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修复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修复工作总结范文1
一、积极努力的投身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
我乡05年承担的农业综合项目在山区乡镇进行实施在我区是第一次,一没有经验可鉴,二没有技术资料可查,因此我们边干边摸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按时高质量的完成给项目的建设任务,并于06年5月24日一次性通过市级机关部门的联合验收。该项目共新修环山生产路18公里,新建200立方米水池13个,建扬水站5处,风力扬水设施2处,过水涵洞30座,铺设pe管道13000米,整修标准地堰10公里。该工程的竣工受到了市区主要领导高度好评,为项目实施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由于该项目的出色完成,因此05年度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又得以继续在我乡实施,工程于06年10月15日开工,经2个多月的努力,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左右,13.6公里的环山生产路已全线贯通,规划设计的15个蓄水池已完成14个,整修标准地堰6公里,为07年4月底全面竣工奠定了基础。
二、较好地完成市财政招投标项目的建设任务。
我乡市财政招投标项目为xx水库配套3000米干渠维修工程,工程于06年5月份动工,7月份竣工。工程建设按受益村面积多少进行分段以组织专业队的形式施工,政府负责统一供料,水利站和包村干部负责技术施工,从而确保了该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认真做好防汛工作。
进入汛期后,我们按照要求和部署对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和河道进行了检查和除险,在其中投资10万多元完成了东峪河道护堤的除险加固工程,共新建护堤1600余米,清理河道1.5公里。备齐各类防汛物资,组建了防汛抢险队预备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报雨情、水情和汛情,从而确保了防汛工作的万无一失。
四、完成了xx、xx水库的注浆除险工作。
由于06年xx公路的全线整修,因此两座的水库的注将于10月底开始,10月24日结束,从注浆效果看,xx水库渗漏段效果明显,渗漏现象已根除。土泉水库由于整个坝体骨料基本冲刷已空,虽然采取了多项措施但仍未达到注浆效果,隐患仍然存在。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06年最后一年,我们在区水保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逐项逐项认真落实,无论是水保林的营造、封的建设管护,还是各类宣传标志牌的制作、标语口号的书写以及相关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等方面,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我乡打造生态之乡的环境建设目标创造了丰富的基础条件。
六、其他工作方面。
一是完成了6个村的自来水工程,解决了2000余人的吃水困难问题;二是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在xx、xx、xx3个村各打深井一眼,从而解决了3个村吃水水源不足的问题;三是及时完成了地下水地表水的观测上报和取水样等各项日常业务工作。
2007年的主要工作打算
一、全力以赴完成06万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任务,确保各项措施全面按时竣工,迎接验收。
二、利用今年水库蓄水较多的有利条件,适时抓好小麦的春灌工作。
生态修复工作总结范文2
XX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XX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的工作安排,坚决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按照省、市文件要求,重新调整“三区”规划,禁养区划定调整从原来的X个X平方公里调整为X个X平方公里。全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10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全区未发生畜禽养殖污染重大事件。
(二)农药化肥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农药减量方面:开展农业投入品检查和农药安全使用宣传。编发了病虫情报6期,利用微信为农民提供农技咨询服务,指导农户适时用药;开展草地贪夜蛾在本地越冬试验;确定火燃村、龙下村两企业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化肥减量方面:全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有机肥使用率,化肥使用量逐渐下降。在区内新建绿色防控区,开展水稻等病虫害监测,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5%,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5%,农药利用率达45%,以上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了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督查,以督促改,提升村容村貌;二是加快推进城郊环卫一体化服务单位采购,现已完成城郊四镇面积测绘工作;三是将我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程”储备项目。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
全面摸排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建立台账,选取XX、XX、XX村建设污水处理站。项目已完成处理站选址和测绘,正在编制设计方案。加大XX镇多个生活污水处理站的监测和监督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
(五)农用地污染防治方面。
完成全区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完成全区耕地安全利用修复工作;聘请第三方技术单位开展安全利用率自评估;对严格管控区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已全部实施休耕和种植结构调整处理,全面完成今年任务。
(六)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行动。
