江苏南京21004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5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0年底,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已达4.9万亿元,活跃着的国有、民营和外资物流公司已达万家。[1]受物流行业不断变热和物流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影响,我国物流教育从2002年开始持续升温,至今已有378所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历史较短、物流教育中尚存在诸多弊端,导致物流工程与技术人才缺乏、物流相关专业本科人才供不应求等现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会存在(见图1)。[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大力度为新型工业化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工程人才是解决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缺口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点和宗旨,对本科高校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一、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调

首先,教学手段单调。单以课堂讲授为主,一定程度上忽略对通讯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结果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程度。其次,教学方法单调。学校过于重视“填鸭式”理论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引导,“读书式、满堂灌”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教师也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2.教材存在缺陷

现行使用的物流工程专业教材模式较单一,不同教材之间内容存在雷同、创新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教材的具体内容与我国物流产业特点结合不到位、与物流人才培养的层次结合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反映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3.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是按照传统的“3.5+0.5”模式开展: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育安排在前7个学期,只有最后一学期用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弱。[3]另外,物流工程教学过程中具体课程设置结构不当,重基础课程、轻专业课程;重课堂教学、轻自主学习;重显性课程、轻隐性课程等。其结果是课程门类多、课时多、学生负担重、自学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2]

4.校企合作不到位

一方面,纳入物流工程教学的校企合作体系单位少之又少,且校企合作形式仅仅停留在参观学习阶段;另一方面,本科高校对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不够重视、大多物流相关企业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的高效管理、业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都与员工的素质紧密相关,导致低效合作,校企双方很难有所实际收获,双方缺乏继续加强合作的动力。

二、物流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针对上述物流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提升学生实践就业能力为核心,借鉴“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和宗旨,紧密结合实际提出改革建议,以切实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思想。

1.标准化

我国目前物流工程专业教学刚刚起步,各方面缺乏规范、统一权威,故急需对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进行规范化和模式化处理,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标准的物流教学体系。

(1)教学计划标准化是物流教学标准化的基础。教学计划标准化设计要处理好两种关系: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种关系,学校既要重视物流专业课的学习,也要重视物流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即物流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要以专业运用为导向、普及专业常识,要为专业实践课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工具;专业方向性课程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且应加大其在整个物流工程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2)教材标准化是物流教学标准化的重要条件。对物流工程专业相关教材的编取,可由教育部牵头,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各高校联合承办,由物流企业参与评审。首先在全国各地选出经典优秀的物流工程教材,然后由上述承办方和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可行性评估,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评估较好的教材。教育部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教学的总体方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教学与物流产业的结合,各高校的评估内容应侧重把握物流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相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具体理论的实用性等,企业相关人员的评估应侧重把握物流教材理论与具体应用实践过程的紧密对接。

(3)教学基础设施标准化是实现物流教学标准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各本科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建设提出的较高层次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物流操作单据的管理还是对物流数据的传输,都要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首先,可建立物流工程和物流信息管理的模拟实验室,能够使学生熟悉各项物流业务单据的填写、传递、核对和差错处理操作,掌握各种物流相关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处理技能,掌握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处理程序,以加强对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关键物流环节的认识。其次,可购置物流教学模拟软件,提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采用演示教学法,运用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阐释物流操作的过程,这种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2.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采取讨论或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作为专业实践课的重头戏,同时作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模式。目前我国本科高校物流专业的案例教学大多采用引用一些企业经典物流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的方法,[4]但经典案例毕竟只代表历史,很大程度上不能与时俱进,且经典物流案例所存在的环境有时也与学生实际所处环境大相径庭。针对这个问题,亟需对物流案例教学进行一定创新,这个创新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可以将校企合作中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当前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此时高校与企业就分别扮演着智囊团和决策者的角色。

(2)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优势。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优势在于此模式能够促使校企双方实现双赢:一方面,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处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更加熟悉物流操作流程,从而提升个人业务操作等实践能力。另外,由于案例的真实性,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会更加谨慎、更加认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学术理论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得到更多的决策参考建议。此模式尤其适用于中小型企业:首先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经营业务和操作流程较为简单,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有志于从事物流行业的学生在将来就业实践中所遇的问题及环境,同刚起步中小型企业的相似度较大;最后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储备、企业素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对较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3.项目教学法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物流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并且物流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具有较强实践性,尤其卓越计划更倡导本科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熟悉物流运行模式、提升业务操作能力。

(1)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模式。项目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示范下让学生分组并围绕各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对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地改革和优化。为了使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走上岗位后能尽快胜任相关工作,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模式,选用一些物流行业中热点课题作为研讨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完成相关项目的综合技能学习,即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教学效果。

(2)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步骤。可采取以下步骤来实现项目教学法与校企合作的结合(如图2所示):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兴趣或专业小组-企业提出问题并且给出必要的背景资料介绍-师生围绕问题进一步了解各方面相关情况,获得更为真实可靠更为全面的信息-运用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找出理论上的最优解决方法-企业对解决方法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采纳。

1)划分项目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方面的特长,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不同小组可被安排在不同的物流环节(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

2)提出问题。企业提出自身在物流操作不同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且以问题为中心给出企业在运营和技术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方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3)分析问题、制定方案。首先明确问题所处的环节,也就是明确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将问题细化,以理清导致问题出现的若干原因;最后,根据原因寻找理论知识的支撑,并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

