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天然气 ;利用 ; 消费 ;发展趋势
1. 天然气发展现状
1.1 天然气消费量显著增长
近十年来天然气消费量呈现出不端增长趋势,年均增长近5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超过15.6%。近几年,受燃煤锅炉煤改气、车用燃料气代油、燃气电厂和小型密集投产等多重因素影响,天然气需求量增长态势更猛烈。
1.2 天然气市场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目前,天然气管网已基本上覆盖大中型城市,天然气消费以实现从气源优势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向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的转移,形成了“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以及“就近外供”的局面。
1.3 天然气的利用更加合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和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天然气被大量地应用于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领域,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以化工为主向多元结构转变,天然气利用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燃气稳定增长,发电用气所占比例大幅提高。
2. 未来影响我国天然气利用方向的主要因素
2.1 技术性因素
2.1.1 工业燃料
工业炉窑传统上大多是以煤制气和柴油等作燃料,由于煤制气污染严重,加之油价上涨,天然气作为炉窑燃料已经具备经济和环保优势。特别是天然气能够有效提高炉窑制成品的质量。
2.1.2 天然气化工
天然气的化工利用主要是通过间接途径,即先把天然气转化为合成气(CO+H2),再将合成气转化成化学品和液态烃。
2.2 政策性因素
政策性因素包括国家层面的天然气利用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层面的天然气行政性政策。
2.2.1 天然气利用政策
2007年,国家发改委正式了《天然气利用政策》,主要目的是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在前几年我国天然气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一政策有效地引导了天然气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2.2地方行政性政策
为了推动地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天然气利用的发展,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行政性政策,这些政策将对天然气利用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
2.3 经济性因素
价格是平衡天然气供需关系的杠杆,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是促进天然气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可替代能源价格对比以及天然气利用项目的经济性是判断天然气价格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主要根据。
2.3.1 与可替代能源价格对比
以最为典型的天然气汽车为例,目前我国各地的93#汽油价格为7.2?7.6元/升,而各地的车用CNG价格为3.5?4.5元/立方米,按等热值等价折算,天然气价格不到汽油价格的50%,在价格对比上天然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基于此,各地特别是气源区发展CNG的热度不减,出现了区域性的燃油私家车改装燃气的现象。
2.3.2 天然气利用项目的经济性
以天然气化工为例,对于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产品,除局部产气区天然气供应价格相对较低外,大多数地区由于天然气供应价格较高,发展天然气化工的动力不足,有的地方因气价高而改为燃煤,这决定了天然气化工的发展潜力不大。
天然气发电对气价非常敏感。在地方政府的鼓励措施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天然气发电的上网电价较高,发展天然气发电的积极性也高,但是,一旦气价提高,这些地方的燃气发电企业就将亏损。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天然气发电价格政策,将是天然气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
3.天然气利用发展趋势
3.1 天然气消费将继续快速增长
随着天然气管网的不断延伸,特别是云南、等省区天然气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后,使用天然气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将超过300个,即95%以上的地级市能够使用天然气。天然气普及率越来越高,逐步成为城市主要生活燃料。
3.2 天然气的消费中心会继续南下东移,覆盖面遍及全国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以西部为主,所以,在市场形成的最初阶段基本都是遵从就近原则。当我国天然气的发展进入后期时,它的供应局面才产生变化,以“就近外供”为中心指导原则,显现出“北气南下、海气上岸、西气东输”的局面。在这个局面下,我国天然气的主要消费中心将从产气区向东部及南部地区转移。估计到2020年后,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这三个地区的天然气消费总量会超过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2,变成我国最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区域。
3.3 天然气将成为公共交通领域具有竞争力的燃料
截至2013年底,全国天然气汽车总数接近50万辆,其中出租车和公交车有45万辆,占全国出租车和公交车总数的25%。随着各地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天然气将在各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得到较快发展。
3.4天然气的结构不断完善并且逐步稳定
日后天然气主要仍以“城市气化、以气代油、适当代煤和燃料置换”为主并且利用方向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优化并趋于稳定。依照常规需要所划分出的四个用气方向,估计未来需要的使用方向主要是工业燃料和城市燃气,而且发电的利用比例逐步上升,化工方面的利用比例将会不断下降,在整体上显现出“三足鼎立”的情况。
结束语: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地下储气库、城市配气网支线管道、以及天然气长输管道等一系列的基础设备建设马上要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当基础设备逐步完善,随着环保要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供气单位、各级政府、下游用户全体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天然气市场势必会显现出消费量将快速增长、使用区域遍及全国、使用方向持续优化的良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伟 . 我国天然气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J].2010 年中国天然气产业及系统管网建设发展论坛.
