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的实训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控技术的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控技术的实训报告

数控技术的实训报告范文1

数控行业在整个装备制造业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国家一直从政策上保持对机床行业较大的扶持力度,在宏观经济依然处于阶段性调整的关键阶段,政策因素是我国机床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6-2022年中国机床市场全景及未来趋势报告》,我国工业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面临新的周期性调整压力,进入需要推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这从客观上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制约。所以加快包括数控技术在内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学校数控技术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加以分析,略书一二。

一、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背景

数控技术将电子、信息、机械和管理学融为一体,它是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数控技术的出现,迫使人们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知识和素质结构。伴随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就需要更多机床操作、修理等方面人员。我国数控机床的普及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资料显示:江苏省作为经济、文化强省,数控机床的普及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0%左右),但与发达国家70%的比例相差甚远。据说在我国湖南省的一些发达地区就出现了部分数控机床无人操作的现象,而一些偏远地区的数控操作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放眼全局,未来五年,我国仍将严重缺少数控技术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培养数控技术方面人才,而这就要求国家对建设高职数控教学基地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以我校为例,我校创办于1957年,是一所具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在苏北乃至全省职业教育领域起步较早,是职业教育的一颗璀璨明星,方兴未艾。2011年学校被国家三部委批准为首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学校。2013年教育部公布的从276所项目校中遴选出来的首批“国示范”建设100个典型案例中,我校2个典型案例榜上有名,其中中外合作典型做法受到鲁昕部长的点名表扬。目前,“国示范”建设进入了“后示范”时期,继续发挥着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校内实训基地2万余平方米,数控实训基地为首批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实习室60多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近3692万多元,生均实训设备值8683多元。同时顺应时展,建成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学校教学用计算机总台数超千台,投资千万元与中国电信共同打造“智能化校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和明星专业,如何更有效地顺应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符合人才培养纲要要求,数控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优化至关重要,也是我校职业教育取得长足与特色发展的坚实保障。

二、建立数控教学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先进数控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宽泛,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数控技术早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优秀人才十分稀缺。据统计,我国数控机床操作工缺少至六十万人,即便是高薪聘请依然找不到高级技术工人。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迅速培养数控人才已经是迫在眉睫。同时,为了培养社会稀缺的数控人才,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启动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现在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很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个既能进行操作编程又能对机床进行维修的工作人员,注定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为了符合这一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提高高职数控教学的质量,同时更注重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正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量培养全方位综合素质的数控技术人员是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的需求,更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点,在进行数控技术培训的过程中,不止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教学部分,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建立更先进的数控教学实训基地。

三、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应该具备的特点

通过我校数控实训基地的实践操作来看,在高职教育中,为了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而设置了实训基地,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包括教学所需的设备,训练计划,以及指导教师,等等,是进行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建立教学实训基地,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实现基地功能专业化

高职教学培训基地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是学生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必要场所。因此,数控基地应该满足三方面的技能培训需求:首先是数控加工,其中包括对零件程序的编制,工艺数据的选择,以及对机床实际操作方面的技术。其次是数控调试与设计,其中包括PLC程序的调试和编制、数据设定和硬件连接等。最后是维修技能,当机床出现故障,运用所学综合基础知识对问题进行诊断和维修。

(二)实现资源的可再生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校也不例外,鉴于我校每天的实训开支数目较大,日均万余元,所以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开动脑筋,精心设计、选材,优化调整相关工艺,使得单纯消耗性的数控加工呈现出少消耗、再利用等特点资源可再生其实就是指运用最小的成本,使基地的功能实现最大化。不管是哪一种科学理论,或者是职能体系,它的再生性其实就是其自身生命力的体现,也就是说它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这其中包括一专多能,即本专业的老师不但可以教授本转移的课程知识,还可以对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讲解。还包括场地的一机多用,即不同专业能够同时在一个场地进行教学。最后是资源的可重复利用,即资源的主要功能和寿命等。

(三)实现管理情境化

为教学创建的实训基地并不能完成面向社会的生产和服务,因为这里并没有厂长,也没有实际操作的技术工人,所有的内部结构都是“虚拟”的。在高职教育实践过程中,有些专业并不需要实际的职能运作和生产力,部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只是一种场景模拟即“情境化”,为了让学生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和思考,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减少理论学习和实践之间的差距。

