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1

【关键词】道路景观;城市道路;设计

1 前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是城市中分布最广、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设施,除了其最基本的功能外,它在城市景观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把它放到体现城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志的地位。从城市景观的角度赋予城市道路多么重要的作用都不为过。而道路景观在交通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城市是凝固的音乐,道路网络恰如流畅而富有韵律的五线谱,由于流淌而产生动感,形成了美妙的旋律。以下,我们将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构成要素、现状分析、研究内容、研究要点、原则思路等6个方面对当前的文献进行综述。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

自十九世纪末,各国学者就相继对车桥耦合振动进行了大量研究,称其研究为古典理论。古典理论对车桥模型进行了大幅简化,桥梁模型均是连续的,主要是对车辆荷载的模拟有了一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周艳薇 从三方面进行了考虑,1、城市道路的不易变更性, 2、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 3、城市道路是城市景观的窗口, 也是城市风貌、特征的突出表现。并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构成要素。

郭志刚 指出:城市道路景观大致可以分为道路本体景观、道路附属设施景观、道路区域景观以及与道路历史文化相关的人文景观等几类。

道路本体景观是指构成道路本体的要素形成的景观。构成道路本体的要素包括道路线形走向、道路竖向以及道路横断面布置、路面铺砌、隔离池、栏杆、道路绿化、挡墙、护坡、立交桥和人行天桥等。道路附属设施包括照明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如交通标志、标线)、公共设施和小品(如公交站点、休闲椅凳、卫生设施、通信设施、雕塑、喷泉)等。道路的景观则包括沿街景观和远景景观。道路景观是由沿街建筑物、构筑物、设置于道路和附着于建筑物上的广告设施、围墙、栏杆、绿化带以及街边广场、公园等形成。远景景观由山川、湖海、森林等自然要素和远处的高楼大厦、塔台、城墙等人工要素组成。

同时,周艳薇也认为城市道路景观构成要素要从道路、道路的边界、道路的区域、道路的结点等四方面考虑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城市道路的景观, 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环境, 而且还关系到投资环境建设等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 国内的城市道路景观, 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 但总体来说, 不论是使用者还是管理者, 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考虑不周、不完善, 还存在许多问题。

姚阳、董莉莉 发现了一些问题:1、道路景观设计形式过于简单, 缺乏特色、创新与活力。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单纯注重交通功能的实现。3、 道路附属设施不够健全, 缺乏例如交通标志、人行天桥、道路地下通道、行人公厕、道路路名及路向标牌、城市交通地图展示牌、果壳箱、公话亭、特殊人群无障碍通道等能使道路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设施。城市道路缺少足够的绿地面积。4、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5、在树种及草地花卉的配置上,只考虑一时的景观作用,而对季节性的景观变化和昼夜变化因素考虑甚少。

熊秋文 则从宏观角度对现状给出评价:1、不能很好地传承文脉,2、不能很好地以人为本,3、不能很好地整体连续。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景观设计在设计上有诸多要考虑之处,但所遵循的原则大同小异。

熊秋文认为要能够体现以下7点:1、安全性,2、功能与景观的高度统一,3、传承文脉,4、以人为本,5、连续性,6、生态性,7、可观赏性。江棋踢 则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解释:1、以人为本与安全性相结合,2、坚持景观设计多样性与历史文化相结合,3、坚持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当中的要点。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当中的要点,应该是“把握好要素”和“利用好要素”两个方面。对道路本体景观、道路附属设施景观要素要把握好。除了符合有关规范以外,还要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协调好。对道路区域景观以及与道路历史文化相关的人文景观要素,则要利用好它们,使它们与道路本体互为烘托、陪衬,并融为一体。

