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改革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改革方法

事业单位改革方法范文1

1月28日,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上海某高校的谭教授照例翻开报纸,当他看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下发,重点要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为试点省市”这条新闻时,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现年56岁的谭教授粗粗算了一下,如果以目前的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计算方法计算,4年后他退休大约能拿到目前工资的90%,也就是5000多元的养老金,但如果按企业人员养老金计算方法来算的话,则养老金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养老金缩水将超过一半。谭教授有些惴惴不安,甚至考虑是否要向学校申请提前退休。

改革缘于财政负担过重

有关方面在解释推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原因时指出,目前,超过千亿元的事业单位退休费令财政不堪重负。与统一归入社保基金账户运作的企业职工养老金不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一直以来都独立运行,完全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不存在社保养老金入不敷出、空账运作等问题。然而随着事业单位退休人数的逐渐攀升以及其退休金的快速上涨,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对国家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而我国事业单位离退人员养老金年支出也由1990年的不足60亿元增至如今的远超千亿元。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人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只有1080元,尽管官方没有公布全国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水平,但其均值远远高于企业退休职工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一旦施行改革,事业单位人员按照企业标准来发放,那么其养老金待遇则会大幅下降,而国家财政负担也将大大减轻。

另一方面,这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并行、区别对待的养老金计算模式也一直受到民众的质疑和不满,要求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呼声此起彼伏。如今又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大规模政府投资和减税使得政府财政压力骤然加大,急需通过降低养老金支出来给财政减负,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下大力改革的时候了。

改革方案引起热议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方案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民众议论的焦点集中在公务员养老保险为什么不和事业单位人员同步改革。

有网友发帖称:说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制度能够衔接”,但措施却仅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那“机关”呢,怎么就不提了呢?

事实上,在当前养老金金字塔结构中,居于最上层的是机关公务员群体,其次才是事业单位,而中央和地方关于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历次文件上也明确将“机关”和“事业单位”划为一类讨论。但如今却只动事业,不动机关。是何原因呢?

在腾讯网的在线调查中,大部分网民都支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同时更有高达67%的网民认为不但事业单位退休金应该下调,公务员的退休金也应该下调。

“支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改革需要在公平的原则下进行”,这已成为网民对养老金改革方案共同的心声。

渐进改革或成最终选择

此次人保部只是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具体政策如何落实,还要由各地方政府决定。由于此项改革措施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因此试点省份之一的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在2月2日已率先澄清: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其退休人员养老金不会大降。业内专家分析,如果真像广东方面所说的,在推进改革的同时,事业单位退休金不会大降的话,则必然会出台“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办法。据悉,“职业年金”类似于“企业年金”,即以单位补充养老保险的方式补上社保养老金降低后所造成的“缺口”,从而实现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平稳过渡。

事业单位改革方法范文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变化,并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产生了影响。如何规避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是亟待事业单位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事业单位应当不断对会计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自身情况调整工作流程,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旧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核算,容易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导致会计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资产和负债状况难以得到真实反映,进而对事业单位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在这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和资金往来可以在相关账目中得到体现,从而使事业单位的真实经济状?r得到反映。

旧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只对实际发生业务进行核算,而不需要对其他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这就很容易导致会计核算内容出现遗漏。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所有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直接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新会计制度弥补了旧会计制度的漏洞,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更加全面,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以便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

旧会计制度没有对事业单位资产核算做出明确规定,但是新会计制度对资产核算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了新的工作方法。新会计制度对资产的折旧处理和摊销等问题进行了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摊销的同时对非流动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新会计制度有效地解决了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同资金预算不统一的问题,在不影响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支出的前提下,提供了反映资金流向的途径,能够使管理者实时掌握单位的资产变化,为事业单位决策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二、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影响

1.成本降低

旧会计制度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具有较高的成本,增加了事业单位的经济负担。会计制度改革使会计工作的成本发生了显著变化,诸多方面的改革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成本大幅下降,主要包括核算成本、培训成本、学习成本的下降。此外,会计制度改革降低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工作变得规范化

规范化对会计工作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也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统一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标准,形成了一个统一、完整的会计制度体系。其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能够缩小不同行业之间会计工作的差距,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会计制度改革使得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科学,为开展会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计制度改革也推动了其他制度的改革,通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其他部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其他影响

会计制度的改革明确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在旧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是会计主体,而在新制度下,事业单位所有经济活动是会计核算的主体。其次,会计制度改革使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严谨,不但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而且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计制度改革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方式发生了转变。在旧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资金核算和资金预算是分开进行的,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使用核定收支的资金管理模式,使资金的使用和流动更加合理。

