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健康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健康指导意见范文1
在充分征求高等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代替了原用的《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体检标准》,并从20**年开始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中实行。《指导意见》要求与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不同点主要有五方面:
一是进一步放宽对患疾病或生理缺陷者的录取要求。除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血液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无法完成学业的疾病及学习不能自理的考生,高等学校可以不予录取外,对患有其他疾病的考生,只要不影响专业学习和其他学生,录取时一般应不受限制。
二是对原体检标准规定患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的考生不能录取的专业进行了调整。明确了由于所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按专业培养方案完成学业的录取受限专业;对患有不影响专业学习的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但今后对在该专业领域内就业可能有影响的,提出不宜就读专业的指导性建议,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报专业。
三是由于视力及肝功能不正常等方面的原因,高等学校可限定部分专业不予录取。
四是对肢体残疾、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高等学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五是高等学校应对入学新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对复查后不能进行正常学习的,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指导意见》只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时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的指导性意见。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规定,补充规定必须合法、合理,有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但不得以不具备办学条件或不符合培养要求为由,拒收确能进行所报专业学习的残疾考生。补充规定要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二)几种常见的问题
1.做过眼部手术(PRK、LASIK矫正近视眼手术)的考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按照“PRK”“LASIK”手术适应症,必须18周岁以上方能实施该手术;术后未满6个月的考生视为体检不合格。
鉴于“PRK”“LASIK”手术后亦为矫正视力,其原有高度近视的本质并未改变,也不能阻止近视的发展。因此实施该手术后,招生体检结论仍维持原有近视度数的体检指导意见。
实施“PRK”“LASIK”手术的考生,在参加招生体检时,必须出具手术证明(内容:手术医院、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原有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度数),以便作出适当的体检结论。凡隐瞒手术病史者,一经查实作体检不合格处理。
军事院校、公安院校考生实施过“PRK”“LASIK”手术者,参照征兵体检规定为体检不合格。
2.体检中要注意的问题
考生在接到招生办公室的通知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医院按指定程序接受体检,同时应注意空腹前往以做肝功能检查。考生应提前半小时到体检现场。在接受检查时,考生要克服紧张心情,保持正常心理状态,与医生配合好并如实地回答医生的询问,不要因为精神紧张过度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的出现。如有这些现象出现,应如实向体检医生反映,请求稍事休息,再进行重新测量,以免因精神紧张而导致体检部分项目不合格,影响专业的选择和学校的报考。体检过程中,考生不得向体检医生或其他工作人员探询结果。体检未结束,考生不能擅自离场。在需本人填写体检表时,考生应认真仔细,如实填写。不允许体检中弄虚作假或找人替检,一经发现,取消入学资格。在体检时患病(如感冒、发烧等常见病,不包括肝炎等影响参加高考报名的病)的考生,应事先向老师和医生说明情况以作体检项目调整,由老师与医生约定复检时间。另需提醒注意的是,在体检的前几天,同学们应注意充分休息,并做好眼保健操,避免因学习时间太长,用眼过度造成的视力下降。总之,在体检之前要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有最佳心理及生理状态,不至在高考体检环节留下遗憾。
3.对体检结果有怀疑的处理办法
允许复查的范围:肝脾肿大、可疑肺部病灶、心脏杂音、听力、嗅觉、色弱、视力、身高、尿常规等。
考生对体检结果有疑问要求复查者(血压、过早搏动等不得要求复查),应在接到体检结果通知后两天内,由考生本人向当地(县、区、市)招生办公室提出申请,经主检医师同意,招生办公室批准,到指定医院复查或由市(地)中心体检组会诊。
体检结论不合格的考生,可向当地招办申请复查一次;复查后若不能作出准确结论的,经主检医师签署意见,当地(县、区、市)招办介绍,由市(州)招办确定医院再复查一次;仍不合格者,不再复查。复查所需费用,一律由考生自理。考生不经批准自行联系复查者,其结果一律无效。
高血压健康指导意见范文2
误区一:血压不达标就用药
高血压病人并非都需要用降压药,对于早期血压≥140/90mmHg,<180/110 mmHg,无症状,不存在危险因素和心脑血管,肾脏靶器官损害,也没有糖尿病等合并疾病的患者,可先采用适当休息,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改变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以及辅以镇静剂等综合措施。这样,一部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即小于140/90mmHg。经过上述处理,血压在1~3个月还不能达标,这时才考虑使用降压药。如果第一次测血压就超过180/110mmHg的话就需要立即用药治疗。
误区二:不难受不服药
也有不少患者虽认可药物治疗,但却以自觉症状之有无及忍受程度来取舍用药。这同样是十分有害的。临床上,一些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测量血压有明显异常或进行有关检查时才发现自己的心、肾、脑及血管已有不等程度的损害。有的甚至可以在“毫无察觉”时突发中风、心肌梗死等致残致死悲剧。这就警示我们,血压升高及器官受损的程度、预后与患者的自觉症状可以不一致,待到忍受不了再去服药,则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客观指标――血压值及作为靶器官的心、肾、脑、血管损害的客观检查资料去遵医瞩用药。
误区三:服上药物就一劳永逸了
