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学教学计划

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1

1.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分析。

传统的中级会计学教学模式是统一安排、集中授课,追求整体进度,依照中间水平进行课程的规划安排,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对不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掌握程度不高,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好的越来越好,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愈来愈吃力,不利于学生发展。

2.学生学习能力缺失。

学习能力不仅表现为接受、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运用,传统中级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偏重教师的讲述与重复,“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没有精力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融会贯通,对知识的认知只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入理解,独立学习能力较差。

3.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

中级会计学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需要结合实践检验来丰富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但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同,传统教学模式又不重视“因材施教”,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较低。

4.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仅限于课堂上的提问,这对于中级会计学教学来说远远不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习效果也不能及时得到传达,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了“授业”的角色,并未实现“解惑”的作用。

二、中级会计学网络教学特点

网络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中级会计学教学注入了新动力,结合其自身特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中级会计学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方式现代化。

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全面主导地位的方式,网络教学提出一种双向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构建创造性学习空间,允许学生自由探索,以网络信息为载体,实现教与学互动的和谐场景。

2.教学手段信息化。

计算机软件、网络代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黑板、粉笔、作业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更为丰富的实例,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资源,诸如企业凭证、账簿等数据,方便学生直观感受,实际探究,同时,还可利用各种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件,让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3.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

区别于传统的试卷考核模式,网络环境下的评价方式更为多样,通过凭证的撰写、账簿的核算及会计软件的模拟操作测评,教师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方便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计划的策划。

三、针对网络环境下的中级会计学个性化教学可采取的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

网络环境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课程设置时,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与评价及时做出调整,为每一名学生打造“量身定制”的课程安排。

2.综合教学内容。

中级会计学既是一门会计学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合理分布,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训练。

3.改善教学方法。

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除基本的会计理论教学外,对会计核算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可依据学生兴趣点,选用包括案例教学法、虚拟现实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等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也可以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学习,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

4.改变考核体系。

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2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有效教学

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企业将财务软件作为重要的核算工具。为了顺应时代客观环境的发展,高校也普遍引进了先进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已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会计信息化教学呢?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

笔者认为应该将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目标定义为: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典型会计软件完成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处理,明确手工核算模式与计算机核算模式之间的区别,尤其是计算机核算的优越性,另外还要特别强调会计信息化软的维护能力。以笔者所在院校采用的用友U872财务软件为例,大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处理教材中的模拟业务,但是当软件操作过程中碰到这样那样的锁定,比如说在录入期初余额时系统提示:“科目***正在被机器***上的用户***进行(期初余额录入)操作锁定,请稍后再试。。。”,许多同学就束手无策了,大部分同学的第一反应就是翻课本,可是这些问题在一般的会计软件应用教材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如果有一点软件维护能力就会知道只要清除账套数据库中GL_mccontrol(科目并发控制表)中的记录,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明确了教学计划之后,相关的课程设置也要科学合理,笔者认为和财务软件应用配套的课程也要根据院校实际情况进行开设。比如说通过开设《VisualBasic》、《Access数据库》或者数据库基础知识相关的课程,让同学除了掌握财务软件操作之外,还能了解到为软件提供后台支持的数据库是如何运作的,进而解决一下软件运行中数据库方面出现的问题;通过开始《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让同学在操作中不至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以笔者上课使用用友财务软件时的经历为例,曾经有同学在录入固定资产原值时由于数值位数较长,前半部分数值在录入后就自动隐藏了,有同学就问为什么自己都录入数据了,可是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界面上这台固定资产原值却是这么多零呢?其实,只要学过EXCEL就知道把列宽调整的大一点,数据就会全部显示出来。另外通过开设《ERP创业经验模拟沙盘》等实战型课程,让同学对物流和资金流都有更直观的认识,进而为提高软件学习的兴趣。