继续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和秸秆利用量调查。联合XX市XX生态环境局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发放秸秆利用宣传单的方式开展宣传,引导农户对秸秆“五化”利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和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区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与目前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工作要求仍有差距,此外,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经费和技术力量短缺。耕地安全利用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治理经费投入需求巨大,在上级没有安排专项治理资金情况下,仅仅依靠本级政府财政很难满足治理的要求;此外,农业农村部门对这项工作技术人员力量十分薄弱,过去也没有全面完整的治理工作经验,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在治理工作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二)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全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涉及部门多,工作调度难度大,有的部门存在重视短期整治轻长期管理、重视外观建设轻内部整治、重视局部整治轻全面治理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压实工作责任。
建立区级统筹、部门主体、现场指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责任到人,抓好落实。整体推进全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任务。
(二)严格督促指导。
围绕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目标要求,建立督查巡查机制,落实整改措施。对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各部门举一反三,抓好整改落实。
生态修复工作总结范文3
2003年度xxx市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文章作者:sayyes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11日15:31 x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全面开展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x年x月再获“xx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现将x年度我市环保工作总结如下: 一、真抓实干,环境保护各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体系。 市委、市政府一直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形成了政府运筹、部门落实、领导包干重点
工程,人大、政协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市政府与所辖县、区以及x个市直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各县、区也与有关镇、所辖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和市环保局对各地、各部门进行实地检查和严格考核,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共同保护环境的局面基本形成。 (二)深入宣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 全市各级环保、文化、教育、宣传和科技等部门继续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坚持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方式,经常性开展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x年x月“环保宣传月”期间,市长xx发表了电视讲话。同时,我市开展了大型的咨询活动,组织了“xxxxxx,共建环保健康社会”x人签名活动,派发各类宣传资料近xx册,掀起了环保宣传热潮。x月,组织参加“xx国际环保展览会”,宣传推介xx的环境新貌,接待参观人员xx余人次,派发宣传资料x余册。组织x次校园专场环保教育课,参加人员近x人,派发资x余份。积极组织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幼儿园)活动,x年,全市共有2个社区和6所学校(幼儿园)被评为省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幼儿园),有x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市绿色学校(幼儿园),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环境教育。市委组织部与市环保局联合发文,在全市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学校举办的干部培训班中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增强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形成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建设项目环保前置审批,严格控制新污染。 一年来,我市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前置审批制度,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环保部门不签意见,其它部门均不予以审批,环保第一审批权得到进一步落实。同时,实行重大污染项目市环委会联审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项目,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今年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x%,较好地控制了新污染的产生。 此外,全市各县、区积极开展污染集中控制的规划建设,推进工业项目进园区的工作。 (四)强化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促进企业治污防污,完成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 我市加强对污染源的规范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实现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强了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力度,投入x多万元(政府补x万元),在x家企业安装了污染处理设施在线监控装置,同时继续采取全面普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平时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白天检查与晚上突查相结合、上级环保部门检查与本级环保部门检查相结合的“四结合”办法,严查企业偷排污染物等违法行为。