[2] 黄帆 . 我国液化天然气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天然气技术,2007(1)
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范文2
文献标识码: A 一、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的特点
(一)施工管理难度大 由于城市燃气管道在敷设过程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穿越道路、光电缆、各种管线的次数多且地下障碍物的情况也非常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充分了解现场情况并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同时在施工中要加强技术、质量等管理,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安全性要求高 城市燃气管道的敷设位置距离居民和建筑物近,伴行或交叉排列着很多管线、光电缆,为了确保周围设施的安全,必须保证燃气管道的安全系数高。二、城镇燃气的现状
(一)城镇燃气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燃气事业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液化石油气( 煤气罐) 人工煤气( 焦炉煤气) 天然气。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助推了城镇燃气的大发展,现阶段天然气成为了燃气的“主力军”,和人工煤气及液化石油气相比,天然气安全稳定、环保清洁、使用方便,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西气东输,陕京一、二、三线,俄气,中缅线、川气东送等引入工程的相继建成开通,极大地促进了天然气在城镇燃气行业中的规模化利用。有预测称,到2035 年天然气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超过煤炭和石油。2013 年,我国天然气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消费量达到了1 616 亿m3,同比增长13.9%。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趋势是: 天然气用气人口约2.1亿,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用气人口下降至0.2 亿和1.6亿人。城镇燃气市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见表1。
(二)城镇燃气的用途。a. 家庭生活燃料。主要用于做饭、洗澡、采暖等,设备包括天然气灶、燃气热水器及燃气壁挂炉。b. 工业燃料。为工业生产提供燃料,如生产不锈钢、玻璃器皿、碳素及各种工业设备的燃烧。c. 商业用途。常用于酒店、锅炉房,设备包括商业大灶、燃烧锅炉和燃气直燃机。d. 为汽车作能源。常见的是CNG 加气站和LNG 加气站。e. 化工原料。可以用来制造氯乙烯、聚氯乙烯等化工产品。f. 燃气发电等其他用途。
(三)城镇燃气的供气方式。a. 管道供气是最常见的供气方式,利用建设管道供应系统将净化后的燃气通过管道系统( 包括设备等) 直接送到供应终端。b. 运输方式供气。包括LNG 和CNG 供气方式,还有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之分。c. 瓶组供气。利用各种专用瓶当作储气方式( 包括家用液化气罐) ,通过管道到终端。三、城镇燃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范文3
为保证能源安全和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供应,下一步必须在阻碍石油天然气改革的难点领域有所突破。应该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垄断,引入市场竞争,营造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加快投融资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石油天然气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政府无疑必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要集中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职能,将仍保留在企业中的行政职能分离出来,建立综合的能源政府管理部门,并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将政府的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管职能逐步分开,按照依法监管的原则建立现代监管制度,逐渐淡化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职能,在进行经济监管的同时,增强技术、安全、环保等社会监管手段。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所处发展阶段、资源状况和市场特征,政府的职能应主要体现在:制定宏观发展政策;在建立国家能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行石油战略管理;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制定有关促进竞争和反垄断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根据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采取不同的监管机制,在竞争性环节放开竞争,进行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等,在自然垄断环节实行政府管制;发挥规范、协调企业行为和督促企业自律的作用;进行市场预测和提供信息服务等。
(二)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分割,培育有效市场竞争
石油天然气行业应深化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与健全市场机制。主要包括放松市场准入,逐步放开终端销售市场;打破地域垄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从开放、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鼓励其它社会资金进入流通领域,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如建立国内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以达到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跟踪供求、调控市场的目的,合理引导石油天然气的生产、经营和消费。
应根据行业发展阶段和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在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序引入竞争。具体来说,上游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环节在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引入竞争,这样有利于打破资源的区域性垄断,促进企业增加勘探投入,增加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提高开采效率;下游销售环节,特别是加油站是竞争性市场,应加大放开竞争的步伐,并通过安全、技术和环保标准等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从管道运输环节来看,天然气管道运输环节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特别是我国的天然气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管网非常薄弱,大部分生产者和用户之间都是单线联系,而且需求规模有限,还不具备欧美国家那样广泛引入竞争的条件,应该逐步引入竞争,可首先实行管道运输特许经营权的公开招标制度,引入市场竞争;同时,实行运输与销售分离,加强对管道运输定价的监管。石油管道运输与天然气管道运输有所不同,石油管道可与其他运输工具平行竞争,其垄断性要比天然气管道弱,但由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及石油战略的重要地位,且管道建设仍非常不足,国家仍有必要加强对管道建设的投入和监管。
(三)划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由开发勘探、管道运输和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的性质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除管道运输因其网络特征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其它各环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应该是竞争性的。而我国的现状是这两种业务混合在一起参与市场竞争,这对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极其不利。一方面,企业会凭借优势地位将垄断延伸到竞争性环节;另一方面,会导致“交叉补贴”的长期存在。
