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理论的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系统管理理论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系统管理理论的案例

系统管理理论的案例范文1

Abstract: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rchives. Based on the basic model of health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improves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from health risk assessment, health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prevention to ensur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Key Words: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Health management

数字档案馆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档案资源管理组织,是由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信息生态系统,谋求该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健康发展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事业的核心目标。因此,分析、研究当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运用健康学理论改善管理方式对推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当前我国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1.1数字档案馆生态主体信息能力的缺失。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档案教育难以跟上技术潮流,导致部分数字档案馆工作人员信息素养总体偏低、信息处理能力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不足,无法有序高效地管理数字档案馆;另一方面,某些档案形成者难以正确认识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信息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归档意识差,造成大量重要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同时,我国档案利用者的档案意识普遍偏低,未能充分认识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价值,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无法被广大用户所使用。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与档案利用者占据着不同的主体生态位,三者各自所承担的生态功能也无法有效匹配与整合,必然导致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运转效率低下。

1.2数字档案馆核心生态因子分布不均。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其分布的均衡程度决定着生态系统的均衡与稳定。首先,我国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及中小城市档案馆所拥有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相对较少,且因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导致数字档案质量不高,不利于区域内部的档案资源整合[1]。其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结构不均衡。一方面,由于我国民生档案建设事业起步较晚,馆藏民生档案资源有限,所以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中档案信息资源仍以党政机关的公务档案为主,馆藏档案资源内容较单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多媒体档案资源因其技术优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共计58641.7万卷,其中照片档案仅有2102.4万张,占比相当之低。可见,我国数字档案资源仍以文本为主,类型不够丰富,不利于数字时代下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公共服务能力的实现。

1.3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缺乏肥沃的“信息环境土壤”。数字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客观环境尤其是信息环境的支撑,但当前我国的档案信息环境难以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第一,由于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起步较晚,东西部地区数字档案馆数量差异大,同时数字档案馆建设缺乏整体协调,导致各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平台相对分散和狭小,难以形成国家层面统一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影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全面发挥。第二,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问题非常严峻。信息时代下受限于技术的不成熟,完美无缺的信息系统尚未形成。目前各数字档案馆必然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和缺陷,这就为馆藏机密档案埋下了安全隐患[2]。

2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原则

2.1多样性原则。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决定生态系统的面貌,它是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优化的基础。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准则。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保证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就是保证物种的多样性,这是系统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2.2动态性原则。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与周围环境及生态过程相联系。生态系统动态,在自然条件下,总是自动向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演替。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研究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仅要针对当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更应该运用前瞻性、战略性的举措指导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与成熟,做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3]。

2.3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组分原则。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靠人去推动和执行的,其原理和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人的悟性和素质是决定管理质量的关键。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与档案利用者三者共同构成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主体,直接影响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生态主体的地位与作用,积极培养、增强生态主体的悟性与素质,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4]。

3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规划

3.1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构建评价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价指标。笔者在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以及反映系统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分为系统结构、系统环境以及系统服务力三部分,并建立以“结构―环境―服务力”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系统结构主要通过人员结构和馆藏结构来衡量,系统环境主要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系统服务力则用服务和管理两个指标来衡量[5]。其次,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分析,在6个一级指标之下设置12个二级评价指标,并依据各评价指标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赋予相应的量化分值,所有指标分值累计相加为100分。然后具体说明各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内容,如,档案管理者指标,主要分析管理者的知识结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信息素养、研究能力等;信息资源指标,重点考察数字档案资源的广度、深度、比重以及档案数字化程度;基础设施方面,全方位评价数字档案馆网络安全系统、计算机和服务器、数字化设备、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以及多媒体设备等的齐全程度、安全等级和运行状态;服务方式及质量评价,具体是从数字档案资源利用技术手段、新技术的推广、数字档案馆网站应用情况以及利用数字档案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出发,综合反映数字档案馆服务的方式、便捷程度与整体效益[6]。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的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明确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90

