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允价值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的含义范文1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业务模式不断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内在需求日益增长,实际上有些企业已经在会计处理中变相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近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速,不动产和基础材料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日益体现。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老企业来说,其会计报表在现行准则框架体系下基本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回避公允价值的使用导致企业在会计处理上前后不一致,在相关性、可靠性及可比性上无法找到较好的平衡点,同时也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始终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对于不动产和固定资产我国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国际会计准则(IAS)在固定资产的计量时除按其账面价值来计量外,还允许按公允价值进行重新估价;在所有者作为资本投入的无形资产计量上,我国是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计量,IAS规定按公允价值计量;对于非货币易,我国是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IAS规定所有的资产变换交易均应以公允价值计量,除非该项交易不具有商业性质,或者收到资产和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地计量。此时,以所放弃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收到资产的成本。如果主体能可靠地确定收到资产或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按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收到资产的成本,除非取得资产的成本更加可靠。

(二)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必然联系

公允价值之所以被拿来与历史成本作对比,是因为我们常常将公允价值计量理解为按报表日的市价重新计量,如此则公允价值成为公允的现时价值,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与历史成本的二元对立。实际上,公允价值每期必须进行新起点的计量,静态的历史成本只能量化企业所投入的努力,而预期的资本增值则结晶于动态的公允价值。不过因此指责公允价值不如历史成本可靠却不一定站得住脚。说历史成本更可靠实际上是就可靠性中的可验证性而言;但若究及可靠性的另一层含义的“真实反映”,则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也许要超过历史成本,至少不比历史成本不可靠,比如涉及重大摊配的自建资产。

二、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其计量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在自愿双方之间现行交易时,不是强迫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公允价值的含义进行理解:

1.虽然公允价值必须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才能产生,但若无相反的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2.计量客体的价值凡不是在市场上达成的,而是其他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形成的都不能视作公允价值,因为不同主体得出的价值信息缺乏可比性。

3.在某些事项不存在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则可在市场上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

4.有时在市场上也寻找不出相类似的交易价格,则必须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计量属性,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证明该估计是非确当的。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

1.通常情况下,最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市场价格。公允价值最适用于对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计量。这是因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项并未实际发生,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亦未履行,也不可能有历史成本的发生,传统的会计很难对其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即现行市场交换价格计量可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也是按购销双方达成的现行市价即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存货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是部分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2.会计人员无法取得可观察的市场金额时,可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计量。现值计量更能反映形成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包括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对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用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和包含在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非确定性以及一些难以识别的其他因素等。因此,现值计量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中具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分析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模式,从相关性的角度来看,有其自身的优势。它与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人为操纵提供了便利。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方面。选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样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计量概念来作为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从事实性基础出发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会减弱。

市场环境的预知性方面。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

企业主体计量的一致性方面。企业主体对某些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价值的确定,通常是基于其未来收益(或损失)与不确定性的计量(估计),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这种价值信息一般更有助于投资者的预决策即更能提供对企业管理当局有用的信息,但往往与其公允价值不完全相符。

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性方面。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因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易推行应用的难点。

总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在其属性和应用上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加之影响会计计量模式择用的因素又是多种复杂的,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对计量属性的不同要求,不可能将所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都统一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会计系统的不断完善,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公认的计量方法接轨,一种自然的选择就是取长补短、兼容并存,适时地选择相应的计量模式,所以,多种计量模式并存会是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企业损益 影响

1 公允价值的含义及特征

公允价值也被称作公允市价或者公允价值,其基本概念的确认通常有以下三种:第一,如果现行的市场状态比较活跃,公允价值则以该活跃市场中基本的货物交换为主;第二,假如市场状态处于比较稳定的时期,但是,与之相关的资产仍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交易价格以市场上的活跃资产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第三,假如不存在活跃的资产市场,那么,公允价值的确定法则以所用资产在未来现金流量的限值为主,或者由专业人员的评估数据为主。

公允价值的特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交易双方之间对基本的交易状况有清楚地了解;第二,公允价值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交易双方非常平等,交易的公平和秩序是公允价值交易过程中的重点内容;第三,交易主体始终保持着自愿的态度,要想确保公允价值交易的成功,交易过程必须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的;第四,交易时态观变化较大。利用公允价值可以使企业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会计信息。