从国际经验看,为在具有自然垄断业务的行业改革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各国都在改革之初严格界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非自然垄断环节和自然垄断性环节,并将这两种业务根据改革的进程逐步分离。如美国的天然气行业改革就是从分离销售与管道开始的。首先,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把天然气运输与其他各种服务(主要是销售)分离,规定消费者可以从任一生产者处购买天然气,生产者也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和批发商卖气,生产者之间展开争夺用户的竞争。其次,要求管道公司公平地提供管道服务。尽管天然气产业上下游已经形成了竞争市场,但是,由于管道运输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性,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对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提供非歧视性的管道运输服务。
应借鉴国外改革的经验,根据我国行业特征和发展阶段,逐步将自然垄断性业务从竞争性业务中分离出去,竞争性业务放开市场准入,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而在自然垄断性环节加强监管,防止滥用垄断优势,确保管道运输的安全和稳定,保证对第三方提供非歧视性管道接入,保证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入一定程度的竞争,如可由两家国有企业竞争经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垄断造成的效益损失。在严格区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业务的基础上,应该对不能获得正常经营利润,具有普遍服务性质的环节形成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避免因行业内的交叉补贴而扩大垄断的范围。
(四)投融资体制改革
我国石油天然气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石油天然气行业又具有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等特点。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投融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石油天然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风险机制,形成包括外资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对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可持续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过去由政府决定和主导投资的方式,政府在投资领域的角色应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公布投资信息,协调国家级的投资项目;对关系到国计民生重大项目适当进行投资,但这些项目的投资决策应充分科学化和**化,且不一定由国有企业独资经营;同时,抓紧制定和规范我国天然气企业境外投资监管制度。至于具体的投资活动应由企业自主决策,鼓励多渠道,包括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方式,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的投资;鼓励各种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参加我国石油天然气建设,逐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对外投资,支持具有竞争力的天然气企业跨国经营,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予以帮助。
(五)价格体制改革
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往往是各行业改革的攻坚环节,它要求市场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有相应的体制环境和配套条件,如在自然垄断领域就要求有发达的管网作保证,而这些在我国现阶段基本不具备,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价格市场化道路。
1.完善与国际价格接轨的办法,促进石油价格机制的形成
从长远看,国内石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但在竞争性市场结构尚未建立,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的条件下,完全放开价格不现实。近期改革的重点应是进一步完善石油价格接轨,接轨的原则是: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石油天然气行业下一步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保证能源安全和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供应,下一步必须在阻碍石油天然气改革的难点领域有所突破。应该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垄断,引入市场竞争,营造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加快投融资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石油天然气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政府无疑必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要集中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职能,将仍保留在企业中的行政职能分离出来,建立综合的能源政府管理部门,并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将政府的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管职能逐步分开,按照依法监管的原则建立现代监管制度,逐渐淡化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职能,在进行经济监管的同时,增强技术、安全、环保等社会监管手段。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所处发展阶段、资源状况和市场特征,政府的职能应主要体现在:制定宏观发展政策;在建立国家能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行石油战略管理;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制定有关促进竞争和反垄断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根据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采取不同的监管机制,在竞争性环节放开竞争,进行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等,在自然垄断环节实行政府管制;发挥规范、协调企业行为和督促企业自律的作用;进行市场预测和提供信息服务等。
(二)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分割,培育有效市场竞争
石油天然气行业应深化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与健全市场机制。主要包括放松市场准入,逐步放开终端销售市场;打破地域垄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从开放、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鼓励其它社会资金进入流通领域,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如建立国内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以达到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跟踪供求、调控市场的目的,合理引导石油天然气的生产、经营和消费。
