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范文1

商业学院包括的学科门类有: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门类、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门类、艺术学门类等。商学院是一大学为培养商务人才而专门设置的,以培养能适用当代商务理念的经济人才为主教育机构。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内外资企业、政府机构、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掌握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系统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范文2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协同提升;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123—02

根据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培养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在该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实务能力的培养和实务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而目前很多大学,尤其是综合型大学轻视实务教学,更多推崇精英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而忽视了学科本身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基于此培养模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务类课程的学时被一再缩减,误认为实务实践能力只是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在国际市场上日趋重要的地位,为高级国际经贸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在银行、保险、财务、管理等许多领域均需大量能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惯例、利用网络营销进行全球沟通的复合型人才。在涉外人才市场,往往更加青睐复合型、知识型、外向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整个教学体系中应增加实务类等主干课程的学时,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结算等,而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运输与保险、海关报关等课程可以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形式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利于不同发展目标的学生作出自主选择。

二、提升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路

(一)案例教学应协同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系列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实务教学中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实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是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起到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作用,以此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及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应以理论与实践协同提升为取向,既强调理论的掌握和获取,又强调实践的改进和优化,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关注最新实务动态变化

国际经贸格局瞬息万变,各国贸易政策也层出不穷,在实务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实时跟踪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和本专业学术前沿问题,不断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及时将国际经贸领域的最新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不断发展,其相关的很多规则和国际惯例都在不断修订和更新,并且修订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由于教材编写出版的滞后性,学生无法通过教材完全掌握最新的业务知识,不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实务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紧跟国际贸易形势和国家外贸政策的变化,在坚持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规范的知识结构不变的同时,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及时积极地反映实务操作中的最新业务操作方法和最新的发展动向。

(三)重视实习环节,建立实习基地

理论教学是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则对学生理解和应用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务课程的直接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很多学校都通过购置专业的模拟软件、成立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外实验基地等途径,以此来加强创新能力训练和实践,从注重传授知识的教育转变为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式。综合型大学采用毕业实习与校外实习基地紧密结合的方式比较有效,更具有实施的空间,因为实务课程的课时有限,很难在模拟教学、实验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财力,而毕业实习被设置在教学计划中。

根据学生毕业实习的过程和效果来看,由于外贸业务特点、商业秘密、老师数量不足等原因,一般的外贸实习很难使学生真正融入各个真实环节、接触实际客户、熟悉整个贸易流程,无法达到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岗位的目的。目前很多学校所采用的分散进行、自主寻找实习单位的方式更是难以监控实习过程,实习造假现象也难以避免,实践效果不甚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建立长期有效、能够真正合作的实习基地是不错的选择。首先,学校、学院要重视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充分利用院校的社会声望、校友资源、丰富的人脉资源等各种优势,建立良好的、能够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其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学校、实习企业、学生等各方利益的多赢,如在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建立了和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关系后,要给企业更多在学校提升企业形象、品牌融入的机会,使企业在行业内获得更多潜在机会和推广。在这样不断良性循环的合作中,使企业愿意提供真实的岗位给实习学生,从而达到提升实践效果的目的。在合作过程中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挑选高素质经贸人才的机会,促使实习单位能够按照学校的实践目的来规范学生的管理,切实达成实务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新兵,罗增儒案例教学:谋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协同提升[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6):17—20

[2]赵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2(1): 136—137

[3]李翠蓉,徐志伟本科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西昌学院学报,2005(9):138—139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范文3

关键词:国际贸易单证实务 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4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创纪录的两位数,尤其是“入世”十几年来,我国与世界市场接轨的步伐逐渐加快,外贸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瞄向世界市场,直接造成了对外贸人才的大量需求。在外贸人才培养中,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很不尽人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难以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需求。2007年,国家教育部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后,我们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和实践,经过5年渐进式的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结合我校国际贸易单证实务重点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进行总结归纳。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需求现状

大部分高校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业务技能,能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等工具,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约有一半的高校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方面使对外贸易人才的供应快速增加,另一方面也使该专业的求职市场人满为患,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现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尤其是普通农业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有三类: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研究人才、国际商务管理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第一、二类人才是综合性大学的国经贸专业、财经院校的国经贸专业的主要培养任务;普通高校,尤其是普通农业院校的国经贸专业主要培养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这类人才要求在一般性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实务操作知识,具备国际贸易实务技能专长,这就对实务类课程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该专业的一门重要实务课程,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起着承前接后的重要作用,该课程以前面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为基础,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出口业务操作综合实验课、教学实习等影响很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专业毕业实习和以后的实际工作。

