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范文1
新认识: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项系统工程47号文件是继《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文)后,对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落实和细化,也是对全国国土资源部门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具体部署。3号文件下发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和战略的职责凸显。但在国土资源系统内部,多年来也只是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一项日常专项工作来做,而没有进一步的延伸。47号文件的出台,实际上是在昭示,节约集约用地不只是一个专项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此,本人在北京市的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实践中深有体会。作为首都,北京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四个服务”要求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仍是一个瓶颈。在这个背景下,只有通过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才能达成目标。
可以说,北京市在贯彻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制度中,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比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更为迫切。因此,47号文件对实践有很大指导意义。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指标的任务。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全面贯彻落实了节约集约用地观念,对城市建设发展用地进行控制和引导,在耕地、人均建设用地等指标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把节约集约用地战略作为专项内容进行了重点阐述,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经济指标,例如地均GDP等。北京市还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其一,通过加强规划的引导,在空间布局上,细化区域功能,发挥土地集中效应,提高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度。例如,在修建公共服务设施时,兼顾其他的功能。现在北京市的一些公园,不仅是公共服务休闲场所,还是应急避难所等公共安全设施;一些基层社区服务中心,既是社区办公的地方,又是社区服务中心,还是老年活动中心、少儿活动中心等。这些做法实现了一块土地上承载若干功能,这是集约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二,通过产业聚集效应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如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星网工业区,以诺基亚为龙头,聚集了上下游产业链的20多家企业,在75公顷的土地上,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
这种通过空间布局的调整和设置,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模式,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比如,为什么北京的路虽然修的越来越多,但交通拥堵却越来越严重?如果在城市功能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在区域空间内实现既有居住又有就业,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得到缓解。这样,少修一条公路实现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远远比在单独的一个项目上节约集约用地更有意义。新体会: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硬约束,把握土地供应时序第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不仅要设置控制性的数量指标,还要研究空间中各个功能的关系,通过功能的优化来实现节约集约利用。第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内在机制。市场机制有天然的内在力去引导节约集约用地实现,因此,划拨土地的范围应该越来越小,让更多的土地尽量通过招拍挂等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出让。第三,对于不通过市场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要出台标准,建立用地指标硬约束。当然,用地标准是阶段性的,应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用地水平的提高,不断地修正和更新。第四,合理把握土地开发和供应的节奏,在时序上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府主导统一储备开发,避免了原来开发商自下而上开发造成的浪费,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这种模式有利于政府调控市场,落实保障性住房供地。因此,政府主导土地开发,实现有时序的开发,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手段。
新考验:构建共同责任机制,创新节约集约激励政策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对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提出了较大的考验。这其中有两项内容,对落实这项工作至关重要。第一,构建共同责任机制。制定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涉及教育、卫生、交通等不同行业,他们都会从不同角度提出用地需求。国土部门面临的难题,一是如何平衡这些需求,让大家对节约集约用地达成共识;二是如何调动地方政府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对国家财税体系进行重新设计。第二,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政策。以北京为例,为了盘活大量的集体建设用地,我们正在探索一些激励措施,如多种土地收储模式。过去的土地储备以货币补偿为主,现在我们正在探索给农民留产业、留地等多种补偿方式。对于一些有条件的郊区集体经济组织,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挖掘存量资源的积极性,能使农民长久生存得到保障。对于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北京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一些保障性住房用地,原来是工业用地,容积率很低,政府要制定一些优惠措施去支持。总之,通过多种模式的激励,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最终目标的实现。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体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D9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030-02
1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
节约、集约用地,笼统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等要素,同一块土地面积上聚集的相关要素越多意味着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根据生产理论,一定的产出对应着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过程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合乎比例地投入到固定要素土地中去,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将可变要素连续投入到土地,土地边际报酬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边际报酬递减。
如图所示的MPP在点M之前为增加,在M之后R之前逐步递减至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原来下降的边际成本会上升,而上升的边际收益会下降,直到二者正好相等之时的可变要素投入组合为最佳投入组合,在T之前的水平相对应的就是土地经营的集约边际。在目前土地利用普遍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提高土地经营集约度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出效益目标的现实选择。
