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教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058-01

大量的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应试教育”没有出路,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技术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造就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任何一个人的发展都要经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的过程,这是保护、发展好奇心的重要阶段。对自己接触到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怕问题简单,不怕被人耻笑。这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学生认知的本领,更在于保护、激励和唤醒学生内心的期待和蕴藏的潜能。在通用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决革除“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错误心理。要以欣赏的眼光面对打破常规者,敢于冒尖者和富有个性者,容忍他们的“冒失”和“不成熟”,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当然对于学生而言,仅有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要鼓励学生必须具备勤奋求知的精神和欲望,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使所储备知识的内化过程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自然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

通用技术课程体系摒弃了传统学科中程式化的常规学习模式,学生对技术的学习过程,更多地被要求是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一件件活动项目的完成和对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是获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取得新进步。要以锐不可当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越他们,在他们已完成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

三、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但恰恰是在长期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这就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在需要推陈出新的时候,它却使人们很难突破守旧框界的束缚。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的唯一方法只能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强化训练。例如,从思考问题的层面、路线、立场等方面尽量多地扩展头脑中的思维视角,有意识的在思维过程中尽力摆脱“自我”的狭小天地,走出“围城”,从别人的角度,站在“城外”,对同一事物和观念进行一番思考,发现创造的苗头。

对初学者来说,技术的学习一般都会经历模仿、尝试、熟练,然后才会形成习惯。但实践能力并不等同于“动手”能力,现代技术中蕴含着严谨的智力因素,丰富的道德因素、审美因素,因此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通过“动手做”,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试验与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增强。

四、深化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提高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一件成熟的技术作品往往代表着某一时代技术文化积淀的物化形态,它们不仅蕴含着设计方法、材料加工、工艺流程等操作性因素,而且综合了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美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将其与思想方法、技能技巧、审美观念、规范制度、道德信仰等文化要素融为一体。

任何一项比较复杂的项目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完成,因此现代社会的协作已经广泛渗透到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人与人的交流也早已进入“地球村”的时代。因此在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与交流必不可少,它可以实现“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的效果,通用技术课中有许多活动都可以这么做,例如在“技术的两面性”分组辩论式教学等。

五、改变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人是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用技术课程的“通用性”和高中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必然要求要实施“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就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艺术管理创新趋势管理方式结构创新

扣果从原始艺术算起,人类的艺术活动已有数十万年的历史,人类的艺术史同人类的文化史一样r:老,然而艺术管理却是刚刚正式提出的一门新学科普通艺术的研究对象,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文学、建筑等,国内学者彭吉相把艺术进行如下分类:实用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实用工艺、书法艺术)、造型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表情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综合艺术伐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艺术管理学就是借鉴相邻学科的成果,以揭示文艺规律的文艺学为基础,以研究一般管理和方法的现代管理学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研究文化艺术产业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主要属于应用学科根据1989年东方国版社翻译出版的日本日下公人的专著《新文化产收论》,”文化艺术产业”概念,可分为三类:其一,是生六与销售图书、报刊、雕塑、影视、音像制品的行业等。其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艺术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其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艺术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满、装饰、形象设计、广告、文化旅游等)。

一、加入WTO后国外艺术经营公司对我国艺术管理的影响

加人世贸组织后,国外艺术机构对我国艺术管理的影响,可概括为“六个有利因素”和“四个挑战”。

1、六个有利因素

一是有利于我国艺术发挥自身优势,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求得发展。我国优秀的艺术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加人世贸使我国艺术管理更规范,信息灵通,人的观念更新,增强了艺术品消费能力。

二是有利于学习吸收国外艺术生产与制作的先进技术、艺术管理经验和营销方式。开放我国文化艺术类零售和批发市场,我国艺术机构有了进人国际市场的机会,国外艺术机构也可以进来经营。这有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及时调整思想观念,部署新的营销策略,使我国艺术类产业在市场竟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是有利于促进我国艺术管理科技信息化进程。当今世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艺术管理的科技信息化进程,已成为制胜的关键,“人世”有利于提高艺术管理的科技手段,及时掌握全球艺术的最新信息。

四是有利于深化艺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形成全国统一的竞争有序的艺术市场。

五是有利于完善艺术品、古玩文物法规和政策,依法管好艺术市场。“人世”后有利于进行修改,促进加速地方性法规和措施细则完善补充、修订,有利于健全各级行政执法机构,依法管理,以适应“人世”后艺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是有利于艺术管理人才的竞争培养,提高行业员工队伍素质。重视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懂技艺,善管理的员工队伍,这样才能在国际和国内文艺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四个挑战:

