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育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育方案

体育教育方案范文1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方案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除了需要有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充裕、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以外,更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案。在以往的高校各学科的教育体系中,都会把体育教育忽视掉,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而这最终又影响了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专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任务呗逐渐重视,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引入,探索新的专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方法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一、专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探索方案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基础上,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原则:一是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出发;二是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为依托;三是在身体素质提高的情况下,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到全面发展。根据上述原则,笔者提出了以下方案。

(1)改革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分类的专业体育教育中管理混乱,层次不清;在实践过程中,实践模式单一且练习时间过短等。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第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转变师生关系,课堂以学生为主;在管理模式中,采取专业定向学习管理模式,大小班综合教学,分清层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发展丰富多样的实践课程,合理增加练习时间,促进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往的高校教学模式中,体育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只有在自由活动时才会体会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体育教育管理方案的探索中,必须提升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自主学习,爱上学习。第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奖罚激励机制,奖励优秀的个人或团队,诱导学生努力掌握知识重点与加强练习;第二,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模式,根据大学生性别、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类教学管理的模式,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下,高校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理论与映照理论的能力,并时常提醒学生,加深学生对此的印象,做到“习以为常”。

(4)加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耐久力与毅力的培养。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差主要表现在耐力与毅力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 加强这方面的联系,强化学生的身体。比如,在实践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先做热身慢跑与体能训练,然后再实践过程中有意识的向这方面倾斜,最后再以慢跑的形式结束课程。在不断的耐久力与毅力的训练中,也会逐渐影响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开端。

(5)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专业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能改进中,除了上述几点外,优秀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必须做到:第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从外部积极引进专业素质精湛的教师,同时从内部开展培养工作;第二,定期开展理论实践研讨会,加强学术交流,吸收先进经验,弥补不足并提出或改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专业高效体育教育管理的方法

(1)教学计划管理。高校的体育教学计划管理是指对制定与体验两个环节的管理。在教学工作开始之前,就必须对年、季、月、周开展计划工作,分清个计划的层次,科学管理;在计划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各阶段不同的表现与工作完成度来合理调整计划,做到科学合理,严谨有序。

(2)教学过程管理。体育教学过程是整个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所以必须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工作。在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各层领导管理人员分派任务,定期、定时、定量尽心巡查与管理,做好记录与检查,并以此作为以后审核、评定的依据。

(3)教学质量管理。在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中,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与大纲要求,从教学课程的内容、工作质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合格、达标率进行审核、评定与监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做到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学校还可以引进或自主建立一套科学的体育教学质量评定系统,来更好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学管理评价。体育的教学管理方法是提升教学计划与质量工作的重要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高效的完成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的评价体育教学管理方法,对于整个教学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体育教育方案范文2

2020年11月17日,市文明办组成2018-2019年度市级文明单位专项检查组,采取查看“市级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系统”网上申报材料及各单位得分情况、单位整体创建环境、查阅了相关资料台账等方式对我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2018年以来,局党组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各项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检查组对我单位文明单位整体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区21个文明单位中,我单位的“动态管理系统”以35分位列全区第三。但是通过本次检查,发现在创建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距高水平的创建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现将整改方案汇报如下: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机关市级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日常教育体育业务工作千头万绪,对文明单位建设工作抓得还不够实、不够细。机关内部开展的文明单位主题实践活动还不够丰富。

(二)台账资料不够规范。文明单位创建台账资料中出现图片时间备注不明确,个别照片没有显示出单位名称,图片资料来自于学校居多。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提高认识,狠抓任务落实。局文明办作为牵头科室,积极协调各科室全力做好日常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依据新的市级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细则,制定2021年实施方案和创建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创建内容和具体要求,并对“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系统”目标责任按季度进行分解,并督促相关科室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将相关资料进行认真汇总并上传。

