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管理制度及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车间管理制度及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车间管理制度及方案

车间管理制度及方案范文1

依据《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以及《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临选厂《“三标”程序文件》、《整合型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以及《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的运行要求,我车间进一步完善并实施了职业健康、质量、环境和测量管理体系运行制度,以此作为我车间各项工作的指导。

首先,针对上年度(2009年)内审、外审评价、改进建议要求以及日常运行检查中发现的各类不符合事实,车间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整改相关项,修正与整体运行不协调或偏离部分,去除和车间工作不适用的内容,增加了部分制度和新增设备的操作规程,使之符合体系运行管理要求。其中包括:1、根据工作实际,修改了各岗位、工种“两程一制”及设备操作规程;2、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制订测量装置自检及纠正预防措施;3、增加合理化建议、技术资料管理、废旧物资、外委施工、空调使用等管理制度;4、制订车间各级管技人员岗位安全职责以及走动式管理规定;5、建立了设备动态管理档案;6、完善并简化了“手指口述”方法;等,完善了车间各项管理制度,促进车间各项管理的进一步规范。

对于日常管理和运行工作,我车间首先从“认知”工作做起,即不厌其烦,开展体系培训,将各项管理体系标准中关系到实际工作的部分及运行要求对车间职工特别是新进职工进行培训,使车间全体职工都能够明确体系运行要求、过程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体系在车间的运行开展打下了理论基础。针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开展了锻工、车工、铣床、刨床、火焰切割机、电焊工、铆工等工种的现场操作培训,培养了一批多技能操作人员,满足了生产和人员后备的需要。

在做好职工的培训工作的前提下,车间根据时间安排和程序文件的要求,按照动态管理和现场安全确认法之要求,不定期组织人员对车间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环境因素、人的不良行为习惯等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以确定车间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要求下存在的危险源、需要控制的环境因素(包括重要环境因素)以及人的安全要求等,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控制要求,定期进行实施效果评价,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制定并确认相关的预案,确保管理方案符合要求,措施符合安全、环境、质量、测量等方面要求并落实到位,确保过程符合要求。

在具体运行实施过程中,为了不做重复性工作,车间在满足《手册》要求前提下,结合厂部平时相关考核要求以及车间实际情况,将运行过程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等工作合并检查、记录和验证,再对照既定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进行合规性评价,基本上达到了既定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在《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框架要求下,车间的全年“体系”运行情况基本稳定,符合体系的基本要求。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第三层次文件涵盖面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2、硬件设施不齐全、不完善,有待提高;3、记录的规范性有待提高;4、制度完善性需要进一步提高;5、设备的操作规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另,对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一些建议:1、业务部门加强对基层部门的指导,及时沟通交流,提高运行效果;2、整合部分记录,如大型工器具、安全用具检查记录等,简化运行操作;3、内审员经常性地深入各基层单位开展指导活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完善相关的记录和控制措施,在满足基层单位工作良好、有序运行的前提下,促进整个体系的良好运行,并不断持续提高。

车间管理制度及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大米 生产许可证 必备条件

大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大米生产企业要想维护正常生产,必须获得生产许可证。从2002年开始,到2012年,历经10年的时间,大米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核查条件也在不断提高。比如2002年,申报企业厂区地面和成品包装车间没有做具体要求,可是现采用的现场核查标准就要求,要有硬质路面和独立的包装车间。根据《大米审查细则》要求,现场核查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 生产工艺流程

大米生产的基本流程是:稻谷筛选去石去磁砻谷谷糙分离碾米成品包装

有些大米生产企业为了提高大米的品质,在生产过程中还增加了抛光机和色选机使大米品质的明显提高。

2 申请材料的审核

按照《对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人规定条件审查记录表》的要求,对企业要进行申请材料审核,主要审核内容有管理制度和管理记录。

2.1 管理制度

(1)管理职责;(2)质量目标管理制度;(3)纠正预防措施制度;(4)生产工艺标准及操作规程;(5)原辅材料采购管理制度;(6)采购验证制度;(7)生产过程管理及考核制度;(8)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保管制度;(9)成品仓贮及运输管理制度;(10)产品检验及检验设备管理制度;(11)生产设备维修保养制度;(12)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3)产品销售台帐管理制度;(14)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15)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管理制度;(16)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17)企业诚信制度;(18)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19)不合格原粮拒收审批制度。

