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1
一、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认真备课上课,不敷衍塞责。
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三、教学常规方面: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各个方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课堂40分钟讲求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上语言准确简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四、预期目标: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2
1 我国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然而距离职业教育目标还比较远,目前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数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实效,成本,就业者就业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1 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效果不明显
相对于其他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无论建设规划,经费投入还是在队伍建设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推进,即使在目前实施基础能力建设,骨干专业建设等工程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也不明确。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中对于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等硬件建设非常重视,而对于网络课程,媒体课件等软件重视不够,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1.2 中职教育人员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
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需要专业人才开发资源,对成果进行评价,对政策进行研究。而目前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广力度不够。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人才素质不高,不能满足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规划,管理,指导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中职教育专业课程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需要。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1.3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普遍存在着盲目,随意的问题。建设层次不高,标准不明确,无疑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的浪费。包括中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政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发展的资金需要,因此,需要通过相应政策的制定,扩大职业学校建设资金的来源。
2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不但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并且也为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经过不断发展实践,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和市场信息化的要求相差较大,因此,基于信息化的背景,结合中职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改革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
2.1 构建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因此,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就业。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应该构建基于专业为主的教学方式,适应市场发展,为社会服务。基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层次进行准确定位,确定为市场培养初级的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充分发挥远程教学,虚拟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教师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为学生学习营造互动交流的平台,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获得。
2.2 构建科学的中职教学课程体系
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的核心。职业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实际上对职业教育起指导作用的是生产活动规律。基于此,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企业的需求,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中职教育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化课程的改革力度,使得专业课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
2.3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对中职教师素质的培养
当前,中职教育师资在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方面都不能满足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实践能力,操作技术等方面已经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了影响。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中职教师不但专业课理论基础扎实,同时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基于此,中职学校需要构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利用政策引导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中职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对新技术掌握应用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从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4 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信息化技术加快了教育领域的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应该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使用,构建校园网,通过校园网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得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网络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按照教学实际,开发相关的教学软件和网络课程,使得教学效率提高。
2.5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存在着重视理论而对实际应用重视不够的问题,造成了学生不能适应市场实际工作的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及时变革计算机专业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强化对实验和实训的教学,同时,通过教产学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国现代的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与此同时,还得紧密围着学以致用这个自古以来的教学重心,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的授课内容不是仅仅教授语法、词汇量。英语终究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计划中要增加培养学生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在今后的中职英语教学中,老师们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体现英语教学的作用。
