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电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电技术范文1
关键词:矿井;安全供电;接地保护
Abstract: mine from power system for the substation, the electricity, accept the voltage and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ity transformation duty, and it is the hub of the mine power supply system. The correct choice of substation and line the position of the substation and way of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improve the power supply firm sex, economy and the quality of power supply are all very important.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ir experience, mine safety of power supply for technology research, with a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 mine; Security power supply; Ground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科学、合理的供电系统接线方式可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经济运行,然而部分煤矿井下供电接线方式不合理,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主要为:大部分重负荷集中在线路末端,采用多级供电形式;供电电缆短,短路电流大;大型设备驱动频繁,驱动电流大,时间长,电压质量差;保护动作级差小,过流保护电流和时间级差无法配合,越级跳闸时,停电范围增大,影响保安负荷工作等。牢靠、平安、经济的供电,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及保证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矿山企业对供电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供电牢靠:供电牢靠就是要求供电连续。在矿山企业中,各种电力负荷对供电牢靠性的要求是不同的,为了能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满足不同负荷对供电能够性的要求,把电力负荷分为一类负荷、二类负荷、三类负荷三类。 二是供电质量:用电设备在额定参数下运转时效率最好。因此,要向用户供应质量合格的电能。
二是供电经济:供电的经济性主要包括尽量降低企业变电所与电网的基本投资、尽能够降低设备及有色金属的消耗量、尽量降低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及维护费用。
一、矿井变电所高压安全用电技术
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发电机、电网的各种输电线路和升降压变电所,以及电力用户组成的一个整体部分。为了经济合理地应用国度资源,发电厂普通建在煤炭或水力资源丰厚的地区。这样往往距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所以必需大容量、远距离地输电。但是,由于发电机的输入电压较低,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必需采用高电压。矿企业用电设备的使用电压较低,为了将电力系统的高压电能降低为用户所需求的高压电能,需设置降压变电所,将电压降低后再输送至用电设备。主结线与供电的牢靠性、操作运转的灵敏性、平安性和经济性有着紧密的关系。
1、线路变压器组结线依据变压器一次侧使用的开关不同,线路变压器组结线可有三种方式:当供电线路不长,线路电源侧维护装置能维护变压器内部和高压侧的短路故障时,可采用隔分开关作为进线开关,这时隔分开关应能切断变压器的空载电流;当系统短路容量较小,熔断器能切断短路缺点时,则可采用跌落式熔断器作为进线开关;若熔断器的断流安全系数不够,应采用断路器作为进线开关。变压器高压侧通常采用断路器与母线衔接。这种结线结构电气设备少、投资省,供电牢靠性差。适用于只要三类负荷的中小企业变电所。
2、单母线结线这种结线复杂,是一条回路直接供电,所用设备少,投资少。但供电牢靠性差,一旦母线和电源进线出现故障或需求检修时,用户全部停电。因此,它只适用于容量小、对供电牢靠性要求不高的变电所。
3、单母线分段结线电源进线至少有两路,各路电源互不影响,并分接于不同的母线段上。各段母线之间用联络开关衔接。关于变电所的重要负荷,其配出线分接在两段母线上,构成平行双回路或环形供电方式,以防因母线故障影响供电。对只要一回路电源线路的其他负荷,分散接在两段母线上,并尽量使两段母线负荷分配平均。这种结线能保证重要负荷的供电牢靠性,但当母线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将会形成一半单回路用户停电。适用于出线回路不太多、母线故障较少的变电所,大中型工矿企业变电所多采用这种结线方式。
二、煤矿电气接地保护研究
电气接地本身是一个大概念,按其作用分为电气功能性接地和电气保护性接地两大类。电气功能性接地是保证系统能够成立、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例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子设备专用工作接地等。电气保护性接地是保证系统和设备运行安全及保证相关人员与财产安全,如防雷接地、用电设备正常不带电金属部分接地、架空线N线重复接地等。在保护性接地概念中,用电设备可以分为接零和接地两种保护性接地形式。有些现场施工人员对于接地(接零)和辅助等电位联结的概念容易混淆,其实两者并不是一个概念。
保护接地(接零)的范围是:①变压器、电动机及电器;②电力设备的传动装置;③室内、室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钢筋混凝土构架的钢筋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等;④配电装置与控制装置的框架;⑤电缆的金属外皮及电缆接线盒、终端盒;⑥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各种金属接线盒(如开关、插座等金属接线盒)、敷线的钢索及起重运输设备的轨道;⑦在非沥青地面场所的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⑧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力设备及其支架等。
以上这些都是与电气装置有关的。辅助等电位联结范围包含固定式设备的所有够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及PE线。它包括结构内金属物、金属水管和风道等非电气装置。保护接地(接零)是必须要做的,而辅助等电位联结则不一定必须要做,如设备故障接触电压经计算能在安全限值以下是可以不做的。保护接地(接零)不允许串联连接,而辅助等电位联结则允许形成环形网路。
三、井上、井下日常供电的安全管理
1、树立健全各项系统
①机电系统机构健全,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装备充足,特殊工种及各种岗位操作人员都经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②树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并严格考核执行。制定《供用电管理制度》和《机电及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停送电任务票制度,不得带电作用、带电搬迁电气设备。
2、增强日常供用电维护监管任务
①加大机电监管力度,消灭井下电器失爆,定期检修和检测供电线路设备。②井下局部通风机全部完成“三专二闭锁”“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③设备的各种维护完全牢靠,满足《煤矿平安规程》的规则并活期实验。④运用先进的机电设备,淘汰落后设备。⑤装设灵敏牢靠的过流、漏电、接地“三大”维护装备,并定期测试、实验。⑥供电设备按《规程》要求装设牢靠的防雷电装备,并定期检测。⑦一切闭锁装置灵敏牢靠,防止私自送电,煤电钻、井下照明、信号装置完成综合维护,保证供电系统及设备运转平安牢靠。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继续前进及发展,变电所一次设备的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 功能越来越强; 二次保护装置也经历了由原来的继电器型式到晶体管保护型式,直到现在的微机综合保护的发展整个过程。现在煤矿35 kV 变电所已经开始由有人值班向无人值班过渡。所有这些都将使得矿井35 kV 变电所的建筑面积及占地面积大大减少, 运行安全可靠性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使得矿井35 kV 变电所可以更好地为矿区安全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宗强,煤矿供电系统的谐波及抑止对策,煤矿现代化,2008(2).