2.2 管理记录

(1)人员考核记录;(2)质量目标落实记录;(3)采购记录(包括采购合同、采购计划或采购清单);(4)原辅材料验收记录;(5)生产工序关键控制点操作记录;(6)不合格原料拒收审批记录;(7)原料、半成品、成品贮存防护记录;(8)厂区卫生清理记录;(9)生产车间卫生清理记录;(10)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记录;(11)生产设备定期清理记录;(12)纠正预防措施记录;(13)产品销售台账;(14)生产设备及检验设备台账;(15)成品检验报告;(16)成品及半成品检验原始记录;(17)原粮验收检验及原始记录;(18)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19)不合格品处置记录;(20)内部学习培训记录;(21)文件借阅登记记录。

3 生产场所核查

生产场所的核查主要是5个部分:厂区、生产车间、库房、生产设备、检验设备。

3.1 生产场所

企业要建在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放射性物质等有危害的污染源的地区,厂区道路要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等硬质路面,防止积水和尘土飞扬。厂房与设施必须严格防鼠、防蝇及其他害虫的侵入和隐匿。生产区域(原料库、成品库、加工车间等)应与生活区分开。

3.2 必备生产设备

(1)筛选清理设备;(2)比重去石机;(3)磁选设备;(4)砻谷机;(5)谷糙分离机;(6)碾米机;(7)米筛;(8)包装设备;(9)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3.3 生产车间

(1)原粮清理车间。原粮的筛选机、比重去石机及磁选设备,最好放在一个单独的车间,因为这几道工序灰尘比较大,有的企业也将砻谷机与这些设备放在一个车间。

(2)主体生产车间。砻谷机、谷糙分离机、厚度选设备、碾米机、米筛、色选机、抛光机等这几个设备,放在一个车间内,这个车间是生产的主要车间,这些设备连接提升机和除尘管道。

(3)辅助车间。与主体车间相邻的要有一个辅助车间,车间内有除尘装置和除尘管道,对生产过程进行除尘.在辅助车间还要接生产副产品糠粉.也可以将辅助设备,比如说气泵等,放在这个辅助车间.砻谷机产生的稻壳一般直接吹送到专门存放稻壳的钢板仓内。

(4)包装车间。大米包装要有独立的包装车间,包装机要全自动或半自动的,对包装机上的计量秤,要经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检定。

3.4 库房

大米加工企业要有原粮库和成品库,这两个库房要有防鼠防虫的措施,其储存能力要与生产能力相匹配。

3.5 产品检验

(1)检验项目。为加强对大米质量的控制,对进厂的原粮、半成品、成品都要进行检验。水稻的检验项目按GB1350-1999《稻谷》中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大米半成品和成品检验项目按大米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有加工精度、最大限度杂质总量、不完善粒、糠粉、矿物质、带壳稗粒、稻谷粒、碎米总量、水分、色泽气味口味。其中汞、六六六、滴滴涕和黄曲霉B1为号检验检验项目,每年必须抽检两批次。

(2)检验仪器。1)谷物选筛;2)分析天平(1mg);3)干燥箱;4)天平(0.01g);5)粉碎机;6)小型砻谷机;7)小型米机。除此之外,还要配备干燥器、称量皿等。

(3)检验判定。对于大米及水稻的检验项目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项目不合格,即判定大米或水稻为不合格。

(4)检验室。大米加工企业要有独立的检验室,检验仪器摆放要合理,天平和干燥箱在要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车间管理制度及方案范文3

[关键词] 水电站 技术 管理

为合理利用水利资源,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水电站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水电站尤其是广大农村小水电站,必须强调其技术管理职能。技术管理所牵涉的内容和制度很多,综合起来大致有:

一是三大现场规程: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三是七种记录: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水上建筑及水文气象观察记录、运行记录、检修记录、预防试验记录。三是九种基本制度:岗位责任制(包括行政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运行和检修工人岗位责任制等),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责任制、巡回检查制、定期试验维护制、定期切换制、工作票制、操作票制、运行分析制、清洁卫生制等),检修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责任制、设备维护保养制、质量负责及大修制、改进工程及班组核算制、清洁卫生制等),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分界、分工、缺陷管理、设备异动、设备评级、固定资产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事故统计、事故调查、防火管理等),培训管理制度、备品备件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及技术管理制度,合理化建议及技术革新管理制度。

编制运行规程主要包括:

1.规程分类

运行规程是三大现场规程之一,它可以分成若干单项规程。一般地说,运行规程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主要内容以运行人员为出发点的制度,如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安全工作规程等;二是主要内容以运行设备为出发点的制度,如各种操作规程、技术监督制度、设备的巡视、检查、保养、维护制度等。

2.编制依据

编制上述运行规程的依据是水利部历年颁发的各种部规和若干种典型规程。小型水电站可根据本站实际情况,参照上述规程,编制一套适合于本站的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既为电站的技术管理指明内容、方法,同时又为处理事故、划分事故责任提供依据。

