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生态修复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生态修复主要内容范文1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水利部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水生态保护,加快水利建设,建设生态水利已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水利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利工程建设也提出了更多高的要求,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愈加迅速且具有时代性。很多人过于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如何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和谐发展,如何建设好生态水利工程,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1 传统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区别
近年来,我国的传统水利工程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建设阶段,人们通过开发、利用、改造及控制河流等手段,满足了日益增加的供水、发电、灌溉、防洪等需求。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和陆生生态环境,比如会影响气候、土壤环境、地质、河流的水质水温、陆地环境及生物、人文环境、森林和植被等。我们正面临着淡水短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严酷局面,这些与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发展生态水利是十分不符的。
相较于传统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更注重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改善或修复,以强调生态、服务生态为建设目标,以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为设计重点,更关注其生态效益。可以说是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2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2.1 典型的生态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分为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替代型和综合型3类。从古至今,都有典型的工程案例,且其意义重大。例如中国最早的保护生态的水利工程是大禹治水疏通九河,因其疏河而保护了黄河流域生态,抵御了洪涝灾害的侵扰;典型的替代型生态水利工程是秦始皇时代修建的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解决粮草运输,对统一岭南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该工程还以“三七分水”的形式实现了对湘江原河道的生态保护;都江堰是综合型生态水利工程的典范,历史悠久且效益显著,它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美的结合,做到了人水和谐、道法自然,同时还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而今,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其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有塔里木河调水、黑河调水和扎龙湿地补水工程,桂林两江四湖的建设,北方黄土地区的淤地坝建设以及小水电等。
2.2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护生态,更要改善生态,这就要求我们兴建更多的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还妥善保护环境资源,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和谐统一,符合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了传统水利工程和现代生态学的有机结合。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治水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兴水利、除水害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着力加强水土资源保护和修复、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要求着力抓好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建设。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促进资源节约、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护环境、以及建立水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体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2.3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与措施
2.3.1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要求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要始终遵循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保持和维护自我恢复能力、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等3个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方针,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
