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设计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设计理论范文1
1.涵盖了生态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相比于一般的服装,生态服装在生产流程的每一个加工点都不存在有害的污染,服装中不能含有任何对人类身体造成危害的成分或物质,即便有也不能够超出这些成分的累积上限。此外,人类在穿着这一类服装的过程中也不能够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中间产物。最后,在服装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被处理时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形式的污染。从总体上来看,生态服装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没有对人类或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和污染,这符合生态发展观的基本观念。
2.实现了服装的环保和低碳化
相比于一般的服装,生态服装既符合了生态学,又符合了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原理,实现了服装的舒适化、环保和低碳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服装进行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纤维从没有受到过任何的污染,同时也不会对外界的环境造成任何形式的污染。
(2)生态服装的用料基本上是可回收利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碳的排放,这对于缓解生态失调具有一定的作用。
(3)生态服装的加工生产工作本身进行了对碳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4)生态服装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废弃的生态服装可以通过自然降解的形式处理掉。
3.体现了节约资源的观点
一般的服装往往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加工过程,在加工时还需要运用大量的染料,这些化学用品的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这些化学成分本身很难降解,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使人的健康受到很大的威胁。相比之下,生态服装的生产材料都来自于天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过程几乎没有用到任何化学用品,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污染物质的产生,同时也保证了人体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设计理念
(一)可持续发展观念
传统的服装生命周期是从原材料到服装产品再到废弃物的过程,这本身是一种单向的线性设计流程,而生态服装设计的理念更多是强调对资源的节约和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是一种反馈式的设计流程,很好地体现了人类、社会、服装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的要求。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生态服装的出现就是在保证对当代人实际市场需求的满足基础上,还不能对后人的发展和需求构成过多的危害,因此,在进行生态服装的设计时要坚持考虑生产的低碳效益,实现对环境破坏的最小化。
(二)历史的发展观点
1.创意设计
相比于一般的服装设计理念:需要注意艺术情趣、时尚潮流、创意理念以及美学特征等创意因素之外。生态服装在进行设计时还需要将创造手段的运用集中在对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针对高性能的纤维产品进行生态化的设计以及研究上。在款式的构成方面,要对服装进行易于拆卸这一功能性的工艺技术处理和设计;在选择服装的制作材料时,要尽可能地减少一些辅料和原材料的数量与种类,多采用那些具有高级功能性的纤维材料。
2.生产流通
生态服装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是一个清洁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工艺进行完善,对设备进行合理的改造和更新,对服装的原材料进行新材料的有效代替;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工艺进行改良,对技术进行创新,最终达到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互统一。
3.销售