4)筛选方案。筛选方案是整个项目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模式的特色环节,通常包括三个程序:讨论、实践、筛选。首先学生通过讨论淘汰掉一部分在理论上不可行的方案;将可行性较强的解决方案放到企业实践环境中进行模拟运行;最后对方案在模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并且选出效果最好的方案作为最优解决方案。

5)评估方案。经过筛选之后,企业已经得到了几个在模拟运行过程中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保证方案在更为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同样具有可行性,企业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评估。

6)可行便执行。解决方案是否可执行的决定权在企业方,如果优化方案经论证切实可行即可被真正执行。

三、结语

综上,在物流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国家卓越计划为契机,鼓励各高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物流工程人才,强调物流企业深度参与、强化培养学生的物流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与优化措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理解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其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充分就业做好准备。当然,物流工程专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故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仍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探寻和完善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专业发展模式。

致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专业学生(史超、章苗苗、周摞、徐雅雯和黄伟)承担了部分调研工作,且对教学改革和创新积极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何黎明.201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EB/OL].wuliu.acs.省略/sites/xmwz/gyjjc.jsp?contentId=252873647405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荆浩,姜宝山.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物流科技,

工程物流案例范文3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工业工程;情景教学;Flexsim仿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142―05

一 引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1] [2]。自1919年陶行知先生提出将学的思想和方法放到“教学法”的重要位置以来,国内外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如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三中心”、比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等,虽然这些理论对教育过程中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关注不足,但却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的程序教学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以及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等,则集中反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目前,我国创新教学法研究主要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等,还针对注入式教学的弊端,提出了新教学环境下的“感知―理解―深化”三阶段教学理念。但总体而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仍较为普遍,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理论讲授多于互动、实践教学形式多于内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等。工业工程是涉及人、物料、机器等要素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的边缘学科[3],其相关基础理论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控制工程、运筹学、系统工程、设施规划设计、物流工程、质量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等,主要研究对象是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考察企业生产系统及物流管理各环节的运行、规划及设计,其教学过程必须先建立生产现场及企业物流的物理概念和感性认知。近年来,随着生产实习机会的减少,学生对企业生产物流及供应链运行缺乏真实感官,加上教材抽象的数理阐述,极大影响了工业工程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

为此,本研究以Flexsim软件为基础,试图通过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建设,系统仿真企业物流及生产系统的运行,使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活动和供应链运行的虚拟环境中,并充分运用系统提供的设计方案与优化功能,引导教学环节的创新思维、教学互动过程,优化工业工程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 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内涵与功能

1 情景教学与情景教学平台

情景教学是提炼了实际生产后将教学目标、内容及角色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真实感官,提供调动学生理性认识的基本线索,通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这是情景教学的基本机理。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场景,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和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符合人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4],因此能较好发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平台则以经典实例为实践背景,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和角色,通过调动多维感官,加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实现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越,从单调紧张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解脱出来,激发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克服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对培养学生情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在工业工程及企业现场管理等专业课程教学的总体趋势是,压缩课堂教学课时,增加生产一线的现场教学。发达国家采用的双导师联合教学的两阶段模式,同时附以案例教学、实验室模拟演练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情景教学平台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和案例模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感知―理解―深化”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从而改变学生技能培养中局限于的注释与理论阐述的局面,突破有限课后上机实验的离散性实践约束。

2 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功能要求

根据现代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这一专业实践教学应强调学生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企业生产系统方案设计和优化方法的掌握。情景教学平台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强化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实践特色。为此,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设计主要体现:学生动手操作与情景分析相结合、演示性与研究创新性相结合、计算机仿真与案例相结合等三个基本原则。通过创设生动的生产物流和供应链情景,引导学生从系统工程的视角去观察企业生产流程、思考企业生产现场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案例库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Flexsim仿真系统则使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活动和供应链运行过程的虚拟环境中,参与供应链规划与设计。根据情景教学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功能要求是:

可参与性

区别于以往工业工程教学法,本平台首先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打破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注重训练学生基本技能,这一过程充满了学生和平台系统的信息交换过程。学生可以参与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参与实验模拟和角色体验场景,培养学生对生产现场的认知;参与Flexsim仿真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案例环节,为学生进一步自己动手优化方案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可控制性

情景教学平台尽可能模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为了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教学效果,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应当在教师严格控制之下,由任课教师引导运行。平台的可控制性表现在:控制情景教学的进度,确保实验过程顺畅进行;控制访问权限,提高教学平台的安全性;以学生创新性学习为中心实行控制管理。实现整个教学平台全面控制与仿真实验重点控制相结合;尝试实验案例刚性控制与示范案例柔性控制相结合。

可优化性

本平台通过机器分析,可输出模拟系统本身的运行状态,从而为系统参与主体反馈系统(方案)参数,设计仿真实验和实施生产方案,引导学生对既定生产方案做出评价。其次,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提出的设计方案和仿真模拟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优化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可更新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实践等外部条件的变化,本平台提供的情景库、案例库及方案优化方法等,应根据生产实践和参数要求,可以进行相应的变化和更新,从而保证模拟教学平台的广泛适应性,为不同生产环境及系统要求,提供不同的方案库、模拟案例库、方法优化以及方案设计思路。