3.2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干预。

3.2.1优化生态主体因子。管理问题的症结在于人的悟性、人的素质,既包括所有社会成员,更重要的是领导层、决策层成员[7]。所以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来说,优化生态主体因子是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关键手段。

档案管理者作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生态主体,加强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养是优化生态主体因子的重中之重。首先,应对在职档案管理者进行专业知识、信息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再教育,鼓励工作人员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档案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其次,档案专业高等教育进行升级换代。档案学专业教育者应结合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状况,实时更新教学内容,逐步完善课程体系,积极推动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便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储蓄优秀、充足的后备力量。最后,管理数字档案馆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才能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和开发,所以数字档案馆领导层应改变人员需求,集聚多方面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丰富管理层的人员构成,从而加强档案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8]。

档案形成者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档案利用者则是数字档案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两者的受教育水平、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决定着他们对数字档案馆及其地位、作用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整个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培育社会档案意识、增强数字档案地位是优化数字档案馆生态主体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档案部门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档案形成机构的归档工作,增强档案形成者的责任意识,减少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的流失。另一方面,档案部门应利用多媒体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档案信息、宣传档案汇编成果、举办数字档案专题展览,加深档案事业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提高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认知,逐步增强档案及档案事业的社会存在感,为数字档案馆服务功能的发挥提供相对良好的社会环境[9]。

3.2.2培育核心生态因子。数字档案资源类型、内容的多样化决定着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培育数字档案资源、维护档案的多样性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与演进的必然要求。第一,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建设路线,各数字档案馆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快传统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外包流程,保证数字化档案的数量与质量;建立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积极与政府网站、各专业数据库等进行合作,实时捕获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数字档案内容,并及时对本单位内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移交。第二,丰富多媒体档案资源。长期以来,我国档案馆馆藏的主要成分是文字单媒体档案,多媒体档案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各数字档案馆应制定多媒体档案收集计划,加强对多媒体、互联网信息的采集与捕获,并建立区域多媒体档案数据库,集中整合区域内的照片档案、音像档案等数字档案,进行专门整理、保管与利用。第三,全面开展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各地档案馆应依循“三个体系”的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前端控制管理,指导、监督公共服务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重点部门民生档案资源的归档。同时,改良民生档案收集范围,加大?c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房屋产权、婚姻状况等方面档案资源的收集力度,并不断丰富民生档案的内容,优化馆藏资源结构[10]。

系统管理理论的案例范文2

【关键词】人员素质技术资料加强培养

近年,电网的发展,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电网调度系统随之诞生。所谓的电网调度系统是指对电网运行进行有效地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使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一个机构。然而,由于电网调度的发展过快,伴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电网资料不全,电网调度人员与电厂之间的沟通不到位等等,这些都是电厂中存在的隐患问题。

一、存在的隐患

在现代的电网调度中,存在着主要几个方面的隐患,这些隐患对于电网调度的发展与安全影响甚大。所以,当务之急应积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人员素质。良好的人员素质是电网调度系统在能否正常运行以及发展的关键,在电网调度中,一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习惯性的违章操作比比皆是。在调度中,使用的调度术语不规范,往往靠的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比切合实际而造成误下令。其次,调度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过关,在调度电网的工作过程中,一些调度员不熟悉操作,造成误操作或在发生事故时不能做到忙而不乱,惊儿不慌,往往在发生事故时惊慌失措、顾此失彼。本来很小的事故引发成大事故,处理结果的不尝试。

2.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调度员对于操作指令票马虎操作或者事后补空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在工作的工作许可或者工作结束的手续交接不清。从而造成了误下令或者误送电的事故。给电厂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同时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电力的事故。所以管制应该加强。

3.调度人员与电站人员沟通缺乏。一般情况下,当值的调度员与运行人员之间的联系基本上是单渠道联系,但是在当前的电网网架的发展中,因为网架的不断复杂,运行方式越来越灵活。所以,在工作量比较繁重,操作比较复杂的工况下,如果电厂人员与调度人员缺乏沟通的话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做好安全管理措施

