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教学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融合教育教学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范文1

关键词:服装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33-02

一、“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产教深度融合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不仅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产教融合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服装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校企双向参与,产教紧密合作,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技术人才必须以能力为本位,而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上,服装专业学生实习和实训环节是本专业技术培训的“重头戏”,如果不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服装专业教学将无“戏”可唱,可见唱好这台“戏”对于高质量地保证服装专业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教融合有利于实现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在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方面独具优势。学校根据服装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开设课程,使服装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教师在服装生产实践中锻炼,以加快教师向“双师型”转变,服装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课,学生在实践岗位学习锻炼,实现学用统一,在做中学,或先做后学,或学做交替的学习模式。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为服装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和输送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赢得社会广泛认同。

二、“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

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这种深度融合式发展,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使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不仅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将促进服装专业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服装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所从事的教育实际上是从业前的教育,如何让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吻合,这是当前服装专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坚持跟着市场走、围着企业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及时把握新兴产业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对服装专业职业岗位的新要求,科学调整专业技能发展方向,实现“五个对接”。一是服装专业设置与服装产业需求对接。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优化专业设置,重点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二是服装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三是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四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和服装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使职业学校合格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1.实行专业实体化,产教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校企联合”,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在新形势下开发学生能力的根本道路,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个主要内容。围绕专业办产业,就是要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运用市场机制,采用资本营运的办法,借助社会的力量,把原来的实习室、实训场所建成具有经济功能的专业实体。

我校通过引进企业管理和技术力量,采用校企合作形式,利用我校的服装设备、厂房、教师、学生等教学资源建立服装实训中心,承接服装加工、产品研发等业务,为学生实习创造了条件。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有机结合起来,车间各岗位学生轮流实习,使学生掌握服装生产工艺流程技能,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竞争能力。教师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

2.产教融合,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多赢目标。(1)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2)探索“教学―生产”模式,实现多赢。我校在产教融合、校企联合的过程中,正在探索采用教学―生产模式:结合教学组织生产,联系生产开展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部分教学过程直接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学校做好教育管理,企业加强现场指导,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顶岗工作,感受企业文化,参与企业管理及经营活动。学生通过工读结合、顶岗工作,提高了全面素质,掌握技术,培养技能,从而增强了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职业基础。

教师通过实践训练,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等工作,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也了解行业、企业发展技术前沿的信息,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师教学艺术和手段,加快了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步伐;企业通过学生顶岗工作和教师的智力支持,提高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四、“产教融合”的教学实效

校企合作下服装专业产教融合教学针对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合作的形式,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服装成衣生产中的制版、裁剪、缝制、后整等四大流程生产实训。在生产实训过程中,由教师与技术人员对四大生产流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讲解或示范,将专业教学中的制版、裁剪、缝制、后整等知识技能与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有效衔接,以岗位轮换的形式,通过流水线作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产实训机会,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磨炼和提升,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专业教师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教学质量的产教融合教学目的。

1.服装制版方面。在产教融合教学中,服装制版通过改变以往授课过程中教师对某单一款成衣的讲解,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根据企业的生产进度,对某成衣款进行工业纸样制版讲解,讲解内容上涉及制订商品规划书、绘制款式图、制作纸样、试制样衣、绘制基样板、系列工业样板推板等整个制版生产流程。在制版流程过程中,会涉及款式设计(助理)师、制版(助理)师等岗位的讲解和岗位职责要求,从而可以实现知识技能与岗位的对接,增强授课的实效性,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性。

2.服装裁剪方面。服装裁剪的产教融合是指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根据生产货单号,组织学生完成制订裁剪方案、领样制样、排料、填写裁床铺料记录和裁床生产报表、运用现代电动设备进行裁剪、分包捆扎等裁剪生产流程。在整个裁剪过程中,明确裁剪师岗位要求和职责,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单色插色服装裁剪方案制订方法、样板领用细则、单排套排基本排料法、填写裁床记录和生产报表的方法和要求、电动工具使用、分包捆扎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对裁剪师岗位的认识,为今后从事裁剪师等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效也更有针对性。

