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材料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材料前景范文1
培养目标是什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新能源科学研究及其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该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课程体系是什么样子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上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要求,既注重“厚基础”,突出基本理论与方法,又注重“宽方向”,丰富课程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能力结构”的形成。
在基础教育系列中重点强调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群;大学外语、原理等社会科学课群。在专业教育系列中重点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群;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在实践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单独设立“能源工程综合实验”课程,目的是充分利用学科的开放式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专业开设现状如何
发达国家许多著名大学都设置了新能源相关专业。我国高校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几年国内仅有十几所高校增设了核能相关专业,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开设了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等专业。华北电力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近十所高校开设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山东建筑大学、南昌大学等几所高校开设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光伏材料等专业。国内尚没有高校开设生物质能相关专业。大多数高校是在原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基础上增设了部分与新能源有关的选修课程,作为对新能源领域知识的一种补充,或进行了专业名称的更改。
所有这些,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还是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尚不能适应国家对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传统能源消耗量大幅增长,引发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发展新能源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另外,可以有效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低碳化。目前,中国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加大水电、核电、太阳能和风能设施建设的同时,计划在2020年前使新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规划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然而推动新能源行业前进的人才供给却捉襟见肘。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核心技术的缺失,阻碍了我国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专家分析,新能源专业是未来需求较大的人才专业类型。有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风电行业的人才缺口非常大,将达到10万以上。预计每年对核电人才的需求有数千人。快速发展的太阳能产业的人才供应同样面临严重不足。所有这些都为新能源专业的毕业生带来较好的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国家已经确定将能源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能源产业既需要有技术性很强的人才,也需要有复合型人才。新能源行业企业的实力和规模相对较大,因此选人要求也较严格。
部分高校的专业特色
东北大学该专业隶属于材料与冶金学院,其课程设置按照专业需求安排,与其他工科专业相同,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课程是专业平台课群和专业选修课群。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主修的四大新能源是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
新能源材料前景范文2
关键词:新能源材料;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82-02
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1]。培养新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在2010年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1]。《新能源材料》课程作为新能源及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将为学生今后从事能源材料研发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该课程的内容涵盖范围广,需要支撑的基础理论课多,包括大学化学、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半导体物理等基础和专业课,是一门涉及到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与电子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课程[2-5]。目前,国内虽然陆续有很多高校开设了新能源相关的专业,但是其课程建设依然滞后。而《新能源材料》课程是新能源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将这门课建设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新能源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具有研发和工作能力的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作者根据自己在《新能源材料》课程的教学经验,针对《新能源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课程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探讨和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思考。
一、《新能源材料》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选择。新能源材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它不像材料科学与基础、材料工程、材料力学等材料基础学科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筛选而具经典又权威的教材和参考书。虽然已经有一些新能源材料教材的出版,但由于编者学科背景不一样而导致教材内容和侧重点不一样。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能源材料的快速发展,有关于新能源材料的基本理论、制备方法、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等不同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已有的新能源材料教材中的知识点更新缓慢,致使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不能及时地补充到教材内容中。为了掌握该领域新能源材料最新的知识和发展趋势,必须加快教材的出版周期,这也是我们全体从事新能源材料研究与教学同仁最为紧迫的一个问题。