如以上所说,电网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所以构筑安全稳定的电网调度管理措施就显得很重要和很有必要,那么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如何才能提高电网的调度安全呢。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加强人员的培训。人员的素质的电网安全的根本。只有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才能够认真的去对待。首先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要始终要求调度员记得“精心调度,精心运行,超前发现,快速反应”十六个字精神。其次,应该建立某些激励制度,加强刺激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通过政策来鼓励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加强安全的责任心,如绩效考核,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第三,定期举办安全活动,夯实安全基础,多样化的安全培训手段,才能是员工实时在工作中保持警惕,不忘安全责任。(2)加强调度流程的安全操作。责任在心,操作在手。熟悉流程和严格按照流程来操作这才是电网调度安全的关键。在调度工作中,工作要规范化、流程化,并且严格遵守“无关”。同时严格遵守各部门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做到制度在心中,操作在手中。并且要加强同电厂人员之间的沟通,做到有疑问及时解决,统一步伐。(3)加强培训工作。知识是无止境的,同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对知识的不断学习和不断传输。所以,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如举行各种形式多样的技术学习讲座、运行分析会、方式讨论会等,力求目的明确,效果显著。保证将新的知识教给员工。同时,应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新点子。力求亲身参与新的设施的研究与开发。增强员工的学习动力。

总结:电力调度管理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系统。系统是联系我国电力和人民、企业之间的纽带,所以。系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和十分具有潜力的。我们应该重视系统的发展,完善我国的电力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系统管理理论的案例范文3

关键词:火电厂;热力系统;管道安装;严密性检验

中图分类号:TU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4-0115-02

火电厂的热力系统是用汽、水管道将火电厂热力设备(如锅炉、汽轮机、水泵、热交换装置等)按一定顺序连接起来所组成的整体。为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经济和灵活,火电厂热力系统通常由若干个相互作用、协调工作、并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涉及的管道数量众多,其安装要按照严格的工艺流程和标准。

1 火电厂热力系统管道的构成

火电厂热力系统的子系统主要有蒸汽中间再热系统、给水回热系统、对外供热系统、废热利用系统、蒸发器系统、旁路系统和疏水系统等,相应的管道主要有高压管道、中低压管道、疏水系统高中低压管道、循环水系统管道等。

1.1 高压管道

火电厂的高压管道,主要包括锅炉过热器出口主汽管、主蒸汽管至汽轮机主汽门管道、主蒸汽管至减压减温器入口管道、主给水管道从给水泵出口到锅炉管道等。

1.2 中低压管道系统

中低压管道系统包括除氧给水管道系统、回热抽汽系统、凝结水系统、抽真空系统、冷却水系统等。除氧给水管道系统包括主给水管、过热蒸汽减温器、减压减温器、减温器喷水管道、除氧器加热蒸汽管、二次蒸汽管、补给水管、凝水管等管道;回热抽汽系统包括汽机具有三级抽汽,一级抽汽至减温器出口供热用户,二级抽汽是除氧器汽源,还作为工业抽汽,三级抽汽向低加供汽;凝结水系统包括从凝汽器到2台凝结水泵,到1台轴封加热器,到1台低压加热器,再到除氧器之间的管道;抽真空系统管道包括两级射汽抽气器、启动抽气器的管道;冷却水系统管道包括从循环水泵房来水,一路经滤水器供冷油器,一路进凝汽器,回水至冷却塔之间的管道。