三 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模块结构

工业工程与管理涉及企业物流系统设计、诊断、优化和信息管理等过程。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系统工程、物流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生产运作管理等)均可以使用该情景教学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根据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的功能要求,情景教学平台的核心系统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Flexsim情景模拟与仿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管理、师生共享的资源案例库等基本功能模块,还有方案优化与系统分析、学生考核、系统输出等辅助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在情景教学平台系统中,为了向学生直观地展现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描述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物理模型设计的全过程,系统设置了实物模拟场景、角色体验场景、仿真实验场景设计等三个依次递进的过程,实物模拟场景能让学生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等设施的布局。角色体验场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入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角色中,体验情境。Flexsim仿真实验场景设计是情景教学系统的重要内容,可根据生产环境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虚拟的实验场景自主设计。

Flexsim软件作为新一代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建立集建模、仿真和可视化于一身的真实生产系统的3D模型,能快速进行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建模并改进,从多个备选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还可以用动画演示的方式模拟生产系统的运行流程。操作简便,易于学习,非常适用于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根据生产系统的设计要求,通过设定和选择生产系统参数对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仿真,并在Flexsim中编制相应程序,模拟实际生产物流系统运行状况,并统计和分析模拟结果。Flexsim仿真实验的一般步骤为系统调研与问题分析、制定方案与目标、系统描述和假设、收集数据和信息初步处理、系统模型构建、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验证和确认模型、系统方案分析、修改系统参数、重复仿真运行和分析,直至输出最优方案。(具体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系统参数决定生产物流系统的运行状态,建立的模型又制约生产及物流系统运行中的逻辑过程。通过查询资料库,引导学生修正系统参数;模型确认旨在判断前期建模是否存在逻辑性错误;关于最优方案,通过优化及重新设计实现最优方案。

案例库是情景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包括示范案例及实验案例。示范案例用于初学者了解及掌握Flexsim仿真软件,并熟悉仿真实验的整个流程及操作,学生可随时访问。实验案例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对每一实验均有标准模型、运行结果及系统分析,学生只有完成每次仿真实验,才能查看案例运行的结果,他们可自行对照标准运行结果,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模型及方案。案例库的建立和情景教学系统两者互为补充,情景教学系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弥补生产实践感性不足的缺陷,真正学会如何进行生产系统、生产物流设施规划方案等的设计,而案例库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一定的内容,使情景教学的功能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教师管理系统设置教师访问和更新指令,用于教师相关教学与案例资料、安排实验内容等,指导学生参与实验,同时监控实验教学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检查。

四 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的运行:企业生产与物流系统分析流程

1 现代企业生产与物流系统实物模拟场景

在工业工程实验室建立一个柔性化的、可组合式的现代生产企业小型生产过程及物流模拟系统,按照生产及物流设施布局图,装配物流设备,包括生产企业原材料入库、出库、半成品加工、生产流水线装配到成品入成品库各个功能环节的物料搬运过程,真实模拟制造型企业物流与生产计划控制的集成过程(如图3所示)。

2 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的角色体验场景

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的角色体验场景的设计,是以真实的工业产品为对象,在对产品结构分析和BOM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利用Flexsim物流仿真系统开展货位规划与设计的技能训练,设计立体化仓库(如图4所示),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货位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

3 企业流水生产线仿真模拟实验

生产与物流系统实物模拟场景和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的角色体验场景,是从两个不同角度,简要说明模拟教学平台的基本运行条件。当然,不论是实物模拟场景和系统角色体验场景,均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视系统情景库的更新频率而定)。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的仿真实验采取个人单独实验,完成实验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设计的方案并进一步优化方案。以下以企业流水生产线方案设计与仿真模拟实验为例,简要描述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的运行过程。

企业生产线系统描述及仿真实验目的

本模拟生产线系统是某生产车间的一条由简单的3道工序组成的“流水生产线”。在仿真模型中,原材料被运入车间的生产线,原材料经过加工、包装、检验三道工序,将加工好的成品通过运输机运送至货架。仿真实验的目的是:①让学生了解流水生产线的系统设计;②学会添加、设置、生成器Source、暂存区Queue、处理器Processor等常见实体;③利用Flexsim系统,运行流水生产线的设计,并设法优化流水生产线。

仿真实验原理

通过模拟微型企业简单的生产线设计过程,在完成产品结构分析及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建立流水生产线的仿真模型,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理解生产线布局的基本方法。

仿真实验的步骤及内容

首先通过Flexsim系统创建生成器Source、暂存区Queue、处理器Processor等实体,具体包括三道工序对应的三名操作员。其次,对各实体设置合理的运行参数。通过一个全局表来设定原材料到达时间,设平均每分钟上流水线的原材料为20件,即每5秒到达一件,相应参数设置如图5所示。

由于本生产线仅模拟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所用原料均相同,各道工序加工后形态均不同,最后它将被加工成为成品运送至货架。本例中,利用发生器生成4种不同颜色的临时实体来模拟各工序完成后的产品形态。红色代表原料,黑色代表经第一次加工后的半成品,蓝色代表第二次加工后的半成品,浅绿代表成品(参数设置如图6所示)。最后,原料被加工成为成品后,由传送带传送至成品暂存区,任务执行器运输机将它们送至货架。

