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教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教育总结范文1
一、教师环基本保知识及环境教育经验学习
按两个教研组分别进行学习,组员做好学习笔记,组长做好讨论结果。时间为9月20日至两周,每周两次。学习具体内容为:
1、环境基本概念、生态系统与生态循环、什么是生态环境?生态平衡
2、清洁生产、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水的自净与污水处理
3、“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由来、环保纪念日
4、海洋环境保护生物污染、什么是大气?什么是绿色食品?
5、幼儿环保教育要直观
6、环保教育和道德教育互动
7、谈幼儿的环保教育
8、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9、环保法规
二、幼儿园环境教育宣传栏及宣传工作
两个教研组共创一个宣传栏,主题为“绿色畅想”,分绿色像册(环保图片、照片)、绿色课堂(有关自然、健康、环保小知识)、绿色行(环保活动实录)和绿色小天使(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评比)四大版面。绿色宣言: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创建一所绿色幼儿园,带动一个社区;让我们用小手拉大手,共创美好家园!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各班向家长发绿色倡议书,亲子栏环保专刊的设立(每两周换一次内容)10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
三、以班为单位的幼儿环境教育学期计划时间为11月和12与两个月的时间,计划要求目标明确合理,内容丰富新颖,活动形式多样,形式为表格。(范表后附)
四、11月1日至11月12日各班在园区内设立一个“绿色园地”,班里也要进行环境的布置,此活动为“绿色行”的第一个幼儿参与的环保活动,要求面向全体幼儿,全面开展活动,及时做好活动记录。(记录表格后附)
五、11月29日——12月24日全园进行为期四周的“
环境教育总结范文2
一、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党委、政府对教育发展密切关注,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教育的政府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县、镇(乡)两级政府在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争创省教育强县(复查)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切实做到教育“四优先”,即政策优先发展、规划优先落实、经费优先保证、项目优先建设。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和理解教育工作,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热情更高。全县社会各界再次掀起助学,全年共捐款2960万,积极关怀和帮助家庭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及外来务工子女。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4月份,我县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县复查评估验收,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教育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
“以县为主”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实行全县统筹,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切实增强了对全县教育发展的调控能力,加强了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经费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政府保障教育发展的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创建活动,并通过验收。
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不断规范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和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强化教师业务能力考核评价,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优化。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按标准要求公开择优招聘,全年共向社会招考录用教师18名,招聘师范类应届毕业生150名。加大对农村年轻教师的培育力度,积极探索新教师成长机制,秋季试行了“农村新分配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培养”计划,对全县高中教师实行分流管理,高中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
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加强。制发“十一五”教师培训规划,完善以“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名教师、特级教师”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序列、四个梯次”的培养、评选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科研工作喜获丰收。有20项教科研成果在省、市获奖,其中4项获省优秀教科研成果奖,16项获市优秀教科研成果奖。《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研究》获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推荐参评教育部重点优秀成果奖。
三、教育发展措施更加有力
名校集团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了新拓展。20*年7月成功组建了潘天寿小学教育集团,并积极筹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和跃龙幼儿园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名校+新校”管理模式,新建的星海初中纳入跃龙教育集团。不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培育力度,7所学校通过省示范性学校,6所学校通过市现代化达纲学校评估验收。全县义务教育段(初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比例分别达到89.2%和70%。
成功实施“1+1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程,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有了新突破。组建了包括普高、初中、小学、幼儿园在内的21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在管理制度、教学业务、学生活动、教师学习提高等四个方面的统一。积极实施城乡学校“一对一捆绑式”考核机制,有力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
大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农村成人教育有了新发展。不断加强骨干成校建设,增强示范成校的辐射作用,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成人教育品牌建设有力推进,培育了“长街数控”、“力洋缝纫”、西店外来工培训等培训品牌,造就了6大培训模式,教育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县成人教育机构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0万余人次。长街成校被市教育局推荐参评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深入实施教育为民工程,教育满意度有了新提高。完善助、奖、补、减、帮”多元化帮困助学体系,拓展帮困对象,加大助学力度。全县共有2.88万人次家庭贫困中小学生得到社会团体、学校、个人的资助帮扶,资助帮困资金达1035万元,资助面达18.05%。对全县5.15万名义务段中小学生免杂费1038万元,其中为外来民工子女免杂费132万元。1.12万名中小学生继续享受“两免一补”资助638万元,962名高中、高校新生享受欠发达镇乡低收入农户子女困难补助292.69万元,3259名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吃上“爱心营养餐”,其中职高学生512人,资金达95万,实现贫困生“入学无忧”的目标。加强对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帮扶,20*年派遣10名公办教师到外来民工子女学校进行帮扶支教。