体育教育方案范文3

关键词: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8-0001-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Solutions of Sports College Students’Pre-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Case Study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HE Zhen-wen, ZHAO Bing, XU Xiang-hong, ZHANG Zhuo-lin,CAI Xu-dong, WANG Zhe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is research took the national sports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department and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questionnaire survey,case study, expert interviews an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were adopted. It conclud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difficulties――weak teachers, simple programs and lack ofeducation throughout in the career guidance of sports colleges. These question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ports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career guidance. On the base of the experience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and the national sports colleges, the research proposed a “network solutions" to solve the three troubles. Network solutions wer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Network solutions could make up for shortage of teachers in career guidance, and gave the course of employment a useful compl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y could be full of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e- vocational education network had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assistance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our sports institutions.

Key words: sports colleges; pre-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ence; network solutions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4%,与2008年同比略有上升。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4%。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但是根据数据推测,2009年仍有近80万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严峻的就业压力仍然存在。而据估计,到2010年,全国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631万,就业压力将更加严峻。而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体育类院校就业面相对其他综合类院校而言更窄,毕业生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就业危机”。

为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体育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设措施,但其效果与其它综合性大学相比未尽如人意,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体育院校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就业指导的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指导的理论不成熟;2)体育院校属于专业性高校,没有建立起专业化、专家化的指导工作队伍,对学生的就业指为寻求解决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难点问题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全国体育类院校的调查研究,寻找当前困扰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个瓶颈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加以分析论证,从而对体育类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帮助和建议。

投稿日期:2011-03-25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编号:1340SS09029)。

作者简介:何珍文,北京体育大学副书记,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仅仅是凭借工作经验;3)体育院校的专业特点导致毕业生就业面狭窄的客观情况也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难度。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全国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及其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通过对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领域的研究以及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调研,积累理论基础,寻找研究线索和研究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12所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有关专业工作人员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其网络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调查研究,获得本研究的基本论据。同时,对参与到网络化学习和教学中的学生进行评估调查,对其可行性及实际意义进行实证研究,共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为70%。对评估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其重测信度为0.8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结构效度可靠。

1.2.3 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的实践案例进行跟踪研究。

1.2.4 专家访谈法 采用开放式访谈方法,就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与有关专家进行自由交谈与讨论。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研究的结果征求专家的评价和意见。

用Microsoft Excel 和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2.1.1 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队伍现状 在对我国12所体育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现状调查中发现(表1,表2):1)大部分体育院校就业指导人员与毕业生的人数比例达不到1:500,只有少数高校接近这个比例,与欧美发达国家1:200的比例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就业指导师资数量更是严重不足;2)我国体育院校每年都开展就业指导培训计划的有10所,占90.1%;3)我国体育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培训的对象主要为:就业专职人员、院系主管领导、就业指导课教师,缺乏对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社团代表的培训教育;4)我国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教学能力培训、就业市场开发培训、就业事务管理培训,缺乏职业规划咨询师专题培训、辅导员专题培训、就业心理咨询培训和创业指导培训;5)培训时间一般在一周以内,基本保障培训的力度。

此外,在对全国12所体育类院校就业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中还发现,在我国体育院校中,就业指导课程的讲师往往由二至三名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担任,而他们在上课之余,还要承担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任务――既要帮助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开拓就业市场、组织就业招聘会、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同时还要担负起各种就业讲座的组织、帮助学生寻找实习的任务。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阻碍了其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水平及职业发展规划咨询技巧的提升。无形中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已经非常薄弱的师资力量。

表1 体育类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现状(n11)

表2 体育类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培训具体现状(n10)

总结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我国体育类院校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上面临着以下几个难题:1)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结构不健全;2)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任务繁重;3)严重缺乏能够进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教学的师资力量;4)严重缺乏能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指导的专业人员。

2.1.2 就业指导课建设现状 本研究针对全国12所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课情况比较理想,12所高校中分别有12所和10所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课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0%;其中必修课的比例分别为50%和40%,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必修课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在校所有学生接受就业指导的需要。