2.3.2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从水利实际看,任何一项水利水电工程,其本质都应该是生态工程”。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就需要科学布局治理开发工程,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不仅要在工程的规划阶段融入生态水利的理念,而且要将其融入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去,这就要求工程既要满足整体系统的生态要求,还要满足个体的生态设计要求。在水利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施工方式和方法、后期管理和运行等各个环节满足生态要求,努力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内容设计,并与环境工程设计有机结合。在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采用生态环境友好的技术措施,做好污、废水弃渣处理,加强工程环境监测,做好工区保护等。施工完成后,落实竣工后迹地恢复,并实行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施行引入生态水利工程的后评价,建立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和反馈机制等。
3 展望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供水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排污量也在增加。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加强水生态与水资源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成为现代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和生态建设的有效结合,既能实现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能保护和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会是未来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态修复主要内容范文2
1、防洪减灾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高千亩以上重点圩口防洪能力。__堤防等级由3级提高至2级;__堤防等级由4级提高至2级;__、__、__、__防洪能力达到防御1998年实测最高洪水位;__圩及顺__防洪能力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位;__圩、__圩、__圩、__圩、__圩、__圩圩堤防洪能力达到防御__坝埂头14.0m洪水位;__沟设计标准5-10年一遇,____沟设计标准达防御1954年型洪水位;主要内河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遇。
2、民生水利目标。到2020年,解决全县95%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现有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9座蓄水5万以上当家塘提升改造加固任务,大幅度降低水库、蓄水工程病险率。加强万亩以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防旱抗旱能力,万亩灌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0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0.0 万亩,恢复灌溉面积 4.0 万亩;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水利血防工作。“十三五”期间,完成300kw以上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任务。同时积极争取资金对300kw以下集体泵站进行更新改造。积极开展建设“当家塘”建设。计划分年度修复挖扩,其中“十三五”期间挖扩淤积严重的重要塘坝约 1500处。
3、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镇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工农业用水基本得到保障,全县年供水能力新增0.2亿m3、达到1.7亿m3左右,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更趋合理。
4、水资源节约保护目标。到2020年,万亩以上重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 6以上,基本实现灌溉用水量零增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城镇污废水处理量、污水处理回用量、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均要迭到国家和省市关规定,地表水质量标准努力实现省政府批准的《__省水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
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目标。到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城镇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区域为山区和丘陵区,新增治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面积50km2,全县水土监测网络基本建立。
根据“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选择部分规模较大、能争取到国家及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的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计划投资27.7亿元,实施十大类项目,全面加强我县各类水利项目建设。
一是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规划投资2830万元,实施戴冲等4座水库及山塘提升项目。
二是主要圩口建设加固,规划投资4.94亿元,实施东__、顺__等14个圩口加固项目及缸窑湖治理工程。
三是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规划投资1.48亿元,治理天门、钟鸣、__等6个乡镇重要河流。
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投资8240万元,实施全县8个乡镇(11.28万人口)农饮提质增效工程。
五是排灌泵站建设,规划投资8740万元,实施顺__站、__站等10座泵站建设。
六是水土保持建设工程,规划投资0.8亿元,实施闸口冲、龙潭冲等6个流域水土保持建设项目。
七是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规划投资1.3亿元,实施西联、__等5个项目水利配套工程。
八是水利血防工程,规划投资0.5亿元,实施__、__等5个区域血防综合治理项目。
水生态修复主要内容范文3
关键词: 水利工程;水环境修复工程;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277-02
0 引言