3.服装缝制方面。服装缝制在产教融合教学中,通过学生定期的流水线轮换作业形式,在车间班组长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制订流程工艺文件、设计和制作生产工序工艺卡、组织生产缝制流水线、流水线场地安排、前中期原辅材料收发等缝制生产流程。在生产实训中,学生通过与车间主任、技术员、班组长、检验员、机工、付工、设备维修人员等岗位人员的了解、接触、认识,不断地了解不同的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岗位能力,逐渐形成职业岗位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的缝制车间工作打下基础。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范文2

1.一套机制:制度规范保障教师发展

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化发展”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根据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和要求,并作为学校重点工作。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师队伍工作机制及管理制度,规范、评价、激励全校教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制定《ΧΧ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的目标及愿景;制定《ΧΧ中学教师基础性评价考核方案》、《ΧΧ中学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聘用考核实施办法》,从制度层面,推进教师有序、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制定《ΧΧ中学师徒带教工作方案》、《中学青年教师沙龙工作方案》、《中学“校名师”培养对象申报方案》,规范学校教师梯队建设流程,形成分层、分类教师培训机制;制定《中学教职工挑战性评价方案》、《中学教师“卓越发展”奖励申报办法》、《中学学术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办法》,推动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打造教育教学风格、凝练教育教学思想。

2.两重支撑:硬件保障服务教师发展

为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学校从经费和平台两个方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经费支撑。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性经费,如为购买专业书籍、组织专项培训、开展项目研究、出版学术专著等提供经费保障;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激励性经费,如绩效考核方案中为教师教育教学竞赛获奖、及获奖、课题立项及获奖等设置专项奖励。

平台支撑。为满足信息时代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学校整体教师自主发展网络平台:搭建基础性评价网络平台模块,实现教师绩效评价的网络化、电子化;搭建挑战性项目网络平台模块,提升教师“挑战性项目”项目过程管理的动态性、即时性;搭建师训课程网络平台模块,通过利用平台现有专家课程,结合校本师训课程开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体系化、模块化的课程支撑;搭建校本研修网络平台模块,组建学科内研究共同体、跨学科研究共同体等教师互助团队,以网络项目驱动的形式形成有效合作、共同成长。学校现正申报华东师范大学开放学院“校本研修平台”创新实践基地校。

3.四支队伍:梯队建设带动教师发展

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教学经历、个性化发展需求,打造4支教师发展队伍,设置差异化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形成学校教师梯队。

(1)针对新进教师队伍,推进“三新工程”建设。对学校新进教师、新班主任教师、新高三教师,通过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师徒带教等途径,帮助教师进一步磨练教育教学基本功,初步发掘教育教学潜能,提升在教育教学岗位中的胜任力。

(2)针对青年教师队伍,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对学校青年教师,通过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沙龙、项目研究等途径,帮助教师进一步锤炼教育教学策略,深入探索教育教学优势,找到适合教师兴趣特长、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特色发展方向。

(3)针对骨干教师队伍,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对学校骨干教师,通过高级教师教育教学专题研讨、初步尝试撰写著作等方式,帮助教师进一步提炼教育教学风格,高度凝练教育教学特色,成为在市、区层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教师。

(4)针对名优教师队伍,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对学校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通过进一步搭建示范、展示、交流平台,帮助教师进一步展示教育教学艺术,示范辐射教育教学成果,提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品质。

4.四大板块:专业引领促进教师发展

构建师德素养、教学技能、育德能力、研究能力等四大板块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内容板块,着力打造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和研究能力,培养的“厚生乐教,固本求真”教师群体。