应根据行业发展阶段和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在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序引入竞争。具体来说,上游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环节在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引入竞争,这样有利于打破资源的区域性垄断,促进企业增加勘探投入,增加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提高开采效率;下游销售环节,特别是加油站是竞争性市场,应加大放开竞争的步伐,并通过安全、技术和环保标准等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从管道运输环节来看,天然气管道运输环节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特别是我国的天然气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管网非常薄弱,大部分生产者和用户之间都是单线联系,而且需求规模有限,还不具备欧美国家那样广泛引入竞争的条件,应该逐步引入竞争,可首先实行管道运输特许经营权的公开招标制度,引入市场竞争;同时,实行运输与销售分离,加强对管道运输定价的监管。石油管道运输与天然气管道运输有所不同,石油管道可与其他运输工具平行竞争,其垄断性要比天然气管道弱,但由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及石油战略的重要地位,且管道建设仍非常不足,国家仍有必要加强对管道建设的投入和监管。
(三)划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由开发勘探、管道运输和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的性质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除管道运输因其网络特征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其它各环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应该是竞争性的。而我国的现状是这两种业务混合在一起参与市场竞争,这对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极其不利。一方面,企业会凭借优势地位将垄断延伸到竞争性环节;另一方面,会导致“交叉补贴”的长期存在。
从国际经验看,为在具有自然垄断业务的行业改革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各国都在改革之初严格界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非自然垄断环节和自然垄断性环节,并将这两种业务根据改革的进程逐步分离。如美国的天然气行业改革就是从分离销售与管道开始的。首先,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把天然气运输与其他各种服务(主要是销售)分离,规定消费者可以从任一生产者处购买天然气,生产者也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和批发商卖气,生产者之间展开争夺用户的竞争。其次,要求管道公司公平地提供管道服务。尽管天然气产业上下游已经形成了竞争市场,但是,由于管道运输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性,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对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提供非歧视性的管道运输服务。
应借鉴国外改革的经验,根据我国行业特征和发展阶段,逐步将自然垄断性业务从竞争性业务中分离出去,竞争性业务放开市场准入,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而在自然垄断性环节加强监管,防止滥用垄断优势,确保管道运输的安全和稳定,保证对第三方提供非歧视性管道接入,保证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入一定程度的竞争,如可由两家国有企业竞争经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垄断造成的效益损失。在严格区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业务的基础上,应该对不能获得正常经营利润,具有普遍服务性质的环节形成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避免因行业内的交叉补贴而扩大垄断的范围。
(四)投融资体制改革
我国石油天然气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石油天然气行业又具有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等特点。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投融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石油天然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风险机制,形成包括外资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对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可持续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过去由政府决定和主导投资的方式,政府在投资领域的角色应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公布投资信息,协调国家级的投资项目;对关系到国计民生重大项目适当进行投资,但这些项目的投资决策应充分科学化和**化,且不一定由国有企业独资经营;同时,抓紧制定和规范我国天然气企业境外投资监管制度。至于具体的投资活动应由企业自主决策,鼓励多渠道,包括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方式,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的投资;鼓励各种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参加我国石油天然气建设,逐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对外投资,支持具有竞争力的天然气企业跨国经营,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予以帮助。
(五)价格体制改革
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往往是各行业改革的攻坚环节,它要求市场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有相应的体制环境和配套条件,如在自然垄断领域就要求有发达的管网作保证,而这些在我国现阶段基本不具备,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价格市场化道路。
1.完善与国际价格接轨的办法,促进石油价格机制的形成
从长远看,国内石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但在竞争性市场结构尚未建立,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的条件下,完全放开价格不现实。近期改革的重点应是进一步完善石油价格接轨,接轨的原则是: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能源的安全供应,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和市场。现在尽管世界区域性纷争不断,但经济手段仍是解决能源领域的主要途径,我国还是应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遵循市场规律,主动出击,在全球性的石油资源争夺中逐步占据有利位置,不再受制于人。但世界的复杂形势也要求我们有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时,必要时结合使用多种办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保障石油安全应该日益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军事紧密联系起来,国家应增强外交活动中对能源领域的关注度及目的性,在国家层面对开放性能源政策实施统一指导和协调,建议与俄罗斯等能源大国建立稳定的能源合作双边机制。
2.立足国内,利用国际市场
总体而言,应该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解决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首先,应立足国内,一方面要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国内能源生产能力,加大对国内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增加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大力发展油气生产。另一方面,应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形成我国多元化能源结构,特别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大力实行节油,发展石油高效利用技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同时,应加强西部能源的开发,提高开发和利用西部能源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在加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多方位开拓油气供应渠道。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已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调整石油供应安全战略。应尽快确定成本较低和较为可行的能源供应方案,尽可能经济、合理地利用国外能源资源。可通过对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给予积极的扶持政策,如对运往国内加工利用的海外份额油取消或优先获得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和信贷支持等,并对份额油的进口免征进口税等办法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油气生产基地,以减少对国外的直接依赖,降低能源供应风险。