x年,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37宗,立案处罚金额86.8万元。制定实施了《xx市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作方案》,对x家不能稳定达标的重点污染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目前全市x多家县以上重点污染企业完成了全面达标整改。 我市还认真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严格做好排污许可证发放和年审工作。严格查处超证排污行为,充分发挥排污许可证在污染总量控制方面的作用,较好地落实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x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部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 (五)抓流域水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东江综合整治工作,东江水质保持优良。 东江水质保护一直是我市环境保护重点。一年来,我市认真落实《x省进入市区,更换了大部分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禁止销售使用含铅汽油等措施,使机动车排气和噪声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此外,我市对市区主要道路路面进一步改造和扩建,也减轻了交通噪声污染。 四是整治江河湖,市区生态环境日趋优良。市区“两江四岸”整治工程有了新的进展,x年建成了占地面积x多平方米,富有惠州文化和东江景观特色的东江沙公园;建成了xx休闲观景长廓;完成了xx的拆迁,东江北岸整治工程也已完成一期工程---搬迁拆除江岸边的x厂、x厂等x个工厂,共计x平方米,建成约x平方米的x公园。积极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工程,x年,市区绿化覆盖面积x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x%。 同时,以改善xx水质为重点,大力整治西湖环境。一年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完成了xxx和xxx的清淤、截污和美化工程,整治总面积44.8万平方米,总清淤量达22万立方米,铺设截污管道850米,维修截污管道6246米,恢复湖面1.5万平方米,湖边绿化面积1.45万平方米,目前xx水质保持国家iv类水体标准。xx风景区通过了国家x级验收。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局部环境污染问题和跨区污染纠纷有待解决。xxx工业区向商业居民区转型期的噪声污染,水口新区发展期的生活污水污染均比较突出;xx市难以在短期内按省政府规定,按ⅲ类水标准交水给xxx。 (二)各县、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薄弱。除市区外,各县、区还没有建成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占总污染负荷60%的生活污染未得到处理;有关建设资金的筹措和征收还存在很大困难。 (三)环保产业发展缓慢,环保投融资机制单一,环保产业市场运作机制不健全。为保护东江水质,我市计划在县城及干流沿岸乡镇都建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预算总投资近20亿元,这笔投资仅靠我市地方财力难以办到。 (四)人员编制不足,与繁重的环境管理任务不相适应。环保自身能力建设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还需加强,由于执法人员数量偏少,有时环境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不少违法事件和投诉案件无法及时处理,难以适应环保工作要求。 (五)一些地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不强。一是破坏环境换取当前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二是部分企业环境意识不够强,故意偷排漏排污染物现象仍然存在。 (六)乡镇环境规划滞后,农村垃圾污染和农肥、农药、农膜等“白色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三、今后工作要点 (一)以全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龙头,全面提升环保工作水平。我市原有的环境规划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发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了。2004年,我们计划把编制全市环境保护规划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依据xx省xxx环境保护规划总体框架,立足惠州发展的实际,科学地修编全市环保规划,促进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以城镇污水厂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东江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加快市区梅湖污水处理厂一期tot和二期bot建设进程,保证二期工程(10万吨/日)在2004年底动工建设,2005年底建成运行;二是重点抓好各县、区及中心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到2005年底,xx等5个县、区和xx等x个重点镇共12个污水处理厂
投入使用,合计处理能力为25万吨/日;三是整治禽畜养殖业污染;四是督促落实xx采石场的整治工作;五是抓好重点流域污染整治,确保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饮用水安全;六是启动xx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编制并实施《xx生态系统修复规划》;七是全面实施xxx整治工程。 (三)以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审为载体,提高城市环境综合素质。国家环保总局将对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进行复审,为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审,要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新增和调整了的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结合我市实际新情况,突破重点、难点,使城市整体环境质量、城市面貌有较大的改观。