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1

一、培训对象

县文化馆专业技术人员

二、培训时间

2020年7月23日至9月13日

三、培训内容

(一)公需科目培训

1.培训方式

采取网络教育培训的方式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登录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平台,按照的学习内容参加线上学习。

2.培训课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等33个方面的网上视频课程。

3.培训学时

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网上公需科目不少于30学时

4.培训形式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集中培训、学习理论,再通过教研活动、撰写案例、撰写学习心得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是发挥引领作用。加强集中培训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对骨干的培训,然后依靠个体努力即自我培训,从而真正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每人每月都要安排2——4课时的自学时间,要订出自学计划。

三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规定每周四下午以及五月份和九月份部分周五时间为培训时间,统一组织、专题辅导。其中部分内容还需要由单位进行培训。

四是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有计划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校本培训中发挥引领作用。

四、相关要求

1.专业技术人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专业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参加培训学习,按照培训方案要求按时完成年度继续教育培训任务。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2

张京顺始终带着这样的信念奋斗在农广战线上,他说:“作为一名农广校教师,要珍重人格,珍爱声誉,加强个人修养;作为一名农广人,对待名利要处之淡然,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之人。”

 

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系的张京顺于1994年调到莒南县农广校担任副校长,从事教学管理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他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培训技能,脚踏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无论多忙多累总是勇挑重担,得到领导和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勤于学习,提高能力

“农广校建校30多年来,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教学特点,都会对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学历多么高,知识多么丰富,都不可能适应所有的需求。”这是张京顺对一个农广校专职教师的基本认识。打铁还需自身硬,张京顺非常注重在随时随地的学习中充实提高自己。一是注重自学。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学习,在不断自学中提高水平提高能力。二是积极参加上级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及各种评优、比赛活动,从中开阔视野提升水平。三是从实践中学,学用结合。为了避免长期教学导致与生产实践的脱节,张京顺积极参与农业涉农项目,还被县科技局聘为“国利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特派员。

 

勇于创新,精心教研

从事农广教育20年来,张京顺在教学培训工作中十分注重教学总结与创新,以逐步提高教学培训效果。在具体实施教学培训的过程中,张京顺发现学员们除了对书本理论知识需要外,对相关技能和实用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于是,他根据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学习特点,灵活设计教学培训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比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学员欢迎。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1998年他总结提出了“以书本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技能教学为补充,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培养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三环节教学法”,该教学法分别在《农村远教》、《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上发表,2006年又被收入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实践与研究》一书,并在山东省农广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以“三环节”教学法为依托,靠综合措施作保证,努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典型介绍,为提高农广校教学培训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3

我校以全员远程培训活动为契机,市教育局学期工作要点为指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突破,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切实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及时组织各教研组观看名师面对面直播,参与精彩的研修活动。

通过观看直播,参与远程线上研修,老师们感到收益匪浅,同时也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校以此为契机抓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形式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调动教研组的研修气氛。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突出质量意识,聚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通过观看直播,参与精彩的研修活动,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规范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教研组长积极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各项正常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地点、有时间、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明确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把新观念新方法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三、丰富教研活动,推进高效课堂。

我校学期初举办了校级公开课,公开打分,择优推荐,10名教师参加了“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4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同时组织引导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晒课,提高“优课”质量,做好“优课”资源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还提高了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工作中的份量,各教研组进行了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多分析教材,多进行专题讨论,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为教师业务水平展示提供服务平台。

组织了“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拜师”活动,师徒双方签订了《涿州市第三中学“青蓝工程”师徒责任书》。学校领导对新老教师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给予了希望,承担了责任,青年教师也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此项活动打开了学校听课、求教的虚心学习的局面。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1实验室安全内涵及安全教育的要素

安全从最开始的应对危险环境的经验之举到现在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安全科学创始人之一张潜提出安全的科学概念是: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安全人体、安全设备和安全社会构成了安全3因素,加上安全的整体性因素——安全系统,构成安全的4因素。虽然研究者不断对安全要素进行修正,但其构成基础都是基于人、物以及人与物的关系这几个基本要素[3]。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事故,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后的损失[4]。实验室安全也是一门科学,它重点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下,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保障师生员工的实验安全技术,以及研究教学科研中实验风险所导致的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发生所需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方法[5]。高校实验室药品种类多、设备复杂、参与人员范围广、层次不同且流动性大,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安全防护重视不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6-7]。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事故的成因入手。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和物2方面原因引起的[8]。博德认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9]。根据高校的特征,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通过教育对人产生直接影响,从最根本的人的要素出发,使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指导安全学习和安全行为。实验室安全教育要明确安全教育的内容,并利用合适的教育方式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的传播[10]。安全教育不仅要着眼于物,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实验室试剂、仪器、设备、机电、环境等,也要着眼于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员的安全理念、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工作作风等[11]。通过将安全理念渗透到师生员工的思想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师生员工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之树立牢固的安全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良好的安全技术和安全行为方式。