四、教育发展内涵进一步丰富
以《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为抓手,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新增强。积极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教育活动,德育工作针对性、实践性、实效性得到增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在全省得到推广。20*年11月,全国职教德育工作会议分会场设立在县职教中心。
以加强学校体艺教育为切入点,素质教育有了新推进。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全面推行“体育、艺术2+1”活动项目,学生课外生活不断丰富。“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体艺活动在全县各校蓬勃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得到较好落实,“省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县”争创活动扎实开展,中小学生体质明显增强。
以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为关键,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新提高。组织学习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开展农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教师的师风师德。深入实施以“三新一德”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教科研工作,全县2800余名中小学教师完成“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学习活动,考试合格率达100%,广大教师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认真组织第三届县名师、学科骨干教师评选工作,全县54名教师获得县“名教师”荣誉称号,255名教师被认定为县学科骨干教师。
以加强教学规范管理为抓手,教育教学全面质量有了新提升。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教育教育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20*年,中考、高考成绩显著。中考质量明显提高,平均分比去年高出20分,尤其是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高考又创佳绩,上重点大学人数又突破500人大关,前三批上线共1778人。中小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再获佳绩。20*年,全县478名学生在市级以上获奖,职教中心芊芊同学获得第二届“甬城十佳学子”殊荣。参加省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比赛,有4件作品获奖;参加全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梅林中心幼儿园1件作品获全国一等奖(全省仅1件),艺术幼儿园1件作品获三等奖。
五、教育发展势头进一步强劲
以食宿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学校现代化建设有了新面貌。共投入资金4826万元,用于年初安排的桃源中学、力洋初中等15个“食宿改造”工程和5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完成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投入300万元用于一市幼儿园、梅林幼儿园工程建设,启动“三省中学”和风华书院建设工程,桃源中心小学、星海中学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
以“六项行动计划”为载体,职业教育有了新气象。制订出台《县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实施办法》,县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基本建成,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水平明显提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动计划”有力推进,校企间资源优势实现有效互补。20*年,职高招生火爆,招生人数突破3500人,职普高招生比例继续保持1:1以上。在全大市举办的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县技工学校参加市纵横码汉字输入比赛,连续三年获团体一等奖。
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为抓手,教育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突破。大力实行城乡教育设施设备配备同步化,投入1700余万元经费,用于中小学起始年级多媒体进教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加强对多媒体等教育设施设备的管理和应用,有效发挥多媒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环境教育总结范文3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临床效果
Comparative Study of Laparoscopic Lithotripsy and Ope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LI D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7):046-049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lithotripsy and open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Method:From January 2011 to September 2016,125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62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aken open surgery,63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taken laparoscopic lithotripsy.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operation time,incision length,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stone clearance rat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study group’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84.36±12.51)mL,operation time was (76.39±3.14)min,incision length was (3.43±0.27)cm,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was (9.12±1.65)h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7.28±1.64) days,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Laparoscopic; Open surgery;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1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7.012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结石多发于胆总管中下段部位[1],由于结石的累积增多变大和胆总管的扩张,经常出现结石上下移动,甚至累及肝总管,而胆总管结石疾病的实质是包含肝总管在内的整体肝外胆管内发生的所有结石疾病。胆总管结石根据来源总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结石[2],区别在于前者是在胆总管直接形成或在肝总管形成下降至胆总管的结石,后者是在胆囊内形成经胆管移动至胆总管的结石,我国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大多数为原发性,主要为胆色素钙结石[3]。根据相关临床报道[4],我国胆总管结石的平均发病率可达10%以上,福建、山东和江西等地的发病率高达30%左右,这与生活环境、饮食因素和胆道感染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认为,关于胆总管结石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胆汁淤积、胆道寄生虫病所致,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胆管的梗阻和感染情况,多数患者上腹绞痛,在发病24 h后出现黄疸症状,如果结石不能排除并且不断增长,疼痛和黄疸会高频反复发作[5]。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根本目的是清除结石、解除梗阻,以保证胆道通畅、预防感染[6]。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微创手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其具有对机体伤害小、术后恢复快等治疗优势,得到了众多医学专家的认可,腹腔镜在治疗各种外科疾病中已经取得了卓越成效,成为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方式[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出2011年1月-2016年