在销售环节,要尽可能地实现绿色营销,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标准就是实现将对生态服装的消费维持在环境以及资源的自身承受能力范围内,保证这种发展的有效持续性,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社会、企业和政府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4.使用后的处理
在进行生态服装的实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服装制作材料在使用后的回收和再利用,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可降解、便于回收的材料。
三、结语
服装设计理论范文2
【关键词】平面 立体 服装造型
一、绪论
在服装设计中,构成是设计的根本,是服装平面、立体造型的基础。构成包括平面和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立体构成则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在日常生活中平面与立体潜因默化的影响着方方面面,如我们所熟知的折扇,把平面的材质通过正反方向来回反复折边,使之成为窄长条形,平面即通过简单的折叠转化成立体形态。在这样的开合之间,平面与立体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不因为彼此原始形态的区别而相互排斥,相反的在这种区别下相互的影响转化。
所有这些基础平面、立体构成在服装设计中同样的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虽然简单,却是所有造型的基础。例如和服,它以直线裁剪、平面造型为特色,折叠后可平放成为一个平面,而西服则不同,需要悬挂来保证它的挺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服装造型揭示了,长久以来在服装造型中平面与立体的差异,但随着服装的发展进程,这种差异逐渐缩小,平面与立体相互影响转化成为服装发展趋势影响下的产物。
二、服装发展进程中的平面与立体造型手法
自古以来东方服装是二维的,它讲究用各种图案和技法来丰富服装二维平面,形成独特的东方服饰审美。而西方服装则是三维的、立体的,利用省道或褶裥来形成三维造型。
(一)服装发展早期至20世纪早期中的平面与立体
早在B.C4500~B.C3000年,爱琴文明中克里特女子服装就极具现代感,其基本造型为短上衣和宽大吊钟状“塔裙”组合的上下分离式,这样紧身合体的体形型服装在古代民族中是极其罕见和特殊的,在同时代大多数民族还是宽松型的背景下,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了人工美,这是历史上平面与立体的一次精彩对话(见图1)。
到了20世纪初,一位对时装界有旋风般影响力的人物――波尔・波阿莱,一改统治了欧洲服装几百年的曲线造型,使直线重新回归统治地位,女性服饰由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简洁宽松的设计让女性的身体脱离束缚,奠定了现代服饰的雏型。另一位被作为现代设计原点的设计师玛德莱奴・威奥耐,创造了“斜裁”这种史无前例的裁剪技术,她的设计中常可以看到直线的、几何形的、日本浮世绘以及和服等东方艺术元素,被认为是本世纪初东方和西方服饰文化以新的形式,即结合平面与立体两种要素,在时装上融合的典范(见图2)。
(二)六、七十年代服装发展中平面与立体的新发展
60年代由于西洋服饰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民族服饰文化最大限度的碰撞,那些西洋服饰文化圈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在被动接受西洋服饰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也不断主动的加入这种势不可挡的国际大循环。
70年代,由于欧洲经济不景气,人们逐渐对奢华服饰产生抵触,转而对东方宽松样式产生兴趣。于是,女装中出现了许多来自东方的异国情调的宽松样式。这样高田贤三、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一批东方面孔登上世界时装舞台,他们不强调合体、曲线,宽松肥大的宽衣设计与西方传统的窄衣结构截然不同。这样的服装力图摆脱以往的束缚,不再使用塑造立体曲线的省,反而利用平面的直线裁剪制作而成。平面和立体又一次碰撞和交融,平面的直线裁剪风格和传统西方立体式造型风格并存,东、西方服饰文化之间的融合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新纪元。
(三)2012年春夏时装流行趋势中平面与立体的新展望
复古仍然是2012年的潮流主题,设计师们从历史中寻找灵感,塑造具有内涵、值得回味的形象。从服装造型上来看,受到东方风格元素的影响,束腰外衣、和风样式等都是本季重要造型要点,另外,巧妙的折叠带来强烈的设计感,数条密集的褶裥形成两侧垂坠的效果,折叠的褶裥形成不对称的外观……这些流行看点都揭示了:在未来平面与立体的运用同样是服装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造型元素,时装的发展正走向一个多样化、多元化的时代!