2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又比上一年度减少29万亩。全国31个省份的农用地98.53亿亩,建设用地4.96亿亩,未利用地39.11亿亩。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在2008年度新增建设用地548.2万亩中,建设占用农用地466.8万亩,其中占用耕地287.4万亩。此外,灾毁耕地有37.2万亩,生态退耕11.4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7.4万亩,耕地合计减少373.4万亩。
虽然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这些数据仍显示出,中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上涨,中国用地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粗放利用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过去节约土地资源的意识没有树立起来,长期以来形成了粗放用地的不良习惯,各个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宝贵的土地资源没能得到充分、有效、及时利用。
(2)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从城市发展看,一些地区城市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公用设施、公共建筑的建设过分强调规模。有些地区工业用地除生产及辅助设施用地外,其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所占比例过大。
(3)一些不合法现象严重影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当前,一些地方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等,不顾“三令五申”和法律法规,未批先用、非法占用耕地,修建临时性建筑和永久性建筑。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
(4)监管机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大。
有些地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还没有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跟踪监督还不够。对空置、闲置土地的查处力度不够大,对各种违法违规用地查处力度不够到位,影响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实际效果。
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一方而要反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性,另一方面要体现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征。指标体系的共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评价指标体系应与不同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各个层次的空间范围相对应。二是评价指标体系与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保持一致。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①对于一个区域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情况的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主要从分地类和分区域两种方法入手。分地类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类,分区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城市和农村等类型。再往下分,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园地评价指标体系、林地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小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城镇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农村居民点评价指标体系和交通运输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等类型。如图2:
②土地集约利用从资金集约度、技术集约度和人口集约度等层面分析和评价。区域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整个区域综合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作为评价对象,侧重从区域整体用地布局、用地结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以及土地利用合理性等方面,评价土地总体的使用效率和潜力。如:可通过对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确定评价因子。
4 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1)科学规划用地,从源头严格把关。
要转变土地管理的职能和方式,树立长远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做好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的衔接,整合用地资源,优化利用结构。严格监督建设用地项目规划预审和审批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集约用地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项目坚决不予供地,从源头上阻断浪费土地行为的发生。
(2)积极贯彻国家有关土地出让的各项规定,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在落实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制度基础上,对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积极探索实行有偿使用。其他建设用地严格实行市场配置、有偿使用。
(3)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并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应该按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有关要求,严格审核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投资期限等指标。同时,还应对各类用地的规模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核查。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后的跟踪管理,对所有新供地项目实行跟踪管理,确保能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要求用地。
(4)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要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而且在用地政策上给予倾斜;对粗放、浪费土地的地方、单位和个人给予曝光,给予经济上的处罚,甚至限制其用地或收回用地。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同时积极引导开发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在全社会营造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氛围,逐步提升全民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
土地是国脉所系、民生所依。推进集约节约用地,事关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集约节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并通过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全力支持和保障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为促进我国发展与保护的和谐、人与地的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华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王业侨.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03).
[3]王春宇,龙媛梅.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几点认识[J].现代物业,2008,(08).
[4]董黎明,袁利平.集约利用土地――21世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向[J].中国土地科学,2000,(05).
