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实践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实践计划范文1
关键词:教学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鲍海艳(1982-),女,蒙古族,内蒙赤峰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讲师;张贵金(1964-),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211s)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65-02
传统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同时存在“课堂结构传统,成绩评价单一,教而不用”三大尴尬,因此课堂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并且要遵循“达目标、易实施”的原则,这样改革成果才能获得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1]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因此进行该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CAD”是高等学校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这样的课程,如何把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和学科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改革的切入点。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为例,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色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边做边学、边学边教”,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打破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是一种事半功倍的高效学习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有: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充分融合,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摒弃教师满堂灌输的授课方式,采取单元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做结合、全程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结合专业知识构建教学内容
突出专业知识,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在“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基本图形的绘制,也包含真实的工程图纸;既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专业性、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为“教学实践一体化”及“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实践一体化”是能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让学生真正“实践”起来,才能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使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相融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2]“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3]围绕这两个核心内容,笔者认为实施该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如何结合该教学模式及课程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制定何种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式。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CAD”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除了培养学生CAD绘制图形的能力外,还必须使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提高学生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设置人机交互的授课条件
课程的教学安排原来是教室、机房交替上课,理论和实践课时1︰1分配。为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需对课程安排进行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安排在多功能机房,这样边学边练,动静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实现教与学、学与实践的一体化。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课程单元的教学实施是以任务的布置为开端,以任务的完成、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为结束。整个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二是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紧密结合。
(1)布置单元任务,由单元任务总领单元知识体系。在单元课程里布置一个或几个任务,任务中包含所要讲述的知识点,学生在完成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单元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单元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完成任务。教师引导,提出引导问题,分解任务需求及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单元任务的目的、完成任务的途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3)成果展示,进行总结评比。引导学生积极指出自己在实施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其他学生可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通过交流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创新。
3.分解整合知识点,重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不分专业,各个专业采用相同的图例。现打破原有教学内容,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及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单元内容任务化。[4]在一条教学主线的前提下,通过一个教学任务巧妙地将烦琐的操作命令联系起来,教学思路清晰。单元任务既要包含单元内容知识点,又要尽可能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课程单元内容专业化。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以及后续课程对本课程教学的技能与理论要求选择、整合课程内容,将绘图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3)课程单元内容阶段化。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课程单元内容包涵的知识点与学习阶段相统一,由基础到提高、由单一到综合设计教学内容。
4.适应教学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需探索适应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考核评价策略是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上机操作为主,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制定详细的考核评分细则。
四、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结合改革内容,本文制定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五、结论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本文阐述了此新型教学模式的特色及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并探究了如何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此新型教学模式。“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实施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黄予,郑小军.“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高教论坛,2011,(12):29-31.
[2]杨瑞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应用于“电子线路CAD”教学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05-106.