一、中职英语教学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们要想办法利用学生们的自主性,增加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同学们养成积极的心态和情感,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敢于实践,树立成功的自信心。老师虽然面对全体同学,但是应该注意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能够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的选择。针对那些具有薄弱基础的学生务必要进行补偿教学;针对学有余力的那些同学要开展适当的拓展训练教学,尽量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发展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通过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是: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出操作性强、目的明确、学生们能够接受、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由于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其学生基础普遍较弱,所以在提高的同时还得先打好基础,教师们要在词汇上多下点功夫,因为深厚的社会背景的体现都浓缩在了英语词汇当中,英语词汇承载了独特的人文历史以及传统习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围绕学校里的学生,选择或开发满足学生需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师生互动少或者课堂气氛呆滞等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老师们仅仅依靠教材进行课堂讲解的原因。久而久之,学生们对课堂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对课本上的东西也会不感兴趣。教师们应该丰富教学手段、教学途径和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和利用好教材;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英文报刊、广播电视等,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和交流英语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开创好的环境和氛围。
3.要以‘够用’和‘必须’为度
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提升文化教育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中职英语教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其主要依据是教学实践,一部分是课后教学辅导内容,另一部分是课堂的教学内容。由于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老师们应该让学生们置身于广泛的文化知识,受其陶冶、熏陶,领略其中的魅力。‘够用’和‘必须’的把我在课堂上也要利用好其程度,为了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服务能力,为了打牢文化基础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游戏,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辩论赛等丰富活动可以被老师们充分利用,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课后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有利引导来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围绕着学生们自身的特点,教师们可以选择覆盖全面但是难度较小的歌曲、影片和文章、在实训中接触懂得英语的人士、网络信息查找等方法,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对应外国国家文化的了解。
4.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受到语言学习环境的限制,学生们接触英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有极少的同学具有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当课文中碰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的知识时,学生都会很费解,有的同学甚至误以为其他国家的人的行为以及思维方式和我们自己的是完全相同的,这都会阻碍了对英语的理解。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适当的在教学中补充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文化信息,给学生讲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同时与中国文化对比,可以加深同学的印象,通过恰到好处的运用文化背景可以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以及深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此外,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在轻松的环境下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碰到外国的名字时,就可以把中英文的不同进行比较讲解。
5.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
以上的这些问题除了要在平时的讲课和练习中注意以外,还可以利用美英等国家的电视、原版录音、钱币、明信片、照片、风景画、邮票、地图等方法来进行英语教学,这样学生们可以直接学习英美文化,了解一些真实的国外文化。这也可以提高学生跨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事实表明,人们在观察运动的实物时会获得较为鲜明和准确的感性认识。比如,在一个电视里对话的场景中,可以利用双方的言语行动、衣着、性别等来判断他们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并分析其中的意义和背景。教师们也可以为学生们开设一场中外文化差异专题;组织英语晚会、英语角等。生动、形象、直观的英美文化交融,有利于学生的文化感知和语言学习,使得跨国文化的交流能在学生间顺利的进行。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将来的发展方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引导同学们尝试创新思维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们增加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实现学生们在学习英语上的突破,而且也有益于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同时促使学生们培养广泛的以及多变的思维方法,有效的提高同学们的在英语使用中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丽.浅析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3,(35):109-110.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教学;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良好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各部门输出了大量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人才,与此同时,大学生普遍的人文素养不高,具备科学知识缺乏科学精神的问题也日渐凸现出来。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一个具备高技能的“生产者”还是一个具备高素质的“人”?答案肯定是后者。即便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技能培训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作为一个合格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人”的素质的培养。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场所,较之课堂教学,在实验室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给予学生更直观、形象的印象。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深植于应用,十分重视实践的学科,它的实验室教学在整个学科课程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较于其他学科显得更为突出。
