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企业道德主体;企业契约;社会资本

[作者简介]董军,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安徽 合肥230009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ll-0001-04

在上个千年的最后一年,韦尔斯王子企业领导者论坛和Conference Board两家组织发起了一个千年之际有关企业责任的全球民意调查,揭示了世界公民最希望公司在2l世纪里做好下列事情:

通过行动表明他们信奉社会价值观,并在人文、环境和经济方面对社会作出贡献;

为使社会不遭受公司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

与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共享由公司活动带来的利益;

表明公司是能够通过做正确的事去赚更多的钱。

这个千年之际的调查在其结论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正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期望,要求企业从战略上予以全面的回应,要把伦理规范和企业社会责任确立为企业方方面面工作开展所应遵循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社会责任为什么正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期望,人们为什么最希望企业通过行动以表明他们对社会共同价值观的信奉并在人文、环境和经济多方面作出贡献而不仅仅满足于他们的经济贡献?企业社会责任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理论内涵?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夸大了企业的使命?

历史似乎转了一个圈,又将人们带回了原地,面对日益昌盛的企业及其带来的愈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人们又不得不重新思考企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试图对企业责任作出新的解释。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引之下,企业在追求利润过程中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给社会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这就是企业存在于社会的最大价值,也是企业的根本责任。毋庸置疑,为社会创造财富,这的确是企业的最大价值和根本责任,但问题是单凭企业创造的巨大财富就一定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吗?单纯地追求经济上的成就就一定能保障人类社会的福祉吗?企业除了这种生产性的责任以外难道就不再负有其他责任了吗?如果不是从机械的决定论出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无疑是否定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财富的积累不能保证普遍的福利和社会的公正,也不仅仅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物质与文化的全面协调,而是因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给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在给人类提供无限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众多的伤害和无比的忧患。

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海德格尔就曾从技术批判的角度严肃地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潜藏着不断加剧的急难与危险,指出技术对人类的“双刃剑”作用;同样道理,如果把企业仅仅作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工具,那它也就是一把“双刃剑”,在这样的发动机推动之下,人类社会将会是一架徒有肥硕外表、内脏却千孔百疮的躯体。

尤为不幸的是,主流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和现实中的多数企业行为并不是从为社会创造财富出发,它们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追求最大化利润,社会财富仅仅是他们实现利润目标的副产品。显然,以这种副产品作为企业存在于社会的价值基础肯定是不充分的。企业发展对社会的溢出效应和现代社会本身的发展都要求企业重塑自身的价值,重新确立存在于社会的合理性根据,以一种对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更加负责的姿态存在于社会,而不仅仅是创造财富。“人们期望今天的企业不仅能创造财富,生产和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成为道德角色的表率――作为在道德框架下开展业务的深具责任心的代表。因此,人们希望它们能够坚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坚持价值判断。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包括好事和坏事承担责任,对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做出积极反馈,管理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承诺。”

这些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能够以道德价值观作为行为的判断标准、积极尊重和回应他人利益和社会需要的期望和要求,即是现代社会赋予企业的社会责任。它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实现自身利润目标之外对社会所应负有的义务,是对社会福利的普遍维护与增进之责。维护社会福利意味着要避免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包括避免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的伤害、遵守社会秩序;增进社会福利意味着企业要为社会成员创造利益、改善和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社会进步、提升人类的尊严。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内含着两条伦理原则:不伤害和利他。按照不伤害原则,企业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劳动者、消费者和其他有关主体的利益,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按照利他原则,企业应当不仅仅关注自身的角色义务,在一定程度上,它要求企业超越自我的利益,超出自身的传统角色范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公益事务,关心社会的全面发展,关怀他者、奉献社会。

因此,从本质上说,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是对社会规范和社会共同价值观的遵从与考量,强调的是一种为他者(除企业自身和股东以外的其他相关者)的责任,它体现在法律和伦理两个层面,法律和制度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的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责任,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伦理和道德层面上的要求是一种依靠企业自觉履行的社会责任,如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更高的质量标准、慈善事业等。如果说追求经济效益、实现利润目标是企业的经济责任,那么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以外所应承担的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一起,应该是企业的双重目标。企业,只有在创造财富、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承担起具有更高要求的社会责任,才能够满足社会的期望,获取自身生存的充分价值。

那么,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企业能够担负起经济责任以外的所谓的社会责任吗?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夸大了企业的使命?企业社会责任有无存在的合理性,抑或是个伪命题?如果不是,它的合理性何在?