[2]仇如庆、王庆华、王日全、王广文,兴隆庄煤矿煤矿井下电网监控系统,煤矿现代化,2007(5).
[3]刘成刚,基于GPS系统的供电线路巡检管理系统,煤矿现代化,2007(4).
[4]李玉峰,选煤厂电网谐波抑制措施的研究,煤矿现代化,2007(3).
供电技术范文2
本文仅从技术管理与技术进步这一侧面,做历史回顾、经验总结和前景展望。
一、历史回顾
自年在鞍山举办第一次技术管理研讨会以来,供电分会分别在郑州、汕头、太原、上海、温州、渭南、成都、武汉、广州召开了九次会议。由于会前充分调研准备,承办单位精心服务,与会代表深入研讨,会议结束认真总结,会后编印资料汇编。从而使13年的技术管理研讨交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对促进供电企业技术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得到广大会员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13年来,研讨交流的重大课题,有以下十项:
第一、安全生产。鞍山会议上,总结和交流了鞍山电业局安全生产1000天的经验做法,为会员单位树立了样板,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汕头会议提出了以技术手段防止触电伤害、避免高空摔跌、防止低压对人身伤害以及带电作业的安全手段等一系列人身防护措施。从而探索了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安全生产新途径。
第二、供电技术管理。在汕头会议上总结了加强主网、主设备技术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供电企业总工程师应抓好主网建设,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运行和技术管理,搞好技术监督、专业管理、突出设备全过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为总工程师抓好供电技术管理指出了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第三、供电设备检修体制。从1993年开始,供电分会就探索了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供电设备检修体制。并先后在太原、上海、渭南、广州、沈阳、宝鸡等多次会议中,就状态检修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十多年来,设备状态检修已经在大多数会员单位中实施。为规范这项工作的开展,**年着手进行《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指导意见》的编写工作。目前,已提出讨论稿。
第四、电网规划。在1996年温州和1997年渭南两次会议上,研讨交流了电网规划的内容、方法、手段。并由上海、昆明、鞍山、武汉、兰州、郑州等局向会议提交了示范本。对全体会员单位的电网规划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各会员单位普遍重视和抓紧了电网规划工作,为三年城网改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时任渭南局的总工程师何晓英曾说:“供电分会组织的研讨会议,为我们提供了电网规划的范本,给我们三年城网改造的规划工作,以极好的启迪和指导。”
第五、配网改造建设。自1993年汕头会议开始,供电分会一直把纠正“重发轻供不管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始终坚持把配网规划、改造、建设列为研讨交流的重要课题。其中,上海市区供电局的原总工万善良、南京局的原总工吴书强等几位老总,总结多年实践经验,连续发表多篇这方面的论文,对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优化、设备优化、技术优化和管理优化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03年他们执笔完成了《配网优化指导意见》。他们的工作得到会员单位的赞誉,他们的贡献将载入推进供电技术发展历史的一页。
第六、10千伏配电网的不停电作业。这项工作不同于高压、超高压的带电作业。多年来一直是时进时停,起伏较大。供电分会自2000年以后,把这项直接关系到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工作摆上议程。以上海市三个局、烟台局、杭州局、鞍山局、厦门局、大连局、郑州局、阜阳局等开展较好的单位为骨干,组织经验介绍,研讨技术难题,讲清必要性和可行性,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组建配电不停电作业工作站以来,先后在杭州、厦门、上海组织三次会议。交流了经验做法,编印了技术资料汇编,现场演示了作业项目,研究了绝缘服试验方法,并在会员单位中印发了《配电不停电作业指导意见》。使这项工作得以健康有效地开展。
第七、配电自动化系统。这是近年来供电企业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供电分会从1995年上海会议以来,就将此项技术列为重点课题,深入研究,超前引导。组织供电企业、开发厂商等多方面的技术力量,起草了《配电自动系统功能规范》,指导供用双方的规划、制造、建设、运行等一系列的工作。特别是课题组组长、徐州电业局原局长毛传洲、淄博局原副总工施正毅等多位专家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进行了两轮深入地调研。总结了镇江、厦门、北京、贵阳市北、淄博等局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极具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引导此项新技术的有效开展。
第八、电能质量问题的治理工作。近年来,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稳态电压偏差和暂态电压扰动、非线性负荷和不对称负荷引起的谐波、三相不平衡、负序分量等电能质量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供电分会将电能质量课题列为专题,由上海市东供电局总工王泉根、上海市东供电公司浦东供电分公司总工奚王旬任组长,组成了有哈尔滨、大连、苏州、常州等16家供电局参加的课题组,对电能质量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一系列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调研报告,编写了“指导意见”(待审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九、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工程起步较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存在着信息共享不够、数据信息不唯一、资源共用不充分、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不到位。