当然,普通农业院校的国经贸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高于高职高专学校,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实务操作技能,更要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实践中可能还有什么更好的做法,这些做法的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普通农业院校的国经贸专业与高职高专国经贸专业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有一定发展后劲,为其数年后晋升至管理岗位打下一定基础。

根据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我国普通院校国经贸专业应该培养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业务技能,能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等工具,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②熟练掌握外贸实务操作基本技能;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④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的基本能力;⑤了解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政策、法规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与贸易政策。

2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教育部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以后,各高校普遍重视实践教学,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向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转变,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国经贸专业中的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实务类课程普遍得到重视。然而仅仅增加学时是不够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隔离;不重视前后课程的联系;不重视一些基本词汇的讲解;不能及时地根据学生的练习操作进行总结。

2.1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隔离

近几年各高校普遍强调现代教学手段,实践中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然而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的教学有其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大量的单证在教材上,在讲授过程中,对于不认识的英文术语、单词,学生要大量记录,如果将这些单证搬到屏幕上,学生不仅要盯住屏幕,还要盯住教材,双眼不断地在屏幕和教材之间移动,学生感觉很累。根据我们调查,目前大量的多媒体课程使学生明显感到视觉疲劳。应该说,多媒体技术在一些课程上利用很成功,譬如植物保护学、广告设计学等,这是因为这些课程的教学需要色彩、图形,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多媒体教学,或者说不是每一门课的全部内容都适用多媒体教学,有的课程可以部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经过多次的教学比对,我们认为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的教学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并不好。

2.2 不重视前后课程的联系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是以前期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基础的,很多单证制作是建立在对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的,如果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者只是死记硬背,缺乏理解,在制单中就很可能出现错误。譬如,在制作汇票时,对于出票依据,有的学生总是填错,有的会将通知行的名称填写在这里,有的会将议付或付款行写在这里,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理解或根本就不记得汇票的概念。汇票是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要求对方在见票时或将来的一定时间,对某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1]。凭什么命令人家付款呢?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就是凭XX开证银行XX时间开立的XX号信用证,是开证银行向出口商做出了付款许诺,现在出口商提交开证银行规定的单据,命令其付款。因此,汇票的出票依据就是XX开证银行XX时间开立的XX号信用证。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一般是在前一学期开课,经过一个假期,有些知识学生会忘记,如果原来学习时就理解得不透彻,或者记忆不牢固,制单时就容易出错,如果老师在讲授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时不对有关知识进行回顾,并提醒学生课后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有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3 不重视一些基本词汇的讲解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涉及大量的英文术语,有些英文单词很相似,如果老师不讲清楚其区别,学生很容易混淆,譬如drawee与drawer,payee与payer,consignee与consignor,after sight与after date,ICC与CIC有根本的区别,往往有的老师只是分别讲了其含义,而没有讲清其区别,学生制单时就容易填写错误,譬如在提单的consignee处填写为发货人,因不明确after sight与after date的区别,错误地填写汇票的付款时间等。

2.4 不能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总结

教学模式转变之后,压缩了理论教学后,给学生留出了大量时间练习,但有的教师放羊式地让学生自己练习操作,不能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5 缺乏综合训练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讲完了某种单据的制作后,会让学生即兴练习该种单据,利用教材的课后练习题,或者有些教材附带的光盘中的练习资料进行练习,这种做法本身不可厚非,但问题是这种单项练习缺乏整套单据的系统性。须知一笔外贸业务中的整套单据是互相联系的,在交单时只要任何一种单据有不符点,银行即可拒付。因此,不进行综合训练,学生的制单能力就打折了。

3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教学改革的建议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对外贸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对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实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必须进行系列化的创新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行业对单证人才的需要。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因此,首先要明确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单证工作的基本流程,具备国际贸易单证综合操作能力,能独立从事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等一系列单证工作,具备外贸单证员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现根据我们近几年对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3.1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由于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训操练,实验学时加大,课堂学时压缩,因此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内容,就必须注意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师可以以教材上的单证为主进行讲解,只将重要的知识点用多媒体投在屏幕上,或者写到黑板上,学生可以很方便在教材的单证上随时记录,效果优于全部内容使用多媒体。当然,教材上的单证由于印刷需要,会与实际业务中的单证略有不同,可以将实际业务中使用的真实单证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以增加感性认识。有些案例也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讲解、讨论。