2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2.1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国家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有明确规定,通常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出租的建筑物、土地以及准备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这些财产均可以单独计量和出售,从而满足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是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资产计量的主要选择,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该模式通常运用于企业有充足的依据表明可以持续得到有效的公允价值。假如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那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房地产企业的损益状况主要体现在该模式与企业面账价值存在的差额。通过会计准则可以指导,企业对计量方式具有选择权。如果房地产明显处于增值的状态,那么,公允价值明显比账面净值高,为了保证股东投资价值的稳定,投资性房地产在处置之前,企业的现金流量不会受到影响,企业通常不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如果采用这种计量模式,通常会有以下做法:第一,面对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现状,为了保证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使公允价值计量取得好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拥有出租建筑物使用权的企业会选择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第二,如果房地产价值处于降低状态,拥有出租建筑物使用权的企业通常会放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成本计量模式,从而减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其会计处理如下:

公允价值上升(下降时作相反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否则,该模式对企业损益将会产生严重影响,但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得转为成本模式。因此企业的自仅在于自用与投资用途的转换。

2.2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金融资产的种类有多种,如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几种典型方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后对企业经济效益应该能够与套期保值有直接关系,企业当期损益状态应该综合考虑公允价值的变动状况。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动应该计入所有者权益范围,金融资产确认之前将其转出,转出效益及时计入当期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也应该计入企业损益,对企业当期损益将会产生严重影响。总之,如果企业对市场基本状况有准确了解,其经济效益便会随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增加而增加,相反,如果企业对市场行情和动向不太了解,那么,企业的业绩将会随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增加而减少。

2.3 其他业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在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下,已经有过半的准则体系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的损益影响除了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两方面外,还包含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交易。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强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因为该模式更加重视企业的资产效益。例如,面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换出和换入的资产进行计量,实际上是对企业的售出和购入状况进行确定,售出的资产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之间的差距是企业实际获得的经济效益,如果采用传统的会计准则方案,则很难确定公允价值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3 结束语

总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不仅可以合理反映资产价值、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还有利于企业资本保全。因此,企业建设者应该在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下,了解公允价值的含义及特征,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其他业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做出具体分析,为企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成全.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J].财政监督,2012.

公允价值的含义范文3

    (一)联营或合营下的长期股权投资

    对联营与合营的投资,除了按准则第4条规定处理外,同时准则第9条又作了进一步说明,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对上述描述,可以用公式反映。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其差额是因为被投资方存在未入账的正商誉。如果把正商誉体现在被投资方账表上的话,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实质是反映占有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信息,此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换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被投资方未能表内确认的商誉;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其差额部分为负商誉,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由于对正商誉和负商誉的处理不同才导致准则描述的两种情形。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该描述的目的不是让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单纯反映初始投资成本的信息,而是为了让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反映占有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会计信息。从深层次原因来看,是为了让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在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时反映的计量属性一致,都始终反映占有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信息。对联营或合营企业的投资,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权益法的核算要点是一方面于每期期末按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额确认收益,另一方面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随时反映占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信息。之所以要采用权益法,是由于投资方如果要编制合并报表,对所投资的联营和合营企业取消比例合并法,不纳入合并范围,在财务报表中合并信息通过权益法核算的会计信息来体现。例2:承例1,假设甲企业获得A公司40%的股份,对A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其他资料不变。甲企业应做的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1000万,贷:银行存款1000万。此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金额表面上反映的是投资成本,实际上反映占有A公司净资产公允价份额为1000万元。该1000万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40%的份额800万元,另一部分是A公司未能表内确认的商誉200万元。例3:承例2,假设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为300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企业所做的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1200万,贷:银行存款1000万营业外收入200万。此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反映企业占有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200万元的信息,并没有反映投资成本的信息。

    (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因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反映的是占有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会计信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指导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金额的会计理论为权益结合法。所谓权益结合法,指的是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的合并是一种双方股东权益的结合,参与合并的双方之间不存在收购与被收购的关系,不具有市场公平交易特征,它是合并理论的一种,看起来与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权益法描述相似,但含义完全不同。投资方支付的合并对价与换入被投资方的净资产往往存在着不等价交换。所以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金额不以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入账,而是以换入的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入账。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仅反映占有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会计信息,不反映占有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会计信息,更不反映投资成本的会计信息。例4:承例1,假设甲企业与A公司是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甲企业获得A公司的股份比例为60%,其他资料不变。则甲企业所做的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1080万,贷:银行存款1000万资本公积80万元。此处长期股权投资的作用仅反映占有A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60%的份额1080万元的信息。