一是对人的思想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造成一定影响。外国艺术产品进人我国市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宣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群众尤其青少年会有消极作用,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乘机进行思想艺术文化渗透,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是对我国传统艺术创作、发行体制冲击较大。我国艺术创作、发行长期沿用老体制,市场经济思想行为不够,加之艺术创作、发行市场分工不明确,法律法制意识不够强,要走出现有艺术品流通体制的局限,还须下一番功夫。

三是对我国艺术创作、发行市场影响较大。由于发达国家科技的发展,资本的积累,艺术创作、发行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和最新科技的支撑,电子艺术出版物价廉物美,已称雄于国际市场。我们的电子艺术出版物从数量到质量没有形成优势,“人世”后,我国电子艺术出版物市场面对的形势更加严峻。

四是对我国网上艺术品发行和电子商务形成一定制约。我国网上艺术品处于初建阶段,交易较少,电子商务应用还不广泛。国外网上艺术品发行运作较好,已有成功经验,电子商务早已应用,比较配套。“人世”后,国外艺术品经销商会想方设法以独资或合作方式建立网上艺术品发行和艺术品电子商务,这对我国网上艺术品发行和艺术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既促进又制约。

二、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我国艺术管理的创新趋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具体的竞争压力“赋予企业管理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不仅体现在对科学管理的继承和完善上需要更新岗位设计和工作流程,更体现在对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管理规范、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以至在公司文化整合上进行系统性的调整。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艺术管理应如何进行变革以适应这种现状,未来艺术管理将怎样发展创新来满足环境的要求,这里提出六个创新范畴:

1、艺术管理信息化

所谓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艺术产业资源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等现代手段,提高经营管理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在艺术管理方面,通过建立统一的文艺产品数据库并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为艺术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艺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艺术部门核心竞争力。

“人世”以后,中国艺术企业将面临具有高信息化水平的国际企业的挑战,拼的就是获取信息的速度。谁先抢到有价值的艺术品定单,谁就抢到了市场;谁能有效、快捷地掌握、利用信息,谁就会取得各种竞争资源,在商战中取胜。其次,竞争的本质是创新的速度。而信息资料是艺术企业进行创新的依据,没有信息资料的迅速获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者,艺术企业如果不尽快加强信息化建设,没有一整套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资源管理、艺术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艺术企业就无法实行有效、快捷的管理,就不能降低成本,就会失去商机。因此,一些专家在分析“人世”以后我国企业的发展时,将信息化作为艺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并断言:只有大力推进信息化的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改变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目标是,五年内我国大企业全部信息化。具体目标:到“十五”末期,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基本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数大中型企业至少实现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力争绝大多数企业在“十五”期间建立企业网站及主页,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网上营销。我国艺术部门在改进和做好传统方式艺术管理的同时,着力在网络艺术管理、电子商务艺术管理、信息流通、编印发大众电子艺术品管理等领域谋求新的发展,并争取与国外一流艺术集团合作,创办中外合资的大型艺术机构。

2、艺术宏观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管理机制是指各组成部分相互推动、协调、制约而形成的管理运行的具体形式,从功能看,可分为目标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利用科学管理的目标原理、价值原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实践原理,高效实现艺术管理的职能,包括从确定目标到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激励个人和组织、领导和指挥全体成员使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个过程总体目标最优,以提高效率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法制化运作有利于艺术行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没有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和制约,市场机制难以有序运行。因此,艺术行业要实现法制化运作,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有关文化艺术管理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只有实现依法管理,艺术行业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据媒体披露:一些省市在艺术市场管理中既发生过将世界艺术珍品当作黄毒清扫,让无辜的大学生受辱的事件,又出现过将艺术骗子当神接待的闹剧,暴露出的就有识别手段、艺术管理法制不健全方面的问题。法制化运作有利于规范艺术经营行为,艺术管理要想得到健康的发展,必须靠法律、法规对艺术品生产经营进行引导、规范和调整,否则,艺术行业难以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