1.3 高中低压管道疏水系统

高中低压管道疏水系统管道包括主蒸汽、中压蒸汽、减压减温器、减温器疏水管道,至疏水膨胀箱。

1.4 循环水系统管道

循环水系统管道包括循环水泵房管道、循环冷却水加药系统管道和循环水管道(循环冷却水供水管从循环水泵房至汽机凝汽器,回水管从汽机凝汽器至循环水泵房)等。

2 火电厂热力系统管道的安装施工

2.1 管道的施工流程

火电厂热力管道的安装施工流程为:支吊架进厂外观、光谱等检验支吊架安装管道运至组合场外观、内部、材质检验几何尺寸复查管件组合、焊接、检

验运输到厂房吊装对口焊接热处理及无损探

伤支吊架管部安装支吊架调整管道吹扫或冲洗。

2.2 安装施工准备工作

在安装施工前,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并将发现的问题提交业主、监理和设计院,协商解决。认真听取设计单位的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发生错误;根据以往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高压管道进行地面配制。结合现场施工环境,避免出现过重或过长的组合管件,给现场施工带来困难,同时严格复查立管支吊架的卡块位置和吊杆长度;根据施工图纸列出材料清单,按施工进度准备相关材料及配件。

检查系统连接的锅炉设备是否具备接口条件,各层平台是否具备管道安装条件,设备接口和管道口径是否一致;高压管道和管件到货后,委托金相进行材质复检,壁厚检测和焊口无损检验;根据起重机械、现场安装位置和组件重量,准备各种规格的钢丝绳、倒链等工器具及搭设组合场;根据管道的壁厚、直径,准备好相应的坡口、打磨机具;施工前与相关专业办好工序交接手续。特别是与焊接专业交接时,认真填写焊接委托单,标明施工图号、管子规格、材质、温度和压力等,以免用错焊材等。

2.3 支吊架的安装

高压管道的支架和吊架的安装严格按支吊架设计图进行,尺寸和吊点一定要正确。按设计要求正确装设支吊架的偏移方向及尺寸。导向支架和滑动支架的滑动面做到洁净、平整,使活动零件与支承件接触良好,以保证管道的自由膨胀。固定支架安装要牢固可靠,恒力吊架要按图纸说明书进行安装。支吊架根部采用机械切割,并打磨光滑,焊接形式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管道支吊架安装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固定和调整工作。蒸汽管道吹扫前、水系统运行前,所有支吊架进行全方位调整。整定弹簧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固定销在系统安装结束、严密性试验及保温完毕后再拆除。恒吊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调整。支吊架调整后,各连接件的螺杆丝扣必须带满,锁紧螺母应锁紧,防止松动。

2.4 管道的安装

保证汽水系统的清洁度,所有高压管道在安装前用压缩空气吹净,管道焊接时采用氩弧焊打底施工工艺。管口随时进行封堵,做到防雨水侵蚀,防杂物进入。高压管道对口时,需采用填加物方法点焊固定,填加物材质应与母材一致;当去除临时填加物时,不应损伤母材,并将其残留焊疤清除干净、打磨修整。

管道对口时,根据管子的直径,制作专用对口卡子,对口时要保证间隙、平直度、对口时错口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对于壁厚偏差较大造成内、外壁错口量较大的,应按规范要求加工过渡区。炉侧高压管道采用炉侧机械吊装到位,汽机房内采用行车起吊,配合倒链等工具吊装到位。与设备、汽缸连接的管道安装到最后一个支吊架时,管道进行临时封口;待汽缸正式就位后,具备管道连接条件时,再进行管道安装。管道安装必须在自由状态下无应力对接。

管道组合件起吊时,技术人员要核查组件重量,以选择合适的起吊工具和钢丝绳等。管道安装的坡度,倾斜方向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2.5 系统的检查

检查管道系统的标高、走向、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系统焊缝是否有漏焊情况;焊疤清理、打磨情况;检查支吊架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支吊架调整后,弹簧是否在规定值内;检查疏放水、放气等小管道布置是否美观,并符合设计要求。

2.6 系统严密性的检验

所有水系统都要进行严密性试验。管道单个系统安装完毕后,及时进行水压试验。根据图纸要求压力进行试验。水压试验要求:管道升压至试验压力时,观察压力表10分钟,无压降;降压至设计压力,对管道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无渗漏。

水冲洗,水冲洗是水介质管道广泛采用的冲洗方式。水冲洗系统有:炉前冲洗:除氧器低压给水管道给水泵省煤器入口前主给水管道凝结水管道低压加热

器除氧器;开式和闭式水系统冲洗:各用户系统短接,启动循环冷却水泵(或闭式泵),冲洗冷却水系统,冷却水排放至水质合格。

蒸汽吹扫,锅炉吹管吹扫主蒸汽管。轴封供汽管道在进主机前断开,连接临时管至主厂房外进行吹扫。

参考文献

[1] 张灿勇.火电厂热力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 朱海忠.大型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小管道布置二次设计安装[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9).

