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1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传统商家 促销战 消费狂热

一、什么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的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及相关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二、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家的具体比较

(一)从运作成本来进行对比

传统商家的运作成本主要来自于店铺选址、店铺租赁、装修、人工、税收、管理费及稳定的货源。电子商家的运作成本主要来自于人工、拍摄、广告等费用。受地域性限制,传统商家的选址很重要,地段越好,商品销售情况越好。电子商家则不同,电子商家开立的网店不受地域的限制。也无税收成本。开网店只需要一台数码相机,通过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网店进行必要的装饰与美化等操作就可以顺利开业。故电子商家的运营成本较低廉。

(二)从消费者的感受度进行对比

电子商家的商品因无地域限制,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品种样式丰富多样,省去了消费者出门逛街的时间成本,消费者可通过先进的筛选方式迅速寻找到自己所想要购买的商品。而传统商家由于受地域与成本限制,导致货品比较单一,运营成本较高,导致销售情况受到局限。在某些方面电子商家也存在缺陷,例如:因买房与卖方不谋面进行交易,其中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且相关法律法规未及时出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故一旦买家利益受损,想要维权将十分困难。

三、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家的共存与竞争

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难道商业真的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此以后都是马云们的天下,传统商业行将走向末路?从此暗无天日,永无翻身之日?

笔者认为,商业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始终在发展,没有永远的成功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马云神话也有终结的一天,传统商业也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马云们的神话建立在三大条件的基础上:

(一)传统商业将自己逼上梁山塑造了马云和电商

传统零售业模式虽然对城市的贡献最大,但是他们极其容易受到城市化的影响。房地产价格上升,首先就会影响到他们,推动他们的成本上升。打折可以打一时,但打不了一世,成本永远是上涨的,拼成本永远拼不过马云和电商。所以,实际传统商业为电商的大发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怪不得别人。传统商业为城市提供了这么多的帮助,政府部门应采取行动鼓励传统商业的创新和变革。没有了传统商业的城市,显然税收就没有了,街道也会死气沉沉。

(二)消费行为支持马云和电商,不支持传统商业模式

每一代的传统消费行为都是不一样的,嬉皮士、雅皮士、还有这个代,那个代,符号化并非完全是因为显摆学问,而是每一代人真的具有特色和特点,因为他们成长的环境和消费条件不一样。现在为什么会有“富二代”?那是因为有“富二代”他们的父母,如果我们现在的PC机还是像我学电脑的时代,卖到4万元一台,那马云和电商肯定是不会存在的。实际上,马云自己也苟延残喘挺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有这一代人,就会有这一代人的消费行为,就会支持马云和电商的存在。除非这一代人结束了自己的消费狂热,否则除了马云自己和电商自己,谁也结束不了这新一代的消费模式。神话肯定有破产的那一天,马云的辉煌过不了一代人或二代人,因为下一代的消费模式肯定是不一样的。

(三)中国特色的购买和中国特色的电商

电商在哪个国家都有,哪个国家都在增长当中,但为什么都没有中国这般亮眼,这般突出?这不是马云的造化好,而是中国特色的购买和中国特色的消费环境而造成的。与其它国家的消费者比起来,中国消费者的想法显得有些独特!有不少人的网上采购,从晚上10点奋战到凌晨3点,虽然收获了一堆“战利品”,但人也累得够呛。更要命的是,有用的、没用的,都买了一大堆。中国人过去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社会,大家都穷怕了,见到物质产品,见到新鲜东西,那肯定是收不住手的。年轻的一代,往往都是在生活中做加法,什么都要,什么都想要;中年人以及成熟社会中的人不是这样,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也更会选择,所以对物质需求就要少很多,就会更加挑剔。尤其重要的是,当社会保障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人们想要的东西,其实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而不是物质层面,你多穿一件衣服,只是显得傻点,没有什么可显摆的。

所以,三大条件创造了马云,但三大条件的终结,也会终结掉马云,这是代际消费差异造成的。未来的传统商业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顺应这种变化,大的要变成小的,小的要变成精的,这才是良好商业的未来发展。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2

