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文化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文化的重要性

酒文化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实训中心;技工院校;数控实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95-02

全国范围内技工院校建立实训中心的目的和要求基本一致:培养具备一定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能力直接参与企业或工厂的一线生产的高素质、专业化技能人才。而实训中心正是技工院校全面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的完美体现,在文化建设工作上如何实现与实训中心相匹配,也是是否能发挥职业教育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实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技校实训中心文化建设的概念和特点

(一)实训中心文化建设的概念

实训中心文化建设必须是以实训中心本身为载体,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层面,主要包括实训室的布置情况、设施设备的配备情况、教学活动的合理情况。如数控车间设备的摆放位置,需要配备足够的电脑和数控机床,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及时动手操作的机会,模拟机房的电脑每人一台,每台机床最后不多于两人等。二是制度层面,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文明公约的制定情况、奖惩条例的执行情况。第一次到车间上课时,教师明确规定车间制度规定,学生必须按照执行。三是精神层面,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职业道德、审美情趣方面的内容。除学会专业技术外,教师需结合企业实例主导学生认识学习道德文化等,实训中心文化建设正是基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等层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专业技能水平、职业操守培养、职业素质等方面都有大幅提升[1]。

(二)实训文化建设的特点

在环境建设上,要求建设和企业接近或者一致的物理环境和管理氛围,按照企业标准规划布局;氛围上,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安全守则、标语等相关措施,使学生置身于这种职业氛围之中;在管理上,引进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使学生提前熟悉未来企业的就业管理理念和管理规范。特别是在数控加工实训过程中,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到企业运行模式和特点。

二、建设实训文化中心的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之中。因此,结合学生在实训中心的管理中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要求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同时尊重学生的这三个特性。如我们在数车技能实训课堂上,教师在实训计划中可以多准备一部分材料毛坯,每天较快加工完成实训任务的同学可取一块毛坯,当然数量有所限制,取得毛坯的同学可不受约束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去设计有趣的产品及零件并加工出来,如螺钉、小酒杯、子弹外形等。建立规定不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使学生得到了一个实现想法、加工创新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精神环境,发挥了实训中心教学中尊重学生特征的功能。

(二)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需求为主导

以教师为主体,要求实训中心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根据教师特长和优势,搭建平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相关的评审和评教制度,激发教师在其工作岗位的潜能。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导,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主导思想,为学生创造出开发、工程实践能力的工作环境;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创新和时间意识,使其在具备相应的专业化技能理论的同时,又能在其他相关方向全面健康的发展[2]。

(三)加强制度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加强和改进实训中心文化建设,除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外,更重要的是制度规范的执行力。制度规范主要指的是在实训中心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验形成的特有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3],起到规范师生行为和调节各方面关系的作用。制定令行禁止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建设能有效保证实训中心文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通过制度规范师生行为,又要给予师生发展必要的空间和灵活性。使师生在制度的范围和约束下,自觉提升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将制度建设融入实训中心文化建设中去。

(四)建立良好的实训文化氛围环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著名教育学家齐斯霍姆说过:“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因此,建立建设一个符合实践教学活动且有艺术气息的文化氛围,对一个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环境设计必须考虑它的教育效果。比如悬挂、张贴相关操作规程、生产标识、职业行为规范,创造更真实的工作场景,充分利用中心内部的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使每一个小部件都能体现其积极向上的教育功能。

除了自然环境建设,在人文环境建设上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即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等的表现,通过有序的管理,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氛围,使实训中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统一起来,使实训中心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实现实训中心文化的健康、向上发展。