[3] 陈方太.压力管道安装过程控制[J].山西建筑,2007,(11).

系统管理理论的案例范文4

关键词:Web;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模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3-0213-0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MIS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正在逐渐向Web模式进行转变,这也给我们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模型设计方面,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出于对系统安全性方面的考量,在Web下建立安全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型与数据安全模型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1 Web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Web管理信息系统受外界影响较大

为了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Web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方式正在发生极大的改变,如加深了对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数据信息查询和存储,使自身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功能。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计算机来获取网络信息、网站访问量日益增长,网站比过去更容易遭受到严重的攻击,进而导致严重的信息缺失现象,这给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来较大的阻碍[1]。

1.2 Web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缺陷

Web信息系统由于没有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严格设计等原因,造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较差,并且无法在短时期内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导致系统功能存在严重的缺陷。同时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客观存在的技术限制,部分黑客通过利用计算机系统漏洞,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并通过远程手段对计算机进行操控、盗取和破坏系统中存放的数据,导致严重的信息泄漏和丢失现象,进而使计算机用户蒙受较大损失。

1.3 Web信息系统易遭受病毒入侵

为了确保Web信息系统应用的合理性,在使用前,需做好系统整体测试工作,对系统内部进行合格性检验,明确系统内部的合格标准,了解系统内部有无病毒存在。目前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由于运行时错误的网络浏览操作,导致各类病毒非法入侵的现象严重,进而使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遭到严重破坏。[2]。

2 Web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模型设计

2.1 数据访问控制设计

2.1.1 角色访问控制策略

在RBAC中,许可特权允许对一个或多个客体执行权利,图1为RBAC中的用户角色关系示意图。其实现方式是将角色作为用户与许可之间的桥梁,将许可授权给角色、角色授权给用户,但是用户不可以直接与许可进行联系,从而避免两者的直接接触。RBAC的访问权限需要由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工作需要,赋予不同岗位管理员不同的角色和责任。一旦成员被赋予了角色之后,就必须要按照要求完成角色内的职能。

除此之外,该安全策略在Web管理信息系统中,也具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点。首先,可以让管理授权工作的流程得到简化。管理授权工作的内容较为繁重,管理员需要确保员工角色与岗位职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做好角色定义,通过删除和添加的形式,对角色进行管理。另外,还可以利用更改角色权限的形式,对用户权限进行大批量的变更。其次,可以让复杂的安全策略得到合理的描述。一般来讲,主要是\用角色定义的形式,来实现各种复杂安全策略的建立,RBAC支持角色与许可和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其对系统内部具有管理权限者进行角色限制和角色分层,做好访问控制工作。

2.1.2 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在实施RBAC时,需要确保对该系统内部所储存数据的访问是安全且高效的,以下是为实现此目的,设计的数据库逻辑模型。

第一,User:系统中的个体用户集合。第二,Role:由系统管理员定义的系统角色集。第三,User Role:由User×Role构成的“用户--角色”映射表。第四,Secret:系统规定的秘密级别集合。第五,Object:客体集合,主要是指系统中的所有控制对象。为了确保系统内部的安全性,提高系统管理效率,需要对系统安全模型进行扩展,对系统内部的受控对象进行“层次化”分类,该种设计方法,对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做好Object系统编码,编码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管理员、类型管理、业务管理、删除、修改、新建子类或者文件夹、创建新的数据、阅读和无任何权限等。

