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指导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研修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研修指导意见

校本研修指导意见范文1

一、重视师训方式转型,创建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

转型期,我国教师教育正面临转型变革的诸多挑战。从扩充数量到提高质量、从提升学历到提高素质、从只关注课堂教学到重视课程育人、从重视教师单一教学技能到发展综合素质,教师教育亟待转型变革。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专业权威性往往体现为占有信息资源的多寡,以及资源整合和利用的能力。创建开放、多元、交互的师训模式,已成为教师教育转型变革的必然选择。2016年山东省中小学全员远程研修,率先推出了“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优化课程资源,改进研修方式,创建了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中小学(含幼儿园)全学科全学段新型师训模式,这无疑是一项主动适应新常态、改写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引领师训改革创新的前瞻性探索。

二、强化各级专家队伍建设,“一线名师”培训“一线教师”

专家队伍建设是提升师训课程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是确保师训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自2001年启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山东省通过“齐鲁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评选,以及多样化国培、省培高端研修项目等,在全省培养了一大批名师、名校长,通过成立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教育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等公益社团组织,在全省汇聚了一大批由名师参加的不忘初心、有责任、有担当能力、充满教育情怀的志愿者,这批可谓山东教师教育建设中“塔尖”人物,对全省各层级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处在“塔基”层面的广大农村学校队伍建设,通过网络培训、各级教师培训、省定贫困村骨干培训和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等,发挥了巨大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所组建的省、市、县三级专家团队,分别由来自于高校教授、教科研部门专家、齐鲁名师名校长、各市县优秀教研员及地方名师名校长等志愿者构成,分别担任省专家、市县指导教师和研修组长等角色,凸显核心专家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公益性等特点,亦可谓“一线名师”培训“一线教师”,是一项组织便捷、经济高效、“接地气”的师训专家

团队。

三、建构菜单式课程体系,满足教师个性化自主选学需求

1.明确工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目标定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借力山东能在同一时间承载20余万教师在线研修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优势,启动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以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目标,以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下称为“优课”)为主线,开发丰富的菜单式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自主选学需要,强化教师过程参与和实践“创课”体验,真正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员,把课程的开发权交给学员。建设自主、开放的教师个人空间和专题工作坊,完善各级专家团队指导机制,形成以工作坊为纽带、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促进教师借力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提升专业发展自觉,增强教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构建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参加研修学习、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每学年每人至少要上好一堂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课,在校内进行‘亮课’,组织交流研讨,并通过县、市、省三级‘晒课’和‘赛课’活动,评选出省级‘优质课’,用优质课评选激发、调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用信息技术助力整个教育教学改革。”

山东省2016“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研修,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遴选国家级、省级“优课”学习资源,持续推进观评课方法与技术学习,搭建多元化选修资源平台,构建起多元化、可选择的年度课程体系,形成了“两段”“2+1”菜单式课程模式。“两段”是指常态化研修阶段(2016.7.26―2016.10.31)、学员“创课”及参与“优课”评选活动阶段(2016.9.01―2017.5.31)。“2+1”中的“2”,即学员在第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必修课+选修课”,“1”即学员在第二阶段需要完成的“创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