2)经过调查,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课时不足,达不到38学时得要求,12所高校中3所高校的课时在48个学时,其他高校为32学时,很难满足需求。

3)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以作业和考试形式完成课程学习。

4)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大部分针对毕业生,开始于大三的高校只有28.6%,开始于大四的学校为71.4%,没有达到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要求。

5)我国体育类高校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材自编率为41.67%,大部分高校的相关教材需要通过购买,这也从一定程度反映高校就业指导的基础能力。

从上述调查结果中显示:全国体育类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上付出了较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制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传统等客观因素,导致体育类院校在就业指导课时设置上仍落后于全国其他类院校的水平。

2.1.3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相比,体育类院校在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上本身就有着先天的不足,即相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体育类院校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课程学习以户外术科居多,个人技能主要表现在运动能力方面。在校期间学生以各类运动的训练和教学以及体育相关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毕业时从业技能主要是体育运动教学与训练,而体育专业就业面目前相对比较狭窄。二是体育类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各项能力不足。体育类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高考文化课分数线相对较低,文化课考试前先加试体育分散精力,导致重“武”轻文,入大学后理论课学习吃力,文化课水平落后。此外,某些学生曾经是专业队运动员,长期的专业训练严重影响了其文化课的学习。因此,体育类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文化课素质、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以及组织与管理能力都要落后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导致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就使得体育类院校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更全面的考虑到对本校学生进行全程性――即从入学到毕业――职业化培养的问题。然而,限制于主观或客观因素,全国绝大部分体育类院校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如何去找出一种高效的、便捷的、能够弥补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能够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有益补充,并且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程性职业化培养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由于传统的方式难以解决当前体育类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因此本项目组建议采取网络化的形式,作为体育类院校面临所问题的解决方案。

2.2 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 针对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队伍人员配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现状和就业指导课课时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全程化不足等建设现状,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具有职业规划指导功能、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功能及辅助功能,能够进行网络互动、网络教学,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网站服务系统,以弥补就业指导队伍人员配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就业指导课课时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全程化不足的工作不足。下面对该网站服务系统的三个主要功能提出设计方案。

2.2.1 职业规划指导功能设计方案 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的表现之一就在于,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咨询的专业人员数量及其稀少。大部分老师本身并无企业工作经验,同时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咨询师培训,因此很难承担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总共有五个步骤:了解自己、了解职业、选择并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计划并加以执行,以及之后对规划的审视与修改。对学生进行完整的职业规划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从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四个方面充分了解自己。

2)职业信息库:包含大量的职业以及行业信息,同时采取便捷的搜索功能,帮助学生即时了解职业的情况。

3)辅助工具:如SWOT分析,SMART分析等,帮助学生合理的进行职业目标的选择和确定。

4)职业计划书生成系统:可将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的每一步骤记录下来,并最终生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供学生时刻参考,并加以修改。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如具备了以上功能,便可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功能,分担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有效的缓解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2.2.2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功能设计方案 大部分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本身就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再加上授课老师的授课水平有限,因此很难保证体育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利用网络化解决方案能有效弥补体育类院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授课能力薄弱的问题,成为本研究的要点。

1)课程内容设计:采取标准化课程与辅课程相结合的形式。所谓标准化课程,指的是按照教育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设计的课程体系。对于师资严重不足或几乎无自主授课能力的体育类高校而言,可直接利用此课程体系代替教师授课。对于其他体育类院校而言,也可通过此课程体系,弥补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

所谓辅课程,即在标准课程体系之外,针对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辅导性课程。如针对公务员考试的课程,针对面试技巧的课程等。这些课程能够丰富体育类院校现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充分的帮助学生实事求是的解决其实际疑惑。

