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应用型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机电类专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分支,是一项应用型专业课程。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专业教育和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不断变革。面对社会对技术人才的日益增长,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众多高校的教学目标。本文就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

1.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进行定位,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

1.1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技术课程,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让更多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奠定更为扎实的知识基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具备一定程度的发展潜力,使其能够有效地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将更多新型的技术和先进的理论进行应用,研究和发展更多的技术,提高国家的发展建设步伐。

1.2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其培养的对象要求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能够熟悉相关的电气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生产管理知识、营销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知识。另外,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熟练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以及运行。

2.制定有效科学的教学培养计划

2.1制定计划的原则要求

培养计划的制定要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保障培养对象的质量,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院校单位应该组织人员对课程专业进行认真的调研,从而将专业课程的培养要求和方向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院校单位需要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形势进行调查和分析;与其他的院校进行教学交流;对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把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标准;开展相关的探讨会议,组织相关专家、政府人员以及企业单位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这些调研工作,从而使专业培养计划得到科学指导。

2.2教学计划

结合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满足制定计划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合理科学的安排专业的理论课程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对于系内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也需要进行安排,丰富学生的理论体系。

3.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3.1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院校可以在每学期的结束阶段开展学期总结会议,对本学期的专业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另外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议,认真倾听学生的建议和反馈,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学期的教学效果,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完善和健全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本专业的性质属性,学生需要相关的技术能力,以下是相关能力的课程安排:

(1)学生需要具备围绕PLC可编程控制器为主要核心的电气控制系统实践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设计、维修以及运行等技能的熟悉度和了解度。因此在PLC技术的课程安排上,可以制定以电路原理、电机原理与拖动、可编程控制器、组态软件与触摸屏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计划。

(2)单片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中也属于一门重要技术,学生需要能够掌握单片机的系统结构,学会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程序编写、运行和调试等,因此在单片机的技术学习上可以建立以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应用系统以及数字逻辑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

(3)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也是本专业的一些必学技术,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和软件使用,从而进行工业控制。在这门技术的课程设置上,主要有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仿真与CAD以及程序设计等。

(4)供用电技术应用能力与本专业的实际应用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对供用电技术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对供用电系统进行设计、安装、运行、调试以及维修,主要课程包括了供电技术和相关的实习等。

通过对以上专业能力的课程设置,让专业的培养计划更具目的性,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具有针对性,理论、实践与工程训练的三者结合,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理论体系,提高自身的技术要求,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3.2合理变革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目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由于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内容学习中,涉及了大量抽象和结构复杂的电气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换成形象具体的图象,通过图象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另外,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应用情况,从而加深对专业课程的认识和了解,实际的案例分析和现场的切身体验,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本专业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3班级导师制的落实

班级导师制的落实,能够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品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制定专业的就业规划,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

1 新形势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目标

新形势下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精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职业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电气自动化行业中,绝大部分专业教育比较不统一,缺乏一定的行业依托,职业教育工作难以开展。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关键内容,由以往的模具、数控相混淆局面转变为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产业,由高新技术取代以往的机械行业。以数控、模具为首的制造业随之得到大力发展,一时间机电设备维护人才需求量剧增,市场上机电设备人才比较短缺,尤其是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维修人员更是严重匮乏。市场带给电气自动化人才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培养出更多电气自动化高精人才,相应的提高了职业教育的难度。为满足社会对岗位的需求,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与时俱进的转变原有的培训思路,以人为核心,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第一主旨,将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及方案进行改善和调整,使其满足于实际的市场需求。

根据电气自动化的特点,面向制造产业、产业发展为其输送更多具有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这是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之一,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思路。新时期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是建立以强电与电气控制为主,使其充分发挥特色,根据实际的制造行业需求确立最佳的人才培养方向,找出专业的岗位群,结合岗位群来设立人才培养方案,由上至下对培训内容进行改革。并结合岗位群的特点,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根据职员能力来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及计划,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电气自动化岗位群应根据专业特色与市场需求来提出,如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改造等,根据高低压电器开关设备操作、调试、维修、改造等,根据电气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从制造产业出发,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改造等,尤其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从个人能力、岗位要求出发,注重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安装、设计、调试、维修等。