[3]陆清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教学实践计划范文2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设计,跨文化交际
实践教学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高等英语专业人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规范》指出:实践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电大英语教师,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本人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对教学主体的改革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面向全体学员,注重个性发展。教学的侧重点由原来的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重知识转向重方法,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向重整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亲自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使思维得到训练并分享创造的快乐,进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激情。
远程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并能制作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为学员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因此,担任远程教育教学任务的电大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学员提供全方面的服务。
(二)明确教改的目的,树立教学目标
在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设计,探索并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教育的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强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是试点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直接目的。
开放教育试点本科采用的教材是全国试点学校统一使用的,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顾曰国教授主编的“专升本”英语自学系列教程。该系列教程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育观念,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重在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学习中逐步提高用英语沟通和交际的能力.同时该教程也是专门为远程教育的自学者设计的,对远程开放学习模式的创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依托教学资源,制订教学计划
目前,远程教育任何一个专业在中央电大的学习平台上都有完整的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及相关的教学辅导,课程考核说明等等。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两大模块:英语语言交际模块和职业培训模块,其中语言交际模块就包括《跨文化交际》、《变化中的英语》、《文学阅读与欣赏》等必修课程。《跨文化交际》所包括的主要媒体资源有:1)主教材及课程导学各一册;2)与主教材配套的录音带和光盘;3)中央电大提供的网上教学活动文本——辅导教案,包括教学实施细则、教学难点解析、网上辅导答疑、形成性考核作业、期末复习等等,以上这些资源都为我们学员学习提供了便利和帮助杂志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并掌握这些资料,针对学生的情况,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把握学习进度,对整个学习过程实行宏观控制,使教学双方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对学习主体的改革
使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远程教育的基础。从世界各国的远程教育来看,其受教育主体仍是成人,多数是为了满足成人继续教育或者弥补以往错失的教育的需要。这些远程学习者在年龄、知识水平、专业背景、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但同时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是能动的,具有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创造价值的个体,通常承担着一定的生活(家庭)与工作的压力,接受相关的教育培训只是一项“业余性”的活动;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如何使这些长期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影响的教育对象尽早适应远程英语教学模式,成为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电大远程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学员是为一张文凭来读书的,但当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即知识社会转变的时候,知识更新和社会变化速度加快,学历教育将会发展为终身教育。学习能力、做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已成为人们适应新社会的新素质的要求。学历只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必要条件和重要表征,而能力则是衡量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事业的成功和对社会的贡献。正确处理好学历和能力的关系才能真正适应远程教育形式,才能为自己的全面发展作好准备。
(二)重视远程独立学习观念的培养
长期作为知识进行传授的英语教学模式,固化了学员的英语学习思想和习惯,其教学方法更是限制了学员的主动性,使得学员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而远程英语教学以视频点播和课件学习为主要方式教学设计,辅以网络上的资源。这种学习方法与学员原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不同的,许多学员就强烈要求教师下发学习资料、练习讲义,想省去上网查询查找的麻烦。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改变学员的观念,并注重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三)提升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目前参加远程教育的学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于还有许多学员没有家用电脑,连因特网都没上过。这样的计算机水平很难适应远程英语教学,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或者提前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或者与英语课同时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以确保远程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对教学形式的改革
(一)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教
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学校组织教学,教师根据课程及学生特点,有选择性的就教材上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讲授,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初步概念。教师要达到讲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指导学生“仿”的目的。
第二环节 学
学是对教的内容的消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深化和扩展学习第一环节内容,达到基本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方法等作出反馈以便教师及时进行调整。
第三环节 仿
学生在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活动时,对课程中一些重要交际场景进行模拟交际,以达到将“教”、“学”环节中所学内容实际运用的目的,它是在教和学这两个环节后的实践。
第四环节 谈
学生在第三环节完成后,对学习和交际模拟过程进行交流探讨,总结经验,加深印象,改进学习方法。该环节的结果应反馈到“教”、“学”、“仿”各个环节中,促使各个环节不断完善。
(二) 教学方法设计