郭志刚认为要点应该是“把握好要素”和“利用好要素”两个方面。对道路本体景观、道路附属设施景观要素要把握好。除了符合有关规范以外,还要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协调好。对道路区域景观以及与道路历史文化相关的人文景观要素,则要利用好它们,使它们与道路本体互为烘托、陪衬,并融为一体。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思路。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既要实现道路本身的功能, 又要满足现代都市生活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符合地方文化特色, 传承文脉以及适合城市形象和发展、充分利用以自然资源为设计原则, 将人、车、路、景高度地统一起来, 设计出符合人们更高生活质量追求的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遵循一定的思路进行。

熊秋文的思路是:1、确定城市道路景观的主景要素,2、确定城市道路景观的环境氛围,3、确定道路景观的空间组合。张彦军、朱丽红也认为:1、确定道路景观的主景要素,2、确定道路景观环境氛围,3、确定道路景观的空间组合。

3结语

笔者的研究方向是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我国北方城市道路景观的起步要晚于南方诸多城市,这就要求我们把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的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走向生态化和趋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道路景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协调,以解决城市交通污染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个需要各方努力和艰苦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Jeonghun Mok, Landphair H C,Naderi JR. Landscape improvement impacts on roadside safety in Texa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8(3):263-274.

[2]Cackowski J M, Nasar J L.The restorative effects of roadside vegetation implications for automobile driver anger and frustration[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003,35(6):736-751.

[3]周艳薇. 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思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5). 174-175.

[4]郭志刚.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概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 173-175.

[5]姚阳,董莉莉.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4). 35-38.

[6]熊秋文.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 山西建筑,2007,(21). 299-300.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2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景观;文化内涵

现代设计学科体系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设计学三者并重。但在当今大学校园建设中,高校管理者重视校园建筑和校园规划,忽视校园景观设计,对于高校景观中宜人空间的设计及文化内涵的表达几乎不予理睬。大学管理者习惯将校园景观的元素分解,从属于校园规划和校园建筑体系中进行营造。在有限的校园景观建设实践中,大学建设者们关注较多的是有形校园景观的物质构成,包括景观的构成元素及空间尺度、比例、序列、色彩及风格等;而对无形的校园文化内涵表达则关注不够,景观的物质构成几乎和文化内涵脱节,许多大学校园养眼不养心,因为没有了文化底蕴而使得景观缺乏个性与灵魂,空间感趋同。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的扩建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人们更多的是对高校校园建筑营造的物质空间的研究,对于高校文化内涵体现的研究也仅限于在建筑中的体现,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营造及空间文化内涵的体现也只是作为建筑的附属品,进行宏观的研究。

国内关于大学校园文化与景观营造的研究并不多,相关书籍中,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陈于仲编著的《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论》,对文化景观的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作了令人信服的有理有据的论述和探讨。相关的文献资料中,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关崇(2006)在《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中,认为文化氛围的营造应该作为大学绿地系统构建总方针之一。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胡凯华在论《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营造—以武汉市为例》中,以大学校园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营造的关系;高成广、谷永丽等(2008)认为大学园林是文化的生态基础,是校园文化历史积淀的物质反映。江芳(2006)以顺德职院滨江公园的的景观设计创作为例,阐述了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另外还有许多学者从景观的教育功能上,强调营造具有文化品味的校园景观的重要性,如葛盈辉、金卫华(2005)在《大学文化品味的营造与提升》中认为校园景观文化对身处其中的师生是一种无声的“境教”,是一位无言的教授。

所以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此研究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一、指导和完善现有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对设计理论探讨给出明确的定位和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城、大学新校区建设也紧跟着迅速发展,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对育人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点缀的人工环境设计一,校园景观设计应该要能够体现每个学校特有的精神状态和特殊的文化内涵。这样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才能是人性化的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氛围。本文得出的具体的原则和方法,给校园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提供设计经验,纠正设计误区

目前校园景观设计过分重视校园景观的观赏性,新校区景观普遍存在大而空的问题,校园能够供师生交流以及体现学校特色的环境空间很少。本文在景观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问题上探讨的同时,让大家明白什么是校园真正需要的环境景观。