2)课程形式设计:名家授课、录制音像视频、采取流媒体软件的形式播放。为了保证课程质量,授课教师最好为此领域内知名的学者或资深专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为保障教学的持续性,也为了保证课程的便于推广,可以将课程录制为视频,并采取流媒体的形式,即将课程视频、大纲、讲义三合一放在同一个页面上,供学生自主选择观看。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如能具备以上功能,则能够对体育类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产生充分的补充作用,甚至可以用网络化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一来可以避免教师水平限制所带来的教学质量不佳的问题,二来可以有效的缓解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三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为专业的教学条件,四可以使教学脱离固定时间与固定地点的限制,使学生在网络化的条件下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可谓一举多得。

2.2.3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辅助功能设计方案 除了职业规划功能与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功能外,为了达到全程化教育,网路化解决方案中还需要设计一些辅内容。如职业资讯,或职场成功人士经验分享,大学生涯规划等素材。这些内容可以丰富职前教育本身的内涵,使得更多的学生认识到,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并非仅仅只对应届毕业生有效果,对所有学生而言一样有用,这就从主观上使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全程化成为了可能。

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确保学生接受网络化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效果,设计中还应该加入自主测试的内容,以便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3 实施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效果预测 在与时代英杰公司合作研发出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解决方案――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系统后,北京体育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对所有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用,并在一个月后由本项目组对其试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表3)。

表3 北京体育大学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使用评价调查(n102)

从本次抽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的评价较高,从中可以预测出有效实施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对于全国体育类院校而言将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和作用:

2.3.1 缓解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师资不足的问题 [2009]3号文件要求“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教高厅(2007)7号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也明确提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列入教学计划,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并明确要求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各体育类院校目前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只有2~3名,在校学生近万名,师资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

通过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自身学习构建教学平台和学习媒介,为学生提供快速、高效的职前教育教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得到很好的监督和管理。这样,体育类院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缓解。

2.3.2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前教育力 该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平台(网络课堂)不仅能较好地协助完成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它依据大学生职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服务,同时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提升职业发展素养的专家课程,并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甚至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就业和实习信息。在学生整个在校期间,都能接受专业而及时的职前教育资讯和交流服务,整体上,它是一套内容专业而全面、实用性良好的大学生职前教育辅助系统。通过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了解职业环境,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同时能持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2.3.3 低成本高效率推进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的提升 不可否认,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正在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高低,最根本的由大学生的社会影响来决定。在当前社会整体职业发展教育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体育类院校构建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平台能大幅度提高学生职前教育质量。学校职业发展教育水平的现代网络解决方案,是保证赢在起跑线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根本上提升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建成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平台(网络课堂),是一种可持续的长期有效机制,不但降低了人力资源和经费的投入,而且实现了高效率,缓解了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工作压力。

2.3.4 推动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党和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与规划,而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既具有便捷化、自主性学习的特点,还能图文并茂,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而且覆盖面广,能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2.3.5 发展学生非体育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可以在早起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发自身的特长与潜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英语、计算机以及管理学知识,使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尽早了解和掌握就业市场的动向,了解自身的不足,并通过网络课堂的教学或自学,加强自身的整体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无形的拓宽了就业市场和渠道。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课堂,可以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尽早、有效的完成学生的职前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准备未来的职业发展与就业。

以上表明,从实践价值考虑,对体育类院校实施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将对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和产生积极的效果。

3 结 论

针对目前全国体育类院校在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上普遍存在着三大问题: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课程设置较为单薄、难以对学生进行全程化教育,网络化解决方案作为一种高效的、便捷的、能够弥补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能够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有益补充,并且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程性职业化培养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网络化解决方案的主要载体――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的内容与框架构建得到了本项目组以及业内专家及专业研究机构的反复论证,并已在实践中获得了使用者的认可。其在对于帮助体育类院校解决师资问题、课程设置问题,帮助体育类院校进行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有着很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童玲,陈腊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化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56-57.

[2] 刘治军.积极探索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模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2):60-61.

[3] 迟涛.探索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模式[J].大学生就业,2006,(4):45-46.

[4] 吕鹏,陈伟.高校就业工作因“网”而变[J].大学生就业,2005(18):49-50.