2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和教育改革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应制定相应的培养规划,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出发,注重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双重培养,从每位职工的实际能力出发,对其进行能力、知识、素质这三方面的培养,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尤其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使其构建成一套系统的知识、能力结构,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动力,运用创造性思维勇于研发和设计电气产品,对工作满怀热情。通过调整原有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建立完善的、灵活度高的模块化培养规划,将整个培养计划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电类专业为主、制造行业为主、职业教育。电类专业模块要明确展示专业特色,在建设以往的电类课程建设时,注重电机及拖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的相互融合,不断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减少培训周期,使职工能够更快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知识,加强个人现场实训,促进职工进步,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为今后高层次的电气维修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制造行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以机械类为主。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职工个人能力,使其更好的为岗位、为企业服务,理论培训有助于加强职员专业知识、素质,而岗位培训则是针对岗位特点,使其培养出岗位素质与相应的能力,提高职员的职业能力,锻造一批高精人才队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新时期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其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双重提高,在实际的培训中一方面加强职员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职员实际的技术操作能力,使其具备与岗位要求相应的技术能力,个人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工作,在岗位工作中发挥自身效用。

3.1 改革实践教学

原有的培训方法已不适应新时期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做好新时期下的人才培养,首先应转变职业教育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实际的项目联系在一起,将整体的培养目标分为多个阶段,以项目为主,加强职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可开展单独完成、小组完成的形式,使其在项目的驱动下,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和能力,个人职业素质得到提升。在与团队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事间的交流、上下级的交流,易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使企业内部更加团结,员工感受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对企业忠诚度有所提高,减少专业人才的流失,企业职员队伍雄厚。

3.2 机械专业群的实训技能训练

电气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相同,机电一体化是结合电气、机电为主,而电气自动化以强电为主。为培养人员机械类能力,增加现场训练,根据制造业的需求量,加强对人员的机械类能力的培养,结合现场实训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专业电气控制,以数控机床为基础,培养职员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方面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技能,对业务工作比较专业和精深,今后在学习更深层次的电气知识时,能够轻松的驾驭,为岗位工作贡献出更多的价值。

3.3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壮大企业人力资源

由于电气自动化人才大多由学校输送,为壮大企业人力资源,帮助企业引进更多新鲜血液,有助于加大企业内部竞争力,使其职员感受到年轻生命的灌注,帮助职工重新认识和正视其工作,减少工作倦怠感,为工作再次焕发了热情,愿意主动学习,提高个人能力与素养。当毕业生进入到企业中,必然会有一段时间的过渡阶段,面对未知的工作有许多的疑问,通过与老职工交流、沟通后,能够对企业有一定的认识,对工作有所了解。在与学校进行直接的联系后,建立完善的人才输送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后备力量。

3.4 根据职员特点,发展个性

所谓人才培养就是要因材施教,由于每位职员专业能力、素质能力、接受能力的不同,从实际出发,建立个性化培养计划,结合职员的兴趣,例如职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比较突出,其培养重点以单片机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主,根据职员的意愿和兴趣,对其进行相关技能实训,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二十一世纪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主要原则,不断创新培养思路与方法,为企业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技术人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应从个人、岗位及特点出发,不断转变新时期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采用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加强对人才及其岗位能力的培养。由于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是一个持续性、复杂性的过程,结合以往的培训经验,逐渐完善和改进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高文玉,高占民.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

[2]王静.探究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基于“理实一体化”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

[3]唐英姿,欧启忠,曾忠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自动化职师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高教论坛,2012(7).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高职;专业认知;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93-02

现代高职教育强化素质教育,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教育更注重面向社会、针对企业的实践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以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从培养模式来看,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做”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适应社会适应职业。但现实存在一个矛盾,那就是高职院校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办学特色体现为学科专业建设,中学教育最终体现在志愿填报时对专业的选择,工厂企业对人才的招聘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及技术技能,三者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这样对于新一代大学生而言,专业的认知和职业的规划影响其能否顺利度过大学生涯,及其将来的职业发展。

一、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学生、老师及家长对大学的专业设置及职业技能在社会上的应用缺少了解,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家长及亲戚朋友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报考专业时的盲目选择和心理抵触。根据对本专业新生的专业认知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就读该专业是依据高中老师、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建议;75%的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以后可能从事的岗位了解很少;70%的学生对以后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和系统的认识,必然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专业认知教育是专业教育对心理学的应用,处于学业发展的基础位置。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首先要知道所学专业及将来从事的岗位,形成对专业的认可;其次才能做好职业规划,在学习中掌握职业技能。

