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氛围

一、发挥多媒体优势,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情况有待于教育教学界同仁不断深入探索。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小学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以创造生活化课堂教学环境为途径,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有利于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数学概念,认识数学命题和公式的本质。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尤其在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亟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具体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论,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其次要展示与新课程配套的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与研究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水平。利用多媒体优势,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数学理念,进一步让小学生加深印象,便于理解,牢固掌握数学概念。在生活情趣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具体数学难题进行探究性解答。教师要把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形象、生动的动态化演示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在对数学概念的反复感知过程中进行分析、类比、抽象的基础上完成。

二、改变传统文化观念,创设新型课堂教学情境

传统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循规蹈矩,尊崇权威,对教师指定的学习内容不敢随意改变,更谈不上有自主创新意识。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过于严谨,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通过恰当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很快能够明白这些数学概念是如何创造出来的,通过赋予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形象的语言简述抽象的数学概念。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构建有利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自学等方面的能力大有提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有算式,算理的运算与推理,有对事物的数量、形状、运动状态的分析,还有用数学概念进行的“数”“形”的转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能够主动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归纳和探究,进一步印证数学概念的科学性。学生在学习中以探索精神与教师或同学进行广泛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些操作、思考与交流若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则可强化数学教学效果。而这种整合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整合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使学生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形成内在联系,达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应用。这就是整合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为创设这种情境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为“多元联系表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信息技术为复杂、重复的运算、制图提供了简洁、快速的工具,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只有把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科技论文: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 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 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 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 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 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 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 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有些G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 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 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 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 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 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2.2 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 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参考文献

1 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1996, (1): 19~21

2 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38~139

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思想品德;优越性;激活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31-01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感情的声音,能促使学生能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的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提想在引导学生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师生共同讨论,使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

(一)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彰显多媒体优势。思想品德课极强的实现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以灵活的“教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结果,因此,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室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激活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景上,教师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多媒体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一曲音乐,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且极易受到干扰,这时可用到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到有意注意,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

(三)让多媒体走进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活动能力。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情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弥补了活动课程中的不足,丰富了活动课内容,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运用的及解决办法

(一)盲目否定传统媒体,应看到传统媒体的优点。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相比,显然是落后了。于是有人视其为“过时”,弃之不用。此举实在不可取,传统教学媒体不仅操作简单灵活、方便快捷,而且它还有特殊的功能,如投影的静物显示功能、幻灯的实物放大功能、实物模型的立体空间展示功能等,这些都是多媒体计算机取代不了的。可见,投影这一电化教学的“常规武器”,操作简单灵活,在教学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盲目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电”,各种媒体应相结合。有些教师认为:既然要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就必须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于是,在上公开课时,不管用得上用不上,教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使用计算机,把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发展为“满堂电”。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而不要一味地追;满堂电。多媒体的应用,不求多,但求精。如果过于追求动态效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

(三)盲目追求课件界面精美,应讲究实用及效果。一个优秀的课件,应尽量少用与表现内容无关的图像、声音,它应该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在设计时应把重心放在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破方法的推敲上。如果课件操作界面重形式美,轻内容实,这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范文4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述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育理论的一部分,从皮亚杰的时代开始便逐渐广为人知。1988年,夏尔曾提出,积极性学习、建构性学习、累积性学习及目标指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具备的四个核心目标。1998年,Roben·JanSimons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新的核心目标,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具备要素,即诊断性与反思性。在此之后,高文又指出了建构性学习的几个重要特征,即问题定向的学习、探究定向的学习、社会性学习、情境化学习与内在驱动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进入教学的情境,创设学习环境的情境必须是对学生建构有意义的。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搜索与分析,并且提出问题、设想并根据自身的知识进行验证,发现其中的规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语言和文字向周边的人进行阐述、使整个学习群体共享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实现建构的最终目标,即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与掌握。构建主义理论学习环境包含了协商、情景、对话等属性,而多媒体技术则是这些属性的具体体现。

二、建构主义理论实践

1.情景创设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各种资料,通过不断建构方法获取知识,而不是教师授予的,学生在复杂、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景”,唤起学生对认识结构的知识与经验,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创设真实情景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重要的,而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情景最重要的工具,通过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在教堂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影、录音、录像,将英文影片、人物传记、地理风貌等各种媒体信息引入到课堂上,丰富多彩的画面与人机交互界面所产生的效果,更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不仅满足了建构学习对环境设计的需求,还能提供虚拟现实的语言环境,实现真实的情境教学。教师通过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