2.教学课时与内容不匹配。《新能源材料》课程涉及到的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涉及半导体物理学、光化学、电化学等学科,每一章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单独的研究领域。然而,该课程一般只有32学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是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3.课程内容跨度大。目前使用的《新能源材料》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到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染料电池、生物质能转换材料、储能材料、光催化材和半导体照明发光材料的相关理论知识,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单独的领域被研究。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其专长一般只涉及到某一个领域,而对于其他领域的认识有限。即使任课老师擅长了某个研究领域,但对于该研究领域所有的理论知识也难于做到面面俱到。比如在太阳电池研究领域,目前该研究方向涉及到硅基P-N节太阳电池、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等多个研究方向,而同时掌握了这三种太阳电池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师较少。因此,《新能源材料》课程内容丰富对于任课教师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1.结合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我们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新能源材料》课程,该课程的学时是32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新能源材料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新能源材料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器件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的方法,了解新能源材料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通过对几种《新能源材料》教材的对比与筛选,结合学生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吴其胜编写的《新能源材料》为教材[6]。该教材不仅覆盖了目前新能源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了锂离子电池材料、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材料、半导体照明发光材料及相变储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同时对这些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应用前景及趋势进行了说明。
2.教学模式多样化。使用PPT课件流水线式给学生灌溉相关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讲到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适当地使用板书,逐步讲解,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接纳和理解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数字教学有机地结合,取长补短,使学生更容易学习到课本上的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采用以案例分析为背景的教学模式,通过使用丰富的案例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能源材料前景范文3
疯狗浪主线一:铝塑膜引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疯狗浪。铝塑膜概念股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疯狗浪雄起的涨停先锋,其驱动因素为:第一,新能源汽车对锂电的安全性、电池容量等指标要求提升,从材料本身看,铝塑膜是软包锂电池的封装材料,是锂电池材料领域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基本依赖进口,国内产品盈利能力极高。第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放量,铝塑膜包装潜在上百亿的市场蛋糕,站在锂电池风口上的铝塑膜产业获得主力资金青睐。本周中小创市场,以纳川股份、新纶科技、中材科技为代表的铝塑膜概念股,与主板市场的紫江实业、佛塑科技上演铝塑膜好戏,成为最具有市场人气的投资新标的。
疯狗浪主线二:电动物流车新题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锦上添花。电动物流车的驱动因素:第一,据预测,我国2015年电动物流车市场规模112亿,2016年有望大幅增长至200亿元,2016-2020年合计市场空间20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乐观。第二,6月6日,218款新能源车型入选工信部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电动专用车共109辆,在入选车型中占比高达32%,电动物流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亮点。第三,物流业快速发展催生电动物流车井喷式成长。日前,菜乌网络和浙江时空电动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入菜乌联盟的物流快递企业将逐步采用时空电动及合作伙伴提供的纯电动物流车进行配送业务。受此利好刺激,本周中小创市场中,以科泰电源为龙头的电动物流车概念股7天5涨停凸显妖股风采,率领以合康变频、康盛股份电动物流车双子星光闪耀,带动江特电机、大洋电机等电动物流车概念股涨停潮起。
疯狗浪主线三:充电桩概念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保驾护航。第一,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发展峰会于6月16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将围绕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与前景、充电站通信网关技术应用等多个话题展开。机构预计,到2020年全国充电桩的需求将达到近500万个,而2015年底全国仅建成约5万个左右,市场空间巨大。第二,随着各地充电设施规划政策的密集以及国网、南网、普天、各地政府的招标陆续进行,充电桩行业将有足够多的事件型催化剂。第三,9月下旬开始的第三批充电桩招标,规模有望显著放大。本周中小创市场,以通合科技为龙头的充电桩概念股连续2涨停,以高澜股份、中能电气、富临运业、茂硕电源为代表的充电桩概念股也有靓丽的表现。
新能源材料前景范文4
关键词:动力电池 现状分析 前景
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削减碳排放量,低碳经济以及生态经济的发展必将成为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局势的正确选择和正确态度。电动汽车由于其节能和低污染等优点,成为当代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而所有这些就都需要动力电池的出现。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
一、动力电池的现状分析
1.动力电池的成本及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使用的正、负极材料的不同,锂电池有多种类型,它们成本不一,在满足性能要求外,产业界一直在追求低成本。LFP、NCM、LMO/LMS这3类电池,目前为最多的厂商采用。LEP由于采用最便宜的Fe,极具成本优势,中国大部分锂电池厂商和美国A123采用该技术。动力锂电池成本目前大致在700~1300美元/kWh。成本根据厂商技术水平、规模、劳力研发成本等变化。锂电池的电池芯、电池组和电池包装成本分别占总成本的约65%、30%、5%[1]。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锂离子动力电池总产能达到200亿安时。一般情况下,项目分三期建设,产能建设比例为2:3:5,意味着2013年、2015年、2017年的产能分别约40亿、100亿、200亿安时。该研究所预计,2017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为81亿安时,年复合增长率为31%[2]。
2.相关政策的支持
早10年前,国家开始设立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2009年启动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2010年国家首次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出台“十二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等部门将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根据中央实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设的财政奖励资金将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
3.阻碍动力锂电池发展的因素分析
从动力锂电池近些年的发展来看,阻碍动力电池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安全性能方面