3、艺术原创人员的个性化创新管理

文化艺术企业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企业文化建设更要在这方面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是客观法则,现在很多企业注意在分配上向人才倾斜,认为薪酬多了,人才就不走了。这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以动态的目光着眼于吸引、发现和发挥人才的作用,而不仅仅只以静止的目光着眼于留住人才,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对人才理解才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在国内的还是在国外的,我国知识分子、优秀人才都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艺术企业应当唤起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依靠他们,为他们搭建一个在祖国实现他们自我价值的平台,在艺术产业内部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艺术管理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能充分发挥艺术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能保证画院、文化馆、博物馆、制片厂等机构的有效运转。对于艺术原创人员,尊重他们的个性、创作习惯,在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本部门瞥理员工的规章制度、明了单位的发展规划与最基本的工作任务的前提下给他们自,最大程度地调动其能动性、创造性。对艺术原创人员不必要求每天打卡上班,而是充分尊重个人,相信他会管理好自己,同时让他知道信任不等于放任,要让他感觉是他自己在管理自己。

具体来讲,每年的艺术原创人员工作评价包括两部分:一、由艺术家自己完成的,包括:①一年中都做了什么?②拿到了什么创作奖项?③对所参加的创作的贡献是什么?④帮助别人做了什么?⑤参加了哪些社会活动?二、由管理者指出他的优点与不足,以及今后该做些什么。对于新加入人员的管理,建议他先了解别人都在做些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创作方向;并且每一个新加入者,管理者都应使他尽快熟悉与适应单位的环境,并在他作选题的过程当中随时观察引导。

4、艺术管理民主化

赫塞尔本在其主编的关于管理趋势和变化的专著—《未来的领导》中对“扮演新领导角色所需的新技能”提出了新的假设:员工的利益可以和组织的利益结合起来、生产活动中人们能够完全支配自己的劳动。这样就能够使得劳动者和组织更密切合作,既增加了劳动者的效用又有助于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他指出:如果一个项目肯定会有益于自己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将会满怀热情地投人到这一项目之中。如此,领导角色的工作重点将会由指挥和命令转移到提供便利条件和授权上,培养人们的工作兴趣,以此作为领导的基础,实行民主。领导者必须能够熟练地扮演以下五种角色:促进者、评估者、预测者、指导者、最终帮助者。”艺术组织管理的作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划、控制、组织、人事等;同样,艺术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也超出了今天传统的领导范畴,而转向预测、协调和激励。今后艺术组织管理人员必须增加以下三项职责:其一,明确艺术组织地位,指明艺术组织前进的目标;其二,调动员工的能动性,使艺术组织充满创造力;其三,力争诚实正直,建立相互信任,并以此作为艺术组织管理的基础。

5、艺术管理柔性化

艺术人力资源管理要柔性化。所谓柔性化,就是在新时代,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差距日益缩小,整个劳动市场上双向选择,劳资双方(组织与受聘者)的关系,从“契约关系’旧渐演变为“盟约关系”。原来金字塔式的逐级刚性管理柔性化,就是说,以原来的命令方法越来越难以奏效,权威的维系,越来越难以凭借权利。同时,信息的网络化,大家可以处于一个信息平台上,改变了过去一项信息逐级下达,上多下少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出现新的特征: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

艺术机构往往实行宽容型管理,这样一个开放性系统,能营造出有利于艺术机构人员创造的环境、条件。艺术机构不把近期经济利益作为判断决策管理水平的标准,亦不以此作为对部门、员工考核评价的最高标准,而将创造性、能否发现危机、化解危机、抓住机遇、争取机构的长远经济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为达此目的,有时甚至牺牲近期利益也在所不惜。艺术机构的决策与管理结构不是高度集中统一的“垂直型”、“金字塔型”,而是充分发挥各层次各部门和授予员工、艺人创造性权力的分散结构的管理模式。

宽容型管理绝不是削弱机构的凝聚力,恰恰相反,强有力的凝聚力形成,必须在开放性基础上的宽容型管理中才能实现。因为只有这样,艺术机构才能吸收新鲜的思想和理念才能广纳人才和培养新人,才能设计创作出新的艺术品,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艺术机构的成分和提高艺术机构的品味。

6、艺术管理意识整体化、管理效果最优化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技术创新;知识生产函数;R&D配置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131-02