三、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课题组的见解

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行为心理学三方面内容的学科。现代景观设计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己从早期注重面积的绿化阶段,注重视觉效果的美化阶段,逐渐走向考虑场所特点,综合多元内容,并结合生态学理念的新阶段。

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以景观设计学为基础,从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研究中汲取养分,主要集中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理论层面——文化与景观的关系。在校园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校园文化与景观进行融合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景观的定义,强调重视校园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以及校园文化性景观和校园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二是实践层面——对于实现途径的研究。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是本课题重点探讨的内容,以视觉审美学和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理论基础,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探求校园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校园景观、大学校园文化、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校园历史、文化表达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些相关书刊、报刊和网络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确定研究的内容等。根据所查资料对相关校园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校园文化景观的环境要素,景观构成要素,文化特性,了解不同景观区域文化景观的特点及联系,了解校园文化景观的现状及不足。通过访谈形式,随机选择学校师生,对部分高校的历史文化及校园景观改造建议进行调查,掌握师生对文化与景观建设的建议。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部分高校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此为校园文化景观所表达的文化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找寻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研究的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解读研究对象;③探求文化内涵;④实地调研分析;⑤实施原则、策略、途径研究;⑥得出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新民.浅谈校园景观的构成形态[J].山东环境,1997,06

[2]朱小根.论高校的软性管理[J].学术论坛,2000,04

[3]王正星,刘桂云.试论新时期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与建设[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06

[4]黄厦.高校校园环境营造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5]朱元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10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3

关键词:山区公路、景观构成、景观设计特点

Abstract: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s ascending highway use valu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important means, are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by natural terrain constraint, mountainous highway in landscape create more challenging and creative often,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highway landscape elemen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landscape elements of their respective design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ural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Keywords: mountain area highwa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design and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公路景观设计

公路景观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课题。指在满足公路物流运输功能的前提下,对公路沿线景观经过评估、规划,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布局,并对公路沿线构筑物进行适当的视觉景观塑造的过程。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使公路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减少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建设性景观破坏,并改善汽车的运营环境,提升公路自身的美学、人文价值。

在我国,景观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对现代公路的景观设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还是一些城市干道与旅游区、风景区道路,并多属于补救性、恢复性的绿化设计,主观能动的景观创造不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我们应该看到,作为环境保护和提升公路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以及公路可持续发展中环境资源与景观资源有效使用的根本保障,公路景观设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重视。

与所有的景观设计一样,公路景观设计也是一个综合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多门类、多学科的创作实践过程,贯穿于公路建设的规划至建设完成的全过程(甚至包括营运期的调整与补充),涉及了工程学、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等众多理论范畴。它着力解决的是人、自然、公路及其沿线的人工构造物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包括其空间构成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但是,公路景观设计又具有一些不同于其它建筑景观设计的特性,有其侧重点。首先,公路联系了多种景观形态,或山水田园、或城市风光,从一种形态过渡到另一种形态,其时空的转换是极其丰富的,特定的观察视角又使沿线景色随车辆的行驶不断的展开,动态的仿佛电影一般的展现出来。运动的特性决定其景观的形式应以感性的、统一的大范围景观为主,过于精致、耐人寻味的小品类设计易分散司机的注意力,反对行车安全不利。这些都是有别于其他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的地方。

对山区公路来说,由于地形复杂、路线起伏,一方面路基填挖较大、构造物较多,使公路建设性的景观破坏相对较大,恢复性景观设计难度相对较大;但另一方面视野开阔、景致多变,也更利于营造连续、优美的道路景观。

2、山区公路景观构成要素及设计特点

公路作为一种绵延极长的带状人工构造物,穿行于原野、蜿蜒于沟谷、呼啸于都市丛林、缠绵于绿野山间,其本身就串接了丰富的景观形态。加之公路所具有的在时空上动态的链接、转换各种景观的功能,使公路的景观构成上拥有较多的元素。归纳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的线形