3.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电站技术档案内容较多,一般有:各种规章制度,如三大现场规程,五项监督,七种记录,十项基本制度;制造厂的设备原始资料、记录;发电机组的竣工图、备品图册;电站的设计图、施工竣工图,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各种系统图和运行操作图;电站运行检修的各种记录;其他一些有保存价值的技术资料。

车间管理制度及方案范文4

完善H公司安全基础状况的优化设计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从公司领导到车间工人建立层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责任制中将每名车间工人的安全职责、安全任务在责任书中表明,使每一名员工能够了解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安全职责。这样才能够将安全责任与考核指标有机的结合。第二,完善烟草工业公司内部基础材料。成立专项的安全标准化制度及考评小组,结合烟草行业特点,以及烟草工业公司实际情况,编制符合烟草工业公司实际情况的各项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第三,完善烟草工业公司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二、加强烟草工业公司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

(一)把班组安全建设和安全活动纳入年度目标管理

岗位达标的对象是作业性岗位,因此车间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安全活动计划,把班组安全建设和班组安全活动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车间对本年度班组安全活动内容和方法作出指导性规定,下发各班组,并结合“三标一体”工作,在生产现场和班组开展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的活动。

(二)贯彻落实安全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到班组

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要重新完善和建立《卷接包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多项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合生产部重新修订28大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新增加岗位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措施,并装订成册后下发到各个岗位,力求做到现场有版本,员工熟悉。其次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车间建立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在班组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安全职责和奖惩考核办法。再次车间实行安全责任签约制度。车间主任与各班线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班线长与本班组员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责任与目标层层分解落实。

(三)建立岗位达标检查工作制度

烟草工业公司开展岗位达标工作,要以基层操作岗位达标为核心,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实现岗位操作标准化,保障企业安标化达标,而且烟草工业公司定期组织开展岗位达标工作检查,做到“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提高达标质量,确保岗位达标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四)抓好班组岗位安全教育和培训

车间要重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除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公司举办的全员安全培训,配合公司安保部做好新员工“三级”教育培训,配合人事部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定期培训外,还要通过车间内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

三、建立安全绩效奖金管理制度以增强职工参与的主动性

车间管理制度及方案范文5

先进的铁路企业文化是铁路的第一主要核心竞争力,铁路安全文化是铁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铁路企业文化在安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新乡桥工段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安全理念,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是以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为基点推动企业发展。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相关部门清理、修订、完善已有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标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线路设备质量储备。我们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流程和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目标、任务、职责、流程、权限互相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进一步规范段、车间两级安全生产分析会,建立完善安全大检查、安全隐患整改、安全教育等安全措施,坚持“安全是天”的理念,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把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我们不断完善验收管理考核机制,检查验收严格执行“六不验”和“互控一追踪”制度,即:线路扣件不彻底涂长效油脂不验;线路道岔道床不洁不验;维修地段不全面捣固不验;道岔维修前后50米及渡线和附带曲线不全面整治不验;各种标志不齐全、不刷新不验;车间、班组不进行自验不验。“互控一追踪”制度即:在对车间工区进行验收的同时,将干部下现场解决设备问题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追踪落实,每月召开验收总结考评会,对全体干部按考核标准追踪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示和通报全段。

二、以实施“问题库”闭合式管理为着力点推动企业发展。为打造富有新乡桥工段工作特色的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管理健康发展,我们实施了“问题库”闭合式管理模式,对在春、秋两季设备大检查、安全大检查和其他日常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做到“问题入库、制定方案、逐项整治、按时消号”。为使“问题库”管理更好服务安全生产,我产采取三项落实措施:一是建立段、车间、班组三级“问题库”管理机制,进行微机“a、b、c”分类管理。对各级领导及管理干部发现的安全问题,督促车间、班组进行整改销号,对不能解决的问题,采取措施,再制定整改计划、措施,确保行车安全。二是建立“问题库”通报制度,利用每月安全分析会将段问题库记录的各类问题向段有关职能部门和责任人进行通报,由职能部门汇报解决情况,对解决的问题进行追踪考核和通报。三是建立“问题库”检查落实机制,将车间、班组每月“问题库”销号、检查、记录落实情况,纳入月经济责任制考核范围,针对关键问题到现场追踪检查落实,有效促进了各类问题的解决。