三、会计制度改革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策略

随着事业单位的日益发展和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应主动适应新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产生的影响,以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具体到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应当与国家财政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变化相一致,这不但能够促使事业单位了解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依据国家相关制度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会计工作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所有行业的会计制度都发生了改变,这也是行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事业单位应当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中找准位置,明确会计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使会计工作不但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也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使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会计工作规范体系建设,为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与其他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事业单位具有明显公益性,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属于独立法人,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独立性;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相关制度具有普遍性,可以为其他单位提供借鉴。为此,事业单位应当优化会计制度、引入新型会计核算方法,使会计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事业单位应当针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工作模式的创新,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实现会计工作同其他工作的协调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方法范文3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具体制度和方法,它由各级政府的多个部门编制,反映各个政府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对于财政全额核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而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中的关键一环。理论上讲,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二者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并不完全协调。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工作的对策建议,最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我国财政部在2000年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制定了相关制度。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改革的呼声也随之加大。2013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新增了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为二者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打下基础。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并不容易,严重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不相协调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供业内人士参考。

1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概述

1.1部门预算改革综述部门预算是指单位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自身单位职责,由基层单位进行预算编制,上报上级汇总和审核,由财政部审核之后提交立法机关批准的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财政收支计划。2000年我国财政开展部门预算的改革试点,2001年推广到国务院26个部门。至今,部门预算改革已经有超过十年的历程,编制的范围和支出结构渐趋完善,部门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预算信息也具备一定的公开透明度。但是,部门预算的改革思路和措施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总的来说,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政策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据有关国家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进行预算编制、合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2)可靠性原则,从事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可靠的资料和部门往年的收支情况,认真进行测算,确保单位预算收支平衡;(3)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就是要保证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要合理的安排各项财政资金;(4)绩效性原则,预算编制要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预算编制过程、执行结果进行全面追踪和阶段性考核。

1.2会计核算综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称预算会计,具体是指依据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性质和财务收支情况,为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从而科学地做出经济和社会决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主要是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收支及资金营运过程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相对于企业会计来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在会计核算的基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核算基础;而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2)在会计要素构成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分别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而企业的会计要素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3)在会计等式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等式的组成是负债和净资产;而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在会计核算内容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只实行内部成本核算以及利润分配核算[1];而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产是要进行包括计提折旧在内的后续计量工作的。

1.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可以反映各项财务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和单位资金营运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预算会计核算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好各项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国家宏观调控。例如:厦门市招商中心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需的经费支出全部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做好本单位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工作,有利于保证预算编制真实可靠,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保证单位收支预算平衡;(3)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着我国行政管理与公益性事业,协调好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有利于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单位认真履行自身职能[2],从而不断提高其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部门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状,部门预算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有:(1)编制的预算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对于单位预算来说,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部门下一年度收支的整体估算,不仅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更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给予财务部门预算工作以积极配合和支持,甚至在有些基层单位出现了部门预算工作是财务人员单方面的事,本应是全员参与的预算编制工作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无法掌握单位各层面的业务情况。这种情况下编制出的预算表也就很难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2)部门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给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时间太短,通常为期一个月左右,再加上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采取的是“定期预算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不够高,数据不够精确,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可靠性,从而也就无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性;(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制度不到位。在年初编制预算表时,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由于先考虑自身既得利益,通常预算都会较上一年度略微增长,并且有些预算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上存在超支浪费的现象,对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界定关系没有明确的概念,经常将项目支出的经费作为基本支出之用,从而来填补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的不足;再者,对于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也是存在轻管理、重拨款,没有进行实际有效的监督和考核[3]。

2.2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部于2013年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了和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的规定,将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以保证财政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和规范运用。但在单位会计核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行政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难以反映真实的资产情况,不利于成本核算。收付实现制是指单位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都将其记为收入和费用,而不管与现金收支行为连接的经济业务是否发生,相对于权责发生制而言,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核算相对简单,易于被使用者理解,数据处理较为廉价。显然,行政事业单位仅以实际收到或支出的费用来进行会计确认,很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虚增,不利于单位成本核算,不能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也不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结余和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就更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2)行政事业单位科目设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所涉及的业务层面逐渐增广,原本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会计核算科目并不够完全满足当前业务开展和会计核算的需要;(3)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到单位预算改革及会计核算的质量。不管是年初的单位预算编制,还是平时单位经济业务开展发生的现金收支行为,主要是由单位会计人员来完成,所以单位会计人员如果业务素质不高,那么在处理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时,就很难将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严重影响到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也就很难保证为单位领导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加之有些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利用职位之便谋取不当利益,在单位内部产生一股不正之风,严重影响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地发展[4]。