如本文开头所述,传统经济理论对企业目标的设定仅仅限定在承担经济责任上,他们在本质上是根本否认企业社会责任的。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

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私利的经济人,而且追求私利的经济人,往往表现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根据这个理论,作为资本所有者所创办的企业,其唯一的目标就是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在此基础上,古典经济学理论进一步认为,只要保证资本所有者及其出资设立的企业最大化其利润,即可以普遍增进全社会的利益,因为,“各个人都不断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那么,单纯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怎么可能达致社会利益的普遍增加呢?古典经济学认为这不是经济人所要考虑的问题,国家也无需干预,因为市场机制会自动对此予以引导,或者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自然地指挥、调节,即“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由此不难发现,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都是要求企业以实现最大化利润为其唯一目标,无需考虑企业有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无需考虑企业为获取利润所采取的手段的伦理合理性,因为一切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动调节。显然,这种对企业目标的定位,意味着企业不必考虑社会利益,也不必承担社会责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密尔顿。弗里德曼曾明确表示,如果说企业有社会责任的话,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股东的利润。不容否认,经济人假设、市场机制及其最大化原则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与此同时,这种理论对社会责任目标的忽视潜伏着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除市场机制造成的财富过于集中、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以外,企业在最大化其利润的过程中无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劳动者和消费者利益的经常受损、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的恶化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可以说,企业的逐利动机及其现行行为如果不加以必要的限制将会对人类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威胁。这不仅要求从理论上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进行修正,要求企业负起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二元目标,而且要求现实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行为中维护、增进劳动者与消费者利益,保护好自然环境,避免资源浪费,注意生态平衡。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证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需要。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又有其经营发展的现实需求。

首先,企业组织的道德关涉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成提供了伦理基础。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是人类活动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道德主体,具有道德行为人的人格特征。其行为不仅可以接受道德价值观的约束和评判,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道德行为动机。这就为企业自觉遵从社会伦理价值观、考虑他人利益和社会需要提供了可能。诚然,企业毕竟不同于自然人,其道德主体身份不可能完全等同于人的道德主体身份,它也不可能完全享有人所具有的道德权利、承担人所具有的道德义务,因为企业是有限的,它只是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企业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并不妨碍我们对企业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理查德・乔治明确指出:“企业既不是机器也不是动物。它们是由人来运行的组织,而且正因为如此,即使它们不是道德人,但是却具有了接受道德评价的道德身份。”为此,夏普・佩因提出了“公司人格”观,认为公司是道德的行为人,而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公司是无道德的纯粹的功能性机构。公司不但能够执行某些重要的职能,如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新、开发新的创意等等,它们也能够作出选择,具有独特的人格,并且能够和社会中的其他道德行为人进行交往。作为道德的行为人,人们至少可以期待它们通过遵守法律和基本的公正原则来履行对社会的义务。人们理想中的公司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它们在开展活动时应该遵守广泛接受的伦理原则,为它们的错误和不端行为承担责任,在经营运作过程中为别人着想,作为社区的一分子为社会作出贡献。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2

1997年,社会责任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00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需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2005年9月26日至30日,国际ISO组织在泰国曼谷召开会议,制定了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目前IS026000标准正在修正与完善之中,预计在2008年年底。

一、国内企业社会责任规范现状

1 国有企业率先执行,缺乏标准化规范。2008年4月28日,中国银行正式2007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份以“恪尽企业责任,共建社会和谐”为主题的《中国银行2007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中国银行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从支持经济发展、坚持合规经营、保护员工权益、支持保护环境、倾心回报社会、赞助北京奥运六个方面说明了中国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坚持以服务公众、造福民生和振兴民族金融为己任,表达了中国银行对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郑重承诺。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中石油、中远集团等一批中央企业相继公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特别是国家电网公司是我国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央企业,也是第一个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026000观察员的中国企业和第一个全面建立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中央企业。这些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但从整体看,中央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方式和方法也有待于加以规范。虽然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20多万字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1月4日形成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方式和方法初步意见,指出中央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利益相关者和环境负责,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但由于缺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方式和方法的标准化规范,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核算、评定、监督的有效手段,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内敛修行、上墙自律的条文。

2 理论研究初步开展,缺乏核心理念。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理论界,主要是法学界,从法律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引进式的探讨。在政府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的理论范畴下,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提出了很多大同小异的定义,在我国引起了政府、企业与社会的极大关注。这些定义一般都采取广义的社会责任观,即企业责任包括追求利润目标的经济责任和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双重含义,定义的重点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既要对股东承担责任,也要对员工、用户、社会、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方承担责任。