一、引言

关于影响技术创新差异的因素,国内外学者至今已提出十几种要素。如:市场需求、创新文化、专利保护程度、FDI、国际贸易、市场制度等,并运用这些因素对中国省域间技术创新差异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然而,现有文献很少涉及城市间技术创新差异的分析。本文以技术创新能力的四种存在形态为分析框架。运用经过改进的杰菲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2004―2008年中国十个城市三大技术创新主体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再结合实证结论与各市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的排序,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十个城市技术创新的差异。

二、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差异

(一)基本模型的确定

本文选取的变量为十城市三大创新主体的R&D投入和产出。R&D投入分解为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三部分。根据杰菲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设计如下:

logPit=α+β1logFEit+β2logFIit+β3logFUt+β4logHEit+β5logHIit+β6logHUit+logεit (1)

创新产出分别采用专利授权总数(P)及其三个子指标发明专利(INV)、实用新型专利(UM)、外观设计专利(ED)。FE、FI、FU分别是三大主体每年的R&D经费投入,HE、HI、HU分别是三大主体R&D人员的全时当量,考虑到投入产出存在时滞,故研发投入采用2004―2007年数据,创新产出采用2005―2008年的数据。

(二)回归结果

数据来自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各市的统计年鉴和知识产权局。经检验后,本文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做出四组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依次为P,INV、UM和ED,结果如下:

logPit=0.45+1.25logFEit+0.53logHIit (1)

logINVit=0.72+0.62HIit+1.301logHIit (2)

logUMit=0.82+1.101logFEit+10.6logHIit (3)

logFDit=0.91+1.23FEit(4)

由回归结果可知,企业的R&D经费投入的增加可有效提高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产量增长率,R&D人员投入的增加可有效提高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性专利的产量。显然,企业R&D的增加能有效提高技术创新产出。大学R&D投入的增加对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不显著。研究机构R&D人员投入的增加可提高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产量,R&D经费的增加对提高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不显著。

(三)各市技术创新的差异

我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年各市三大创新主体投入数据(FE、FI、FU、HE、HI、HU)进行归类,六组数据被归并为两个主因子(大学研究机构投入因子UI,企业投入因子E)。然后通过2007年三大技术创新主体投入因子得分、综合投入因子得分(S)、技术创新产出以及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排名来比较各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结合前述回归结论来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见下页表1)。

由表1可知,杭州市总体R&D投入排名第九,杭州总的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三,显然技术创新初始绩效较高,企业和研究机构R&D投入能有效提高的技术创新产出是其直接原因,而重要的间接原因还是在于杭州市民营经济较发达,市场化程度高,市场机制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反馈激励极强。但杭州市R&D投入偏低,其中研究机构的R&D人员投入排名第十,企业和大学的R&D人员投入排名第九。虽然杭州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在十城市中偏低,对三大创新主体R&D人员投入有一定的制约,但经济快速发展的杭州对外地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技术创新主体能有效引进R&D人员,优化配置R&D人员的前提下,这种潜在的制约是可以消除的;2008年杭州市GDP、财政收入在十城市中均属领先水平,但R&D资金投入在十城市中却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研究机构和大学的R&D资金投入排名第七,企业的R&D资金投入排名第十。显然,杭州市R&D投入偏低,主要还是由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潜在形态向流动形态转换率偏低造成的。

由表1中综合投入因子得分与专利授权总数比较可知:上海技术创新初始绩效也较高,由单个投入因子得分比较可知,上海的企业R&D投入较多,2007年企业的R&D资金投入和R&D人员投入均排名第一。由前述结论得知,企业的R&D资金投入的增加能有效提高实用新型专利产量和外观设计专利产量,企业的R&D人员投入的增加能大幅度提高发明专利的产量,上海的实用新型专利产量和外观设计专利产量均位居第一,显然,上海是由企业的技术创新高效率带动了整个区域的技术创新初始产出的高绩效。