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不畅、维护管理复杂、低水平重复开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反映了组织管理上的六重六轻,即重单项,轻整体;重开发,轻应用;重系统,轻数据;重网络,轻资源;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为解决这些问题,供电分会组织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关于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并交流了安阳、大连、哈尔滨等局的经验做法,使此项课题的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十、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这一课题的研究,自年开始连续进行了9年。早在汕头会议,就研究了架空线路绝缘化和状态检修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以后又做了“供电可靠性指标浅析”,特别是在**年于上海召开了专题会议,会前进行了问卷调查,会议中,上海市区、北京、徐州、渭南、大同、大连、福州、潮州、长春、杭州、鞍山、西宁、赣州、咸宁、成都等15个局介绍经验做法。并就此课题分析了现状,认清了形势,取得了十方面的共识,提出八方面的建议和希望。会后又编印了资料汇编。可以说,在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方面,做了一个全面的历史性的总结。对会员单位开展此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经验总结
(一)选题准确,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点。
我们在每次会议之前,都以问卷调查、会议讨论、个别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征求会员单位的意见,集中选出他们最为关注、最迫切解决的难点题目,作为研讨的课题。从而使课题本身适应绝大多数会员单位的要求。在题目选准的基础上,还把研讨的主要内容敲定,因为在内容的考虑上,如果不具有超前的指导意议,就缺乏引导作用;太超前了,也不能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做法。因此,把握好题目的准确性和内容的适应性,是抓好课题研讨的重要前提。
(二)紧紧依靠老总们的支持和参考,是提高研讨水平的保证。
13年来,依靠实践经验丰富、理论造诣较深,热心于此项工作的老总们的支持与参与,在每一次研讨会议上,都提出若干篇水平较高的论文,使会议的质量得以保证,会议的中心议题得以突出,会议的主导观点不偏离轨道。最早参与供电分会技术研讨工作的老总,如北京局的施更生、太原局的陈崇浩、上海局的万善良、南京局的吴书强、兰州局的杨士卿、长沙局的周玉清、大连局的赖庆波、广州局的林敦俨等,都在为这项工作呕心沥血,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近年来,又有徐州局的毛传洲、上海市区局的王在滋、严健勇、张丽、咸宁局的刘剑辉、上海市东局的王泉根、张继忠、奚王旬、福州局的陈光捷、淄博局的施正毅、广州局的刘宝奎等多位老总和专家,成为这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顾问,这就使技术管理研究工作不断深化,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三)会前充分准备,会议结束作好总结,会后编印资料汇编,就能使技术研讨,有始有终,取得圆满的成果。
会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围绕主题,做好调研,提出主课题的调研报告,并深入了解情况,选择先进典型单位做主题经验介绍,这样,就使主课题在两个方面展开和延伸。一方面,调研报告,可以把面上的情况,从整体上进行介绍,又能把主要的观点、做法和成效,给代表们做简要的概要论述。另一方面,典型经验介绍又把具体的做法和典型事例讲给大家。从而做到由点到面的结合,使会议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会议结束时的总结是十分重要的,“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会议的总结切勿讲空话、套话,要把会议的主要观点提炼出来,帮助会议代表形成有条有理的思路,以指导各自的工作。中、小型的会议总结,要在会后改写成会议纪要,从而把会议的主要成果,让全体会员单位共享。
会后的资料汇编,受到会员单位的欢迎,它可以把会议的成果集中编印下来,有利于会议成果的传播推广和继承。
三、前景展望
**年组建技术管理专委会和配电不停电作业工作站以后,依靠组织的力量,依靠高级技术顾问的参与,使技术管理研讨工作更加规范,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使这项工作更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
在**年组建技术管理专委会的会议上,就确定“十·五”期间,将要以配网优化、状态检修、电能质量、信息化建设和配电不停电作业等五项重大课题为重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目前看,五项课题的研究都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一是配网优化。已发了一个“指导意见”,重点放在网络结构的优化上。明、后两年将把设备优化和管理优化作为重点,深入研究;
二是状态检修。已起草《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指导意见》,尚待讨论审议。在这个“指导意见”完成以后,将要编写主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和继电保护等四种具体设备状态检修的指导意见,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可能要到“十一·五”期间;
三是电能质量。已经起草了《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的指导意见》待再次审查通过。“指导意见”完成后,将要以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的实践经验交流为主,推动面上工作的健康开展;
供电技术范文3
关键词:浅淡;提高;供电可靠;技术改造;理论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U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供电范围内某企业频繁出现不可靠性停电事故。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也影响了整个电网的安全运业。因此电力系统为提高供电可靠性,与企业达成协议进行供电可靠性技术改进。由电力系统成立专业化技术组进行具体的实施工作。
1.现状调查
专业化技术组组建完成以后,立即进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