[5]周伟,王秀兰.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0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范文3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资源管理难题,落实共同责任机制,不时总结探索制定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机制,依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通知》国土资厅发〔〕41号)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国土资发〔〕5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1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决定在全区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中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不时完善维护资源和保证科学发展新机制;把“创建活动”作为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发挥资源节约集约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中的作用;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我区土地综合利用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能力,达到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目的实现产业升级跨越,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经研究,为保证“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决定成立区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设在区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创建活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日常协调工作。联系电话:
三、创建目标
进一步完善创建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一是通过土地集约实现经济集约,以政府为主导。制订节约集约用地规范和多行业节约用地指标体系,以土地集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引导循环经济发展。要严格执行供地政策,确定用地定额指标、土地容积率、建筑系数、土地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等,供地中严格以各行业定额节地规范核定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提高用地门槛,把好项目入口;妥善处置保证与调控的关系,优先保证产业升级、基础建设、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设定行业准入门槛,把粗放型企业挡在门外,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用地。二是制订节约集约用地激励政策措施。对实行节约用地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三是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估和管理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与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挂钩,与干部的考核挂钩。
优化节约集约的土地资源配置。一是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中,以市场为导向。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硬指标,实行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供地。同时,严把市场准入关,对存在闲置、浪费土地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拒之市场之外。二是鼓励通过内涵增长,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投资强度,鼓励企业建多层、高层厂房,对投资强度低、占地多的企业坚持“腾笼换鸟”三是以经济杠杆调节地价,加大土地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手段和产业、投资政策,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从用地利息上促进用地单位高效用地。
促进节约用地方式的转变。一是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对工业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整改要求的退出用地,由政府收购贮藏后进行集约利用。可以通过储藏、转让、改变用途、土地置换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二是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建设用地向空中、地下挖掘,加快“城中村”空心村”改造。三是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维护耕地,严禁毁田烧砖等现象发生。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鼓励拆村并点,建造多层和公寓式农民住宅,引导农村居民住宅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凡村内有空闲地,未利用老宅基地的不得批准新增宅基地占用耕地。四是开展节地科技研究,推广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工业等模式和技术,引进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管。一是加强对全区各用地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以法制为保证。强化全程监管,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地上查,网上管”监管体系。责任到人,定期巡查。强化批地后监管,制止一切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二是建立节约用地统计制度和信息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土地资源漏洞。三是严格土地管理“问责”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31号)对本辖区内发生土地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或隐瞒不报、压案不追的应追究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四是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要坚持政府各相关部门协调作战,强化执法合力,形成既重视用地,更重视管地的工作局面。
形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社会风气。一要运用多种宣传教育手段和舆论媒体,五)以宣传教育为手段。加强对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建议节约土地的新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社会建议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形成节约意识、节约观念。二要加大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宣传,从用地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上加以总结推广,使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区社会的导向和主流。三要大力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型社会的创建活动,把创建土地资源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节约型政府、节约型城镇作为目标和载体,推动“创建活动”有效落实,务求建设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取得实实在效果。
三年内达国土资源部创优规范并授予模范区称号。通过“创建活动”力争我区在实现试点产业聚集区和节约集约模范区达标基础上。
四、阶段布置
创建活动”分为启动、推进、申请、总结4个阶段开展。年。