二、服装结构上的平面与立体的转化
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强的今天,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相互影响成统一整体,借鉴和融合成为国际时尚的潮流趋势,我们的服装设计也要顺应这种发展,不能割裂服装中的平面和立体,只有在设计中考虑到两者的关系,并且将两种因素有机的结合,服装的造型才会有创新和突破。
(一)在服装造型处理手法上平面与立体的转化
在服装造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面料组合与分割、缠裹与打结以及打褶等手法,来实现平面面料向立体造型的转化。以服装设计中经典的设计元素褶皱为例子,本质上褶皱是三维造型的,而形式上它又是平面感觉的。褶皱的平面丰富性在于它由于折射光影而产生的色彩无穷变化,不同方向的褶皱使本来二维的平面面料产生不同的光影。褶皱的视觉效果通常会随着身体空间弧度不同、肢体运动而产生的光线变化而变化,这种神秘的视觉变化正是平面和立体的结合。
(二)在民族服饰方面平面与立体的转化
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未经任何加工的用一块布以各种形式来包装人体的民俗衣装,这些衣装的源点来自对一块布的巧妙构思,把平面的布通过缠绕、开洞等方式塑造成立体形态,这种转化在印度女性传统服装沙丽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从纱丽的穿法我们可以了解到,通过对这样一段简单的彩绸,不缝不缀,在身上盘来绕去,竟能变幻出万般花样,成为千年时尚,它的迷人之处正是在于它看似复杂刻意,其实却简单随意;看似普通平面的面料,其实却能做立体的效果。
(三)在品牌服装方面平面与立体的转化
如果说服装的细节能够说明一个服装设计师的特点,那么,提到上面说的褶皱,就没有人能够忽略三宅一生,运用褶皱表现他的个性,是他的出发点之一,三宅一生很好地解决了东方的服装注重给人留出空间和西方式的严谨结构之间协调的问题。
从服装结构来看,三宅一生采用东方传统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缝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无起肩和袖窿部分;常采用几何型衣片来组成,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单舒展。这种对平面材质的褶皱处理,弥补了平面的单薄感,使之立体丰富,虽然是平面的裁剪却加入富有机理的立体面料,整个服装就此灵动起来(见图3)。
三、平面与立体在现实中的综合运用
(一)服装款式、细节设计中平面与立体的运用
作为一个设计师,要掌握如何灵活的运用平面与立体的特性,由简单中摸索一条造型基础的规律,体味如何由复杂到简单,再由简单衍生出美观而且丰富的变化。
在服装设计中的平面可以是面料的各种精美图案;可以是传统的镶、滚、拼、绣等装饰技法;也可以是多个平面的重复、叠加等等,这
些平面的丰富性在设计中可以被局部抽取出来作为设计元素用在设计当中,例如把绣片放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大量层层叠叠的绣片又可以看作是对立体的另外一种演绎。
立体在服装设计中多是以半立体的形式出现的,它的运用更是丰富多样:图案在服装中作立体装饰,很多装饰图案是立体的和半立体的,可以称它为服装中的高浮雕和浮雕;结构上的省、褶等;还有各种折叠、包缠、披挂效果都是立体的实际运用。
另外,作为一种设计方式的“解构主义”与其说是解开之后再构成,不如说是立体――平面――立体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立体拆分为若干平面,再把这些平面重新组合构成新的立体,平面在其中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没有中间这一环节就没有“解”和“再构成”。所以说,在服装设计中平面和立体的联系是极其紧密的。
(二)裁剪法中平面与立体的运用
除了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将平面和立体联系起来的原理,在裁剪方法上同样适用。服装从裁剪方式上分为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两大类,所谓平面裁剪,是通过平面制图的方式制出纸样,再把纸样放在衣料上裁剪的方法。相对,把衣料或其代用品直接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用大头针和剪刀一边进行衣服造型一般裁剪的方法称作立体裁剪。
平面裁剪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得到样板,制板的过程比较方便,节省时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平面裁剪不能准确地感受面料对设计效果的影响,对于人体某些部位处理尺度不好掌握。这些棘手问题对于立体裁剪却是其优势所在,立体裁剪直接对布料进行操作,所以对面料的性能有更强的感受,在造型表达上更加多样化。
鉴于两者的优缺点,我们在制版时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当拿到服装效果图后,首先要研究设计图,从款式规格尺寸制定,到整体结构的处理、工艺制作方法等着手,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在坯布上应用原型找出款式的基本结构线,绘出大概轮廓后裁下来用手针缝出坯样,在人体或修正后的人台上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然后根据坯样裁片做出样衣进行确认,最后将坯样裁片拓成服装样板。
(三)从服装设计中对人体要素的把握看平面与立体的运用
大多数服装造型是通过以简单的几何图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平面纸样裁剪方法实现的,而更复杂的造型则通过在身体不同的点上加入造型形态与平面裁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从这一点上来说,人体本身具有的结构和运动状态的变化是决定造型的重要因素。所以,服装平面与立体的结合是对人体这一重要要素的现实反映,是未来服饰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流行趋势及发展方向。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需要的是多元化的服装,不仅仅只局限与平面还是立体两者中的某一造型,服装的可变性、实穿性、便利性是当今大众所追求的,一件服装具有不同的穿法且能适合不同场合,可随意存放无须更多的打理,这是满足“以人为本”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服装的美观时尚,以人为设计主体这一方面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把服装的平面要素和立体要素相融合,发挥其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服装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