《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以语言、文化、交际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介绍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基本概念,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一些个案的分析,帮助学习者掌握跨文化交际中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课堂辅导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辅导面授安排六次,每次四个课时,每次面授我会根据每个单元的话题,重点辅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各项语言技能的评价。面授辅导强调的是一个“导”字,但我发现由于摆脱不了传统面授课的影响,许多教师都把 它处理成了“讲授课”或者纯粹的“答疑课”。面授辅导不在于殚精竭虑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也不能把它简化为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面授辅导课中,学生的声音应该远远多余教师的声音。辅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性的检查,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和理论概括杂志铺。因此在上课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和书本,我们可以把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精心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和话题编制到教学活动中去,使教学活动浑然一体,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趣味性,在学生不知不觉的参与中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而且也强化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
另外,为了节约时间,保证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和实效,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力和感受力,我们把整个课程分成8个部分,且采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效果较好的幻灯片及自制的课件,运用文字,图例,动画,视频,声音等,突出每个部分主题的知识结构,使新呈现的内容结构清晰,层次鲜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从而更加快捷地捕获信息并得以接受和消化。
2.讨论
讨论学习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研究性和协作性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不仅能锻炼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益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讨论的内容,主题,形式,范围和时间的长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安排。
课堂上,为了便于控制,我们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或小组讨论法就某一个话题展开:如Foreigners never talk about others’ privacy,such as women’ age,other’s salary,but our chinese like toask such question,then how do we think of this? 我要求所有学生轮流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表述自己对该论题的观点或看法,然后大家一起进行归纳和总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而且人人都能参加,彼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很快的实现了思想的传递和交流.当然我们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大家或交谈,或争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教师也可在适当的时候穿针引线启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集中发言,阐释自己所在小组的观点。这种形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和交际性,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良好协作关系的形成。
3.场景模拟
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或场景,在给出材料收集时间和讨论准备时间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员亲身参与模拟实践,有可能的话,给出实践活动总结。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以语言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课程教学设计,教材中有很多的交际实例,针对不同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场景模拟,以训练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后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在讲授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节Politeness时,就可模拟书中情景让学生体会东西方文化中人们对礼貌的不同理解和反应。
4.答疑
四、对测评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标准是最终考试成绩,对于远程英语教学来说,这种评价方法,不仅不能得到多数老师和学员的认同,而且还会令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成绩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用一次考试评价学员学习情况的做法,将学生学习过程、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记录在学习成绩中,体现了学习评价方法的改革。
根据中央电大要求,《跨文化交际》已纳入基于网络课程改革试点的课程,学生的最终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形成性考核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考试系统”进行。针对这种情况,课程辅导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情况,并对学生所做作业及时评阅,对那些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对每一个学生网上作业的情况及时作出评价以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下一次作业。
总之,远程教育中英语专业本科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授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探索总结,才能逐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环节,贯彻远程开放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桑新民.远程学习新模式的战略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 2003,14.
[2]张晓敏.变化中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湖北广播电大视大学学报,2004,3.
教学实践计划范文3
[关键词]学科教学法 知行合一 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41-03
一、引言
职业教育师范院校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高等本科院校。“机械学科教学法”课程是机械类职教师范生专业课程体系中师范模块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介于职教教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性课程。课程也是继书写与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班主任能力等行动类课程后,进入教育实习环节之前,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理论与实训教学能力设置的一门综合能力训练课程。
“机械学科教学法”课程是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课程对培养兼具教育理论、专业技能和教学实践综合能力的职教师资,填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缺环,解决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化等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知行一体化”可理解为追求“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知行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要坚持科学与人文,学习、做事与做人相统一的原则,做中学的原则,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反思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合作性原则,群体激励原则。 “知行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应提倡:既可使“知”在“行”中获得,亦可使“知”为“行”的指南;既可使“行”为获得真“知”服务,亦可使“行”为“知”之结果。即“知”、“行”缺一不可,“知”、“行”高度合一。其教学形式也应体现完整行动模式[1]的六个方面,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