这里所指的线形,是指路线构成的三维空间外观形态以及加入运行速度概念后的四维线形。从道路使用者的角度观察应具有流畅的、连续的、可预知的特性,应能反映车行速度条件下人们视觉特性及心理感受的要求。在公路上行驶,景观的变换、汽车加减速、转弯时获得的运动感和平衡感均是形成路线良好的节奏感与韵律感的一个主要方面。随着设计速度的不断增加,线形作为景观要素的特性就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尤为显著。

从组成上,公路线形包含了路面、标线、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等路幅范围内的各项公路组成部分,是司乘人员特别是司机的主要观察对象、是道路内部景观的主体。因此,线形的设计首先必须满足公路的固有功能,也就是驾驶安全性与舒适性的需要,应能提供一个轻松而又不失松懈、富有韵律的驾驶环境,并可通过控制路线的平、纵、横各项指标从感观角度起到调控车速以达到安全行车的要求。同时,由于线形所具有的强烈的透视感和指向性,很容易将司乘人员的视线吸引至道路远方的灭点或延伸线上来,由此也就构成了道路景观的一个主要的展示方向。而且,由于运动的特性,对线形的设计在手法上应以简约的粗线条为主,注意各组成部分在视觉范围中的比例谐调,充分考虑运动条件下的动态视觉特性,也就是速度与体量的关系,同时避免采用过多的色彩组成,以致造成视觉疲劳。

“弯道多、起伏大”是山区公路的共性,也使山区公路的线形特征远较平原区丰富而多变。但同时,由于视距上的限制,又使线形展示的可预知性在山区公路设计中就显得更为突出,“依山傍势,平顺衔接”是线形设计中的重点,同时,景观营造时尽量不要遮蔽前方视野和设置必要的视线诱导措施对于行车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

2)沿线的景观资源

是公路外部景观构成的最主要体现,包括了道路沿线用地范围外的山水、原野、森林、城镇等等视觉范围内自然的或人工的景观要素。如何采用对景、借景、遮蔽、过渡等设计手法将这些风景资源合理有序的、有层次的组织于道路使用者的眼前是一件极其费心的工作,这一点对景观公路而言在公路设计前期及选线时就应充分考虑。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4

会所广场景观的空间布局以空间构成为基础,营造出几何空间的序列感和节奏感。空间处理以形态构成的重复、相似进行表现,从布局的功能、目的和环境等方面考虑,规整构图,组织利用几何元素。构成艺术从几何空间形态出发,构成景观的画面应具有理性、秩序,这将给人们带来极具韵律感的抽象美视觉效果,而空间表现出来的画面节奏感将与构成空间的理性严谨产生共鸣。

二、构成元素在景观造型中的应用

构成视觉造型的要素为点、线、面,这是广场景观形态的基本元素。景观设计要素是构成的造型语言。构成就是将基本的造型元素进行重组,造型的概念具化,应用到构成设计中。

1.点——节点跳动的音符

在Z会所广场景观设计中,点是相对的概念。景观设计中的点无大小之分,设计师从美学的角度抽象概括点的具体意象。在广场景观中,为丰富景观的形式,内容上突出Z会所建筑物的几何元素主题,所设计的景点被人工化地修饰,可以用点抽象地表达。如广场中可以眺望的观景台、景观雕塑、周边的植物、艺术小品等,形态设计由构成的形式展现。点在景观中的位置不同,人们对其心理感受也各异。设计中的这些点,通过特意的构图、独特的空间位置设计,既给人们以视觉美感,也能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这些点景的形式组合,是构成艺术整体环境必不可少的趣味因素。

2.线——空间视线的延伸

线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在Z会所广场景观设计中,设计者着重利用线性的特点进行广场的造型布局。直线与斜线的搭配运用使形态带给人视觉冲击力。线的运用形式比较丰富,线性的表达可以为联合、相接。这些线都是空间结构中的造型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直线,可使造型整体简练大方。直线所具有的秩序感和规整感,使得广场的布局更简洁、明了、稳定。因此,线在体现整个景观空间构成的统一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景观设计中,线的运用可以展现出极富表现力的图形,如铺地的几何图形、路旁的路灯、周边的植物、草地的铺设造型等,这些以欣赏的角度可看做线的艺术汇聚。有创造力的线会使人产生前进和向上的积极感,享受空间带来的乐趣和愉悦的心情。