互联网对商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商业信息网站已经发展到成千上万家,在传播商业政策和信息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数量的迅猛增长,“信息过载”、“信息超载”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高效、准确的获得包含用户所需的信息的网页,日益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垂直搜索引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面向商业的中文专题垂直搜索引擎有针对性的搜索网上商业专题信息,从而使商务人员高效检索所需的信息。而随着万维网上的信息数量呈指数增长,大量信息垃圾也混杂其中。如何向商业用户提供质量好且数量适当的检索结果成为垂直搜索引擎关注的方向之一。

二、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垂直搜索引擎大都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利用其搜索的结果再加上专业人士的加工而形成的面向某一学科、领域的垂直门户网站也已经出现。目前在国外,对有关主题搜索引擎的研究已经成为一大热点,我国主题搜索引擎的研究则刚刚起步。

目前面向主题的网络搜索主要有两种技术:

一是基于内容的搜索,这种搜索方式是传统的信息检索技术的延伸。它的主要方式就是在搜索引擎内部建立一个针对主题的词表,搜索引擎的爬行器根据其内设的词表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索引。各个不同的系统词表建设的复杂度也大不相同。

二是基于链接分析的搜索。网页之间的链接指引关系与传统的引文索引非常相似,通过对链接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各个网页之间的引用关系。由于引用网页与被引用网页之间内容上一般都比较相关,所以就可以很容易地按照引用关系对大量网页分类。

三、技术关键

基于面向商业的垂直搜索引擎服务具有其自身的特性,下面列举出实现商业信息垂直搜索引擎的四大关键技术。

1.针对性、实时性和易于管理的网页采集技术:面向商业的垂直搜索带有专业性或行业性的需求和目标,所以只对局部来源的网页进行采集,采集的网页数量适中,但其要求采集的网页全面,必须达到更深的层级,采集动态网页的优先级也相对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垂直搜索的网页采集技术应能够按需控制采集目标和范围、按需支持深度采集及按需支持复杂的动态网页采集,即采集技术要能达到更加针对性、实时性和易于管理,并且网页信息更新周期也更短,获取信息更及时。

2.结构化数据的网页解析技术:由于面向商业的垂直搜索引擎服务的特殊性,往往要求按需提供时间、来源、作者及其他元数据解析,包括对网页定内容的提取。在商业垂直搜索服务中,要求对于作者、主题、地区、机构名称、产品名称以及特定行业用语进行提取,才能进一步提供更有价值的搜索服务。

3.全文索引和联合检索技术:面向商业的垂直搜索由于在信息的专业性和使用价值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能够支持全文检索和精确检索,并按需提供多种结果排序方式。另外,还要求按需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联合检索,比如结合作者、内容、分类进行组合检索等。

4.智能化的文本挖掘技术:面向商业的垂直搜索是以结构化数据为最小单位。基于结构化数据和全文数据的结合,垂直搜索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到位、更有价值的服务。整个结构化信息提取贯穿从网页解析到网页加工处理的过程。同时面对上述要求,垂直搜索还能够按需提供智能化处理功能,比如自动分类、自动聚类、自动标引、自动重排,文本挖掘等等。这部分是垂直搜索乃至信息处理的前沿技术。

四、设计方案

1.技术路线。采用如下的研究开发路线:

(1)针对商业信息的分布特点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详细了解和比较其他研究人员在类似领域取得的一些重要而有一定创新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平台的整体架构。

(2)结合面向对象设计技术,对上一步设计出的平台进一步细化,从而明确对该项目所采用的具体设计模式。

(3)根据设计模式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例如,如何提高爬行速度问题、系统资源限制问题、网页分类器问题、HTML文档解析问题等)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4)将以上的方案付诸实施,形成一个面向商业的信息查询与共享平台;同时对系统的各种参数进行进一步测试,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最终形成一个界面友好、响应速度/查全率/查准率均符合用户要求的面向商业的垂直搜索引擎。

2.创新点。为达到商业信息搜索引擎预期的响应速度、查全率和查准率,在系统的开发中有如下创新点:

(1)系统总体为模块化结构,各个模块之间高内聚,低耦合。

(2)系统使用面向对象语言开发,能够有效地重用系统部分代码。

(3)在设计过程中,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做指导,建立系统类图,便于开发人员之间的交流。在编码过程中,不断重构代码,使得代码具有很高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其重用性。

(4)系统集成时,使用XML文档作为模块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3

关键词:城市 发展 商业 综合体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纷纷策划修建大、中型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如万达广场在策划修建,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大连、青岛、武汉、长沙等一二线城市原有的部分综合体项目,全国一线至四线城市有几十甚至近百的商业综合体正在规划筹建。