[5] 蒋胜祥.大学生就业指导[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 王洪波.树立现代大学生活观 塑造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4):37-39.

[7] 侯文华.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工作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8):70-72.

[8] 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57-60.

[9] 唐玲,蒋舜浩.对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变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81-82.

体育教育方案范文4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1引发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原因

1.1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

我们都知道,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合理运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的运动大都是课外运动,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及对抗性等。况且不少体育运动都需要借助器械来完成,而且许多体育活动对抗激烈,强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出现意外的机率就比较高,大多以擦伤、摔伤、扭伤为主,甚至有可能出现骨折等比较严重的现象,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困生”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而学生若想改善身体状况,就必锻炼,进行各种户外的身体活动,而在活动当中,就有可能产生身体上的碰撞,出现伤害现象,这样,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伤害事故的情况就会比较多见。

1.2运动器械及场地的安全性能不达标

当前不少小学内部的体育运动器械及活动场所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安全性能不达标,进而引发了体育课的安全事故。结合相应的调查得知,由于体育运动场所及器械等的安全隐患导致的安全事故不在少数,是造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它主要包括体育器材存在质量问题,年久失修又没有及时更换,安装不牢固,放置不合理,场地不平整等。如篮球架螺丝松动,跨栏架破旧等,均是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潜在因素。另外,一些小学校内存放体育器材的仓库未设专人管理,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可随意的进出器材仓库,亦会引起伤害事故;如实心铁球、铁饼等器材对于小学生来讲,都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如果不安排专人管理器材仓库,则有的学生在器材仓库内嬉闹时,很可能被器材碰伤。

1.3学生自身原因所引起的安全事故

除了上述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外,还有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有一些学生身体不舒服也坚持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比方说一个学生的心脏不好依然参加活动就会增大突发心脏病的风险;其次,中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段,注意力容易受外部事物影响而分散、且大多遇事急燥、自我约束能力很弱,其在体育活动当中,集体观念不强,表现的自由散漫,不按教师的要求活动,很可能出现伤害事故,如在做跳跃障碍的练习当中,学生在将要起跳时,别的同学对其起哄、仍东西,甚至动手拉拽练习者,这些都可能引起伤害事故。

2相应的安全事故防范对策探析

2.1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应该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比方说,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宣传讲座,举办相应的安全操作竞赛等;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网络平台的作用进行安全宣传,对安全方面的理论与有关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内容;经由不断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在运动中懂得怎样避免自身受到伤害,知晓在各种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与防范措施,主动防范危险,学会在紧急情况下与运动创伤时,自己如何进行简单的处理。

2.2体育教师应该从我做起,增强自身的安全观念

体育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做起,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一套科学的安全教学规划,提升活动的安全性;在具体教学工作中,还应该强化学生的安全观念,让学生们了解到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自制力。有的学生调皮、好动,认为体育课好玩,上课站队时相互推撞,根本不能掌握力度和分寸,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较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必须教育学生,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体育项目,明确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及对运动危险的预见性。所以,教师要在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都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办法,以避免出现伤害情况,同时,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对安全防范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伤害的现象。

2.3加强纪律教育和课堂常规教育

体育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严格的纪律,为学生做好表率,认真遵守课堂纪律,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体育运动安全性,并且融入科学的课堂知识教育,明确表示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应该受到惩罚,确保学生的安全。正所谓:“规则未立,难以成方圆”。规则显现在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有口令,有动作指示;行动要听指挥。另外,还要求上体育课时,学生穿运动装,不能随身带锋利的硬物,如剪子等物品,也不允许在衣服上挂饰品,要规范学生的动作,禁止学生之间互相推桑、打闹、任意行动、不听指令等,同时,教师要严于律己,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2.4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掌握保护方法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类学生的主要特征就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安全教育不闻不问,不懂得如何自保。例如: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并屈膝缓冲,防止跳跃中的运动伤害事故;再如,跌倒时应教育学生不要硬撑,而应立即屈肘,低头,团身顺势做一个滚翻动作,保证不受损伤。同时,要做好对学生的保护工作,特别在进行器械练习或者做体操时,要对体力不佳的学生给予重点保护,以避免出现伤害的现象。