(1)以师德为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学校文化浸润。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构建了“乐群笃志,协同致远”为核心价值观的学校选择教育文化氛围,形成了“厚生乐教,固本求真”师风,促使学校教师在文化浸润中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承担育人使命,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师德素养校本研修课程。形成学校“十三五”校本研究课程培训工作方案,开展师德素养类及实践体验类课程,并以此为契机在全校广泛开展师德素养、育人能力大讨论活动。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持续多年开展“我心里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树立“教书育人楷模——ΧΧΧ老师”等师德榜样,形成教师爱校、爱岗、爱生的精神风貌。

读书活动。教师通过阅读教师专业发展、师德素养等相关书籍,提升专业使命感和教育责任感,为逐步树立新的课程观、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奠定良好基础。

在历年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满意度高,认可学校教师的敬业心及转专业素养。

(2)以能力为重,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校本研修课程。在完成市、区要求的相关师训课程要求后,学校在进行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置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校本研修方案,聘请专家开设校本研修课程、讲座,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如,以校本研修专项主题活动“教学目标设计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引导一线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充分挖掘教学目标设计中学科素养的要点内涵。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以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为抓手,引领、帮助见习教师熟悉教育法规政策,提升师德修养,了解教学常规,掌握教学基本功,关注自身专业发展。学校现为普陀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师徒带教制度。《ΧΧ中学师徒带教工作方案》,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对新进教师、新班主任、新高三教师等进行带教培养工作,形成校内带教序列。

“ΧΧ杯”教育教学竞赛。每学年设置主题、开展校内“ΧΧ杯”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激发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和能力的训练。

青年教师沙龙。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沙龙,通过同伴互助、专家指导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邀请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物理特级教师ΧΧ老师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如何说课”专题讲座,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主题教研活动。学科组、教研组聚焦学科发展特色,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特色发展。如,历史教研组“见微知著以人见史”的特色主题教研活动,指导教师从“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的在教学中的涵育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实践;理综学科组“渗透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设计”和“研究学科融合路径,完善课程开放性” 主题教研活动,关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协同性,指导教师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课程开发能力。

学习共同体。根据教师能力特点和发展需求,组建学习、教学共同体。如,语文学科组组建了“关注课程标准的落实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命题与作业的研究”、“重视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特征”等四个学习共同体;理综学科组形成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题的学科命题团队等。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能够在知识共享和同伴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交流、协作、反思等活动,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竞争,最终促进个体的成长。

教学成果校内展示。通过校内“一师一优课”评审及相关课堂展示、研讨论坛,校内论坛“协心戮力,行稳致远——单元教学设计成果交流论坛”、 “微课初探,星火燎原——微型课程成果交流论坛”、 “合理运用导学案,提高教学有效性——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论坛”等活动,展示教师在教学转型、课程建设等领域的经验与成果。

2015年至今,学校教师共获得国家级教学竞赛奖项8项,市级教学竞赛奖项122项,区级教学竞赛奖项30余项。

(3)以学生为本,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育德能力专题培训。邀请市、区级专家,开设教师育德能力专题培训讲座,促进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邀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市、区优秀班主任,开设《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评估与干预》、《以情优教,提升教学的艺术性》等专题讲座,

学科德育渗透。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引导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学科德育渗透点,并开展校级“德育示范课堂”大奖赛。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挑选骨干教师参与“上海市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开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等方式,帮助班主任教师学会与班级学生沟通与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将心理咨询技术融入班级、学生管理的全过程。

德育论坛。通过“创设多元育人环境,促进学科融合德育——德育示范课堂展示交流论坛”、“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卓越发展育人环境班级建设班主任工作论坛”等活动,展示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学科德育等领域的经验与成果。