1.1企业供电情况
1.1.1 企业基本情况
经调查企业内部主要用电单元为:消防系统、循环系统、屏蔽泵系统、三相异步电机、主控楼、暖通系统、储运系统、气化系统、汇聚系统等。企业自建10Kv中压开关站一座,该中压开关站装机容量为2×2000KVA,平均月用电量为95万kW/h。
1.1.2供电方式
企业内部的供电方式则是10KV双电源加上自备柴油发电机三重供电方式。
1)从110KV某变电站10KV I段母线出一回10KV专线作为企业主要供电电源。
2)从公用线路10KV某线8#杆"T"接至企业作为备份电源。
3) 主电源与备份电源之间互相闭锁,并安装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4)10KV某线8#杆“T”接杆处,加装一组10KV隔离刀闸,在附杆上装设一台真空开关并加安一组氧化锌避雷器。
5)自备柴油发电机电源并安装防倒送电闭锁装置。
1.2 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
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异常情况。虽然备有备用电源,但是其备用方式并非自动式毫秒级热备方式,而是在出现主电故障以后,要以手工方式先关停主电再送备电,这样最快也要2-10分钟的操作时间,因此对于企业生产与整个电网都有较大影响。
2.原因分析
由于企业采用的是单母线接线的方式,因此,首先对这种接线技术进行说明。
2.1单母线接线的特点
在电力系统的供电接线方式中一般有两种接线方式,即有母线的接线方式和无母线的接线方式。有母线的接线方式可以设置成有一组或有N组母线的方式,其作用就是可以实现各进出线路之间相互关联,称之为一组或N组母线接线法。每一组母线还可以在母线中设置继电自动断路保护器,按继电自动断路保护器的多少可以分成单母线不分段(即无断电自动断路保护器)或单母线N段接线方式。
下面分别详细说明单母线分段与不分段的接线方式及其优缺点:
2.1.1 单母线(不分段)接线方式
单母线不分段的接线方式其优点是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明了、操作简单、误操作少、成本最低、易于扩建;缺点是一旦母线出现问题将造成整条母线上的所有设备全部断电,如果故障部位是母线,要对母线进行修复,然后才能恢复供电。
2.1.2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单母线分段的原则是当一条母线上的设备过多而且各设备不想因任何一段母线出现故障而造成整个线路上的所有设备全部停止运行。这时就可以对母线进行分段,分而治之。可以根据电源的数目与功率进行划分。通常分为2~3段。分段的优点是:任何一段母线的故障不会导致全部设备停止运行,供电的可靠性高,对各设备的控制更为灵活;缺点就是分段需要使用断路器等装置,分段越多这些装置越多而且这些装置和运行配线就越复杂,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2.2原因分析
企业采用的是单母线不分段的方式,因此才会在母线出现问题时整个企业的全部设备都停止运行。
2.2.1不分段必然降低其可靠性
按单母线不分段方式的原理可知,任一连接于母线上的设备出现任何故障必将导致整个企业所有设备停运。可靠性过低。
2.2.2运行方式不够灵活
线路运行方式不够灵活,不仅降低了经济指标也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还过度消耗电能,缩短了设备的寿命。
2.2.3安全风险增大
基于上述问题,必然导致设备维护困难,极大的增加了工作过程中人员的安全风险与设备损坏的隐患。
3.技改方案
在充分了解设备现状,清楚分析异常情况的原因后,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查阅了各类资料文献,结合现场实际运行情况,拟定了对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技术改造的初选方案。
3.1方案一
3.1.1从110Kv某变电站铺设一条10Kv专线至企业。
3.1.2取消公用线路10KV某线供电。
3.2方案二
维持现有的两个电源供电方式,将企业侧的单母线(不分段)改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3.2.1增加一个分段断路器柜和分段断路器隔离开关柜,将一次接线方式由不分段的单母线接线改为断路器分段的单母线接线。这种接线方式就是将单母线用分段断路器分为I、II两段,在I、II段母线上分别接有电源和引出线。分段断路器的作用是减少母线故障的停电范围,当I段母线检查出故障时,在分段断路器断开后II段母线仍可照常运行,从而减少了停电范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3.2.2在高压侧增加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这种装置在工作电源因故障被断开后能自动、迅速地将备用电源投入工作或将用户切换到备用电源上,使负荷不至于停电。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动作速度快,从工作电源失去电压到备用电源投入恢复供电,中间停电时间一般不超过0.5S至1.5S。
3.2.3双电源运行方式由一用一备改为同时运行,互为热备,分段断路器在断开运行时,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投入分段备用自投方式,并重新签订调度协议。两个电源同时投入运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此时的分段断路器应在断开状态。如果正常工作中分段断路器接通,当任意一段母线故障时,母线继电保护动作,将分段断路器和连接在故障母线上的电源断路器断开,非故障母线段仍可继续工作,但不能限制故障时的短路电流、简化继电保护。
3.2.4为满足两路电源电能计量的要求,增加一个PT计量柜。
3.3确定方案
在拟定初步方案后,针对待选两种方案就其施工时间及工程进度、工程费用做出详细比较。
3.3.1施工时间及工程进度比
方案一:所用时间=电缆沟土建时间(33天)+基础养护时间(22天)+敷设电缆时间(25天)+接入系统调试时间(7天)
方案二:所用时间=土建施工时间(9天)+电气设备安装时间(5天)+设备调试时间(3天)
3.3.2工程费用比较
方案一:所用费用=电缆沟排管费用(220万元)+敷设电缆费用(132万元)+人工费用(39万元)=391万元
方案二:所用费用=土建施工费用(11万元)+电气设备费用(9万元)+安装调试费用(3万元)=23万元
比较结果:方案二优化于方案一。
3.3.3最佳方案确定
为了更全面的对这两个方案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方案,我们又从设计难度、工艺复杂性、安全系数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方案二得到我们小组成员以及企业的一致认可。因此,我们决定选用方案二作为实施方案。
4.效果检查
4.1目标完成情况
加装母联开关将单母线分为I、II段,即将I段母线接入110KV某变电站10KV I段母线上的出线开关818#(10KV某线),将II段母线接入110KV某变电站10KV II段母线上的出线开关818#(公用线路10KV某线)。
4.2经济效益