三、实训中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表现

(一)营造职场氛围,提升学生适应能力

由于当下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呵护下生活,和社会的接触面少之又少,所以导致在其毕业之后,在企业中会对企业文化有陌生感,产生不适应甚至抗拒等不利工作进行的情况。因此,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实训中心的建设必须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以行业为背景,以企业为依托。引进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强化生产方式、技术标准、岗位设置、管理规范的建设力度。同时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应当面向企业的实际需要为主导。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出良好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企业严格的纪律和规范,感受到企业员工的求实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什么一些平时实训过程中调皮捣蛋的学生到企业后却能认认真真的工作?除了金钱的刺激,更重要的其实是职业场所氛围的感染,有效地锻炼和磨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升了他们毕业后适应企业工作的适应能力[4]。

(二)提高学生进取心,有利激发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在职业学校中,由于许多学生年龄过低、人生阅历浅、心智也不够成熟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实训中心的文化正是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营造出真实的职场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准确地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心。同时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人才的竞争亦是残酷的,从来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使学生在企业文化的感染之下,清楚地认识到不学无术、无一技之长的人,在激烈的社会中必然惨遭淘汰,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时不我待的时代使命感,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使学生在职业氛围的影响下,充分认识到社会需要何种人才,企业需要员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三)有利于拓宽办学途径,形成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强校之本,也是固本之源,没有特色的学校最终将难以为继。在自己的办学特色上,不仅仅要体现出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以及硬件特色等方面的优势,还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才能够在百家齐放的同等院校对比中立于不败之地。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通过接受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熏陶,逐步习惯、适应、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学生在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工作岗位中的优异表现得到企业对学校教学模式的认可,从而也提高了社会对学校办学特色的认可度,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程度。

(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由于传统式教学在很多时候容易出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对学校职业教育的消极甚至是抵触的心态。而实训中心的建立,通过学生模拟职场和企业的一些相关活动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的需求和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将职业观和价值观与企业的道德素养要求相结合,使学生对企业的价值观产生深刻的认识。通过这种认识,使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5]。

四、结语

职业教育的中心就是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是学校通过教育活动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表现。职业教育应该走知识与理论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训中心建设中,不仅仅关注于实训条件的改善,还要为其相关的文化建设工作做足功夫,通过文化建设工作,给学生营造出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传统式教育的弊端。

参考文献:

[1]周立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以仙桃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0.

[2]姚丽霞.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现状调查及成因与对策研究――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职教中心办班点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马V.高职院校生活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酒文化的重要性范文2

摘要 随着当前酒店企业竞争的激烈化,酒店企业逐渐从市场竞争转到文化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在酒店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加强酒店企业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分析酒店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设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酒店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 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国市场经济也越来越开放,不仅面向国内各大城市,也面向世界,这给我国酒店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国酒店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酒店企业要想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酒店企业的综合实力。

一、酒店企业文化概念

(一)企业文化涵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遵循着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是一种指导企业建设的管理理念。

(二)酒店企业文化的含义

1.酒店物质文化。

酒店表层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酒店的物质文化和产品文化。表层物质文化是酒店文化中最基础的部分,是构建企业文化的支柱。

2.酒店行为文化。

酒店行为文化包括酒店的软环境文化和员工行为文化。浅层文化在帮助酒店与社会、顾客、职工进行交流,并且向他们传递酒店气质和风貌,浅层文化是酒店文化的最基本的保护层。

3.酒店中层文化。

酒店的中层制度文化包括组织文化、体制文化、管理文化、规章制度文化,它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情感性,教育性的管理来弥补传统管理文化中的不足之处,酒店中层文化是整个酒店文化的支柱。

4.酒店深层文化。

酒店深层精神文化主要包括酒店的经营意识,酒店的企业意识,酒店经营活动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处于酒店所有文化中的最高层,是酒店企业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酒店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树立理念作用

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外部环境来调整管理策略,但是一般情况下,酒店的最终目标是传达品牌理念和价值观念,指导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因为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要塑造出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每个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

(二)凝聚团队作用

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需要每个员工的努力,任何酒店都是南许多员工组成的,为实现酒店的长远发展,需要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把众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企业的力量。凝聚力是企业的核心动力,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提出标语口号来激励员工,如“店兴我荣,店衰我耻”的理念需要扎根在每个员工的心中,只有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员工才会组成一个坚强的队伍,在浓厚的企业文化的氛围下,齐心协力,为了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建立品牌形象作用