二、专业认知教育的目标

专业认知教育作为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化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主要安排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在第一学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学习的同时,安排有专业介绍、专家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及专业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对本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在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学生跟随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现场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系统学习企业文化、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工作岗位技能及工作岗位规范等,对以后从事的职业及岗位有系统的认识,明确以后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在以后的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意识。本专业的认知教育已经纳入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将专业认知教育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及就业指导课程等结合起来,分阶段、分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目前已经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专业认知教育的内容和实施

1.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主要针对大学新生,通常安排在开学后一个月内。新生通过专业老师对专业应用和专业课程的介绍以及观摩学院的实验、实训设备对所学专业形成初步系统的认识,对专业的就业前景产生美好憧憬,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入学后要求其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就读本专业的原因及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学习的目标及就业的期望,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专业认知教育。

2.专家讲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安排相关的知识讲座,聘请在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由浅入深地讲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概念、专业技术知识、专业前沿动态、专业就业方向等,鼓励学生形成具有探索精神、研究精神的学习习惯,不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及时解决学生因遇到学习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能及时找到学习目标。

3.专业认知实习。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围绕广西北部湾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电气自动化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具备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改造、设计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从事自动化设备操作监控、维修调试、工程设计、销售服务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针对新生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缺乏认识,渴望了解本专业职业岗位信息,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全部在校外企业进行,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实习时间,总计120学时。我们选择具有代表广西支柱产业的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例如在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由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企业学习企业生产构成、工艺流程、岗位技能、自动化设备应用,亲临其境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长”、“短”结合方式,对于能提供实践机会且具有足够企业兼职教师的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我们进行长时间的跟班工作体验,对于自动化程度高但实践机会少的企业,例如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东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发电设备厂等进行短时间的参观认知实习。

四、专业认知教育的实施保障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认知实习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整个专业的培养计划,专业认知实习安排120个学时,学分2分。成立了由系部领导、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及专业辅导员组成的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实施小组,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设计专业认知实施方案。学生到企业实习,日常管理和安全教育是难点,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实施小组对此制定了专业认知实习方案。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强调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习期间的管理。按照外出实习安全教育的要求,分别进行系领导、专业带头人、带队指导老师安全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交通安全、个人财产安全等),并要求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参加实习的学生与学生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实习事宜,征求家长同意,并要求家长配合做好其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实习期间,各实习点具体负责人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提醒;学生入岗前要求人人必须参加实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操作规范的安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不能擅自离岗或住宿区,如有需要,必须向带队老师请假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学校与企业、学生、家长签订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协议,把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开展生活安全教育和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五、专业认知教育的成效

1.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通过到企业了解自动化生产的控制流程、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运行控制、工业生产工艺等,学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所学专业的内容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对专业的认可度。

2.学生逐渐形成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在企业的实践过程,学生能了解企业文化及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企业兼职教师讲授企业的经营状况、工艺流程、岗位技能、设备应用等,引导学生尊重知识、爱岗敬业,形成职业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逐步形成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态度。

3.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企业专家提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犹如商品与市场的关系,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好地与市场需求接轨,特别是校企合作的加强,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行业企业,以岗位所需知识为依据,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专业团队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电工基础》、《机器人技术》、《变频器应用与维护》等教材。根据多年的认知实习经验由本人主编的《广西支柱产业生产经营概况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概论》成为学院本专业在全国骨干院校建设的特色教材之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驱力,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聘请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具有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岗位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和从事职工培训的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教师,作为企业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充实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水平。

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到2013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总计有5个年级共计698人参加专业认知实习。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企业难以同时安排一百多人的实习场地,把学生均分成两个大组,实习场所交叉进行。多年的专业认知实习证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正确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法是有效的,专业认知实习的实施同时促进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翔洲,陈铁军,黄营满.现代教育视阈下高校专业认知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8).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也是一种助力。高速发展的经济不断的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相关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取得了突破和发展。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以及商业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应用效率和创新效率,希望在我国的相关行业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电气工程的相关技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的电气工程发展过程中是一定的阻碍,因此我国必须将电气工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给予充分的认识和处理,为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扫清障碍。