3.2 重视前后课程的联系

首先,要重视与前期学过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联系。讲解任何一种单据的制作时,都可能涉及一些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要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比较复杂的还要建议学生回去复习。如果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安排学生对下一次课可能涉及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回顾知识点时,可以根据涉及的内容或简或详。其次,要强调有关知识对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以便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3.3 重视一些基本词汇的讲解

对于一些基本词汇,必须让学生明确其含义,而不是死记硬背。譬如drawee与drawer,首先要知道drawer是指出票人,即开出汇票的人,一般就是出口商,然后结合汇票的概念――汇票是一个书面支付命令,明确drawee是受票人,也就是接受汇票的命令付款的人,即付款人,在信用证方式下,如果开证行不指定其他银行为付款行,那么开证行就是受票人、付款人,在托收、汇付方式下,买方是受票人、付款人。只有明确了这些基本词汇的含义及其区别,制单时才不至于出错。

3.4 及时对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总结

在单证制作训练中,发现共性问题集体讲解,个别问题则个别解答。一般来讲,有3人以上出现同一处错误,或者针对同一制单问题咨询老师,就算是共性问题,就需要对全体学生讲解。讲解时要注意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知识点分析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就问题讲解。

3.5 加大综合训练力度

在单项单据制作的基础上,可以利用TMT(Teach me Trade)或者SimTrade等教学软件中的仿真材料进行综合练习,各选1~2套出口制单和进口审单材料,要求学生自主研读有关合同,分析信用证,独立制作、审核,制作完毕后提交给老师。教师在检查后进行讲评。讲评的内容包括:是否完全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相关知识技能的运用情况,整套单据协调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等。

此外,要通过校外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的制单审单知识,我们鼓励学生利用大三暑假时间到实习基地或者自己联系单位进行实地实习、锻炼,将单证实务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提醒注意实际工作中的做法与课堂所讲的做法的区别。暑假实习可以计入社会实践学分,也可以在下学期的出口业务模拟操作课程中,将暑期实结上交,算作出口业务模拟操作的部分成绩。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效果较好,特别是有意将来做进出口业务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暑假的实习的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下学期的出口业务模拟操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孝先,石玉川.国际贸易实务[M].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168.

作者简介:刘学忠(1966-),男,山东莱阳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任,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产业经济,山东青岛 266109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范文4

1、国际商务学习课程: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口语、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学、财政与金融、会计学基础、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法、谈判与技巧、市场调查与预测、公共关系学。

2、本专业要求掌握经济基本理论和方法,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经济分析工具从事涉外经济工作的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范文5

关键词:民办高职;国际金融;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102-02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学习自主能力较弱,而且学院的教学侧重于实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对象、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都不同。目前,各高校广泛适用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几乎都不适用于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笔者拟根据民办院校的实际特点,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民办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课程性质

《国际金融》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时代特点突出的应用理论课程。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金融》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商务两个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共计2学分,在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课程以外贸业务岗位的实际要求为标准设计教学目标,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本着“必需,够用”的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等基本理论;掌握进出口报价、汇率换算、出口收汇、结汇、外汇风险防范等实际操作知识;掌握国际贸易融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的技巧。

教学现状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但数学、经济学基础薄弱 由于国际金融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国内的电视、广播、网站、报刊杂志都会报道一些与国际金融有关的信息,学生对于国际金融事件都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地步,所以,当课程中碰到相关理论和事件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高。但是,钟山学院这类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又存在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的持久性、耐性弱等特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和西方经济学掌握状况较差的前提下,遇到要运用前导知识理解存在困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学习兴趣就会立刻丧失殆尽。而且,国际金融本身又是一门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形成了越是困难就越是不想学的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教学目的和要求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应用型人才。虽然在现有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明确指出是高职高专的适用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往往都是普通本科教材的压缩,仍然强调并突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没有特别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技能特点,没有根据外贸业务岗位的实际能力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虽然现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像进出口报价、外汇风险防范这类实践内容的教学,但是正如前面所述,目前的教材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理论,没有系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指导,加上学生理解方面的困难和教师本身实践缺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国际金融》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