9月于本院诊治的125例胆总管患者。(1)病例纳入标准:①血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②血胆红素和转氨酶增高;③MRCP检查可见胆总管内结石;④患者情况良好具备手术条件[8]。(2)排除标准:①胆总管囊肿、溶血性黄疸的患者;②传染性肝病、胰腺炎及急性胆囊炎患者;③寄生虫病患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⑤肿瘤患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9]。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共有62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34例,平均年龄(30.68±5.27)岁,平均病程(6.53±2.04)年,胆总管平均直径(16.23±4.19)mm;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取石术,63例患者中,男31例,女32例,平均年龄(28.05±3.84)岁,平均病程(5.92±1.73)年,胆总管平均直径(16.25±4.26)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全麻后采取开腹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取患者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待胆管暴露位置满意后进行肝、胆、胰、胃和十二指肠等相关脏器的常规探查,胆总管结束部位切口,以取石钳将内部结石取出,放入纤维胆道镜直视判断无残留结石后,用F10号导尿管,从进入十二指肠并注入约1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确认胆道通畅无狭窄后常规逐层关腹。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切口胆总管取石术,全麻气管插管,人工气腹成功建立后,以四孔法进行,三角暴露胆囊,将胆总管前部与浆膜分离,以充分暴露胆总管和肝总管为宜,胆总管前腹膜切开,纵向下行切开胆总管1.5 cm左右,将导尿管置于胆总管下段及左右肝管内,将生理盐水加压进行管内冲洗,体积较小的结石可被冲洗出来,较大结石以取石钳取出,纤维胆道镜观察结石取净为止,缝合胆管,注水试验检验缝合是否严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同时分析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胆道出血、胆漏及腹腔积液。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组学对胆总管结束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判断[10],治愈:所有不适临床症状消失,胆总管内结石全部清除,无并发症出现;显效: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结石清除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石清除70%以上,有并发症情况;无效:病情加重,结石再次复发,并发症出现情况较重。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经过不同方式手术取石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结石情况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多项研究报道,全球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发病率占胆结石疾病的15%~25%,而我国的胆总管患者占全部胆结石患者的5%~29%,其中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1~1.9倍[11-12]。胆总管结石的疾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胆道发生梗阻,造成道内感染和肝实质性损害[13],破坏包括肝胆管的扩张、胆管呈环状或节段性狭窄,胆管壁增厚及周围纤维组织发生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严重患者肝部出现纤维化萎缩和功能衰竭[14];同时胆道感染患者极易出现胆源性脓毒血症、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15-16]。据统计,有2%~9%的胆总管结束患者在治疗后可诱发肝胆管癌症[17]。在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例腹腔镜下胆道手术的成功报道后,许多临床医生尝试采用这种微创技术治疗胆结石患者,并且逐步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效率方面有理想的成效[18-19]。本研究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不同的术式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应用腹腔镜下取石术的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明显优于采用开腹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并且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和治疗有效率,较少出现术后并发症。这与腹腔镜取石术本身的术式特点有关,微创介入免去了切开缝合皮肤组织的过程,并且切口较小,能够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手术面积小,不造成机体功能损伤,利于患者康复,节约医疗资源[20-21]。研究同时发现,腹腔镜下取石术的结石清除率较高,并不低于比完全暴露病变部位的开腹手术,且并发症出现的情况比较少见,可减轻患者术后痛苦。
综上所述,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取石术,具有结石清除彻底、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的临床治疗优势,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理想术式。然而,腹腔镜技术完全取代开腹手术并不能马上实现,仍需要临床医师不断地钻研和努力,以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新希望。
参考文献
[1]蔡永杰.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6):87-88.
[2] Song S H,Kwon C I,Jin S M,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cholecystitis with elevated liver enzymes not associat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4,26(4):452-457.
[3]赵加泉,王亮,吕纯业,等.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101-103.
[4] Bang B W,Hong J T,Choi Y C,et al.Is endoscopic ultrasound needed as an add-on test for gallstone diseases without choledocholithiasis on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012,57(12):3246-3251.
[5]陈合群,晃志涛,蔺正印.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3):465-466.
[6]陈新桂,黄河,杨培生,等.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3,2(1):25-29.
[7] Grulmnik V V,Tkachcnko A I,Ilyashcnko V V,et al.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versus open surgery:comparative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Surg Endosc,2012,26(8):2165-2171.