很多患者开始用药后血压达标了,就很少再监测血压,生活方式干预也少了,殊不知非药物治疗是贯穿于高血压治疗的始终的。而且血压受季节,乃至情绪和休息的影响都很大,所以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目前提倡患者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自测血压以协助评估。
误区四:相信保健用品和食品
当今市场中充斥着各类保健用品,利用患者特别是老年人不愿用药,特别是西药的心理特点进行促销。如理疗仪,降压枕,保健食品等。这类商品多数没有科学依据,,结果患者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耽误了病情同时浪费了大量金钱。
误区五:吃上药就停不掉
当确诊为高血压病,在单独使用非药物疗法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心理调适等未能使血压稳定在 140/90mmHg以下时,就要进行药物疗法。回避患病的现实,认为“一旦吃药即终身离不了,不能接受”的态度是非科学理性的态度。诚然,高血压治疗往往是终身性的,但这与某些的成瘾性完全是两码事。要充分认识: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而且会损害全身多个脏器。如即便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6%。
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坚持认真服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140/90ImmHg乃至理想水平<120/80mmHg,同样可以有健康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同样可以延年益寿。相反,讳疾忌医、视药如虎,那么,高血压导致的严重的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误区六:血压达标越快越好
一些患者希望用药后血压很快能降下来,但通常如果不是高血压急症,我们强调降压要平稳达标,并且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切忌矫枉过正。一旦过快地降低到“正常”水平,一些老年人存在动脉硬化,脑血管调节功能失衡,反而会导致脑缺血等问题。
误区七:甲吃某种药好,我也应该有效
当确诊为高血压病后,就要在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病情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生活、工作特点,因人而异选择用药。适合别人的用药,对你来说也可能就是禁忌。比如说你有支气管哮喘,那么β受体阻滞剂你就不能用。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如同量体裁衣,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误区八:降压药物应定期换一换
有些人担心降压药同抗生素一样,长期服用要产生抗药性因而经常换药吃。视药品如食品,今天服这药,明天换那药,随心所欲。这种做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殊不知医生制定的药物方案是在多年治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了深思熟虑后作出的。用药方案第一根据你的具体病情,第二要通过一段时间才有效。所以随意更换药物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甚至对自己的疾病有负面影响。即使你可以应用,也会导致一段时间血压的波动。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如需要换药,应该充分征求医生的意见。
误区九:迷信贵药、新药与洋药
高血压健康指导意见范文3
方法:共收录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者资料,对其临床分析治疗效果综合评估。本次治疗按照高血压指数实施分期治疗,先对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详细分期,再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疗效实施综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值(P
结果: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结论:老年高血压分期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此方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血压分期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13-01
高血压是社会群体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是十分常见的病种。对于老年人来说,因心血管组织功能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其面对高血压的抗病能力减弱,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将会造成突发性的死亡。现结合我院收录的60例老年患者资料,对其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收录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者资料,对其临床分析治疗效果综合评估。60例年龄范围,65-80岁,平均年龄71±2.2岁,病程时间1-10年;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72±1.6岁,病程时间3-10年,平均病程7.5年;女20例,平均年龄70±1.9岁,病程时间1-8年,平均病程5.3年。所有老年患者症状表现: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因60例老年人的年龄、病程、症状等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效果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分期。鉴于早期统一治疗法存在的不足,对老年高血压者采取分期治疗措施,根据不同阶段的血压水平,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按照上述标准,对60例老年患者血压值逐一测量,记录血压后按期划分,为后期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
1.2.2评估。为了详细对比传统治疗与分期治疗的差别,此次对60例老年者治疗效果综合评估。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疗效实施综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值(P140mmHg、舒张压>90mmHg[1]。
2结果
2.1分期。根据表1的标准,60例分期情况,I期28例,年龄65-70岁;II期22例,年龄70-75岁;III期10例,年龄75-80岁。从分期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值也逐渐提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2疗效。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从表2看出,结合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标准,本次60例总有效率为97.7%,经2个月治疗58例血压值稳定,恢复正常标准。仅2例,因年龄、病程、血压值等因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延长治疗周期后均可恢复正常值。高血压临床分期治疗只是暂时性恢复,患者出院后必须依靠药物维持血压,且注意饮食方面的控制。