四、建设数控教学实训基地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一)制定教学目标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愈发注重对优秀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人才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掌握基本技能的人才,而是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型素质人才,这样的人才要具备业务、决策、合作等多种能力,总而言之,实训基地教育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

我国目前大量需要三种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第一种是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及加工工艺、懂得机床维护、能够进行手工或自动编程的操作人员和装配人员;第二种是熟悉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及数控系统软硬件知识的中级人才,能够熟练应用UG、PRO/E、CAD/CAM等软件,同时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第三种是精通数控机床结构设计及数控系统电气设计、能够进行数控机床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数控技术高级人才。此类人才的缺少影响了行业发展。

(二)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实训基地作为高职教育环节的一种模式,不仅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是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教材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研究,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能力。高职教育主要是强调实践教学,学生不仅要在实训中心进行训练,还要到企业里进行实习,而我们理想中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将学术知识、实践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三)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

职业技能证书是评估实训基地教学成果的体现,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要求毕业生必须在校期间获得CET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及专业证书才能予以毕业,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教学实训基地,因为它对学生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能够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极学习,认真掌握专业技能,获得更多职业等级证书,对日后工作和发展起到帮助作用。我校实行的“133”育人工程中第二个的“3”,即明确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三张证书,方可毕业。

数控技术的实训报告范文2

一、企业数控技术人才需求层次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可把数控技术人才分为三个层次:

1.“蓝领层”——“蓝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5%,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

2.“灰领层”——“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0%,其中数控编程工艺员占9%,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1%。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

数控编程工艺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此类人员在模具行业尤其受欢迎,待遇也较高,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主要数控系统的特点、接口技术、PLC、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手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也非常缺乏,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待遇较高。由于此类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可能通过本科或高职教育作基础培养后,经企业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不断提高。

3.“金领层”——“金领层”人员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学历状况

调研数据表明,7.89%的数控技术人才为中职及以下学历,63.16%为高职学历,仅有13.16%为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占15%。可以看出,企业对中职和高职学

历的人才需求量最大,故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三.数控技术人才的来源渠道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数控技术人才中,从人才市场招聘的员工的占18.42%,网上招聘占13.16%,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55.26%,通过中介机构招聘的占13.16%。这说明:

1. 职业院校是企业招收对口专业员工的主要渠道,所以职业院校应该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人“订单”培养人才,也要为企业职工提供在岗、转岗数控技术培训。

2.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培养的数控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

四、对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关注度为60.53%,对职业素养的关注度为65.79%,对学习能力的关注度为60.53%,对组织管理能力的关注度为21%,对创新能力的关注度为50%,数据表明,企业最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基本功扎实,应用能力较强,能够团结协作,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要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在业务方面和专业技术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而言要思想积极,政治素质高,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造性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善于钻研,谦虚谨慎,勤学好问,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业务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生活作风正派,人格健全,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整体观念强,有团队协作精神。

五、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为了更准确了解我校往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我们利用此次实地考察的机会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回访,并进行了企业对我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对我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整体情况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综合评价为60.53%满意,34.21%一般,5.26%不满意。数据说明数控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中的反应良好,基本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基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相关岗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业务知识和基本素质较为认可,毕业生在企业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数控专业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从总体来讲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转化能力较差,很难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学生对技能的熟练程度和企业的要求有距离;

3、学生在学校进行的专业实训和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有距离;

4、学生专业面不宽,造成就业口径过窄。

为了达到教改方案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紧扣两个环节。要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性实用型人才。决定了学校课程设置的架构必须紧扣“实用”、“实训”两个环节,把岗位技能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使课程教学与技能培养充分“对接”。

2、完善和加强数控专业的实训室建设

我校数控专业虽然有了多个实训室,但是在设备数量上和设备先进性上还有差距。还应该建立数控综合实训室,包括数控线切割机、数控雕铣机、快速成型机等设备,以实现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3、坚持开放式的办学体系,实行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化 虽然我校在数控专业的实训上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实训设备条件也相对较好,但是和企业的真实环境总是有距离的,作为学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金。我们可以利用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方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办学中坚持学校走出去,老师走出去,学生走出去,课程要走出去。同时,我们也可以把专家学者请进来作高层次的学术报告,也可以请有公司一线工作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给我们的学生讲学,一些课程也请外面工程师来上,甚至可以让企业办到学校来。