[8]孙强.对比分析腹腔镜结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4):279-280.
[9]谢浩,龙吴,宋正伟,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0):2359-2360.
[10] Koc B,Karahan S,Adas G,et parison of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lu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choledocholithiasi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Am J Surg,2013,206(4):457-463.
[11]王福荣,邵文生,黄小玲,等.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6):920-922.
[12]金洪明,王贵阳,李可为.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144例对比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3):188-190.
[13] Zhu B,Wang Y,Gong K,et parison of emergent versus elective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for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nonsevere acute cholangitis complicated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J].J Surg Res,2014, 187(1):72-76.
[14]吴跃武.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与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4):502-503.
[15]方军,李兆申.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的研究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12,20(3):165-166.
[16]叶小勇,吕会增,张帆.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2):256-258.
[17]李建伟,刘秋华,张伯,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g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26(5):411-412.
[18]高会琦.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4,25(15):2216-2219.
[19] Lo H C,Hsieh C H,Yeh H T,et al.Laparoscopic reoperative choledocholithotom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or complicated abdominal operations[J].Am Surg,2011,77(8):1095-1096.
[20]王晨,陶文雅,徐韦.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2):230-232.
环境教育总结范文4
(一)把环境教育的知识寓于学科教学之中。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们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科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通过科学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其中环境考察课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典型形式。另外可以进行动、植物的养殖,环境科学实验,环保宣传,乡土地理考察等活动。
另外,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跨学科性。小学思想品德课可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美术与劳动技术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和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当同学们用废物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其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把环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更加开放,更加宽泛的教育体系。这将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
1、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
借助于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如在“世界环境日”开展“从小做个环保人”等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
2、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环境教育内涵。
让学生在保护环,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年级以上各中队要成立废品回收小队,将家中即将扔掉的可回收的绣品垃圾集中起来,定时卖给废品回收处。学生要在教师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和考察社区人们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白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分析研究对策。
3、与生动有趣的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促使同学们产生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重点开展以绣品垃圾为主题的环保小制作(布艺)的兴趣小组活动,提倡动手做。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5.5—2005.6)
规划课题,提高认识,查阅资料,制定完善方案.
实施阶段(2005.6—2007.3)
总结阶段(2007.4—2007.5)
结题、撰写论文。
七、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有关活动案例、简明校本环境教材、调查报告、学生环保科技小论文等。
八、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领导组:王庆念徐杰陆娟娟刘培张严
课题负责人:张严(负责课题的设计和编拟、主持并调控实验的全过程、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管理、进行实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主要成员:张惠珍郁蓓蕾龚勇秦玲娣徐国洪及各教师(组织实验和论证、完成各阶段的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协助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总结。)
九、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并联系实际,提高教科研的能力。
2.环保实践内容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3.注重与领导的沟通,实落相应政策,寻求大力支持.
4.打开思路,注重校外交流,以求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肯定。
环境教育总结范文5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的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子,20xx年12月,我校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顺利地通过了区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同时马不停蹄地投入了申报市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在上学期,有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更使我们对争取通过市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充满了信心和干劲。在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环境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以此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形成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的环境建设模式。
二、主要措施
本学期,我们将巩固上一学年度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在环境教育的实效性上做文章,逐步把环境教育引向日常化、持久化。
1、突重点:渗透于课堂