服装设计理论范文3
【关键词】动态展示;服装设计师;模特
服装设计作品作为艺术品,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中介,设计理念作为桥梁通过模特的动态展示而诠释出来,使艺术品升华、延伸。服装设计作品通过表演,使其被激活,得到了真正地实现,使服装艺术的外延得到扩大。服装表演是展示服装艺术的高级表现形式。
服装风格各异,模特在演绎服装时,要结合服装特点与风格确定不同的表现风格,运用不同的造型、身姿、韵律等来展示服装。只有在不同的服装设计理念中采取不同的表演风格,以不同的表演风格表现不同的服装设计理念,才能达到理想的展示效果。
从类型角度划分,服装可以分为晚装、运动装、泳装、休闲装及职业装。对于不同类型的服装,模特在演绎时需要采用不同的动态展示。
晚装对于模特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因为常见的晚装大多是收腰贴身、坦胸露背且有较大裙摆的长裙,面料和饰物高贵而华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在展示时,模特应具有雍容、端庄、典雅的气质,在展示过程中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庄重,体现出自信成熟的女士风度。在动态展示中动作不易过多,幅度也不易太大,所有过程放慢,给人一种泰然自若的感觉。
在展示运动装时,要有健美的形体,在T台上要给观众展示出活泼、积极向上、健康、富有朝气。因而模特在展示过程中动作可以略微夸张敏捷,步伐摆动表现可爱活泼,也可适量加入迪斯科的动作,并配以饰品搭配,如鸭舌帽,运动包可作为点缀。
泳装的面料基本选用合成纤维中高弹性的氨纶,并且大部分款式都是高胯、低胸型的,着装之后比较紧身,会展现出模特全部的体形,尤其是一些新款的泳装暴露部分较多,对模特的要求较高。因此,模特在展示过程中要将自己的体形、腿型完美的表现出来,竭力展现女性丰满、浪漫、活泼的青春活力。此外,在造型中模特应选择最佳的视觉角度进行表演,身姿要挺拔,胯部动作适当加大。
在展示休闲装时,模特要表现出安逸、自然、悠闲的状态和感觉。在摆造型时,不应刻意设计,在走台过程中动作应随意、自然、大方,犹如在公园、街头漫步一般;或者模特在展示中手拉旅行包,在台上做一些配合休闲的动作。
在展示职业装时,对模特的出场、走台、造型设计、动作转身及退场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即对模特基本功要求更高。模特在突出个性化的同时,需要与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吻合。需要强调的是,在展示职业裙装时,模特要注意身高、腿型与裙长的比例关系,尤其着裙装时,不能正达膝盖,否则展示的效果会很差。
从性质角度划分,服装可分为实用性服装和艺术性服装。对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服装,模特在诠释服装设计理念的过程中药根据服装的基本特点来确定具体的走台技巧,既要有风格上的区别又要有视觉上的反差。
实用性服装,以贴近生活为原则,以舒适与健康为目的,款式、色彩、面料等都取自人们平日生活穿着的大众化,不应只有华丽的外表,更着重其实用性。针对实用性服装的特点,模特可采用简洁和生活化的表演风格,以大方淡雅的动作、轻松随意的表情,给人一种贴近生活的放松感和亲切感。简洁的表演风格不需要编导进行过多具体的策划与编排。在展示中适当做一些简单的造型亮相,以突出服装为关键,模特之间不需要做类似配合性的动作,以显示服装简洁明了的特点。
艺术性服装,以时尚为准则,以新与美为核心内容,款式、颜色、面料都尤为夸张鲜艳,与现代人的生活着装审美差距较远。因此,艺术性的服装要用风格化的表演方式去演绎看,这样才能将其时尚、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来。模特在展示艺术性服装时,可刻意编排一些复杂的表演形式,如展示的姿态幅度适当加大,路线设计稍微复杂化,从多个方位设计不同类型的造型,表情和神态适当夸张。
通常在动态展示中,模特的职责是完成演出任务,而现在在动态展示的策划过程中,服装模特也起到了协作、创作的作用,而展示策划方式也逐渐由设计师——编导——模特三方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模特在展示之前要与设计师进行沟通,要理解设计师在本场演出中所表达的意图,保持着设计师原有的风格,并将它延续下去。因此,在展示前设计师要给模特互相交流的机会,并把想法告知给对方,而模特也应积极主动地配合设计师,根据设计师提出的主题进行理解、分析,有不适合自己的地方要及时提出并进行改正。
之所以要在展示中坚持适度的原则,是因为有时模特在正式展示中虽然理解了表演主题,但在展示中容易“过火”,而过于突出本次展示的主题,忘记了设计师原有的风格,会使原有的品牌支持者失去了兴趣,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例如:英国嬉皮士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她的服装一直延续着怪诞不羁的风格。但近几年她的作品中也出现了礼服、晚装等高雅的作品,可她原有的那种不羁搞怪的风格仍然坚持着,她的目的是想将高贵与通俗进行整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但模特在展示只能中只想突出本次展示主题,以晚礼装的方式去展示服装,使原有的风格消失的无影无踪,而风格的延续就会终止。因此,在了解主题时要结合设计师一直延续的风格,用既突出主题又能延续表演技巧的风格来展示服装。让演出既有新意,又能起到对设计师风格的传承作用。