一是确保惠阳区、大亚湾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于2004年6月底动工建设,合计处理能力大于8万吨/日;二是确保惠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惠阳区垃圾综合处理厂于2004年底建成使用;三是确保全市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在2004年底建成使用;四是强化施工工地的管理和道路保洁工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四)以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为目标,加强污染源的控制和监管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完成总量削减任务;二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三是继续完善和加强工业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工作,强化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四是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防止固体废弃物加工利用产生污染环境问题。 (五)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为手段,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做好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加强各级学校的环境教育宣传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绿色学校、生态示范区(园区)、绿色社区和环境教育基地等的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加环保投入。认真研究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环保投入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全面开征、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费,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七)加强环境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现场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环保现场监察能力建设,提高环境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加强环境科研工作。 随着xxxxx项目建设的推进,惠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对我市的环保工作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接再励,乘势而上,掀起新一轮的环保建设潮。用3-5年的时间,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并努力向全球500佳、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奖、生态城市等目标迈进,为惠州两个文明建设再谱新篇。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生态修复工作总结范文4
2020年第二季度,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职工齐心合力,在做好禁烧工作的同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就第二季度工作完成情况作简要回顾:
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完成国管涵闸、水库的汛前擦洗养护工作
我们按照往年的惯例对我区所有国管的涵闸、水库逐一进行汛前检查,并完成汛前检查责任卡。对存在问题的涵闸、水库,因地制宜地制定维修措施,并及时维修整改,确保安全度汛。做好国管涵闸、水库的汛前擦洗养护工作。
2、做好运粮河治理二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根据省水利厅《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工程修复任务安排表》和《省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安排表》的通知及《关于下达中小河流治理、小水库加固等项目2019年投资计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市区运粮河治理二期工程,并于9月中旬完成招投标工作,9月底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3、做好水土保持检查工作
通过加强部门协调,提高各级各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规范执行行政许可制度,做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加强监督管理工作,抓好许可后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水保意识等一系列方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有所增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4、做好小型水库工程设施维修养护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市区2020年度水利发展资金小型水库工程设施维修养护项目,3月份制定实施方案,4月份完成招投标工作,5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5、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再排查和动态清零工作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再排查和动态清零的通知》文件精神,与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再排查和动态清零的通知》文件,要求各乡镇、有关街道、东部新城、汴北新区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对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饮水安全情况逐户排查,一户不落。
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问题和区脱贫攻坚排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现每月开展一次水质检测,并每个月对水质检测进行公开。
6、开展河道日常巡查工作