2.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不协调导致的主要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早已成为公共财政体制的关键一环。为了完善和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13年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了和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并以此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但现实中二者之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在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中,要求预算编制应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和负债情况。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也应当全面反映部门资金和负债情况,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却并未按此处理,例如,财政部在事业单位修改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中要求事业单位要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分别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确“基本支出”是作为完成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任务的保障性支出,而“项目支出”是为完成事业单位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然而从事业单位实际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项目支出应当分为基本建设类、行政事业类、其他类来进行会计核算,这与财政部要求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二者会计科目设置未形成统一[5];(2)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项目支出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协调。按照财政部关于修改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来看,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科目应该将其作为单位为完成某个特定工作任务而产生的项目支出。然而在事业单位基本会计制度中规定将2013年后拨出专款记为事业支出下的项目支出科目,二者虽然都是核算相同的款项,表面上没有不相协调的地方,但是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操作统一[6];(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和会计制度不相协调。自财政部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实施单位预算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该包括单位的一切支出,含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然而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的“结转自筹基础建设”这一会计科目却要求对其进行单独核算,事业单位部门预算要求统一编制与会计制度要求单独核算发生冲突,二者之间互不协调;(4)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无法满足单位日常支出资金的需求。一般情况下,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会将单位经常性专项业务费记为基本支出项目,而不是按照我国财政部规定的将其列入单位的项目支出。原因在于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日常任务所需的预算经费非常低,根本无法满足其基本运作,只能通过项目支出的结余来补充单位的日常支出,以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

3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相互协调的对策建议

3.1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会计核算方法财政部应当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之处加紧修订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单位经营事项要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并注意与财政部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新规定之间的协调性。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新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将会计科目的涉及范围扩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的完整性。同时应明确事业支出下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范围,加强会计考核和监督,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使用统一划分口径[7]。

3.2科学地进行预算编制,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首先,在编制预算方法上应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细化,清晰各部门权责,对于预算编制工作的时间要适当的延长,采用先进的编制预算方法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同时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制度和反馈机制,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预算执行力度,定期做好单位部门工作总结和信息共享机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权责发生制,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事项实用的范围,调整单位会计核算的程序,对单位部门发生的现金收支行为进行真实准确的反映,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度。最后,要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专门监督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约束,保证财务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准确度[8]。

3.3合理设置和调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核算科目为了能够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更加精细化和全面化,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熟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的划分要统一口径。同时,根据新的预算法将预算外资金列入单位的会计核算当中去,并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单位的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以此调整好单位的会计科目。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协调性,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加大对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提高单位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完整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3.4提高单位财会人员的素质和领导的重视程度首先,在进行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单位应该努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加大对其培训力度和专业技能提升工作,帮助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掌握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预算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邀请相关专家对工作中遇到的疑惑进行详细解答。其次,对于单位非财会工作人员,应建立奖惩制度,对其工作进行定期考核,提高其与财会部门积极交流程度[9]。最后,应该提高单位领导和管理层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只有这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减少因预算编制不当而导致的一些风险。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以及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不协调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项目支出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协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和会计制度不相协调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协调与否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效率。总之,协调好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景丹.论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J].财会研究,2009(7):20-21.

[2]陈瑾.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6(14):61-62.

[3]灡凤兰.对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9):84-85.

[4]曾海鹰.浅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时代金融,2012(7):17.

[5]甑彩.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协调[J].财经界(学术版),2014(3):180.

[6]牟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财会月刊(会计版),2011(3):13-14.

[7]唐晓青.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5(1):67-69.

[8]李方钦.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与禁忌核算协调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7(9):22-24.

事业单位改革方法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 工作创新

事业单位在本质上市社会组织,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为社会服务。这也就决定了事业单位的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在编制预算、涨不登记、编制报表等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活动之后,实现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效益的,以为社会的前进提供助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也被要求需要达到新的高度,为了实现新的发展,事业单位的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目前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措施,以提升事业单位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1、转变观念,重视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

正确的思想认识是保证事业单位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创新事业三维预算及管理工作时,必须提高对这一项工作的思想认识。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具有预算工作管理的全方面认知,同时能够明确预算编制的系统性。而预算编制又会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内部各种资源的整合的有效性。所以,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必须要保证单位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另外还应当保证提供给财务人员所需要编制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这是保证预算方案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做好时间的预算。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再将任务分配给预算编制人员之前,必须要给予明确的时间限制。只有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预算方案编制,才能使得方案具备必要的战略性和指导性。最后,加强预算工作管理。事业单位的预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单位工作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寻找合适的契机以加强预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宣传,让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认识到这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建立健全预算及管理工作体系