二、有良好的软硬件配套设施,保障会计信息化教学

在软件方面授课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会计信息化教学既涉及到会计学科相关的内容,又涉及到计算机学科相关的内容,而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这给担任该类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带来很大挑战。大部分教师要么会计实务不熟悉,要么软件设计编程欠缺,使相关内容的讲解不能深入,因此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应该从长远着想,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提升素质。

在硬件配备方面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化实验室、正版授权的财务软件都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以笔者了解到得相关信息来说,许多院校,特别是一些经费紧张的院校都使用试用版的财务软件,这样在教学中不仅出现了诸如“演示期限已到”等问题,而且还不能进行业务分工,基本上都是由一个同学从完成从增加操作员建立账套到结账编制财务报表的全部过程,虽然可以提高同学的综合技能,但是无法再现企业真实的业务环境。另外据笔者所知,绝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信息化上机实践仍然采用分立的财会管理部分,而没有做到与供应链的集成应用,许多本应该通过软件自动生成的凭证却一味的从手工凭证录入进行处理,没有整整体系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三、积极参加各种信息化技能竞赛,促进会计信息化教学

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5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的主体是会计,应以会计理论和技术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科上它应归属于会计学学科的专业。然而,目前会计电算化的中、高等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普遍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设置停留在基础十应用的课程教学模式上,即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若干门会计系列专业课,一门计算机会计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把计算机视作为会计核算的一种工具,误认为只在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记帐、算帐、报帐等便是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全部,走入了计算机工具论的误区。这样,远不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二)教材编写滞后,教学结构不合理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希望学到最新、最先进的知识,然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使教材根本无法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所以学生所学知识始终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同时,教材内容结构多偏重基础原理而缺少电算化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下降。

(三)电算化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

现在大多数学校一般都是由计算机老师担任计算机课程,会计专业的老师担任会计系列课程。普遍存在计算机老师不懂或少懂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老师不懂或少懂计算机知识的问题。学校缺乏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懂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师,导致计算机课程与会计课程严重脱节。

二、对中专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进行合理的教学定位

对财经中专学校的学生来说,合理地规定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各课程之间的衔接,便于教学计划的安排。如果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则单项或多项会计业务,如工资核算、银行对帐等是最初的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而全面会计核算电算化则是会计电算化的现实发展阶段,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以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目标。根据目前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校的软、硬件配置,我认为中专学校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全面的会计核算电算化这一基础上是比较合理的。

(二)改善会计电算化硬件教学环境

现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先进手段纷纷被引入会计电算化教学领域。我们的硬件环境应当跟随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不断的更新换代,在投影仪、打印机等基本教学设施具备以后,应当建立内部的局域网,安装Oracle、Sybase、SQL-server等大型主流数据库,安装流行的财会软件,全方位的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让学生切实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技能,熟悉将来的岗位要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行一系列软件建设:模拟会计电算化流程练习、自学网站、操作规范演示等自主学习环境建设。

(三)合理安排学习课时

单排版的用友ERP财务软件,学生从建账到企业门户、总账、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库存管理、销焦管理、采购管理,UFO报表模块,全部可以进行独立系统地操作。因为ERP是项操作性非常强的知识,在教学时,采用教师模拟操作讲解,重点让学生自行操作练习为主,让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除了为学生们安排半学期72学时之外,还特别采取了一个月集中实训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数据连续保存,不易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掌握知识的速度快,融合各模块的时间性也强,但是弱点也有:长时间面对电脑,容易产生疲劳及厌倦感,不过效果较好,学生对用友财务软件的学习抱有很大的热情,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各个模块的操作及应用。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师资培养

会计与计算机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很多学校仍然采用的是两张皮的教学模式。分别由会计教师和计算机教师担任会计课教学和计算机课教学,极大地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新型学科,需要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学校应积极支持和鼓励一部分有基础且爱好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涉足会计电算化教学领域,把他们培养成专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无论是会计教师学习计算机知识,还是计算机教师学习会计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都要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学校要不断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加强业务培训,尽快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授课的基本技能,提高教学水平,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