机械学科的应用人才一定是在做事中好学习、能为人,因此机械学科职业教育的教师更应会做事。从教亦是做事,做事是一个行动过程,因此在教师教育中把相关知识的学习放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是最佳选择。“机械学科教学法”课程属于行动类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模拟职业学校某一单元教学活动全过程,从中获得体验,并在教师启发下进行反思。
三、“机械学科教学法”课程知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新理念,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式,以培养学生“好学习、善从教、会为人”为课程目标,体现课程设置系统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探究式教学与体验和协作式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网络自学与微格实践及课余竞赛相结合,知识性、能力性、形成性、终结性测试评价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从“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目标领域设置机械专业教学法基本要求、机械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教学法及案例剖析、机械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法及案例剖析、职业教育新课程开发和教学基本功竞赛五个模块。在理论课程教学法模块和实训课程教学法模块设置选修内容,以适应学生个性需求与从业需要。具体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1。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导入先以“做一名职校教师是快乐的”为题,从教师乐从何来、使教师快乐的基本功、快乐教师的智慧三个方面感染学生的教育信念与责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再以“职业学校的教学”为题,从教谁、教什么、教成什么和怎样教四个方面阐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目标、途径、方法和通用实施原则。
2.设置共17学时的模拟教学实践(微格),令学生完成某一专题的完整教学过程,穿插于课堂讲授之间进行,既可在行动中获得真知,亦可使知识成为行动的指南,即“知”“行”缺一不可,“知”“行”高度合一,在行动中解决教育知识与技能。
3.各模块均设置“讨论反思”环节,共15学时,由师生共同完成,引导学生实现从传统的“技术性实践”转向“反思性实践”,从传统的“理论的实践化”转向“实践的理论化”。
4.打通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模块一至四解决“怎样教”的问题,而模块五的“教学基本功竞赛”则要解决“怎样教得好”的问题,结合课外的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育实践与体验,为未来教育家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各模块均安排课内外结合的纲领性行动计划及具体实施办法,以及与之对应的考核评价办法,课程架构见图1。确立“课内―课外”结合、“显课程―潜课程”结合的课程教学观,突破课内课外分界,打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共享教学资源,鼓励探究式、体验式、协作式学习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具体教学任务为导向,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为载体,将教学知识学习、模拟教学实践、反思探究与学生成长融会贯通的知行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四、“机械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
“机械学科教学法”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已经进行了两轮的教学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以下提升:
1.在教育信念与责任目标领域,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和相应的行为。理解职业学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相信教师工作的意义在于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了解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认识到机械学科专业教学法的作用,并具备在教学中自觉应用、不断进行评价反思的意识,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2.在教育知识与能力目标领域,具有教育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了解中等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熟悉机械类学科的课程标准,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或活动目标;理解机械学科专业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掌握机械学科专业教学法的基本技能;熟悉机械类学科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学会联系并运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活经验和相关课程资源,设计机械学科的教学活动,创设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学习的课堂环境。
3.在教育实践与体验目标领域,具有观摩教育实践的体验和模拟职业学校单元教学活动全过程的经历。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学生特点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并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首届卓越师资实验班30名学生在多所中职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半年,受到实习学校教师和授课班级学生的一致好评,均反馈这批学生上岗快、教学能力突出,实现了职教师范生与教师岗位的无缝对接。
五、反思与展望
“机械学科教学法”课程作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建设任务已经过半。课程组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撰写出版适应新课程体系和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完成课程互动平台和课程考核评价系统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体系完整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课程的改革和教学实践进一步说明,知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该教学模式适合在行动类课程中加以推广。
[ 注 释 ]
教学实践计划范文4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普及的阶段,高职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肩负着向社会输入有用人才的重要职责。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因此,高职会计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以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实际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会计教学实效。有关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面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教与学不统一。现代职业教育,确立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相比其他教育,高职教育更加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但是,某些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会计专业特性认知不足,导致实践教学体系出现了教、学分离的现象,降低了实践教学的实效。部分高职院校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教学,轻视甚至忽视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关注不足,其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更是表现出重重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设计不合理两个方面。某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一味地强调课堂教学,单一地采用教学教材,教师向学生大量的灌输会计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知识巩固与掌握的部分,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会计知识点越来越难而且复杂,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扰。教师主导功能的发挥就需要掌控好教学节奏,分配好教学任务,给予学生适时恰当的指导,单一的教学形式并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外,教学设计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依据,其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效果。