企业形象的作用就是向外界传递企业精神,展示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包括领导风范、店容店貌、员工气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品牌塑造、广告宣传等内容。企业文化的宣传效果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建立。通过企业文化的展现,可以指导企业内部的管理,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激励员工作用

企业文化也能够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高品质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内在潜力。最后朝着企业文化所期望的方向前进。在激励机制中,企业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质激励同然重要,但是精神激励也必不可少,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激励方式,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使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更乐意融人到集体中,激发出符合酒店与个人双项目标的需求和动机,进而引导员工将目标纳入实际工作中去。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提高酒店企业的管理水平

管理者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总设计师,他们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将影响着每个员工,首先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实践,深入基层,到员工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并且通过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以上带下,这样企业文化才会深入到基层员工中去,被基层员工认同。企业家承担着企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承担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他们是企业变革的先锋,也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倡导者,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也需要企业家的努力。

酒文化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高校;保定

跨文化传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玄奘取经、郑和下西洋等都是跨文化传播的典范。如今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跨文化传播能力正在成为诸多学科当中日益增长的一个新知识点。在高校开设《跨文化传播》,不仅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国际化人才,也有利于保定市地方文化走出的小区域范围,进行国际化交流。

一、《跨文化传播》课程设置和教学目的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而《跨文化传播》这门课程就是总结跨文化传播中重要知识,对全球主要的文明文化进行介绍,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异同,提供跨文化交流的途径和可能,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实际的跨文化交流。

目前很多高校的跨文化传播着重点在跨文化交际,而且多数设在外语教学院系,主要应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过程中文化差异在交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升个人交际和外语表达能力。这一设置主要是把语言学习和文化教学联合在一起,然而,在国际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大批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学习、工作、生活、旅游。跨文化传播能力不再仅仅是一种学习语言的需求,而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各种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具备的,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升人与人交往的品质,也是一个大国彰显实力的一个方面。特别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对于国际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对国际不同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文明产物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种文明文化所凝练的群体思维方式,对世界是认知和判断有一定程度的洞察力。

跨文化传播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今天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大环境中,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了解世界重要和主要的文明文化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这种文明文化所凝结的民众的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提升大学生对异质文化的敏感度和辨识度,提高跨文化传播的能力;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要培养一种对国际热点问题的文化解读和解释能力。

二、跨文化传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从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跨文化传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文明与文化――群体文化积累和历史发展。这一部分将对目前全球主要的文明和文化进行介绍,这些文明和文化主要是:儒家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非洲文明等。

2.文明与世界观――我们和他们怎样看待世界。这一部分将对世界性宗教和一些主要的地方性宗教进行简单的介绍,宗教是世界文明的核心,体现着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如何看待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

3.文化与个人――对个人的身份认同;文化休克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文化与交际的关系,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影响交际的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等。

4.跨文化交际体验――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的体验。

5.总结和交流――学习和体验的最终凝练。让学生们对自己的知识和体验进行总结和交流,加深对跨文化传播的认知。

本人对留学生进行了三年的《跨文化传播》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留学生之间文化的差异,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了解的渴望。他们普遍认为通过这门课程他们了解的自己身边的同学的文化,进而与身处的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对自身的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有了很深的认识。《跨文化传播》课程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并且很有效。但同时,学生们也多次表示,他们认为在与中国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学生对外国文化的辨识度和认知度都很低,让他们觉得他们是中国学生中的陌生人。

在新闻传播专业留学生《跨文化传播》课程教学中,不断有其他专业的留学生要求旁听。而在对新闻传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中国学生中也有大批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可见,学生们对国际重点热点的关注程度也很高,却缺乏一种系统的学习来认知。因此本人认为在高校中设立《跨文化传播》课程,并借此进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升中国学生对其他文明与文化的辨识度和认知度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不应仅仅是国家层面进行的有关国家发展的重大事情,更应该成为普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关注的重要的内容。