3.加强能源安全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我国石油不安全性主要集中在石油行业,既存在价格急剧变动的经济风险,也存在石油供应阶段性、部分性供应中断的风险。应该建立一套保障能源安全的全面、系统和完善的机制,包括密切关注国际能源发展态势,全面评估我国的能源状况,监控我国能源发展变动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做出预警反应,相应采取应急措施等。应全面分析在哪些情况下我国可能发生能源危机,根据国内外能源形势适时判断可能发生危机的严重程度,进行能源安全评级(可有不同的评级方法,如可按程度不同采取“蓝”、“绿”、“黄”、“橙黄”、“红”的警示),并针对不同级别的能源危机设计系统的应急方案。这样既可以保证我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从容应对,又不至于在出现一般性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或暂时性的国内供求矛盾时采取过急措施而导致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4.完善油气储备体系
建立油气储备是世界各国通行的解决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其中石油是最主要的战略储备物资。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使一些石油消费大国纷纷响应由经合组织(oecd)1974年设立的国际能源机构(1ea)所制定的石油储备标准,建立起由政府控制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石油生产销售商也扩大了各自企业的石油储备能力,这使得这些国家在能源安全方面应变能力大大加强,并藉此给其他国家施加更大压力。而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不断上升,进口石油又主要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并且要通过漫长的海上运输线,石油的持续供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防止突发事件导致我国能源供应的中断,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组成国家级的专门机构,并由国家作专项资金安排,确保石油储备的战略性、统一性、安全性;科学确立战略石油储备的水平,合理安排储备基地的布局,建立有效机制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石油储备工作,逐步形成“实物储备与产地储备相结合”,“国家为主、分级储备、官民结合”的储备体系;随着科学技术在石油天然气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技术储备也应逐渐成为油气储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以使我国能在发生石油安全危机时能启动技术储备从容应对;应完善石油市场体系,尽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真正接轨,采取国际通行的市场手段,如石油期货交易等缓冲石油危机的压力。
(五)提升石油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经济工业部门的不断崛起,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并将占能源进口的绝大部分。今后我国能源安全的焦点将集中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它的发展将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供应。多年来,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都是将煤放在主导地位,这和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及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而且这种能源发展战略也确实在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以及环保对经济和能源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的背景下,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势在必行。煤炭将继续在我国经济和能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甚至是一种无奈的接受。随着我国煤炭开发成本的提高以及煤质的下降,结合环境压力综合考虑,煤炭在能源发展中已没有以往的优势,石油天然气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一个处于现代社会的国家,没有煤炭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如果没有石油,整个社会将立即瘫痪。因此,在强调煤炭的重要性的同时,应该提升石油天然气在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虽然目前还不能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但至少应该将石油天然气提升到与煤炭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重要性在性质上略有不同,石油的重要性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的,而天然气的重要性是作为一种上升势头非常好的清洁能源,将有可能成为我国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突破口。
(六)制订经济激励政策
建立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固然要靠政府支持,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鼓励其它资金参与,实现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为此,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企业对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的投资、开发和储备。主要通过增加低息贷款、贴息贷款、调节税费、财政担保和补贴、建立专用基金,以及加速折旧等多种方式对行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我国也可借鉴国际经验制订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加快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步伐。
为保证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妥善处理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上游、中游与下游间,以及资源性地区与非资源性地区的分配关系。应研究建立石油天然气行业税收在相关地区的合理分配制度,兼顾资源省区、过境省份的利益,体现向西部倾斜的政策。为保证石油天然气安全,鼓励天然气形成使用,建议逐步将生产型税种调整为消费型税,并提高汽油的消费税率,减轻天然气勘探开发、城市配气、lng进口税赋,实行差别税率,对发电用气给予税收优惠。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保险机制,放宽审批权限,份额油返销国内实行零关税;节油代油设备投资税收减免。
(七)设定改革的过渡期
由于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的特殊>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来看,原则上应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但在某些方面应当逐渐松动分业的限制,采纳适当的混业经营。单就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关系来说,国际上保险业进入证券市场投资已十分普遍。“现代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增加保险收益,降低费率,减轻投保人负担,从而扩大保险覆盖面。”3自1996年以来,我国连续7次降低银行的存款利率,由于保险资产有40%~60%的资金沉淀在银行里,经历降息之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不断扩大,保值能力却不断缩小。为此,国务院于1999年10月批准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虽然保险基金目前只能循序渐进地间接进入股市,但这已表明适当混业经营是有其优势和合理性的,我国今后必然要向这一趋势发展。在信托业方面,也必然出现委托进行证券投资的需要,可将信托的相关制度引入证券投资领域,从而使证券监管的法律渊源进一步扩大、完善。