城市综合体在解决了住宅配套商业的同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住宅地产市场萎缩的当下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也同样给地产商带来了一些生机。城市综合体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城市商业的规划与整合,带动周边区域商业商务的功能性提升,也给市民提供更为便捷地生活休闲娱乐场地和设施。

1 何谓城市商业综合体

之所以称之为“综合体”是因为其集合了酒店、办公、娱乐、休闲、购物、餐饮和住宅等业态为一体。其建筑群内各种业态功能互谋其利,互避其害,基本满足了现代城市商业商务和生活的需求,同时由高效地发挥土地的价值。

1.1与传统规划商业的区别和利弊

古今内外,城市的规划一直是以功能划分区域的,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办公区等,随着城市的不断壮大,人口不断集中,甚至也曾有按功能划分城市,如卫星城的概念便是如此,但是这样的规划使得时间成本和交通压力成为主要矛盾。而城市综合体则在传统的规划理念中脱颖而出的一个新生的概念:把居住和商业办公的功能集于一体。这样解决了时间和交通的矛盾,但同时也牺牲了安静平和的居住环境。

1.2 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城市综合体不仅是建筑群体的集中,它具备了完整的城市商业街区的功能,是建筑群体向城市巨型化、复合化和功能集约化的结果。城市综合体具有建筑高密度、交通便捷、业态品类丰富、土地集约化、商业辐射能力强、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商业商务休闲功能互动等特征。

1.3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功能的缩影

借用某企业的标语“一座综合体,一个城市中心”,这句话简明地阐述了城市综合体的功能,也代表了现代地产发展的一种模式。城市综合体集约了一般城市社区的商业、商务、生活、休闲、社交的功能,可以说是城中之城。

2 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

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我国城市综合体建设发展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发展潜力也很大。如万达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以“万达广场”命名的万达城市综合体。2012年万达开业的五星级酒店、六星级酒店大概会超过45家,百货店大概会开业70家左右,电影会在110到120家,大概在1000多块屏幕以上,目前全国万达广场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速度之快可见。(见图1,图2)。

万达广场全国分布图1万达高级酒店分布图2

综合体在我国发展迅猛,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受到政府支持

在我国现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大方针下,商业的大力发展是被政府倡导的,也是一种政绩的体现,而城市综合体的导入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现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的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二)受到开发商的青睐

在近年来住宅地产受到全面的限制,开发投资商的资本需要所有转向,综合体的开发就成为这新的方向。城市综合体中的销售物业既可以满足短期内的资金回报需求,持有物业更使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以保证。

(三)受到市民的欢迎

在我国原本许多城市的商业还不算发达,业态产品都不够丰富,或者比较分散,在新建的城区配套商业跟不上更是市民不愿离开老城区,使得新城区成为空城的主要原因。而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业态得以丰富且集中,住宅物业和配套商业同步开发,很好地解决了这些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市民真正体验一站式服务。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开发不仅在一线城市得以全面开展,二、三线城市更是全面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相继进驻投资和开发。

3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的限制和挑战

综合体的发展对政府、开发商、市民都有利,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方向,但同时又受到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开发资金实力、商业运营能力和市民的购买力等多方面的限制。

3.1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对地理位置的要求

并非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区域位置都适合建综合体。城市商业综合体由于较传统商业的体

量大,所以需要更多的人气和购买力来带动,而其自带的一小部分住宅远远不能满足其对购买力的需求。综合体里的商家注重商业氛围,人气的打造以及周边交通的发展情况,如周边商圈发展短期内看不到前景,得不到商家的支持,综合体就只是一栋建筑。综合体可选择交通枢纽、城市商业商务中心或新城中心作为项目的选址,而这些不可复制的城市黄金位置直接限制了综合体的发展。

3.2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应因地制宜

综合体发展并非越快越大越全越好,对于当地的市场应有准确的定位。而万达广场近三年内做了30个购物中心,它定位于比较大众化的中端,得以快速发展。综合体发展不能求快,发展速度太快,超过当地的经济消费水平,这样的综合体将会成为一个商业死城,或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沉淀。不能求大,商业体量过大则需众多主力店的入驻,不仅租金低使得营运压力增大,更有可能带来相似主力店之间的恶性竞争。不能求全,一味求全而不考虑区域内已有商业或可能使得某种业态过于饱而得不到正常发展。