北京、重庆、武汉、天津的技术创新初始绩效偏低,由单因子得分知,北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R&D投入远高于其他城市,企业的投入属于中等水平,而大学R&D投入的增加对提高专利产出的作用均不显著,研发机构的R&D人员投入的增加能有效提高发明专利和实用性专利的产出,企业的R&D投入增加能有效提高总产出,因此,北京是由大学技术创新产出的低效率拉低了整个地区的技术创新绩效,同时,研究机构和企业较高的技术创新效率又使得北京的发明专利产量和实用性专利产量位居较高水平;重庆、武汉对企业R&D投入高于大学和研究机构,研究机构R&D人员投入较少不利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性专利产量的提高,另外,相对沿海发达城市,重庆、武汉的市场化程度偏低,专利商业化程度低,对企业、研究机构技术创新专利产出反馈激励就偏弱,使得企业、研究机构的技术创新效率偏低,显然,重庆、武汉的技术创新绩效偏低是由三大主体较低的技术创新效率共同决定的;天津市R&D投入总量较高,三大主体的R&D资金投入均位于较高水平,而企业和研究机构R&D人员投入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三大创新主体中只有企业的R&D资金投入的增加可有效提高实用性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产量,大学和研究机构R&D资金的增加均不能提高专利产量,而企业和研究机构R&D人员投入的增加均可有效提高发明专利和实用性专利的产量。显然,天津技术创新初始绩效偏低主要是由创新主体内部、创新主体之间R&D配置不合理造成的。

南京、济南、广州、青岛技术创新初始绩效处于中等,但其R&D投入是有差异的,广州市R&D投入总量较大,相对南京、济南,对企业的R&D较多,但对研究机构R&D投入较少。济南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均最低,相对广州、上海、杭州等沿海城市,济南市场化程度较低,专利商业化程度低,市场机制对企业、研究机构技术创新的反馈激励就偏弱。相对其他九城市,青岛市对三大主体的投入均较低,创新产出也较低,属低投入低产出类型。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意识;非智力因素;创造性人格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观念要从过去的传承教育转变到创新教育上来,这是知识经济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我结合自己近几年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1 更新观念,树立创新的教育观

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教学观。上课时,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旧知识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符合逻辑的发展。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得到新知识,是通过引导、启发,而不是直接“传授”,更不是“灌输”,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2 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创造力只能培养不能传授,创造力的表现和发展,需要一个适宜其生长的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允许乃至鼓励与众不同的多样性、标新立异的独特性;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跨越和激荡,进而才有创造潜能的迸发。

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勇于创新。我在上数学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按照 “三三制”的方法,将学生9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内均有好、 中、 差三类学生各3名,组与组之间的总体水平相对平衡(上数学课允许学生根据分组调换位置)。上课时,将问题交给学生,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究中又发现新问题,于是再讨论探究。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看哪组发现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同学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协作的学习场面,在整个过程中,师生平等,共同讨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3 提倡质疑,启发思维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遵循“思维从问题始”的心理学原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1 培养学生从“一”向“多”转化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方程的解法教学中,在用一般解法解完一个方程时,我鼓励学生思考:是不是还有更简便的方法!

3.2 培养“倒过来想”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有人形象地称为“反弹琵琶”,它属于辨证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它能打开人们的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在数学中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去诱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如: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倒过来想,数轴上所有的点是否都表示有理数呢?通过质疑,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表见解,最后得出结论:数轴上的点不仅仅表示有理数。又如:整式属于代数式,反过来想代数式是否都是整式呢?激发学生思维、小组讨论、积极发言。这种逆向思维的长期训练,不但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开拓了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4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找和发现新的问题。有专家指出,最有魅力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产生成功的愉悦感。

比如:我在讲“全等三角形时”,首先告诉学生,这节课要知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老师出示两个纸剪的全等三角形让学生学习了有关概念后,有学生提出:怎样剪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来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有些学生很快想到了较好的方法:用两张纸重叠在一起剪下来,然后他来发言,讲一讲为什么这样做?之后又有人提出别人剪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如何检验别人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虽然后面会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但学生想到了就让学生讨论,很快有人想到,只要把两个三角形叠放在一起,看是否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经过多次“完全重合”,学生也很容易就得出了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学生学得轻松又主动,思维活跃,心情愉快,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直观教学,激发想象

科学上的伟大发现大多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知识是迸发想象火花的基础,兴趣和爱好是发展想象力的起点,丰富的想象储备则是想象力的条件。在数学(特别是几何)教学中充分利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又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如在学习截几何体时,可以先用准备好的数学模型演示,也可以运用Flas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截面形成的过程、截面的形状,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模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 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创造型人才不仅需要创造性智力,还要有创造性人格,即需要非智力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可能成为影响创新力的关键因素。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范文5

1 激发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个性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和前提