首先,各个学科的老师继续注意梳理各科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初步形成系列。对各个学科,尤其是社会、自然、语文等几门学科的环境教育内容,都要做好有关环境教育知识的梳理,形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序列。同时,鉴于过去“创绿”工作实践中的教训,要求各学科教师能及时地把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教案进行整理汇总。其次,各科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渗透的有机、有理,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做到“三个注意”,即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科学性,注意课内外结合。本学期将组织教师开展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征文活动,引导教师研究环境教育,钻研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避免为检查而刻意进行环境教育、生搬硬套的做法,使环境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2、抓关键:寄寓于活动
我们将立足与校园,适当走出校门,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强化环境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特别是利用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日,开展活动。每年的纪念日都有一定的主题,校团委、大队部、学生会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如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纪念活动、模拟场景、征文竞赛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基于过去一年来的实践经验,本学期要下大力气,加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的全面性、深刻性,力求活动质量和收到的效果更上一个层次,更突出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3、强熏陶:潜移默化于环境
过去的一年,我们一方面对已建成的绿化、草坪、雕塑,进行养护,一年四季绿意萦绕,花团锦簇。另一方面,我们舍得投入,在捉襟见肘的紧缺经费中,竭尽所能地节省出部分经费,专门添置了环保宣传专栏,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的建设,用不锈钢制作了环境教育的标语。今年,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校园铭牌的作用,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做护绿的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环境教育中,我们的老师要注意以具体的行动来教育学生,以高尚的爱护环境的行为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从而营造一个保护环境的氛围,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让学生耳濡目染,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4、攻难点:结合于习惯
我们要把环境教育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在校的行为习惯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刻刻从每一桩小事做起,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粮食”等。让全体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中养成环保的良好行为习惯。并根据我校实际,在学生星级评定中专项加入环保行为习惯的考核标准,把环保作为评定学生日常行为的文明、规范程度的一把标尺。同时,在校园里添置分类垃圾箱,改建垃圾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且,专门设置废电池回收箱,要求学生不乱扔电池。总之,要从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中都能切实与环境的净化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教处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组织学生会、班主任等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做到每天小检查、一周大检查、一月一评比。从而使我们学校一年四季“绿”(草坪等)的常绿,“白”(墙壁)的常白,地面常洁,门窗常净。
总之,我们要在上级教育、环保等部门的指导下,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努力把学校创办成“绿色学校”。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对推进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高度,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创建工作的迫切性和责任性。务必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园丁、绿色小卫士为载体,加大力度,认真落实环境教育。
一、健全组织机构,使环境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
学校建立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
结合研究学校双周工作,对环境教育工作,要及时总结,认真分析,落实措施,使环境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充分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环境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加强环境教育。做到教师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的评价落实,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
二、提高环境教育水平,在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
要加强实施环境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教学观摩、论文评比、参观考察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针对各学龄段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形式,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学方案,并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要合理安排环境教育的必要时间,确保各年级的环境教育课与环境教育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
各年级组要求各年级选择好每学期2课时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撰写好详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或班团队活动的,要写好每次活动的设计方案(活动主题、参加活动人数、要求、实施方法)和活动总结。
三、以各项环保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质量
为了推进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质量和发扬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将积极开展创建“三绿”(绿色学校、绿色园丁、绿色小卫士)的活动。
学校以实施高质量的环境教育为突破口,将环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倡导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组织师生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实践活动。
各年级要组织师生积极投身到“三绿”活动中去,要树立先进典型,并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辐射作用。要针对自身特点,创新工作,创建经验,为创建市级绿色学术交流作出新贡献。
四、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和市、区基层创建等各类活动,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大力营造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各年级定期开辟环境教育黑板报,报导重视环境保护的典型经验,宣传积极开展“三绿”创建活动的先进事迹,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教育。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教委、卫生部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切实搞好学校卫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以下计划:
二、工作任务
1、认真抓好广播操和队列的日常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