3.3 销售和持有物业的比例

综合体的开发需要投资商和开发商的投入,销售物业可保证房产企业资金链的顺畅,持有物业则是保证整个综合体有效运营不可或缺的主体,两者相辅相成。企业是追求利益的,自然希望投资回报率越高越好,但是如果销售物业比例过高,商铺没有明确的主题或缺乏统一的管理或得不到主力店人流的带动,则会使得综合体发展混乱和不平衡,导致综合体最终的运营失败。而自持物业比例过高,则可能导致房企的资金紧张,而不能继续开发其他的综合体项目。因此销售和持有物业的比例需各企业根据自身物业运营的能力、资金压力选择不同的规划发展模式。

3.4 如何融合文化艺术的挑战

现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基本融合了商业商务和生活休闲的功能,但是随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对文化和艺术将会有进一步的要求和需求,但是文化和艺术通常是回报较低的投资,如何将这些低回报的物业巧妙地融入城市综合体的功能中可能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课题。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4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一、前言

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其不仅改变着社会公众的生产活动与方式,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也进行了改造,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迈入21世纪,互联网金融就开始有加速发展的势头,但由于收入水平与互联网普及程度的限制,互联网金融尚未真正站在发展的风口浪尖,直到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这款货币基金产品,从此点燃了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引擎。以电子商务支付规模为例,2008年仅29000亿元,而2013年就搞到101000亿元,且后期增长趋势异常明显(参见图1)。

事实上,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苏宁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展与金融的集合,迅速掀起了一波“高开高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浪潮。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尤其是借助大数据工具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文章主要就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进行分析,探究其正负面的影响效应,并结合我国的宏微观环境与当前金融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顺利转型,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及精神与金融的深度结合,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差异可以表现在6个方面(参见图2)

(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负面冲击

1、互联网金融服务便捷,传统商业银行通道功能削弱

毫无疑义,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加之手机移动终端的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更加便捷,传统商业银行通道功能削弱。从图1可以看到,互联网支付规模迅速上升,2016年将超过150000亿元,且增长趋势更加明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在未来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需双方可以跨过商业银行而自己进行交易,运用自身的支付手段完成支付与结算,同时也弱化了银行作为通道的作用。

2、互联网金融成本低廉,传统中介作用弱化

长期以来,传统商业银行因为有着完善的清算系统,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天然的垄断地位,从而奠定了银行在金融业务中的核心中介角色,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开始弱化。随着金融业与互联网的快速结合,信息变的更加透明,使得获取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银行信息中介的地位因此受到撼动。

3、互联网金融覆盖广泛,传统商业银行竞争优势弱化

互联网的优势就是覆盖面广,且拓展覆盖的成本较低。在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交易模式上,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当前采取的最多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这就克服了金融交易的地域限制,极大的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应用深度,并且线上交易可实现“一对多,点对面”的营销模式,一个具有完善交易程序的机房可以满足数以万计的客户服务需求,既解决了消费者获取金融服务难的问题,也降低了金融服务机构和消费者自身的业务办理成本。

4、互联网金融模式灵活,传统商业银行创新活力不足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行业客户的需求将不断改变,未来金融行业的创新将会进一步加速,而互联网金融模式非常灵活,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适应能力也比传统的商业银行要强,从而更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最终快速占领市场。以P2P的发展为例,就是因为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满足中小客户的投资需求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于是以中介为定位的网络借贷平台得到迅速发展。数据统计显示,2014-2015年,即使出现大量的P2P问题网贷平台跑路,我国的P2P网贷发展指数依旧呈上升趋势,这直接突出了我国传统商业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参加图4)。

(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当然,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也存在一定的正面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倒逼银行改革,实现经营创新。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被金融界说成“躺着赚钱”,其原因在于存贷款的利息差较大,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存贷款的利息差降低,那么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改革,不断实现经营创新;第二,转变经营思维,丰富发展模式。毫无疑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模式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商业银行可以转变经营思维,不断丰富、拓展、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第三,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品牌价值。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改善自身的服务态度与水平,只有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才能确保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被削弱。

三、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一)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