3.面——环境审美的营造

几何形的面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往往以几何大块面出现。景观中采用丰富的几何形面,如大量的三角形和方形,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场地进行分割布局。场地中三角形形态以及块面的表达与Z会所建筑物相协调,设计考虑到了整体性的表达,景观整体布局形式和建筑的造型相统一,达到和谐的美感效果。广场中的道路铺装是构成景观中的亮点,线条相间的不同距离构成铺装的基本形——方形,构成形象主体。主要采用白、灰与深灰相搭配的色彩构成,相错的颜色区分不同规格的面,在空间布局上,可以把面设计成铺地、路面、水面、植物带等元素,路面和草面的交叉构成层次突出,鲜明的绿色植物和构筑物相搭配,颜色应用与空间块面相围合。

三、设计感悟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5

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本鲜明的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划分已经被打破,新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体现了现代社会市民对于居住、工作和购物一体化的需求。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一种集合多方面多功能的建筑模式,是未来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将人性化景观设计的理念融入商业综合体中,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2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现状

2.1城市商业综合体研究

城市综合体是建筑综合体的一类而城市商业综合体包含在城市综合体中。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概念定义为:以商业购物为基本内容,容纳并有机地整合了城市商业、办公、住宅、酒店、会展、餐饮、会议、娱乐中三种以上的城市职能,在各功能之间建立互惠互利且相互依存的“商业生态链”,具有复合功能、高效集约且满足高情感需求的城市局部相对完整的综合性单体或群体,是有机延续城市网络的一部分。

2.2景观设计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应用

景观构成要素分为硬质和软质两大要素;硬质景观要素以人造材料为主,包括地形、铺装、墙体等内容;软质景观要素包括光影、水体、植物等自然要素。目前丰富多样的材料与艺术的介入,让景观构成要素在形式的表达上更为新颖。硬质景观多为人造材料,即便材料丰富、色彩艳丽也容易产生冰冷生硬的效果,若要达到较佳的景观效果必要与软质景观相互协调。一则硬质景观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二则应多引入水体和植物景观等软质景观以达到全方位链接城市环境,让建筑成为富有活力与能量的生态斑块。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环境设计是激发空间活力,美化空间的重要手段,具有高参与度、强吸引力的特点。

2.3现阶段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的分析,认为在设计和使用中,往往忽视了对于消费者的人性化的考虑,相关的例子诸如:忽视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或者设计考虑不够周全,混乱的内部交通线路规划,休息座椅设置不合理等等。“形式大于内容”就是这种设计理念之下造成的严重后果。实用性较差,忽略了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需求,直接导致消费者和业主的使用体验。如果在景观设计中更多的考虑人性化的设计方案,空间环境和景观设计将会更加有趣。

3人性化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创造环境和人的和谐,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对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研究,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很多关于景观设计的书籍和著作中,都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关系。现代商业综合体的景观设计已经不在以单纯的美观作为主要的设计的目标和评价的指标,应该是一种更多的关乎人在社会和自然中关系的设计方案。在这种空间布局和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要求从人的社会需求入手。无论是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还是维护中,都应该将人性化的理念融入景观设计中。

3.1无障碍设施的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必然会有一部分参与者和消费者是肢体活动不便的伤残人士和老弱人群,在商业综合体的景观设计中,体现这样一种人文的关怀就是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最好体现。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应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使得每一个人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到高品质的商业服务。设计时在进行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时,经充分考虑各阶层、各方面人群的需要,其中就包括老年人、妇女儿童和伤残人士等弱势群体。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考虑在地面坡道、盲道、地面防滑措施、指引标志、多尺度和高度按钮设计等方面进行努力,这方面的考量需要成为人性化设计中的主要方面。其中盲道的实际宽度和施工标准都要达到国家标准,同时考虑弱势群体的交通便利程度,只有在为他们提供消费休闲服务的同时,是他们感受到景观设计所到来的便利和舒适体验,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哈设计理念。