2.1 创新预算编制方法,深化预算改革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单位,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它们的基本业务量是不变的,其收支的波动的浮动也就比较小,因此,在使用预算编制方法时大都采用零基预算。然而那,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会有不同的特点,事业单位在具体使用预算编制方法时,应当紧密结合自身的企业特点。基本上来说,很多企业会选择以零基预算为主预算方法,以奇特的预算方法为辅助,以提高单位的预算编制准确和科学程度。当然,最终确定预算编制方法的关键依据是进行基本支出的分析和调研工作,同时将政府的政策以及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发展规划作为考量的因素,最终敲定科学而又经济的单位预算,以提升单位内部资源的最佳配置效率。

2.2 推行复式预算及财务管理

近些年来,事业单位进行一系列管理体制的改革,而这些改革措施的最终目标,无疑都是推动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进行过度。因此,保持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上,财政方面的经费将逐步的下降。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将逐步依靠自身的经营收入以支持自身的发展。因此,改革传统财政拨付中的预算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目前来讲,复式预算及财务管理方式,是事业单位所推崇的一种预算方法。在这种预算方法之下,根据经费收支性质的不同,将其汇编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实现项目你的预算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协调性。不同于传统的预算及财务管理方式,复式预算更急具有针对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的正常实行,从而进一步杜绝了资金的挪用和基站现象。由此可见,复式预算在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促使事业单位本身实现改革的平稳过渡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是创新事业单位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可多得的手段和措施。

3、加强预算及财务管理的控制与监督

3.1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最终的的执行效果都需要以内部控制机制作为监督保障。尤其是对于受到市场经营风险因素影响较强的事业单位,其发展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建设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与自身相适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这是保证单位内部各项工作能够被实时跟踪和实现及时调整的基础。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不断完善内部考核评估机制。在一定期限内的预算完成之后,要依照既定的惩罚机制,对单位领导者和全体员工进行奖评。这种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单位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提升单位的预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从而完成发展任务和实现发展目标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3.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事业单位改革方法范文5

关键词:新形势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改革举措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事业单位也加入了改革的队伍。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服务社会,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为了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事业的发展,其自身在不断改革创新,以保证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提高财务监管力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财务监管力度,合理安排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提高其使用率,是顺利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据调查显示:“内部控制”最早是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制度。随着改革的进行,这种制度也逐渐被应用于事业单位,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及各个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工作的重点是对各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按照相关管理要求,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认真分析服务范围,根据部门自身优势,开展相关工作;

(2)事业单位的宗旨是服务社会,所以要正确利用自身权利,维护社会利益;

(3)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对资金收入和支出做好记录和分类,实行统一监管;

(4)按照财务管理工作,对每个员工实行分工合作,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积极拓展业务,努力增加业内收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事业单位也应该加速自身的进步,拓展业务,增加业内收入。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自身优势,在国家法律许可的情况下,积极服务社会,增加财务收入,不但可以帮助国家减轻经济负担,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内的服务质量和口碑。

根据市场变化,时刻关注相关动态,正确合理地利用各项资金,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社会服务事业上,不断提高财务收入和资金利用率。在工作上做到“人尽其力”,在业务上做到“物尽其用”,最大程度的发挥事业单位的各项能力,为单位自身的发展开发不同的渠道,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切合实际地完善自身管理体系,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而且在帮助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

三、提高事业单位预算能力,顺利实施工作计划

“财务预算”是各行各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完成行业工作计划的有力保障,事业单位更是如此,它是合理规划资金动向和业务投入的标准。提高事业单位预算能力,不仅仅保障了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还从根本上帮助了国家相关措施的实行,进一步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帮助事业单位获得了最大财务收益;同时,在事业单位资金合理预算的基础上,促进了其自身的各项工作进展,并进一步提高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相关预算部门必须和各个其他财务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实时了解每一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并做好记录。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广泛听取他人意见,做好调查工作,将各项资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进行细致的项目预算,做好各项预算工作。除此之外,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要公正合理地保证每一项资金收入全部录入财务系统,并认真负责核实每一项资金的支出,保证单位各项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工作计划的重点提前做好资金预算分配工作,合理规划每一项资金预算,在保证重点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还可以对其他项目进行资金投入,努力做好每一项资金预算工作,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利用率。