(4)以研究为翼,提升教师科研品质

 “挑战性项目”研究。学校突出教师的个性化与研究力,设计和开发了《ΧΧ中学教职工挑战性评价项目》,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和能力优势,聚焦学校重点项目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德育创新、信息技术、专业发展、管理服务、自主创新等角度选择项目,开展项目研究。目前学校组织的首轮教职工挑战性项目的申报,共有74个项目申报和立项,100多位教职工参与项目研究。学校组建了校内专家立项审核工作小组,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审核工作,从不同角度为教职工的挑战性项目研究提出了很有启发意义的建议。

“教师卓越发展”奖励申报制度。制定了《ΧΧ中学教师“卓越发展”奖励申报办法》,就教师的课题评比获奖、文章、论文评比获奖等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将项目研究经验进行总结和理论提升,逐步凝练自身的个性化风格,打造教师教育教学特色。

高级教师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学校聘请校外专家、搭建展示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的平台,积极鼓励骨干教师提炼教育教学思想,形成教育教学风格,开展“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专题研讨活动”。

《ΧΧ中学学术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办法》。学校鼓励、支持学校教师将教育教学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从而提升学科发展品质及学校学术影响力。学校制定《中学学术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办法》,为在职教师提供出版学术专著、基础理论著作、课题研究著作等提供全额支助。 

5.多方协同:组织协作推动教师发展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范文3

关键词:工程专业研究生;MOOCs;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83-02

引言:

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学位的设置标志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由学术型向学术应用型转变,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现代信息化教育改革尝试为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提供理论保障和技术支持。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的概念在2008年被首次提出,随即引起高等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商业资本集团的关注,在教育研究领域引起在线教育讨论的热潮,尤其是全球范围内许多著名高校都已纷纷加入MOOCs研究行列[1-2]。我国政府和高等院校也正从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多方面推动MOOCs发展,加强和促进高等教育领域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学习型社会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3-5]。因此,我校要抓住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机遇,全方位深度推进面向理论课程层面和专业技术层面的系统化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在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领域的改革尝试和实践运用。

一、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电子信息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图像处理方向教育教研组提出了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将MOOCs作为课程资源引入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着力重构工程硕士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革新,促进融合实体课堂教学和在线虚拟教育的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基于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的适应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1.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本着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原则,重构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一套相对独立适应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基础性课程、突出应用型课程,补充和拓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前沿,将行业组织、培养单位和个人职业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培养相关行业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改变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拓宽知识面,由单一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相结合,运用团队研讨学习、案例问题启发式探究、现场训练与实践研究、模拟重大项目综合集成训练等辅助教学方式,倡导学徒制教学改革实践,引导工程硕士研究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工程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图像处理方向课题组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将各种与本专业课程相关联的网络MOOCs课程资源进行合理设计和改编,尝试在工程硕士研究生课堂利用MOOCs网络视频实施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使用MOOCs课程视频资源主要有三大功能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包括课程内容讲座视频、相关知识点测试、学习进度跟踪和平时学习成绩综合评价;交流讨论模块,包括基础知识查询、学习小组研讨和有教师参与引导的问题探究;在线考试模块,包括基于平时成绩的期末考试申请、在线考试试题抽取和课程学习情况综合测评。课前,教师把《图像处理》课程MOOCs讲座视频资料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在线学习情况调查表。课堂内,教师将课堂授课与MOOCs测试交流学习穿行,组织学生分组研讨,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思考、探究。课后,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完成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难点问题解答,最终完成本课程综合测试评价。总体上,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图像处理》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学生的需求整合各种在线开放或实体教学资源设计课堂教学,采用讲授启发式、问题探究式、案例学习、实践项目协作等多种研究性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和热情,自由调控课程节奏进度,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过程模拟从前期调研、项目执行到市场调研的流程,充分发挥实践基地企业设施先进和专业人才经验丰富的整体优势,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直接参与本专业领域研究方向的实际工程项目研发、设计和实施工作,目标是使工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工业界需求。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在选题方面应注重密切结合工程实际,强调题目内容来源于实际工程设计项目,学生通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科学系统的掌握进行工程技术项目研究的过程,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取相关科技资料的技能,训练学生对搜集的科技信息进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综合评述并着手解决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本研究课题是探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室,工程硕士研究生通过参与相关工程实践项目,推行双导师制和学徒制为工程硕士教育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实现分工合作、共同把关、联合指导的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互联网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的,我校教务处与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爱课程”合作建立辅助教学模式,积极而灵活地将MOOCs引入我校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分析评估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图像处理》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的实际意义。重点高校和名牌院校的优质开放在线课程MOOCs在技术支撑下具备稳定的运行模式,鼓励研究生掌握与本专业相关国际前沿,对促进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背景下仅提供MOOCs课程资源是不够的,还应当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促进学习者深度思考、内化吸收以至产生新认识,才有可能对目前的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形成真正的冲击。