对方案二的成功实施,其整个技改工程费用比方案一工程费用共节约了 368万元。通过这次技改的实施,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3安全效益
提高高危企业供电可靠性,运行的安全性大大提高,避免了因停电造成的环境污染,保证公众的安全 ,减少社会影响。由此可见,通过本次技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保障了企业安全可靠用电。
结语
通过技改,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供电可靠性。我们要围绕工作存在的问题开展难题分析、技术革新活动,为高危企业用电安全管理不断探索创新,同时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作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供电技术范文4
关键词:电源;UPS;供电方案
中图分类号: U223 文献标识码: A
1UPS电源工作原理
UPS电源按输出波形可分为方波输出和正弦波输出两大类。按其操作方式可分为后备式和在线式。其中后备式 UPS电源,在市电正常供电时,由市电直接向负载提供电源。当市电供电中断,蓄电池才对逆变器供电,并由UPS的逆变器对负载提供交流电源。即 UPS电源的逆变器总是处于对负载提供后备供电状态。而对在线式的UPS电源来说, 它平时是由交流电y 整流y 逆变器方式对负载提供交流电源, 一旦市电中断时, UPS改由蓄电池y 逆变器方式对负载提供电源。只有当蓄电池放电至终了电压时,由控制电路发出信号去控制自动切换开关,转换成由另一路交流旁路的市电供电。市电恢复供电后, UPS又重新切换到由逆变器对负载提供电源。因此,在线式UPS电源在正常情况下,总是由UPS电源的逆变器对负载供电,这就避免了所有由市电电网带来的任何电源波动及干扰对负载供电所产生的影响。显然, 它的供电质量明显优于后备式 UPS电源。在线式可以实现对负载的稳压、 稳频供电。然而,后备式UPS电源由于运行效率高,噪音低,价格相对便宜。
2UPS分类及主要技术
2.1后备式UPS
在市电正常时直接由市电向负载供电,当市电超出其工作范围或停电时,通过转换开关转为电池逆变供电。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但输人电压范围窄,输出电压稳定精度差,有切换时间,且输出波形一般为方波。
2.2在线互动式UPS
在市电正常时直接由市电向负载供电,当市电偏低或偏高时,通过UPS内部稳压线路稳压后输出 ,当市电异常或停电时,通过转换开关转为电池逆变供电。其特点是:有较宽的输人电范围、噪音低、体积小等特点,但同样存在切换时间。
2.3在线式UPS
在市电正常时,由市电进行整流提供直流电压给逆变器工作,由逆变器向负载提供交流电,在市电异常时,逆变器由电池提供能量,逆变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保证无间断输出。其特点是:有极宽的输人电压范围、无切换时间且输出电压稳定精度高、特别适合对电源要求较高的场合,但是成本较高。
表1 3种UPS特点和应用范围的比较
3UPS采用的先进技术
3.1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IGBT)作为逆变功率器件
可以大大降低逆变器换流损耗以及交流滤波器的损耗,因此,逆变器的效率提高,整机效率可达 94 % ~ 96 %; 由于 IGBT的开关频率在 20~50kH z ,明显提高了逆变器的性能,使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大为减少; IGBT用于电压控制器, 驱动电路简单,同时它有正方形的开关安全工作区,并有高的峰值电流容量,使逆变器可靠性进一步增加; 由于 IGBT逆变器的高频化,减小输交流滤波器的尺寸,也相应减小了损耗,使整机体积小,噪音低; 高可靠,长寿命。
3.2微处理器数字化控制
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及模拟量计算机控制技术,即通过主/协结构完成系统控制; 系统由整流/充电器、 逆变器、 静态开关 3个协处理器单元和一个模拟计算机单元承担其所有的数据采集, 模拟运算功能调整等工作, 然后送到主处理器进行集中控制,综合处理,记录存档和显示最终处理信息。借助这种计算机高速数据处理技术,充分发挥其系统硬件和软件特点, 提高UPS实时控制、保护和监测能力。
3.3控制实施通道
目前 UPS的硬件系统基本上是由整流器、逆变器、静态开关三大部分加上微机系统所组成,其数据采集是通过极为精确的霍尔器件,以及最新高速A /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形式,最终纳入协处理器和主处理器通道。根据UPS功能和用户需要, 这些信号将用来实现 UPS控制,调整,监测和保护之目的。分布在 UPS三大部分的霍尔传感器采集两类信号: 开关信号) ) ) 主要反应各部件开关操作,保险开关操作, 热继电器等的工作状态; 模拟信号) ) ) 反映输入、 输出、 电压、 电流、 频率以及充电电压、电流等参数。
3.4高速数据处理结构
UPS控制系统中, 采用计算机高速数据处理的主 /协结构,增加数据采样点及数字控制诊断软件,高速 A /D、 D/A转换设计。UPS运行异常往往反映在各主要波形异变上, 因此,对于各点取样的模拟信息必须先进行 A /D转换,驱动执行机构完成最终控制。
3.5控制和诊断软件
控制软件实现各类信号的采集, 处理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测、 调整以及管理功能。诊断软件是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UPS出现异常后,该系统能迅速对故障进行诊断,推理, 判明故障部件, 通过显示器(或灯光,声音)报告给使用者, 以便维修。同时自动记录信息,生成信息档案。
3.6电池自动测试与维护系统
蓄电池是 UPS的贮能装置。由于电池障引起 UPS系统故障的比例较高, 所以对蓄电池的测试及故障诊断, 显得尤为重要。电池测试维护软件定期自动检测电池性能参数,为使电池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每隔一定周期中断 UPS交流输入, 使电池组带载放电,激活惰性,保持电池组原有容量。在电池放电时,自动检测电池后备容量和电压,显示屏显示检测参数, 当电池组容量下降 10 %时,自动结束测试,以免过放电。若测得电池电压高于或等于最佳值时, 则显示/电池正常0;反之, 则显示/电池故障0, 并有声光报警,后备时间可能减少。
4UPS电源应用
4.1容量的确定
选择UPS最关键的一步是根据所连接设备的耗电量确定容量。计算功率一般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方法是检查设备背后的铭牌。对此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但多数要求在主电源接口旁边附有一个铭牌标明设备的瓦特或安培数。如果是安培形式 ,就将其乘以线上的电压算出伏安 值 ,而正是以标称的。如果铭牌上标的是瓦特形式 ,将这个数值除以 以便应付大多数电器设备的开关模式特征 。这种方法的唯一缺点在于铭牌是为安全安装保险丝的要求而设 ,所以有些厂家会将实际的数值翻倍以确保万无一失。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对功率需求的高估。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厂商提供的表格。在上面直接列有各种设备所需的标称,而无需再进行手工转换。这种方法的问题是表上的数据可能是过时了的,或者只是标准设备的数值,而没有将增强型设备或兼容机的数据列在表上。