3.2休息功能设施的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与一般的中小型商业建筑空间有很大的区别,城市商业综合体能够为居民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一站式的购物和休息“天堂”是综合体中景观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往往购物者在一段时间的购物后,会感到疲劳,在这个时候,如果景观设计的休息区域能够提供舒适的环境,将会极大的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留着消费者的脚步,就留住了商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聪明的尽管景观设计师能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消费者在休息之后,将会进行下一阶段的购物,而不是直接回家休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商家的营业。

3.3停车场等公共服务的人性化设计

商业综合体往往选址在市中心等黄金地段,“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对停车场的建设和使用提出了难题。根据已建成的城市综合体的成功经验,较为人性化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未来人流量的增加和节假日等特殊时段消费者激增的情况,建议采用机械性停车场和独立多层停车场的设计。3.4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在空间设计方面所遵循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开放性原则,该原则更加重视流动空间的使用,一改之前封闭空间的设计方法,更多的考虑多数人对于空间的需求;其次是多样性原则,商业综合体中的活动人群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他们在其中有着不同的目的,在休闲、娱乐、餐饮等方面的需求各不相同,应在景观设计中体现这中多元化的要求;最后是可识别性元素,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组块较为复杂,容易使人产生迷失感,可识别性就要求给予空间一种大家公认的特征。

4结语

未来的商业综合体必将更多的考虑人的需求,人性化的设计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在今后的设计中应更多的考虑生活在其中的市民的需求,本文探讨了人性化设计原则对于知道今后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谷张繁 单位:浙江安道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丽君,郑智聪,赖钟雄.城市商业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研究——以莆田大唐广场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5):31-35+5.

[2]陈丽君.城市商业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3]段时霞.商业综合体人性化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范文6

摘 要:城市景观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品质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关注城市景观环境的品质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对城市景观的解析入手,分析城市景观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问题。并针对植物这一城市景观中的主要构成要素,深入分析其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原则,分别从组合形式和季节变化两个方面梳理出适合城市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从而为相同类型的设计提供方法论层面的指导。

关键词:城市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季相变化

1城市景观解析

1.1 城市景观的概念

所谓城市景观主要是指在人类聚居的城市环境中具有视觉审美的、既有自然又有人为创造的综合体,往往具有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内涵,使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舒适、愉快,且易于获得健康。由于城市景观往往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户外活动场所,它聚集了健身娱乐、交通集散、游览休闲、商业活动和文化宣传等多元功能,因此,其设计往往既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使用功能,还要满足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生态功能恢复和空间文化塑造等多重需求。

1.2 城市景观的特征

城市景观作为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于一身的景观类型,区别于其他景观类型,往往具有复合性、历史性和民俗性的特征。其中,复合性主要表现为多元化的构成,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工景观;既有静态形式又有动态活动;既有艺术属性又有功能意义。而历史性则表现为城市的历史积淀,其中饱含着城市自身的产生、发展历程,人类不断建设和改造所形成的风貌,以及长久以来积淀下来的文脉。民俗性则更多的是对城市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居民长久形成的行为习惯,以及从事的各种活动的一种集中体现。

1.3 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

由于城市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体。因此,城市景观的要素也必然包含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两种形式。其中,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山石、古树名木、河流、湖泊、海洋等;而人工景观要素则相对比较庞杂,包括:文物古迹、园林绿化、广场集市、艺术小品、喷泉水体和公共设施等。这些要素为丰富城市景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可供利用的元素。