2006年3月份,国家电网公司率先我国大陆企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所有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以及自然环境承担责任,以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定义除强调企业要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承担责任之外,特别强调了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协会提出的社会责任定义为,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自律树立企业、行业良好形象,营造公平贸易环境,构建负责任的供应链;促进社会责任建设,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初步取得了共识,但理论局限在于缺乏核心理念的提出,更多地强调多重责任,即一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要在对所有者负责、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还要对员工、用户、伙伴、社区、政府等利益相关方负责,对自然环境及子孙后代负责。多重责任目标使企业社会责任有理论解释却在实践中无从下手,无法把握。由此还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方式和方法的标准化规范的缺失,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核算、评定、监督手段的缺失。

二、企业社会责任规范新趋势

1 强调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之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在企业内,为员工创造安全条件,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构造各种利益主题之间的和谐氛围,其终极目标是要为出资者创造长远利益,包括最大最持久的经济利润,实现企业长久不衰的目标;二是在企业外,依法纳税和交纳基金善款,维护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绿色生产,其终极目标是要向社会提供绿色物质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和子孙积累财富,实现整个社会持续稳定的和谐发展。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消耗着自然界的各种资源,是直接和间接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责任单位。企业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织单位,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决定国家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企业的社会公德和环境责任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关键意义。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公益活动、慈善活动、环保活动,不仅仅是企业的形象工程或公关手段,而是事关企业存亡的长远发展战略。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增长、资源利用率低下和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中煤、电、油,运的资源瓶颈制约进一步凸显,生产与安全、经济与发展、资源人口与环境矛盾日益尖锐,倡导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已非常迫切、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了。

可见,企业责任经历了最初的经济责任并形成法律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责任内涵已扩大至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社会伦理责任与社会参与责任,由此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构成了完整的企业责任体系。

2 规范概念清晰标准。可以想象,即将公布的IS026000社会责任导则必然完整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标准,规范其内涵、方式和方法,规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及社会监督手段。

推动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标准和保证标准得以实施的机制。为推行社会责任,跨国公司、民间组织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纷纷制定各种社会责任标准。这些标准使社会责任更加具体化,成为可操作衡量的具体量化指标,社会责任标准成为推动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私营部门制定了大量的标准,包括大型企业针对自身与供应商的守则、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标准、各利益相关方联合制定的一般性原则标准等。据统

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0个以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环境和员工权益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生产守则。如SA8000标准、清洁制衣运动行为守则、世界负责任服装生产认证标准、国际玩具商协会商业行为守则等。

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于2002年专门成立了社会责任顾问组,充分考虑各跨国公司、民间组织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制订的相关标准,就制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2004年6月21日至22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瑞典召开关于社会责任标准化的讨论会,决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体系内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进入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制定程序后,工作进程明显加快。迄今为止,国际标准化组织社会责任工作组先后召开四次全体会议,讨论标准的制定工作。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IS026000社会责任导则的出台,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规范、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保证措施的制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工作的开展必将得到快速的推动。

3 约束力量不断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初发展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民间团体及责任消费运动推动的,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跨国公司通过制定实施生产守则加入到推动力量中来。跨国公司企业不仅自身遵守一定的社会责任规则,而且往往通过供应链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这些生产行为守则是针对生产经营过程的规范,具有自我约束性质。并通过经济影响力向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分公司、关联公司推行。

虽然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建立在企业自愿基础上的一种自愿性的、非强制,但是,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许多全球采购商,要求其供应商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作为签订订单的条件。2000年以后,大多数欧美跨国公司都对其全球供应商实施社会责任评估和审核,只有通过评估和审核,才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社会责任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带有“强制性”,在某种程度上从一种倡导变成了一种实质性的约束。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 会计信息; 信息需求; 信息披露; 和谐发展