具体负责“创建活动”指导协调。各镇(办)区政府各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启动阶段(年6月上旬—7月上旬)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多途径宣传,大力营造舆论气氛,全区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同时将创建活动和“作风建设”创先争优”土地综合整治”等活动相结合,推进阶段(年7月上旬—10月下旬)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基本工作制度、工作顺序和相应的工作机制。不时总结、研究在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形成的新机制。推进我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工作全面展开。
三)申请验收(年11月上旬—12月上旬)依照“创建活动”指标规范体系和“实施方案”积极申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
认真总结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形成的好做法、新制度、新机制。四)总结惩办阶段(年12月中旬—12月下旬)领导小组”召开惩办大会。
五、工作要求
统一思想。各镇(办)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重要意义,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范文4
一、当前牟平区城市土地利用现状
总体而言,近年来节约、高效利用土地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明显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正逐步由国土部门一家向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转变。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土地的开发利用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中,土地的供需和合理化使用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淡薄。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它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还未能完全深入人心,在具体的落实上仍然存在差距,导致了土地利用中的浪费、闲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些时候成为空谈,直接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旧城区大量存在,土地利用率低下。旧城区已经成为城市土地低效利用的主要方面,在旧城区内存在大量一户一宅和低层建筑,土地容积率极低。牟平的旧城区已有着相当长的历史,虽然大多数城中村进行了旧村改造,但仍有一些房屋破旧不堪,长期空置,街巷纵横交错,给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带来不便。
3、土地利用率不高,土地闲置现象严重。很多城区内的老企业危旧房多,大都是低层,建筑占地面积大,但因为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改造难度较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建住宅楼也不断向外扩张发展,转移到靠近公路等交通方便的地域,很多老村内形成了“空心村”,土地的治理利用也有相当的难度。这些现象不仅存在于老企业和“空心村”,在一些新建设的园区也存在大量土地闲置现象,土地大量转用、征用后又得不到及时充分利用,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二、充分认识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对牟平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增加存量土地的人力、物力投入,改善经营管理,尽可能提高土地的使用强度,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城市土地经营方式。因此,用地的合理布局、建筑结构的优化完善、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就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土地的使用强度和效率,就成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
1、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是牟平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粗放的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低的生产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化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牟平区是新兴的城区,独特的区域位置也使得土地成为了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地的利用水平和利用率成为了衡量牟平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尺度。处处寸土寸金,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对整个新城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极为重要。
2、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是牟平区土地实情的客观要求。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直接动力。目前,土地资源已成为牟平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势在必行,深入研究和挖掘牟平区现有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是牟平区针对土地利用粗放、浪费严重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城市用地结构反映了各功能区在城市用地中所占比例。过去,牟平区土地资源特别是工业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十分普遍,在城市用地结构中城市工业用地所占比重过大,在用地面积和规模上,表现为总量失控、扩张过快。交通用地、住宅区用地、商业用地占比过小,这是牟平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合理,城市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些镇、村为解决村民的经济收入而盲目投资,不仅造成资金的沉淀,而且在用地结构上,也表现为各类用地比例不协调,布局不合理,生产重复布点,投入产出密度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牟平区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高达72%以上,早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低品位的开发,建设的低矮、简陋厂房,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牟平区产业聚集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变建设用地粗放利用的状况,必须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4、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是推动牟平区产业聚集优化提升的强大动力。目前,牟平区的第二产业主要是几个专业镇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虽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产量、销量上占有一定比例,但基本属于能耗高、技术附加值不高、环境负荷重、使区域环境承载力降低的产品。面对日益剧烈的国内外市场,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就一定要加大产业的优化升级,并加快与城市化进程的结合,使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要求相协调,整合土地资源,让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成为推进产业聚集优化提升的动力。