区水利局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对我区范围内河湖加大巡查力度,安排专人定期对河湖进行巡查,对河湖范围内可能存在影响河湖安全的“乱堆、乱建、乱采、乱占”等四乱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确保我区河湖安全。
7、河湖岸线空间规划持续推进
目前划界成果已在区政府网站进行公示,进一步完善划定成果,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并进行界桩埋设。目前河湖空间规划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8、入浍河支流整治及检测
为全面落实6月18日浍河河长制工作推进专题会议精神,区水利局立即督促相关乡镇对所有入浍河支流沟河水环境状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需治理的支流支沟制定整改方案,实施清淤疏浚,目前工程正在持续推进。并对入浍河支流每月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及时通报区委区政府。
9、开展清河行动冬春攻势行动
根据全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第一次调度会精神,按照《市河长办、市水领办关于开展清河行动2020年冬春攻势行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区河长办联合区水领办印发《区河长办区水领办关于开展清河行动2020年冬春攻势行动方案》,组织清理整治辖区内重点河段的污染底泥、农作物秸秆、枯草落叶、水中老死植物及垃圾、河坡堤坡种植的农作物、“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明确责任时限及任务,要求各乡镇(街道)实行半月报制度,确保我区完成清河行动2020年冬春攻势行动。
10、开展河湖水域衰死水草清理行动
为贯彻落实全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第五次调度会议精神,根据市河长办《关于集中清理河湖水域衰死水草的通知》要求,我区印发《关于集中清理河湖水域衰死水草的通知》,督促相关街道(乡镇)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保洁相结合的方式,清理打捞河湖水域衰死水草,切实保护我区水生态环境。区河长办联合区水领办对我区河湖水域衰死水草清理情况进行排查暗访,发现问题已形成问题交办单交办各乡镇及时处理,并报相关区级河长。
(二)日常工作
自本季度以来积极做禁烧工作,做好12345回复及每月的行风热线回复工作,做好政务公开的更新。
二、第三季度工作计划
1、竭力继续做好国管涵闸、水库防汛抗旱日常工作。汛期各闸坚持24小时昼夜轮流值班制度,密切注意天气及水位情况,同时做好上传下达工情、水情、灾情、水位及电话记录工作。
2、做好运粮河二期工程分部、单位工程验收工作。
3、继续做好水土保持核查工作。
4、配合市局做好张树闸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5、继续加大力度对我区河湖进行排查,确保我区河湖四乱问题彻底得到整治,确保安全度汛。
6、继续推进河湖岸线空间规划工作
7、加大督促力度,确保2020年完成我区河湖划界工作。
8、加快推进河长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
9、加快搭建河长制管理信息化共享平台,完善河长制湖长制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平台。确保2020年完成我区河长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
生态修复工作总结范文5
1.1编制目的
旱灾,是我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做好干旱灾害防抗工作,促进抗旱减灾工作科学、规范、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省抗旱预案》、《省防抗干旱灾害应急预案》、《市防抗干旱灾害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内所发生干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本预案所称干旱灾害,是指由于天然降水减少,河流及其它水资源短缺,不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对水的正常需要而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的灾害。防抗干旱灾害是指组织社会力量,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手段,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的活动。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抗旱工作现代化水平。
1.4.2防抗干旱灾害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协作责任制。
1.4.3防抗干旱灾害以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以防为主、防抗结合、防重于抗、抗重于救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1.4.4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1.4.5坚持依法抗旱,实行公众参与,专群结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区人民政府设立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区防指),负责指挥领导全区抗旱工作。
2.1.1区防指组织机构
总指挥:区人民政府区长
副总指挥:区人民政府主管副区长
区人武部部长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区水利局局长
区建设局局长
成员:区发展计划局、区财政局、区水利局、公安分局、区建设局、区民政局、区交通局、区农林局、区卫生局、国土分局、区气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
2.1.2区防指抗旱职责
区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区抗旱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市防指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抗旱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等,组织制订抗旱预案及跨地区抗旱应急调水方案,及时掌握全区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旱减灾措施,做好灾后救助有关协调工作。
2.1.3区防指成员单位抗旱职责
区发展计划局:指导抗旱规划和建设工作,负责抗旱工程建设计划的协调安排和监督管理。
区财政局:负责抗旱经费筹措下拨并监督使用。
区水利局:负责抗旱工作的管理和水利工程抗旱运行与水源调度,组织、指导抗旱工程和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公安分局:负责受旱区社会治安,打击窃抢抗旱物料、破坏抗旱设施、干扰抗旱工作的违法行为。