1968 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David F. L inones) 发表了《会计职业和社会进步》一文,初步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1]87。美国著名会计学者贝尔科伊在他所著的《会计史论》一书中,对会计的发展史作出了历史性的划分,将社会责任会计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2] 。此后,一系列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相继问世,英国的特雷佛·干布林著的《社会会计学》一书,除了对社会责任的概念性问题进行探讨之外,还对未来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3] ,这是有关该课题的较权威的一本著作。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述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如LeeBurke和JeanneM. Logsdon (1996)认为,应从战略上重新定位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而不是当期的成本或费用,研究旨在更好地评估社会责任活动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社会均受益[4]25-29。近年来,许多学者热衷于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实证研究。Carol (1994)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压力集团对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力集团是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们认为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非常不足[5]。Heledd Jenkins和Natalia Yakovlva(2005)通过对全球十大矿业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尽管报告的模式和内容不一,但披露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成为他们的共同举措[6] 。

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其中第九项“社会贡献率”和第十项“社会积累率”是评价企业社会效益的指标,社会责任会计自此受到有关方面重视。2007年12月28日,中国首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在北京,为全面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标志着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步入规范化阶段。复旦大学张文贤教授通过向国内知名会计学家进行调查,来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现状。廖洪主编的《会计理论及其应用分析》中,从会计与国际接轨以及企业需求的角度,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7 ] 。殷格非从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结合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经验,对报告编制的组织、撰写、设计、等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论述。这填补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领域的空白,是我国首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撰写指南,对报告编制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8 ] 。

明确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首先应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刘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责任将经济责任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及慈善责任,这种观点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基本上与企业责任等同起来,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内涵过于庞大,在一定程度上模糊甚至掩盖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责任可能出现的矛盾;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与企业经济责任相对应的概念,强调企业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必须采取行动以保护和改进公众利益[ 9 ] 。本文采纳狭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满足投资人利益的同时,还要承担对企业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阳秋林( 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 其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效益[10] 。这一定义比较符合我国实际。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分析的理论基础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迫切性

(1) 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要求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的副产品[ 11 ] 。但是,当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公众意识被普遍唤醒后,那种一味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的企业将难容于社会,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兼顾其社会责任,以负责的态度处理企业的社会问题。要反映企业完成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传统会计显然不能胜任,只有尽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并借此揭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才能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2) 市场经济呼唤企业社会责任并要求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作为社会和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可能多地为公众、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并将自己努力的成本和效益公允地予以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需要社会责任会计,它一方面要求企业如实反映自身履行法律规定的社会责任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反映企业对公共道德、公众利益等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努力程度。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从长远看,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3)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并披露信息是实现会计目标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目标的描述包括: ①作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与目标; ②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内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③ 保护资源,并报告其管理情况; ④有利于履行社会职能和社会控制[12]。显然,第四个目标要求企业促进其社会职能,以使企业的社会目标得以实现;而前三个目标的内涵也包括了社会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工作安全等属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企业会计的逻辑拓展,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要真正实现企业会计目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并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已刻不容缓。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2ponsibility, CSR)信息披露分为3个阶段:一是导入阶段(1996—2000年) ,中国企业不得不被动地接受来自国外的CSR 要求; 二是观望阶段(2001—2004年) ,中国的学术机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开始对CSR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促进CSR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三是参与阶段(2005年至现在) ,因担心遭受经济制裁、贸易壁垒以及出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政府放弃了原来被动观望的态度,积极参与到CSR 运动中来,至少有了参与的姿态,甚至采取了一定措施[13]。深圳市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制订了《深圳市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也相继自愿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如国家电网公司分别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也于2007年首次社会责任报告[ 14 ] 。媒体也通过舆论宣传,增加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动力,如《光明日报》通过“公益报告”专栏,全方位报道了跨国公司和我国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

由于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企业基本没有单独反映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指标,只有“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两项指标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关:其一,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其二,社会积累率=上缴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净支出额、应交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及附加费和上缴净利润等,但这些仅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我国现行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和报告事务的法规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包括财政部的相关准则与会计法规、中国证监会的由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我国尚未制定企业披露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而只在规范报表的相关项目中包含了这方面的信息。

可见在我国现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5],因此,了解广大财务信息使用者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到底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就成为会计理论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

(一)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认定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就是那些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及其后果作出反应的社会群体。在众多关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社会群体中,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划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大类:企业外部的信息需求者主要包括债权人、政府及相关部门、供应商、潜在投资者、经销商、消费者、企业职工(雇员) 、社区居民和社会公众等;企业内部的信息需求者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 16 ] 。他们需要以既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作基础来制订财务和社会责任预算,向社会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

(二)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包括机构投资公司、环保组织、政府人事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经销商、消费者、企业职工、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公众。在本文中,机构征询范围为辽宁省各地机构,个人信息使用者征询范围是沈阳市的社会公众。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形式。对于机构投资者,随机抽取100家机构并将问卷寄给其负责人;对于个人使用者,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方式征询意见。对机构投资者共寄出问卷100份,收回37份,其中35份回答有效;对个人投资者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问卷全部有效。