最后我们还可以用安培表进行测量 ,这最为准确。值得注意的是,设备在启动时一般需要平时正常工作所需的几倍的电流 ,尤其是那些采用了电动的设备或大型显示器上。克服这种问题的办法是用一块有敏感的反应速度的安培表在启动时反复地仔细测量几次。
4.2UPS供电
几乎所有的标准 都能在满负荷状态下提供5到10min之间的电源供应。可以非常粗略地估计它在半负荷下能支持10到20min。有些UPS带有扩充电池的设备,从而增加的供电时间。如果要增加 电池,应选择集成充电器的电池盒。否则很难用一个小充电器为一个大型的电池组充电。维持几乎无 限的不间断电源供应 。建议双变换在线式应是 的关键负载的首选机型 。由此可见 ,为确保用户的关键设备获得尽可能优良的电源运行环境 ,应首选在线式UPS 。当然 ,对于那些使用非关键性负载用户来说 ,为节省投资成本 ,在财力不充分的条件下 ,也不妨选用“非在线式 ”UPS,因为 ,后者至少可以确保用户的负载获得不间断的电源供电 ,而无需考虑市电供电正常与否。
5全方位构建供电系统方案
5.1 热备份并联供电系统
扩充UPS平均无故障时间的方法可选择热备份方案。即当主机或其中1台出现故障时,辅机或另外一台UPS不间断地向负载提供电源,确保重要设备在任何时刻均由UPS供电。热备份由串联热备份及并联热备份之分,串联热备份灵活性高、安装简单 、无须调整 、不外加附加电路 、可作成N+1 热备份等优点。但主机静态旁路开关 现故障时 ,整个系统可能中止供电、主机一直处于满载工作,备机蓄电池长期浮充状态等也是该方案存在的缺点 。
并联热备份的主要优点是瞬间过载能力强,可分期扩容及单台均分担负载功率等。但 因要求负载均分也存在调试 困难 、并机系统出现故障将 中断系统供电等不利因素。基于有功无功偏差控制的并联新技术使并机热备份越来越受重视,系统 的可利用率可达到以上。目前个别进口品牌可达到并机不需调试均分负载及无通信控制电缆连接等功能。
5.2主从并联供电系统
主从并联方式是采用一台主机做工作机 ,从机处于运行方式,但不带负荷,从机的输出接于主机 的静态旁路输入。当主机 回路有故障时,其静态 旁路投入工作,从机带负荷运行。此种并联方式的可靠性依赖于电子转换开关的可靠性和静态旁路转换控制板的质量。这两个部分如有问题,将造成主从机之间无法切换,从而造成负荷停电,故此种运行方式适用于负荷对电源的可靠性要求不太高的场合。主从并联的优点在于接线简单,主、从机可 以不是同一型号的机型,容量可以不一样,并保证了负荷与外电网的隔离。
5.3冗余式双总线供电系统
这种由路多路市电组成冗余式市供电系统,分为双总线输入输出两种。它对输入电源进行调控 具有监视电源实时运行状态阻止受干扰等功能。尽管当今的“N+1”型冗余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已达很高的水平,其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几百万小时。但从输出端到最终用户的设备输入端仍存在故障隐患或“单点瓶颈 ”故障隐患。对于要求极高的场所中,双总线输出也会提高电源的质量和可靠性。
5.4N+1型冗余并机系统
目前技术条件下,采用“N+1 ”型冗余并机供电方案是消除供电系统出现“单点瓶颈 ”故障的最佳方案。它是在确保各台单机的输出处于电压幅度相同 ,输出频率和相位相同的条件下 ,将“N+1”台具有相同输出功率的单机的输出端并联起来,共 同向具有 台 单机输 出功率的用户负载供电。正常工作时,由“N+1”台 UPS来平均分担负载电流。某台UPS出故障时,在并机控制信号的调控下,在将有故障的UPS“自动脱机 ”的同时 ,由剩下的N台继续供电。显而易见,对于带双路输人的关键性设备来说,我们只需将从“N+1 ”型冗余并机供电系统所输出的两路电源分别连接
6结束语
实践证明,设备选用适合的供电方案可以避免因为市电电压波动、杂波干扰和外电倒电。同时,由于UPS独特的功能,正受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 的重视 ,从而奠定了它在电源领域不可忽视的地位。目前电源技术人员对UPS的拓扑结构,使用的器件和材料,采用的控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仍在深入,旨在提高产品的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提高其可靠程度,增强其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成章. 智能化UPS供电系统原理与维修[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
[2] 王其英. 机房与 UPS 选型技术手册[M]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供电技术范文5
【关键词】无线供电技术;家用电器;技术发展
在现代化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家用电器对于人类生活的质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赖于传统家用电器的同时,人们更多的思考和改变家电的使用环境和核心技术,人们抱怨生活中的电子设备及线缆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混乱如麻的电器电线给人们生活带来与日俱增的困扰,也正因此人们对电能的传输方式和传输质量有了新的要求。所以研究无线供电技术可以改变家用电器的使用方式,对人类生活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无线供电技术令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可以真正实现传输过程的无线。在近两年多的时里,我国海尔公司的无线输电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产品的种类和样式更加丰富,并且纷纷列入上市计划。
1.无线供电技术简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新的供电方式,使用非放射性的无线能量传输方式来驱动电器,无论是手机,笔记本电脑还是数码相机,这就是所谓的无线供电技术。该项技术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电磁波都承载着能量。无线电广播在发射时,大部分的能量都四散在了空中,而这项技术就是要用一种非放射性的场来聚集这些能量。我们都知道,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会引起物体的震动,两个固有频率相同的物体就可以传递这种震动,从而传递能量。我们可以让一个诸如铜制天线的物体发射电磁波,而让接收器来接收,转化为能量。理论上说,所有现在使用电池的电器都可以换用这种方式供电[1]。当然,现阶段这种传递还仅限于几米的短距离范围。无线供电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发展空间,无线供电技术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家电无线供电技术的方法与原理