2、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间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在校活动时间;
3、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认真上好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课。采取多种方法,减少常见病和流动性疾病的发病率;
4、协助少先队抓好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三、主要工作:
(一)、卫生工作
1、划分卫生包干区,责任落实到班级。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美观,教室窗明几净。各班做好教室、包干区清扫,要落实保洁,做到教室包干区无纸屑、无垃圾。发现有以上现象,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营造健康优美的育人环境。
2、作好日常检查巡视工作。坚持一月一次大扫除,大扫除有重点、有要求,大队部及时检查、记录、公示。检查情况做为清洁班评此依据。
3、专用教室卫生责任落实到人和班级,要求做到整洁美观。由专用教室负责老师管理日常保洁工作。
4、继续做好灭“四害”工作,做到工作到位落实。
(二)学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1、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利用宣传橱窗、广播、电视,班队活动课等阵地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根据不同季节,开展季节性卫生知识教育,按规定开设卫生健康教育课。并做好一年一次卫生测试工作。
2、加强保护视力的教育,督促近视学生进行治疗。做好本学期期末视力检查,统计入档工作。
a、落实检查,督促学生认真、正确地做好眼保健操。
b、各任课老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不拖堂,课间让学生走出教室活动、望望远是保护学生视力重要手段。
c、后勤服务中心要及时做好教室破损日光灯的更换工作,保证教室照明。
3、继续做好血防教育工作。
4、培养学生个人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卫生的好习惯,定时不定时抽查个人卫生。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5、做好每月因病缺课统计、入档。期末资料整理、入档各项表格上交及小结工作。
6、开展卫生保健活动、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及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操;加强个人卫生教育,进行个人卫生习惯抽查,以养成讲卫生光荣,不卫生耻辱的.新风尚。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爱滋病预防知识宣教,开展卫生知识专题讲座。
环境教育总结范文6
一、学校特色的培育与凝练
教育界关于学校特色的定义,远未达成一致的看法。由于其表述者立场的不同,对学校特色的理解也各有差异。陈建华曾从经验层次和抽象层次上就其内涵进行过论述,主张学校不应该窄化自己的特色范围[2]。基于对学校特色的基本理解,一般认为,学校特色可以包括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如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校园文化、课外活动、素质教育等。但无论是哪一个方面,学校特色的形成绝非短期行为,而是学校根据自己特有的客观条件和人才优势,长期培育的结果。如果要为学校特色提出一个基本的要求,时间和成绩是两个不应该缺少的要素[3]。在时间上,学校特色是全校师生长期努力积累的成果,若不经历时间的磨砺,学校特色很可能是“昙花一现”。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学校决策者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没有认真研究学校的历史和校情,仅从现有可利用的资源,或一时的社会热点出发,以“攻关”的思路和方法发动师生去打造“特色”,短时间内或许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成为所谓“特色”。然而,这种短期“特色”是不成熟的,难以持久,结果往往是学校负责人一旦更替,“特色”也就消失了。在业绩上,学校特色应该具备较为显著的办学成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认可等条件。事实上,很难确定学校特色应该具备什么程度的业绩,也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学校所处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学校的办学基础不同,办学时间长短不同,其办学成绩也就必然存在差异。一般而论,一所学校具有某些办学成绩,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应该为所处社区或地区知晓,应有相当的社会美誉度。更多的情况是学校正处在培育特色、朝着特色办学方向努力的过程之中。为了消除时间和领导变动这两种不稳定因素对学校特色的影响,将学校特色与学校办学理念保持一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校长可以换,学校的办学理念则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学校特色,必将是经过学校认真研究,具有长远考量,稳步推进,精心培育的结果。
同时,学校特色的形成不仅需要培育,也需要清晰地加以总结和表述,即学校特色的凝练。我国对学校进行各级各类教育评估中,经常会提出学校特色的相关内容要求,这对于长期缺乏办学自主空间的中国学校,凝练出学校特色成为其厘清办学思路、提出办学思想的重要方法。实际上,即使是已找准特色的学校,经过长期努力工作后,也需要对学校特色进行总结,以便形成学校对外宣传内容。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千校一面”状况,学校特色将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措施。在学校苦于寻找特色的现实情况下,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为中小学校特色培育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基于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的学校特色建设策略
1.校园环境教育资源
将校园环境作为教育资源开发,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课题[4][5],在我国,由于国家新课程改革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颁布,“环境”成为许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和学校特色的主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环境教育以学科渗透教育为主,过于重视课程教学中环境知识的讲授,与国外、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学生提供丰富而质优的环境教育基地相比,我们未能充分重视户外教育在学生环境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根据英国环境教育委员会(NAEE)的研究发现,在影响学生环境关怀和环境责任的因素中,户外活动的经验远高于课程教育,前者为91%,后者为59%;而学校传授的环境知识仅有10%能够转化为学生的环境意识,仅有1%的环境意识能转化为学生的环境行为[6]。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卢卡斯就提出了至今仍被广泛认可的环境教育模式。他认为,环境教育即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7]这一模式中的三要素为一个整体,其中“在环境中的教育”强调了育人环境的重要性。以此反观我国的环境教育,学校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关于(about)”和“为了(for)”的目标,而忽视了“在(in)”这一因素。“在(in)”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更重视学生在户外的探索,其场地不仅包括各种自然保护区、环境学习中心等,也包括校园[8]。在我国社会环境教育基地建设难以满足学校环境教育实践的现实下,系统地开发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学生环境实践场所的不足,使校园环境“活”起来,形成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提高学校环境教育成效,最终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2.四项策略
策略一: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明确学校特色方向
案例分析:广州市协和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2001年,由广州市师范学校转制成立。2004年,学校延续“协力和衷,作育英才”的教育思想,明确提出了“构建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理念。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大生态校园建设为目标,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取得丰富而有影响的成果,成为广东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学校和全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行动项目示范学校(2008年),从而明确了学校办学特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