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会了基本理论,但是不会分析现实的金融问题;学生学会了基本理论,但是不会具体操作。很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课堂上都能听明白,但是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就是不知道用什么,更别提综合运用了。这是因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基本上是纯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相距甚远。我们既没有能够与相关商业银行合作安排学生的现场实习,也没有校内的仿真模拟实验室。即使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等方法模拟金融交易环境,学生由于对前期知识掌握较差,理解存在困难,导致配合度低,效果不好。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 现有的《国际金融》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的,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到实际工作岗位挂职锻炼的培训,缺乏实践经验。加上课堂教学又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往往就形成了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学生只能处于静静听的被动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外汇汇率、进出口报价、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的防范这类知识时也都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为基础,讲不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也仅仅是教师陈述案例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时,学生的配合度低,很少有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即使在教学中广泛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也基本上是将书本上的内容重新翻版,并没有能够通过声音、视频的形式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改革措施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范文6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教学实效

随着2010年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的环境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虎年之初,江浙沪等长三角众多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为了抢到工人,企业使尽招数,上涨工资、降低招工要求,重奖带新员工来企业工作的老员工。出现这种现象,经济形势好转是最主要的原因,服装纺织业、电子行业外贸订单大量增多,导致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增加;经济的回暖,也激活了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跟单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因此成为市场新宠,中职外贸教育正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一大批适岗的中初级外贸人才。因此加强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活国际贸易教学,提高教学实效,适应社会需求,已是当务之急。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和学生状况

《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和主干课,它主要讲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础知识,旨在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及其演进过程,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体制及国际贸易政策等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并结合案例培养学生将所学国际贸易理论运用于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大多数中职教育外贸专业所用的教材来看,总体上有两大特点:一是理论性、政策性强,有各种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思潮和各种理论学说;二是内容覆盖面广,从国际贸易的最初萌芽、产生、发展,到当前国地贸易形势;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旧外贸体制、整个外贸体制改革过程,到中国对外贸易近期发展,其知识点涉猎面广,跨度大;三是知识的前沿性、时代性差,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迅速发展,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也在迅速变化,而我校用的国际贸易教材是高教社2006年第二版,内容相对滞后,很多已与现实不符或根本没有涉及。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制力也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就读职高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因此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针对国际贸易课程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特性,加强课程改革,激活国际贸易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已势在必行,而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尝试。

二、巧用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这是一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可针对某些理论或某一概念,引用或设计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在这种教学法中,信息资料是多重的,知识面是广泛的,教师在其中要起好启发诱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在讨论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地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贸易课的教学案例既要来自于贸易实务,还要具有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那些与教学内容挨不着边的,或是讨论来讨论去无法下定论的案例应该尽量避免。如在讲到跨国公司时,渗透海尔集团的海外市场拓展;在讲到反倾销税时,可引用加入WTO后中国反倾销“第一案”,让学生加深对我国出口商品倾销与反倾销的现状和对策的了解。

(二)最新知识介绍法

国际贸易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新理念、新实务、新信息资料的补充,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对经济事务的敏感性。因此,在教学中除教授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外,还要向学生介绍海内外的经济趋势、最新的国际国内贸易动态、人类基因、人文科学等系列前沿科学,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习兴趣。

(三)直观教学法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又是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一门功课的学习,也是学习以后各专业课的基础,在教材处理上以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为重点,以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为主脉,以贸易常识、贸易政策、贸易组织为分支,将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阐述,但如何处理并降低相应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启发式教学方式,避免注入式,加强直观教具的使用,可适当借助网络、投影等使学生对知识内容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可将亚太经合组织、欧盟、WTO等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内容制成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接受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模拟情境教学法

所谓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风趣有味。比如,世界市场中的拍卖就可设置成为一堂模拟情境课,由学生扮演拍卖师、竞买者,根据对拍卖的了解,实地演练,然后教师点评总结。

(五)实践教学法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至智慧,逐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在国际贸易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要将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在第一节课时我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在上网查找一些外经贸网站、学会在网上购物、浏览一些商品交易网(阿里巴巴网站、广交会、华交会等)、登陆外经贸网站、WTO网站、欧盟网站等与外贸有关的网站和网页,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去公司参观、访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到外经贸公司实习,回来将自己的感受与老师、同学交流。

笔者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践,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学生从对知识的陌生到框架的形成,最后到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出了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工业外贸专门人才,有效落实了 “以学生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宗旨。

参考文献

[1]肖文,应颖.《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二版.高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