4、推行“一专多能、一生多证”

数控技术的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43-01

随着企业对数控人才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各中等职业学校相继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并且在不断努力对专业进行建设与改革,以求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企业对数控人才质量的要求。但大多数学校只是在课程设置、实训场地与设备、专业课师资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建设与改革,没有从专业本身的特点出发,从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没有解决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教学效果较差的问题。

要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数控人才,我们首先就要研究数控专业学习的特点,找到适合中职生实际适合本专业行之有效的教学规律,大胆创建出本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其他工程类专业一样,也是培养操作型人才,因而本专业的学习具有操作性强、直观性强和连续性强这三个显著的特点。另外,数控专业涉及到编程和自动控制等新技术,因而还存在一个学习难理解的问题。

(一)操作性强的学习特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工作,因而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主要应学习在电脑上和机床上进行数控技术的操作。

(二)直观性强的学习特点。数控专业从事的工作面对的主要是实物:图纸、零件、电脑、机床、刀具、量具、夹具等,因而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与这些实物接触。

(三)连续性强的学习特点。学生学习专业的目标就是要能完成绘制零件图、编制零件加工程序、加工合格零件等工作。而各项技能的获得,是要通过一较长的连续的时间段的训练才能达到,每一项技能的学习训练,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最好是连贯,中间不要被其它教学内容隔断。

(四)学生基础差,难适应编程和控制技术的学习。我国教育目前的实际情况,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而数控专业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其它途径来寻求学生好理解的教学方法。

二、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现状

虽然各中等职业学校在不同程度上对数控专业进行了改革与建设,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还存在独立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使得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脱节,专业理论学生难学,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没有即时的专业理论支撑。

(二)专业理论课在教室上课,缺乏感性认识,直观性(识觉性)差,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掌握好。

(三)实训是在专业理论课学完后进行,理论与实践分离,使得专业理论不能为技能训练服务。

(四)实训时间不足,造成学生操作技能不熟练。

(五)实训和理论的学习时间按照中小学的教学安排,不连贯,使得出现学了又忘,熟了又生的现象。

(六)大多数时间为1个老师教1个班的学生(四五十人),教学效果差。

三、最适合数控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彻底以岗位定课程的课程模式。目前,各中职学校按照国家要求,采取“2+1”教学模式,2年时间在校内学习,而中职生还要完成一定学时的文化课学习,因而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时间较紧张。为了能使数控专业的学生在两年后达到上岗的要求,就要以企业岗位设置课程,而且所有专业课都为技能课,专业理论按够用为度的原则溶入各技能课中。根据当地企业岗位的需求不同,数控专业设置的专业技能课也有所不同。

改革后,不存在专业理论课,各课程都在相应的技能实训室以具体的任务形势学习。《手工与电脑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将传统的《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门课合并,以绘图和看图训练为目标和任务。《钳工》、《车工》、《铣工》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相关的公差知识、机械基础知识和工艺知识穿插在课程内。学好基本技能课既可直接以上岗为目的,也是为学技能课打基础。核心技能课是数控专业的重心,其中《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包括《MasterCAM》或《UG》,《数控机床维修保养》可根据学生实际和企业需求实际决定是否开设,其中可将电工知识、机床知识、控制技术溶入。

专业课程力求数量少,学时多,保证学完一门课,掌握一门技术,达到考证要求。

(二)全部专业课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全部专业课为技能型课程,从专业的特点考虑,全部安排在相应的实训室进行教学活动,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讲解、操作演示、学生实操灵活结合。

(三)专业课连续几周按模块式安排。每学期可按2周、3周、4周的方式连续学完一门专业课或一门专业课的一个模块,再学几周文化课,再进行几周的专业课学习,通过连续的专业模块学习,使学生完成专业作品,获得成就感。

(四)实施小组化教学模式。由于每门专业课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因此要求教学组织以一个老师带1小组学生学习为宜,人数不能过多,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并保证安全。

(五)采用技术辅导制。数控的有些技术(如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学生较难掌握,可以在每班找几个头脑灵活的学生,由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或是晚自习时间对他们进行几次单独技术辅导,然后在教学中,由他们充当小师傅,协助专业老师对其他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实质上,这种专业教学模式就是借鉴了师傅带徒弟模式,与规模化的职业教育相矛盾,但从本专业的规律出发,这是取得良好教学质量的唯一出路。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出发,又与职业培训的教学模式相类似,但职业培训是目前技能学习最好的方式。