区建设局:及时收集和反映城区缺水信息,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应急抗旱措施。
区民政局:组织协调干旱灾害的核查和救灾工作,指导受旱灾区实施灾民生活救助与救灾捐赠工作,负责对救灾款物进行管理监督。
区农林局:及时收集和反映农业干旱灾情信息,组织指导农业抗旱措施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区卫生局:负责受旱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
区气象局:负责对影响旱情的天气形势进行监测和预报,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雨情、墒情实况信息,组织实施人工增雨抗旱措施。
区交通局:负责协调组织本系统运力资源,及时运送抗旱救灾人员、物资及设备。
国土分局:负责做好行业自身的抗旱工作,承担区政府和区防指布置的临时紧急抗旱任务。
区人武部:负责组织当地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重大抗旱救灾行动,协调组织驻咸武警部队实施重大抗旱救灾任务及协助当地公安部门维护抗旱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
2.1.4区防指办公室抗旱职责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承担区防指的日常抗旱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区政府十楼防汛抗旱办公室。
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组织全区抗旱减灾工作;贯彻执行省防总、市防指、区委、区政府有关抗旱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指令;组织拟订有关抗旱工作的法规、制度,规划并贯彻实施;指导、推动、督促、制订和实施抗旱预案;负责收集、分析和报告干旱灾情信息;协调区防指各成员单位工作,组织干旱会商,对各镇办报告的干旱灾害损失和影响进行评估;负责特大抗旱经费、物资的计划、储备、调配和管理;组织、指导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全区旱情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等。
2.2镇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各镇办设立防抗干旱灾害指挥机构,在区防指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和指挥本辖区的抗旱工作。
3干旱灾害等级划分及预防预警机制
3.1干旱灾害等级划分
3.1.1农业干旱灾害:
3.1.1.1判定指标:连续无雨日数、降雨量距平值、受旱面积及土壤相对湿度、农田水分盈缺、人饮困难、河道经流量距平、成灾面积、减产成数。
3.1.1.2等级划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四个等级
3.1.2城区干旱灾害:
3.1.2.1判定指标:缺水率及水源工程需水量距平值、地下水埋深下降值。
3.1.2.2等级划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四个等级。
3.2预防预警信息
3.2.1气象水文农业等信息
区气象、水利、农林、建设等部门应加强天气形势的监测和预报,做好河道流量、降水、气温、土壤墒情、农作物受旱程度、城区缺水等信息的监测,及时会商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区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3.2.2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3.2.3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辖区旱灾信息监测,设立旱情监测网点,加强旱情监测,及时监测掌握报告雨水情变化、蓄水情况、土壤墒情、受旱面积和城乡缺水情况等信息。按照《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向区防指报告旱灾信息,时限为:轻度干旱每10日一次,中度干旱每5日一次,严重干旱每3日一次,特大干旱1日一次。
3.2.4区防汛抗旱办公室对各类旱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干旱灾害等级。当出现三个镇办范围以上轻度、中度等级干旱时,由区防指书面向市防指报告。达到严重、特大等级干旱时,由区防指书面向市防指报告的同时,由区政府专题向市政府报告。
3.3预防预警行动
3.3.1抗旱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抗旱宣传工作,增强全民防抗干旱灾害的意识,做好防大旱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各镇办要及时召开抗旱工作会议,明确抗旱责任,落实抗旱措施,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完善抗旱保障机制。
(3)预案准备:各镇办要编制本辖区抗旱预案,并做好预案的启动准备,要编制抗旱应急水量调度方案。切实抓好预案各环节应对措施落实。
(4)队伍及物资准备:抗旱管理单位要做好用水计划和抗旱水量调配。抗旱服务组织要做好设备检修和人员安排。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各镇办要储备必需的抗旱物资和器材,合理进行调配使用。
(5)预警准备: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确保抗旱信息系统完好和畅通。健全各级旱情测报站网,确保旱情、灾情信息和抗旱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
(6)资金筹措:财政局要根据旱情发展情况,适时安排抗旱资金,支持抗旱工作。
(7)抗旱检查:实行以查旱情、查组织、查预案、查物资、查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提早发现薄弱环节,明确整改责任,限期进行整改补救。
3.3.2干旱灾害预警
(1)各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应针对干旱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受旱对象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进行预警防范。
(2)各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建立健全旱情监测和干旱灾害统计网络,随时掌握实时旱情灾情,及早预测干旱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干旱等级,提出科学的抗旱减灾对策。
(3)各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当加强抗旱服务队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建立各种形式的抗旱服务组织体系,广泛提高防抗干旱灾害的机动能力。
