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实践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实践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实践教学计划

中职实践教学计划范文1

不少中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缺乏全面的分析和论证,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跟风现象,缺乏对院校、区域特色和发展需要的考虑。有些学校片面地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会计的辅助手段,导致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甚至只是将传统会计专业改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名字。因此,中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上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会计电算化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为要求,并要具有完善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应根据以上思想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配套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发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从而强化实训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把各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大纲和考试内容同学校的专业岗位课程进行结合,采取知识整合的方式进行内容教学。

二、中职会电专业建设教学的创新研究

1.优化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对会计人才需具备的会计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实际需要,建设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并通过对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以实现课程内容体系的提升与优化。我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如下:①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中职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不仅应该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与会计职业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等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我校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需求的相关素质知识和技能,开设了职业道德素质课程(包括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技能素质课程(经济法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和各种技能课程)和学习能力素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体育、语文、数学)。②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既要来源于企业又要高于企业,将企业的工作业务过程提升为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逐级递进的目的(即从会计基本技能“岗位核算能力”综合核算能力),我校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设计了一定数量的基本(收银实务、手工会计技能和电算会计技能)、专业(理财基础知识、会计查账实务、成本岗位实务、纳税申报、财务软件各模块的操作)和岗位(企业会计岗位核算、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技能课程,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③合理安排课程课时。在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中,中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适当增加实验课时,使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1∶1以上,突出实践教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技能练习。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对行业人才知识结构,尤其是技能结构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培养方案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构建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十分强调实际操作的会计电算化学科,为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左右。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两大类,分别为分阶段实训和综合实训。①分阶段实训包括认知实训、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中涉及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所谓认知实训就是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际工作场景和理论知识场景,通过该实习过程,学生能够初步产生对会计电算化的感性认识,且了解该专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在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计手工模拟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对账和结账、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基本方法,掌握会计工作基本流程,并加深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应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的目标是使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并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操作,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电算会计核算整个流程和核算方法。②综合实训包括校内综合模拟实训、社会见习和顶岗实习。校内综合模拟以一个模拟企业的特定会计期间为范围,以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在企业会计环境中,按照会计职业岗位分工,从审核原始凭证和填制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进行一个过程完整的、综合性的会计业务处理训练。在进行综合实训时一定要注意进行岗位的分工,让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从而系统掌握会计业务核算的全部流程,对所学知识有整体性的理解和认识,实现学生业务整体核算能力的提高。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是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的综合技能实训,而社会见习实践形式是学校根据专业知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进行见习和调研,并写出专业性的调查报告。其目标是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和接触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其充分认识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顶岗实习是最后一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了锻炼学生的沟通接洽能力,其实现形式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寻求机会为主,学校定点安排为辅。其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职业的基本技能并能将其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

①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内模拟实训室是将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及管理活动浓缩于一个实训室内,为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学习和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及技能创造了基本条件。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立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鉴于财会工作极强的操作性,我校在校内模拟实训室中,模拟了企业内部的办公环境,设置了分岗,使学生了解了工作流与工作规范,从基础会计、会计分岗、税务、银行等了解和执行财会相关业务;而在实训室,模拟了银行、税务局,仿真财务会计会接触到的外部环境,训练学生各种对外业务的操作。②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企业实习基地。中职院校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积极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从而不断完善会计教学的方法及更新会计专业知识,使学生所学更贴近实务,在就业过程中真正体现专业价值。建议学校可以与多家企业进行实质性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工作机会,安排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人员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采用最直接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以充分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实践教学计划范文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所接受,而是渗透到了各专业领域,并作为一门工具被广泛使用。而对于我们中职院校的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言,要如何迎接专业发展的挑战,使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专业技能,以应对岗位的发展变化,已经成为当前中职院校该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浅谈一下个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体会。

1 计算机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1.1 施教对象

中职学校的施教对象主要是初中的毕业生,但随着普高的连年扩招,生源也越来越差,这些学生中有的甚至初中还没有毕业。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较差,以至于有的课程很难跟上进度,这些都是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

1.2 课程安排

学校课程的安排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企业的需要,更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都落后于社会,老师走不出学校,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并且参差不齐,按现有的教学要求以及评价方式,许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达成。

1.3 教学模式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虽然开设专业技能课,但仍然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

2 如何实施计算机本文由收集整理专业一体化教学

2.1 通过对教学对象认识观念的转变,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

我们的教学对象,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方面是不同的。需要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因此可在课程的开发、教学场地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上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教学。把他们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