整个实验过程运行结果如图7所示,此为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模拟运行中的某一时刻截图。其中,红色实体(原材料)经第一道工序加工转变为黑色(在制品),再经第二道工序加工转变为蓝色(半成品),第三道工序加工后成为浅绿色(成品),最后输送机将它们从暂存区送至货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操作者会发现系统空闲时间分布以及生产线的均衡状态。系统的运行过程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进行优化方案的设计。

通过方案优化和调整,学生在设计、运行、操作自己设计的流水生产线并与原有方案对照,通过运行结果分析,不断提出更加合理、优化的新方案。另一方面,在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查看实验案例库中关于流水生产线系统设计要求、参数和规范,对照学生自己设计的系统,总结设计经验、分析教训,加深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五 情景教学平台的使用的效果评价及结论

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信息技术等,可以同时满足工业工程专业多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利用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工业工程专业将为更多学生提供完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的机会。经过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西安部分高校的推介,反映良好。特别是对于生产管理与企业物流设施规划、生产运作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有所加强。应当说,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为探索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也为我国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相关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过程的规划等,提供较为系统的借鉴。

从长远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乃至研究生教学,都应该从物理模型的角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能力训练,将更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工业工程系统理论的理解,促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工业工程情景教学平台也有利于在借鉴和引入西方的“两阶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使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所有实践教学朝着更加系统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将更好帮助学生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则适应现代工业管理不断发展的教学理念和信息化环境,完善、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感性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EB/OL].

[2] 郑春龙.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73-75.

[3] 胡宗武.工业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工程物流案例范文4

关键词:优化;运筹学;建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optimizes the content of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course group and strengthens the integration among courses in the group. To reform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heuristic methods and trial methods to solve typical problems in all aspects of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we establish detailed optimization model and explore model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optimization for every area of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we explore teaching skills for the precise and quantita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We also conduct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to solve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blems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 optimization; operations research; modeling

0 引 言

生产与物流管理是工业工程专业的重要研究对象,是工业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内容。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包括运筹学、工业工程基础、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运作管理、物流与设施规划、供应链管理、ERP原理与应用等多门课程。如图1所示,运筹学和工业工程基础是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工业工程基础介绍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运筹学介绍优化与决策的知识,它们是生产与物流类专业课程重要的先修基础课程。由于运筹学研究的数学工具囊括了工业工程专业的常用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因此该课程在工业工程的课程体系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全面介绍了生产过程、物流活动各个领域的管理问题,该课程群所包含课程的数量占了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相当大的比例,是工业工程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群。由于工业工程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历史较短,因此目前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的教材尚不是很完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规划建设与改革是工业工程专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需要面临的艰巨任务。目前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研究主要针对某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展开研究,如关于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的研究[1]、关于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研究[2-3]、关于物流与设施规划课程的研究[4-6]、关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研究[7-8]等等。本文从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整体改革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

生产与物流类课程部分问题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可执行性差、过程繁琐、效率低、求解效果差等缺点,而这些问题有一部分在本质上是运筹优化问题,采用运筹优化技能可以有效解决。近年的主流商用运筹优化软件功能齐全,性能强大,而且界面友好,具备很强的可用性,这为将运筹优化技能引入生产与物流管理的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实际产业应用中,对生产与物流管理问题的求解精度和求解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借助计算机工具,把生产与物流管理教学与运筹优化技能相融合,以运筹优化工具促进生产与物流管理教学内涵的提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能适应实际产业环境的运筹优化技能是目前社会所迫需的专业技能,强调运筹优化在生产与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能使运筹优化技能的教学更符合实际需要。

1 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本专业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课程群包含的各门课程的主流教材内容之间有重复之处。比如生产计划与控制和ERP原理与应用这两门课程都重点介绍生产计划的体系、层次与方法,只是讲解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物流与设施规划和供应链管理这两门课程都有一部分内容介绍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知识与概念;精益生产的概念在多门课程都有所提及,然而在这些课程里都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哪一门课程能详细介绍其精髓。不同课程的教材之间的重复性使得教学工作的部分重点模糊化,导致学生难以把握这些重复的内容在工业工程学科体系里的定位。

(2)各门课程的内容在本质上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但是在目前的课程体系里并没有充分体现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把各课程内容捏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没有很好体现基础课程、先修课程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对工业工程各领域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

(3)重理论,轻实践。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设置的题目和列举的例子过于理想化,缺乏和产业应用实践的结合分析,案例的说服力和实验环节的合理性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工业工程是结合管理与工程性质的学科,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的教学与高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4)各门课程的许多典型问题都采用启发式方法或试验法来求解,并没有运用运筹优化的技能来求解,因此难以求得全局最优的解决方案。启发式方法是一类基于经验或直觉的方法,它一般由一系列步骤或规则组成,依照这些步骤或规则可以求得解决方案。试验法是一种尝试性、摸索性的方法,它提供一套定性描述的流程,学生根据这套流程通过不断的试验以求生成较优的方案。无论是启发式方法还是试验法都是短视的,不能在全局范围内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已成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瓶颈。有鉴于此,本专业对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的各门课程进行系统的调整与改革,重新梳理该课程群的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加强各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基于运筹优化技术对生产过程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获得一种在解决问题初期就综合考虑实际限制条件和预设约束的方法。