5、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是牟平区加强土地管理的最好出路。由于过去对土地的不规范开发利用,目前牟平区也存在土地资产处于闲置和低效利用状态。而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是在城市范围内通过用地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高度有机结合,使土地为载体的各类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相互之间以及其外部环境之间,无论在使用功能上、效益上、后续发展或形象景观上,都能达到结构严谨、组织有序、相容性好、功能互补并能自我修复的状态,最终带来高质量的城市建设和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对土地的高效利用特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了解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地利用的布局和利用强度,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决策制订最佳的开发方案,使土地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推进牟平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加快城市化发展,首先从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和矛盾着手,充分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重点抓好土地利用的优化组织和合理利用,严格落实规划,加强法制建设,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良好的环境。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处理好规划与现实需求的矛盾。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应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龙头”,科学的规划可以协调好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从宏观上调控土地利用,科学规划布局土地利用结构,从而达到建设用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不同步的情况,应协调各部门,着眼未来,积极邀请专家进行评审,扩大公众的参与力度,增强其现实的可操作性,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目的。
2、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国土部门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作为考核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笔者认为,土地投资强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合理性,目前国土部门主要依据发改部门提供的文件或批复,而企业在取得土地后实际的投资规模往往有变数,因此当前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行业用地指标体系,根据行业、投资规模等综合确定供地指标;二是在《土地出让合同》增加土地容积率、建筑密度、投资强度等条款;三是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应鼓励社会资金的多元化投入,鼓励房地产企业建设标准厂房用于出租或出售,工业企业配套的居住、食堂等用地应实行社会化服务。
3、推进城市土地整理。与目前正在进行的以土地储备为手段、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的旧城区改造要有区别,今后土地整理必须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应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的,体现城市土地整理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城市土地整理应充分调动政府、普通业主等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在拆迁补偿的形式上要体现多样性。
4、健全土地市场供求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促进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牟平区必须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土地占有成本的约束、产出效益的激励作用。要充分发挥土地有偿的杠杆作用,运用地价手段调节土地的利用方式,制定地价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调节系数,对土地利用效率高的项目给予优惠,反之则严格控制,限量审批。要创造性地实施土地交易规则,广泛采用招、拍、挂方式交易,实行交易许可制度和交易预报制度,对所有交易信息、交易程序、收费标准等公开化,使得土地市场运行规范化。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土地管理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建设用地 机制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农业大国,但现实中土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地使用。尤其是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合理性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与此同时,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闲置以及废弃等现象严重,节约集约用地程度还很不够,因此,专题研究如何构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的问题意义重大,分析我国在实行节约集约用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以有效破解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难题。
二、当前制约节约集约用地的突出问题
招拍挂出让效果不明显,拍卖比例偏低。近年来,各地虽然对经营性用地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但由于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效果并不明显。
土地收购储备资金不足,“净地”出让比例不高。大力开展招拍挂工作,必须扩大土地储备量,而收购储备土地需要大量的资金。受地方财政影响,大部分县(市)收购储备资金一直没有落实到位,资金来源有限,地方土地收购储备主要采取红线储备和信息储备两种方式,影响了土地市场建设的规模化和招拍挂工作的全面开展。政府手中的土地储备量不充足,无法对土地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土地资产的价值就不能够充分显现。
对司法机关处置划拨用地缺乏有效约束。处置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但在房地产纠纷、企业破产、房地产抵押贷款等案件的司法裁决中,法院不经有权机关批准,直接处置划拨土地使用权,使本应由国土部门统一组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土地使用权脱离了统一管理,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给政府土地收益造成了损失。
村屯规划布局不合理。目前农村建房大多没有统一规划,居民建房随意性较大,布局散乱,土地利用率低,少批多占和“一户多宅”的现象没有得到完全控制。
三、土地粗放和浪费原因分析
土地粗放和浪费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投资主体是各级政府,投资意识和行为脱离企业经营规律和市场需求,往往在争项目、要投资、占土地上下功夫,在规模上求大、在结构上求全、在效果上急功近利,大量资金投入低水平、低效益的重复建设。与此同时,我国的土地管理是以保证项目用地为主要目标,土地配置的方式是行政划拨,加上人们又缺乏“人多地少”的忧患意识,因此在用地行为上普遍存在着宽打宽用、多多益善的现象,导致对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的低效利用和闲置浪费。
(二)经济发展中的急功近利和利益驱动
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从当地实际出发,不从全局利益出发,不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只考虑局部利益,只考虑本届政府和个人的政绩,因此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存在着急于求成的想法。
(三)土地的配置机制不尽完善,有些方面公共用地配置不尽合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土地作为商品性资源同样需要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但是,土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仅稀缺,不能再生,且具有强烈的公共性、明显的共享性。为此,除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外,还应该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规划和计划,使土地的供应和交易特别是城市建设用地实现合理和科学的分配。实际上既存在土地市场机制不足的问题,也存在着过分市场化的问题。
(四)缺乏协调区域发展的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计划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没有协调区域发展的国土规划,资源开发、投资建设缺乏统筹,致使不同部门的各类规划间缺少协调和衔接,造成了用地空间布局重叠、散乱和用地效率低下、不能节约用地等问题。各地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区域协作和资源共享,盲目投资,争上大项目、大工程,甚至出现了相互攀比、过度竞争的现象。