2.2 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板书+讲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大多是从理论上接受,常用的工具软件、网页设计、二维的图像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都是只知道一些理论,一到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发蒙,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加上近年来,一些其它应用专业加强了计算机课程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就业优势。所以,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校近年来对计算机专业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办公软件、硬件维护专业转变为动漫设计专业,并与企业签订了订单协议,根据企业要求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对文化课进行缩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增加了技能培训课,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行所有计算机专业课都在机房、实验室进行,对部分专业课要求参加权威部门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考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3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技能

2.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实例进行教学的方法,例如:局域网的组建,我们可以把教材的各章节串在一起,把组网过程中用到的设备及技术方法先交代给学生,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找实现途径等来完成最后的工作。这样在实验室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2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下达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内容。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习效果评价是重要阶段,在生-生互评、教师总结点评中,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

2.3.3 个案教学法

所谓“个案教学”,是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他们在认知、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目标,并且也有能力完成,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2.4 努力创建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由于受学校硬件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师只能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使这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目前我校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通过软件的方式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的目标。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2.5 对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

中职实践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校园建设 自主 协作 创新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41-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并有扩大之势,引起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为加快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应积极配置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设备,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自主、协作、创新”新型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并与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相融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试分析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并对信息化校园建设下的中职“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一、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

因使用目的、范围、层次的不同,信息技术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基于教学过程,可对信息技术定义如下: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利用各种硬件设备获取、加工、存储、显示、传输文字、数值、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材数字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和学是建立在数字化、交互性和多媒体的基础上,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效率上有较大提高,推动师生的共同发展,构建有效课堂。

二、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建设信息化校园

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建设信息化校园,可以为构建“自主、协作、创新”新型教学模式提供充分而又必要的物质条件。应加快健全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资源和配置数字化专业学习设备等教育信息化环境,普及师生个人学习终端,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建立数字化校园

以桂东卫生学校为例。该校校园网建于2003年,有两条接入Internet互联网的10~100M的光纤,有无线AP。全校共有200多个信息点,350个终端。桂东卫生学校计算机实训中心占地面积有360多平方米,拥有电脑 305台,投影仪28台,计算机室4间及网络中心1个,多媒体教室2间,易创电子数字网络互动显微实验室1间,多媒体学术报告厅1个。所有教室配备电视机、电脑和投影机并联网,实现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全面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学校计算机数量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专业模拟演示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能够满足日常教学中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的需求。

(二)完善教学资源

中职学校应建立自己的网站、网页、域名,实现校园网运行正常。以校园网为依托,逐步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平台,建立资源信息中心、教学平台和试题库平台,提供较完善的网络支撑环境,基本实现互通互联。以桂东卫生学校为例。该校配备有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室,有较完备的集体备课制度,每名教师都要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题库及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任务。资源库的建设实行分级管理,按学科进行分类,群策群力,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通过“建网、建库、建队”来促进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教学资源信息,保证教学信息不断丰富、更新和完善。

(三)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以桂东卫生学校为例。该校是一所中职卫生学校,学校拥有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作为附属医院,是学校的临床实训中心,是护理、助产、药剂、农村医学、影像、检验等专业学生理想的见习、实习场所。此外,学校十分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配置标志性实验设备,如高智能数字网络化ICU(综合)护理技能训练系统、数字化解剖形态学系统、带警示臀部肌肉注射训练、对比模型以及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静脉虚拟注射训练及考核系统、智能数字网络交互急救模拟系统、高级上臂肌肉及对比模型—带检测警示系统、开放式基础护理辅助教学系统、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急救综合训练模型(全身带电子显示器)等现代数字化先进设备,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化基础上的“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及其具体操作

(一)信息化基础上“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和程序。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加入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整个教学模式中保持“教”与“学”并重,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是教学过程上的主导者、带领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并负责督促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化设备,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动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最后在一定程度上辅导、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教学前的准备环节中,教师应按照所授学科相应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撰写教案,也可在网上下载课件,若涉及临床专业学科还可针对临床案例修改课件,将教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加入教学,以使教学内容更鲜活、生动。教师亦可自行编制课件,并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和组织各个教学环节。

1.自主学习。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教材、课外读物、参考书、图片、视频、随书附赠光盘以及利用搜索引擎等各种方法自发、主动地学习,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寻找足够多的信息,以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并将所找到的知识点在脑海中构建成一组结构图,这是学习的第一步骤。这一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勤于动手。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上应当预设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体验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欢快、有趣、有益的学习环境下学习,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铺平道路、指引方向。