数控技术的实训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 数控教学 教学模式 高端数控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升级和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普通两轴、三轴数控联动加工已经广泛普及,大量的四轴、五轴甚至九轴联动数控机床投入制造企业进行高速、高精度加工。复杂曲面的加工,高速刀具的应用,以及CAD/CAM/CAPP软件的功能不断丰富,对数控人才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许多学校的教学模式都由传统的理论教学型转变为企业培训型,职校对数控人才的培养取得的一定的效果,学生能较快的适应企业的需要,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学生明显表现出后劲不足,缺乏再学习能力,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现在许多企业引进一台先进设备的同时,还需要高薪雇佣国外工人,设备出了点小问题就需要停工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等国外维修人员。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支出,更限制了我国数控人才的发展。

这不得不引起职校教师的重视。在人才培养体系中,高职高专所担负的任务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这种定位下,对学生培养由重理论转向了重实践。但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学好一个技术,不可能像以前一样能管一辈子。传统的技术工艺不断更新换代,我们培养的人才也必须是与时俱进的。

一、数控教学的特点分析

1. 理论教学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机械、电子、计算机、通讯、液压、气动、自动控制、现代测量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应用型技术。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而职校学生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有限。这也是前期重理论的教学模式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实践教学

数控技术需要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但一教就会,而且能举一反三。部分学生却要反复训练才能理解。另一方面数控设备成本过高,学校只能是多人在一台设备上教学,学生动手的机会少。没有反复的练习,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为解决这个难题,学校与企业联合,在企业中教学,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企业教学弊端凸显,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许多学生在实习报告中反映企业培训重点一是安全性,二是生产效率,三是合格率。这三点不论是对学生还是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企业实训中学生最大的收获。但很少有学生反映师傅会教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教学模式的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数控技术涉及知识面较广,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导实践。特别是《数控机床原理》、《机械制图》、《数控编程基础》等基础课程是必须掌握的,否则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根本无从下手,依葫芦画瓢都存在很大困难。数控教学起步阶段就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两级分化严重,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中一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一些却动手能力差。另一部分学生越学越不懂,甚至放弃理论学习,只求考试及格。但在传统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到企业中需要再培训,与企业衔接存在缺口。

2.近年来的教学模式

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迎合企业的需要。很多职校引进了国外一些以实践为主的企业化教学模式。典型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育工厂”等。这些模式为校企联合,以企业的培养为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生产紧密结合,为我国数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学生明显表现出后劲不足,缺乏再学习能力,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现在许多企业引进一台先进设备的同时,还需要高薪雇佣国外工人,设备出了点小问题就需要停工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等国外维修人员。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支出,更限制了我国数控人才的发展。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学校与企业培养人才的目的不同。企业需要的是能适应现阶段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员工。而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对国家发展有利的人才,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对个人终身受用的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理论知识 相对薄弱,再学习能力差,而数控行业发展快,学生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反思

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在两种教学模式下都是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又有一部分学生在技术的发展中被新的人才取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的是每个学生都能为国家尽己所能作出贡献,同时也让学生自身能够很好的发展。纵观现有的众多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教学本身出发,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国外其实有很多成功的典型模式值得借鉴,比较典型的两个极端模式有,产生于二战时美国的“CBE”模式(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现在在许多欧洲国家仍被广泛应用,即能力本位教育,强调知识,技能,态度的全面发展。还有日本的“单元式”职业培训模式,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打包为一个单元,只要精通这一单元,就能很好的适应这项工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国家的工人表现出很强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日本工人表现出很强的执行力和细节的把控能力。

在数控教学问题上,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在某一方面的精英。其实,这两种人才我们都需要。教师都想“因才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但师资力量有限,数控教学又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却很难执行下去。

四、“骨干引导型”数控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数控技术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实验指导;第二阶段是技能实训。在上述教学模式之下,一个班大部分学生在理论+实验指导阶段都没有具体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于是技能实训阶段基本就在弥补实验阶段落下的实操进度,而没能真正结合数控编程以及数控加工工艺的知识在技能方面有所提高,因此也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毕业后的数控加工工作的要领。