2 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教学的改革内容与目标

生产与物流管理各领域都存在大量优化问题,求解优化问题最有效方法是建立运筹优化模型来求解,而目前相关的课程与教材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即使采用这种方法也只是泛泛而谈,只给出一个粗略的模型,并没有写出详细的建模思路、布置以及编程求解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把这一点作为主要抓手,主要工作是基于运筹优化技术(主要在运筹学课程里面讲述)对生产与物流管理各领域关键问题的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具体改革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内各门课程的重要内容模块,在课程群的宏观层面理清各重要内容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精简各门课程的冗余内容,调整侧重点的分布,并从各门课程中提炼出生产过程管理各领域的一系列有一定关联性的典型问题。(2)筛选生产过程管理的若干典型问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合理化的抽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复杂程度适中的考虑因素和限制条件,并选择合适的运筹学模型(整数规划、0-1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或二次规划等数学规划模型)对典型问题进行建模。(3)基于以上运筹优化模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造情景引导式的教学案例和上机实验指导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筹优化模型的设计理论及其建模过程,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模型理解生产过程管理问题的本质,并通过采用运筹优化软件求解模型来获得生产过程管理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4)通过行业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问题与方法的理解,设计开放式的综合作业,鼓励学生选择生产过程管理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进行建模并编程求解,巩固教学改革的效果。

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教学的改革目标是:(1)研究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的融合方法与机制,促进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以生产过程管理系列典型问题的定量最优化模型为范例进一步完善运筹优化技能的培养体系。(2)通过生产过程管理系列典型问题的教学方法改革来培养学生运用运筹优化技术求解最优方案的能力,包括运筹优化模型的选择能力、建模技巧与建模能力、求解能力和分析能力。(3)调整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的层次结构与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主流商用运筹优化软件(比如ILOG OPL或Xpress)求解生产过程管理典型问题的运筹优化模型的能力,通过上机实验培养集合化思维方式和编程求解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全面掌握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达到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探索新途径。

3 实施方案

本研究主要依托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的核心教学环节,结合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沿用理论分析、模型提炼与编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实施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 理清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各课程的重点问题之间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各课程以运筹学为基础,其他课程都有部分内容与运筹学相关,而这些课程相互之间又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分析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具体联系,找出课程之间重复部分的内容,理清各课程的各部分重要内容之间的层次结构和紧密关系,对各课程的教学重点重新进行系统的规划、调整。

3.2 提炼生产与物流管理各领域的典型问题并建立运筹优化模型。总结生产与物流管理相关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重要生产过程管理问题(如图2所示),把它们分门别类,划分其知识层次、学习阶段,并提炼其本质的运筹优化问题,再根据运筹优化问题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运筹优化模型进行建模。以物流与设施规划教学为例,选择物流流程优化、基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这两类核心问题进行抽象建模,改革教学方法。物流流程优化采用线图、多产品工艺过程图、从至表等图表化工具进行描述,优化的本质目标都是对不同工序、设备的顺序进行安排,其实质是运筹学的排序问题;因此借助定量的运筹学数学规划模型对这类问题进行抽象并建模描述。基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包括基于物流量的生产设施布局、基于非物流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以及基于综合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等典型问题,其本质是对多个作业单位在给定范围内进行布局,安排它们的位置,使整个系统的物流成本最小化或者密切关系程度高的作业单位之间的距离尽量缩小。这类问题的实质是运筹学的二次分配问题,因此借助运筹学的二次规划模型对其进行抽象并建模描述。

把生产与物流管理相关问题转化为定量模型,这是一个从文字语义描述到数学公式的转化过程,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针对问题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规划模型表示形式进行建模(包括定义变量、构造约束和目标函数等环节),避免选择太难太复杂的规划模型导致学生有心理负担,丧失学习兴趣。

3.3 运用运筹优化软件求解典型问题所对应的模型,积累教学案例与实验素材。由于建立的模型通常规模不小,因此需要使用专业软件求解。选择OPL专业运筹优化软件来求解模型。运筹优化软件编程是从数学模型到专业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转化过程。商用运筹优化软件的建模语言是解释性、描述性语言,虽然它们的语法没有C++等高级语言复杂,但是其编程逻辑比较独特,采用集合化编程思维,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突出这一点,刻意培养学生“集合化”的编程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结合生产与物流管理典型问题的图文描述、运筹优化模型、程序及运行结果综合编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案例。与常用高级语言编程相比,运筹优化软件编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集合化运算。集合化运算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编程方式,因此应充分利用软件使用手册的例子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例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适应集合化运算的思维方式和编程方式。集合化运算是商用优化软件解决大规模优化问题的技术手段,因此学习时要习惯用集合的思想来定义数据、变量和约束。统筹考虑整个模型的所有组成部分,定义若干个底层的基本集合,其他集合均由这些基本集合运算、衍生得到,再利用这些集合来编写业务逻辑模型。

3.4 与传统解决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改善模型。对基于运筹优化模型的方法与传统的生产与物流管理问题解决方法从求解步骤、求解效果、运算时间效率、适用范围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进一步优化模型,减少变量和约束的数量,缩短求解时间,降低模型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通过大量案例与传统解决方法作对比,充分突出基于运筹优化模型方法的优势。