科学技术上有非凡创造发明的人,都具有共同特征:强大的好奇心,坚定的创造动机和强烈的创造欲望,锲而不舍的求新精神,坚韧顽强的创造意识等.因此,教育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尤其必须培养创造型的个性和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心态,坚定必胜的信念.鼓励学生怀疑权威,善于用独特方法分析解决问 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数学课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重要作用是有助于学生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品质.如在“三角函数”习题课中,笔者给出了这么一道问题:求值:①; sin20 sin40 sin80ddd

此否定系统知识的传授.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不要学习知识,关键在于让学生获取何种知识及如何获取知识.教师在狠抓“双基”教学时,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系列的基本技能.否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创设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营造乐学环境,活跃学生思维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犹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得到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易于被激发出来,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最容易树立起来,学生的无限发展的潜力最容易被挖掘出来.同时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尊重、爱戴也容易加强教师的主动性、针对性、诱导性和实效性,容易唤起教师的激情,激发创新意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充分证明这一点.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怀、尊重、理解学生,多用鼓励和表扬方法,积极评价学生,营造乐学环境,活跃学生思维.

3.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是执着求索的强大动力,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表现.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法,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运用多媒体演示太空星球的运动引入“圆锥曲线”);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利用摸球实验引出“排列、组合”);运用与直觉相矛盾的现象,激发好奇心(比较

与1的大小,引入“极限概念”);利用讲授以科学家命名的定理、公式时,介绍科学家发现定理、公式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杨辉三角等定理).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而一经形成,就会激励学生在更高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3.3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广搏的知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

件,但知识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常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具体的学情,合理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广阔性、敏捷性和批判性.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打破教学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何事、何地、何人、何时、何如、何去乃至几何.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求异中变通,在变通中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以下举一例说明.

已知,且a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把握教与学之间的辨证关系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中常会遇到这些现象:学生常反映课上能听懂,但自己做不出;有的学生觉得课堂上一些完美的解答、绝妙的证明从天而降,自己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以上现象反映了当今数学教学的现状: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较低,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和思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指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环节,忽视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达尔文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许多聪明的人比那些发明者要聪明得多,但却从未有过创举?质言之,就是因为许多人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创新的火花在人云亦云中泯灭了.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此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改革.如在一节课中,可将提出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去建立数学概念,去发现公式、定理,去完成定理、公式的证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要把发现的机会和乐趣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这样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就会被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所取代.如《三角函数》中公式较多,但公式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让学生认真研究公式的来源和探索过程.如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索得出

3.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反之则会使人迷路,陷入困境.因此要想学习好,有创新意识和欲望,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细致工作,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常抓不懈.学生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加强培养:

①敢疑.教育学生不要迷信课本、教师“权威”,而要用自己脑子去反思、内化成自己的真知.当然“疑”绝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而是从不同方位照射、透视问题的全部.

②好问.

③善猜.即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和猜测.一方面要让学生受到各种具体猜想方法的熏陶、渗透和点化,另一方面要激励学生大胆猜测,养成对计算结果的估计、对各种结论的推想、对实际问题的

参考文献

树立创新意识的意义范文6

就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言,我认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更为重要。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审美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1.这是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心理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构成创新精神的三种心理成分决定着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这就必须从创新精神的心理成分出发,从审美教育入手。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就是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去行动,而赋予创新精神的美的形象,就更能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磨砺他们的创新意志。

2.这也是由审美教育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当代教育学认为,无论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审美教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审美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激励行为。

中学历史课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财富。比如“汉魏之文苑,晋之清谈,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歌,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戏剧,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殆无不在于非正式教育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儒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元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也。历史课程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思想与素材的宝库,而其中更不乏富有创造精神的审美因子。这些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应用和体现,初则感染其情绪,继则引起情感之共鸣,再则积淀为相对稳定之态度,久而久之,就能充分影响学生的身心,激励其产生相应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正如著名学者段继杨先生所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美育是理所当然的。”

二、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现作用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也就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透到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历史课程中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极其丰富。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提出到哥伦布的“新大陆”的发现;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第七位的祖冲之到一年的周期精确地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从万里长城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从云冈、龙门石窟的大佛到希腊雅典的卫城……这些都是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美的创造历程。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怎能不深深地打动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呢?

2.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从而掌握创造者的整个身心,发挥强大的动力。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也必须从审美教育入手。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发挥作用的乐趣。美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追求,它推动人去创造,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以及其他一切创造者,之所以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李时珍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而尝遍百草;邓稼先为“两弹”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诺贝尔因实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历史教学中,这些美的形象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创造活动中的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