3讨论
国际标准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中国标准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两种年龄界定并无太大差异,但高血压却是所有老年人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对老年高血压主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两种,需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3.1药物治疗。
(1)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压达标的方式: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140/90mmHg以下;高风险患者130/80mmHg;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2]。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3)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3.2非药物治疗。一般老年高血压病人每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建议标准为:①主食(米饭、馒头、玉米、小米、绿豆、地瓜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每日应限制在200~300克为宜,不吃或少吃甜食。②瘦肉、蛋、禽类及豆制品含蛋白质丰富,每日摄入量宜在50~100克,且可以豆腐等植物蛋白为主。③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每日蔬菜总量可在500克左右,可分散在4~5餐中吃完[3]。④可以长期饮用绿茶、聚良方中华舒压茶、杜仲茶、罗布麻茶等降压茶来加强免疫力。
4结论
当高血压进入“高危期”(III期),老年患者易猝死,这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的。传统治疗方案对高血压坚持全程治疗,虽然这类方法疗效显著,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问题。新时期医疗方法改革更新,“分期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马艳芬.老年人高血压疾病成因及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1期
高血压健康指导意见范文4
有病早治、没病早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如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人们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能力?健康体检─这一疾病预防的有效手段,就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刻认识到通过健康体检可以发现一些无痛或症状不明显的疾病,而早期发现和治疗这些疾病对于病人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1 通过健康教育使人群重视健康体检
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措施。早年做体检都是半强迫性的,不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如征兵入伍、高考、就业等组织的体检,其目的是检验受检者能否胜任工作,很多人都不会主动去进行体检,因为没有人给你付这笔钱,大家也没有这个意识,认为把钱用在健康体检上没有实质效果,似乎不太划算。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和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的生命观、健康观和保健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健康是第一财富”,“要小康,先健康”已成为新时期人们一致追求的目标,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个体与单位的重视,人们也不再是有病才上医院,健康体检已日益为大众所接受。要求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共同理想,实现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状态。
要知道健康体检绝不是单纯为了查出危急重症,更重要的是发现某些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一些非传染性疾病,起病慢,病程长,不会马上对生命构成威胁,加之人们对这一类疾病危害健康和生命的认识不足,往往不会把通过体检检查出的诸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作为健康体检的收获。同时也不知道这类慢性病应该如何积极预防控制和治疗,所以才会出现高血压病“三高”、“三低”的特点[1](三高指: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三低指: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有效控制率低)。其实这些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治才是健康教育更应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健康体检中,对不同的受检人员要进行不同的指导,对尚无症状者,重点给予生活方式、心理调节等的指导;对已经患病者,让其进一步了解危险因素,干预不良行为,指导合理用药,以控制症状,延缓病情发展,防止恶化。
2在健康体检的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充实服务内容
为了让体检更加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在体检中除了常规的内、外各科诊断、常规化验、放射、B超检查外,还对各单位整体和每个个体的健康状态进行了解,并给予有关专业的指导意见。同时还加强体检队伍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体检中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可疑迹象。去年我们在为某行政部门进行70人的健康体检(实查52人)时,在受检者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查出肝癌1例、宫颈癌1例、肝功能异常11例、小三阳1例,并立即通知受检者单位,让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为患者赢得了时间,受到了受检者单位和家庭的好评,提高了体检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让更多的单位和个人自愿接受健康体检。