从上述对城市景观构成要素的分析发现: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工景观中,植物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植物的配置在城市景观设计的优劣中亦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文章对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配置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利用不同种类植物的形态、色彩等特征,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从而营造出宜人的城市景观环境,对于未来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就针对具体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法展开探讨。

2 城市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2.1 季节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季节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尊重植物地域性生长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植物不同季节的生长和花期的情况,合理种植和布置植物,从而使植物在不同季节都能够在城市景观中发挥好的视觉和生态作用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对地域气候条件的思考而提出的。正如俞孔坚先生所提出的“大脚革命”的观点,地域植物的配置能够为今天的景观设计提供一种好的设计。

2.2生态性原则

在城市化进程加剧的现代社会,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已经成为多学科专家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大众意识到现有的生态环境亟待得到保护和恢复,只有生态化的城市环境才能够使人类的生活变得健康和舒适。植物作为自然降尘、净化空气、调节湿度、吸附有害气体、阻隔噪声的途径,不仅自身具有生态的属性,更在城市景观中发挥着重要的环境恢复和景观调节作用。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是一种有效的生态恢复手段,而植物配置也应当优先以生态性为首要原则。

2.3 服务性原则

设计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因此需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宗旨,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性原则。众所周知,任何设计都需要便于人的使用,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很多设计更是将满足人的使用需求作为进行设计的最根本前提。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亦是如此,在方案设计阶段,了解景观主要的使用人群;在方案扩出阶段,了解主要使用人群的健康和审美需求;在方案实施阶段,根据使用人群的具体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从中不难看出服务于使用者的思想贯穿于设计的始终,这也要求设计必须满足服务性原则。

2.4 体验性原则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以观看为主的景观活动逐渐转变为以体验为主的参与性景观活动方式。这也对植物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结合地形、硬质空间等景观元素综合的进行树种选择、搭配和组合,以丰富参与活动的形式,增强使用者的体验感,已经得到绝大多数设计师的共识。因此,城市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的体验性原则是对激发现阶段城市景观活动的主要思考。

2.5 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一直是O计师们不断探索的问题。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人们的审美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虽然这给设计师们带来了一些困扰,但是传统的审美观点和现代的审美标准并没有出现更替的现象,而是以多元并置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审美意识之中。因此,对城市景观的植物配置而言,审美性原则是建立在多元化的审美样式基础上,打破传统、单一的审美感受传递,在植物配置中结合现代材料、技术和工艺,使植物更富于变化、使搭配更充满创新,从而满足使用者当代审美感知的诉求的设计准则。

3 城市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的方法

在城市景观植物配置原则的指导下,如何能够科学的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是很多设计师和学者一直不断探讨的问题。城市景观的植物配置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从实践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场地环境,配置方式也有所不同。这里主要从下面几种情况进行方法探讨。

3.1 四季交替的群植造景

在植物配置中,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配置方式是群植,特别是针对面积较大的场地环境时,群植往往选取的植物也比较多。因而,在群植过程中如何思考景观视觉和生态效果的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设计中,可采用四季交替的群植造景方法来实现,即充分考虑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呈现问题,在不同季节选取景观效果较好的植物搭配在一起,高低错落的种植在一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群植采用的植物较多,因此植物纵向之间的高差设置问题就成为决定种植效果的关键,常采取的方法是尽量使高差变化随季节变化层层升高,给人节节高升的美好寓意。

3.2 生态多样的边缘过渡

在生态系统和景观组成部分的边缘上,往往具有活跃的能量和物品流动,这也是物品种类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效的地带。在自然的状态下,这样的地带往往动物和植物种类较多、生态效益也最好。因此,在进行人工与自然结合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利用好边缘地带进行植物配置是对多样化生态系统建立和恢复最具效力的方式之一,其不仅能够使城市景观更丰富,还能够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以水体和陆地过渡的边缘地带为例,以往的做法是以水泥保护衬体将二者阻隔开来。但是从自然生长的角度,这里本应是各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主要地区,用植物M行过渡不仅能够克服水泥的呆板和冰冷,还能够恢复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使城市景观更具生态效力、使恶劣的城市环境得到快速的恢复。但要注意的是,在采用植物配置进行过渡时要根据水体和陆地之间自然过渡的形式来进行植物选择,通常的形式是草丛―树林或者湿地―草丛―树林,这需根据场地不同的土壤情况灵活处理。