2.相互协作。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此时可让学生随机分组讨论,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或有疑义的问题,各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相互交流自主学习当中获取到的资源、体会和心得,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由于受到个人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的限制,学生自主学习所学到的内容往往带有片面性,通过协作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可以学到个人没有掌握的学习资源、信息、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同步交互。如遇到大部分学生都犯同一错误或其他普遍出现的问题时,教师可针对这一问题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更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既实现师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果个别小组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教师也可以给予个别指导,教学过程中把群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构建课堂,促进学生更高效率地学习。

协作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知识,更是让学生之间不同观点、不同观念的相互交流碰撞更为珍贵,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发扬合作精神,最终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总结评价与创新。学生经过自主学习、相互协作之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要给学生总结,对于学习过程当中好的方面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这对于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进行创新性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使网络、多媒体等信息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这一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时期,必须不断学习,努力实践,促使新型教学模式逐步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郑建秋,王洪录. 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5(5)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3]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中职实践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教学研究;有机化学;融通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02-01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一个名词,由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Berzelius)在1806年提出的。当时是与无机化学相对立而命名的。同时,又被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其主要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制备的一门学科,是化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中,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这是由于原先的化学家们认为含碳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Friedrich Whler),在实验室中第一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从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含碳物质的化学。

一、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主要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艺,它是高分子科学的三大领域之一。高分子化学主要就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加工成型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内容上,高分子化学和有机化学以及物理化学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学好这门学科,这对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十分有利,同时,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我们要注意将有机化学知识融入到高分子化学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学会融会贯通。

二、有机化学分类

对于有机化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不同分类。

1、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结合的基本结构不同

(1)链状化合物,主要是其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连接成链状,最开始是在脂肪中发现的,因此可成为脂碳环化合物。

(2)碳环化合物,主要是其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所以称之碳环化合物,其可以分为脂环族化合物以及芳香族化合物两大类,前者是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后者是其分子中还有苯环、稠苯体系的化合物。

(3)杂环化合物,在这类化合物中除了碳原子以外,还有其他元素的原子,所以就叫做杂环化合物。

2、依据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就是决定某一类化合物性质的主要原子、原子团。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相同。如下图:

三、高分子有机化学的反应

1、聚合反应

由有机小分子(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制成的就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反应主要分为两类:

(1)缩聚反应

经过缩聚反应产生的缩聚物,如涤纶,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它主要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合成的。这些都是官能团单体之间多次缩合小分子而成的。

(2)加聚反应

经过加聚反应产生的聚合物,如苯乙烯合成聚苯乙烯等,都是由于烯类单体的双键加成聚合成的。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要通过学习熟练地掌握聚合反应的性质、特点。聚合反应中的缩聚反应和加聚反应是不同性质的,他们的结构、性能也不尽相同。缩聚是为了平衡反应通过官能团(二个或以上)的单体的缩合反应,并去掉某些小分子而成,这种情况属于逐步聚合,要有大于98%的高的基团反应程度才能得到高分子化合物并伴有副反应。加聚是烯类单体通过双键断裂相互加成并且在引发剂、光照等的作用下的聚合反应,在反应中没有生成小分子,这种情况属于连锁聚合,万一发生的话可以很快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但必须加快反应的转化率,同时,所得聚合物多属于碳链聚合物。

2、电子效应与位阻效应

电子效应与位阻效应作为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是高分子化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它涉及到化合物的稳定性以及反应机理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如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直接影响着分子结构中的电子效应。又因为电子效应中包含着共轭效应以及诱导效应,正因为共轭和诱导作用,可以进行阴、阳离子和自由基聚合。单体中取代基的位阻效应影响着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取代基中的多种效应(共轭效应、极性效应以及位阻效应等)影响了聚合中单体、自由基的活性,但是影响程度并不一样。

3、合成与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作为高分子化学中的教学内容,高分子化合物的改性十分重要,它是以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引入功能制备新的聚合以及扩大应用范围为主要目的。通常有共聚化学改性以及聚合物化学改性等改性方法。它融入了很多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使其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得到融通实践。

综上所述,将有机化学知识融入到高分子化学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更加有效的保证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职实践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物;对话方式;有效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材”“讲台”为中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局面,这不仅打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建立与学生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行双方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作为良好的对话基础

师生间的交流与对话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的。老师和学生在学习上是平等的关系,学生在老师身上汲取知识,老师在学生身上受到启发,两者在学习上应该是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老师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地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在生活中,老师要争当学生的“益友”,用公平、公正的心去爱护和关心每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做到真诚的感情沟通和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只有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才可以进行顺利的对话与沟通。