但是,就笔者多年的实验教学工作实践发现,实验教学效果往往并不十分理想。有时实验老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在实施过程中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提升实验教学效果,进而将实验教学过程提升至对学生个人素质全面养成的过程,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1文化素质的内涵
当代高等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而所谓的文化素质中包含着“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这对看似对立,却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概念。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概念来自希腊文paideia,即对理想人性的培育、优雅艺术的教育和训练,其核心为“自由”[1]。中文中“人文”二字较早见于《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的“人文”泛指礼乐教化,其价值核心为“仁”。现今我们所讲的“人文”与“人文主义”源自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它包括了强调人的全面教养的人文主义与作为仁慈博爱伦理的人道主义。
“科学”这个概念是日本思想家在翻译英文“science”一词时创制的。在西方,“科学”一词本义并不只指自然科学,它可以用来作为一切知识的称谓,自然也包括人文学科,只是到了近代,学者们才有意识地加以区分,在一般情况下特指自然科学。
到了近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其光芒照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与“人文”才最终分裂。但同时也将我们引上了一条唯理论的歧途,人们将一切的事务放在理性的天平上衡量,但是脱离了人文审问的理性常常被偷换出来,代之以“功利”,所以有时我们看到的事物合理(利)而不合情,甚至有悖于道德。因此,教育者应重新审视对人的教育问题。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道德情操,审美旨趣等。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2]中对于文化素质教育给出了一个框架:“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但是,具体要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学生最终领悟到的科学精神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描述,需要教育者去体会、抽取并在实践中丰富。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诠释。笔者没有能力在思想上作什么创建,只是通过相关的阅读与个人的理解和体会,尝试提出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并向学生传达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笔者认为:人文主义思想其核心是人性的伸张,其目的就在于使教育应服务于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扬人性,完善人;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在承认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应注重受教育者在人性上的一种完善。科学精神包括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辩证怀疑的批判精神,平等互助的协作精神[3]。这些精神特质可以在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个性品质中得以体现。
2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要讨论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革问题,首先有必要对造成现行实验室教学问题的原因做一个梳理总结。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的经验与思考,笔者以为现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点[4]:
1) 实践教学独立性不强,教育者思想上认识不足。很多计算机相关课程,较之实践教学更重视课程理论的讲授,实验只是作为课程教学的次要部分依附于课堂教学,学时经常受到挤占、削减。
2) 制度与投入上的滞后。随着计算机教育内容的更新,大量新的技术对实验设备、实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投入与实验的管理制度也提出新的要求。
3) 实践教学方法发展滞后。在传统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方法中往往是老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出实验题目及实验步骤或示例,指导学生完成,有时未能对学生的性格特征给与充分的考虑。同时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
4) 青年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突出的性格特征。大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同时缺乏耐心,由于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往往吃苦精神不足,在困难面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5)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的计算机教育发展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可能在小学时就接受了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训练,有的可能是在大学时才开始接触,这便为我们如何设置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带来了问题。
6) 强调技术的教育,学生能力提升有限。实验中我们过分强调一个个孤立技术的讲授,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点难以形成网络,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很有限。
以上列出的几点,除了教育投入的问题外,更多的是教育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观念和思想上的问题。传统的教学缺乏师生思想上的交流,片面强调知识技术的教育难免产生枯燥刻板的印象,也偏离了教育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换言之,我们的实践教学存在素质教育上的缺位,这也是造成了其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导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到计算机教学工作中。
3素质课程教学的困境与误区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既是国家制定的教育方略,也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与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国各高校都广泛开设了大量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类的选修或限定选修课程,并规定了一定的选修课学分以督促学生选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 许多课程选报时学生热情很高,但选定后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许多学生只是由于学校有相关学分要求,才选报了相关课程。
2) 教师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有时过分重视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3) 学生相关学科知识基础薄弱,学习难度很大。中学教育模式有文理分科,某种程度上使得文科生理工科基础较差,理科生历史、地理常识不足。