现代水利是生态水利,为了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必须对水利工程硕士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1~4]。然而,目前水利高等教育在生态工程与水利工程相结合的领域,明显滞后于水利建设的需要[2~4]。在水利建设中已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河道、生态灌区;污染水体的治理已明确划归水利部门承担的时候,许多水利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还没有涉及水环境水生态方面的理论课及实践课[3,4]。从产学研角度考虑,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以社会需求、企业需要为导向,加强与生产单位的联系,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协作解决实际问题[5~7],故在水利工程硕士生中开设水环境修复课程很有必要。
《水环境修复工程》课以工程学的概念和方法为基础阐述了湖泊水库、河流、地下水等水体修复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步骤。内容涵盖污染物在水体的迁移转化规律;环境修复技术基本原理、工程设计原则和步骤;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具体修复技术等。本文以作者在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生一年级中开设《水环境修复工程》课二年来的实践为基础,解析了该门课程开设面对的问题,阐述了为提高教学效果所做的一系列做法。
1 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水利行业已从过去的工程水利发展到现代的生态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治水思路转变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新的历史形势赋予水利行业新的使命:除了传统的防洪排涝外,还应解决水污染的问题。相应地,不少地方水利局转制为水务局,其职能发生了改变,从以往单纯建造水利工程,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到现在强调治水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这一系列观念上、工作方针上的巨大变化,对水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少水利专家认为水利专业课程设置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将过去以防洪排涝发电设施的设计建造为主,拓展到水体污染控制与修复等方面[1,3,4]。
水利工程建设在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往往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负面影响,近年来这种影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8]。大家认识到,疏导河流、修筑闸坝和大规模引水等,会改变地形地貌,影响到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水利工作上的具体体现。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同水利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水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利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双重任务[1~4]。故为了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及环境保护意识的高级人才,必须在水利工程硕士生中开设生态环境类课程。
2 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生中开设《水环境修复工程》需要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列举如下:①由于没有开设先修课程,学生们普遍缺乏基础知识:水利工程专业大部分硕士生的本科专业为水利水电工程,小部分为水文水资源;传统水利学科主要从水的物理变化角度来研究水体,尚未开设化学类及生物、生态类课程,而这些课程恰恰是水环境修复课所必须的先修课程,故学生们对于对于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的具体作用等重要而基本的问题无法体会。②目前缺少水环境修复工程的相关的教材,特别是适合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水环境修复工程教材。③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开设水环境修复工程实验课程:水利专业实验室目前普遍缺少水污染方面的实验条件,并且课时也不够。
3 产学研分析
3.1 《水环境修复工程》课程与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水环境修复工程》课程与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5~7]。一是教学单位要和治水的相关部门及相关机构相结合,对学生的教学要和实际的水环境修复工程、水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二是学生和教师要主动地、广泛地关注和参与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水事活动、治水实践、课题研究和项目实施,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以工程训练、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三是密切注意科技发展动态,及时将各企业中的水环境修复工程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编入教材和讲义并引进课堂,使学生尽早地参与科技开发和创新活动。
水生态修复主要内容范文4
关键词:海河;水环境;保护管理
1、海河水环境现状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水资源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海河是华北地区流入渤海诸河的总称,亦称海滦河水系,总流域面积31.82万km2。其中海河水系26.36万km2,滦河水系5.453万km2。海河水系分为滦河水系和海河水系。海河是全国三大污染河流之一,污染负荷近些年来一直居高不下。非汛期海河水质一般为四类或劣于四类,汛期海河水质一般为五类或劣于五类。海河干流三岔口至二道闸段流经天津市中心区,两岸工业发达,人为活动强烈,特别是汛期大量市政雨污水直接排入海河,对海河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加之近年入境水量的减少,海河水体流速较缓,水体自净能力差,使水体长久维持在严重污染状态;海河二道闸以下段由于海水倒灌、沿岸工业污水的排入、农田沥水和航运等因素的影响,水质严重污染,氯化物、氨氮、高锰酸盐等指数超标率甚高。当冲刷河道输送优质引滦水时,吸附于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逐渐释放出来,也会引起水质恶化。另外,海河内部污染物的迁移对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海河内部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是指海河内部因物理、化学、生物等变化所引起的污染物在不同相上的迁移,如物理沉降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等。