在课程安排下,理论教学不敢讲多讲深,既怕学生接收不了,又怕占用实践机会,实践课程效率低下,学生差异明显,难以有好的教学效果。

“骨干引导型”数控教学模式是基于改善传统教学效果的目的而发展的,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辅助”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按学生个体的情况培养的模式。该模式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参照“CBE”模式的培养方式,使其全面发展,另一部分学生注重单项技能的培养,使其成为某一方面的精英。

“骨干引导型”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分为四个方向同时进行。教师讲授,搭建基础;分组自学,深度发展;骨干引导,全面发展;协助学习,团队发展。

1.教师讲授,搭建基础

理论基础是数控技术的根本。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操作,调试,维修中不至于鹦鹉学舌,换台设备,出点小故障或调整一下参数就傻了眼。对基础理论熟悉,才能在不断发展的技术中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而这种再学习的能力也是学生必要的技能。

在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中,基础理论课时相对较少,而且是在学生还没见过数控设备的时候就开课了。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理论课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是懂非懂。到实习课程中又将注意力放到数控编程、对刀等操作细节上去了。

所以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横纵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纯理论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建立起较为全面的理论框架,再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到拆解维修的全过程中,插入理论知识的深度教学,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

2. 分组自学,深度发展

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为让学生的理解不至于浮于表面,必须有一定的教学扩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根据企业的需求,其实在数控编程,机床维修,加工工艺,机床操作,软件应用上的人才需求都很大,而学校一般注重的是机床操作人才的培养。所以主要引导学生在这几个方面,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优势,选择相应的方向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扩展学习,教师为其把握方向,提供支持。

3. 骨干引导,全面发展

在理论教学阶段就选班上优秀的学员组成一支骨干队伍,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实操教学,这样由于人数较少,教师的教学效果会非常不错,另外设备也充足,骨干学生可以高效率的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实操训练,使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将数控实际操作练熟练精。

当教学安排的实验课进行的时候,就将班级学员分组,由各骨干作为组长,教授每组学员进行机床实操。由于每台机床都有能够独立操作的组长或组员,一个小组的成员很快就能掌握要领,有问题也能被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实践中发现,很多骨干在动手能力上甚至超过了老师。由于在理论教学阶段,通过了分组自学的扩展,在实际中以往遇到的许多难点,都有精通于某一方面的学生能站出来轻松解决。这不仅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果,更让许多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4.协助学习,团队发展

经过了系统的训练,学生已经在理论与实操上都有了一定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适应企业需求,必须安排学生要到企业培训。现有的培训方式主要是让学生个体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某项实际生产任务,这样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了解实际生产的流程与注意事项,提高操作的熟练度,有一定的提高效果,但由于对实习员工,企业只能安排最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所以这样的培训只能算是岗前培训,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教学。很多学校更将学生分到不同公司,学习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

协助学习就是将学生按照一个团队分配到一个企业实训,与企业沟通,让有经验的师傅带领这个团队,按照企业完整流程,完成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这样的模式,企业对于人员的投入较小,师傅的精力也集中,团队中的骨干也能协助师傅安排与控制任务。团队的模式下,每个成员既能独立完成一个分支任务,又能一起学习,一起提高,遇到问题或错误,团队成员也能相互分析,共同进步。

经过一个实际项目的锻炼,学生对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了较复杂的实际项目训练,学生的收获比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大幅提高。

在项目完成后,对教学效果的总结与评价也是企业培训中的重要部分,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四个部分对学生及团队做出综合评价。一方面,教师根据评价情况对学生的实习做出评分,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横向比较,让学生对自身有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为其职业发展把握好方向。

五、结束语

在“骨干引导型”数控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于以前都有较大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在学习能力强;2.与企业的衔接较以前更顺畅,能很快独立完成任务;3.部分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经企业培养,能很快成为专业能力强的管理者;4.部分技术拔尖的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发展成设计人员,并且懂工艺,更具备竞争力。

如今,数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随着我国数控行业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

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是学校与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向怀坤.高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 S1.

[2]唐书林.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10:90-91.

[3]周方.数控教学之我见[J].职业,2012,3.

[4]高建军,冷岩.高职数控教学探讨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 9:74-76.