(三)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及调查结论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

1.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情况

投资者是否需要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调查结果表明,有69%的机构和24%的个人投资者表示“非常需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而且需要的评价值分别为1131和1179,说明机构投资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高于个人投资者(见表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利润 内涵 关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 onsibility,简称CSR)的概念已经广被接受,但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世界银行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 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换句话说,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员工、消费者、社区、自然环境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保护其权益,以获得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涉及企业经营运作活动的各个方面,总起来说,可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公益责任和环境责任五个方面。

1.经济责任。就经济责任来说,企业主要生产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国家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2.法律责任。就法律责任来说,包括守法经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在同业竞争中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在用工、招聘中提供平等机会,不从事贿赂、腐败等行为,等。

3.伦理责任。在企业伦理责任的各项中,比较重要的有: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服务),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为员工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维护员工权益。

4.公益责任。企业公益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的一种无偿回报,如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捐助慈善事业、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等等。

5.环境责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注意保护环境,尽量减少对大气、水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污染要进行治理和补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使用资源。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利润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能会减少企业短期利润的获得。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与利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利润一样同属企业的内在属性。

首先,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一切企业的经济活动不仅是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本身所需要的人、物质资源都取自社会,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资源输入;其二,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决定于能否提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社会的认可和接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从这两个角度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既然社会责任与企业有如此不可替代的关系,那它就不是其他社会个体强加给企业的,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所内在具有的本质属性之一。

盈利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创造利润是企业的本质属性。既然企业社会责任与利润同属企业的内在属性,那么企业在规划利润空间和发展计划时,要把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发展大计中去,共同驱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利润的保障

我们知道,企业社会责任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若不履行社会责任,一旦被广大公众得知,其招致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大家众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是一个典型案例,三鹿奶粉由于存在质量问题,严重威胁食用该奶粉的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一经曝光查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顷刻间土崩瓦解。因此,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能起到保障企业获得正常利润的作用。

(三)承担社会责任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迈克尔认为,当一个企业去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一定是有战略性的承担社会责任,这样才能给社会产生最大的效应,同时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

主动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有助于企业吸引顾客、投资者、潜在员工和商业伙伴,从而扩大促进企业利润增长的发展空间。例如,王老吉在汶川地震中捐款一亿元的突出表现让各大网站和社区力挺国货王老吉,从中我们意识到,企业对社会对人民投之以爱心,消费者会回报之以更大的爱心和信任。

(四)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长久获利

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革新可首先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获得持续发展的良好客观环境。

另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获得持续竞争力。企业可通过慈善公益行为达到无与伦比的广告效应,提升企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的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逐渐成为一种发展潮流。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是现代企业独特的无形资源和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

(五)利润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物质支持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绝大多数活动都得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比如员工的培训费,企业捐赠给慈善公益事业的资金等等。一个企业如果本身没有足够利润的话,是不可能负担得起这些耗费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的开支的。因此不仅履行社会责任能保障利润的实现,反过来,利润也支撑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六)利润的增加能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不仅适合于个人,同样也适合于企业。一个企业当自身利润不断增长,企业实力不断雄厚时,就会把注意力转向于如何维持和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持续竞争力,这时企业就能更强烈地认识到社会责任在这方面的重大作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利润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这也能一定程度地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总之,从战略眼光来看,企业责任和利润之间是不冲突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管是从经济学、法理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都要求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强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正确对待社会责任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努力寻找两者的最佳平衡点,共同服务于企业整体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向东、吴晓玲,企业为什么要有社会责任[J]《财经界·管理学家》

[2]社会责任:现代企业不可忽视的竞争力[N]《民营经济报》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如LeeBurke和JeanneM.Logsdon(1996)认为,应从战略上重新定位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而不是当期的成本或费用,研究旨在更好地评估社会责任活动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社会均受益[4]25-29。近年来,许多学者热衷于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实证研究。Carol(1994)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压力集团对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力集团是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们认为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非常不足[5]。HeleddJenkins和NataliaYakovlva(2005)通过对全球十大矿业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尽管报告的模式和内容不一,但披露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成为他们的共同举措[6]。