3.5 教学实践与持续改进。在教学中尝试结合基于运筹优化模型的方法设置理论介绍、案例讨论和实验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建模与分析能力,力图使学生在掌握生产过程管理问题求解技能的同时巩固“运用运筹优化技能”的观念,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并解决由生产过程管理基本问题所衍生的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学习。在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工业工程学科提倡的P.D.C.A.方法和基本步骤,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改善),根据新发现的问题进行持续的调整、改进、完善。

4 实施结果

在课程群教学改革过程中设计生产与物流管理应用问题与运筹优化技术的结合方法,由浅入深地设置多层次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接受、适应这种融合运筹优化技能的教学方式,掌握生产计划与调度、物流流程优化、生产设施布局等典型问题的建模、求解及分析方法,并主动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生产过程管理领域的其他优化问题。教学的关键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控制好建模的难度和复杂度,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同时面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开放性的行业实际案例,发掘他们的潜力,给予他们自由发挥、创新的空间。

教学改革方案通过长期的实施,获得一定的成果:(1)为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的核心环节教学提供创新性的支撑材料,为改进物流与设施规划、运筹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重要案例,为学生学习运筹优化技术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料,并为工业工程专业调整运筹优化技能的教学内容提供参考依据。(2)由于运筹优化应用技能是工业工程教学中日益重要的一类新兴技能,因此本研究为工业工程乃至管理科学工程学科其他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与运筹优化技能的融合提供范例,使学生培养模式更适合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向集约化转型的实际需求。(3)项目研究成果可在地方性院校的工业工程教学中交流、推广,也可供各类普通工科院校借鉴,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

5 结束语

本研究加强运筹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与工业工程基础、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与设施规划、供应链管理、ERP原理与应用等工业工程核心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运筹优化技术解决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牢牢树立解决工业工程问题追求最优化的精益思想观念。本研究提出融合运筹优化技术于生产过程管理全过程的全新理念,把运筹优化技术的应用贯穿于整个课程群的教学,采用产业实际需求迫切的新型运筹优化技能来革新传统的生产过程管理教学,打破一些典型问题采用传统的以启发式方法、试验法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善问题求解效果;突出运筹优化技能的应用性及其与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的深度结合,力图从全局优化的视角运用运筹优化技能解决工业工程的典型问题,弥补传统教学中部分工业工程经典问题解决方案优化程度低的不足;强调多学科知识融合、学科知识与产业实际的融合,借助运筹优化技术应用性很强的特点来强化实践环节,有助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满足快速增长的运筹优化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突出应用型工业工程工程师培养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向号,张嗣徽,李明.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30(11):121-122.

[2] 武跃丽.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J]. 机械管理开发,2008(6):155-156.

[3] 周建发.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5):36-37.

[4] 王晓芳,蔡临宁,林亨. “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96-98.

[5] 王致民,向号,郑义.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探索[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0):255-256.

[6] 江志刚,周敏,蒋国璋,等. 基于校企合作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冶金教育,2012(6):58-60.

工程物流案例范文5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企业;保税物流;进出口业务

工程总承包企业在承接国内总包工程中会有大量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在承接国际工程中有大量的从全国各地出口的设备及材料,还包括从第三国采购的设备,这些都会涉及到大量的国内和国际物流活动,特别是国际物流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而保税物流作为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接力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要充分利用保税物流的特点,节约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提高货物送达项目现场的效率。

1.保税物流

保税物流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后复运出境的货物,也称作保税仓储货物。已办结海关出口手续尚未离境,经海关批准存放在海关专用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域的货物,带有保税物流货物的性质。保税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与区外以及各监管区内之间的流通,这物流不仅包括对货物的存储、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还提供了货物采购、简单加工、检测维修、配送、分拨等附加值较高的新型物流服务,但该物流不包含生产链上的物流以及传统的口岸物流。由此可知,保税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叠加了海关监管与保税制度。

1.1 保税物流的特点

保税物流作为一种现代物流新形态,是应对国际物流发展趋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环境而实行的一种新型物流管理模式,与一般物流比,具有以下典型特点:

(1)系统边界交叉。保税物流货物在地理上是在一国的境内,从移动的范围来看应属于国内物流,但保税物流也具有明显的国际物流的特点,例如,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及区港联动皆具有“境内关外”的性质,所以可以认为保税物流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接力区。

(2)物流要素扩大化。物流的要素一般包括运输、仓储、信息服务、配送等,而保税物流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物流要素之外,还包括海关监管、口岸、保税、报关、退税等关键要素,两者紧密结合构成完整的保税物流体系。

(3)全过程管理。一般贸易货物的通关基本程序包括申报、查验、征税、放行,是“点式”的管理;而保税货物是从入境、储存或加工到复运出口的全过程,货物入关是起点,核销结案是终点,是全过程的管理。

(4)效率瓶颈问题。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物流运作是保税物流不同于其它物流的本质所在。海关为了达到监管的效力,严格的流程、复杂的手续、较高的抽查率必不可少,但这与现代物流追求便捷、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要求相背,物流效率与海关监管效力之间存在“二律悖反”。在保税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海关的监管效率成为保税物流系统效率的瓶颈问题。