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第一,在认清自身在如支付业务等某些业务上作为追赶者的劣势的基础上,将自身的转型与发展上升到全行战略的层面上,全面改革自身弱势业务领域的制度规范;第二,加强学习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和思维理念,要尤其注重对大数据信息的优化整合,提高对数据的获取能力,互联网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高效的挖掘和处理,力争在不断扩大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实现经营模式的全面转型与经营理念的全面转化。

(二)持续的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控机制

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的生命线,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弊端就是风险控制难度大,由此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战略下,必须要注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把握与防控,具体表现为:第一,传统商业银行内部要更新的风险管理与防控的理念,既要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统计与风险监测分析体系,又要严格把握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介入程度;第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并争取加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组织或机构成立的会员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形成,以对官方监管进行有效补充;第三,要强化客户教育交流,强化客户的风险意识。

(三)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

在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必须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第一,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服务理念、经营思路等方面深入思考变革,以崭新的面貌为顾客提供专业综合的金融服务;第二,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优点,例如快速反应、客户反馈信息处理、定期大数据统计服务质量等待,建立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第三,传统商业银行也应该认识到中小客户对于做大、做强、做静的重要意义,要通过降低理财购买准入门槛、推行自动申购业务、提高线上操作的便捷度等措施,提高客户的体验满意度。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公众一切与互联网打交道的习惯都可以被汇总分析,从而能深度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与痛点,加之互联网金融有着成本低、服务快、覆盖广等优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也不局限于负面,也包括拓展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与理念,丰富其经营模式,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竞争的引入而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因此,随着存贷利息差的不断缩小,传统商业应该开始转型发展,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持续的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控机制,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陈一稀,魏博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小微融资的比较研究[J].新金融.2015(02)

[2] 高寒.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02)

[3] 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

[4] 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01)

[5] 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01)

[6] 徐岚,徐青松.从美国经验看“互联网金融”对于国内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上海经济研究.2014(07)

[7] 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07)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5

其实,电商与传统商业并不是“此长彼消”的关系,电商与传统商业各有优势,应该融合互补、用好政策、共同发展。

一、电商创造的奇迹

“双11”的记录一再刷新,2013年的“双11”,淘宝、天猫以350亿元成交额继续刷新2012年的191亿元的销售纪录。而且,电商的经营范围日益扩大,连轿车、金融、保险等产品也都加入其中。电商还从PC端进一步向手机“移动购”延伸。2011年消费者还停留在“宅男宅女”的PC端,2012年电商开始引导移动端购物,移动端购物销售额比重普遍在10%以上,2013年移动端购物销售额又将创新。

当然,“双11”奇迹只是电商“井喷”的一个标志,2012年全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比上年增长50%,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加上天猫的销售总额突破1.1万亿元。上海2012年在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中,网上商店实现零售额238.59亿元,比上年增长75.5%。预计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零售市场交易规模比上年增长40%以上。

电商不仅仅是让销售突破瓶颈,拉动了内需,还带动了就业。网上开店成本较低,调头灵活,这无疑就放宽了创业门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个体就业带来机遇,增加了市场活力。电子商务还带动相关的物流、生产、金融等行业,对整个经济都产生巨大的带动。

二、电商与实体商业并不是“此长彼消”

电商的崛起对实体商业已经产生很大的冲击,但电商与实体商业,并不是“此长彼消”的关系,而应该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1、电商拿到的“奶酪”,并不一定就是原本实体商业盘子里的那一块

电商影响按照商品需求弹性来说大不一样:有的是按需购买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粮食蔬菜肉等主副食品,毛巾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弹性很小;还有黑色、白色大家电、家具等占用空间较大的大件商品,需求受到居住条件的限制,弹性也较小;线上购买多了,对线下实体店就有影响。有的是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如服装、鞋类、包袋、饰品等,只要不断有创新,市场总有潜力。这块“蛋糕”完全有做大的可能。当然,电商对实体商业的影响中,图书、家电等规格化商品冲击最大。

2、电商不可能取代实体商业

有的行业的消费必须在实体商店才能实现。比如吃饭、喝茶、喝咖啡、看电影、溜冰、美容美发、沐浴、健身、游乐场等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等;有的消费需求是即时的、即兴的、连带的,比如餐饮、娱乐以后顺带购物;还有人们是需要交往的,购物中心、百货商店等实体商业不仅是一个消费场所,还是一个交往空间。