3.3.3供水危机预警
当因供水水源短缺或被破坏、供水线路中断、供水水质被侵害污染等原因而出现供水危机时,由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会同供水部门向社会公布预警,居民、企事业单位做好应急用水的储备,有关部门做好启动应急供水预案的准备。
3.4预警支持系统
抗旱预案
(1)各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编制镇办抗旱预案或应急调水方案,积极主动防抗不同等级的干旱灾害。
(2)各类抗旱预案或应急调水方案由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批,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凡经审批的各类抗旱预案和应急调水方案,均具有权威性和法规效力,各有关单位应贯彻执行。
3.5预警信息
受旱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统一旱灾预警信息,决定抗旱预案的启动与解除。当发生全区严重等级干旱或出现三个镇办范围以上特大等级干旱灾害时,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旱灾预警信息,决定抗旱预案的启动与解除。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总体要求
4.1.1按照干旱灾害发生的范围和程度,将防抗旱灾应急响应行动分为Ⅳ、Ⅲ、Ⅱ、Ⅰ四个等级。
4.1.2进入干旱期,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和旱情、灾情,负责组织气象、水利、农林、建设等部门及时分析会商旱情,根据实时旱情等级启动相关抗旱应急响应程序。
4.1.3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抗旱工作,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4.2Ⅳ级应急响应行动措施
4.2.1当区内大面积连续15天以上无有效降雨,轻度干旱受旱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5%~15%,旱情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影响的情况时,为Ⅳ级抗旱应急响应。
4.2.2由区防指组织会商,发出以启动水利设施为主的抗旱工作通知。
4.2.3受旱地区的镇办和有关部门、单位应采取如下应急行动措施:(1)加强旱情灾情监测预报和对抗旱工作的领导;(2)适时上报和旱情信息;(3)及时按照预案组织实施抗旱措施;(4)下达落实城镇供水及农田灌溉计划;(5)组织动员水利设施完成灌溉和供水任务。
4.3Ⅲ级应急响应行动措施
4.3.1当区内大面积连续25天以上无有效降雨,中度干旱受旱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15%~20%,旱情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时,为Ⅲ级抗旱应急响应。
4.3.2由区防指组织会商,发出以启动综合调度措施为主的抗旱工作通知,派工作组到受旱地区指导抗旱工作,区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对口支援抗旱工作。
4.3.3受旱镇办和有关部门、单位应采取如下应急行动措施:(1)加强旱情灾情监测和趋势预报;(2)及时通报和公布旱情信息;(3)及时按照抗旱预案组织实施抗旱措施;(4)派出工作组到一线检查督促抗旱工作;(5)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和统一调度;(6)开动所有水利设施灌溉供水;(7)组织抗旱服务队和社会化抗旱组织开展无水利设施区域流动抗旱服务。
4.4Ⅱ级应急响应行动措施
4.4.1当区内大面积连续4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严重干旱受旱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30%~45%,旱情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城镇缺水率达20%~30%、农村人畜饮用水发生困难的情况时,为Ⅱ级应急响应。
4.4.2由区防指组织会商,区政府发出以启动全面防抗措施为主的抗旱工作通知,派出由区防指成员单位组成的工作组到重旱区指导抗旱工作,区防指恢复抗旱值班,区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对口支援抗旱工作。
4.4.3受旱镇办和有关部门、单位应采取如下应急行动措施:(1)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2)加密旱情灾情监测和趋势预报;(3)及时按照抗旱预案组织实施抗旱措施;(4)实施受旱地区抗旱水源的管理和调度;(5)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和抗旱服务队、社会化抗旱组织投入灌溉供水;(6)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和监督;(7)抢修抗旱应急工程或增建临时抗旱设施;(8)组织社会车辆为城乡居民生活饮水困难灾区送水;(9)适时安排下拨抗旱应急资金。
4.5Ⅰ级应急响应行动措施
4.5.1当区内大面积连续6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特大干旱受旱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45%以上,旱情使农作物大面积枯死或毁种、城镇缺水率在30%以上、农村人畜饮水面临严重困难,社会经济发展遭受重大影响时,为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4.5.2由区防指组织会商,区委、区政府联合发出以启动防救结合措施为主的抗旱工作通知,派出区委、区政府工作组到重灾区检查指导和慰问受灾群众,区防指加强抗旱值班和水源、物资调度,区财政局紧急提供抗旱救灾资金帮助,区民政局及时救助受灾群众,区防指其它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加强对口支援抗旱工作力度。
4.5.3受旱镇办和有关部门、单位应采取如下应急行动措施:(1)加强行政首长对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2)加密监测旱情灾情和抗旱救灾情况动态反映;(3)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和抗旱服务队、社会化抗旱组织投入灌溉供水;(4)实施受旱地区抗旱水源的科学调度和用水管理;(5)及时按照抗旱预案组织实施抗旱措施;(6)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为城乡居民生活饮水困难灾区送水;(7)全面做好灾区生产自救和救灾安置工作;(8)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和监督;(9)紧急安排下拨抗旱应急和救灾安置资金。
4.6信息报送
4.6.1各镇办要加强旱情、灾情、抗旱动态等信息的收集,实行分级汇总上报,统一归口处理,各级共享使用。
4.6.2抗旱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先报告基本情况后及时了解补报。