Object表和Permission表是数据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将数据对象设计成文件系统的树形结构,从而使得数据模型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得到提升。就Object层次表而言,其主要通过以下两种角色授权模式来实现授权。第一种,是简单的授权方式,每次根据需要授予单个“目录”的访问权限,而不必将角色授权于访问目录中。第二种,是复杂的授权方式,角色对数据子目录的访问授权需要以继承父目录的形式来实现,确保访问许可的合理性,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叠加和冲突问题,尽量使数据算法设计趋于简洁化。而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应追求实现更简便的授权方式,明确数据访问权限,不对具体的“文件”设定访问权限,促进授权环节的简化,避免工作过程中出现ACL过度膨胀的情况。在面对需要单独特殊处理的文件时,要能够灵活有效地运用 “密级”在“文件夹”中的保护作用。

系统管理理论的案例范文5

要】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了矿井的抗灾能力。本文浅谈如何充分利用监测监控的信息数据和报警控制功能,更好的发挥系统的安全保障功能,实现安全管理部门间的信息联动,提高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效率。

【关键词】监测监控;传感器;瓦斯监测;断电控制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以煤矿井上、井下各生产环节的作业环境和作业状况为监测对象,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全面分析、集中处理,以主动报警、断电控制和闭锁为手段实现安全目的自动化系统。随着煤矿电气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技术的逐步发展应用,监测监控系统在对瓦斯防治、毒害气体检测、设备运行监控中作用明显,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必备要素之一。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按其工作内容可分为连续监测和报警控制两部分,其监测类型又可分为环境监测和工况监测两大类。

环境监测主要用于监测井下采掘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等地点的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温度情况,监测矿井采区回风、盘区回风和总回风巷测风站的瓦斯、一氧化碳、负压和风速情况,监测瓦斯抽放泵站的室内瓦斯、管道内瓦斯、流量、压力等情况,监测井下储煤仓上方、放煤点下方的瓦斯情况,监测井下变电所硐室内的温度情况,用于监测皮带可能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烟雾情况,用于监测地面洗煤厂煤仓、放煤点、储运加工煤炭过程中封闭空间内的瓦斯情况,以及其它需监测的地点或种类。

工况监测主要监测井上、下各主要生产环节的设备参数及运行状态,如主扇、主提升绞车、空压机的运行状态和参数的监测,设备开停监测(压风机、抽风机、抽放泵等),风门开闭监测,开关供馈电监测,带式输送机、采煤机和掘进机运行状态监测,煤仓料位、水仓水位监测,大型设备的电流、电压、轴温、工位等数据采集。

报警控制功能实现在发现环境瓦斯超限、一氧化碳超标,风机停运,风门长开,风速、温度异常等情况下,在井下现场采用声光报警方式警示现场工作人员,必要时实施断电控制切断影响范围内的电源并闭锁,地面中心站同时也发出声光报警,以便及时发现井下异常情况并向调度、通风等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同时监测数据动态的反映到本地及远端各级指挥部门领导的办公桌,为他们提供第一手情报,有利于及时准确作出判断进行调度指挥,以便进行井上下各部门的联动反应,及时排除危害因素。

作为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必要元素,监测监控系统应该和各部门进行信息共享,联动作用。其中的环境监测和断电控制是现行瓦检工和安检工现场检查制度的必要的补充。监测监控系统的瓦斯、一氧化碳等环境监测是采用甲烷、一氧化碳等各类传感器实施监测,断电器受令自动实施控制。传感器监测是实时的不间断监测,能够捕捉任何时间段的瓦斯瞬间变化并保留记录,因此,能够避免人工检测的随意性和人工汇报的选择性,并且不会有空检、漏检现象。断电控制方面,当出现停风机情况、瓦斯浓度超限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断电,强行控制工作面停产,随后现场安检工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停工或开工,避免违章蛮干现象。通风部门可以通过电脑终端观察无人工作场所如测风站风速、风道负压、风门开关情况的变化,及时发现全矿井下风阻的变化,排除一些风流短路,巷道变形变窄,巷道堆积物品或积水过多产生的影响通风的不安全因素。