三、以加强施工安全文化建设为突破点推动企业发展。安全文化在工务施工中具有导向功能、凝聚作用和协调控制作用。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安全文化在施工中的安全保障作用,一是做到施工现场管理条理化。我们在探索施工现场管理中,提出“一证、两会、三把关、四到位。”一证:持上岗证;两会:召开施工前预想会,施工后总结分析会;三把关:把好施工安全组织措施关、施工作业质量关、施工作业效率关;四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组织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安全标准到位。二是做到领导工作现场化。我们段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施工作业现场,结合施工任务实际情况,要求施工安全第一责任人,在施工现场不仅卡控每个重要环节,而且注意察看每个施工人员的作业是否标准化,不标准马上进行制止纠正,切实做到尊重现场负责人意见,不盲目指点,改变施工方案。并协助施工现场负责人抓好施工现场安全卡控关,把各项安全措施抓好抓实。三是做到施工作业标准化。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大力推行“自控施工”,推动现场施工作业向文明作业经常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施工作业程序化、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迈进,做到现场施工作业抓小堵漏、抓小防大,以“零违章”确保现场施工作业“零事故”。

对铁路运输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铁路安全文化对于铁路既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又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既是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适应铁路改革的需要。打造适合铁路自身发展的安全文化,能促进铁路走出安全管理误区,确保运输安全、正点、畅通。

车间管理制度及方案范文6

【关键词】“6S”管理;实训教学管理;职业教育

一、“6S”管理的概念及含义

(1)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所有物品划分为两类:必要的和不必要的。保留必要的,消除不必要的。通过整理可以腾出空间,以便利用;防止误用和误送;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2)整顿(Seiton):将必要的物品按规定的位置摆放整齐,各种生产物料、工具、设备都做到分类摆放、一目了然,做到物有所位,物在其位。减少寻找物品所费时间,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从而为提高工作效率打下基础。其核心是每个学生都应参加,在整顿过程中制订的各种管理规范,人人都应遵守,贵在坚持。(3)清扫(Seisou):划分出卫生责任区,并制订出相关的规章制度,督促每个学生做到“工作间隙勤清扫、下班之前小清扫、每周结束大清扫”,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4)清洁(Seiketsu):使工作环境及设备、仪器、工夹量具、材料等始终保持清洁的状态。(5)素养(Shitsuke):制订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专门举办培训班对学生进行“6S”知识和班组管理制度的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依规定行事,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6)安全(SECURITY):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二、“6S”管理与学校实训教学管理的关系

高职学校与企业车间极为类似,在实训车间推行“6S”管理可营造“企业氛围”、培养学生的“员工感”,从而提供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适应企业环境能力。因此,在高职学校推行“6S”的目的是:模拟企业生产车间,建设规范实训场所;提供安全实训环境,营造舒适实训氛围;激发学生实训热情,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塑造学校良好形象。

三、实训教学实施“6S”管理的方法和内容

(1)制定“6S”管理推行方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质,实现校企无缝链接,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应理所当然在学校推行“6S”管理,首先在学生实习车间推行“6S”管理方案,并成立“6S”管理领导小组,以教学校长为组长、系部主任为副组长、实训教师及实习班级为成员联动执行,再次确定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实习车间“6S”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全员培训,制定奖惩措施;使“6S”管理模式在全校全面展开。(2)制订各实训车间“6S”管理执行标准。为便于操作和实施“6S”管理工作,根据各个实训实作室的具体情况,应制定一套具体的执行标准。应按定置设计,采用清晰的、标准化的信息显示符号,将各种区域、通道、物品的摆放位置鲜明地标示出来。统一规定实习车间实习老师和实习学生的着装,实行挂牌制度,统一着装可以进一步体现正规化、标准化、单位挂牌和个人佩戴标志可以起到激励和推动的作用,如《实训室管理员工作职责》、《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训要求》等挂牌上墙。(3)做好定置管理。定置管理是研究生产现场中的人、机、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调整生产现场的物品放置,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场所的关系,从而把形成和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人、机、物、法、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生产现场的秩序化、文明化。定置管理一般采用“三定”原则,即定位置、定数量、定区位。它非常适合高职校实训场地教学管理,让高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走向企业成为合格员工。

四、持之以恒

“6S”管理开展起来比较容易,但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不断优化就不太容易。因此提倡持之以恒,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紧密配合。应将“6S”管理纳入岗位责任制,使每一教师、每一学生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 要严格、认真地搞好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使“6S”管理坚持不断地开展下去。

五、结语

“6S”管理在生产企业应用比较广泛,在实训教学在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将“6S”管理应用到高职实训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修正长期以来实训教学中的许多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使高职校教学更加符合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进一步缩小校企之间的差距。从而实现高职校的教育和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对接,为毕业后的高职生更快、更好地适合企业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参 考 文 献

[1]杨延.如何使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更加有效地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