2、改善海河水质的几点建议
2.1 周期性的进行河道清淤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海河河道就一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清淤,由于多年淤积,人为丢弃垃圾、排放污水,使得河槽两侧的滩地逐年增高,水质恶化。海河现状河道淤积严重,河道底泥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淤积物中夹带大量的生活及建筑垃圾。配合海河两岸改造,对海河干流市区段进行清淤,将给海河带来四大利好,即方便汛期行洪、具备通航条件、改善河道景观和增强蓄水功能。河流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与富集一般会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底泥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其性状,二是河流水相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流态、水温等物理因素以及pH值、溶解氧和污染物浓度等化学因素。在目前海河水质和底泥污染都很严重的情况下,污染物整体上仍处于向底泥中富集的态势,对海河水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目前海河底泥的富集主要集中在每年汛期,此时雨污水径流进入河道后,其夹带的大量污染物会通过沉降作用进入底泥,而在非汛期底泥释放已成为海河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清淤工程的必要性就在于它要海河改造过程中,为海河的水相和底泥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利于水质保持的平衡,使底泥在新的水环境中依然具有污染物的富集空间。
2.2 河道生物治理及潜流湿地水体的有效修复
河道生物治理技术的目标是通过河道的生物治理工程降低氮、磷等营养物质,防治水体高营养化。其中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削减富集水体中氮、磷及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还可选择适当的二级河道及区段向水体投加适宜的菌种,使其成为优势菌吸收无机营养物质和有机碳源转为菌体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3 加强海河干流水系水质的科学管理
针对海河污染及富营养化引起的河道水体生物总量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及水质恶化的事实,即使在上述规划工程实施后,海河干流水系仍属于生态脆弱水系,必须加强科学和系统化的管理,综合水量、水质和水生生态状况,建立优化调度,合理运转系统。要从体制管理方式、管理程序和综合先进管理手段的应用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为长期改善和保持水环境质量,促进海河水生态恢复提供保障。
2.4 提高水的梯级利用率
海河水质恢复和水生生态功能恢复,其最理想的方式是常年达标水的补充,但目前鉴于海河水系尚难摆脱严重缺水的局面,即使远期在南水北调实现后,充足的海河水系生态用水补充量也难以保证,因此需另辟蹊径在缺水的前提下,近期仍能保证有一定的生态补充水量,远期有充足的生态补充水量。这需要一个综合安排和系统化的设计,其中建立城市低质用水系统,形成供水水源的多层次梯级利用,是一个在不新增水量前提下增加海河优质补充水的优化设想。其最大的生态效益是可为海河干流水系在不增加水源的前提下增加优质生态用水,近期5000万吨,远期1亿吨,相当于对海河干流平水期换水4-5次。
2.5 建立流域节水型社会
建立节水型社会,这是缓解海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的必由之路。要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类型的不同,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技术以及宣传等各种措施,实施农业、工业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节水。节水不仅可以增效减污,而且节水本身就是一种开源措施,通过节水既节省开源的投入,又可减少治污的费用,并提高单方水的生产力,一举数得。
2.6 加强海河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海河水污染控制是个系统工程,在控制雨污水排入,提高水体净化效果,修复水环境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全方位加强环境保护。海河两岸应全部绿化或硬化,实现黄土不见天;应实现清洁能源;应开展两岸道路扬尘综合治理和施工扬尘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密闭运输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扬尘污染管理,减少降。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海河两岸应禁止乱堆、乱放、乱倒垃圾;垃圾应全部袋装化;河面垃圾漂浮物应随时打捞、清运;底泥应定期清淤。特别应颁布海河环境保护的专项法规,建立海河水环境保护区,划定保护范围,明确禁止行为,规定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把海河水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应建立专门的海河环境监督管理队伍,完善监督和执法手段。
3、结语
总之,为有效保护好海河水环境,建议深入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宣传教育等部门把环境法制及环境知识教育纳入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提高广大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程度。继续组织青少年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鼓励街道、居委会组织保护母亲河志愿者协会,鼓励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
水生态修复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词:生态理念;河道整治;应用
中图分类号:TV1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河道整治理念的更新