2.1电磁耦合技术
电磁耦合对于电器电源工程师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技术原理,变压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传递能量。如果把变压器的两个绕组分开,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无线供电。电动牙刷的充电就是个典型案例。但是用电磁耦合的方式有很大的缺点,没有高磁导率的磁芯作为介质,磁力线会严重发散到空气中,导致转递效率下降,特别在两个线圈远离的时候,下降的非常厉害。所以不适合大功率,远距离的无线供电。
2.2光电耦合技术
光电耦合技术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比如说激光,通过光将能量传递到目的地再转化为电能。这种无线供电技术比较直观,而且光电转换技术也相对应用广泛。但是光的传递路径具有缺陷,就是传递路径中不能有障碍物。但是目前来看这种技术也存在着很大的应用缺陷。
2.3电磁共振技术
电磁共振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有点陌生,但是其原理类似声波共振的原理,两种介质具有相同的共振频率,就可以用来传递能量。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灯泡无线供电技术就是采用了这种原理。他们称之为非辐射性电磁共振[2]。当然这可能并不是说该项技术没有辐射,但的确和我们普通概念中电磁辐射有很大不同。
3.国内外家电无线供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比
3.1国外家电无线供电技术发展情况
家电无线供电技术在国外的发展研究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已开始对感应耦合功率传输技术进行研究。对电磁共振式无线输电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不少成果,大部分都得到了实际应用,其效率、功率、距离等指标仍在不断提高,目前的工作效率可达到85%左右,传输距离达到数千米以上。该项技术目前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起重机、手提充电器、运货行车以及水下和井下设备等。另外,国外最早成立了无线充电联盟,目的为了创造无线充电设备技术的国际化标准并促进市场广泛采用国际无线充电标准。根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显示,全球无线充电潜在市场容量在2013年达到140亿美元;2014年,无线充电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2.5亿台。这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让Qi标准在更多领域上发挥着超便捷作用。
3.2国内家电无线供电技术发展情况
我国的无线供电技术研究发展起步比较晚,近些年来我国在家电无线供电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海尔集团的崛起证明了这一点,海尔集团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先后整合了先进的科技资源,海尔集团作为我国唯一一个进入国际无线充电联盟组织的成员,积极与国外技术领先国家沟通学习,并且在国内也与多所高等院校成立了无线电能传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大联盟,该联盟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科学技术部,并由国家工业信息部进行技术指导,总部在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2010年8月以来,海尔集团和重庆大学研发团队合作,利用“电磁感应耦合”的原理,开发出了适用于厨房家电如搅拌机和电饭煲等的感应耦合电能传输供电装置,打破了我国传统家电在安全性、便利性与时尚性等方面的限制,在全球家电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无线供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可能成为未来厨房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
4.家电无线供电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不少应用无线供电技术的产品推出,这类产品种类繁多,实用性强,已在手机、移动电源、冰箱模块、厨房小家电和家用机器人等生活产品中广泛试用。经过多年来的讨论和研究,很多公司都拥有着各自的专利技术。这些技术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专门的供电发送端,内部有许多线圈,内部在通电后产生磁场,同样的在接收端内部内置一个接收线圈,其内部磁场产生电能,在供电发送端附近时可以接收到,并将电能传输给待充电设备的内部电池。我国的海尔集团也将这种无线供电技术应用于自己的产品中,有些产品已经进行了小批量试产。此外,无线供电技术在很多特殊家电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以给一些远距离控制的家用电器实行远距离速度型供电[3]。随着无线供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无线供电技术将使手机,未来个人笔记本电脑等众多移动产品的空中充电也将变成现实。随着无线技术在未来家电领域的不断发展,对未来实行远距离无线功率传输有着巨大的作用,未来的无线供电技术更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5.结语
当真正实现所有家用电器的无线充电时,插座可能会彻底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未来的家电更会变的更加安全、快速、无噪声、易维护等。但从长远角度看,虽然无线供电技术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但每一种无线传输方式都有一系列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电磁波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如何进行频率管理等等。无线供电技术在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无线充电技术应用需要我们所有的家电产品具备可以进行无线供电的条件,这就要要确保所有家电安装能够接受电磁波的装置,这些改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实现,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发展家电无线供电技术是必然趋势,相信未来的无线供电技术能更加完善先进,科技能最大程度地惠及人类! [科]
【参考文献】
[1]洋成英,陈勇.中程距离无线输电的实现[Q].科技信息,2010(3):410-411.