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其中第九项“社会贡献率”和第十项“社会积累率”是评价企业社会效益的指标,社会责任会计自此受到有关方面重视。2007年12月28日,中国首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在北京,为全面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标志着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步入规范化阶段。复旦大学张文贤教授通过向国内知名会计学家进行调查,来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现状。廖洪主编的《会计理论及其应用分析》中,从会计与国际接轨以及企业需求的角度,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问题进行了探讨[7]。殷格非从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结合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经验,对报告编制的组织、撰写、设计、等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论述。这填补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领域的空白,是我国首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撰写指南,对报告编制实践具有指导意义[8]。

明确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首先应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刘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责任将经济责任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及慈善责任,这种观点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基本上与企业责任等同起来,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内涵过于庞大,在一定程度上模糊甚至掩盖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责任可能出现的矛盾;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与企业经济责任相对应的概念,强调企业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必须采取行动以保护和改进公众利益[9]。本文采纳狭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满足投资人利益的同时,还要承担对企业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效益[10]。这一定义比较符合我国实际。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分析的理论基础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迫切性

(1)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要求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的副产品[11]。但是,当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公众意识被普遍唤醒后,那种一味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的企业将难容于社会,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兼顾其社会责任,以负责的态度处理企业的社会问题。要反映企业完成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传统会计显然不能胜任,只有尽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并借此揭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才能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2)市场经济呼唤企业社会责任并要求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作为社会和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可能多地为公众、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并将自己努力的成本和效益公允地予以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需要社会责任会计,它一方面要求企业如实反映自身履行法律规定的社会责任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反映企业对公共道德、公众利益等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努力程度。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从长远看,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3)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并披露信息是实现会计目标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目标的描述包括:①作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与目标;②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内的人力和物力资源;③保护资源,并报告其管理情况;④有利于履行社会职能和社会控制[12]。显然,第四个目标要求企业促进其社会职能,以使企业的社会目标得以实现;而前三个目标的内涵也包括了社会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工作安全等属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企业会计的逻辑拓展,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要真正实现企业会计目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并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已刻不容缓。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2ponsibility,CSR)信息披露分为3个阶段:一是导入阶段(1996—2000年),中国企业不得不被动地接受来自国外的CSR要求;二是观望阶段(2001—2004年),中国的学术机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开始对CSR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促进CSR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三是参与阶段(2005年至现在),因担心遭受经济制裁、贸易壁垒以及出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政府放弃了原来被动观望的态度,积极参与到CSR运动中来,至少有了参与的姿态,甚至采取了一定措施[13]。深圳市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制订了《深圳市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也相继自愿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如国家电网公司分别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也于2007年首次社会责任报告[14]。媒体也通过舆论宣传,增加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动力,如《光明日报》通过“公益报告”专栏,全方位报道了跨国公司和我国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

由于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企业基本没有单独反映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指标,只有“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两项指标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关:其一,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其二,社会积累率=上缴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净支出额、应交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及附加费和上缴净利润等,但这些仅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我国现行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和报告事务的法规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包括财政部的相关准则与会计法规、中国证监会的由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我国尚未制定企业披露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而只在规范报表的相关项目中包含了这方面的信息。

可见在我国现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5],因此,了解广大财务信息使用者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到底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就成为会计理论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认定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就是那些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及其后果作出反应的社会群体。在众多关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社会群体中,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划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大类:企业外部的信息需求者主要包括债权人、政府及相关部门、供应商、潜在投资者、经销商、消费者、企业职工(雇员)、社区居民和社会公众等;企业内部的信息需求者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16]。他们需要以既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作基础来制订财务和社会责任预算,向社会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包括机构投资公司、环保组织、政府人事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经销商、消费者、企业职工、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公众。在本文中,机构征询范围为辽宁省各地机构,个人信息使用者征询范围是沈阳市的社会公众。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形式。对于机构投资者,随机抽取100家机构并将问卷寄给其负责人;对于个人使用者,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方式征询意见。对机构投资者共寄出问卷100份,收回37份,其中35份回答有效;对个人投资者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问卷全部有效。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及调查结论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

1.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情况

投资者是否需要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调查结果表明,有69%的机构和24%的个人投资者表示“非常需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而且需要的评价值分别为1131和1179,说明机构投资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高于个人投资者(见表1)。

2.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还未制定出严格的标准和固定的披露模式,企业在披露自身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时候比较随意。调查结果表明,有63%的机构和22%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制定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非常必要”,而且需要的评价值分别为1145和1188(见表2)。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投资者认为企业当前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利于企业报告之间信息的比较,所以非常迫切地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制定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统一模式,其中机构投资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高于个人投资者。