3、电商与实体商业各有长短,应该互补

电商和实体店比拼,各有千秋,谁也不能取代谁。网购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购买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非常方便;但购买以后如果要退、换、修,却不大方便。实体店的优势主要是体验,消费者可充分了解商品(接触实物、试穿等),有服务员周到的服务,购买以后如果要退、换、修也很方便。

电商与实体商业,一方的优势,恰恰是另一方的弱势。所以,网上购物和网下实体店的融合发展是大趋势,目前已经有不少探索。购物网站亚马逊和全家已有合作,在亚马逊上买的东西可以在家附近的全家24小时便利店提取。天猫在“双11”邀请线下企业一起参与狂欢,试图通过信息纽带打破线上与线下的隔阂。

4、市场仍有潜力,关键在于挖掘

近几年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正在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和2010年上海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都为73%,2011年下降为69%,2012年继续下降为65%,即消费者只花掉了可支配收入的65%。消费倾向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消费还有潜力,只是市场缺乏吸引消费者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给出让消费者把余下的35%购买力掏出来的理由。这就需要我们商家在商品和服务等创新上多做文章,吸引消费者。

三、电商与实体商业都需创新

从电商来讲,集中购物狂欢活动有利有弊,“双11”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但在订单量短时间内猛增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快递跟不上、退货、调货麻烦,还有消费者认为价格有水分,折扣很大,但实际没有便宜多少等。所以除了“人造节日”外,电商还需建立“长效机制”。

从传统商业来讲,要在创立品牌上做文章。现在传统商家比较关注“硬件”,在商场装修等方面投入很大,但忽视了“软件”——品牌的塑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一般包含了商品牌子、商店牌子、商圈“牌子”。消费者购物或者消费往往会面临3个选择:

1、到哪儿去买(商圈品牌选择),是到南京路,还是淮海路,也可能到哪个购物网站?

2、到哪家店买(商店品牌选择),是到东方商厦,还是新世界,或者是哪个网店?

3、买哪个牌子的商品(商品品牌选择),是国际大牌,还是时尚品牌,或者是老字号品牌?

近年来商场店铺快速发展,由于大家都是招商招租,引入的店家、商品大同小异,商业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商店把招牌摘掉之后里边已经看不出什么差别。在当前进入全面“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商家在其他方面拿不出差异,就只能在价格上搞差异化,这就是“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也是一些传统商业在电商冲击面前节节败退的重要因素。

四、一加一如何大于二

1、线上线下实行全面融合

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将是未来的大趋势,目前已有的合作只能说是“小打小闹”。比如“线上购线下提”还仅停留在提货点上,将来实体店如果能够受理网购“三包”或在店堂内即可网购,就更方便消费者,做到全面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线上与线下如何优势互补,共同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让消费者把余下的35%购买力掏出来,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2、利用电商平台“走出去”

国家发改委、海关、商务部等部门为鼓励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先后出台一些政策。电商与实体商业融合以后,要把国家给的优惠政策用好、用足。

电商与实体商业要实现“一加一大于二”,还应该跨地区、跨国界拓展。目前,国内的实体商业零售集团大都是区域性的,比如百联集团在上海影响力很大,到了北京、广州就难见踪影,王府井也是区域性的。而国际百货巨头,如西尔斯、梅西、玛莎等,都是全国性的、国际性的。另外,中国商业对外开放已经二十多年,外资商业引进不少,但我们国内商业企业走出去的寥寥无几。

电子商务不受地域限制、没有地段概念,恰恰可以补足传统商业的弱项,可以让大企业突破极限,进一步做大品牌,甚至走出国门。商务部等部门已经对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出台了一系列试点政策,除了支持企业收结汇、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外,还推出电子商务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和消费税免税退税政策优惠。实体商业应该与电子商务合作,借助平台,突破区域、走出国门。

3、用好、用足优惠政策

国家发改委和海关总署联合组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上海、宁波等5个城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试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试点按照B2C业务模式,允许保税区电商企业进口特定商品,以货物方式申报进口,进入保税区进行保税仓储,待网络订单生成后,以个人物品方式申报出区,由电子商务企业代办申报通关手续并缴纳行邮税。

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试点,将为国内消费者跨境网络购物开辟一条透明、阳光、便利的通道,相比“海淘”和“代购”,对商品进行集中采购的方式下,商品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都大幅下降,而商品的进口、检验检疫、网上销售,经过全程的阳光监管通道,商品品质得到了保障,售后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同时,试点还将促进传统进口企业的转型,将进口商品通过国内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给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主导权将从国外电商向国内电商转移。