2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比较

2.1国外实验室安全教育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开展较早也相对成熟。现从国外一流大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制度和管理、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育形式、效果评价等方面,总结其安全教育特点。

2.1.1重视程度高,法律法规相对完善

欧美高校不仅在法律法规方面有明确与具体的要求,还建立许多规范的安全培训机构,对安全培训严格监管。20世纪5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家普遍在大学工科教育中开设安全类工程专业。1938年纽约大学成立了安全教育中心,率先创立了高等院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英国是推行国家职业安全健康考试制度较早并较为系统和先进的国家,安全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10]。

2.1.2具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在欧美高校中一般安排具有安全专业知识或者经验的人承担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教授直接负责本课题组实验室的安全,定期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并承担主要责任。

2.1.3安全教育培训课程种类多

欧美一流大学教育培训课程资源丰富。对每个师生员工进行实验室准入培训,并设计不同组别或者主题的培训内容,准入培训课程资源丰富、信息公开、自主选择性强。例如哈佛大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辐射安全、危险品运输、机器工具使用培训等。斯坦福大学组织开发了74项安全培训课程,也分为化学、生物等不同的主题。

2.1.4教育形式多样

欧美一流大学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广泛,普遍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线下和线上教育相结合。麻省理工学院准入教育形式有网络培训、课堂培训和实验室现场培训,剑桥大学安全管理部门职业健康安全服务一年拟提供26次培训,包括2次网络自学,24次面授。

2.1.5安全教育管理比较严格

欧美高校不仅实行了严格的培训和准入制度,还非常重视在学生的培养环节加入实验室安全的教育,例如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将安全课程作为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2],而在剑桥大学的学生手册中,有专门关于实验室安全内容的介绍。

2.2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

19世纪60年代,西安矿业学院和首都经贸大学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安全相关专业,但此后,安全专业的教育规模一直未能扩大,直到1983年全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仍只有4所[10]。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13]。

2.2.1教育和管理重视程度低

我国很少有高校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学体系,并且大多数安全教育课程也仅仅是在院系层面较分散的课程,缺乏整体设计和完善的体系。学校对安全教育缺少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教育缺乏全过程的跟进和管理[14-15]。

2.2.2师资和教材资源不足

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安全课程的主讲教师,而开设安全课的高校,师资队伍也多以兼职为主,学生对实验安全教育课程师资的评价远低于其他课程[18]。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的内容覆盖面及深度等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16]。

2.2.3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

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很少在人才培养的层面对安全教育进行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培养能力的阐述。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大都还停留在掌握消防知识等显而易见的安全知识上,没有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产生深刻的认识。

2.2.4课程内容不成体系

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不全面,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缺乏融合,课程结构不清晰[17]。同时,我国安全教育课程中工程技术方面课程较多,各行业通用知识较少,课程方案在不同院校间差异较大[18-19]。

2.2.5教学方式不灵活

绝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主要以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20]。同时大多数安全教育以理念灌输为主,学生对未知危险和隐患缺乏实际体验。

2.2.6对教育效果评价不够

随着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高校也开始逐渐重视安全管理和教育,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但是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的安全教育进行跟进和效果评价。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项全程化的教育,需要长期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制定改进措施。

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理念

通过国内外安全教育对比,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基础薄弱,还不成体系,在众多方面都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对实验室安全教育水平进行整体提升,构建起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构建安全教育体系需要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出发,立足于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原则,并从各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3.1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是构建安全教育体系的基础。结合安全的本质和要素,以及结合高校实验室的功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3.1.1人本理念

安全的主体是人,安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的思想意识直接相关。因为界定安全与否的条件是人的身心状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因此安全教育需要从人的思想观念出发,使之有明确的安全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安全教育需要在课程目标中着重强调培养人的安全素养,以此为基础指导其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3.1.2学科交叉