2.5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

体育教师还应该认真核实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变换一下运动方式,不让其参加激烈的运动。并且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安全问题时,应及时带领学生去医务室进行检查。另外,对于在空闲时间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以激励其他学生也进行锻炼,如此,不但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有助于他们学习别的学科。

参考文献

[1] 戴真.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体育教育方案范文5

【关键词】民办高校 体育教学 多元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中,民办高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高校也在不断尝试和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由于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时间不长,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体育教学方面尤为突出。在体育多元化教学改革中,民办高校凭借其灵活办学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但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实质上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符合体育教学多元化要求,如何让民办高校体育多元化教学更有效地适应时展的要求、形成完善的多元化体育教学方案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目标。

一、民办高校体育多元化教学方案研究方法

在调查民办高校体育多元化教学状况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查找文献。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方式查阅了与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相关的书籍、资料以及研究成果,并阅读了《学校体育学》、《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等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书籍以及教育部、体育总局颁发的与民办体育教学相关的政策文件,及时了解最新的改革信息和动态以此作为民办高校体育多元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制定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体育教学情况、教师评价、学生满意度以及创新情况等,并将问卷在多个高校采用随机发放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本次发出问卷共计5000张,有效回收率达到97.5%,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真实情况。

访谈法。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随机对参与的学生或教师进行访谈,内容也主要涵盖民办高校体育多元化教学方面,并对随机访谈的内容进行了记录,以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资料,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数据统计。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将调查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通过客观数据得出民办高校体育多元化教学的实际完成现状,并从分析的结果中发现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

二、民办高校体育多元化教学现状

从调查统计结果中发现,目前民办高效体育多元化教学还存在几个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过低,课外活动参与程度不足。民办高校在高考招生时普遍分数线较低,这就造成学校无法招收到较优秀的学生,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过低,同时民办高校的生源跨度大,学生之间除了体育课外,在其他课外活动中难以进行有效组织和参与,不利于学生课外体育教学的开展。

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不完善。近年来,民办高校师资力量得到较大的提高,近七成的任课教师在30~40岁,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教学经验都处于巅峰状态,有利于体育教学的促进,但也存在一些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例如高职称高水平的人员比例较少、对体育多元化教学有较丰富经验的教师数量不足等。

民办高校关于体育教学的规范和制度落实不够。当前无论是公立还是民办高校,往往都重视文化课的培养和研究,体育课程在传统学校教学中一般充当辅助教学的角色,因此造成大多数学校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忽略,无法投入较多的资源去进行体育教学,更不用说实现多元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了,从调查结果中来看,民办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制定落实的程度还远远不足,无法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民办高校体育场馆及设备不达标。在高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体育教学更是如此。但就目前民办高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来看,只有少数学校具备大型多功能体育馆,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一套完整的体育健身场所,并且其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建设不符合标准,甚至有些高校还不具备这些基本体育场地,学校文化课和体育课设施发展的不均衡,严重阻碍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路途。

三、民办高校体育多元化教学方案建议

针对上述民办高校体育多元化教学的现状中存在问题,改善民办高校体育多元化教学的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加强师资水平建设。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教师,教师的素质水平是高校能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民办高校需要加强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建设,在招聘时可以引进具备高理论素养和强实践能力体育教师来提供高级人才储备;对在职任课教师实行培训机制,提升教师自身在授课教学和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使得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提高待遇、发放福利等形式来留住优秀教师,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民办高校需要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从专业知识、科研水平、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丰富教师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体育的精髓;其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多元化的个性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有效结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完善学校体育设施。民办高校应该合理利用资源,进行学校体育设施建设。高校需要加大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一个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多功能体育场馆,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在场馆内开展相应的课内或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对于场地受限、资金不足的学校,可以考虑租用外部体育场馆的方式来弥补学校在这一方面的不足,保证本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目标。