锂电池需要充放电,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大、工作温度高、工作环境恶劣,所以需要设置隔膜防止内部短路等多重保护机制[3],加上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因此,用户对电池的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汽车动力电池组方面
汽车动力电池的工作电压是12V或24V,而单个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是3.2V,因此必须由多个电池串联而提高电压,但由于电池难以做到完全均一的充放电,因此导致串联的多个电池组内的单个电池会出现充放电不平衡的状况,而这种状况会导致电池性能的急剧恶化,最终导致整组电池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从而大大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能[4]。
动力锂离子电池要得到很好的应用,技术上需从材料、电池、管理系统、机械加工等多方面同时考虑。因此,需要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以电池为核心,对材料、管理系统等提出要求,形成一个产业群,更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和系统成本的降低[5]。
二、动力电池发展的前景展望
1.新能源应用将更加普遍
传统的铅酸电池体积大、能效较低,且污染严重,其市场需求量正逐年下降。锂电池具有放电压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宽、自放电率低、储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及无公害等优点。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等各个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工艺的改进及生产量的增加及价格的下降,应用上也会更普遍。同时,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将获得较大发展[6]。
2.环保---动力电池的急先锋
环保理念源于责任意识,我国电池企业的全面崛起得益于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国产电池企业不再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去发展企业,而是通过“绿色革命”赢得消费者和市场[7]。可以说,中国电池生产企业的成功,完全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和市场创新,通过国际水准的品质和营销赢得了消费者和市场,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中国锂电池产业需要克服的问题
虽然锂电池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但其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电动车并未有超出预想的进展。而更真实的原因在于,没有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电动车的产业化,在中国和国际来看都有问题。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差距比较大,目前国内最好的电池企业,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与电池组的充放电次数相差50%左右。动力电池强调的是电池组的整体性能,而不是单体电池的性能,而一些企业往往拿单体电池的最好水平做宣传,有很大水分。
要实现动力电池产业化,必须在材料稳定性和低成本、生产设备的改进、保护电路板及充电设备以及专利等方面有所突破。从实际情况看,部分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已经投产,由于技术不成熟,产品稳定性不佳,导致销售情况不理想。当然这种困难只是暂时的,但如果企业忽视了动力电池技术密集型的特征,技术储备不充分,企业后续营运将会十分困难。
总而言之,虽然电池技术需要重大突破,但对动力电池和动力电池材料而言,是一潜在的巨大市场,动力电池必将引领新能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拓研究所(TRI)2010(12).
[2]高工锂电网新闻中心(2012.4.17).
[3]孙延伟,田晓光,周东辉.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Value engineering,2012,14:33-35.
新能源材料前景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一、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及在我国行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包括低碳燃料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两大类,低碳燃料内燃机汽车包括天然气、生物燃料和其他代用燃料汽车;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具体分类见下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全球汽车产业重新洗牌带来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一)行业发展初级阶段政府的政策保障支持
只有国家对企业前期投入提供补贴,并落实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整车成本降低。所以在目前我国政府应当要以财政专项补贴、减税等财税政策为引导,建立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包括贷款、融资、产业政策等,多渠道聚集资源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的选择
根据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投放次序,分析发展路径中的各个步骤,可以判断,国际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期将以混合动力为主,未来看好纯电动汽车。
1.低碳燃料内燃机的燃料来源和燃用性能限制了发展前景
天然气、石油液化气(LNG)是传统的低碳燃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矿石能源的依赖,而且其能量密度较汽/柴油有较大差距,多年来主要局限于公共交通领域;生物燃料主要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需占用大量土地,在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发展受很大局限。
2.混合动力技术较为成熟,成本控制较好,但减排空间有限
混合动力汽车以热能和电能两套系统驱动汽车,可以有效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但其减排并不彻底,而且同时搭载两套动力系统,不仅增加了购车成本、操控难度和复杂性,也额外增加了车的自重,降低了汽车的整体能效,只是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中间阶段。
3.电动汽车盈利的关键在于以电池技术攻克续航能力与成本堡垒纯电动汽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使用便利性问题:由于电池容量相对有限,与汽/柴油车相比,车载能量少,续航里程偏小,充电站数目少,专业快充网络尚未健全。
第二,电池组一致性问题: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需上百个单体电池组合使用,若需保持电池组性能一致,难度较大,且一致性又影响到电池组整体寿命。
第三,电池组初置成本较高问题:现阶段制造工艺限制了电池成品率的提高,造成动力电池生产成本偏高,导致纯电动汽车整车成本明显高于传统汽车。
4.燃料电池汽车最具潜力,技术有待突破,成本较高,可望长期发展燃料电池不存在原料来源限制,以氢气为燃料源,排放物为水,实现了零排放,是真正清洁能源,能源利用效率可在70%以上。有待突破的关键点是:
第一,燃料电池使用成本高,以贵金属铂为催化,且需经常更换催化剂材料,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氢气制造成本高,每公斤氢气价格为汽油的8倍,储运难度大;稳定性差、复杂路况性能衰减。
第二,燃料电池能量密度低,需要加氢网络,但氢气的低成本储运难度较大。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
(一)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消费国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和全球主要汽车消费市场,比原先预计的提前了5~6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孕育着新能源汽车市场。
(二)成本下降进一步促进需求
有报告指出,预计在未来的几年间,汽车制造商的混合动力系统成本将会大幅下降。近日,摩根大通在一份公布的报告中指出:"汽车制造商生产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有望下降67%之多"。同时,报告中还预测全球汽车市场的混合动力车型在未来的十年间有望达到年销售960万辆的水平,在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将达到10.2%。