服装设计理论范文4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需求在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的创新要求也越来越高。此时,服装设计不只是一种服务于大众的产品设计,更体现了艺术性。在当今这个时代,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较为明显,设计过程的多元化,也逐渐成为主要的趋势。人们在对服装进行审美的同时,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就决定了对服装设计师的要求,要求服装设计师能够有更好的素养,同时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使得个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要对服装设计的学生进行培养,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其创造性上。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通过服装设计环节,去凸显创新理念,使得服装设计教学,能够有着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现实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更让自己体会到一种生命的共存感。在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时,需要对师生之间进行合作,同时还要侧重于教师的培养,让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2服装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追踪溯源法。
在服装设计相关理论中,有些理论看起来是简单。但是其实并非如此,要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理论,需要很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还需要比较好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更正其对服装设计理论的基本了解。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比较明显。对于服装设计行业来说,实践背景比较浓厚,如果学生无法理解该背景,在实际操作中,便没有办法对服装设计理论进行比较实际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底蕴的忽视,将会使得整个教学缺乏活力。同时,作为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应当对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些了解的基础之上,去激发灵感,从而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的水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果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仅要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引导,同时还要向学生积极介绍与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其他书刊。使学生能够了解其他艺术,为学生了解服装设计奠定相应的学科基础,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分析能力,通过高雅艺术的接触,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创造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创作灵感。日积月累,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进而对审美艺术以及相应的设计原理有着充分的了解,使得学生有朝一日从事实践工作也能够受益良多。
(2)身临其境法。
我们知道,作为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服装设计需要不少的基本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也是服装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例如,要让学生学会对面料进行识别和设计,同时还要掌握多种裁缝技能,如平裁、立裁以及缝纫等等,唯有不断地对基本功进行锻炼,才能够真正掌握服装设计的精髓,并且自如的运用起来。不同的人对服装设计的运用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运用的方式、手段以及目的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它和自然科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如果要运用在实践中,可能可以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服装设计理论则没有这样的标准,在实践过程中,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模式。而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根据相关经验表明,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能够让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在很平凡的地方,都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具体实践中,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关注一些不常为人发现之处,从而深刻体会服装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使得探索精神和想象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各种想象,不仅考虑充分考虑已知领域,更对已知领域进行突破,从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构思。创意可以反映在服装设计的方方面面。例如,针对题材创意,自然题材、历史题材等等都需要进行突破。针对服装造型等等,如方形轮廓、圆形轮廓等等,在色彩方面,则可以从中性色调以及对比色调等方面进行创意设想。总而言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去考虑服装主题以及服装造型等各方面问题,不断完善创意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还应当以学生为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同时更加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以及心理等等方面的共鸣。使得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语