体育教育方案范文6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中小学校教职工考核及调整工作的领导,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教育体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各学校要成立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考核及调整工作小组,其中教师代表比例不低于60%,教师代表须经学校教代会通过。考核及调整工作小组成员应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具有较高政策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师中有较高威信。

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考核要实事求是,以各种量化指标为依据。

2.公正性原则。考核要一视同仁,坚持同一标准,确保公平公正。

3.准确性原则。考核工作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做出与其实际表现相符的评价,考核工作不走过场。

三、考核对象

1.考核对象:全市中小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副科级以上校长只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年度考核)。

2.调整对象:全市中小学校考核不合格教职员工。

四、考核内容及分值

主要考核教职工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学校规定工作任务的实绩。教学人员考核内容包括职业道德(10分)、工作量(20分)、业务能力(20分)、教学工作(20分)、教学业绩(20分)、出勤(10分)六部分,考核总分100分。

1.职业道德10分

各学校要按照乐教《关于印发市中小学师德师风考评办法的通知》的文件要求进行考核。

2.工作量

(1)中小学中层领导每周课时数不少于学校平均课时数的50%,每少一个课时扣1分。

(2)其它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及专职教师工作量和评分标准由学校按照实际情况制定。

(3)满工作量满分15分。超工作量加5分为上限,以满工作量为标准工作量,每超一个课时加1分。

3.业务能力20分

各校组织教师业务能力测试,根据测试成绩确定教师业务能力得分。

4.教学工作20分

(1)控辍保学10分

每班学生人数以上学期人数为准。没有学生流失得10分,流失一名学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各扣2分,以此类推,扣完10分为止。

(2)教学常规10分

教学常规考核。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常规考核标准。

5.教学业绩20分

教学业绩基础分为10分,上浮10分为上限,下降5分为下限。

各学校要按照本校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教学成绩量化标准。

6.出勤10分

各校制定具体考勤办法,年度出勤满分10分。

后勤人员和教辅人员考核内容包括职业道德(10分)、工作量(20分)、工作能力(15分)、工作态度(15分)、工作业绩(30分)、出勤(10分)六部分,考核总分100分。由各校根据岗位职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五、量化加分内容及分值设置

1.行政管理人员工作量加分。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正职4分,副职3分,兼任其他管理工作教师工作量加2分,不累计加分。

2.担任班主任加2分。

3.荣誉加4分为上限。所获得荣誉称号必须是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且与教育教学相关,所获荣誉不累计加分。国家级荣誉4分,省级荣誉3分,地级荣誉2分,县级荣誉1分。

4.教育教学奖加3分为上限

(1)教育教学活动奖加3分为上限,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专业学术团体组织的。

(2)教育教学论文奖加3分为上限,教育教学论文必须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办的或是在CN刊物发表的文章。

(3)课题奖加3分为上限,课题必须是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专业学术团体确定的实验课题且结题的。

以上奖项加分国家级4分,省级3分,地市级2分,县级1分,不同类别的可累计加分,同类别就高不就低。

现场类竞赛教师指导奖参照获奖级别相应计算加分。

六、考核方式

每学年度考核一次,考核和量化内容加分只计算本学年度。

七、考核等次

考核等次由学校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考核等次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95分以上为优秀,80分—89分为良好,70分—79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优秀比例不超过应考核人数的15%。

八、考核结果使用

根据考核结果,对考核为优秀的教师在评先评优、职称聘任和提拔任用上可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市教育体育局将对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待岗培训,待岗培训期间,只发600元生活费。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方能重新安排上岗。若仍不合格,则解除其劳动关系,其人事档案转往市人才交流中心。

九、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考核工作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导教职工正确对待考核工作,以考核促进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