    (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从准则的规定来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金额是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看似仅仅反映的是投资成本会计信息。其实不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金额不仅仅反映投资成本的信息,还应当反映占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信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指导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金额的会计理论为企业合并理论中的购买法理论。购买法理论认为,投资方获得被投资方的股份份额等同一般的货物购买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把被投资方的净资产比作一个抽象资产的话,则投资方就是以自有资产与被投资方股东所拥有的资产相交换,双方所交换资产都以公允价值计量。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相等。因此,在购买法理论下,一方面,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金额反映了其换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即投资成本或购买成本或合并成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即享有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相应份额。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也同联营或合营投资一样,存在着溢价购买或折价购买情形,即涉及到正商誉和负商誉的处理问题。那么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为什么要直接按合并成本入账,而不和联营或合营下的投资一样进行相应的账面调整呢?这要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的变更说起,在本世纪初,我国《企业会计制度》采用当时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即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同样适用于权益法。后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修订,对子公司投资的后续计量改按成本法。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解释是:“尽管权益法可能为使用者提供一些损益的信息,类似于通过合并得到的信息,但理事会注意到,这些信息已反映在投资者的经济主体财务报表中并且不需要向其单独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对于单独报表来说,重点应集中在投资资产的业绩反映上。理事会的结论是,采用成本法编制的独立财务报表具有相关性”。由于对子公司投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所以对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初始入账金额不作调整,直接以换出对价的公允价入账,体现了成本法核算的要义。但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方编制合并报表时,要按权益法核算要求进行追溯调整,即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合并商誉,在合并报表中单项列示。对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可见,在非同一控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金额以实际投资成本入账,是因为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以及方便后期编制合并报表的需要。如果采用“下推会计”,即在投资时将被投资方的净资产由账面价调整为公允价的过程直接在被投资方的账表上完成,所形成的正商誉或负商誉也同时记录于被投资方的账表上,这样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金额就是反映占有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的份额。但是准则规定,在吸收合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下推会计”,直接调整被投资方的账表,在控股合并下不进行直接调整,调整分录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完成。例5:承例1,甲企业以货币资金出资2100万元,获得A公司的股份为100%,其他资料不变。甲企业在投资日所做的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2100万,贷:银行存款2100万。如果甲企业在投资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话,则应编抵消分录:借: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2000万商誉100万,贷:长期股权投资2100万。例6:假设甲企业货币出资金额为1900万元,其他资料同例5。甲企业在投资日所做的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1900万,贷:银行存款1900万。如果在投资日编制合并报表的话,则编制抵消分录:借: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2000万,贷:长期股权投资1900万资本公积100万。

    二、交易费用对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金额的会计信息影响

    在企业投资过程中,会发生诸如律师费、审计费、评估费等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费用化,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一种是资本化,于发生时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入账金额。对投资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而言,因为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金额的会计信息仅体现投资成本的含义,因此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投资成本。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作用仅反映占有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会计信息,不体现投资成本的会计信息,故交易费用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金额是直接按合并对价入账的,造成了一种假象,好象由此产生的交易费用亦计入投资成本。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但是《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2010年)要求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样的处理结果使得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金额的会计信息含义更加明确。即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金额并不是单纯反映投资成本的会计信息,本质仍要反映占有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份额的信息。例如,A企业出资650万元对B公司进行投资,占B公司权益份额的比例为60%,同时为该投资发生相关审计费、评估费等交易费用合计20万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按2006年准则的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为出资额与交易费用之和,共计670万元,占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600万元(1000万元×60%),两者之间的差额70万元列为商誉。这种处理的结果导致20万元的交易费用成为商誉的一部分,变成了A企业为购买被投资方的商誉而支付的成本。这显然曲解了商誉的含义,实质上交易费用并不是为获得该商誉向被投资方股东支付的对价,因此,将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投资成本是不合适的。联营或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第4条与2012年11月的修订稿第6条均规定: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其初始投资成本。但是笔者认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交易费用处理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联营或合营下的投资。因为联营或合营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金额的会计信息本质也是反映占有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而不是投资成本的含义。再者,早期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后续处理方法也是权益法,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三种类型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金额原理应当是一致的。

公允价值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财务决策行为;金融工具

一、公允价值及金融工具的含义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我国在2014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公允价值是指确定在计量日的脱手价格”。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一致,反映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趋势。可见,公允价值是指确定在计量日的脱手价格。若脱手价格无法取得,可采用“在用价值”。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都是公允价值的估值手段。