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是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广,具有综合交叉特点。由于安全的研究对象是事故,事故的发生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因素,因此研究事故的安全科学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方面属性[4]。安全教育涉及工程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专业知识,因此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需要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注意安全通用性知识的提取。

3.1.3信息量大

安全教育涉及到的理论繁多零散,信息量大,因此需要在课程设计上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使被教育者对安全知识有清晰的脉络,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同时由于安全知识的属性不同,对于理论性的和实践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一定要采取差异化教学,利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1.4全程化

安全教育具有全程化的特点。安全教育不是一次性教育培训就能达到教学目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跟进和教育,因为每一种设备或者环境的变化都会带来安全隐患,都需要重新学习。因此,对于教学过程的跟进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并搭建起安全教育的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管理和评价。

3.2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理念

安全教育体系是指将保障安全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相关要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21]。但是对于体系的组成要素,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并没有清晰的阐述。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包括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想、内容、保障、运作和评价5要素[22],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由领导、制度、内容和环境4要素组成[23],也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由教育目标、课程、管理、保障和评估5要素组成[21]。结合不同学者的观点、看法,以目标、内容、方式、师资、评价与管理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6要素,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效果评价和组织管理这6个方面融合起来,提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理念。

3.2.1教育目标立体化

造成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和素养的缺乏。鉴于安全教育以人为本的特点,安全教育不仅是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更是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使被教育者对实验室安全怀有敬畏之心,有意识地提高安全素养。因此,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与防护技能、安全意识与价值观3方面进行立体化设计,培养出集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安全技能、较高的安全素养于一体,具有完整安全人格的人。

3.2.2教学内容结构化

鉴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交叉性强的特点,安全教育应该设计系统的课程结构,使其便于教学和管理。安全知识体系的构建既可以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分为知识类、技能类与素养类,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设计成通识类与专业类,还可以根据安全的要素对安全知识进行主题或者模块分类。无论哪种分类,都需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课程内容单元短小精悍,便于自由组合。同时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给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

3.2.3教学手段信息化

鉴于实验室安全知识种类多、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学方式应该保证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将MOOC等在线教育方式[24]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引入虚拟现实技术[25],将一些需要深度感知而现有条件又比较危险的教学环境设计成虚拟现实,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和探索,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的掌控能力。

3.2.4教学资源多元化

由于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资源还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师资力量,将校内具有安全经验的教师集合起来,开发适合本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制作PPT、视频等教学资料,形成设计型资源。同时充分结合社会力量,聘请具有安全经验的专家,引入成熟的教学资源,比如中国大学MOOC网、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MOOC网站,形成应用型资源,构成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同时集中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3.2.5教学效果可视化

因为安全教育具有全程化的特点,受教育者范围广且层次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充分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开发在线学习和考试系统,既可以跟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又可以直接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跟进与管理,将教学效果可视化,为教学评价改进提供依据。

3.2.6教育系统平台化

针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构建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效果评价等因素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且通过建立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服务和管理,打造实验室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将教育涉及的人、事、物都进行有机的管理,才能够实现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保证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4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探究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是教育的核心,没有课程就谈不上教育。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具体设计和推动,带动安全教育整体发展。

4.1课程内容设置

4.1.1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结合安全教育体系的设计理念,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在设计课程内容体系的时候,可以从安全要素中人的要素出发,设计不分专业、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的通识类课程。这类课程可以从学校层面整体设计,包括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危险源识别、技术安防、安全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普遍性。同时从安全要素中物的角度出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过程接触的危险物质不同,因此安全教育内容又可以细分为各个专业,形成专业类课程,比如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其次,安全课程又可以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课程又可以分为知识类、技能类与素养类。知识类侧重理念的学习,技能类侧重实操教学,素养类侧重安全价值观的塑造。素养类课程可以有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安全产业与经济等。无论是通识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可以按照这3个层次进行分类,这种课程结构的划分不仅有利于构建起全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还能够判断每门课程的性质,方便结合相应的教学方式。