三、结论

《图像处理》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充分发挥我校理工类学科教育教学特色和优势,明确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举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为我国卓越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杨玉芹,焦建利.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生态设计框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4,8(5):32-37.

[2]蒋卓轩,张岩,李晓明.基于MOOC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52(3):614-628.

[3]郑丽,秦立栓.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途径比较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25-29.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范文4

关键词:自闭症;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62-03

早期融合教育是服务学龄前特殊需要儿童的世界潮流。我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中明确指出: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随着早期融合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尤其是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然而,自闭症是一种较严重的儿童综合性发育,主要表现为社交困难、言语发育迟缓以及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在各种障碍类型中属于个别差异较大的障碍类别,在同样的融合环境下,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明显不同于其他障碍儿童。因此,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更需要特别关注和完善的配套措施。幼儿园作为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主阵地,是完整支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教师作为早期融合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其支持主导作用会对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中的教师作为调查和访谈对象,以他们的工作经历作为背景,期望在一定层面反映我国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中幼儿园支持现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建构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调查”自编问卷进行资料收集。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者将问卷编制好之后对南京市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中20位教师进行了初测,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最终确定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基本信息、教师对自身从事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认识以及教师对幼儿园给予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的认识,调查问题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组成。

本次调查选取南京市5所有自闭症儿童就读的幼儿园,请75位幼儿园教师填写“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调查”自编问卷,收回问卷72份,有效问卷72份,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

1.教师基本信息。调查发现,所有教师都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然而,仅有11%的教师具有学前特殊教育专业背景。(1)教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接触。仅有7%的教师直接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5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生活中接触过自闭症儿童,或者是幼儿园其他班级中有自闭症孩子,或者是自己生活周围有这样的孩子,他们仅限于观察或者尝试着和这些孩子交流过,并没有深入与这些自闭症孩子互动,更没有直接教育过这些孩子。(2)教师对早期融合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所有教师都对早期融合教育有所了解,都支持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但是80%的教师对在自己班级开展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持中立态度。

2.教师对自身从事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认识。

从表1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对自身从事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信心不足,仅在创设环境一项信心较高,其他关于自闭症儿童知识、技能以及教育方面都显示出教师对自身的主观认知,但值得肯定的是,教师都有学习自闭症儿童知识的需求。

3.教师对幼儿园给予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的认识。(1)幼儿园是否努力建设全员参与的早期融合教育接纳氛围。早期融合教育的全员参与涉及管理人员、教学人员以及幼儿园孩子。对于这个问题,多数教师认为幼儿园在努力建立全员参与的早期融合教育接纳氛围方面做得的还不够,需要加强和引导。(2)幼儿园是否建立完善的幼儿园支持体系。

(3)幼儿园在其他方面对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现状。

表3显示,幼儿园在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方面还需努力,加强对教师特殊教育知识技能的培训,加大与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合作以及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的引导。

三、研究结论

1.我国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中幼儿园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2.我国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教师对自己从事这一工作的能力不自信,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3.我国开展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在支持工作方面还需做多种努力。