1 我国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发展过程

在我国的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大多数的工业设备和工业建设都需要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和应用。针对目前的状况,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从机械设计的附属技术逐渐的演化成了一门独立的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最开始的理论基础是电磁学。伴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逐渐的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系统学科。伴随着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便捷。由于有了电气工程的介入,我国的工业发展成本在逐年的降低。我国的商业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加大电气工程的应用范围。

2 我国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我国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独立发展特质。第二个方面是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偏低的工作效率。第三个方面是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数据传输的有关安全问题没有重视。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2.1 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独立发展特质

在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设计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和研发,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应用在综合性较强的行业之中,因此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并没有真正的脱离针对性设计进行独立设计,就导致了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独立性不足的发展问题。在实际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只能够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同时通过日常的经验积累进行设计效果和应用效果的评估。缺乏独立性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在研发过程中会由于环节过多导致投入过多。我国现阶段的电气自动化通常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发展和创新,是依托企业来进行创新的,这样的局限性就导致了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独立性不足带来的影响在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需要进行重视和处理改进。

2.2 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偏低的工作效率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其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际的使用效果。虽然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阶段有了非常好的发展和创新,但是还是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不均,不能够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全面的进行推进,很多的环节都存在着不和谐的问题,这样就对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提升和效率提升是一个阻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要想取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就必须要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推进,缩小各个设计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2.3 我国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数据传输的有关安全问题没有重视

在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各种技术相互之间的兼容性非常重要,完善的电子自动化技术应该是具备高度的性能兼容性。因此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要在兼容性的发展上给予重视。提到兼容性就要想到数据的传输问题。电气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要对安全性能给予充分的重视,保护技术的唯一性。我国现阶段很多的自动化企业在进行相互技术交流的过程中,应用的交流载体多种多样,这样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数据传输过程的繁琐性,数据之间的传输安全容易受到破坏。

3 我国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改进措施和方法

关于我国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改进措施和方法,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统一建立电气工程的独立发展平台。第二个方面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建立电气工程的通用的系统网络。第三个方面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有专业的电气数据对接标准。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3.1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统一建立电气工程的独立发展平台

鉴于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不均衡,我国要在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统一的独立发展技术平台。加大科研的投入,同时也要不断的提升科研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方案的统一出具,充分的考量设计过程和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具体方案的设计。

3.2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建立电气工程的通用的系统网络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中建设通用网络系统,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为核心,将企业中各项技术联系起来,从整体上便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流和传输的快捷和方便,这样企业发展效率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为了保证商业间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就需要建设通用网络系统,并对商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企业的运行和发展的过程,是通过一套完善的系统来推动其前行。

3.3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要有专业的电气数据对接标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复杂多样,对其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安全性和效率性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其系统信息传递的更安全和更高效,就需要统一的信息标准,这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在发展的时候,各种程序之间的接口就可以完美的对接,最终实现开发工程时间和费用的降低。

参考文献

[1]巩春霞.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2013(2).

[2]黄振跃,杨泽斌,朱 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4.

[3]杨泽斌,谭伦农.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导报,2011(9).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高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17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China Made 2025" program, understand and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market timely, reasonable adjust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in Yangzhou are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related enterprises in the talent demand for research.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o find out the location of Higher Occupation College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summed up the enterprises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of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provide the basis and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 subsequent training program specified.

Keywords China Made 2025;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lectr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结合了多个学科和技术,专业口径较宽,适用范围广泛,就业方向灵活。为了明确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情况,找准定位,确定目标,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江苏扬州及周边地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 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定了走向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而人才培养是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要求要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这就给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也应当坚持以企业、市场、社会乃至国家的需求为标杆。只有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准绳,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落实,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社会认可、国家满意的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域与行业背景

随着扬州市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建成了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共5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80亿元产能为30万辆的上海大众汽车第三大生产基地落户扬州仪征,潍柴集团亚星客车有限公司、扬州江淮汽车公司、大洋造船等大型国企民企也纷纷抢滩扬州沿江区域。与此同时,扩大至整个江浙地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电子通信和交通设备制造业等均为该两省的支柱产业。《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共十大领域,其中大部分领域均涉及到了各种电气类装备制造。由此可知,扬州地区乃至整个江浙地区的支柱产业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未来几十年内,在扬州乃至整个江浙地区,企业、市场和社会对电气类人才需求量将与日俱增且有增无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各类工矿企业,如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纺织、制药、食品、轻工等行业,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操作监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升级改造、故障抢修等工作,或从事工厂供配电设备管理、维护、操作等工作,或在技术服务型公司,从事技术合作项目的安装、调试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自动化产品营销等部门工作。