上海跨境贸易电子交易商务平台,“跨境通”已经成立,作为首批入驻自贸试验区的项目之一,已完成功能测试,通过海关总署的验收即可上线运行。“跨境通”采取的是仓储保税进口加个人购买的模式,即仓库到个人的直销模式。“跨境通”平台推出的商品将主要包括服装、服饰、婴幼儿用品、3C电子产品、化妆品、箱包等六大类热门商品,定位主要在中高端商品。价格上相比国内专柜上同样的产品便宜三成。

平台上的商品,在通关前已全部缴付过“行邮税”。通关时,海关的工作人员验证过“跨境通”商品上都独有的二维条码,就会安排其走快速的绿色通道。“跨境通”平台商品价格透明,除了标明零售价格外,还将标出进口关税和物流费用。

“跨境通”最大创新在于物流上采用上海自贸区的“仓储保税进口”模式,在保证货物来源是国外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在平台上,所有的合作商户都需经过海关备案,消费者可以获取相应缴税凭证。同时平台通过全程电子化的管理实现商品追溯。

新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范文6

实体店一定会升级回归,但不是原模原样地回归,而是改头换面的回归。因为实体店核心功能和经营本质已经得到强化。相对于电商,实体店的核心功能是体验,经营本质是商圈营销。而且,实体店与新型电子工具的融合,比如与微电商的融合,与新型支付手段的融合,甚至与电商的融合。未来的电商会从集中式电商向分布式电商发展,未来的实体店也将从集中式商业向分布式商业发展,唯有如此,才能遏制商业成本的上升。其实,实体店若想摆脱困境,除了提升服务质量、顺应潮流做出调整外,关键还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长处,错位经营,在此次互联网廉价与传统商铺寻找新的商业平衡时,正好可以脱颖而出。

线上成本越来越盲目

在移动互联网和O2O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互联网线上工具来获取流量。但是,线上流量成本不断升高,有时甚至高于线下成本。因为现在的电商成本已不低于实体店:人工、平台扣点、推广、快递、售后、财务成本......如果没有一定的毛利率,电商也难持续经营。而同时,实体店洗牌或正接近尾声,优质实体店回归或许就标志着新零售商业的转折点。

阿红是做电商精油的,她说她2016年就是亏本的,虽然营业额做到1500万,而且单凭某款SKU来讲,可谓是赚了3倍的利润。像某款精油出厂20元的东西,自己卖40元,赚一倍就可以了,谁知道60元,卖三倍都亏钱。她说看似电商很火,如果控制不了“成本”,那真的是有多少你都要亏多少。讲完她列出了一些成本开支:产品本身的进货价格20元,产品的包装成本,内包装塑料薄膜,外边的纸箱子,产品的吊牌,售后服务卡,还有胶带等其他耗材就占到了每单5元,物流成本中产品的库房租用成本,还有快递费用加起来差不多得12~13块,而且现在电商平台的佣金和扣点,像精油这个类目是4%,也就是说60元的产品有2.4元是要上交平台的。产品的拍摄费用需要模特,也得请摄影师,还有修改和后期处理,这个综合算下来平摊到产品中都要三到四元。最后就是税款,这是逃不了税收的,按6~8个点,也就将近五元了。简简单单上边这几项就已经快50元了,而且这些都是看得到的成本,躲都躲不掉。还有些大家看不到的成本,比如人工成本,你不能不开工资吧。你不能不交保险吧,你办公室不能没有办公用品吧。然后就是广告成本,想排名好一点,那是在烧钱,具体要烧多少?一个月没有几万元下不来的,另外,双十一备了不少库存,资金压在库里又转不动,流动资金越来越紧张,想想真是没法做了。

线下成本越来越理性

中国随着近几年的购物中心、商业地产的疯狂扩张,导致商业地产的租金也由原来高高在上,一铺养三代,回归到实质的现实中,变成了“一铺坑三代”,使得满城尽是综合体,很多商铺租不出去。然而,商业本质是需要从“买卖关系”过度到“服务关系”。反观几大电商平台,无论是阿里巴巴、京东,还是亚马逊等,他们无一例外的遭遇到了瓶颈,抬头就是天花板,利润增长趋于放缓,市场需求几近饱和。双11经济是典型的赔本赚吆喝,价格战导致中国零售走向无利润时代,电商在毁灭传统经济结构的同时,本身也陷入了沼泽无法自拔。电商的优势也正在消失,现在开一家“网店”的成本已经超过实体店房租了,比如对于淘来说,每引来一位顾客的成本大概在80元上下,但是很多商品的售价都不到80元。