4) 社会中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取向。每学期的选修课往往是经济管理类课程火爆,哲学、农科类的课程选报较少。加之毕业后求职工作的压力,学生往往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课、英语四六级考试乃至托福、GRE考试上,让他们拿出一部分精力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素质养成上,往往是有心无力了。
5) 学生或教师对素质教育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例如:跨专业的课程学习只要略懂皮毛,不用苛求。如果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其教学必然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如果也是这样想,同样会造成学习的不深入。
6) 课程只是为了走过场。尤其在中小学中,为了应付各类升学考试,素质教学课程落实状况欠佳。但这并不适用于大学的素质教育,大学并没有升学压力,它的素质教育是现今教育体制下最易落实的,如果错过了这次知识结构重构和个人素养的修习机会是非常可惜的。
4文化素质教育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融入
计算机实践教学在导入人文科学精神与素质教育方面有其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如果跳出技能培养的视角,从实践教学中的两个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实践的客体――计算机是人类思维模仿的角度来观察,其存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实践环节。
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个人机交互到人与人的交互的过程。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人机交互。人们通过鼠标、键盘、麦克风等输入设备将所要完成任务的指令与必备条件(数据等)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指令,利用执行条件(数据等)将处理结果以某种形式反馈给用户。在处理的过程中,有些还需要用户的持续参与。这个过程称为人机交互,但它只是一个最外在的表现。
2) 人与外化的人的思想交互。各类计算机软件系统都是相关设计者的智力加工成果,又由于计算机系统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类思维模拟与仿真的产物,它体现的往往是设计者的思维设计者思维模式――如果联系到设计语言工具,那么其形式上又是一种设计者语言模式的建构。因此,学习者学习计算机各类软件系统的过程可理解为“体会适应设计者的语言与思维模式”的过程,是一个此人与外化了的彼人思想的一个交互过程。
3) 人与人的交互。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从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学习者(放在教育模式中或可称为受教育者)、计算机与教育者构成的三元系统。前面两点是从学习者与计算机(包括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者)之间的关系来谈。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思想的交互。这种教学的交互较之其他理工门类的实验教学又有不同,它体现为一种更强、更直接的人的思维的互动关系。从工具软件的操作方法到高度抽象的程序设计逻辑,它的习得过程都是教育中的两个主体的思维模式不断“调制”,最终达到受教育者的思维模式调谐到一个所学习知识的顺利接受的适宜频段中来的目的。此外,第二点中的交互模式进行简单的推演,也可以最终规约为人与人的交互。
4) 学习者思维模式最终固化下来后体现出的外化思想与他人的交互。当学习者习得了所学习对象的相关内容,进而产生操作结果或编制的程序系统等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其智力成果为他人认知的过程,这与2)基本相似,只是交互中两个主体的地位略有变化。
如前文所述,人文素养中体现在包括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诸方面。诚然,我们不可能把我们的计算机实验课程变成艺术欣赏课和哲学、美学讲座,但是计算机实践教学具有较好的精神层面交互的能力,所以通过我们教育者的设计,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兼顾文化素养教育并非不切实际的空谈。如:
1) 使用一些文化经典、历史知识素材作为实验的内容材料,进而将文字与题目背后的文化知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一个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引起对传统历史文化的重温与再识。
2) 经常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大型题目,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把题目交由学生自行分解完成,促进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非智力素质的养成。此外,采用此种方法,由于学生所完成的部分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作业的抄袭现象。
3) 针对一些设计性的实验课程,教育者可有意识地给学生分析一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包括视听设计、代码系统的设计,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较强的审美与逻辑分析能力。通过一定数量的正向引导,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自觉艺术教育意识,主动地学习赏鉴相关的艺术作品。对一定数量的经典程序逻辑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在了解掌握计算机语言逻辑的同时养成逻辑思维能力。
4) 在实验设计中有意识设置出一定的难度和梯度,并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不断尝试中寻求答案的层层递进,体会求是与创新的精神乐趣。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粗浅的实践方法设计与分析,难免挂一漏万,但这种以科学实践教学来推动人文素养的养成也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5结语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提高了文化思想与素质教育的认识,教育职能部门与高校分别从制度与实践的角度加强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力度,有的高校甚至将人文课程的学习纳入到必修的教学体系中来。不能否认这样的措施对人文教育的开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当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又回归到传统知识教育模式下后,容易在局部引起流于形式的弊病。本文提出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思想、人文素养有意识地融入到具体的操作与设计中来,这样的实践模式避免了学生已有偏见的误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同时也使得相对枯燥的科学实验教学多出些许人文的“温情”。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 科学与人文[J]. 中国社会科学,2001(4):4-15.
[2] 教育部. 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 [1998-4-10]. 教高司[1998]2号. /.
[3] 袁枫. 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精神[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5):91-93.
[4] 张涛.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人文思想的融入[J]. 实验室科学,2007(6):40-42.
Cultural Education in Computer Practice Teaching
ZHANG Tao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Xiaogan University, Xiaogan 432000, China)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5
中职教师德育教学工作计划1
一、抓常规训练
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的上课坐姿,坐姿端正,注意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口到、眼到、心到,有必要时每读一句话,手也要指到那一句,避免口心两用;发言时,要站端正,思路清晰,声音响亮,吐词清楚,忌嘟嘟囔囔,东拉西扯,语无伦次,音如蚊哼;别人发言时,注意听,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并养成正确评价和欣赏他人的习惯。
二、身教胜于言教