四、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对策建议
(一)规范政府行为,发挥有关部门的协调作用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规划计划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建设用地的结构布局,统筹安排各类、各专业用地,严格控制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占用,努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这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根本途径。
新增建设用地,要在符合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有能力履行法定义务的前提下,按照法定程序报批;要严格建设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征用)的审批程序,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全程管理 ,做好建设用地批后检查工作,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 充分发挥规划在耕地保护、城乡建设、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土地资源中的龙头作用;要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积极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以严格保护和集约利用为前提,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二)将“节流”与“开源”协调统一起来
一手抓“节流”,节约用地、盘活存量,节约每一寸土地尤其是耕地;一手抓“开源”,多渠道多途径千方百计地拓展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来源,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按照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 修订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土地复垦。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核心是盘活存量,严控增量,管住总量。盘活存量关键是摸清底数,开展城镇存量土地专项调查,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要求,充分运用市场准人标准,经济杠杆和供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凤凤.试论吕梁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32期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范文6
一、全市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简要回顾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在农村宅基地整治、集约利用工业土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积极拓展农村利用土地空间,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农村宅基地整治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年以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到去年底,全市已有个村(撤并前的村数)开展了宅基地整治工作,共拆除旧房多户,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村庄面积万亩,其中退宅还耕新增耕地亩。通过农村宅基地整治,农村居民点用地人均减少了平方米。我市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多次在全国、全省有关会议上作了介绍,并被编入《全国节约集约用地100例》。
(二)多措并举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法依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和实践“待置换用地”、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和建设用地复垦周转指标等政策措施,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有效地保障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去年,我市通过土地整理获取土地折抵指标3.65万亩,通过退宅还耕获取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亩,获得省政府农转用批准面积4.33万亩。去年底,全市有规划指标农用地万亩,其中耕地万亩。全市相对集中可利用的待置换用地总量尚有万亩,其中市区成片待置换区有1.5万亩左右(其中耕地为1.2万亩),五大集镇成片待置换区有亩左右(其中耕地为亩)。去年,经省政府批准的低丘缓坡规划局部修改的项目达余亩,为我市发挥土地空间优势打下了基础。
(三)千方百计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我市人多地少的现实,决定了土地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去年,利用开展百日攻坚活动的契机,按照“向存量土地要空间、向集约高效要空间”的思路,积极挖掘土地潜力,存量土地,全年共存量土地3792.79亩,其中工业用地2673.32亩,较好地解决了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土地闲置问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加大挖潜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土地集体会审制度的意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关于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意见,切实加强了土地管理,大力推进了节约集约用地。据初步调查统计,经济开发区和各工业功能区平均投资强度达到了每亩113万元,亩均产值为万元,亩均税收为4.18万元,其中领带园区分别达到万元、万元和万元。
(四)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为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市政府于年初出台了《市乡镇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建立了耕地保护责任制。截至去年底,全市实有耕地面积万亩,比上年净增亩,基本农田面积达万亩,超出市政府下达任务1814.81亩。全市共建成标准农田32.97万亩,新增耕地5.38万亩,为我市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市国土局还围绕市政府全年商业用地出让计划,积极引进了中大、中国轻纺城等公司参与我市城市建设,全年完成土地出让金8.47亿元,同时,催缴历年土地出让金1.33亿元,极大弥补了我市财政和城市建设资金的不足。
应该说,这些年土地管理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多地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土地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土地管理工作能够取得上述成绩,这确实是很不容易的,应当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一是土地已转未供情况依然突出。
二是土地粗放利用、闲置现象依然存在。从整体分析,经济开发区和各工业功能区亩均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虽然有了新提高,但还有几个工业功能区,亩均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值都在100万元以下,有的工业功能区亩均产值仅为60多万元。另外,到去年底,已供地而未利用的闲置土地面积尚有亩左右。
三是土地违法违章和涉土举高不下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去年国土部门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件,较上年的件增长%。国土部门接待的涉土达453件,较上年的372件增长21.8%。
总之,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看待国土资源形势,既要看到土地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更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有为地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二、认清形势,明确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任务
