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学 知识传授 学生参与 交际化教学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外语教学面临着新形势:一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或个人,使用到英语的概率都越来越大,不少参加工作的学生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种种需要用英语辅助解决的问题;二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门槛不断降低,由此招入的学生生源整体素质也有所下降,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差,所承受的心理能力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实施。

鉴于上述情况,英语教育工作者不应完全沿用以往类似中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而是在社会和市场对英语的需求的基础上选择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观念上也需有所改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采用了交际法来进行。

英语教学基本原则是老师在工作中处理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把握教学方向、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指针。交际性原则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交际性确定了英语教学课堂交际化,英语教学为交际语言教学。交际语言教学70年代兴起于欧洲。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向。其核心为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必须具备“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一般由如下能力组成:

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具有语法、词汇的知识、能听、说、读、写正确的句子。

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能在不同场合下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力。

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即能懂得词与词之间、语法现象之间,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连续关系。

语言能力,即掌握语言知识,为交际能力要具备的首要条件。语言知识包括语法、词法等,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如何使交际化教学与语言知识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将语言知识和语法内容形象化、交际化地呈现。知识点和语法教学不应该在孤立的单句中就事论事地进行,而应该在交际活动的框架内将所要讲的语言知识和语法内容与真实的语境结合起来,交际法要求语言教学尽可能接受现实,尽量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组织课堂教学。教育学认为,模拟教学能使学习者扮演环境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为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使教学内容情景化,通过一系列含有语言语法知识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材料中感知、理解和学习语言,只要教师巧妙地诱导,就可使学生在自由、欢快、逼真的情境中交流思想,提高能力。例如,在讲授第一册《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Unit 3“Sun Days, Rainy Days”中课文这一课时,笔者通过与学生的几句简单的日常对话而将话题很自然地引入到“weather”这一主题。笔者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 does the weather report say?”; “What kind of weather do you like?”;然后很自然地列出一些有关天气的词汇,如:cloudy(多云的);foggy(大雾的); rainy(下雨的); snowy(下雪的); windy(有风的);sunny(阳光的);light rain(小雨); thunderstorm(雷暴)等.学生有了相关的词汇后,就可以简单地描述天气情况了。

其次,通过课堂交际性的练习让学生对某语法项目进行归纳和概括。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换,即由主角“讲”语法转移到当配角让学生“发现”语法。在具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向学生提供难度适中的语言材料,要保证学生理解语义。因而课堂内有足够数量恰当的例句,再通过适度的交际性练习就能使他们掌握该语法项目的意义及构成规则。交际化的教学不提倡向学生提供包罗万象的语法规则,教师应在积累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接触到某语言现象后自己归纳和总结该语法项目的规则,并开展讨论,这是在“理解”之上的讨论。实践证明,如果提供机会让学生做必要的讨论,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语言知识的掌握重点还在于操练(drills)。因此,语言的操练(drills of linguistics)对于交际能力的提高,不能说不重要。

一、语言操练

语方操练不等于语言交际,是交际的基础。学生的交际能力如何,要看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情况。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量、交际谈何容易?掌握语言知识的途径是操练。操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课文中知识点的操练,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奠定语言交际的基础。

语言操练通常可采用机械操练(mechanical drills)、意义性操练(meaningful drills)和交际性操练(communicative drills)。

1.机械操练。机械操练是对语言知识点包括句型、语法、词的用法等的简单练习。学习就像游泳一样,游泳的本领是在水里练出来的。语言知识的操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领会、掌握了语言形式。最基本的机械操练是课文后面的英汉互译练习题,它集中练习课文中某些词或句型的用法。其次,每新授课文教师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的同时,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对它们进行讲解操练。再者,还可根据课文内容,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进行机械操练。如:利用课文中主要词,连词成句,或就课文内容,结合课文中某些词的用填空等机械操作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及时转入意义性操练和交际性操练。

2.意义性操练。意义性操练是指根据所学内容,围绕情景进行的语言操练。同样,操练的方式是多样的,下面为几种常用的操练方法:

(1)每课文后面都有针对课文回答问题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均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英语表达,也就是有意义的语言操练。

(2)课文学习结束,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及对所学语言知识的使用情况,可采用的操练形式――复述课文。

(3)课文改写或模仿。课文改写指课文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将其改写成为另一种体裁的文章。模仿是老师提供题材,学生模仿课文体裁所写的文章,进行有意义的操练。这种形式的操练,练习了语言知识的同时,又兼顾到了内容。

3.交际性操练。交际性操练为前两种操练的升华,接近语言交际。它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里的词句,叙述自己的思想。如:教完Unit 7课文“A Healthy Lifestyle”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a Couch Potato?”;“ What is healthy lifestyle?”虽然同是学生回答问题,但是学生向老师,同学叙述自己的思想或想法。而叙述思想的过程又进行了语言的操练。