2.交互性创设与多媒体英语教学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设为中心。换言之,主要强调学生的认知,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只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信息的主体,是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的对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从而进行交流与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营造新思维、培养协作精神,建立学习群体,在群体中进行协商与讨论。这种交互性不仅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的交互性以及学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交互,为知识建构创设广泛的学习共同体,提供知识建构所需要的资源与支持。学生在情景之中,通过多媒体主动用所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或疑问。学生的疑问包括语言情景、语言表达上的各种障碍,通过这些丰富了主题上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全面表达自己的语言。接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尽情表现出自己所学的语言能力,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让其他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听、学习、模仿,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知识能力弱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挖掘问题,同时,调动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发表意见,让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方法学习,在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带动下,将全体学生都带动并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口语能力,达到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英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显著的优势,不仅利于知识信息的输入,弥补传统英语教学缺陷,还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将文字通过图像、动画、声音结合,形成立体、生动、多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认知方式与学习材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掌握学习进度,使“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这一人文主义的理论得到体现。

2.学生通过信息进行快速语言实践

计算机具有庞大的信息存储与信息处理的能力,教师通过网络制作教案,而计算机所传递的信息与内容相比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它能有效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与学习效率,方便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灵活掌握,保持教学的层次性与连续性。

3.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大学英语通过网络传播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全面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物质基础,还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与知识储备提出挑战。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根据教学计划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库的材料,将书面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音频及视频效果,增加教学趣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求知欲望;善于将学科上复杂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全面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与传授知识。

四、对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建议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实践,需以学生为主体,但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虽然学生作为语义的建构者,却不能由学生自主极端地教学。因此,仍然要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与管理者;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课堂气氛与语言环境的营造者。第二,教师对课件的设计要考虑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师最优秀的构想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结合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这样才能利于学生对学习进行自主的发现及探索。

五、结束语

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 交互;交互式教学;教学媒体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09)06-0049-03

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 & 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它是在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Teaching)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的本质在于: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介入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促使学生主动而有效地学习。交互式教学的特点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特定的、具体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研究者把阅读理解的策略分为两类,即增进理解的策略和监控理解的策略;他们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四种理解策略上,即总结、提问、阐释(澄清短文或字词的意思)以及预测(预测下文的内容)。[1]

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众说不一。主要有:

“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2]

“交互式教学”是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学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3]

严格说来,交互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环节,实际上它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的转变,以保证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有关交互式教学理念纷纷被提了出来,有面对面的课堂交互式教学和非面对面的网络交互式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或传播。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交流,因而在各种形态的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交互,交互其实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传统的“交互”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的交流活动及相互影响。然而,在不同的教学形态中,交互所呈现的方式和特征是有较大差别的。从对我国期刊网的搜索结果显示,近30年间核心期刊中探索交互式教学的文章很多,各类教育教学书籍中涉及对交互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也数不胜数。国内虽然对交互式教学研究的时间不长,但还是形成了几类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一、以“语言交流、情境教学”为特征的交互式课堂教学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也在积极倡导推行合作与探究式教学,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以互动为特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靳玉乐主编的《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与王坦著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以及其他有关合作与探究的一些著作,都涉及到互动的问题。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也对“互动”的特征进行了大力探讨。如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大均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用专章论述了“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其中包括教学交往的含义、基本类型、特征、条件与原则,也包括师生交往的心理结构及功能、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特征、基本模式与基本条件等。

此类探讨大多注重于从课堂互动的角度来分析,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教学主体师生之间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教学就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5]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义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只有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积极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发挥师生、文本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互动交往的形式,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探索创新。

许多学者积极探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如吴惠敏老师的“‘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探讨了五种较成功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法”:主题探讨法、问题归纳法、典型案例法、情景创设法及多维思辨法;孟素琴、郭大波老师发表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思想政治课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设疑学生根据原有知识回答教师板书教材知识和体系并设疑,学生阅读归纳整理学生讨论、辩论,教师串讲教材纠正错误课堂小结;东北师范大学周福琴教授的弟子周澍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特点、方法及意义,多层面地分析了其理论依据,简述了国内外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状况,并阐述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倡导此模式的意义,提出了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热身阅读训练讲解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检测作业;宋海燕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交互式课堂教学对词汇学习的影响”一文中,从语言输入互动模式的角度分析了外语课堂互动的特点以及其对词汇学习的作用,在Vygotskian社会文化框架下剖析了交互式课堂中通过小组活动对词汇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郝怀芳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语文交互式教学的理论及应用”,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对语文交互式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等等。