(五)与就业形势相结合

中专学生就业形势虽然较好,但如果毕业之时,手上有技术含量较高的证书的话,找工作相对来说会更容易一些。因此,在学习用友财务软件的技能之外,再考取相关能力的证书,例如,会计电算化证,老师也应该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一个有真正技能的人。

(六)与就业形势相结合

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6

1、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专业要求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一定要有比较强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实践性非常强。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多数会电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上很少或者没有在企业电算化应用环境中的实际锻炼,因此他们可能比较熟悉相关财务软件一般性操作,但对会计电算化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和维护方面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2、 会计电算化教师教的太多,学生主动学的过少

目前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先讲解理论知识,待学生理解并掌握以后,再安排上机实践,并且在上机实践操作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讲一步,然后做一步。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知识机械的模仿,而缺少对会电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往往学生只是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许多学生通过了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但是连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都不熟练,更谈不上去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思想,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凭会计电算化相关证书找到工作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却在电脑上连基本的凭证都处理不好的情况。

3、课程设置僵化,缺少知识的相互关联和综合运用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以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构成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看似很完整,该教的都教了,但是各专业课程之间缺少相互之间的渗透,各专业教师各人教各人的,缺少课程之间的衔接。例如:专业课成本会计中在成本会计实训时大都用比较费时费力的手工处理,这样学生学起来和操作起来都比较枯燥乏味,其实它完全可以和《EXCEL在会计中应用》课程结合起来,学生可以用EXCEL进行成本会计的相关实训操作。

4、会计电算化技能的提高受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制约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学生都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会计证资格考试,但是这类考试都属于会计水平考试,考试内容的范围与会计专业需求及社会需要都还有一定的差距,考试内容比较窄,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各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都根据相关会计证考试制定了相关的课程标准,有的还以课程标准来衡量教学,这样就把有限的课时让位于会计考证,使我们原本安排的教学内容打了折扣,学生的会电专业技能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

1、 提高专业教师自身实际操作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教会学生财务软件操作的同时,也要树立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思想,这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授人以渔的基本思想。这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熟练的会电实践技能,还要有系统管理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应该定期参加会计理论知识的相关培训和学习,系统的更新和完善会计理论知识,树立会计新理念,不断提高会计理论教学水平;同时,也应该参加一些财务软件公司组织的实践培训,或者是到企业进行挂职实践,进行会计电算实践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上机操作,提高自身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操作技能水平。

2、配备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建立完整系统的实训环境

基于因特网的实现管理与业务统一的第四代财务软件是当今市场主导方向,实现财税协同的第五代财务管理软件已呈发展趋势,因此,电算化实训室在硬件上应具备网络化工作条件,在实训中,学生分组模拟各自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网络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存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记账、结账和报表的编制。在每一次的模拟实践中,同一组的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自身的感受,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流程。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随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从而及时给予指导。

3、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专业,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一些更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和锻炼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等。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后,专业教师依据教学计划设计好每次上机的具体任务,在上课之前将本节课的任务布置下去,组织学生在上机前对任务作好预习。每次课完成任务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根据电算化岗位分配小组中每一位学生的操作内容,岗位要经常进行轮换,才能使每位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流程,熟悉财务软件的工作原理;课程考核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业,这样可以避免个别学生掉队,同时起到小组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与会计理论课的结合,提高学生的会计综合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任务设计时,要结全相关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避免实训任务的内容片面、孤立的教学情况,使会计电算化实训与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强化系统性。

例如:在学习基础会计时,同时开始学习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实训任务与手工会计实训案例一致。在手工模拟实训时,学生先利用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手工模拟实训,然后再通过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利用财务软件再次进行处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完成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和输出会计报表等工作,这样学生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也能更好地领会电算化的工件思想。

5、考证与能力培养要分清,建立有效的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