若向银行业引入保险业、证券业和信托业,我们可以采取一个相对折衷的方式。由银行设立控股公司,下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相互独立的子公司。这样做既可以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又可以使子公司的业务不至相互影响,母公司可以根据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适当调整资金运用,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实力。
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技术发展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077-01
自上世纪以来,我国以及国外很多汽车公司以及科研机构,在当前的环境以及能源压力下开始积极研发清洁能源汽车,使得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为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就是指利用除了柴油以及汽油这些传统能源之外的 能源作为动力供给的汽车。当前正在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有醇类、合成燃料、天然气、空气等作为燃料。
一、新能源汽车种类及特征
(一)醇类汽车
所谓醇类汽车主要是指以乙醇以及甲醇作为燃料的汽车,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就是乙醇,主要是因为乙醇自身的来源途径较为广泛,在制作的技术上也相对完善和成熟。当前的醇类汽车所使用的主要是乙醇和汽油或者是柴油等依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混合继而加以驱动,这样就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改造,同时还能够起到有效的降低污染以及节能的效果,但是这样就需要加大燃油喷射量,只有掺醇率达到或者是高于百分之十五的时候,应当对发动机的压缩比以及点火提前角加以改变。
因为乙醇燃料自身的空燃相对比较低,对于发动机相关的进气系统没有太高的要求,自身的自燃性能也不是很理想,辛烷值较高,自身的抗爆性较好,汽车尾气的污染能减少至少百分之三十,这样的汽车最早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福特公司研发。
(二)二甲醚汽车
对于二甲醚来说,其是一种无色同时又无味的气体,自身的清洁以及燃烧性能都比较好,同时所产生的污染也较少,稍加压制就会成为液体,因为十分适合作为一种新式的能源,使用这样一种燃料的汽车是符合美国加州关于超低排放的标准。日本的NKK公司已经研发处相关的使用劣质煤生产二甲醚的相应设备,二甲醚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很难或者是不会排放出一些污染环境的气体,所产生的NOX往往会比柴油汽车排放的低百分之二十。
(三)氢燃料汽车
众所周知,氢是一种清洁燃料,通过使用这样一种燃料,燃烧的效率较高,有助于降低燃料的使用量。另外,氢气能够混入到其他染料之中,继而使得燃料的使用效率有所提升,二氧化氮的排放量有所降低,在各种燃料之中,氢的质量以及密度是最高的,但是其自身的能量目的较低,因此,其自身的不足就是会安全以及储存问题。其中宝马公司一直都在对氢气发动机加以研发,研发出多种款式的氢气发动机汽车。
(四)液化石油和天然气汽车
对于天然气汽车来说,其又被成为“蓝色动力”汽车,主要是以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为主要燃料,其中压缩天然气以及液化石油气是较为理想的一种点燃式发动机燃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燃料自身的成为较为单一,有较高的纯度,和空气进行混合的时候能够做到完全燃烧,同时还能够排出较少的一氧化碳,但是其不足就是储运性能较低,着火的延迟期会比较长。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
我国地大物博,尤其是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分布的区域也十分广泛,在北京、海南以及重庆和上海等地都是我国燃气汽车的重点示范类城市,这些城市在燃油汽车的基础上对压缩天然气汽车以及相关的液化时尤其汽车做了积极研发并进行改装,这些汽车主要是用于出租车以及公交车领域。
我国的山西省是产煤的大省,此地的甲醇汽车项目已经有多年的研发历史,当前已经开始进入商业运行的环节,甲醇汽车所使用的燃料系统,不仅能够用甲醇,同时还能够使用汽油,同时还能够将乙醇作为一种有氧燃料加以使用,这些在黑龙江以及河北省多地进行了推广,另外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乙醇汽油燃料的相应标准。其中山西省使用的甲醇中巴车就是一大成功实践。
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国家也在支持将煤炭作为原料对车用燃料加以制造,通过煤直接或者是间接液化的方式对车用燃料加以制取的项目在我国也得到广泛的推行,在“十五”期间,我国在陕西省以及云南省建立了煤直接液化的示范厂,将煤炭作为原料合成二甲醚或者是石油来作为车用的燃料。
我国对燃料电池进行研究的单位有数十家,但是依旧和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在国外往往是将功率在50KW到80KW的燃料电池用于轿车使用中,但是我国依旧是5KW。这和轿车的使用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的金属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在世界排名领先水平。另外,我国的锂电池水平在国际也处于领先地位,在2005年的时候,上海车展比亚迪汽车的EI电动车就已经具有相当好的整车动力性能。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在多种多样的汽车代用燃料里面,CNG以及LPG 是相对来说最为方便的一种燃料,当前有较好的配套基础设施作为辅助应用,在经济性以及排放状况要求较高但是自身的动力性能要求不是太高的公共交通行业中,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在美国,最近几年新型公共交通工区天然气汽车的使用十分普遍,在我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乙醇是一种十分丰富的资源,乙醇汽车的应用前景也相当广泛。对于二甲醚来说,这样一种合成染料自身具有良好的排放效能,同时自身的应用和推广前景十分乐观,尤其是可以作为代用柴油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加以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混合动力汽车在是未来汽车动力系统的一种主要形式。
对于蓄电池电动汽车来说,其自身的使用效能就远远不如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同时蓄电池电动汽车自身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氢燃料发动机自身的能量使用率还远远不急氢氧燃料电池。所以说,蓄电池电动汽车以及氢发动机汽车自身的发展以及应用前景并不客观。诚然,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纯电动汽车也须会有更好地应用。此外,压缩空气动力汽车自身尽管已经实现了排放上的零污染,但是其自身的整体性能和以往传统汽车性能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也仅仅能够在较小的范围内对其加以应用和推广。
对于燃料电池来说,其依旧是当前技术条件下能量使用效率最高的一种汽车使用能源,对于燃料电池来说,自身的比能量可以达到一千克200到350KW,这个量是锂电子电池的两倍到三倍,其自身的能量转换率为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这一效率是柴油机或者是汽油机转换率的1.5到2倍,继而也能够有效地实现超低污染或者是零污染,另外燃料电池所使用的氢能源往往是能够再生的。当前主要是以甲醇这一燃料为主的电池技术最为完善和成熟,不管是国内还是在国外很多石油公司以及汽车公司都在对燃料电池汽车进行积极研发,以求能够在之后的汽车发展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结束语
尽管当前柴油以及汽油依旧是汽车主要的燃料来源,但是柴油以及汽油自身的质量要求也逐步提升,代燃料将会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中乙醇汽车以及天然气汽车将会得到发规模的推广和普及,另外二甲醚以及合成燃料也将会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此外,在未来,混合动力系统也会有所普及和发展,至少在三十年的时间内是汽车行业最为有效的解决污染以及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燃料电池在未来的应用也十分乐观,是未来汽车行业主要的应用能源之一,国内的汽车行业以及石油行业应当联手对先进的燃料电池技术加以研发,继而在未来的汽车行业发展中占领制高点。
参考文献
[1] 张冬明.林伟英.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0(15).