三、跨文化传播课程教学方式

1.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小规模的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少,教师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班化教学更便于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讨论时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扩大教学的知识总量。小班化教学的互动性符合跨文化传播课程的实用性和交际性特点,也符合跨文化传播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理念。

2.体验式教学

影视文学作品的内容分析――在影视作品中有许多反应文化差异的作品,例如《喜宴》、《推手》、《刮痧》、《撞车》。这些作品将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形象的影视作品体现出来,学生可以在课余的时间观看影片,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课堂的讨论,对其中反应的问题可以进行课堂的分析。另外还可以从林语堂的介绍中国文化的名著如《吾国吾民》(My Country,My People)、《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中选一些内容作为教材。通过这些具体的影视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了解,培养学会能够通过图书馆、媒体、他人和个人的观察来获得有关外国文化的各种信息,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升对异质文化的敏感度。

3.参观式教学

组织学生对保定市的文物单位,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展览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对中国文化进行一种直观的了解,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在跨文化传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曾带领学生参观《保定首届乡土艺术成果展》,发现学生们对这些艺术成果有浓厚的兴趣,提出很多问题,希望更为详细的了解这些艺术成果。这种参观式的教学可以直观的让学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解,进而与外国文化遗产进行比较学习。

4.新媒体教学

设立公共邮箱和微信群,在留学生班跨文化传播的教学中,设立公共邮箱,让同学们上传自己获得的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材料,师生共享,这种方法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材料的内容,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立微信群,大家平时分享一些关于文化的信息,可以将教学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教学更加立体和全面,这两种方法都受到学生的欢迎。“众人拾柴火焰高”,跨文化传播在中国目前尚在起步阶段,各方面信息还很不完善,借助普及率极高的新媒体扩展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的体验,对于跨文化传播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跨文化传播课程特点

1.研究性

在跨文化传播课程中,头脑风暴式的现场交流互动,效果最好。这种课程的设计是布置相应的文化选题给同学,每一次的选题都与文化有关而与学生自己的文化相去甚远,让学生们在课后对一种与己不同的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所得。在三年的课程教学积累中,学生们对另一种文化的认知和碰撞,成为非常有趣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普遍表示受益匪浅。既促进了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也加深了对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同学或校友的理解,在留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宽容的氛围。根据这一教学经验,在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课程中,可以安排中国学生与留学生混班授课。相互交流,并且根据自己的观察学习,写一些习作论文。

2.实践性

在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典型案例法,对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的文化内容深入分析,加深了学生们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这些典型案例的介绍激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和广泛的讨论。这种案例讨论法,增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而对中国学生采用典型案例法,一来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二来可以提升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现在很多大学生说到诸如“Christmas Day”(圣诞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Halloween”(万圣节)等西方节日时,学生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包括节日的由来、主要的庆祝活动等等,但是,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以及相关内容的英语表达就不是很顺畅:比如春节(Spring Festival)“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端午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中国农历(Chinese lunar calendar)等。中国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文化走出去,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活动,在普通民众之中也应该从细微,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将中国文化传递出去。

五、跨文化传播课程的文化意义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之间的人相互交流、对话历史。在中国,华夏文明起源之初的炎黄二帝与蚩尤之间就是不同文化群体的交流与碰撞的事实;许多多的少数民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可以说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在这片土地上各种民族交流、碰撞、融合的历史。今天要了解世界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发展我们更需要对全球的文明与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

1.跨文化传播的学习与实践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国际化人才: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际国内的大环境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这使得中国的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这种大环境的变化需要这个时代的培养的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全球眼光。

跨文化传播课程的设置正是与这种国际接轨的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人才的培养,这些年河北省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不仅需要熟练运用外语能力的人才,同时更需要具备国际舆论传播能力的跨文化传播人才。