服装设计理论范文5
1.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服装美术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临摹”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显得单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在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切换等待过程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部分作业甚至是教师动手给学生改画完成,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发挥,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背道而驰。
2.学生基础薄弱,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职业中学生源普遍基础不强,服装专业学生也不例外。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缺乏系统的美术学习训练,很多服装专业学生美术基本功欠缺。部分学生由于美术基础差,在学习活动中不能完成学习目标,久而久之对专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
二、中职服装专业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面向职业岗位,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职业中学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款式绘制、服装工业样板制作、服装裁剪、服装裁片缝合、服装整烫、样衣制作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由于受学生基础和学制时间制约,实际上职业中学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版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虽然这些岗位比服装款式设计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美术设计功底要求低,但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服装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能够熟练绘制服装工艺款式图和服装结构款式图。基于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和能力要求,结合服装专业学情,职业中学应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确定为美术设计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2.优化课程设置,内容对接岗位需求
服装美术设计教学必须区别于普通绘画美术基础教学,要紧密围绕服装美术设计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以对接专业课程学习需求。结合毕业生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将服装美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设计基础模块、设计理论模块、综合实训模块,三大模块层层递进,组成了完整的服装美术设计课程知识体系。设计基础模块主要是绘画基础训练和服装绘画表现,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技能和审美能力,重点掌握服装款式图表现技法。设计理论模块选择毕业生职业岗位必需的设计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综合实训模块是整个教学中具有关键性的实践环节,使学生从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处理到服装缝制工艺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中完成。优化后的美术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程教学同步进行。如在进行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教学时,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训练上,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裤子和衬衣的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的要求。综合实训模块更是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因此,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极大地增强了服装美术设计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改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服装设计理论范文6