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 燃气 混合动力 空气动力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66-01
1、引言
据2016《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增长了300万桶/日,成为了1993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其中机动车对燃油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导致能源危机的重要原因,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能源,如氢气,电池,压缩空气等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的结构,新的技术,综合常规汽车动力和驱动方面优势的新型汽车。当前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燃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空气动力汽车。
2、新能源汽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2.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仅依靠蓄电池电能驱动电动机,最终驱动汽车运行的新型汽车。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车身技术、底盘技术、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其中电池技术是当前制约纯电动气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上主流的电池有铅酸电池、锂电池和镍氢电池。铅酸电池1956年商品化,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2、3]。铅酸电池自放电率低,寿命长,安全性好,可靠性高,但含重金属,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能量密度低,笨重限制其进一步发展。1990推出的镍氢电池,是由氢离子和金属镍合成,它是早期的镍镉电池的替代产品,相对于其铅酸电池环保性能较好,充电时间短,但是电压较低[4]。锂电池商品化时间最晚,相对于其他两类,具有明显优势,环保性、能量密度、充电时间、寿命都有大大提升[5]。
2.2 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是最早被开发并使用的新型汽车,靠较清洁的燃气代替以往的燃料来驱动汽车运行的新型汽车。
燃气汽车主要分为液化石油气汽车和天然气汽车两种。对于普通的燃料汽车而言,二者均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天然气汽车的续航能力较差,甚至不如一些普通的燃料汽车,发展燃气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燃气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于进气过程减少空气充气量,进而使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是目前燃气汽车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尽管缸内液化石油气直接喷射技术、压缩天然气缸内直喷技术等技术可以提高充气效率,但对发动机的结构、控制方式和尾气排放方式有更高的要求,使实现难度有所增加[6、7]。如何更加有效的增加燃气发动机的动力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2.3 混合动力汽车
所谓混合动力汽车就是将电动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辆汽车上做驱动力,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电机活动里发电机组。混合动力汽车是结合了普通燃料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一种过渡性汽车,它继承了纯电动汽车的高效率和低排放的优点,又具有石油燃料的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长处,显著改善了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排放和燃油经济性,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8]。
混合动力汽车在动力输出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完成两种能量供应的切换,实现不同能量源特性互补,从而改善和提高汽车系统的性能。因此控制策略成为混合动力汽车最为关键性的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大类。目前,串联式有恒温式控制模式,功率跟踪式控制模式;并联式有以车速为主要参数的控制策略,以功率为主要参数的控制策略等[9];混联式有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模式,瞬时优化模式等。
2.4 气动汽车
气动汽车是由高压空气驱动气动马达行驶的汽车。与普通汽车相比,以空气作为动力的气动汽车有着十分显著的优点。气动汽车能量传递快捷,能源清洁且来源广泛,汽车造价较低,维修费用较低,是未来替代其他汽车的不二之选。正是因此,各国都纷纷开始了对气动汽车这一领域的研究。
压缩空气动力发动机工作时,储气瓶中的高压压缩空气经减压后,通过热交换器吸热,再进入作用缸推动负载运动,通过调节进入作用缸的气体压力和流量以调整发动机的动力特性[10]。气动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取决于进气量、进气压力和温度,合适的配气机构和进气量的控制是技术难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回收高压转低压能量损失部分和提高压缩空气所携带的压力转换为发动机的机械能的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3.新能源汽车综合能力对比分析
经过各国长时间的研究,新能源汽车有了很大的发展,四种新能源汽车除气动汽车以外逐渐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技术相对成熟,最为普及。但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复杂技术成本相对其他汽车较高,气动汽车技术还需完善仍处于研发阶段。纯电动汽车和气动汽车尾气排放零污染,燃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有一定的尾气排放污染但他们的续航能力要强于前两种。
4.结论
迄今为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各种汽车类型仍存在发展的瓶颈问题。纯电动汽车所用的电池综合能力较差,气动汽车能量转化率和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有待解决,燃气汽车发动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两种能源相互交替的控制策略还需进一步完善。随着研究的进展,燃气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将占据大部分市场,气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也逐渐的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定的的比例。
随着各相关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突破发动机,电池,控制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向着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层研讨会上提出的“轻量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必将占据汽车市场。
参考文献
[1] 刘鹏,孟宪臣.浅谈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79-79.
[2] 张彦琴.铅酸蓄电池技术的发展[J].汽车电器,2004(10):1-3.
[3] 彭金春,陈全世,韩曾晋.电动汽车铅酸电池充放电过程建模[J].汽车技术,1997(06):5-8.
[4] 唐有根.镍氢电池[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于仲安,简俊鹏,何方.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均衡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4,48(03):64-67.
[6] 李西秦,刘冰.国内外燃气汽车发动机研究动向[J].车用发动机,2008(S1):8-11.