对偏远和危险地点,实施传感器监测,还可以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在瓦斯监测过程中,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将瓦斯报警点关口前移,提前报警,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同时可实行多点监测,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准确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我矿作为低瓦斯矿井,职工的瓦斯意识普遍不高,反而有时容易出现因管理不到位出现的瓦斯超限事故。为有效降低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因正常情况下我矿井下瓦斯普遍在0.5%以下,我们将井下现场甲烷传感器的报警点前移,设置为0.8%报警,在中心站机房,进而将报警点前移为0.6%,当出现瓦斯逐步上升达到0.6%以上时中心站会报警,中心站工作人员立即通知所在生产队组注意瓦斯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并汇报通风部门安排瓦检人员现场检查核对。当瓦斯快速上升进一步达到0.8%以上时,井下现场传感器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现场人员采取措施,防止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

井下采煤工作面放顶期间,火药爆炸后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通过在沿途多处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进行监测,信息传输至调度台,有效观察到放炮后持续20多分钟从里到外各测点的一氧化碳逐次上升后回落,确保安全后可以通知撤除警戒人员。井下变电所内变压器工作产生热量,风流缓慢,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掌握变电所温度情况,及时发现了我矿井下示范工作面变电所的温度过高的情况,避免出现超温情况,排除了安全隐患。

系统管理理论的案例范文6

论文摘要:本系统以文档管理为核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有效地控制各种文档的产生,管理文档的存取访问,对文档进行有效管理。

1开发背景

办公管理系统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推出的新概念,而在图书馆历经了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开始进入数字化图书馆阶段的今天,办公管理系统的引入更使图书馆界如虎添翼。在办公信息化的大潮下,文件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笔者近年经历了本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升格师范大学水平评估以及业内的图书馆评估,对文件管理的重要性体会颇深,大量的历年的文件、业务档案及不断修订的规章制度等,如果有一种有别于图书分类法的一个档案管理系统,那么我们的工作效率会事半功倍。由此笔者针对图书馆的特点申请了一项课题,组织人员研制出一套文件管理系统: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文件管理系统。

2平台简介

本系统是采用当前运用最广泛的B/S结构模型,后台采用Microsoft Access作为数据库。Access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桌面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之一。它提供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7种用于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对象,提供了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户不必编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

前台所用的ASP语言(Active Server Pages)是微软公司为了克服CGI严重的扩展性问题而开发的。解决了多用户访问进程,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ASP技术简化了Web程序开发,支持动态Web设计。ASP只用于服务器端,执行动态的、交互式的、高效率的站点服务器应用系统。ASP以标记语言的形式嵌入到HTML中并发送到客户端,但是,显示在客户端浏览器的只是ASP执行结果所生成的页面,而其本身根本看不到,所以安全性很好。同时,ASP也支持脚本语言,只要服务器端装了脚本引擎就可以方便地架构网站。

系统运行环境是微软的l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它把World WideWebserver,Gopher server和FtPsevrer全部包容在里面。IIs能网页,并且由ASP,Java,VBscript产生页面,有着一些扩展功能。IIs支持有编辑环境的界面(FRONTPAGE)、有全文检索功能的界面(INDEX SERVER)、有多媒体功能的界面(NET SHOW),IIS6.0包括许多新功能,它们旨在帮助企业、lT专业人士和Web管理员实现其网站(他们可能拥有位于单个Ils服务器或多个服务器上的数千个网站)在性能、可靠性、可伸缩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目标。

ASP+Access+IIs开发中小型网络系统一直被视为黄金组合,这样的结合对系统的资源占用适宜,每个部分都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安全性上也有很好的选择。

3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3.1普通用户

3.1.1登录验证

为了确保本系统特殊用户的单一性和系统的安全性,系统不设置注册功能,所有账号和初始密码均由普通用户向管理员申请。

3.1.2用户信息查看及修改

用户可以对自己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所在部门、E—mail、联系电话等)以及密码进行浏览和修改。

3.1.3查看文件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文件、档案资料(如相关文件、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月报、年报等日常工作文档)共享,由管理员负责上传,普通用户可以浏览和下载。