交际语言的教学原则是不仅应知道语言的形式是怎样的,还应知道这些形式是用来干什么的,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所以,语言形式通过操练掌握了,就应着眼于语言内容――语言交际(oral communication)。

二、语言交际

语言操练的目的是交际。教师要一步一步地把语言推向语言交际。

1.口头交际(oral communication)。口头交际即口头交流信息或思想。口头交际的前提是在操练的基础上,具备听说能力。它对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因此,使课堂交际化尤其重要。组织教学、讲解课文、布置作业等教师都用英语进行交际。除此这外,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也很有必要。给学生一些说的机会,创造一定的情景,鼓励学生说英语时带有表情并伴以手势等。教授课文时,对课文某段或整篇大意,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抓住要点,认真组织安排,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对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教师提出从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议论性或发挥性的问题,由学生说自己的见解。如:学习Unit 2 的对话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想交流。“What do you do in the future?”;“Do you think the boy will get the job?”

口头交际不应只在课堂上,课后师生间、学生间也应坚持进行。见面时,相互间的问候,日常生活中的会话等都是在真实情况下进行感情或思想交流。

2.书面交际(written communication)书面交际即书面交流信息或思想。书面交际要求高:书写端正、拼写正确、语言通顺、无语法错误、层次清楚、内容完整等。既锻炼学生观察、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习惯。日常学习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经常不断地用英语写日记、书信,摘录阅读内容的要点等。课文学习要与书面交际相结合。

三、交际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信息差距。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有些信息只是一方知道,另一方不知道,形成一个信息差距。交际目的是交流信息或思想。只有相互之间有吸引、传递信息的企图,说(写)者带着想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进行交流,填补信息差距,才是真正交际。否则,便为语言操练。

2.交际要秩序渐近,有操练,有交际,寓操练于交际之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交际要在语境中进行,所说的话,是上下文连贯的句子,贴切、得体。而不是一句一句互不相干的话,要懂得词与词之间、语法现象之间,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连贯关系。

4.交际是语言实践过程。在交际中,难免会出现语言错误,对于这些错误要认真分析,加强操练,掌握语言形式。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英语,尽可能多地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思想,不挫伤学习积极性。

5.为提高交际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书面交际带用体裁开头与结尾及某些体裁的格式。根据生活实际,把交际中要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进行研究和归类,收集与其相关的带用语句并教给学生。

总之,正确理解交际性原则,将其作为教学的依据和指针,把英语作为工具来教、来学、来用,注重效果,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一定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7。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中职德育 信息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75-02

1 教学任务分析

1.1 教学内容分析

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本课位于教材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本单元教学落脚点,引导学生用法定程序维护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笔者从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出发,按照“认识依法维权―― 正确运用维权―― 解决现实纠纷”的逻辑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11级广告专业,从该班级学生的维权现状看,课前笔者对全校学生做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4.3%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4.9%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办,维权方式不当的学生占59.6%,只有9.2%的学生选择用法律解决。很显然,学生普遍依法维权意识淡薄,在维权方式上问题较多,方式不当引发冲突时有发生。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对法律和程序正义有初步了解,但认识并不深刻,需直观性经验的支持。从心理认知特点上看,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不爱看文字说教,看不懂理论性强的法律术语,重情感情绪,需正确引导。

1.3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教材,结合学情,确立本课三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正确识别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及非诉维权方式;了解诉讼基本程序。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初步树立依法维权观念;增强证据意识。运用目标:能依法为现实纠纷初步设计维权方案。

1.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为:树立依法维权观念;增强证据意识。

为了引导学生实现知行统一,教学难点设为“能依法为现实纠纷初步设计维权方案”。

2 教学方法选择

2.1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教法主要是启发式教学法,学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2.2 设计思路

师生共同创设现实生活和未来职业中的纠纷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发现问题,在问题启发下,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如何设计维权方案进行小组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学会以法定程序维权。

3 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学校自主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下完成的。主要包括五个环节。

3.1 课前准备,预设方案

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预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预习任务:学生分成四组,各组根据教师设定的民事、刑事和行政纠纷情境及要求,用网络搜集或拍摄邻里纠纷、同学间伤害纠纷、产品质量纠纷和虚假广告被罚等视频素材。(视频不超过1分钟)

针对本组纠纷,各组通过互联网和教材预设维权方案。视频和预设维权方案一并上传到学习平台,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形成学习资源。同时,评价标准如下:评价得分1~5分:

课前准备环节:小组成员能积极参与素材的搜集和整理;能合作完成视频和预设维权方案的上传。

情境导入环节:能积极在论坛发言;认同依法维权观念。

小组探究环节:修正和完善方案时,能基于本组案例正确选用多种维权方式,并有法律依据;能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并能列举出多种证据形式;分享方案时,能根据所学知识点评其他小组的维权方案;组内交流积极主动、分工协作有默契,能按时完成维权方案。