服装作为人类的第二皮肤,是与人生活最为密切的艺术产品。服装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产品,它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统一体,并以人作为产品的主体。一方面:服装作为一件商品,他要满足人们穿着的基本需求,如:保暖、遮羞等物理属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需求更多的放在了对美的追求,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应运而生的是对服装本身美感的强烈渴望,以及服装对穿着者的修饰性。此外服装逐渐成为身份的象征,因为不同的人与服装的结合都会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这也是服装作品所独有的魅力。
因此服装设计也备受瞩目。
我国的服装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到今天也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服装教育之路。但似乎这一切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实践。相对于普通高校,民办高校面临的问题就会更多,民办高校的招生与学生就业率直接挂钩。民办高校没有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要想有好的招生就需要严抓教学。然而在民办高校服装专业的招生生源中绘画功底参差不齐,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办学道路,才能让其在茫茫服装教育大军中有一席之地。
《服装效果图》课程现状分析
《服装效果图》是服装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服装设计师阐述设计灵感、表达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并为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生产制作提供指导依据,呈现服装与穿着者之间着装关系的影像,也是服装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的基础技能。
服装效果图借助于美术的形式表达服装设计,具有形象、生动、清晰和一目了然的优点,弥补了有声语言和文字表达的某些不足,特别是对服装造型、结构部位的表达具体直观,更是语言和文字无法比拟的。随着服装教育的成熟和服装专业门类划分的更加精准,《服装效果图》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分类。在国内服装教育中一般将《服装效果图》分为艺术型服装效果图和实用型服装效果图两种类型。艺术型服装效果图主要包括时装画、时装插画和商业广告画。实用型服装效果图主要包括服装设计草图、服装设计效果图、服装平面款式图。
艺术性效果图主要借助美术知识绘制一些传达主观审美的绘画作品。而实用服装效果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依据服装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市场定位、流行信息等诸多因素,运用一些绘画技法传达设计师设计意图的手段。
服装专业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想的出但是画不出的困惑,又或是在设计之处就陷于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这一切都反映出现行的《服装效果图》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服装效果图的绘制与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相对分离,使得效果图的绘制成为一个空架子,不能起到效果图应有的表达设计意图的作用。
(2)在教学中不能将时装画与效果图很好的区分教学,两者侧重点未能与社会、企业的需求挂钩,导致教学目的不明确,影响今后就业发展。
(3)效果图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传统教学形式多以临摹为主,对人物形体、动态变化的成因往往是模糊的,造成服装效果图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局限性,不利于设计风格的形成。
(4)与设计法则、服装美学知识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对服装形式美、材料美、工艺美等相关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5)民办高校生源素质层次不齐,大部分学生绘画基础薄弱,在进入服装效果图之前需要进行系统的基础技能培训,提高绘画技能熟练度,为服装效果图的学习打好基础。
《服装设计效果图》课程改革措施
对民办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的《服装效果图》课程进行改革,为了满足市场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教师应该对服装效果图绘制的课程进行更为适用的设置和调整,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尝试,推动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现将原有的《服装效果图》更改为《服装设计效果图》,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在现实工作中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分借助电脑软件和高科技技术的便捷性,结合手绘效果图完成《服装设计效果图》课程建设,做到各科程教学内容、学习进度的最大化衔接。
1.课程设置
《服装设计效果图》分两个学期开设,分别是两个学期各有一个阶段的手绘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每阶段设置为36个学时,以讲授和指导实践为主的教学形式。
(1)手绘第一阶段
通过教材、服装杂志、秀场图片等素材,讲解服装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结构、动态形态、服装造型、服饰搭配以及基础服装设计理论知识。
(2)电脑第一阶段
通过讲授、演示的方式学习Adobe Photoshop 软件和运用Adobe Photoshp进行抠图、修图以及服装人物、面料效果、色彩运用等基本操作。
(3)手绘第二阶段
通过教材、服装杂志、秀场图片等素材,讲解服装造型、服装面料、服装色彩绘制技法以及服装与人的着装关系的表现。
(4)电脑第二阶段
通过讲授、演示的方式学习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软件和运用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进行绘制服装平面款式图、服装面料等基本操作。