3.1.4用户上传待审核文档

该模块针对由下级部门拟订的文档提供一个审核功能,如月报、年报、读者意见反馈、馆际交流、各部门统计报告等,待审定后再上传到数据库。

3.1.5文件检索

为了加快用户对文件档案的查找速度进而提高办公效率,系统设计了一个专门的文件检索功能,包括普通检索和高级检索。

普通检索:可提供文件名、主题、分类号、文件号、发文单位及发文时间等检索途径(见图1)。

高级检索:提供了普通检索所具有的检索途径,并进行组配检索(见图2)。

3.2管理员

3.2.1登录验证

管理员的后台管理登录可以通过在首页右下角处点击“管理员入口”,进入管理员操作界面,进行身份验证并登录系统。

3.2.2管理员信息查看及修改

管理员可以对自己的基本资料(姓名、所在部门、E—mail、联系电话等)以及密码进行浏览和修改。

3.2.3用户管理

管理员可对系统的普通用户进行分配,同时还可以对用户的基本资料进行查看、修改和删除用户,以确保数据库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3.2.4文件管理

对文件进行管理是本系统的主要目的,在文件管理模块巾,管理员可以上传文件、修改文件和删除文件,同时也可以对文件进行浏览和下载。

3.2.5审核文件

本系统提供了文件审核功能.普通用户上传的文件只有经过管理员审核才能,确保了文件著录的规范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3.2.6文件检索

管理员用户是通过管理员进行区分的,对管理员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对文件的检索也是必不可少的,检索结果出来后可进行浏览和下载。

3.2.7服务器信息

为了方便管理员能实时了解服务器的信息以及对服务器的运作情况进行监控,系统设计了一个服务器实时信息反馈模块。可查看服务器的有关参数、组件支持情况巾的IIS自带的ASP组件、常见的文件上传和管理组件。

4系统功能特色

4.1系统低成本性

由于系统本身的开发工具语言和运行平台的简单性,决定了系统在架构和运行维护上的成本都是比较低的;不仅如此,在需求分析阶段,对各种需求结合开发工具设计,使得系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了系统数据库以及脚本语言的特色,使得系统在运行时对资源的占用相对较少,大大地提高了运行速度,为快速办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稳定的安全性

首先,本系统考虑到用户是有针对性的特殊群体,每个人都能进人但又必须通过身份验证;其二。本系统不提供注册功能,要想得到账号和密码必须向管理员提出申请,由管理员统一分配账号,预防不法者对内部资料档案的窃取;其三,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通过对“session”变量的合理运用,防止不法者通过直接对URL的访问来跳过身份验证页面进而访问系统的其他资源页面,一旦用户没有通过登录页面的身份验证,系统将其他页面进行隐藏,非法用户将浏览不到任何资源。另外,系统通过对“session”变量的时间设置,一旦用户停止操作时间过长,系统会要求用户进行重新登录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系统内部资料的安全性。

4.3良好的交互性

系统通过在各个页面中对各个操作步骤的人性化提示,使得一些电脑操作技能较弱的用户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操作,从而对提高办公效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4文件管理的科学性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笔者考虑到文件及档案资料可由不同层次部门产生的特点(如由上级分发的文件,同级之间的函件,下级的申请,各种业务统计等),特别设计了文件审核这一流程,各种文件在前都必须经过管理员的审核,为文件著录的规范性和文件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了前提保证。

4.5组配检索功能

随着数据库规模的扩大,档案数据量增多,就必然需要一种可实现多途径检索的功能,为此系统专门设计了高级检索功能,检索途径针对办公文件及日常档案的特点而设定。对字段内容比较特殊的文档可通过普通检索查询,而对字段内容很普通的文档则可通过高级检索来进行查找,即通过对多字段的逻辑组配,并选择相应的匹配模式,实现高级检索。组配检索使检索命中率大大提高,解决了档案管理巾存在的弊端,大大地节约了查找文件、档案资料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信息化办公的效率。

4.6数据信息类型多元化

本系统的数据信息包含文本、图像、视频、音频或任何其他类型的信息数据。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