4.1.2学习方案

将安全课程内容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针对每个学习者制订教学方案、计划学习内容和学时要求,使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计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课程方案,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识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整体,每个学习者都学习一定的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同时鉴于实验室安全内容的复杂性,为了使学生的安全素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一定要保证充足的学时,明确必修的课程数量和类别。比如通识类的可以在知识类、技能类和素养类至少各选择1门,至少选够4个学时。专业类的可以根据专业需要重点选择技能类的课程,也至少选够4个学时。除此之外,由于每个学生所做的科研实验都具有特殊性,因此,每个实验室也应该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设计4个学时。这样可以从学校、院系、实验室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而课程时长也保证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锻炼。除此之外,在规定选课要求的时候,需要因受教育者的层次不同而有所差异。安全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以及工作人员。比如对教师来讲,不仅需要学习安全知识,还需要学习安全管理,对于在实验室进行较多操作的工程师来说,其实践性更强,需要学习更多的实践类课程。

4.2教学模式的设计

较好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需要有较好的教学方式进行输出。在安全教育的每个过程环节都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网络平台与线下教育的优势,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信息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分别从多方面进行设计,同时满足学习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学习过程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

4.2.1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混合

可以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原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线上课堂传播。线上课堂可观看视频、PPT课件、论坛信息、线上测试、线上实时视频会议、线上提问、线上教师答疑等。线下课堂教师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内化,传递安全的价值观,同时开展实操性强的培训课程。线上教育方便知识的学习,线下学习方便技能的训练和素养的培养。融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又可以增进交流,从知识、技能和素养多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4.2.2虚拟现实与真实场景教学相混合

虚拟现实的课程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帮助学生深度体验实验和操作环境,增加安全技能,增强安全素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将一些需要深度感知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而现有条件又比较危险的教学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成虚拟情境,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适用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课程可以有:危险源识别、安全事故的教学、危险设备操作、消防应急演练、急救与应急处理。但是也需要注意利用虚拟现实时,学习者在对同一方案进行操作时,每一次出现的现象都是一样的,时间久了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定式思维,面对其他复杂环境判断力降低,因此需要将真实场景的教学与虚拟现实教学结合起来,对操作简单的实验可以采用真实场景的教学。

4.2.3网络平台管理与教师监管相混合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跟进的教育,需要对安全教育进行有效的效果评价。安全教育需要将教师传统的监督以及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在线学习的学习者,可以看到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习的完成度、测试结果、对某门课程的重复学习率等,对在线学习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开发在线教育平台管理系统,可以集成安全教育学习资料、网络考试系统、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模块,在安全教育的每个环节做好管理,为安全教育顺利贯彻做好保障。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肉夹馍”为你整理了这篇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自查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的通知》要求,2020年12月底,市应急局党组对农民工工作进行了认真全面总结。一年来,局党组对做好农民工工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突出以安全责任落实、教育培训、政策法规宣传为重点,狠抓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农民工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局党组把农民工工作融入安全生产的各环节进行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和指导企业复工复产紧密结合,通过安全生产督导检查,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环境、操作流程等方面入手,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督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压实企业本质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职教;管理;秦西学苑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66-02

1 在铁路职教工作中运用“互联网+”的必要性

1.1 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2 “互联网+”在国内的运用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

2015年7月3日,腾讯正式“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并与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腾讯将与各高校将在校务管理移动化、校内消费数字一体化、校园大数据挖掘与信息化建设等搭建“智慧校园”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更多“互联网+”人才,因此这会带来关于“互联网+”的培训及特训职业线上线下教育的爆发。在线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一直是颇受追捧的教育类型,同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互联网+”职业培训主要面向两个群体,一是对传统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二是对想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的培训。

1.3 我段针对“互联网+”思路的探索

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大形势和铁路事业面临的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总公司、路局适时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从思想上融入并强化“互联网+”意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大力应用和拓展“互联网+”,实现互联网与全局各工作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此,广大职教工作者纷纷尝试改革创新学习考试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仅仅停留在创新培训方法上。对于学员的学习意愿、知识短板等“学”的问题涉及较少,这就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培训效果难以提升。二是仅仅停留在丰富形式上。单纯在形式上下功夫,造成了治标不治本,从而导致培训学习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三是仅仅停留在“学练”上。以往研发的学习平台只是在重复“管理者下发内容、职工练习”的过程,管理者对职工整体学习情况不掌握,且职工对自己的学习和测试结果无法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缺少“大数据”思维,从而在管理者与职工之间树起了一道屏障,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囤积了大量“无效”数。所以,创新“互联网+”运用模式,使之为我所用势在必行。