3.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内容构成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包括的领域很广,按所属的社会责任类别不同,可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分为5种类型。调查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内容的需求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对信息内容的重视程度也异常相似。按机构投资者重视程度,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分别是:①在产品和服务上对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②对企业职工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③承担改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的责任而产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④因违反法律法规的要求,未能履行社会责任而承担罚款支出的会计信息;⑤承担公益和社会福利方面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个人投资者仅仅对④和⑤的重视程度与机构投资者有差异,其他情况基本相同(见表3)。

4.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从调查结果来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不很满意,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等现象,具体结果见表4、5。相对来讲,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认为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存在不真实、不客观的现象,因为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有能力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故能较客观地评价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企业外部信息的使用者除了投资者之外还有很多,他们虽然不仅仅依靠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作出投资决策,但也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体现实证研究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笔者除了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最大需求者———投资者进行调查分析之外,对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客观地呈现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表6中,笔者把这些利益相关者分为信息的机构使用者和信息的个人使用者,其中机构使用者包括国家人事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环保组织、供应商等,个人使用者包括消费者、公司职员、社区居民和社会公众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机构使用者更加关注与自己部门利益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从国家宏观的角度考虑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而个人使用者则更关注有关自身利益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这是和每个受调查者的身份和所处地位有关的,但这两类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都比较感兴趣,只是对某种信息的具体关注程度不同而已。

5.调查结论

(1)我国的投资者在以往注重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重视,相比而言,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统一的模式,导致各个企业披露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混乱,使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某种程度上缺乏可比性。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企业 社会责任

一、引言及问题的提出

2007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造成全球性经济萧条,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权威学者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实则为全球信用危机。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金融危机接近尾声的时刻,各国政府纷纷反省本国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把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提上日程。

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提出,昭示着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开始关注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意识到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需关注员工和社会的利益,做到节能环保,实现和谐持续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迄今为止,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权威的认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甚至政治家在企业承担责任的内容和范围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早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描述,是克拉克(Clark)1916年在《改变中的经济责任的基础》一文中提出“我们需要有责任感的经济,并且这种责任感要在我们工作的商业伦理中得到发展和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是在1953年霍华德.R.鲍恩(Howard R. Bowen)在《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提出:“企业应该自愿地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来经营企业,……企业家有义务根据当前的社会目标和价值来制定经营方法和策略,并以此来开展经营活动。”鲍恩抓住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内涵,赢得了“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美誉。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得到了不断的演化,百家争鸣。卡罗尔(1991)将企业社会责任概括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四个方面。施瓦茨和卡罗尔(2003)提出经济、法律和道德三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2006年10月,国际标准化组织给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所谓组织(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对其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责任的行为,这些行为要符合社会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以道德行为为基础,符合使用法律和政府间的契约;融入组织正在进行的各项活动之中。

企业社会责任发端于西方并在西方经济领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较晚,学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辨析、指标评价体系和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三方面展开。刘俊海(1999)提出企业不能仅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而应当增进股东之外的其他所有者的共同利益。厉以宁(2006)从社会人的角度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要体现以人为本。

(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可以从宏微观两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阐述。从宏观上讲,环境恶化、贫富分化、能源危机及食品安全等都是全球面临的挑战;从微观上讲,企业在处理与消费者、投资者、债权人及职工关系方面,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据美国石油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已不足两万亿桶,预计95年后将开采完,而在2250年左右,矿物燃料供应将枯竭;人民网报道,全国各类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每个月都有数十起,涉及省市数量越来越多,重大、特大事件屡见不鲜;社会贫富分化差距越来越严重,调查数据统计显示,近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之多;三鹿奶粉事件的曝光使“三聚氰胺”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三鹿事件导致全国上万婴幼儿患病,国内二十多家企业上百批次产品检出三聚氰胺,其中不乏蒙牛、伊利、雅士利等国内品牌产品。此外,企业拖欠工人工资、欺骗消费者、欺诈投资者、偷税漏税现象层出不穷。