虽然大家已经开始重视保健,但是在身体未出现症状时,人们很难自觉地走进健康咨询室,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预防保健知识了解的不够细致、不深入,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作紧张、繁忙、压力较大等原因,使他们无暇顾及如何防病保健。因此,在体检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健康咨询贯穿于整个体检过程中。对于受检者出现的问题或疾病,了解和分析引起的原因,综合受检者的生活方式、运动锻炼、家族情况、性格特征以及各种检查和诊断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由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担任体检总结,进行综合评价,发给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提出预防保健措施,免疫接种建议,并且还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现场健康咨询,由于以上措施是针对自己和单位的健康问题,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的人明显增加,他们觉得收获特别大,真正提高了他们的防病保健意识,逐步建起了良好的生活方式。
3健康教育要延伸到体检后,要建立健康档案及追踪
高血压健康指导意见范文5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人口学资料来源于硕放街道派出所,主要疾病及危险因素资料,来源于社区诊断基线调查和《无锡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制社区诊断报告》。
1.2方法
将硕放街道所有的居委会按照地理位置分成东西南北中5个片,每个片各随机抽取1个居委会,对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居住年限≥5年)进行整群调查。若35岁以上人口不足6 000人,则继续调查邻近居委以补足,直至调查人口略超过6 000人为止。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式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家庭居住条件、居住地环境污染情况、医疗保障情况、主要疾病史(包括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伤害和残疾)、家族史、吸烟、饮酒、饮食、生活起居及体育锻炼情况,并完成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脉搏和血糖等。
1.3判断标准
既往有病史者,以医疗机构的诊断为准。既往无病史者,以本次体检的结果为准, 诊断标准参照有关国际标准。
1.4调查质控
调查方案报无锡市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调研人员为硕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经培训合格后参与,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均校验。实际调查6 208人,其中有效调查6 156人,应答率为99.16%;调查同时由质控人员随机抽取5%的调查表进行复核,正确率为99.98%。所有调查资料按照统一标准整理后,由经过培训的专人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错误检查。
1.5数据处理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 3.1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进行录入建立数据库,用SPSS for Windows 12.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1] ;采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标化计算。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6 156人,其中男性2 995人,女性3 161人,性别比0.95∶1,人口基本构成情况见表1。
2.2主要疾病现患情况
高血压患病率最高,达31.06%,其次是糖尿病(5.52%)和胃肠炎(4.34%),主要疾病合计患病率达57.96%(表2)。
2.3重点疾病分析
2.3.1高血压共查出现症患者1 912人,总患病率31.06%(标化率44.95%);其中,有既往史者978人,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51.16%,新检出患者934人,占48.84%;既往患者中规律服药者746人,占76.29%;规律服药血压控制正常者284人,控制率为38.11%。
2.3.2糖尿病共查出现症患者340人,总患病率5.52%(标化率5.06%);其中,有既往史者139人,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40.95%,新检出患者201人,占59.05%;既往患者中规律服药者114人,占81.88%,不规律和不服药者占18.12%;规律服药血糖控制正常者63人,控制率为54.87%。
2.3.3恶性肿瘤共查出现症患者44人,总患病率720.84/10万(标化率608.17/10万);其中,患病率最高的为胃癌(245.74/10万),其次是大肠癌(131.06/10万)和乳腺癌(81.91/10万)。
2.3.4伤害共查出现症患者182人,总患病率2.95%(标化率2.73%);其中,伤害种类以运输事故和跌倒为主,两者占患者总数的75.00%;发生场所以街道和公路为主,占48.89%;发生时活动以工作为主,占60.56%;发生伤害后平均住院27.40 d ,休息172.60 d,人均治疗费用为9 979.68元。
2.3.5残疾共查出现症患者160人,总患病率2.60%(标化率2.47%);其中,残疾分类以肢体残疾为主,占患者总数的64.78%;残疾原因以外伤性和疾病后遗症为主,占69.18%;残疾水平以至少1项活动受限为主,占60.38%。
3讨论
3.1主要人口问题
本社区人口结构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女性多于男性;同时,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9.51%。人口的老龄化一方面使工作人口的数量减少,需要社会抚养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给本社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2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当前本社区居民主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胃肠炎等慢性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治疗费用大,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其中,高血压又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存在着明显的“一高二低”现象(即患病率高、知晓率和控制率低),成为社区居民应优先干预的主要疾病。因此,今后在社区医疗机构中要强化落实35周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对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管理,开展知识普及和行为干预的综合防治措施。