由此可见,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 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

我们对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江苏牧羊集团、扬州新大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纵横苏天网络发展公司、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扬州及周边城市的30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对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但同时,企业还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3.1 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调整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与行业的实际保持紧密联系,以及时满足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模式必须形成有机的、统一的整体,让学生抱着浓厚的兴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实践动手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当大力开展各类校企合作项目,推进联合办学,进一步与企业维持一种持久深入且具有系统性的共赢合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发现,仔细分析,准确解决未来实际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实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将内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造福企业乃至社会。

3.2 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改进

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概念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高度融合和交叉,企业对具备以上综合知识技能的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课程设置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设备制造与加工、机械与电力传动及的基础知识,并且尽可能多的介绍各类控制对象和控制方法。与此同时,还应当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电气自动化新技术,以此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的目的。

3.3 非智力因素培养有待加强

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拥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协作共赢的团队意识和经济安全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并能够及时快速的适应新环境、接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还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和实践措施

4.1 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机制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准绳,以实用为根本,以就业为目标。该专业定期组织教师和专家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岗位需求与知识、能力等其他素质方面要求的相关调研,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和相关基本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以此为依据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要求和企业需求。

该专业创新性的提出并实践了“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导学、导能和导业的作用,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为每一位同学配备一个专业背景的班级导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定期进课堂、办讲座,既传授了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又锻炼了企业实际需要的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其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依据。借此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师的传授和企业导师的指点充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够及时有效的根据企业的动态需求实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充分发挥行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

4.2 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

本专业以企业岗位素质要求为标准,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中心,以具体教学情境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和彼此融合。因此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重点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4.3 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

为了满足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大再造力度,该专业教师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来自相关合作企业的反馈和建议,与企业工程师合作,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出发,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案例为载体,以具体实践项目为依托,针对主干课程编写了相应的项目化教材。截至目前橹梗该专业教师已主编与参编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维护》、《先进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检测与应用》、《PLC应用技术图解项目化教程》等共18部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项目化教材。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紧密融合贯穿于每个具有实际背景的典型案例之中,逐步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巩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并锻炼其实践操作的能力。有利于毕业生更快的适应具体岗位的实际工作,锻炼培养了其利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4.4 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以创新为驱动,要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这就为该专业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明了方向,即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专业成立若干导师工作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搭配并分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积极性,让学生在专任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基于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设计研发,制作专业创新作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申请创新发明专利。通过组建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和创新创业中心,鼓励学生基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自主创业,借此加强学生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敏感度和开发新市场的敏锐度,为其未来的发展开辟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新领域。

5 结论

在《中国制造2025》的社会背景下,根据企业与社会的要求,相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总结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应当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只有始终坚持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积极采取应对的实践措施,才能培养出基本知识功底扎实,实践动手技能高超,同时具有卓越的科技创新思维和突出的职业能力素质,广受企业的好评并深受社会的认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陶涛,花良浩,高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科教导刊,2015(12):55-56.

[2] 李俊秀,马应魁,王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60-64.

[3] 周奎,成建生,高文忠.“双主体” 视角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16-18.

[4] 陈亚娜.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14-216.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6

关键字:现代学徒制;四双一核心;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46-02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国内备受关注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但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没有统一,众说纷纭,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有学者认为现代学徒制就是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和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一种校企合作的教育制度,前提是校企合作,核心是工学结合[1];也有学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紧密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即学校和企业在育人上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还有学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实行招生及招工、学习及工作、校园及工厂、教师及师傅、教室及车间、学生及学徒相结合的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2]。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具有“四双一核心”的特点,四双是指育人双主体――学校和企业,学生双身份――学生和学徒,教学双导师――老师和师傅,学习双场地――教室和车间,一核心是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现代学徒制不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第一,现代学徒制使工作本位与学校本位教育相结合,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获得参加工作的关键技能;加强学徒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人才;注重理论基础和通用技能的发展,符合终身学习的要求。第二,现代学徒制能够同时照顾企业经济效益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减少个人的教育成本;促进社会公平,使社会财富从较富裕人群向较贫穷人群流动[3]。第三,现代学徒制能够迫使职业院校建立相应新型的规范化运行机制;扩大学生招收范围,使之包括在校学生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等多种人群;促进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出现等[4]。