实践证明,交互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改革的思想,联姻现代教学媒体,必将促生适合课堂教学的现代新型教学模式。

二、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为特征的交互式课堂教学研究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指的是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或全部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式课堂教学得到深入的研究和普遍的重视。

此类交互式教学的呈现方式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并以信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等深度整合的多媒体技术形式,集成了软硬件系统和资源为一体的互动平台,从而影响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具有诸多优越性。就课堂而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它能把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情境创设、启发思考、师生交互、人机交互等。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一般教学媒体的特性,如内容展示、重复利用等,而且集成了计算机、投影仪等诸多媒体的优点,如方便可控、便于保存、便于交流、长久显示等。交互式教学呈现方式的优越性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归结起来可以分成教师备课、课堂实施、复习巩固、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6]

此类探讨大多注重于运用交互课件来突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交互性、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习者,具有交互性强、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的特性,能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指导与监督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积极的自主学习者,人际交流及合作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三、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特征的交互式课堂教学研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各有优劣。人们希望能够整合二者的长处,使其既具有普通黑板的功能,能在上面书写自如,展现教师风采,又具有能够承载丰富多彩的网络多媒体的功能,并且能够完整保存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黑板上所写的内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使这种愿望变成了可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 (Interactive Whiteboard)是一个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既具有普通白板和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又可以实现普通白板功能与计算机功能以及软硬件功能与教育资源、人机与人际多重交互的电子感应屏板。它通过嵌入式软件和通讯技术,将电子屏板连接到微机和投影机,构成了一个交互式协作教学环境。它能将电脑中的文件内容投影到屏板工作区,同时人们可以用白板笔(手指也行)代替鼠标控制电脑,并利用白板笔直接对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标注、修改、擦除、保存等操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交互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简称交互白板)在我国真正应用于课堂教学应该说是从2004年4月1日正式启动的。英方与中方的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参加实验研究项目的北京市中小学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书。中英合作交互白板实验研究项目对交互白板的教学应用达成了十项共识,主要体现在交互白板能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本班师生与外界师生及专家的交互平台,促进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交互白板能构建一个课堂教与学的协作环境,转换师生的教与学的角色和行为。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丁兴富教授认为,电子交互白板将替代黑板成为未来课堂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主流技术,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首选技术,成为中小学未来教室设计施工的标准。

当前发达地区中小学正大规模引进交互式电子白板,一批学校正积极投身于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实践中,从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善师生、教材、媒体的交互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交互式教学研究

面对面的课堂交互式教学,其教与学的两端都是参与教学的人。在因特网上,人们可以将预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存放在特定的远程教学服务器中,供人们在需要的时候下载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中,学习的一端是人,而提供教学内容的一端则为远程教学服务器,因而这样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交互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能在因特网上进行交互式学习,远程教学服务器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作出相应的反应。它们提供比传统面授课程更强的交互作用、更实际的个别化教学和更及时的反馈。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非面对面的网络交互式教学随之诞生。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学习模式也将逐步成为学习的主流。网络具有提供双向交互的能力,使它成为非常独特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教育媒介。教师可以在电子论坛中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在网上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用e-mail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反馈。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在线讨论、聊天室、电子公告牌、电子论坛、电子答疑系统、视频会议等向教师提出自己没学明白的问题,和教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认知与技术研究室开展的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研究,已初见成效,它主要采用非面对面的网络交流,网络交流方式包括通过ISNet平台集成的协作区讨论、QQ信息、Blog日志、综合论坛发贴和e-mail等工具进行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同时也包括单独利用QQ群开展的教师或学生全体在线会议。

伴随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以媒体为中介的教学交互活动逐步取代了面对面的人际交互,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然而,有了先进的交互技术和交互平台,能否实现教学所期望的高质量的交互,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合理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相互作用,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因此,决定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基于课堂的面授教育,还是跨越时空的远程教育,交互活动都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关键步骤。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整的意义,并进行主动学习。

其次,要合理应用交互式学习策略。当今社会需要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观感悟体验,改变教学单向传递为多向、互动传递,倡导合作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习。