3.3主要危险因素
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是缺乏体育锻炼、体重超标、吸烟、常吃盐腌制品、蔬菜摄入偏少、睡眠过少或过多、饮酒和口味偏咸等。其中,缺乏体育锻炼、体重超标和口味偏咸等又是高血压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
3.4卫生保健知识情况
社区居民卫生保健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和报纸,仅有38.52%的居民希望从卫生院医务人员获取卫生与健康知识,而26.50%的居民经常在看病时从医务人员处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仅15.39%的居民最希望通过上门服务来得到保健服务。社区居民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偏低,而最希望得到的保健知识则是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见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防治知识。因此,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进行卫生防病科普知识的宣传,促进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社区卫生工作者提供服务的重中之重。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次基线调查的结果,开展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已成为本社区的一项迫切的公共卫生项目。应在街道领导、社区参与和专业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采取一、二、三级预防相结合,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社区居民中开展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病干预和综合防治,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切实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4参考文献
高血压健康指导意见范文6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性病症,由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狭窄导致。近年来,该疾病病发率持续上涨,且呈现年轻化病发状态,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因此,从冠心病危险性因素角度出发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将我院接收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行不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抽选2012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冠心病患者1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位于50-75岁时段内,平均(56.1±1.1)岁;干预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位于51-76岁时段内,平均(56.2±1.2)岁。100例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疾病诊断,均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两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行临床比对(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临床基础性护理,如:吸氧、吸痰等;干预组患者根据冠心病临床危险性因素行护理干预,包括:①患者临床入院后护理人员统计其临床资料,包括:生活习惯、慢性病症等,多和患者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等,便于了解临床危险性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1];②临床健康教育前期,护理人员首先应发放制定健康教育手册,让患者初步了解教育内容,健康教育过程中认真回答患者提出问题,直到明白为止;③叮嘱患者日常饮食后休息30分钟,以易消化类食物为主,多吃维生素丰富类食物,多喝水,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绿茶类饮品摄入量,将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自身体重处于正常指标[2];④针对爱好喝酒患者来说,应尽最大限度的减少饮酒量,可让其中午饮用适量红酒,或让患者饮用花红酒,便于活血化瘀;⑤告知患者根据临床医师叮嘱按时服用药物,禁止出现随意更改药物或增减药物剂量现象,且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身体变化,发现异常后及时处理;⑥患者出院后按时随访,了解患者饮食、服药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告知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确保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进而加快康复进度[3]。
1.3观察项目 (1)比对两组患者康复情况;(2)比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标准:护理调查总分在90分以上为满意,位于60-90分之间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数资料进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对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心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发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对(n,%)
组别 例数 心功能障碍 心肌梗死 心绞痛
干预组
常规组
X2
P 50
50 2(4.0)
8(16.0)
4.000
0.046 2(4.0)
9(18.0)
5.005
0.025 3(6.0)
10(20.0)
4.332
0.037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比对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0%,包括:满意患者30例,一般19例,不满意1例;常规组患者满意率为80.0%,包括:满意患者15例,一般25例,不满意10例,差异性鲜明(X2=8.274,P=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