(二)金融工具的含义

IASB将金融工具定义为:形成一个主体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个主体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约。FASB将金融工具定义为:由某一个体向其他个体转交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或在潜在的不利条件下与其他个体交换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义务;某一个体从另一个体收到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权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将金融工具定义为: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企业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可见,各项定义均以合约权利、合约义务和权益为基础要素,反映出“合约”的本质。金融工具的实质应是合约各参与方为融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服务的工具。

二、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依据

根据产权会计观、经济后果说、价值理论、会计计量理论与虚拟经济理论,以及虚拟经济具有隐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公允价值计量更能适应虚拟经济的产权控制需要。刘运国和易明霞选取了投资性房地产行业进行研究,检验结果表明,与按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相比,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更具价值相关性。由于公允价值满足财务报告信息有用性特征并且是唯一具有综合性和内在一致性的计量基础(Barth,2006),因此,金融工具的最优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金融工具进行确认、计量及披露,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的金融工具所隐含的风险及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更符合财务会计的目标。

三、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决策行为的影响

(一)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会降低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

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权益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被投资企业的账面价值既包含了企业现实的经营状况,也包括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可以更加真实公允的判断被投资企业的投资预期,降低投资风险与投资成本。

2.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盈余管理机会

(1)金融资产出售、减值和重分类时机的选择具有主观性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当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可见,上市公司可选择金融资产出售、减值及重分类时机进行盈余管理。

(2)估值技术的选择具有主观性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规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何种估值技术,除非在活跃市场上存在相同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此时以公开报价确定公允价值)。从应用层面看,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选择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尤其在不可观察市场中,运用估值技术时,不可避免的需要人为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如估值模型、相关参数的选择,风险的估计等。

3.投资行为相对激进

由于价值相关性原则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有相对激进的金融投资行为(曾雪云、徐经长,公允价值计量、金融投资行为与公司资本结构,金融研究,2013)。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重奖轻罚现象,管理层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中获得了超过其他利润的薪酬激励,但在面对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时却存在着薪酬黏性。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及价值相关性原则导向下更可能激励管理层的金融投资偏好,导致了金融资产规模的增加。

(二)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筹资行为的影响

1.债务风险上升。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于有价证券的持有动机增加,上市公司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去购买有价证券,上市公司理性的融资决策是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资本结构最优为目标。上市公司的筹资包括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一般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内源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才考虑外源筹资。外源资金的筹资渠道包括举债和接受投资两种主要方式。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首先会采取债务筹资,然后用混合性质的股权筹资,之后才是股份筹资。这样,随着债务规模的增加,债务不能偿还的可能性加大,从而提高了债务风险。

2.资本成本的计算更客观。资本成本包括个别资本成本和综合资本成本。在公司筹资有多种筹资方式时,通常要考虑综合资本成本。个别资本成本指公司筹资所付出的代价。它是指公司接受不同来源的资本净额与预计的未来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综合资本成本是个别资本成本与其比重的乘积。该比重若以公允价值为权数,保证了个别资本成本与比重的计算口径一致,代表了公司目前实际的资本成本水平,更有利于公司的财务决策。

(三)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1.利润与股利的发放不一致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包括:股票股利、现金股利、股票回购,股票分割等。其中,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仅仅是所有者权益组成成分的相互转化,并不导致现金的流出;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会导致公司现金流量的减少。交易性金融资产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此时,会导致公司利润的上升或下降,但是并没有导致现金流量增加或减少。上市公司是否有能力发放现金股利,取得于它是否有足够的现金,而不是利润。这样,上市公司可能会出现盈利的公司不发股利或亏损的公司发放股利的现象。

2.导致股价虚高或虚低

由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并不导致现金流量发生变化,上市公司会存在利润较多时能够发放较少的现金股利,或企业利润较少时能够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两种情况。但是,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利润较多时发放较少的现金股利,市场会因此认为公司未来有较好的后续投资机会而高估企业的价值,而此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不足,从而导致企业股价虚高;相反,企业在利润较少时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市场会因此认为公司没有好的发展前景,而此时公司的现金流量很充足,从而会导致股价虚低。可见,公允价值会计的引入对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影响,可能会损害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四、完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建议