《跨文化传播》是在博采众长、吸收众多相邻学科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该项课程可作为文科类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首先具备一种文化之间和平共存的态度,在各种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的今天,提升对不同文化的辨识度和认知度,培养一种跨文化知识和能力,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国际文化素养。

特别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建议使用双语教学,旨在培养双语兼通的优秀的新闻传播工作者。一个优秀的传播工作者必须对重大国际问题中的中国因素和国际背景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够在不同的话语体系间进行熟练转换,需要不断进行思维变换,用国际话语表达自己,和用国内话语表达国际问题,并使用感性平和的语言表达,让受众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重大国际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日常生活中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分析。

跨文化传播能力是所有学科的学生都需要具备的一种软实力,具有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也有助于保定的国际化发展。

2.跨文化传播课程的设立有助于地方文化走向国际

保定作为文明古城,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保定地区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可以通过在保定学习生活的留学生传播到自己的国家。

保定市有很多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历史沉淀的文物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产品,又是文化展示的一个窗口。保定市拥有满城汉墓、大慈阁、古莲花池、保定钟楼、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清河道署、保定天主教堂、关西街教堂、杨继盛祠堂、观音堂、大汲店戏楼、忠烈祠、慈禧行宫、刘守庙、清真西寺、东清真寺、清真女寺、城隍庙、关岳行宫、石家花园、协生印书局等4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1处省保,504处市(县)保,1600余处不可移动的文物点,有8万余件馆藏文物,凝古聚珍,是保定历史文化的积淀。

保定市这些历史悠久的文物,应该成为展示保定市文化的一个窗口,借助跨文化传播课程设计中的参观式学习,有助于保定市地方文化走向国际。

3.跨文化传播课程的设立有助于提升保定的文化软实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格局的影响带动下,保定市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局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下的区域范围内,北京、天津作为首都和直辖市,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实力,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城市,也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其他城市中,保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从区域层面来看: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大部分位于海河平原。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保定市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历史,清为直隶总督署。保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保定市是对外开放城市。然而保定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却远远无法与北京、天津甚至也无法和石家庄相比。

跨文化传播的设立不仅有助于中国学生对外国文化的辨识度和认知度的提升,也有助于中国学生提高将中国文化推向国际的敏感度。本人建议保定市可以定期举行“保定文化国际交流会”将保定的本土文化进行展示,同时邀请在保定学习的各国留学生的使领馆参加并展示他们国家的特色文化。通过这种文化交流的平台,保定丰富的文化成果,可以在许多国家产生一定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保定的文化软实力。

4.跨文化传播课程的设立将成为保定国际交流的窗口

跨文化课程可以为保定打造一个国际交流、商贸往来的平台。河北大学的留学生来自60多个国家,这些学生与本国使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他们自身的身份也各不相同,有大学教师,有商业人士,有媒体人士等,他们对保定本土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本人认为,如果保定市可以定期举行“保定文化国际交流会”,可以借此平台,在保定打造一个跨文化传播、交流、商贸的平台。这些在保定学习工作的留学生在回国的时候都希望能够购买一些富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商品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而在保定,曲阳定瓷,安新苇编画,高阳纺织,雄县黑陶,曲阳石雕,涿州皮影,易水砚等都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个人认为,保定市丰富的地方文化可以借助跨文化传播打造一个“走出去”的平台:在每一年的毕业季,召开一个“保定文化国际交流会及文化产品展销会”,一方面对保定市的乡土艺术成果进行展销,另一方面邀请这些留学生所在国的使领馆参加,并展示其本国的艺术成果。这种交流会在丰富保定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可以在保定打造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助力保定市的国际化发展

六、总结

跨文化传播是传播学中实践性很强的一个分支,特别是在今天国家化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情况下,跨文化传播能力不仅是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地方文化国家化发展的路径,更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软实力的体现。跨文化传播课程对于许多学科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跨文化传播课程的设立也就显得更加有必要有意义。(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课题信息:2014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保定市高校开设《跨文化传播》课程的重要性研究”,课题编号:20140275