[5]王海根,程国标,方珠芳.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

[6]赵龙.浅谈《数控编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数控技术的实训报告范文5

关键词:数控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52-01

技师学院培养的主要是“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重要位置,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而学生在学校提高学习质量、掌握数控技术的运用能力,自然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作为技师学院的教师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呢?数控专业课相对其他文化课来说比较枯燥,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一堂枯燥的课转变成一堂生动的课呢?笔者觉得生动不一定是赏心悦目,也不一定是悦耳动听。而是能带给学生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想听、想看、想动,这才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在这里简单地谈谈我在教学中感受到的几点不成熟的观点。

1 合理运用仿真软件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控仿真软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对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数控机床加工的全过程进行仿真,其中包括毛坯的定义与夹具选用,刀具的定义与选用,零件基准测量和设置,数控程序的编辑、输入、调试、加工仿真以及各种错误检测等功能。数控仿真软件的仿真效果好,针对性强,可以避免学生们在教室里听老师纸上谈兵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弊端,能够使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比较爱动手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我的课堂上,每次都会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以谈话的方式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从而来获得知识。内容深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如加工螺纹时,是G92方便,还是G76快,两个指令都是加工螺纹,有什么优缺点,每个循环指令的用途,适合加工什么轮廓的零件,让他们从实习中得出结论。这些内容的提出,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也经常有学生这样问:为什么实习中总感觉理论知识不够用?这时要马上抓住时机向他们讲授理论与实习课的关系,理论课的内容作为指导实际内容具有它的一般性,而实习是理论学习的具体化,只有牢牢地掌握理论,才能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因而,理论与实践课不能脱节,即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而每一次的理论――实践之后的这一过程比前一次要有所深入,要有所提高。 理论课要为实习课服务,实习课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样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掌握实践方法。

另外在教学中,最好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工厂加工环境,我认为更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我系在09年组建了一个数控加工兴趣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在数控实习教师的指导下为企业加工一些零件,与工厂模式一样,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学生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哪怕出现一点点的误差,这个零件就是废品,与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学生在加工零件上的思想认识有了转变。因为在实践操作中,一个尺寸错了只会影响到某一方面的分数,而在企业当中,某一部分的尺寸错了,整个零件就是废品了。实训变成生产,让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训。这部分学生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觉性比起其他学生来说有了新的提高。这让我们看到了教学中的亮点。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工厂加工环境。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起到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认真负责、耐心细致” 的工作态度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这种工作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就数控加工专业而言,尤为重要,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造成财产的损失和人身的伤害。所以要把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它体现在平时对学生一言一行的严格要求上。比如,各种机构的工作过程,这些看起来都是一些很简单的过程,但其实最能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工作作风和―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再如各种尺寸,稍有偏差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数控实习操作中更是要不断强调这两点。有了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他今后的学习将有所帮助,减少他学习中的错误,对他今后的人生也有深刻的影响.为他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真正扎实的掌握数控这门技术,并能使用这门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产业工人,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愿。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数控技术是一门侧重实践操作的技术学科,再加上教学条件有限,实习设备数量不足等特点,只能在以后的教与学中不断摸索,寻找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完善教学。

参考文献:

数控技术的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通用机床;零件加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04-03

《使用通用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数控技术专业共享型资源库首批重点建设课程之一,是基于系统化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三个阶段中的第一阶段,即入门学习阶段课程。该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课程完成数控技术专业入门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技能训练,学生要学会认识通用机床、掌握常用加工方法、操作技能,参与工业仿真管理,同时,课程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学生遵守时间、机床保养、“5S”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团结协作、语言能力等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通过对企业实际生产零件搜集和表面特征分类,以“适度够用”为原则确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通用机床认知并具备用机床加工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应能加工出具备直轴、台阶轴、锥轴、螺纹轴、孔、平面、沟槽等表面特征的零件, 课程共设计了8个学习单元,如图1所示。

每单元的学习都按照“资讯”(项目引导)、“决策”(任务分析)、“计划”(识读工艺)、“实施”(加工)、“检查”(零件检测、过程控制)、“评估”(质量评价、过程优化)六个步骤灵活执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下通过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将学习与劳动结果、经济问题、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产品制作过程的了解,不但使学生了解了成本、体验了付出、明确了产品的价值,更在实践过程中探询了通用机床的基本知识,积累了通用机床的加工经验与技能;通过对产品的验收,学会对产品进行质量和功能的评价;通过“综合制作”,学会各种工艺方法的综合运用。视、听、做、用并举,力求使学生成为实践者、探索者、创造者、归纳者、合作者。教学次序如图2所示。