供电技术范文6
【关键词】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技术
引言
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是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期间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加。为了满足在电力方面的需求,我国的配电网络规模也在快速的扩大,其自动化程度也在加深。在当前电力大发展的形势下,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连续运转,给予用户连续供电保障成为了配电网供电的一项基本要求。配电网络供电的可靠性是指配电网络在某一特定阶段内,能够给予用户连续、稳定供电的能力的考征。供电可靠性反映了供电企业电网装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可靠地供电保障有利于赢取客户的信任和满意度,有助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所以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技术是当下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1、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技术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电力需求的日益增加,国家不断加大对配电网络的投入,使我国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技术方面的差距。首先,虽然我国配电网结构在不断升级,但还是没有能够做到最优化,很多地方没有因地制宜的选择合理的配电网结构;其次,我国配电自动化程度仍然不高,部分设备仍旧比较落后,不能够满足新阶段的需求,而普遍采用的计划检修方式存在本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降低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再次,我国配电网的故障率仍然较高,主要表现为网路设置不合理以及对供电线路的保护不力等;最后,我国部分电力系统工作人员能力较低,处理相关问题的水平不足,精益求精的意识淡薄,也是制约我国供电可靠性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因素之一。这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我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速度,从而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前进步伐,因此,我们应当努力探索相关技术,提高供电可靠性。
2、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通过讨论和分析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下边着重提出若干相关技术措施:
2.1使用技术先进的设备,提高配电自动化程度
在配电网络当中逐步去除陈旧落后的设备,采用技术先进的设备能够保证低的自身故障率从而在本质上降低配电网发生故障的概率。同时,要全面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利用馈线终端智能的筛查、确定电网故障区域等,通过通信网络向主站反馈故障信息,实现故障隔离、恢复供电等功能。
2.2不断优化配电网的结构
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高低的影响非常大,因地制宜的设计网架结构能够大大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所以说,应当改进以往的低效配电模式,对于配电网供电系统中比较重要的线路,应当采取环网配电模式,对重要电力用户实行“双电源”配电方式,当某一线路出现故障或者需要进行检修时,可以使用另外一条线路对用户进行供电,这种供电模式能够切实减少停电时间,确保该地区配电网供电的高可靠性。对某些供电可靠性较低的线路部分,如果不能够彻底更换线路模式,可以在原有线路上对各个分支加装隔离器等装置,通过改造来限制支路故障对主干线路的影响。此外,需要加大低压配电网技术升级力度,规范该部分配电网的型式和供电半径等,推广使用高压电缆等供电可靠性较高的线缆。
2.3定期配电网状态检修,实施带电作业
以前,我国电力系统一直奉行故障检修和计划检修的模式,没有完全意识到检修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往往是发生故障后才进行检修或者没有故障仍然被替换掉。计划检修时,很多情况下设备部件并没有出现故障或者损坏,但还是要被替换掉,造成了这部分元件没有“物尽其用”,从而造成了成本的浪费。随着高可靠性、免维修的高性能设备不断地应用到配电网当中,计划检修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于新阶段的配电网,尤其是这种检修时的停电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刻板的增加了停电时长,从侧面降低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现阶段全新措施为状态检修,即检修的主要依据为设备的运行状态,在设备快达到使用寿命时进行停运检修。这种检修方式相对于以往的检修方式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根本上降低了停电次数,提高了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如前所述,我国仍将计划检修作为一种比较常规的检修方式,如果不能改作状态检修方式,可以考虑在条件具备时实行10千伏配电系统的带电检修。带电检修主要针对发电厂的电工设备以及配电线路和设备等,具体操作包括带电测试,带电检查以及带电维修等。带电检修可以在保持供电的前提下对相关对象实施检修,同样减少了停电时间,提高了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4采用合理的技术来降低故障率
在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众多因素当中,配电网系统或部件发生故障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除了如前文所述的使用先进设备来降低故障率之外,还可以从其他技术角度来有效的降低故障率:首先,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大大增加,用电负荷密度猛增,造成单相接地故障频发而引起过电压,为生产生活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应当改为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来尽量避免此种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其次,配电网故障的另一个来源是外力的破坏,施工挖掘、交通工具的碾压、甚至某些人为的破坏都会带来故障。所以在配电网系统设置时,应当尽量远离车辆道路,必要时要加装护栏或者警示牌等。而对于人为的破坏,需要加强电网保护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严厉打击此种破坏;最后,应当提高配电网络的绝缘水平,以防止线路过早老化,树木碰线等故障。
2.5加强对配电网的运行管理
在实际操作当中,人为因素也是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一环。在我国还普遍存在着电力系统员工专业水平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以及管理不到位等现象,这些人为因素确实拉低了供电的可靠性。因此,电力部门应当加强对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首先就是加大力度培训相关工作人员,端正其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责任心以及专业技术水平,使工作人员称职、尽心尽力的完成工作;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组建专门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专人专管,统一工作准则,避免多部门交叉管理的乱象,切实提高配电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达到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