4.6.3凡经本级或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采用和的旱情、灾情、抗旱动态信息,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认真进行调查复核,对反映不真实和存在缺失遗漏的信息,要及时完善纠正并补报复核结果。
4.7指挥调度
4.7.1出现干旱灾害后,受旱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立即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应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情况。
4.7.2受旱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应迅速上岗到位,分析预测旱情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按规定的处置程序,组织指挥有关单位或部门,迅速采取防抗措施,控制旱情发展蔓延。
4.8社会力量参与
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抗旱救灾,可依法征调运输车辆、物资设备、工作人员投入抗旱救灾。
4.9信息
4.9.1旱情、灾情、抗旱动态等信息的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4.9.2旱情、灾情、抗旱动态等信息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核和,涉及民政方面的有关灾情,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同民政部门审核和。
4.9.3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
4.10应急结束
4.10.1当干旱灾害解除或极度缺水得到有效控制时,受旱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可根据旱情变化,宣布结束抗旱应急响应。
4.10.2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归还征调的物资设备、运输车辆等,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4.10.3应急响应结束后,受旱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协助镇办进一步恢复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尽可能减少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5保障措施
5.1信息监测保障
5.1.1干旱灾害发生后,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立即恢复抗旱值班制度。发生严重等级、特大等级干旱灾害时,实行昼夜值班。
5.1.2开通防汛抗旱通讯和旱情监测网络,实现纵、横向联络畅通,及时、准确监测报告旱情信息。
5.1.3区水利、气象、农林、建设等部门加强对雨、水、墒、苗、供水等旱情信息的监测,并由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和上报。
5.2应急支援保障
5.2.1应急队伍。各镇办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做好抗旱应急队伍的组织工作,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抗旱工作,统一调配抗旱服务队和民间抗旱组织的人员和设备,本辖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队、武警及公民都有义务承担抗旱救灾支援任务。
5.2.2交通运输。区交通局优先保证抗旱物资运输,各有关单位的运输车辆应服从和完成所分配的应急送水任务。
5.2.3医疗卫生。区卫生局做好受旱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医疗服务队到灾区防病治病,开展饮水卫生的检查消毒。
5.2.4治安管理。公安分局做好受旱灾区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打击破坏抗旱救灾行动和抗旱设施安全的行为,维护受旱灾区治安秩序。
5.2.5物资供应。各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当储备一定数量的抗旱物资、器材,设立固定储备仓库,加强储备管理和更新补充,保证供应足额可靠。各相关部门或单位分别做好抗旱所需化肥、农药、种子、防疫药物等物资、器材的储备与供应。
5.2.6经费筹措。按照国家补助与群众自筹相结合原则,区上每年应筹措和安排必要的抗旱资金。遇到严重等级、特大等级干旱灾害时,区财政局要及时下达和拨付抗旱资金,区发展计划局和水利局及时下达抗旱设施建设计划。各项抗旱经费必须按用途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抗旱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5.3技术服务保障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建立抗旱技术专家库,定期研究本辖区的旱情及防抗灾害措施,组织开展抗旱技术讲座和培训,搞好旱灾应急防抗过程中的现场技术指导和参谋服务。要建立旱情监测和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旱情信息采集系统,为抗旱决策提供支持。
5.4依法抗旱保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省水工程管理条例》、《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区行政执法部门实施对抗旱工作的依法管理,强化执法权威和执法能力,确保抗旱工作依法顺利开展。
6善后工作
6.1灾后评估
旱灾预警解除后,受旱镇办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组成由抗旱工作责任人、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灾害评估组,及时对干旱灾害损失和灾区急需抗旱救援支持事项进行认真核实和评估,同时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抗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综合提出灾害评估报告,在7日内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6.2对口帮救
当发生严重等级、特大等级旱灾,区人民政府在接到灾害评估报告后,应尽快研究制定驻地各部门、各单位对口帮扶抗旱救灾方案,认真组织和落实有关抗旱救灾帮扶的措施。
6.3社会募捐
当发生严重等级、特大等级旱灾,区人民政府可根据干旱灾害损失程度,在大力抗旱自救的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募捐活动,吸纳社会资金抗旱救灾。
6.4工程修复
对抗旱期间发生的水利设施破坏和设备故障要及时予以修复更换,对临时改建的供水系统予以加固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