四、讨论与建议

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证明:物理环境的融合只是体现了融合教育的形式,这种融合并不能满足自闭症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需求,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关键在于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程度、接纳水平以及所能提供的满足其特殊需求的支持性措施。对自闭症儿童而言,到位的政策支持、结构化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接纳氛围、区别性的课程设置以及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等是满足其特殊需求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要发展早期融合教育,提高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质量,就必须从当下我国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现状出发,从各方面给予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建立完善的教育支持体系。

1.加强对早期融合教育的宣传,建立完善的早期融合教育政策。政策支持是教育开展的硬性保障。在我国,人们对早期融合教育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入,教育部门也逐渐出台相应教育规划发展融合教育,如我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首要目标便是“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但仅有计划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融合教育政策,在教育场所、实施人员、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这样才能做到有令可行。因此,在推进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过程中,只有依靠“权利和义务”框架下的制度性构建,才能够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零拒绝”的融合教育。

2.引в锥教师形成正确的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态度。普通幼儿教师的态度对于自闭症儿童是否能够真正被融合在全纳的教学环境中接受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近年来,国内学者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来了解普通教师对早期融合教育的观念或态度。谈秀菁等发现,当面临学前特殊儿童,绝大多数普通幼儿园教师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学前全纳教育的要求并对现有的教育资源缺乏信心[2]。幼儿教师对早期融合教育认识不足,对幼儿园招收自闭症儿童持中立态度,这些都不利于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真正融合与发展。当务之急,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幼儿教师早期融合教育的引导,为建立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做好准备。

3.建立全员参与的早期融合教育接纳氛围。全员参与的接纳氛围是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就幼儿园而言,全员参与的接纳氛围意味着幼儿园管理人员、幼儿教师以及幼儿都能够对自闭症儿童的融入真心接纳。然而,不管是全纳教育发展很好的美国,还是处于融合教育发展初期的我国,全员参与的接纳氛围还有待发展。有研究指出,美国普通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深度仍然不够,教师在对自闭症儿童学习特性和教学策略的了解掌握上相对不足[3]。在我国的相关研究中,也有信息显示,很多教师因为对特殊儿童不了解,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些特殊儿童,所以不愿意接纳特殊儿童随班就读[4]。在普通幼儿中,有大部分的普通幼儿不喜欢残疾人[5]……因此,如何在全员参与接纳态度初构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每一位成员的具体行动是我国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4.提升幼儿教师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只有接受了额外教育干预支持的自闭症儿童才可能在普通班级中获得长足的进步。本次调查研究中,80%左右的教师对自己能否胜任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持怀疑态度,75%的教师认为自己还不具备为自闭症儿童设计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能力值得肯定的是,在有时间、精力和机会前提下,所有教师都表明愿意学习掌握自闭症儿童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师有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为教师创设或提供机会,参加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研修班或各种培训会议,为教师购买相关书籍,适当减少教师其他工作,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等措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教师相关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从而促进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的建构。

5.设置资源教室,引进或培养资源教师。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极具弹性的教育服务措施,其服务对象是融合教育班级殊需要儿童,在每天或每周的一部分时间开展特殊教育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评量、教学及咨询。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几所幼儿园中还没有专门的资源教师,老师们也不清楚什么是资源教师和资源教室。可见,资源教师和资源教室还没有成为广为人知的普遍内容,作为融合教育中极其重要的支持要素,我们必须加快资源教师和资源教室知识的普及,同时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或课程设置中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从而培养融合教育中急需的资源教师。

6.努力建构完善的幼儿园支持体系。幼儿园支持是早期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核心。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的建立还需努力,急需从以下方面加以建构:增强教师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加强教师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信心,让教师能够从内心真正愿意接纳自闭症儿童;多种途径为教师提供学习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知识技能的机会,引导教师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专家引领下设置适应自闭症儿童学习特点的弹性课程;对幼儿园孩子进行引导,正确对待自闭症儿童;有条件的幼儿园设置资源教室,引进资源教师,从多方面齐头并进,加快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的建构。

参考文献:

[1]Zhang,KC.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how well do they mix[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2011,15(6):683 - 697.