资讯:项目引导 选取贴近生活、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以项目单卡、工艺卡等形式下达任务,使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学生可浏览网站或查阅教材以获取更多资讯,也可以查询参考书进行相关的知识准备。课堂上,在教师协调下,学生自愿分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教师通过问题引出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布置任务、明确任务:利用车铣床加工零件。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备与资源,如机床、刀夹辅具、教学文件等。

决策计划 引导学生分析确定实施完成任务的流程,如机床结构认识熟悉机床各手柄按钮刀具选择与安装工件装夹切削参数的选择与调整加工质量检验及分析。然后确定重点掌握的内容:机床的基本操作、刀具的安装、工件装夹。

实施 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从感官上了解工艺和技能,通过基础项目锻炼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通过产品项目建立学生的安全质量意识,锻炼加工能力。实际操作时注意为学生提供切磋技艺的机会,即邀请动手能力强、掌握快的学生进行操作示范、介绍经验,其他学生自由提问,为学生之间交流、切磋创造环境。实施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零件图(见图3)和工艺卡(见表1)。

检查评估 采用形成性考核,学生成绩评定包括三项:平时成绩(占30%)、产品成绩(占60%)、实训报告(占10%)。其中,平时成绩是对学生自主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新知识掌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产品成绩主要是考核学生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熟悉程度、技能掌握程度,学生主要对照零件评分表进行自评与互评(见图4)。课程报告分为口试和笔试两个部分: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应知内容的理解与领悟。口试报告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做关于某个知识点的汇报(要求学生制作PPT),如材料知识,学生可以自选一种材料,介绍该种材料的性能用途等。其他学生每人回答一个教师的提问。

教学方法

为保证教学质量,课程组在每学期开课前及课程进行中都开展多次教研活动,研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心得,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课内、课外教学过程。通过课内各种教学过程对学习过程进行加工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掌握技能;通过课外的教学过程保证学生知识积累途径的畅通,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都具有知识的可扩展性与延续性。

针对不同教学环节,灵活采用下列教学方式和方法,视、听、做、用并举,提高教学效果,力求使学生成为实践者、探索者、创造者、归纳者、合作者。

任务驱动法 《使用通用机床的零件加工》经过一系列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文件的编制、教学方法的设计,形成以任务为导向、项目化、模块化、基于工作过程的通用机床加工技术教学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完成任务的具体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既学会机床操作技能,又掌握与此相关的理论知识。

项目导向法 教学内容以“哑铃”的加工过程为导向,按照不同加工类型设置基础加工项目。各个项目注重不同的加工形式,培养学生对普通机械加工工艺与操作的理解、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示范教学法 通过教师上课的讲解与示范操作,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学生进行具体操作训练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将各项操作的要领逐一传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各项工序的操作演练,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自主学习法 教师在课上提供大量教材、学习工作纸、工艺卡、项目单卡等形式的学习资源,课下通过网络和教学录像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还要求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口试、技艺切磋报告会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型的学习及研究。

“头脑风暴”法 课程任务的引出、项目计划等都大量运用“头脑风暴”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课外创新 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参与创新制造、技能大赛,通过课外创新与技能比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在《使用通用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中视、听、做、用并举,教学媒体丰富,除传统的粉笔、黑板外,真实的工业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量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拓展知识内涵,活跃学习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1)摒弃落伍的技术内容,广泛搜集国内外素材、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和整合,制作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2)利用视频、动画,再现各种加工过程的细节,建立视频图片资源库,其中录像资源有面对学生的工作指导录像,可有效地再现各种加工方法与操作技巧;有面对教师的教学指导录像,可为教师教学过程与教学实施提供参考,有效提高教学效果。(3)内容丰富的教学网站。本课程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数控技术专业共享型资源库首批重点建设课程,网上资源丰富,既适合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又适合教师课前准备、课上教学。

参考文献:

[1]尤惠芬.关于数据库课程实训教学方法的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2]杨轶峰.中职数控铣实训教学方法浅说[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3]李峰.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3).

[4]志强.钳工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5]孙凤林,孙桂霞.车工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