虽然现代学徒制有很多优点,但是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杜启平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有认识上的瓶颈、政策与法律法规上的瓶颈、评价机制上的瓶颈。张启富指出了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制约因素有院校能力、对企业利益不够重视、学生职业生涯前景不够明晰、制度保障不够完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建设思路和措施。

一、从认识上彻底转变观念

(一)老师转变传统观念

职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锻炼,造成老师对现代学徒制思想认识上不到位;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基本流于形式,学生很难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兼职教师人员很难固定。基于上述情况,针对专业教师,改变传统观念的措施有:第一,外出参加各位专家关于现代学徒制培训,让老师对现代学徒制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第二,走访现代学徒制办的很好的高职院校,交流学习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从而用于本专业的建设工作;第三,经常开展校内学习现代学徒制深刻内涵专题会,加深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理解现代学徒制的真正内涵。

(二)让家长和学生接受现代学徒制

在我国,由于儒家思想中的等级制度和身份观念根深蒂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学徒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有特定的指向,这个群体的社会身份相对较低,学徒的概念有可能得不到学生及其家长认可[5]。他们认为到企业工作就是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因此,对半工半读和学徒制存在抵触情绪。解决措施:第一,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是国际或国内知名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同时也拥有相应的岗位提供给学生学习。高职院校一般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入职的几率不大,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二,加大现代学徒制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现代学徒制与一般学徒区别。一般学徒工作最为突出,学习居于次席;而现代学徒制是学习与工作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第三,现代学徒制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毕业除国家发给毕业证外还有企业鉴定认证,比一般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实力。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该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采用由外到内、由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路[6]。在现代学徒制和当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共同制定一个方案两个体系,即学校教学体系和企业教学体系。现代学徒制试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校企职责的分工。

(一)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

针对绵阳科技城及成渝经济带的大量企业和以往到各个岗位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作了大量的调查,整理数据后得出调查报告,最终得到电气自动化专业各个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养要求,由此得到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二)基于“四双一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按照生产企业对电气自动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围绕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服务等岗位及岗位群,按照“四双一核心”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电气设备及系统的安装、调试、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维修、技术改造、开发设计、工艺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销售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面向生产一线的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职责及分工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组织专业教师、企业的一线专家和企业决策人等一起组成分析小组,分别谈论学校课程标准与企业课程标准的衔接,教学任务的分配等问题,然后联合确认学校与企业的职责分工以及相互配合。

三、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探索

(一)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更加关注高职教育的内涵要求,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化中的六步法完成:(1)通过市场需求调研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2)分析职业岗位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3)总结出典型的工作任务;(4)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应具备的能力;(5)分析职业能力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6)从教学内容归纳出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企业专家和师傅必须全程参与,但是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企业来确定课程体系。因为学生毕业以后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宽度,要具备本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有效地融入知识内容。

(二)课程开发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多地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和生产的核心要素,融入职业元素。在课程开发上,企业师傅提供载体,由学校老师制定课程标准,然后由企业方审核通过。因为企业师傅实践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教学经验少,需要学校教师与其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标准。在协商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利益,企业要尽可能在不影响生产计划的同时减少教学投入,产生利润;学校要尽可能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培养优秀的人才;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到知识技能,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为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了课程标准的改革,完全打乱以前的课程,重新制定课程标准。

四、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

在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对于产业、行业及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都将有其独特的优势。校企双方要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性,分析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学生未来成长规划依据,建立起促进学生把成长成才作为人生价值追求和文化自觉的动态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实现成长成才的热情。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因现代学徒制教学参与人员的复杂性,本专业的评价除了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评价以外,还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将教学评价调整为三部分:学校评价由学校老师、学生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企业评价由企业师傅、学校协助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第三方评价交给中介结构,学校和企业都不参与,评价方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独立给出评价。

五、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现代学徒制成为当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同时获得大多数职教参与者的认同。但现代学徒制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程,涉及政府、学校、企业以及相关法规等多个层面。要想把电气自动化技术试点专业办出特色、办出亮点,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03):74-77.

[2]颜磊,唐天艳,陈明昆.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5,(12):10-13.

[3]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03):45-51.

[4]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