当前,土地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概括起来是五个“越来越”: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运用土地闸门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越来越明显,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法律责任越来越严格,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土地权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我市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根据目前形势和我市实际,去年我市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一是闲置土地1000亩左右,切实提高土地利用质量;
二是加快速供地速度,全面完成年前已农转用土地的供地任务;去年已农转用的建设用地供地率达到%以上;年新增建设用地供地率达到%以上;
三是新增建设用地当年投资强度比上年增长20%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单位面积gdp、税利比上年增长20%以上。
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我市节约集约用地质量
当前,我市土地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氛围
一方面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宣传,提高土地使用者节地、惜地意识;另一方面在新闻媒体上每月公布企业“亩均投入、亩均产出”前十名和后十名,年底再表彰通报,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意识。通过正反典型宣传,形成节约集约用地为荣、闲置浪费土地为耻的氛围,以舆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二)加强规划管理,充分发挥用地规划的调控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龙头,是促进科学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途径。为此,一是要抓住在我省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试点的契机,积极争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局部修改,努力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确保发展空间需求。二是各类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是年度用地安排必须控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之内。去年计划通过农转用新增建设用地亩,计划供应各类具体项目用地4900多亩,其中经营性用地1600多亩,工业用地3000多亩。
(三)切实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切实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若干意见》,从长远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切实采取措施,强化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是要加强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控制。对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等不符合省级指标要求的项目,要严格核减用地面积。工业项目的建筑密度原则上应控制在40%以上,绿地率原则上应控制在20%以内。二是要加快具体项目的供地速度。以前已农转用未办理具体项目供地的新增建设用地,必须在3月20日前政策处理到位,到年底供地率必须达到90%以上;去年度已农转用未办理具体项目的新增建设用地,必须在6月底前政策处理到位,到年底供地率必须达到80%以上;去年新增的建设用地,政策处理必须及时到位,年底供地率要达到50%以上。对供地速度要列入经济开发区和乡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按时完成供地任务的给予奖励。三是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向工业区集聚,单个企业投资规模在经济开发区和城市规划区内小于2500万元,工业功能区内小于100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对新建工业项目,一般应建造3层以上多层厂房,不得建造单层厂房;市政府对新建标准厂房平方米以上的经济开发区和乡镇(街道)给予一定的奖励。四是鼓励企业大力开展挖潜节地活动。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工业企业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不改变土地用途,在企业原有建设用地上加层改造、提高建筑容积率的,不再增收或调整土地价款,并减免城市建设配套费;对新增工业用地,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五是加大闲置土地力度。对去年底前已缴清全部地价款且已依法办理供地手续的企业,主动退让用地面积在5亩以上的,退地部分的已缴土地款予以全额退还,并对退还土地款给予贴息补偿,在此基础上再给予3万元/亩的奖励;对已用土地未达到批准总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或投资规模不足总投资25%,且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退出存量土地的企业用地,按照闲置土地处置。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按出让或划拨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建设、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也应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充分利用。为激励经济开发区和乡镇(街道)收回闲置土地的积极性,按收回闲置土地、处置企业自退用地和收取土地闲置费的面积给予奖励。
(四)强化农村土地管理,推进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一是高度重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指导、督促编制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庄规划,划定村镇发展和撤并复垦范围。严格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禁止“以租代征”将农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二是鼓励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和户均住宅面积相关标准,控制农民超用地标准建房,逐步清理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问题,坚决防止产生超面积占用宅基地和新的一户多宅现象。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加大村庄整治扶持力度,继续鼓励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空闲地和废弃工矿用地复垦整理。每年复垦任务列入经济开发区和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去年计划复垦1000亩。市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切出一定资金对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实施补助和奖励。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平原地区农居点向低丘缓坡迁移的试点,将平原地区农居点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并鼓励建造公寓式住宅。
(五)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拓展空间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市今后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从我市实际看,解决发展用地需求,今后主要的来源在于低丘缓坡。因此,要着眼于拓展发展空间,开发利用好低丘缓坡。一是规划拓展好低丘缓坡利用空间。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居则居”的原则,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引导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构筑新的发展平台。对经济开发区或乡镇(街道),按当年批准使用规划修改后的新增建设用地奖励3000元/亩。二是积极开展低丘缓坡垦造耕地。垦造耕地计划分年度列入经济开发区、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去年计划垦造耕地亩。政府对耕地垦造项目进行补助。
(六)严格依法管理土地,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