部分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认知不足,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所欠缺。(二)实践环境匮乏。良好的环境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主要包括思想环境以及教学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思想环境是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对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有些高职院校在思想环境建设上存在不足,将大部分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这虽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弱化教育的功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他们的思想认知层次直接影响了教学实践效果。假如教师没有正确教学思想的指导,那么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可能是低效或无效的。在当前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时期,职业教育理念急速更新,指导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因此,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优化教学思想。除此之外,教学环境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制度以及教学设施等。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不足则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设施落后上。某些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和优化意识,在教学模式开发上略显后劲不足,而且对社会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限制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进程。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作者结合上文对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优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以供参考。(一)优化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和依据,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其相关活动应该以此为中心开展。高职会计专业定位需要确定就业的方向,体现出职业岗位需求,参照职业技能鉴定进行。因此,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需要坚持职业活动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辩证统一,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体系。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对课程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在此过程中,高职会计教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水平,制定多层次、多维度的灵活性实践教学计划,科学设置教学情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首先是思想层次上的优化,高职院校必须要树立相关教师的优化意识,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及时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为更深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奠定基础。(二)优化教学课程。课堂是高职会计教学的主要阵地,为会计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从本质上讲,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是一个产、学、研共同作用的过程。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会计实践教学课程建设,重视高职会计专业的产品开发,基于企业发展并且高于企业发展,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征,即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认真分析、提炼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构建综合操作和职业向技能转换的课程体系,梳理整合会计技术操作方面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素质点,有效地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实现演、练、学三种方式统一的教学。高职会计教学课程体系构建还需坚持资格证考试的引领,创新岗位实训、技能大赛、考证强化、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几个会计实训方式,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注重学生基本素养、应用技能方面的培训。高职院校应该不断优化会计课程教学环境,加大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教师和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三)优化教学模式。高职会计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传授基础理论知识,需要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知识框架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受到某种程度的束缚,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而会计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具有消化、深化以及转化理论知识等多项服务功能,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优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系统化、活性度高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刺激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兴奋性,形成他们良好的职业判断习惯,为其以后的择业、就业奠定基础。优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需要以理实一体课堂结合为基础,不断扩充课堂内外实践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当前学习实际,进行凝练和升华,把企业经营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引导学生融入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中,努力缩小实践教学与工作实际间的差距,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四)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重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技能训练以及社会实践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设计应该从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实现,其中,课堂教学应该融入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部分,将企业生产实际录制成短片,通过视频影像展示为学生创设形象化、直观化的课堂教学情景,结合相关知识传授和讲解,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反思,强化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应该以课堂作业为补充,以课堂作业的形式明确学生学习的重点和目标,指导他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性项目训练,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设计中,还要融入社会实践的部分,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积极寻求企业的合作,实现校企联合教育,共同打造会计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真实、丰富的动手实践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实践教学实效,还保证了企业人力资源充足,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总之,优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非常重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情况存在差异,作者有关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教育界其他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工作,结合高职会计教学实际,提出更多有效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寇鹏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琪霞,赵蕊芬.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济师,2012(10)