目前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不仅局限于金融市场交易,还拓展到商品市场交易等其他各种要素交易。尽管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很明显,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观判断性很强,操作性较差等,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一)健全活跃的市场体制。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有三层次输入值。第一层次输入值为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第二层次输入值为类似资产在活跃或非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第三层次输入值为不能直接观察和无法从由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利率、股票波动率、企业合并中承担的弃置义务的未来现金流量、企业使用自身数据作出的财务预测等。第一层次输入值比较客观,第二、三层次的输入值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若健全活跃的市场机制,企业应当优先使用该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确定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避免了人为的判断和操纵。

(二)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移到净利润之后。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收入和费用,因此不能计入净利润中。这样防止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带来利润的大幅波动和利润操纵,以及改变了利润的变动与现金流的变动、股利的发放以及股价的变动不一致的现象。

(三)建立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估价的评价体系。对于非活跃市场,公司可建立综合数据平台,包括估值模型、估值模型验证、估值参数、估值风险控制等一系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从而提高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9.

[2]张先治.等.会计准则变革、企业财务行为与经济发展的传导效应和循环机理[J].会计研究,2013.

[3]张金若.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性质及其后果[J].会计研究,2013.

[4]曾雪云,徐经长.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投资行为与公司资本结构[J].金融研究,2013.

公允价值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市场波动;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224;F83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在财务上指开放,活跃的市场上的商品,在交易中秉承货物公平交易的原则,并且买卖双方都接受的价值。它并不一定就是指货物真实的内在价值,而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相关。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是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卖家和买家都自愿接受的价格,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在无关联的两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对一项可以被买卖的资产或者一项可以被清偿的负债所达成的成交价格。通俗的举个例子,公允价值就是大家都认可的价值,比如一把椅子,市场上商家卖100元,并且你也认为值100元我也认为值100元那就是公允价值,如果你非要200元才卖,那就不符合客观实情,那你就出价不公允,我非要100元买过来,你不卖给我,我就揍你,那我出价也不公允,因此可以说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建立在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反映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交换资产或者清偿债务而不是强迫所达成的购买和交换。其最大的特征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市场交易双方充分理智的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市场交易价格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点

1.公允价值的历史发展

公允价值是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结合。在历史上,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时效性,并且资产报告对交易历史、交易成本和所获得的利润过于重视,往往忽视了未来现金流量,而公允价值计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更加注重未来现金流量,因此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2.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强

公允价值能够直接客观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并根据行市情形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价值。

3.保障企业资本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按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核算,对企业资金的保全具有保障意义。

4.全面真实的反应企业的会计收益

公允价值能更确切的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真实收益,有利于解决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与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使以利润为中心转变为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中心,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三、如何使公允价值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

1.理解公允价值内涵

首先必须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内涵,确立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目标。准则中要明确公允价值的内涵,以保证公允价值有效应用。

2.把握公允价值应用的绝对可靠性要求

掌握绝对可靠性的“度”是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会计信息方面的可靠性涵盖了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在会计信息量的真实程度的影响下,由于一系列会计数据是经过企业会计人员的分析后加工汇总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单据,但往往有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再加上会计人员的掌握理解程度不同,因此会造成单个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是不同的;二是受人们对不同计量对象计量误差可容忍程度的影响,即受可容忍误差大小的不同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针对公允价值信息而言,其可靠性的基础是真实性,即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客观发生的经济活动。对于不真实的信息,其可靠性是没有的,而这种信息也毫无价值。然而,可靠性并不要求会计信息绝对真实。由于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存在,包括上述提到的人员的素质因素和主观因素外,在公允价值计量特定程序、方法和限制等的影响下,会计信息也无法做到绝对的真实。因此对决策者来说,只要会计信息的偏差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或者说会计信息能够大体上反映经济事实,并在关键方面不存在误差,那么对于决策也不会造成很大的误导。通常认为这种会计信息就是可靠的信息。因此,可以通过制定较为严格的会计准则的应用标准来合理的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3.市场运行过程中应遵循的关系

首先要做好生产资料市场供需平衡,满足各个阶层,城市得发展消费;其次要完善和提升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加强市场准则制度的完善、构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重视商场信用的积累,有序调节生产资料市场,促进市场生产资料的监测与调控,维护市场有序运作和经营。另外农村资料市场在市场中也越来越重要,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应重视培育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应加强创新,转变生产资料市场增长方式;努力加快提升批发市场的改造。