(5)平台性。保税物流是加工贸易企业供应物流的末端和销售物流的发端,甚至包括生产物流。保税物流的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与供应链正常运作通畅,高效率的保税物流系统是海关、政府、物流企业、口岸等高效协作的结果。完善的政策体系、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必不可少,例如集成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物流中心将是保税物流的主要模式之一。

1.2 保税物流的监管模式

海关对保税物流货物的监管模式有两大类:一类是非物理围网的监管模式,包括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另一类是物理围网的监管模式,包括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

1.3 保税物流的功能

(1)保税仓储。从国内、国外货物运至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以保税形式储存起来,免交关税,节约大量税金,增加资金流动性。

(2)简单加工。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货物可允许进行流通加工贴唛,贴标签,更换包装等不改变货物化学性质且不超过海关规定增值率的简单加工。

(3)国际分销、配送。从世界各地进口的货物可以暂存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进行分拣、简单加工、拆拼箱后,根据国内采购商的需求进行批量送货,以减轻收货人的进口税压力及仓储负担。也可将全国各地和国外供应商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汇集至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存储,再按照需求将货物运至世界各地。

(4)国际转口贸易。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免领进出口许可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利用国内外市场间的地区差、时间差、价格差、汇率差等,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实现货物国际转运流通加工贴唛,贴标签,再包装,打膜等,最终再运输到目的国。

(5)展示服务。国外大宗商品如设备及原材料等,可存放在保税区仓库,保税存放,并可常年展示。展示结束后可以直接运回原地。避免高昂的关税和繁琐的报关手续。

(6)检测维修服务。发往国外货物因品质或包装退运,须返回工厂检测或维修的。可利用保税区功能,直接将货物退至保税仓库,简化报关程序,不用交纳进口税,待维修完毕后,直接复出口。

2.保税物流在工程总承包企业进出口业务中的应用

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国内和国外的工程项目中,会经常涉及到各种进出口业务,充分利用保税物流的各种政策和功能,有助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工程项目运作更加顺畅。

2.1 出口业务

货物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即视同出口,入区即可获得退税。案例一,A公司与海外业主签订的交货方式为FOB交货,业主在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派船过来提货,通过与业主协商,A公司将货物暂时移入综合保税区,提前获得退税款,货物暂存在保税区内。由于是业主的原因导致发货延迟,进出保税区的所有费用由业主承担,A公司通过这种操作方式并没有什么损失,而且提前获得了退税款,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

境外货物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可以暂时不缴纳进口税费,如再出口,也不缴纳出口税费。案例二,B公司在国外的总包工程项目中有从第三国进口的设备,且业主在信用证中规定所有货物必须从中国起运,故该设备不能从第三国直接发往项目所在国,必须先进口到中国再复出口。如果B公司按照正常程序先将第三国的设备进口到国内,再出口到项目所在国,会增加一部分进口税费,且手续繁琐。最终,B公司先将第三国的货物移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暂时不缴纳进口税费,然后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直接出口到项目所在国,这样避免了重复征税,且减少了资金占用成本。此外,如果设备需要进行简单加工再复出口的,也可以采取此操作方式。

在海外工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A公司将设备卖给国外的公司B,同时国外B公司又将这该设备转卖给了另一家国内的公司C,由于实际收货人是国内的C公司,为了简化流程,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A公司可以先将该设备出口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然后由国内的实际收货人C直接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该设备,这样省去了将设备先出口到国外,再复进口的操作流程,节约了物流费用,减少了资金占用成本,实现双赢。

2.2 进口业务

在操作进口设备报关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保税物流的政策,节约费用。案例一,S公司在做国内总承包工程时,利用汇率差,在合适的汇率下买入进口设备,并存放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暂时免交进口的各种税费,在合适的时机将设备卖给业主,节约资金成本,赚取汇率差。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可存放未办理完进口报关手续的货物,保税免证进区,对于欠缺进口证件的货物,可以避免滞报金和集装箱额外费用的产生。案例二,W公司从德国进口一套设备,货物到达上海港后,由于前期采购未进行国际招标导致自动进口许可证尚未办理完成,因该设备价值比较高且许可证办理周期很长,如果继续在港口进行报关,会产生大量的额外费用。最终,W公司将货物转入综合保税区,避免了日万分之五的滞报金的产生,本次操作共节省了约80万人民币。此外,在移入综合保税区前,已将货物掏出集装箱,避免了高额的集装箱超期使用费,只用支付比较低的在综合保税区内储存的费用,又节省了大量费用。

3.小结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保税物流在仓储、物流方面的政策可节省物流、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能给工程总承包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另外,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议企业优先选择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因为在保税物流的几种监管模式中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功能最为全面,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它整合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后,成为更为开放的一种形态,也更符合国际惯例。总之,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以根据项目成本,工程进度要求及货物生产地和最终使用地,灵活合理地选择合适的保税物流,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思危.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段伟常.保税物流的特点及发展策略[J].中国储运,2008-03-05:75-77.

[3]郭成.试析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及趋势[J].港口经济,2006(4):1-4.

[4]高纲彪,高珊娜,郎凌云,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城市空间的规划契合——以郑州新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1(6):54-57.

[5]牛慧恩.关于物流园区规划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城市规划学刊,2009(6):35-3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143 号令.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S].2007.