3.3 服务功能的植物选择

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配置不仅要满足生态的功能,更要在设计时服务于功能的需要。这主要取决于面对不同场地的功能诉求,应选择那些植物来服务于这些功能。在服务于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两侧的城市景观功能的植物配置时,进出口不仅需要在转弯处种植成行的、具有指示作用的乔木来指示车行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还要种植相应的种植低矮的灌木防止人的穿行从而给予驾驶员一种安全感。还有在立体交通较为集中的绿岛,由于司机的视线需要,应尽量选择地被植物或宿根花卉来种植,而不能选择较高的乔木和灌木,以防遮挡驾驶员视线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在城市步行空间的植物选择时,由于所要服务的功能需求发生了变化,因此植物的选择亦有所不同。以商业步行功能的场地环境为例,此时植物选择所要服务于的功能为人的休闲、娱乐和交往,因此就需要选择叶片密度舒适、遮阴效果好、气味使人心情愉悦的植物,使人穿行在其中能够使人感受到某种亲和力、神清气爽。

3.4 参与体验的质感契合

随着人们对城市景观参与行需要的不断提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也需要关注参与体验问题的解决。但是,根据不通的场地功能,人们的参与体验活动也有所不同。在以人工景观为主的场地,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选择质感精细的、名贵的花木来配合,此时人们感受到的是与人工景观一样的人工精细刻画和雕饰;而在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场地,由于自然植物群落作为了场地的主体,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则正好相反,需要选择具有纯净自然、荒野粗糙质感的植物来配合,人们此时感受到的是与自然景观一样的、毫无粉饰的自然荒野情趣。但无论是上述那种质感的体验,都需要与参与行为所需的质感相契合,即与场地的功能、人的参与诉求,以及现有的场地景观元素相契合,这样才能使人在参与体验中很好的获得生态和审美感受,从而激发人对城市景观的参与热情。

3.5 季节美感的图案种植

由于绝大多数植物都是受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城市景观植物配置中,将这种植物季节性、气候性的变化,与空间功能、艺术效果融合在一起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形成季节性的美感构图和平面化的图案种植,激发使用者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是一种美感层面的植物配置方法。在季节性的生长周期中,色彩更替变换、植物图案剪形、形态多姿多彩,在感受植物季节性色彩变化之余,感受剪形后的灌木所形成的图案、乔木所形成的“绿色” 雕塑。此时,由植物所形成的城市景观如交响乐一般变化着,从色彩到形体,从季节变化所形成的动态性到剪形后所具有的静态性,传递着不同的季节美感。此外,剪形后的灌木所形成的图案种植则为季节美感的传递增添了更丰富的形态表达,代表地域文化的传统纹样、代表说明功能的文字图案、代表隐喻内涵的抽象图形都是图案种植中常用的形式。这样的种植设计将传统美的法则与植物配置和种植结合在一起,使美的传递更丰富。

4结语

植物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的构成要素在人们的景观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审美和功能作用,是城市景观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植物配置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梳理和挖掘植物配置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和主要方法,在充分了解植物特性的基础上,分别从形态和生态两个层面深入探讨植物组合、搭配的审美规律和生态效益。并进一步结合建筑、水体、小品和地面铺装等其他景观要素,探讨如何能够形成高品质的城市景观环境,从而使城市生态得到恢复和保护。

参考文献:

[1] 里德.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胡长龙,胡桂林.景观规划设计从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 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4] 蓝先林.中国古典园林[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 宋钰红.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 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1998.

[7] 祝遵凌.景观植物配置[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8]符气皓.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9] 匡平.关于城市草坪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