最后,要合理开发交互式学习平台。应根据教学设计活动的实施步骤,选择适当的交互媒体,采用适当的网络编程技术,构建网络交互平台。交互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而形成的学习模式,交互平台是交互学习活动的前提,犹如撑杆跳高运动中的撑杆一样,所以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构筑功能相对完善、简单易行的交互平台。

五、结论

进入信息时代,要求交互式教学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应用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技术媒体构建交互平台,更为科学合理地调节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交互支撑平台之间的关系,使新时期的交互式教学经常性地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生长、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已有的交互式教学研究成果已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做好了铺垫,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要完成由教学思想到教学模式的转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好长的路要走,加之笔者占有资料有限,对交互式教学的研究的概观难免以偏概全,所以本研究的本意仅在于吸引更多的同仁来一起探讨交互式教学的有效应用和新发展。

[参考文献]

[1][3]郝怀芳.语文交互式教学的理论及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2]毛霞,陈健.以学生为主体交互式学习方法的初探[J].经济师,2003,(8):84-85.

[4]周澍.大学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6]朱宁贤.从黑板的演变看交互式课堂呈现方式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55-56.

[7]金天允.网络环境下教育交互的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1):16-20.省略)。

Research Summary of Reciprocal Teaching

LiuZhenfang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Zhejiang Jinhua 321007)

【Abstract】 Media teaching isdescribedas the center inthe article, and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earches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whichare characterized by language exchanges, situational teaching, computer-aided teaching, Reciprocal Whiteboardas well as the network Reciprocal teaching based on internetrespectively, to explore new ways for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aldevelopment of Reciprocal teaching research.

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供应链;国际物流;关系

一、供应链管理简述

供应链,即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还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带来相关的效益。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在这四个领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细分为职能领域和辅助领域。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库管理、分销管理。而辅助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和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供应链体现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熟与发展之中,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等来实现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以及留住顾客等功能目标,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社会目标(满足社会就业需求)、经济目标(创造最佳利益)和环境目标(保持生态与环境平衡)的合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市场正在趋于一体化,全球经济和信息也在趋于一体化,企业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挑战。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实现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对大量信息进行迅速、准确、高效的传递和处理已成为现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合理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才得以更好的实现。

二、国际物流简述

所谓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的情况下,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空距离,而对物资所进行的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经贸活动。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都将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物流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准化的集装箱货柜等也为物流业的跨国发展扫除了障碍。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动物流的全球化,要想使得物流在全球范围内节省、高效、顺畅,发展国际物流标准化就势在必行。全球化大生产、大流通、大贸易、大循环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与世界经济接轨、与国际惯例同步是物流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为此,各国物流的标准无疑需要与国际一致,不能违背国际统一标准。如果一意孤行,最终将作茧自缚。此外,物流标准化是一种超前性的工作,在各国物流发展初期就把标准化工作抓好,防患于未然,对各国物流业以及世界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代国际物流必须做到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物流无国界。但是做到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我们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物流环境的差异;物流系统的范围;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国际物流标准化的要求。

三、供应链管理与国际物流关系简述

适应国际物流发展趋势的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在总成本最小条件下,将客户所需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它的最直接的运营目标就必然是以物流效率为中心,通过跨企业管理,努力降低物流成本,积极缩短物流周期,编制相应计划,控制整个供应链,使物流过程最合理。

首先,供应链管理中降低物流成本侧重于非价值增值环节的成本,如库存成本、在途制品成本和运输成本。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支撑下,原本看似从销售商到制造商再到供应商逐个完成的环节,可以“同时”进行。这就使原来存在于它们之间的因需求不确定而建立的缓冲库存被取消,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建立转运中心,在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建立配送中心,这种中心集中管理各供应链的库存,从而降低原来链中分散的各企业单独仓库的库存成本,通过库存的集成管理,最终达到降低整个库存成本的效果。

其次,供应链管理过程充分体现及时生产的思想。在供应链的及时生产体系下, 供应商及时将原料送至制造商,制造商及时将产品送至销售商。供应链准时生产的基础是在快速电子信息条件下,三者制定同步的生产、发货计划。另一基础是链中核心制造商的生产能力和柔性,因为它把握着链中物流的节奏,其生产能力决定是否准时向需要供货的销售商运输产品,其生产柔性决定能否随需求变化而变化生产。

第三,运用价值链思想进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物流是21世纪最有影响的物流趋势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包括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物流网络。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垂直一体化物流,它要求企业将提品或运输服务等的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为解决复杂的物流问题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霍红,马常红.物流管理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