四、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是其发展的新方向,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前提。其单位进行改革,相应地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拓展专业知识,以保证改革过程中每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改革工作过程中,为了帮助工作人员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事业单位必须加大投入,并对其进行相应地专业培训,其具体工作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将眼光投向各个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同时也面向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这样不但扩大了事业单位人才队伍,还间接引进了一部分高能力专业人才,节约了培训投入;

(2)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帮助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扩大业务范围,进而提高工作人员财务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因此要集中组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出进行业务拓展,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他人的优点,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五、自我创新,开创新的财务管理方法

新形势下,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提高创新意识,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开创新的财务管理方法。例如,当单位实施一项新的项目计划时,应该在传统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实施竞争的方法,还要公平公正地实现信息公开化,增加每一位投资人的竞争机会,同时减少繁琐的重复工作,最大便利地帮助投资单位,节约中间成本,提高事业单位和投资方资金利用率。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各个行业已经实现业务信息化,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同样,在财务管理改革过程中,也应该实现信息网络化,不断创新,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相结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要过程。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等举措,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臧晓冬.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新经济. 2014(Z1)

事业单位改革方法范文6

关键词:行政管理;财政预算;事业单位;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了解

近年来,我国虽然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有所侧重,但毕竟还属于不健全的阶段。无论是预算的编制,还是审批、执行、和考核,我国都还没有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方案。再加上有些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这方面有所轻视,而不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或者管理,这往往造成财务预算部门形如累赘,甚至没有存在感。而且,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操守,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过于随便,没有发挥好预算部门应有的功效。

2.预算管理在编制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

在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的预算部门往往采用“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财务预算方法,而没有采取更加科学先进的“零基预算法”,在普及方面,“零基预算法”比“上年基数+本年因素”使用的范围要小得多。“零基预算法”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大大的降低预算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不幸的是,这种方法尚未得到普及。

3.预算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在执行力度方面,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领导往往是管理部门的最高决策者,权力过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便是决策不够科学。加之领导和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缺乏了解,更别提将预算管理纳入责任人的考核机制中去,所以预算管理部门乱象百出,开虚假发票骗取经费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由于预算管理部门的效率低下,同时也拉低了整个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的管理水平。

4.预算管理预算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

监管一直都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通病,相比企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存在明显的缺陷。领导的权力盖过监督部门权力的情况时有存在,更有甚至,有些事业单位的监管部门形同虚设。无论是经费支出、财务监督还是财务考核,事业单位都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所以,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经费的使用问题。

5.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在21世纪初,由于我国教育水平偏低,许多财务人员未经正是考核和学习就进入了财务部门工作,他们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技能堪忧。在这个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已经很难满足当下的财务素质需求。

二、为什么我国需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1.财务预算是推进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首要工作

财务预算作为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首要工作,对提升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将财务预算纳入事业单位改革的范畴,有利于预算编制、内部监督、业绩考核的进一步提升,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2.这是由政府自身所担任的服务职能所决定的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此前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并不明显,甚至有凌驾于老百姓头上之势。但是由于财务预算的引入,加之事业单位的大力改革,促使政府的服务职能更加的明确,也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3.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中衡量的主要依据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预算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把事业单位与市场经济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要达到这种水平,就必须利用好财务预算管理的考核和推进功能,促进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行。

4.集中体现国家建设“集约型”社会的理念

财务预算作为一项控制事业单位经费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事业单位的财产浪费,“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切实发挥每一笔资金应有的功效。以此合理的规划每笔资金的运用,就可以用很少的投资换取高额的回报。

三、提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解决方案

1.要增进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的了解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预算管理的普及工作,《预算法》中有明文的规定,任何人员不得更改由各级人大会议表决通过的预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各级事业部门也应当引起重视,增进对预算管理的了解。

2.要着力提高预算管理的财务编制水平

在预算编制方面,积极引进“零基预算法”,摈弃传统的“上年基数+本年因素”法,尽量减少预算和实际财务之间的差距,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编制预算。

3.要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方法有三:一是将预算编制与财务人员相挂钩,建立责任人制度。二是将内部控制发挥到极致,在预算编制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调整。三是通过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对财务预算进行管理,降低财务预算所出现的差错和风险。

4.要着力提升财务预算的监督水平

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监督水平离不开各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督,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违法违纪的惩治,只有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制止财务人员的违法行为。

5.要着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预算部门应当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此外,还应当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高素质的财务预算人才。

四、总结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普遍存在的政府部门机构,也是国家的神经网络,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全新阶段,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首当其冲。当下,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国有企业的预算改革已经卓有成效,而事业单位的预算也在稳步进行之中。完成事业单位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尽管目前专家学者已提出了诸多见解,但还要对其进行大量的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成.郑州市H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