2.教学计划
(1)以“讲、练、创”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理念。
讲是讲解知识要点,包括讲解基础服装设计理论知识、服装形式美学法则、服装造型、面料、色彩以及基本绘制技法法。做到精讲、简讲相结合,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讲授的形式形象生动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练是通过分析思考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练习。从而能够熟练掌握绘制服装人物、服装造型、服装面料、服装色彩和服装整体效果的技法。
创是指进行创作实践,主要指“以赛代练”和“项目式教学”为导向,有意识、有目的地与市场、企业挂钩,进行有针对性的服装实训练习。通过学习和练习,利用综合知识进行创作。
(2)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多层次立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讲授临摹练习、通过分析人物、看图归纳创作练习、通过命题创作参赛练习的模式。分层次分阶段制定不同学习目标和练习任务,对每个阶段制定计划,让每个阶段的练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3)采用综合考核方式
(如果)今天我们依然漠然地对待急需高素质人才和技术服务的服装行业,以唯美为标准,单一漂亮的时装画和别出心裁的创意服装来麻痹学生。引导学生那就是极大的悲哀了。
所以不再只关注服装效果图的艺术美感而忽略掉服装设计、制作的可能性和实现性,还应该兼顾服装设计的材料美、色彩美、工艺美等相关知识。《服装设计效果图》考核分为设计效果图考核和后续相关联的版型课和工艺课的完成进度。做到让每个单一教学环节变成一个整体教学体系。
3.教学方法
根据《服装设计效果图》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总结经验,通过“讲、练、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解决传统服装效果图课程内容设置中的弊端。从而做到从设计构思、设计草图绘制、服装面料色彩的搭配、服装电脑效果图的绘制、服装平面款式图到成衣制作,综合安排专业教学计划,使各专业课之间达到最大化的衔接和运用。
(1)在时装画的手绘教学阶段,对人体比例、人物动态、着装关系以及服装造型的设计等核心知识做到精与简相结合。用简单的语言、简练的线条、简化的形体讲解来绘制精准的人物比例动态和着装关系。
①人体是由为躯干、头部和四肢三个方面组合而成。通过对人物形体进行几何化、体块化的分析和归纳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复杂的人物形体简单和直观化。如:将人体结构分析理解为一些几何形体,胸腔为倒梯形、臀部为正梯形,圆形的头部以及圆柱的四肢等。
②人体比例:正常男人体的身高为8个头长、女人体为7个半头长的比例关系。但在服装人体中,为了强化模特的高挑以及服装的着装美感,一般将人物比例夸张,绘制成9个头长到11个头长不等的比例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清晰的告诉给同学们,比例夸张主要通过对人物的下半身和脖子的拉伸来完成,其他比例照旧,营造出上身短下身长的黄金比例。
③服装人物动态:在人物动态的绘制时,往往会出现人物动作不协调、重心不稳等问题。
在课程教学中强调人物中心线,重心线,肩线和腰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符号“”以及头部、躯干、四肢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营造具有形式美学的韵律。
人物中心线是以人体脊柱为纽带,链接人物头部、胸部与臀部的中枢。在人物静止站立时,便是人物的平分线。但在人体发生变化产生动作时,人体中心变会产生向左向右偏移。而这时在人物中间仍然会有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线,那便是重心线。
影响人物动态最大的因素是胸部与臀部的扭动,导致肩线和腰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符号“”。胸部与臀部扭动幅度与肩线和腰线夹角相联系,人物的重心线偏向于夹角夹角符号(“”)小的一侧。而头部与四肢的变化是与其协调产生美感做出的呼应。
④着装关系:着装关系是指人穿着服装后产生的人与服装、人与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服装基础设计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法则和形式美学规律,并应用于服装人物绘制、服装造型设计、服装材料和色彩的搭配等方面。
(2)加强手绘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的关联性教学,不要使两者孤立。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教学,做到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功效。
服装效果图的绘制主要采取手绘+电脑的模式完成。通过手绘阶段解决主要解决服装的比例动态以及服装的造型款式问题,再利用电脑软件绘制和填充服装的面料、色彩以及制作整体服装的效果。
①熟练掌握Adobe Photoshop 、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等软件基本操作,并利用这些软件绘制服装人物、服装面料、色彩以及服装整体效果和服装平面款式图。
②在电脑效果图教学中充分利用软件的便利性和素材的丰富性,特别是在服装材料质地、色彩以及服装效果的表现中,替代手绘技法不容易表现的问题。
在电脑效果图教学之前,使用手绘一阶段绘制完整的人物与服装着装关系的闭合线稿。通过扫描或者拍摄等方法,将线稿放置在电脑中,再经过电脑对其抠图、修图后进行服装面料、色彩的填充绘制以及制作服装整体效果。以此减少手绘技法教学中学时要求多、绘画功底要求高和掌握难度大等问题。
另外我们还要在后续的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课程中对服装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单一教学环节变成一个整体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