[2]谈秀菁,尹坚勤.普通幼儿园殊教育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5):13 D 15.

[3]Myles,B.S.,Simpson,R.L.,Ormsbee,C.K.,et al.Integrating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with their normally developing peers:Research findings and best practices recommendations.Focus on Autistic Behavior,1993,(8):1-18.

[4]于玉东,郑艳霞,王新.河北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4.

[5]刘颂,钱红,付传彩.北京市学前融合班级中普通幼儿对残疾的认识与接纳态度[J].中国特殊教育,2013,(10):6-7.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范文5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语文 教育教学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也实施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案。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语文教学理念,结合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现状,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研究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遇到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被动地学习,其教学过程与学习行为都存在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够。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设计教学方案,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情的了解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案的设计。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由于观念问题、教学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对学情的了解并不深入,不仅表现在课前不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同样也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了解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主体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这种教育教学要求下,很多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放到主置上,但是其效果却不甚理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交流等都存在着问题,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适应不了新教学方法等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新课改的内容,并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主置上,教师作为指导者与组织者,辅助学生学习。在这种教学观念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与指导下,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体验交流、讨论、思考以及成功的喜悦。

第二,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变化与学习情况,设计适宜学生发展的教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宜学生发展的教案。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进而针对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策略。在这里,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应变能力,才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三,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进行奠定情感基础。高中学生正处于情感敏感的时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有效展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还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灵活、有趣、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将此有效地转化为学习行动,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文化素养的提高。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模式与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融合到各种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自己的思考,在完成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找到问题答案、获得新知,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创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在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上,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相信,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也必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忠毅.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2] 李初发.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8).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范文6

(一)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产教融合,为构建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提供了保障我校根据市场对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调研,成立了由学校、院或企的学科带头人、检验专家、骨干教师或技术骨干组成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了我校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并进行实施,与省内外共60多家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检验试剂厂等检验检疫机构建立了临床教学基地与实习实训基地,提供了具有先进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实践教学环境。

(二)校企合作,构建了我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能力为本位”的“3445”工学结合教学体系(“三级理论教学体系、四级实践教学体系”“四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五项教学评估体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工学结合,构建了“三级理论教学体系、四级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传统的课程设置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实践技能课程,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发展严重滞后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校根据近几年中职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改革了传统的课程设置。

2.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将四级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业务素质”)贯穿于三级理论教学与四级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我校依据企业要求和学生实际,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培养贯穿于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有效地将企业文化融入育人环境,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向上,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构建“五项教学评估体系”,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项教学评估体系”包括教学检查与听课、教学督导、考试管理、学生评教、院(企)评价五项,一方面,此评价体系便于学校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本人也可以查阅学生及院企行家对自己评价的结果及所提出的建议或意见,以便改进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校企合作,共建一支由企业骨干、学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能有效实施“四级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我校过去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多数由医疗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而且又缺乏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以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缺乏连贯性与整体性认知,仅凭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材内容实施教学,导致与临床工作任务明显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改革为由企业骨干、学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能促使我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5.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让学生能感觉到“学有所用”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与实训教材,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由于生源质量下降,给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我校根据学生实际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开发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校本与实训教材,教学内容“贴近岗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有所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了“学会所用”,从而提高的教学质量。

6.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同时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校试行“一课多人、一人多课、一课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但加强了实践技能的训练,而且催促专业教师不断参加企业实践,提高了专业教师检验技术岗位素能,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对实施“3445”“四步模式化”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的思考

1.在实施“3445”工学结合教学体系中,应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深化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因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已由过去单一的基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技术岗位,已扩展到个检验部门的检验仪器维护与维修的岗位,故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与教学体系是培养既有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又有仪器维修技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