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尽力带头做到;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要求学生保持地面干净整洁,我时常随手捡起地面上的纸屑,要求同学们讲究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为此我在教室放了一个脸盆,里面盛满水,供学生们洗手用,每天由值日生更换洗手水,有时我手上粉笔末多了或脏了也随手洗洗。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
三、打造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
基于以上理念理念,本学期,我组织开展了《如何创建一个文明先进的班集体》、《大家共同制班规》的班会,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对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进行了辩论,从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自习时间支配几方面出发制定出了大家共同认可的班规,对形成“学风浓,班风正”的良好班集体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催化作用。
四、以活动促成长
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洗涤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
通过开展“迎国庆”“感恩的心”主题小演讲,“迎教师节”尊师主题班会,争当“文明礼仪使者”手抄报评选等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文明礼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其健康成长。
总之,德育工作虽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但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学生因充实而露出的张张幸福、快乐、自信的笑脸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中职教师德育教学工作计划2
一、践行师德
面对新的一个学期,我结合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为了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现将本学期的德育作如下计划:
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我将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师德品质的养成。
2、参与实践,总结经验。我要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3、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我也将要这样做的。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了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二、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1、用心关怀,渗透德育。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学生面对新学期,作为科任老师,在这学期里我将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深入人心的情感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加强规范学习,渗透德育。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渗透德育。教师还应当是一位优秀品德的播种者。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学生的品德层次才会在我们的教育下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4、关心和爱护学生,耐心细致地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顾虑,使其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同时在学生中广泛的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使全体学生特别是留守孩子感受到有如家庭般的温暖,令其开心的学习,愉快的生活。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于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完善且思想波动大,因此我将注意根据他们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能及时走出心理误区。避免由于思想、心理存在误区而影响学习成绩。
我将要和家长及时联系,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关注学生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帮助家长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学 知识传授 学生参与 交际化教学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外语教学面临着新形势:一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或个人,使用到英语的概率都越来越大,不少参加工作的学生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种种需要用英语辅助解决的问题;二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门槛不断降低,由此招入的学生生源整体素质也有所下降,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差,所承受的心理能力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实施。
鉴于上述情况,英语教育工作者不应完全沿用以往类似中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而是在社会和市场对英语的需求的基础上选择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观念上也需有所改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采用了交际法来进行。
英语教学基本原则是老师在工作中处理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把握教学方向、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指针。交际性原则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交际性确定了英语教学课堂交际化,英语教学为交际语言教学。交际语言教学70年代兴起于欧洲。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向。其核心为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必须具备“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一般由如下能力组成:
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具有语法、词汇的知识、能听、说、读、写正确的句子。
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能在不同场合下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力。
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即能懂得词与词之间、语法现象之间,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连续关系。
语言能力,即掌握语言知识,为交际能力要具备的首要条件。语言知识包括语法、词法等,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如何使交际化教学与语言知识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将语言知识和语法内容形象化、交际化地呈现。知识点和语法教学不应该在孤立的单句中就事论事地进行,而应该在交际活动的框架内将所要讲的语言知识和语法内容与真实的语境结合起来,交际法要求语言教学尽可能接受现实,尽量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组织课堂教学。教育学认为,模拟教学能使学习者扮演环境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为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使教学内容情景化,通过一系列含有语言语法知识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材料中感知、理解和学习语言,只要教师巧妙地诱导,就可使学生在自由、欢快、逼真的情境中交流思想,提高能力。例如,在讲授第一册《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Unit 3“Sun Days, Rainy Days”中课文这一课时,笔者通过与学生的几句简单的日常对话而将话题很自然地引入到“weather”这一主题。笔者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 does the weather report say?”; “What kind of weather do you like?”;然后很自然地列出一些有关天气的词汇,如:cloudy(多云的);foggy(大雾的); rainy(下雨的); snowy(下雪的); windy(有风的);sunny(阳光的);light rain(小雨); thunderstorm(雷暴)等.学生有了相关的词汇后,就可以简单地描述天气情况了。