2 “互联网+”在职教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2.1 开发微信公众平台

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之后,多数铁路运输单位管理空间跨度大,职工人数多,分布广,职工培训难度随之增加。加之我段现有职工年龄差距较大,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各自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相差悬殊,这就给职工教育工作带来了更的难度。很多职工迫于种种外力被动地接受学习,但并未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段的职工教育能力亟待提高,职工教育方式亟待改变。基于以上难题,我段积极探索,于2015年开发手机APP职工学习软件,但由于条件限制,存在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使用率不高等问题,短暂运行后被搁置。介于此,我段没有放弃,而是开拓思路,充分发掘以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管理工作、以网络化手段开展全方位的职工教育工作,突破一个个“信息孤岛”, 丰富职工学练内容,架起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桥梁,合理解决“教”“学”分离的问题。2015年,微信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以其快捷、简便的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随着移动互联网、4G网络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广大职工基本普及,微信更是被大家广泛使用,这为微信公众平台在职工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其在职工教育中应用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移动多媒体工具,可以将它看作一个移动学习平台,应用于教学再合适不过。我段在总结2015年手机APP开发实施效果的基础上,于2016年10月正式申请开通“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并开发与之相结合的手机APP及电脑版学习软件。

2.2 秦西学苑的功能介绍

根据职工日常学习存在的各类问题,结合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的初步探索,我段主动顺应形势、更新观念,积极与第三方开发公司联系,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受众面最广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载体,申请开通“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并开发手机APP及电脑版学习软件,针对性的解决职工学练脱节、只学不练、练不达意等问题,逐步通过“秦西学苑”形成了职工学练的闭环式管理,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方式,从管理理念、技术手段等多个方面,切实提高职工学习的实效性、针对性。“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共分职工教育、学习视点、课程在线3大模块,模块又细分为职教文件、通知通报、职教信息、意见建议、标准化作业、事故案例、日常业务学习、注册登录、在线课程、我的课程等10类功能,每一类功能包含若干个子功能。微信公众平台的所有功能也已经通过手机APP(分Android和iPhone两个版本)及电脑版软件实现。其中的“习题收藏”功能,可以将章节练习时的错题纳入其中,职工可以只学习这部分习题进行知识巩固,而且可以将不易掌握的试题进行标注纳入,避免出现概念模糊的问题;“模拟考试”功能,既可以按照章节顺序逐一进行系统测试,也可以通过随机测试对职工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检验;“强化训练”功能可以自由选择学习项目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章节、题量、题型、时间等均可自由控制;“职教文件”、“通知通报”功能用于下发近期职教文件、通知、通报、各类安全考试复习资料及职工日常业务学习内容等,可以使职工在闲暇之余了解最新的职教工作动态,方便管理者组织学习;“事故案例”功能用于下发多媒体一事一教、事故案例等;“标准化作业”功能用于下发标准化作业示范教学片,通过多媒体形式加深学习印象。

2.3 秦西学苑的优势

(1)考试记录,针对性增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连接起来的管理者和职工之间不再是孤立的关系,而是双向互动流通的关系。“考试记录”功能可以记录所有职工的练习和测试情况,并对职工错题数量和次数进行统计分析,使职工培训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职工学习的难点、重点,职工培训更加有的放矢。

(2)互联互通,汇集分析有效数据。“成绩单”功能可以查看所有用户近期的测试成绩、日期、用时等,方便与其他职工进行对比提高。同时管理者也可以掌握每一名职工的学习时长、内容,查看所有职工测试成绩,远程对职工学习短板进行归类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各车间职工学习进行督促、指导。管理者与职工的数据可互联互通,汇集的平台化数据为精准指导职工学习奠定了基础。

2.4 秦西学苑的辅助管理

(1)软硬件结合,有效检验学练效果。为有效检验微信公众平台及手机APP学习测试效果,强化各类考试逐级监控、严格考试纪律。一方面,严肃考试纪律,把“裸考”贯穿全过程,参加考试人员一律上交手机、资料,一经发现,立即制止并结束考试,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同时,与段各科室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在历年岗位技能达标、技能竞赛、班组长培训等重点工作中,段劳人、线路、桥隧、安全、材料等科室积极配合,对考试不合格人员及时组织进行强化培训,直至考试合格。另一方面,车间微机教室全面启用后,为进一步严肃车间考场纪律,段职教科立即与商家咨询,商讨解决办法,在局职教处的大力支持下,最快速度完成17个车间微机教室的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在2016年下半年“一体化”专项考试中,各车间教室监控全面启用,段职教科利用大屏监控设备全程对各考场实行了远程监控,发现考场纪律松懈或不按规定时间组织考试的及时电话纠正,或取消考试资格,实现了对全部考场的远程把控。