二、创设有利于对话式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地进行“对话式”教学情境创设,通过问题的提出和学生学习任务的确定来推进自己的教学。同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联系学生们的已有知识,积极推进学生的学习。根据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与学科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然后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或者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最终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创新。

在这一个过程中,有效地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学生与课本之间的有效对话。比如说,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鱼离开水,不久后就会死亡,在热带生长的植物移植到北方之后就会枯萎、死亡?环境变化会对生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与探讨得出结论。再让每个小组走出教室去观察一下,石块或者花盆、花园中的,身体椭圆形、略扁的灰褐色爬行动物潮虫。当把花盆或者石块搬走之后,为什么潮虫马上就会爬走?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潮虫爬走?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设计研究方案,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支持,经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理论。最后,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通过上网或者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形式,了解一下,因为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这样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更燃起了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三、打破障碍,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现阶段,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是在具体的科目教学中,不是每一节课都能进行有效的对话活动。虽然老师本着有效对话、民主、平等的姿态,但是在教学中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的发生导致有效对话的失败。这就需要老师精心的备课,并且在捕捉课堂信息和提升学生们的思维方面找准切入点,向更深层次的方向拓展。比如说,老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入”的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脉络和内在联系,更要“浅出”教材,也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意图”。初中生物有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生涩,要想进行有效对话,必须先让学生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多下工夫,设计好有“梯度”的教学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真正的掌握和理解知识。最后通过对老师提供的信息的分析、比较和判读,最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积极地进行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交流和碰撞中,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和升华,真正地做到初中生物的对话式教学。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初中生物学习的知识规律与特点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要求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作为良好的对话基础、创设有利于对话式的教学情境、打破障碍进行深层次的对话等三方面,详细分析了基于对话方式的初中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 石晓瑛.初中生物课堂基于对话的引领与打造[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1 (7).

中职实践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一、《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势在必行

1.中职教育层次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技能型劳动人才。《基础会计》课程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新生。传统的与实践脱离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要求,必须进行 “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

2.《基础会计》课程地位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后续的课程如《财务会计》可看作是它的延伸、扩展与充实。只有通过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拟仿真训练,才能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及内容框架的认识。

3.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当前社会条件下,加大“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力度,强化学生会计技能,变传授职业技能为中职办学的亮点。

二、《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准备工作

1.准备“剧本”。 “剧本”的来源:一是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材料。二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编写教学“剧本”。三是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剧本”。四是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学“剧本”。五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教学“剧本”。

2.培训“演员”。一方面通过课前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剧本”――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并得出结论;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的对白,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做好“导演”。在整个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发挥主角作用,教师则尽可能走向幕后发挥“导演”作用,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注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材的处理

我们把《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对象与核算方法;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的相关理论;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分录的编制方法与技巧;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登记、错账更正与对账结方法,明确账务处理程序;能阅读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作好铺垫。

2.注意《基础会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调整

在教学设计中,按 “大目标小任务”细分策略,依据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之间的关系,将财会专业培养目标(大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大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实际项目或问题(小任务),从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创造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积极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角色扮演式、模拟情境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感性认识企业资金筹集、材料供应、产品生产与销售、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的核算脉络,熟悉企业实际生产与经营过程,以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完善《基础会计》实训资料,统筹一体化教学流程

在实训模块教学中,我们结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实训所需,适时穿插必须的理论知识,并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类型,精心汇编、整理出与之匹配的会计核算所需的一整套原始凭证资料,使之成为会计实作实训的“配套教材”,为实现理论与实训技能教与学的对接。

4.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自我意识的发挥

“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正面引导的同时,主动加大实训教学力度,积极采取 “实物示范”、“情境设置”等教学的方法,展开形象化教学,教师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适时开导、诱导,在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不但使他们知道是什么,更重要地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5.改革考试考核内容与办法,完善考试与考核评价机制

考试分两个阶段。上半学期考查学生会计基础知识,下半学期则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计理论知识考试立足于会计基本基础知识,实践性考核应注重学生对会计业务操作,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表格的编制等。在成绩评价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的考核。

四、《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1.理实一体化应贯穿于会计全部教学活动中,例如,《基础会计》中讲解“会计凭证”时,学生先要掌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写的要求,再进行实践操作,边讲边练,把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

2.学以致用。在讲借贷记帐法时,学生要理解记账规则,熟悉帐户的性质,根据帐户的来判断借、贷方向,然后是借贷记帐法的运用,根据经济业务内容编制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