(三)“环保、高油价时代”必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统计,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长可能使气温在未来100年上升5.8℃。气候变暖已经使我们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同时,全球石油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不断勘探和开采,石油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趋于贫乏,世界已跨过了“低油价时代的门槛”步入“高油价时代”。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2~1.5亿辆计算,可年节约石油约3200~3300万吨,可替代石油约3110~320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计6300~6500万吨,相当于全年全国用油需求削减20~25%。这对于居民、国家和全社会社会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新能源材料前景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碳排放;资源消耗;环境污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00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9.001
低碳经济以高效能源运用以及清洁能源开发作为基础,新能源汽车应当具有低能耗及低排放的特点。目前,传统汽车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碳,从而造成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因此应当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以及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据估算,每减少一辆燃料汽车使用,一年可减少温室气体5吨。新能源汽车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大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新能源汽车不但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主要研究低碳经济下对汽车产业的要求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缺失、市场竞争无序、汽车性价比不高、资金制约发展等问题,此外提出相关建设性意义的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环境、引入高素质人才、加强技术研究、政府加强扶持力度等。
1 低碳经济背景下对汽车产业的要求
1.1 汽车市场要求
当前,汽车的主要消费成本是大量油耗,然而原油价格快速上升,从而增加汽车消费成本。因此,新能源汽车具有油耗低的市场竞争优势。此外,国家积极号召低碳经济,作为消费者将选择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造价比较高,市场定价比较昂贵。因此,一旦提升相关技术,降低市场价格,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取代传统汽车,从而成为汽车消费主流。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1.2 消费市场要求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汽车低能耗以及低排放,因此应当开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首先,应当运用锂电池,促使新能源汽车零排放;其次,运用更新材料,从而降低新能源汽车重量,减少新能源汽车能耗。根据研究表明,一般汽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便可以提高6%~8%。此外,二氧化碳排放每公里路程可减少
5克。
1.3 出口客观要求
目前,碳排放量成为国际汽车市场的准入标准。例如,2012年欧盟对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30克的汽车进行惩罚,期望到2020年降低到每公里90克。2009年美国制定能源安全法案,2010年对燃油效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制定统一标准,美国政府对拒绝减排的国家征收碳关税。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汽车排放法规,保障新能源汽车节能绿色环保。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瓶颈突出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缺失,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许多零件需要依赖进口。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热衷整车项目,忽视关键零件以及基础设施研究,某些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零件需要从国外购买,缺乏真正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内大部分新能源客车使用美国变速箱、电机以及电池组。新能源企业更多地是进行组装,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2.2 消费市场需求不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扶持主要是汽车生产企业,忽视大众消费群体,并且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更昂贵。首先,购车成本高于消费者心理预期,相比同样动力的传统汽车价格高了大约50%的成本;其次,新能源汽车各种税费、保险随着汽车售价的提高,这类费用也相应提高,并且目前电池更换、维护等费用也较昂贵,造成了其使用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对于市场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假如国家不大力给予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需求不高。
2.3 市场竞争无序
我国新能源的汽车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比普通汽车高几倍。合理的汽车价格才能够保障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消费者,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真正启动,未来五年内,新能源汽车需求主要是公交车以及出租车。消费群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市场需求有限,与大众相距较远,然而国内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虽然技术并不成熟,但是地方政府以及车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基础以及市场竞争力,促使消费市场打开。
2.4 资金制约发展
新能源的汽车研发、宣传、推广、制造需要大量资金,资金问题限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首先,国家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基金,并且鼓励社会资金参股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中;其次,相关金融机构也需要响应低碳经济号召,对拥有核心技术以及发展前景较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融资支持;最后,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应当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多渠道获取资金支持。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3.1 整合产业资源以及优化产业环境
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发展问题,首先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从而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并且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招商项目,例如考虑引进吉利或者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外,相关政府应当对土地以及资金给予一定优惠;其次,规划当地的汽车产业园并且搭建汽车产业平台;最后,大力发展技术评估、人才培养、车辆维修、售后服务等服务机构,从而进一步地优化我国汽车产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