4.提高公允价值的准确性,促进现值技术的可应用性

加强公允价值可靠性的测定,首先对所测量数值的真实程度进行测量,明确数值的实际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信息使用者对所测量数值提出的可容忍误差要求来测定该价值信息的可靠程度。另一方面应当利用现值技术来维护公平市价,用现值技术来计算出相应的公允价值,从而使公允价值具有了很高的可靠性。提高现值技术应加强会计外部环境的改变,还应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上给予明确的实务规范要求,同时应完善现值技术操作的具体步骤说明,使之得到普及,从而保证市场的公平稳定。

四、总结

在公允价值会计时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会影响市场各个方面的波动变化,为了能够顺应当前时代的变化大趋势,必须准确理解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内涵,科学把握公允价值信息可靠性质量的特征。同时加强公允价值会计可靠性相关准则的探索、改进和完善,充分了解公允价值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其与市场波动的关系,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使企业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促进企业顺应市场发展以达到最优利益。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G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02).

[2]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研究.2009(11).

[3]柳雅君;侯晓红.公允价值变动与现金股利分配关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6(02).

[4]韩叶.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场波动关系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

公允价值的含义范文6

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中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计量属性中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定义如下:“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的特点

根据FAS157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有关分析,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应该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以活跃市场(即可观察,交易是大量而持续的,价格随时可以取得)为基础。公允价值的真实含义是客观、中立。对价格来说,由市场决定的,特别是由活跃市场上市场参与者共同决定的开放市场的标价最能代表公允价值即公平的价格。

2.以假想交易或现行交易为对象。假想和现行交易可以是:①交易未执行,但在买卖双方之间已形成一种强制性的确定承诺的协议,形成协议日即初始确认(计量)日;②交易在执行中,但买方的风险与报酬未完全转移给卖方,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公允价值仍处于变动之中,后续计量将会形成损失或利得;③在以上基础上形成的价格只能是估计价格。

3.以估计为前提。公允价值计量采用的估计价格,分三个层级估计。第一层级的公允价值是有活跃交易市场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第二层级是经过适当调整后的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第三层级的公允价值是利用价值评估模型评估的价值。从公允价值的取得程序中我们可以知道前两个层级中公允价值使用活跃市场报价,公允价值是可靠的。第三个层级,需要依靠公允价值估价模型来估价。在此有必要提及的是,由于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同于美国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所以我国的基本准则没有提公允价值一定是没有体现现实交易的一种估计计量属性。按照我国公允价值的定义,只要基本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就可以对资产减值、债务重组等业务运用公允价值。实际上,我国的公允价值就是指能够取得的市场价格或双方自愿达成的价格,而且要保证金额可靠。

公允价值的相关性

1.财务报告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了财务报告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2.相关性:基于决策有用观的分析。历史成本会计以其含义简明、易于操作、可靠性强的特点,在现代会计中长期居于重要地位,受到普遍推崇与应用。然而历史成本会计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在价格持续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各个交易时点的历史成本代表着不同的价值量。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中,除货币性项目外,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将会与其市场价值严重脱离。而一些衍生金融工具,更是因缺乏历史交易价格信息而难以在账上得以记录。在利润表中,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将无法区分和反映管理当局的真正经营业绩和外在价格波动引起的持有利得。这样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将大打折扣。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大特征。相关性是指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交易或者事项对未来现金流量的潜在影响,或者证实、更正以前的评价,从而导致决策差异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合理的、不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地反映它意欲反映的内容,包括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现行会计实务中。只有少数确定性的交易和事项的信息同时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而大多数交易和事项的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往往发生矛盾,难以同时保持比较理想的水平。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可以采用两种措施:一是在现有的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进行充分披露;二是改变现有的会计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前者我们称作信息观,后者我们称为计量观。在信息观下,历史成本属性被作为主要计量基础,并依靠全面披露来增加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有用性。但是,信息观的运用是基于市场充分有效的假设。如果市场有效意味着对投资者来说历史成本会计将是有用的。证券价格也会对历史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做出反应。然而,支持决策有用性信息观的基础似乎并不存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并没有原先所认为的那样有效,即使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也只能算是弱势有效。

投资者整体上在处理信息时并没有市场效率理论假设的那样老道,历史成本基础的净收益只能解释股价变动的一小部分。在市场不是充分有效的情况下,依靠历史成本计量加充分披露的信息观并不能向投资者则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者必须依赖专业的会计提供有关资产和负债的更公允的价值信息,这是导致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产生的根本原因。计量观强调应较多地在财务报告中使用计量方法来增强决策的有用性。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应负责将公允价值融入财务报表中,从而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