酒文化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状

语言学家Harmer指出:“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学到的语言是在真实生活中能够使用的语言,那么在教材编写中接受技能的培养也应该像在生活中那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严重。首先,现有教材大部分以英美文化为背景,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很少有涉及中国文化的教材,学生无法从教材中感受中国文化,学习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法。

其次,我国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都没有提出对母语文化介绍的具体要求。这就导致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包含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教学内容。所以学校的英语测试根本不会专门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甚至连国家级英语级别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只是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汇、阅读及对英美文化方面的理解,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考查。

最后,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缺乏本土文化认同感,没有意识到在大学英语授课中渗透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教师授课基本上以传授西方文化知识为主,鲜有介绍中国文化及其对应的英文表达。这种教学现状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熟练运用英语传播交流中国文化,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2]。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家Sapir 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没有语言的文化和没有文化的语言都是不完整的。但文化教学经常被错误理解为英美文化的输入,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几乎都在传授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几乎是零输入,更很少传授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法。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目的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是非常必要的。

2.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十分着迷,学习汉语也成了一股潮流。在这种大背景下,了解关于中国文化的词汇和英语表达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跨文化交际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的必备能力。王宗炎教授曾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向一方面学习。”[3]要想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流,学习者对目的语和母语都要有很好的掌握。如果不知道如何用目的语表达本土文化,或者不了解目的语文化,就会造成交流障碍。刘正光和何素秀指出:“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4]

然而,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很多人片面地理解跨文化交际,认为学生只要理解、吸收了英语知识和文化就具有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以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最终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失败。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策略

1.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入使很多学生有点崇洋,对外国文化,如电影、美食、时尚推崇有加,中国文化不断受到挤压。很多学生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学生知道万圣节是“Halloween”,却不知道端午节是“Dragon Boat Festival”。因此,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英语教师也要强化中国文化输出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性和民族自豪感,改变大学英语教育片面强调英语文化知识输入的现状。

2.提高教师自身的母语文化素质

现在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不会主动去吸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导致其在上课中很少融入中国文化,也不太清楚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孙敏说:“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5]对于从事语言文化传授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深厚的中文功底是必需的。这样才能在双语转换中游刃有余,实现高质量的大学英语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增加自己的汉语言文化修养,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表达和翻译中国文化词汇的方法。

3.适当调整教材,将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练习中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的国外文章,很少有反映中国文化的文章,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选择性地选取适合文化对比或扩充中国文化的文章,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此外,还应适当增加有关中国文化或文化对比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补充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和句子表达,进行翻译练习时,选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听力素材中应包含介绍中国文化的音频、视频。课下介绍中国名家及华裔作家的英文小说,并将其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如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学生作业时适当增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阅读、听力和翻译等练习,通过多种练习手段督促学生了解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4.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输入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侧重于寻找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异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英语文化知识的传授,又要通过小组讨论、文化对比、各种游戏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可以教学生一些与端午节相关词汇,如粽子、糯米、龙舟等相对应的英文表达。只有学生的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输入保持平衡,才能使中西方文化实现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必在讲解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兼顾中国文化,才能使学生更有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肖龙福,肖 笛,李 岚.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国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3]王宗炎.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3(1).

酒文化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文化自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继先生于1997年在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会上就中国人如何保持文化认同问题提出了文化自觉概念以后,相关学者就这一问题,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展开相应的研究。其目的主要在于使大学生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我国民族文化的背景下,让大学生保持应有的文化判断能力,坚定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保持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文化认同。同时尊重西方文化,正确选择西方文化中值得学习的精华变成世界性的东西,植入我国文化之中,使我国的民族文化得以创新并文化发扬光大。因此,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着走进大学校园的今天,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 西方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冲击

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一方面丰富了以学校氛围和传统为基础的校园文化,一方面也使生活在校园文化中的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受到强烈的冲击。