[2]肖瑞利.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会计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安排[J].商业会计,2012(09)
教学实践计划范文5
关键词:建筑设计规范;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36-02
一、传统建筑设计规范教育地位
建筑学综合了文史理工多个领域,集合了工程和艺术、传统与地域等多种门类科学。立足于应用型教学目的,建筑设计课程、建筑规范课程和建筑绘图软件课程是我校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始终贯穿我校建筑学教育,形成三大支撑体系。建筑设计规范,是由政府或立法机关颁布的对新建建筑物所作的最低限度技术要求的规定,是建筑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建筑法规体系分为法律、规范和标准三个层次,法律主要涉及行政和组织管理,规范侧重于综合技术要求,标准则偏重于单项技术要求。人类有关建筑法规的编纂,国外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为人筑屋者如因工程不固使屋塌,致主人于死,其本人处死刑;如致屋主之子于死,则其子应处死刑。中国的《考工记・匠人》和《礼记》,也对单体建筑、群体建筑乃至城市规划从“礼”的角度设置规则。建筑设计规范是房屋建筑建设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校建筑学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建筑设计规范训练一直基于建筑设计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学习设计,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设计课程学时多、周期长、设计内容复杂,需要占用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研究方案,剩余研究建筑设计规范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从投入和成效的角度看,这种混合的教学方式非常低效。建筑设计规范课程,需要挖掘和遵循其客观存在的规律和程序,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运行这些规律,运用教育学基本原理,使规范的教学更具有合理性和操作性。
二、建筑设计规范课程教学的思考
近5年,我国建筑设计市场不断变化,快速城市化、新技术涌现为特征的世界性问题逐步体现。2014年,防火规范进行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重新编纂,建筑设计人员均面临着重新学习和体会规范的问题。建筑学的发展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要基于市场和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益有效的探索。
建筑学教育是基于职业训练的教育教学,德莱弗斯(Hubert Dreyfus)的“技巧为基础的模型(skill-based model)”,在书中提出将设计专业技能(expertise)划分为7个层级(见表1)。
建筑设计规范课程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生手和初学者,培训过程基本到达专家级别即可。作为建筑学教师,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的质和量,确保学生完成学业之后可以尽快进入职业领域,顺利掌握建筑设计规范,应用于实践的建筑设计。
首先,明确了规范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的级别,课堂上引入实际工程项目问题并引导其解决。其次,按照建筑设计规范的章节,结合设计,增强理解。再者,探索运用分组教学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建筑规范课程的梳理和学习。
三、我校建筑设计规范课程实践化教学实践
1.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阶段化。我校一直贯彻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筑学专业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课程设置过程就是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适度改变了讲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逐步参与进入建筑设计规范课程中,在学校内就进入设计院工作模式,充分体会规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意义。
2.建筑设计规范课程模块化。建筑设计规范课程呈现分散模式,每门课程只注重单次课程的教学,忽视后续课程的联系问题。将生手和高级初学者的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设计规范课程模块化,前呼后应,构成整体课程。初级规范体系、中级规范体系和高级规范体系,分别对应低年级的民用建筑通则,中低年级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年级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这套体系已经在我校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延续下来,并且有效的衔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3.建筑设计规范课程热点化。建筑设计规范内容全面,课程必须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有效筛选,划分基本掌握知识和重点掌握知识。充分考虑规范在建筑学培养计划中的位置,结合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建筑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建筑规范条件下考虑功能分区、空间组合、疏散防火等,最终使学生达到综合考虑结构形式、构造做法等和建筑规范的关系。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例,提取建筑构造章节七个小点为主题,布置研究点,将授课班级分为6组,采取无组织平等自愿分组形式。组内成员地位平等,互相监督和检查小组成员出勤情况,根据小组任务自行布置任务,共同完成研究。
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进程依次向学习小组布置以下学习任务,学习小组在课外时间,通过查找、阅读书籍规范、课外调研、图书馆调研、合作讨论等方式完成以下项目,并在课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见表2)。
4.建筑规范课程实践调研常态化。以往建筑规范课程,不仅在课程讲授上,甚至在调研过程中多以书本内容为主,实践环节比较少。为了强调真实环境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加强建筑规范相关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安排分组教学内容时,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要求学生走出去进行调研。实地调研宿舍楼、图书馆、食堂、商店、办公楼等建筑,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无组织小组共同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考察活动,分析资料并且发现和解决问题。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视组内成员的分工,强调实践调查的重要性,提升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建筑规范课程成果表达多元化。建筑学专业涉及多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模型制作等多种表达手段,同时也包括办公软件等的应用。课程鼓励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制作工作模型,培养学生进一步完善和理解建筑规范课程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强化建筑设计思维与表达的一致性。
除了本专业的模型表达外,充分运用自制视频、自制ppt或者图纸等多种表现手法,实现多方位的能力培养。
四、结语
建筑设计规范课程实践化改革是大势所趋,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的实践化改革过程中总会存在争论和疑虑,但无论如何,关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思考和尝试对于课程改革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教学实践计划范文6
关键词: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一体化;机械教学