[7] 邵千钧.电控LPG发动机及其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8] 李卫民.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8.
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供需现状;发展趋势
所谓液化石油气,指炼厂气、天然气中的轻质烃类在常温、常压下呈气体状态,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可凝成液体状态,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LPG是指经高压或低温液化的石油气,简称“液化石油气”或“液化气”。其组成是丙烷、正丁烷、异丁烷及少量的乙烷、大于碳5的有机化合物、不饱和烃等。LPG的具有易燃易爆性、气化性、受热膨胀性、滞留性、带电性、腐蚀性及窒息性等特点。
一、我国 LPG 市场供需现状
(一)市场现状
1.消费总量
一直以来,全球LPG需求量都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在2012年的时候,我国LPG消费量大约为2257.8236万吨,比较2011年2186.0826万吨的产量来讲,还是保持增长势头,同比涨幅为3.3%,但是与2011年6.1%的涨幅相比明显放缓。2012年国内原油加工量约为46430万吨,比较2011年的44586万吨,环比增加4%。
2.消费结构
民用消费是我国LPG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受到天然气、二甲醚等替代能源快速发展的影响,在最近几年中,民用领域LPG消费量占有的比例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72%逐渐下降到2009年的66%,其中,2006年已经跌至最低点63%;工业制造和化工原料是LPG在工业领域中所占有的重要内容,不会受到替代能源的太大影响,所以,工业消费LPG呈现出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19%逐渐向2006年的25%增长,2011年咱总量的62.4%。2005~2011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5%。所以,工业用气需求出现不断萎缩,但是民用消费所受到的影响却是很小的。
(二)LPG 生产现状
我国LPG约95%以上来自炼油,少量产自油气田。主要厂家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一些地方炼油企业。
我国大部分LPG是炼油副产物,因此近几年的产量走势与原油保持一致。2008年前产量逐年增长,从2005年的1611万吨增长至2007年的1934万吨;2008年下降至1860万吨;2009年恢复至1929万吨;2010年产量升至历史高位2052万吨。2005~2010年我国LPG产量年均增长率为3.9%。2011年LPG产量达2181万吨,同比上升6.3%。
二、液化石油气行业发展
(一)销售的集中度逐步提升
中国石油于2009年开始对所属炼厂及油田的液化气实现统购统销,通过一个销售平台2012年实现销售液化气667万吨,占国内市场量的35%,尤其是通过在东北、西北、西南等传统强势区域的资源调配,使资源、价格、营销渠道等得到合理配置,成为国内单一的最大销售商。
在借鉴中石油整合的成功经验后,中国石化2013年1月1日起在上海成立销售公司,采用构建中国石化液化气统一营销网络,发挥当地销售部的作用,最大程度地贴近市场,迅速、高效地服务客户、服务企业。中海油销售平台也在积极筹备中。
以“三桶油”为代表的资源类企业为控制资源投放量和节奏,对地方炼厂及海外进口的资源也在进一步整合中。因此,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神华等央企控制的资源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5年预计达到85%以上。
(二)工业用户的消费比重逐步提高
随着液化气深加工装置的投入,大型工业用户的比重提高,针对大的工业用户,实现直供,实施专门的销售政策。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经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在化工生产方面,液化石油气经过分离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可用于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生产医药、炸药、染料等产品。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此外,液化石油气还用于切割金属,用于农产品的烘烤和工业窑炉的焙烧等。
(三)业态的商业模式逐步清晰
央企、地方企业以批发为主,由炼厂、油田通过铁路、船舶、公路运送至目标消费城市的二三级库;地方销售企业通过瓶装批发、零售销售、配送等实现业务增值。业务模式和分工界限进一步明确,上游通过资源垄断,借助网络调配,实现对目标市场200-300公里以内的配送;下游发挥机动灵活优势,通过瓶装批发、零售销售、配送等,实现业务增值。
(四)批发、零售合纵连横
批发商与地方销售企业直接可以采用合资、合作、联合等方式,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上游企业会获得比较稳定的渠道,对下游市场进行间接的控制,从而使销售渠道的畅通得以确保;而下游企业也可以获得上游稳定的资源支持和帮助。例如,中石油通过收购广东汕头二级码头库,实现对粤东市场的资源投入。
(五)政府对安全的监管将不断加强
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学危险品,经营上政府应加强监管,但恰恰相反,长期以来,无证无牌的个体户,在终端市场大行其道,形成了燃气企业做批发,个体户做零售的局面。这些个体户除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偷税漏税外,由于他们没有受过正规培训,无安全销售维护方面的知识技能,对用户的用气安全检查、维护维修,无从谈起,着火、爆炸事故屡屡发生。
参考文献:
[1] 鲁碧祥.长江沿岸液化石油气市场的现状与前景[J].油气储运,1998(06).
[2] 黄维秋.我国油气储运行业的回顾与展望[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1999(04).
[3] 孙德青,姚安林,赵忠刚.我国城市燃气事业的发展趋势[J].城市燃气,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