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主张通过个人努力奋斗来发展自我,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的权利。将个体的利益放在比集体利益更重要的位置。导致了大学校园中,出现了大学生缺乏集体观念,责任心不强,道德感削弱,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等消极思想。过分注重个性发展的倾向往往易于割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无视个人对社会依赖的一面,不顾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合力对个人的制约作用。【1】还有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全球经济地位的优势向我国传播许多与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发展相悖的文化。大学生由于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有限,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使得大学校园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传播霸权思想的有利土壤。再加上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显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使大学生容易对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怀疑,造成理想信念认同危机。

2 文化自觉与大学生文化认同

大学生从西方文化中所获得的价值观,与大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观产生的差异与碰撞,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明确的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文化选择。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片面的以经济发展状况衡量文化的优劣,导致了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造成文化认同危机。

先生在《文化与文化自觉》书中说到,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认识自身文化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2]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与异文化平等对话,确保我国千百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不被“西化”,必须用文化自觉意识去认识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不能在西方发达国家面前,再被“洋枪”、“洋炮”吓得腿软,而应该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呼吁世界各国建立符合全球共同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系。

要培养文化自觉意识,需要对民族文化有深刻地认识,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所生活的文化。同时,面对西方文化,我们也充分的尊重,从西方文化中选择有价值的东西,通过学习借鉴应用于解决我国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避免将民族文化“西化”,而是将西方文化中适合全人类共同发展的优秀文化“中国化”。大学生作为国家知识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自身文化自觉意识,努力学习认识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担任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3 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一) 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

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大学校园的封闭状态,使各种先进文化优秀思想不断地在大学校园中涌现,不容忽视的是其中也掺杂着一些极端的消极思想。要想使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避免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需要净化校园的文化空气。营造健康、和谐的大学文化氛围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化自觉意识,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对文化自觉的认识,以更好地向大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同时应该在大学教育中,多做传统文化的宣传,使大学生正确分辨传统文化中需要客观认识的封建糟粕和积极向上的应该世代传承的优秀精华。避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片面否定。

(二)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的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认可。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理想信念走向生活,真正融入大学文化氛围之中。

(三)客观认识西方文化

大学生之所以容易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并不是真正了解。多数只是通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表象来认识西方文化的合理性。同时,民族文化要发展,要通过文化转型适应世界文化的发展节奏,也需要向不同的文化学习,取其精华作为我国民族文化新鲜血液。因此,对西方文化我们也应该有相应的学习和客观的认识,实现与异文化和而不同。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5】

参考文献

【1】【5】,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2】邱素珍,文化自觉和个体认同――多元文化冲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代青年研究[J],2009.

酒文化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酒文化 对比研究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1 不同的酒文化

1.1 不同酒类

黄酒和白酒是中国酒文化的中心文化产物。“黄”和“白”仅代表酒的颜色。黄酒通常由大米制成,酒精度数大约在10~25度之间;白酒主要由高粱制成的蒸馏性酒,其酒精度数大约在30~50度左右。黄酒与白酒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并紧紧跟随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发展脚步。

在西方酒文化中,酒的主要类型是葡萄酒。葡萄酒的原材料不同于黄酒和白酒,主要由果汁,通常是葡萄发酵而成,酒精度数大约在8~15度。葡萄酒的美味及其对人们精神所产生的神奇力量使得葡萄酒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饮品,并激起了人们对它的渴望。因此,葡萄酒在人类社会开拓了市场,成为了最早的流通商品之一,并逐步融入了西方文化。

1.2 不同的意义

从西周起,酒开始与礼结合,并成为礼表现与传播的载体。在中国文化中,饮酒有着礼仪的重要性,这使得中国的酒文化不同于西方的酒文化。酒礼的基本元素包括君与臣,长与幼,主与客等等。不同的礼仪应用于不同的场合以帮助人们实现他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并履行他们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的职责。这些礼仪通常通过座位的安排,酒器的选择,服务的次序及敬酒与饮酒的习俗来体现。正式宴会上,每个人都必须将“礼”铭记于心,以保持自己的行为得体。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一些包含严格等级区分的礼仪被摒弃,而一些表现主人热情好客的礼仪沿用至今并成为中国酒文化的一部分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