产业界、教育机构以及科研院共同组成的科研联合体即是“产学研”一体化,这种产学研一体化的营销模式具有强强联合的优势。产业内的大企业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教育机构三方将各自的科技成果市场化,这也是产学研一体化营销的核心内涵。这种培养人才和营销产品的模式主要特点是有固定的、熟悉的合作伙伴,因此,在三方之间的技术、资源和信息可以方便地共享和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繁荣,为了对机械方面的人才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培训,机械教学机构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迫使其在人才培训方面探索多种途径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产学研这种经营模式特别适合机械这种需要的研发期较长、投资巨大、有比较高要求的技术和复杂的科技成果市场化。因此,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对于各大机械教学机构更好地实现其目的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在一个校外的实际机械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学员在素质、专业能力及职业道德方面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能更好地锻炼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目前大多机械教学机构虽然有这方面的想法和努力,但是机械教学机构在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措施保障,相关设想也并没有得以实现,表现在教学及科研方面的实践活动更是微乎其微。总的来说,机械教学机构推行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设想仍需进一步落实,这其中有许多方面仍值得有关负责人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机械教学中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1 学员投入到产业的实践中,能在机械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机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在围绕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紧密结合培养人才的目标的前提下,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习与实验、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社会实践与创新制作等)进行合理的调配及课程合理的安排基础上,建立起配套相关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目前,大多数机械教学机构对学员进行校外实习有比较充分的重视,然而,对于整个机械教学环节的其他方面的理解与认识仍有所欠缺。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实践中能够对机械教学整个实践环节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帮助,也是学员开展相关的机械理论实践活动的基础。因为相比于机械教学机构在相关教学实践中缺乏相关的教学所需设备、器材和场地,能够良好地保证所有学员进行教学理论实践活动的需求,为学员更有效地学习实践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学员在进行教学理论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对企业中实习基地的生产及管理特点进行切身的感受,从而有利于学员通过贴近实际的感受在创新研究或课程设计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而且,企业作为学员的实践基地,有经验相对丰富的指导员,这对于学员更好、更充分地融人教学实践活动非常有利。因此,机械教学机构应当通过对理论教学活动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充分地利用企业作为机械教学实践基地的重要作用,以求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机械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机械专业学员个人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不断发展。
2 校外实践基地对于培养和获取实践教学力量的积淀非常有利。在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过程中,机械教学机构对于理论知识教学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对机械一定实践教学能力,而相关机械企业的加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通过企业实践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理论知识,对于机械机构教师来说,无疑会对其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有所加强,进而在理论教学中更好地、更实际地展开理论教学活动。通过向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指导经验的指导员进行沟通和学习,在往后指导学员进行机械教学实践活动中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通过长期积累,机械教学机构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积淀出具备强烈竞争力的师资力量。
3 参与企业实践能够有效地帮助机械教学机构活动科研项目及经费。机械教学机构通过与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的密切合作,能够通过了解实践基地的机械生产及产品情况,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企业实践基地进行新产品的设计研发,满足实践基地同外部市场保持一定的竞争力的需要。通过这个过程的参与,机械教学机构可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与企业进行合作,获取课题项目的经费支持。此外,机械教学机构可以指定相关教师对企业实践基地的生产进行指导,共同解决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机械教学机构不仅能通过企业实践基地获取相关的经费,在提高机械教学机构科研力量和社会声誉方面也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4 与科研所的共同研究对于建设机械教学机构专业和加强人才培养非常有利。机械教学机构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机械教学机构加强与有关需求的行业或部门进行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各行业或部门对于人才技能及素质的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通过深入校外企业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机械教学机构及时了解到单位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然后机械教学机构进行相关的教学调整。目前,科研单位在成果转化方面仍存在转化率不高、价格高等问题。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以后,不仅对于更好培育社会所需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强化科研所机械教学机构在该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建设,更有利于与科研单位推销其科研产品。机械教学机构可以通过实践基地的教学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及时听取有关行业的动态、密切加强联系等,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员适应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在机械教学中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机械教学机构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员进行实际机械技能运用的培养。这样,学员在合作企业和科研机构中进行顶岗实习时,便能主动地实现机械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切实感觉到自己融入到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而不是觉得自己给指导师傅造成负担。为此,机械教学机构应当充分进行计划和实施。
2 在合作企业教学实践活动中。机械教学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部分,通过为企业解决各个方面自己力,所能及的难题,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生产。通过机械教学机构自身强有力的技术优势及企业的社会效应,有力地促进机械教学机构与合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3 在对企业进行无缝技术支持的同时,机械教学机构应当注重利用自身的社会效应为企业形象进行宣传,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相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企业开展多种教学模式对学员进行培养,注重校内与校外双重教学模式的探索。
4 在与企业密切配合的过程中,机械教学机构应当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严格要求学员注重对合作企业技术资料等机密的泄漏,以免造成合作企业蒙受损失。
5 通过企业的密切合作,机械教学机构应当在专业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可以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融人教学和成立技术指导咨询机构等方式,对学员在机械课程设计或创新制作方面进行指导。这样,既能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学员的素质及技能情况,有利于学员就业,对于机械教学机构在该专业上加强建设也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