企业的以上行为,不但降低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幸福水平,而且还增加了政府的社会治理成本。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是实践发展的需要。从实践层面分析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国历史上有诸多案例可循。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是故诚者,天地之道也。”,我国汉代商家还提出“重义尚利”、“重义兼利”的“义利统一”价值观,诚信一直是我国先贤提倡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日益壮大,其拥有的资源财富越来越多,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的发展首先是劳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雇主和工人的关系是近现代社会关系的主线,随之产生了劳资关系纷争和运动。一方面,企业进行生产,占用了社会、自然和环境资源,造成资源的枯竭及环境的恶化,促使环保运动;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壮大,必然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内在动力,在这一目的的驱动下,企业的欺骗及不良举措引起消费者的不满,继而一场场消费者维权运动悄然兴起且经久不衰。劳工矛盾、环保问题和维权运动等实践活动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

再次,企业社会责任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经济环境中产生和探讨的。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完整确切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笔者赞成将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为: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承担的,以利益相关者为对象、以实现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内容、以达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共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外延、量化等方面必将随着经济的复杂程度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起源于西方,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在追求利润增加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但是我国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还是相对较弱。

首先,从企业对消费者的安全责任维度讲,不得不提到三鹿奶粉事件。如今,“三聚氰胺”似乎成了国产奶粉的代名词,虽然质检总局等各大部门掀起了对食品安全严密监测的风潮,尤其是对婴幼儿奶粉的监测,严格抓质量关,但是“三鹿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无法改变。广大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已经失去信心,国产奶粉在各大超市的销量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各大品牌的洋奶粉销量悄然上升。一个上百亿的企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商场拼杀走到今天,最终断送在“安全”二字上,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不能忘记生产的产品最终是要消费的,生产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的同时最终会损害到自身的利益,归根结底,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其次,从企业对职工的责任维度讲,富士康事件当属首选。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发生了14起跳楼事件。最新报道,2011年7月18日凌晨3时,又有一名员工跳楼,年仅21岁。富士康“跳楼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职工跳楼,表面看来是员工自身的心理、精神层面的问题,其实不然,员工跳楼事件的背后不能忽视企业的责任问题。伴随跳楼事件的接连发生,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向身亡员工家属致歉,同时对企业员工进行了心里疏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富士康是否是只要钱不要命的“血汗工厂”,相信42万富士康员工自有定夺。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感还是有待提高的。

四、增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几点措施

(一)从政府的维度讲

从政府的维度讲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诚信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诚信是一种文化,是立国固邦之本。“仁义礼智信”是我泱泱大国上千年来一直提倡的价值观,在物欲膨胀的当今社会,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我们都要牢记圣贤的警戒,遵纪守法,以诚立身、以信处事,公正无私、讲究信用,从而取信于人,取信于社会。

(二)从社会的维度讲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高,不是仅靠道德建设就能达到的,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道德约束往往显得很薄弱,而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在提倡诚信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法律建设,用法律规范企业应该承担的对债权人、对职工、对消费者、对投资者等的责任。

目前,《公司法》是规范企业相关责任的主体,同时还有《劳动法》、《担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多部法律共同作用,保障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会相应扩大,我们寄希望于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以使企业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

(三)从企业的维度讲

首先是弘扬诚信的企业文化。道德是企业文化的根本,核心是诚信,但企业道德并没有严格的标准,舆论和良心往往充当评判的尺度。在以人为本思想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一个企业要赢得长远发展,必然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不讲诚信的企业必然欺骗消费者、欺诈投资者,在处理与职工的关系方面也会存在欺骗行为,短期内或许会因成本减少而获得较大利益,但是长此以往,企业必将走向毁灭。而良好的企业道德能够形成企业内在的规范,内提升企业成员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从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外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消费者青睐,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所谓商无信不立,说的就在于此。

其次是建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企业家在企业经营中对他人利益及情感的关注。它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承担社会责任的自律及企业对社会的无私善举。企业是人格化了的社会公民,而企业家就是这个代表。因此,增强企业家素质,对企业家进行特殊的教育培训是相当有必要的。可以建立系统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数据库,对企业家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提高企业家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2]阿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刘美娜.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9年11月第222期.

[4]王文川.论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竞争力的提升[J],理论与改革,2009年5月.

[5]邵兴东.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研究[J],企业问题研究,2009年5月第五期.

[6]刘长喜.企业社会责任下的信任博弈[J],CRS博士论坛,2009年第11期.

[7]李秀平.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0月第21卷第5期.

[8]曾萍.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强化企业责任问题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4月第23卷第4期.

[9]姜斌远.论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政府行为[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9卷第2期.

[10]欧阳润平,宁亚春.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相关研究述评[J],湖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1]曹家彦.企业家社会责任认知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关系的研究[J],浙江大学,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