在西方国家,饮酒与宗教意义紧密相联。在西方,酒的意义与宗教相联系起源于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从对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开始。通常认为是狄俄尼索斯发现了酒的制作方法,教会人们如何制作葡萄酒,并以周游世界的方式传播他的信仰。酒与早期的希腊宗教习俗相联系,在古代西方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人们在精神上从苦难的世界中解放自己,充分体验生活的愉悦。西方人享受生活、追求自由的信仰都源自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

1.3 不同的功能

中国文化,包括中国酒文化是建立在家庭之上的,而家庭是社会基本组成单位。在家喝酒,酒总是先敬给先人,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与思念,并祈求保佑子孙。亲人团聚时也要通过喝酒来分享团聚的欢乐。因此,酒成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在维系亲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酒还与友情相联系。酒令人身心放松,人们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促进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在现代社会中,酒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着不可替代的交际功能。

西方人认为酒是最珍贵的东西。酒对西方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哲学家们丰富了西方的酒文化。哲学家们对于酒的思考包括酒的属性、饮用以及鉴赏等等。酒被认为是满足审美要求的“艺术品”。然而有一些哲学家则认为酒是“见仁见智的事”。哲学家们的不同观点引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酒不仅包含了化学成分,还包含了人的主观反应以平衡或加强酒的功能。因此在哲学上的反映将促进了人们对酒的理解。

2 产生不同的因素

2.1 自然环境不同

中国领土广内陆深,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丰富的水系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与生长,中国的黄酒与白酒主要由粮食酿造而成,因此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白酒和黄酒的生产提供了便利,并促进了酒文化的发展。

西方文化主要起源于欧洲。欧洲三面环海,大部分欧洲国家资源短缺。因此,在古代欧洲人唯一的选择只有开发海洋并且对外扩张。由于地处山区,土壤养分少,希腊可耕种土地面积有限。位于地中海沿岸,冬湿夏干的气候不适宜粮食作物生长。但葡萄却适合在这种环境下生长,葡萄只有生长在这种条件下才能酿出最好的酒。因此,葡萄成为了希腊最重要的农作物。通过贸易和扩张,葡萄和酒传到欧洲的其它地区并融入西方文化。

2.2 信仰不同

在中国,最早的酒是由粮食酿成的黄酒,其颜色与土地的颜色相同。土地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生活的来源,是中国人崇拜的对象。此外,酒与土地相联系赋予了酒神圣的力量, 酒在古代中国被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所有的珍贵物品都应该用来祭拜天地以祈求福运。因此,酒与的关系最终建立起来。

而在基督教的信仰中,万能的上帝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创造者。上帝与人有着特殊的关系,因为上帝能够听到并看到,能够奖励并惩罚。他们有一个契约,只有在耶稣最纯洁的鲜血前的忏悔和信念才能洗净罪孽,进入耶稣死后建造的天堂。因此西方人将葡萄酒视为耶稣的鲜血。通过喝酒,人们履行与耶稣的契约,以纪念耶稣的牺牲,体验超越生命的意义。

2.3 不同的价值观

在中国,以“仁”为核心思想的儒家思想受到人们的推崇。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饮酒被当成对家人表示关爱,对长者表示尊敬,对朋友表示真诚的方式。酒被视为维系家人,朋友以及所有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

相反的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强调智慧与理性思考。传统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对西方酒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西方人更注重酒本身而不是饮酒者。饮酒时,人们更喜欢探寻酒的属性以及酒给人思想带来的影响。这些探索促进了人们对酒的了解,并为人们进一步享受酒所带来的欢愉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