城市河道水系不仅仅具有“行洪、排涝、灌溉、航运”等功能,还具有保护生存环境、保护自然等各项生态功能,对城市生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过去河道治理中强调的是行洪、排涝、灌溉、航运等,忽略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因此,河道治理大多数采用硬质护岸结构,岸线强调顺直,许多弯曲的河段被裁弯取直,城市河道设计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河道的形式变得单一,河道生态系统简单、不稳定,丧失了生物多样性。而且,由于河水受污染后发黑发臭,迫使人们尽可能地远离河道。
近年来,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商务开发及小区建设趋向于规模发展。随着都市人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临水社区、滨水住宅的概念悄然兴起,所以河道治理,沿河环境的改善对河道沿线的开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城市规划上,河道两岸的绿化带一般由开发商代征,河道治理与土地开发结合考虑,既有利于城市景观建设,又有利于小区的开发建设。但位于中心城区的河道,由于土地资源的紧张,河道断面往往仍类似于矩形,不得不用钢筋混凝土筑起沿河的挡墙,因此护岸大多仍是硬质结构,只是强调了沿河景观,人工痕迹较明显,而且工程费用较高。将水流置于诸如楼台亭阁的人工环境之中使人们赏心悦目,但是忽略了水流的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宜居城市目标的逐步明确,河道水系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道水系的功能已经由传统的防洪、排涝等一般水利建设观念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环境观念转化。在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充分利用和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特征已开始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尊重河流的自然规律,维持河流的地貌和水文特征,保证城市河流水质,协调城市建设与城市河流的关系,是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出发点。
随着生态河道建设目标的确立,河道护岸的建设理念也发生了如下的变化:水工结构结构+景观生态型河道护岸。
2 生态型河道建设要点
2.1 生态型河道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统一规划建设。
在开发利用河流时,明确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
(2)恢复河道自然状况,为生物营造多样的、丰富的生境。在河道整治中,恢复原有的形态与自然特征,是这一生态修复工程中所涉及的改善水质、复原
生物种群、重建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的基础。
(3)扩大水面和绿地结合,为生物提供更多的生存区域。向上、下游延伸,并扩大到支流,增加绿化通廊,与岸边绿地、树林融合,形成水、绿网络,增强岸边动植物栖息地的连续性,形成从水下到陆上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4)尽量扩大水面率,使城市的环境更舒适。在城镇中,尽量保留和扩大水面率,不仅保护了生态系统,而且地下水得到涵养(有效补给),改善了城市的水循环,调蓄洪涝,净化大气,调节小气候,使城市的环境变得更加舒适优美。
(5)充分利用本土生物物种。充分利用本土生物物种,有利于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慎重地引进其它物种。
(6)营造具有简洁、朴实风格的河流景观。自然的河流,其形态最为丰富,而且简洁、朴实,注意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基调。
2.2 生态河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多样性,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
(2)为本土的水生与陆生植物、鱼类与鸟类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方便条件,尽量不筑垂直河岸及硬质护面结构,采用新型护坡,既美化环境,又起到河水与地下水的自然交换和调蓄作用。
(3)岸边的人行步道宜采用透水性材料,有利于雨水渗透和利用。
3 生态理念在城河道整治中的实际应用
某工程原为一片空地,现改为城市建设用地。根据要求开发建成生态型、知识型的市民居住区。
其以水系和绿化为骨架,结合现状水体,规划了三横三纵河道,并以河道串连各小区的人工湖,形成水面率达8.14%的网状水系。
雨水排放采用“就近、分散、自流入河”的缓冲式排水模式,在水系绿化中,除在最高水位以上布置草坪、景点,种植各种树木花草外,水面以下种植适应相应水深的各种水生植物,并在人工湖泊中设置浮岛,岛上种植观赏性水生植物,在河道与湖的水边设亲水平台,供人们休息、观景。
河道护岸采用软质植草缓坡,并与沿岸绿化相溶合,通过水生植物的种植延伸到河流水中,形成回归大自然的水生存环境,暴雨期间可延滞地面水的汇集,日常则便于河水与地下水的交换,起到一定的湿地作用
河湖水系主要内容如下:
(1)生态空间布置
a.水面生态布置根据植物适宜生长的水深,依次布置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b.护坡生态布置从坡脚到坡顶,依次布置岸边湿地带、暴雨过滤系统带和草皮带。
c.陆地生态布置结合景观平面布置,在经三河段、纬五河东段、纬五河西段分别布置自然式、混合式以及园林式生物群落,并呈片状或带状自然布设。形成自然程度高、对人和动物具有高度亲近性的陆地生态。
(2)物种
a.水生物种
采用具有较高的景观观赏价值,对污染有一定耐受能力,对水质有较强净化能力,且容易繁殖和栽培的当地优势品种。
根据机场地区以及周边河道植物名录,采用芦苇、菰草、香蒲、菱、莲、苦草、黑藻、微齿眼子菜以及伊乐藻等物种。
b.陆生物种的选择
采用景观及观赏价值高、易于繁殖、栽培及管理的本地乔灌木及草本植物,草坪尽量选用多年生品种。结合景现需求,选用红枫、红叶李桂花、栀子花、腊梅、垂柳、山茶、花石榴、马尼拉、李氏禾等,构成既富有季节变化和层次变化,又具有生态效益的陆地生态。
(3)生态修复关键问题
a.人工湿地
以自然河流状态作为样本,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丰富自然的水边环境,恢复和发挥河流湿地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
b.立体式暴雨过滤
针对大量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水体,采用立体式暴雨过滤系统去除部分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质。其系统主要由滞留区、入渗区和植物措施三部分组成。 在滞留区中地表径流经过沉淀,可去除其中部分颗粒污染物及少量溶解性污染物。入渗区主要功能是短暂贮存雨水,雨水在下渗过程中被入渗设施中的砂石等滤材或下层土壤所滤除,同时消减径流尖峰流量,减少水患。植物措施是利用地表植被来过滤并吸收径流污染物,并降低径流流速,防止表土冲蚀,提高雨水入渗。并且从系统中排出,还要通过岸边湿地带,以进一步提高入河水质。主要的植物性控制设施有草带与草沟,滤床滤料一般为砂子与卵石。