商业必须体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注,越来越多的空置商铺,也开始不再在租金上纠结,而是放下身段,开始与品牌亲密合作。电商是用“价格”逆袭的实体店,现在实体店需要用“服务”扳回一局。租金不仅开始下降,很多综合体都不再收取租金,而是税后营业净额抽成。地产商或房东的收益与实体店息息相关,而不再是以前,你实体店开得好不好,与地产商或房东无关,反正旱涝保收,风险全部由实体店承担。

迫使传统实体店重新定价

以前的商业可谓是贪婪的,比如某成本30元的小家电,可以卖到299元,还在各大所谓的媒体与MBA课堂上大书特书,认为卖高价是有本事。比如某成本150元的衬衫,在高端商场卖1500元。某口红成本25元,在专柜更是卖到499元。这不是现在生意不好做,而是以前抢钱抢习惯了。我们现在将眼下实体店萧条的原因,直接归结为整个经济形势的萧条,显然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实体经济不是被电商打败的,而是败给了自己。传统的品牌,线上销售越好,线下关店越狠。价格优势就是关键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线上线下同价,实体商家就会被自己打败。而近年来,线下实体店,优衣库、迪卡侬、宜家、海一家等实体店,不仅人气不输电商,而且合理的定价,导致利润也非常可观,一点都不输给电商。

今天很多人都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大众消费习惯,零售实体店完蛋了,我认为这是忽悠。回过头想想,互联网是怎么打垮线下的?就是靠低价。互联网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客户用脚投票,你价格高,自然离你而去,但如果线下能做到和线上同价,我相信消费者就会重新回归线下,优衣库的逆势扩张就是明证:在保证一定品质的基础上,谁把价格降下来,谁就能重新获得市场。新零售业态的含金量比传统零售业态高在哪?借用名创优品叶国富说,“三高”和“三低”,即“高效率、高科技、高品质;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做到这六个关键词后,产品就可以像自来水一样,让消费者没有压力,想用就用。

回归商业的本质

这几年实体店是最难的,电商的廉价和实体店房租的上升,是对实体店的双重挤压。实体店的主要成本是房租和人工成本。房租又是主要中之主要。实体店比较委屈的是,房租成本其实不是由实体店决定的,而是由商业地产决定的。电商高速发展的这几年,恰逢商业地产高速发展,房租快速上升。实体店与电商,成本一升一降,对比太明显,难怪实体店成为电商的标靶。而疯狂地产的背后,过剩的苦果也给实体店回归带来了希望。当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空置率还没有得到解决的同时,二、三城市又遭遇了相同的问题。有数据表明,部分二、三线城市如成都、沈阳等地,在建和计划施工的综合体项目少则二十余,多则上百个,全国商铺待售面积则超7000万平。由于竞争过于激烈,一些耗资巨大的项目频繁遭遇招商、同质化、高空置率等窘境。

每当万物沉寂,必有强大的新生命在孕育,它会引领下一轮万物复苏。大萧条里必然藏着大机会。在这个充满着变数的时代,各种逆转都会随时发生。比如,在PC互联网时代,淘宝、京东革了实体店的命。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又将他们沦为了传统企业,而近期,关于实体店逆袭案例越来越多。因为实体零售企业依托积累多年的供应链优势、上亿的忠诚用户和细致入微的服务能力,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所形成的“O2O模式”将会迸发无穷的潜力,这是传统电商所无法比拟的。树大根深的实体企业一定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因为实体店的功能是电商难以替代的,体验过电商的新鲜感以后,顾客会怀念和回归实体店的体验功能。如果实体店与电商能形成成本均衡,则实体店的体验功能就很关键了。电商推O2O,还是惦记实体店的体验功能,想把实体店变成电商的展示厅、体验厅。对于“提袋购物”的商品,O2O的价值就在于:实体店提供体验,电商提供廉价。现在实体店和电商在成本上达成均衡后,实体店的体验是电商替代不了的,而电商的廉价是实体店可以逼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