其次,通过课堂交际性的练习让学生对某语法项目进行归纳和概括。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换,即由主角“讲”语法转移到当配角让学生“发现”语法。在具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向学生提供难度适中的语言材料,要保证学生理解语义。因而课堂内有足够数量恰当的例句,再通过适度的交际性练习就能使他们掌握该语法项目的意义及构成规则。交际化的教学不提倡向学生提供包罗万象的语法规则,教师应在积累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接触到某语言现象后自己归纳和总结该语法项目的规则,并开展讨论,这是在“理解”之上的讨论。实践证明,如果提供机会让学生做必要的讨论,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语言知识的掌握重点还在于操练(drills)。因此,语言的操练(drills of linguistics)对于交际能力的提高,不能说不重要。
一、语言操练
语方操练不等于语言交际,是交际的基础。学生的交际能力如何,要看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情况。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量、交际谈何容易?掌握语言知识的途径是操练。操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课文中知识点的操练,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奠定语言交际的基础。
语言操练通常可采用机械操练(mechanical drills)、意义性操练(meaningful drills)和交际性操练(communicative drills)。
1.机械操练。机械操练是对语言知识点包括句型、语法、词的用法等的简单练习。学习就像游泳一样,游泳的本领是在水里练出来的。语言知识的操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领会、掌握了语言形式。最基本的机械操练是课文后面的英汉互译练习题,它集中练习课文中某些词或句型的用法。其次,每新授课文教师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的同时,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对它们进行讲解操练。再者,还可根据课文内容,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进行机械操练。如:利用课文中主要词,连词成句,或就课文内容,结合课文中某些词的用填空等机械操作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及时转入意义性操练和交际性操练。
2.意义性操练。意义性操练是指根据所学内容,围绕情景进行的语言操练。同样,操练的方式是多样的,下面为几种常用的操练方法:
(1)每课文后面都有针对课文回答问题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均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英语表达,也就是有意义的语言操练。
(2)课文学习结束,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及对所学语言知识的使用情况,可采用的操练形式――复述课文。
(3)课文改写或模仿。课文改写指课文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将其改写成为另一种体裁的文章。模仿是老师提供题材,学生模仿课文体裁所写的文章,进行有意义的操练。这种形式的操练,练习了语言知识的同时,又兼顾到了内容。
3.交际性操练。交际性操练为前两种操练的升华,接近语言交际。它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里的词句,叙述自己的思想。如:教完Unit 7课文“A Healthy Lifestyle”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a Couch Potato?”;“ What is healthy lifestyle?”虽然同是学生回答问题,但是学生向老师,同学叙述自己的思想或想法。而叙述思想的过程又进行了语言的操练。
交际语言的教学原则是不仅应知道语言的形式是怎样的,还应知道这些形式是用来干什么的,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所以,语言形式通过操练掌握了,就应着眼于语言内容――语言交际(oral communication)。
二、语言交际
语言操练的目的是交际。教师要一步一步地把语言推向语言交际。
1.口头交际(oral communication)。口头交际即口头交流信息或思想。口头交际的前提是在操练的基础上,具备听说能力。它对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因此,使课堂交际化尤其重要。组织教学、讲解课文、布置作业等教师都用英语进行交际。除此这外,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也很有必要。给学生一些说的机会,创造一定的情景,鼓励学生说英语时带有表情并伴以手势等。教授课文时,对课文某段或整篇大意,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抓住要点,认真组织安排,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对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教师提出从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议论性或发挥性的问题,由学生说自己的见解。如:学习Unit 2 的对话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想交流。“What do you do in the future?”;“Do you think the boy will get the job?”
口头交际不应只在课堂上,课后师生间、学生间也应坚持进行。见面时,相互间的问候,日常生活中的会话等都是在真实情况下进行感情或思想交流。
2.书面交际(written communication)书面交际即书面交流信息或思想。书面交际要求高:书写端正、拼写正确、语言通顺、无语法错误、层次清楚、内容完整等。既锻炼学生观察、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习惯。日常学习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经常不断地用英语写日记、书信,摘录阅读内容的要点等。课文学习要与书面交际相结合。
三、交际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信息差距。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有些信息只是一方知道,另一方不知道,形成一个信息差距。交际目的是交流信息或思想。只有相互之间有吸引、传递信息的企图,说(写)者带着想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进行交流,填补信息差距,才是真正交际。否则,便为语言操练。
2.交际要秩序渐近,有操练,有交际,寓操练于交际之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交际要在语境中进行,所说的话,是上下文连贯的句子,贴切、得体。而不是一句一句互不相干的话,要懂得词与词之间、语法现象之间,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连贯关系。
4.交际是语言实践过程。在交际中,难免会出现语言错误,对于这些错误要认真分析,加强操练,掌握语言形式。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英语,尽可能多地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思想,不挫伤学习积极性。
5.为提高交际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书面交际带用体裁开头与结尾及某些体裁的格式。根据生活实际,把交际中要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进行研究和归类,收集与其相关的带用语句并教给学生。
总之,正确理解交际性原则,将其作为教学的依据和指针,把英语作为工具来教、来学、来用,注重效果,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一定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