c.雨水收集与利用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补偿城市生态用水、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压力、防洪减灾和绿化美化环境等方面均有显著效益。
接雨水贮水方式以屋顶、绿地(或草坪)为主要集水区域。初期雨水通常较污浊,通过初期雨水沉淀地等简易处理系统予以初步净化。由石英砂、褐煤或活性碳组成简易过滤设施,过滤悬浮物质。经过初步处理的雨水通过水泵输送到达绿化带或草坪的滴灌系统或地面出水龙头,满足用水需求。
水生态修复主要内容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产健康养殖为主题,以促进渔业增效、从渔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宣传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引导养殖者转变观念,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提升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一系列渔业科技服务活动,使全区渔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渔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技术水平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养殖者安全用药意识明显提高,健康养殖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2009年,全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培训渔民100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000份(本、册)。
三、活动内容
以水产健康养殖为主要内容,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适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和水产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由自治区农牧厅渔业局牵头,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自治区水产研究所以及各市、县(区)水产技术服务中心配合,重点做好技术培训、专题研讨、专家咨询、现场指导、编印资料、技术合作。
(一)渔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
围绕黄河鲤、黄河鲶、草鱼、团头鲂浦江1号、乌克兰鳞鲤、河蟹等主推品种和池塘健康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水质综合调控、鱼类病害综合防治等主体技术,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指导。
1、开展春季苗种检疫工作,入境苗种检疫率达到90%以上,产地苗种检疫率达到80%以上。
2、落实《乌克兰鳞鲤的繁育及大面积推广》项目,生产乌克兰鳞鲤苗种1.0亿尾,推广乌克兰鳞鲤5万亩。
3、开展《稻田河蟹种养技术项目》推广示范1000亩。
4、开展“湖塘大水面生态养殖技术及水生植物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区的《湖塘大水面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和《水生植物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
(二)水产健康养殖推进活动
1、加强与上海海洋大学的合作,邀请知名专家来宁开展技术研讨,举办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稻田养蟹技术培训班,全面提高广大渔民养殖水平。
2、重点抓好1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养殖档案,完善养殖制度,实施标准化养殖技术。共落实科技入户1000户,建立水产养殖示范户120户,建立池塘养殖记录档案3000份以上。
3、加强渔业环境检测和水产品质量监测服务,在全区抽查养殖环境150个场点;无公害水产品检测100个场点;水产品药残检测150个场点;渔用饲料检测200个样本;苗种药残检测区内苗种自繁场点15个,外调苗种15批次。
(三)组织参加农业部池塘标准化改造现场会和西部地区盐碱地渔业产业化开发技术研讨会,借鉴先进经验,制定“*淡水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手册”,引导及推动引黄灌区旧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
(四)配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专家西部行活动,对*水产养殖病害情况进行调研,并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
(五)渔业科技服务年总结交流活动。召开全区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总结座谈会,总结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交流各地渔业科技工作情况。
四、工作进度
3月份:*农牧厅制定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方案,部署各项工作;各地、各级渔业部门组织编印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安全用药等系列实用技术培训资料。
4-10月份:开展渔业科技服务活动;积极对接水产健康养殖专家西部行活动,研讨低洼盐碱地“适水产业”开发技术。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科技服务活动,宣传报道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情况,检查指导各地、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
11-12月份:召开全区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总结交流座谈会。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渔业部门要提高对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今年促进渔民增收、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农牧厅成立以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全福为组长,农牧厅渔业局、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研究所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区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各地渔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为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