工程物流案例范文6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案例教学;物流管理

作者简介:肖冰果(1972-),女,湖南双峰人,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张家界 427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20-01

“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能很好地参与到理论学习和行为实践中去,在对物流管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的基础上,能够结合物流服务业的生产运营实践加以应用。因此,应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操作能力、设计和运营能力、经营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一、学生参与行为是“物流管理”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1.“物流管理”课程特征

“物流管理”课程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物流管理的高度情境相关性。物流管理具体到各个企业应用的时候,必定会与具体的企业规模、货物特征、技术水平甚至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而不能囿于笼统的理论知识,必须利用相应的实践经验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第二,物流管理的专业性。物流管理的专业性体现在其名目繁多的专业术语、专业设施设备上,如果不通过具体地实地考察和相应的案例进行直观地了解,学生很难体会和理解相应的知识。第三,物流管理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物流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其知识涉及到管理学、运筹学和信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且具有对象复杂、设备复杂和关系复杂的特征。它要求学生既能全面掌握各个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能将这些知识在物流管理的背景下系统有机地融合起来。

鉴于以上“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的教学理念。否则,脱离实践的“物流管理”教学只能让学生感到了无兴趣、索然无味。而没有得到直观映象的抽象物流管理知识也无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2.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国外的大学中被广为使用的情景式教学方法。其通过学生主动地搜集资料并且全面深入地对资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运用学生的潜能和既有知识,达到融会贯通、新旧合一的效果。在哈佛大学,所有课程都通过案例教学传授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极大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把所学知识通过所想和所为进行充分的内化,变为所有。但在某些国家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法,虽在中国商学院的课程中也被广泛地应用,但其效果却始终难如人意。中国课堂上的案例讨论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且学生总是期待教师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虽然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中也会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南郭先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融入其中,而绝大多数学生即使参与进来,其卷入度也不高,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都相对较为肤浅。这是因为在中国教学情境下长大的中国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思维不能发散,总是以标准答案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效果,陷入了“以偏概全”的“过度概括化陷阱”。

这样的情势显然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背景下物流管理发展水平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积极性和参与度,是摆在高校“物流管理”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二、理论基础

计划行为理论是Ajzen(1991)在理理论上发展起来的,能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理论指出,个体的行为受到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存在重要的关系,行为控制力既能直接影响行为,又能通过行为意向影响行为。行为控制的主要测量项目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控制力(Control force)。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反映了个体对某种行为的动机、个体对某种行为的倾向性及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所以行为意向直接驱动个体行为。行为意向既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又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二者共同作用。个体因素包括个体对该特定行为的态度即主观评价,主观评价高的行为个体对其态度积极,具有主动性,反之则态度消极,较难付诸行动;也包括个体感知的自己对行为的控制能力。社会因素即主观规范,在有的研究中也被称之为社会影响或社会压力,也就是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既包括个体周围人群对个体的行为期望,也包括个体对这种期望的响应和遵从程度。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所涉变量及变量间相关关系如图1所示。

三、“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策略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体的主观规范越强,态度越积极,感知行为控制越强,则个体的特定行为意向也就越强,最终实际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强。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增强学生的课程参与行为,那么也就首先要增强学生对参与行为的行为意向。影响学生参与行为意向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主观规范、学生对“物流管理”课程参与行为的具体态度以及学生所感知的行为控制。其中感知行为控制既直接对行为起到正向影响作用,又通过行为意向起到一个中介变量的作用。鉴于此,要增强学生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态度,加强课前案例教学的动员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特定的行为态度能显著影响行为的意向。要使学生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那么就要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案例教学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主动参与在案例教学知识内化中的重要性。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没有接触过案例,因此对案例教学比较陌生,甚至对教学中的参与行为也有点无所适从。因此,在课前,教师应充分地和学生交流讨论,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本以及和校内外同学的互动交流接触和了解案例教学法的有用性和参与方法,改变其对陌生事物的生疏感以及由此而生的抗拒感。

2.利用主观规范,树立榜样的模范作用

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陌生或没有尝试过而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案例参与过程中对于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教师可以课前辅导个别学生做好案例分析课前准备工作,教给学生该怎样去做案例准备工作和分析工作,那么别的学生一方面能有该怎么做案例分析的模板,另外,也会激发学生“你能我也能”的斗志。同时,能够形成一种逼迫学生迎头赶上的压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榜样来给其他同学造成影响和压力,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参与行为意向,最终促成行为的实现。

3.加强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

教师在精选案例时,要做到难易适中。既要让学生能懂会做,又要让学生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刺激性,这样,就能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案例分析虽然不是他们在填鸭式教学中所习惯的,但是也不是那么陌生和难于学会、掌握的。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能减轻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害怕心理,增强其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4.增强控制力感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只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案例教学中去。要使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那么教师就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要精选学生感兴趣和认为有用的案例。这个筛选的过程非常重要,可读性和表现性是案例选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既要让案例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和交流,又要让案例表现过程中能够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由于案例与所要阐述的问题契合紧密,专业性强,让学生了解到深入地进行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知识了解、温习和内化的过程,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其次,要培养学生围绕案例去广泛搜集相关材料的能力。多快好省而不拘限于狭窄的视野和空间内进行资料的搜集必须注意搜集的方法和搜集过程的设计。这涉及到学生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其搜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形成和整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韩翔,浦徐进.案例教学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况漠,谢如鹤.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