(2)加强监督管理,用制度规范落实。段职教科不断完善《职教管理考核标准》,并将秦西学苑的使用、管理、维护纳入其中,逐步加大对日常培训学习、技能竞赛及演练等的奖惩考核力度,在奖惩考核责任人的同时,将所在科室、车间“同步”纳入奖惩考核范围,切实提高了科室、车间的重视程度。系统总结和提炼各科室、车间在使用秦西学苑过程中好做法和好经验,通过月度通报、半年互验、年终评估的方式在全段进行推广。

3 “互联网+”在职教工作中的效果

(1)职工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一年来,我段通过融合“互联网+”,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职工学习效率,逐步使职工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爱学”的转变,职工学习兴趣猛增,全段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各类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段1044名职工中已有935名实名注册开通了“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注册率达89.6%,对于年龄较大、使用智能手机相对困难的职工,我们的电脑版学习系统做了完美的补充,职工可以通过各车间微机教室或班组电脑完成培训学习,使微信公众平台在各类培训考试中得以充分运用。柳村线路车间职工赵久昌,今年已经54岁,每天仍和年轻的小伙子们一起用手机比谁的成绩高、谁的用时短。西张庄线路车间6名新入路大专生,自发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用于对比各自练习的记录和测试的成绩,并通过集赞的方式来一决高下。

(2)学习范围覆盖更广。在职工日常业务学习及背规竞赛的准备中,职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学习和练习,既减轻车间管理干部的负担,又提高了学习质量。在2016年防寒安全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练习_1200余人次,几乎每名职工每天都在学习,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职工,克服手机使用不熟练等多重困难,每天坚持学习测试。

(3)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安全科科长陈庆国感慨说,以前用纸质资料复习防寒考试,缺乏趣味性且效率不高,自从使用“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只在晚上用手机全面练了一遍,然后侧重复习了错题本,就以99的高分通过了考试。2016年我段选派的选手在路局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职工夺得一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五个第三名;全段设备质量稳步提高,2016年轨检车排名每月稳居工务系统第一名;安全生产稳定有序,全年无人身伤害事故及触“红线”问题。在防寒安全考试,2016年首次考试通过率达98.7%,较2015年提升12.4%,平均分94.8,较2015年提升17分;“一体化”评定中,2016年下半年A级职工占7.0%,较2015年上半年提升39.9%;B级职工占44.5%,较2015年上半年提升96.4%;C级职工占44.8%,较2015年上半年下降36.0%;D级职工占3.8%,较2015年上半年下降69.0%(A级职工:综合得分95分及以上,B级职工:90分≤综合得分

4 启示

从依托“互联网+”思路提升职教管理水平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职工教育培训要主动运用新思维、新技术。面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职工教育培训必须创新思维,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建立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培训效能和质量。第二,科学规范培训管理,建立协调、创新、共享的职工教育培训生态链。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路局、段、车间班组职能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如果将各方数据汇集起来,建立起立体化的闭环职工培训管理系统,实现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网络培训、委外培训等网络化、平台化管理,就能为职工教育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打下基础。第三,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供给侧与需求侧。针对性是职工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根据汇集的平台化数据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其一,可以分析职工所掌握知识储备结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专项培训,弥补其专业知识的缺陷,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组织学习需求的对接。其二,在实施委外培训时,可针对性地调训配置学员,实现职工实际供给与组织选拔需求的对接。其三,可以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针对性调整其班级培训课程、培训师资等方面内容,避免重复培训,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个体学习需求的对接。同时,可以分析学员个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调研等微观状况,对于调整职工培训行为,实现个性化服务、需求培训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而真正实现“整体素质提升、适应发展需求”的培训目标。其四,通过运用大数据,细化完善职工教育的电子档案,使职工培训管理数字化,通过查看培训档案和分析培训结果,以“符合现场实际、职工作业实用、培训务求实效”为原则,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环流机制。

结束语

“秦西学苑”微信平台的开通,是路局相继制定推广一系列“互联网+”措施中的重要举措,使铁路职工教育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提升职教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