在此环节,学生积极搜集案例素材,了解评价标准,明确学习目标,为课堂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运用教学平台、互联网、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其优势在于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2 情境导入,呈现方案(8分钟)

首先展示学生课前上传视频和预设方案:第一组,学生用手机拍摄的作品:楼上管道漏水导致自家财产受损,有待解决的邻里纠纷。第二组,学生用微电影再现真实案件:因多次被同学欺负,一时冲动武力维权致对方重伤的同学间伤害纠纷。第三组,来自于网络,味千拉面虚假广告被罚事件。第四组视频,来自于网络。新买的电脑出现故障,找商家维修苦等百天没有结果的产品质量纠纷。

展示视频时,教师对学生所拍摄的作品和搜集、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各组呈现出的维权方案分别为:找楼上理论,不成再找物业处理;告诉老师、报警;打官司解决;先威胁,再告他。

从各组预设的维权方案不难看出,学生普遍对维权的认识比较片面,个别组还存在盲目维权的问题;为此,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两层问题:

问题1:如何避免“从最初的受害者到犯罪人”情形的发生?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维权观念。通过自由发言,学生基本能达成共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通过合法程序保护自己。如果采取不正当手段,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由此,学生清醒地树立起依法维权观念。突出教学重点:初步树立依法维权观念。问题2:现有维权方案是否恰当?还能采用哪些合法维权方式?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小组探究环节。

信息化手段:教学平台、视频、学习论坛。

优势:直观生动的视频能提高学生注意力,迅速吸引学生融入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体验、领悟。学习论坛能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堂发言交流可记录。

3.3 小组探究,修正完善方案(28分钟)

此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探究。

步骤1:自主学习,修正方案。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资源库自主学习。通过浏览电子教材,助学资料,三大诉讼流程图和维权网址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对不打官司(调解、仲裁和行政复议)和打官司(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维权方式、诉讼基本程序等知识,会有初步了解;为了解决学生不爱看文字说教、看不懂法律术语的难题,教师创设视频和动画情境,直观地诠释法律术语。

以民事纠纷为例,学生点击动画:同学楼梯间打闹摔伤引发赔偿纠纷,当事人可以经学校老师、派出所或者司法所等第三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再提起民事诉讼,也可以申请仲裁,或者直接提起民事诉讼;学生在人机互动中对民事纠纷的维权方式、诉讼基本程序和相应的法律依据有了清楚认识,从而落实认知目标。

随后,各组学生通过论坛进行组内交流,合作修正维权方案。学生参与度高,讨论过程可以记录,避免了传统课堂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弊端。

考虑到学生所学广告专业,笔者以第三组味千拉面虚假广告被罚事件为例,与预设方案中“打官司”维权的模糊认识相比,学生在修正方案中已经能正确识别行政纠纷,准确列出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种维权途径,知晓了相应的法律依据,更让笔者欣慰的是,学生维权思路明显拓宽,甚至能想到选择维权方式时要权衡利弊。

步骤2:教师点拨,完善方案。

选择出合法维权方式,只是迈向维权之路的第一步;要想成功维权,还必须遵循法定程序,提供有力的证据。为此,教师设置两层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继续完善维权方案。

步骤3:分享方案,师生点评。

组间互评:通过组间互评,各组维权方案实现共享。各组学生不仅能分清纠纷的性质,根据纠纷的不同性质选择出合法的维权方式,遇到民事纠纷,可以自主选择和解、调解、仲裁和民事诉讼维权;遇到行政纠纷,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遇到同学间伤害纠纷,一定要头脑冷静,及时报警,避免冲动犯罪,而且进一步了解了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程序,增强了证据意识。同时,学生从第三组纠纷中,也深刻领悟到作为职业人,诚信做人,负责做事,合法经营,才会有更好的成就和发展。

教师点评: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对维权方案的探究中出现的个别错误理解,及时纠错补缺,强化教学重点。信息化手段:教学平台、资源库(视频、电子教材、图片等)、互联网、学习论坛。

优势:直观形象、人机互动,扫除学生不爱看文字说教、看不懂法律术语的障碍;学习论坛提高学生讨论参与度和效率,帮助学生高效完成维权方案。

3.4 检测评价,学习反馈(7分钟)

(1)互动游戏,检验效果。学生进入学习平台中的互动小游戏,在游戏中轻松识别民事纠纷、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并根据纠纷的不同性质选择出相应的维权方式,检验学生对维权方式的运用情况;通过电子试卷自测,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维权知识。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2)过程学习,多元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从资料准备到预设方案,从自主学习到修正方案,从完善方案到分享方案,评价系统贯穿教学始终;师生按照评价标准,分别完成学生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此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及时检验,高效评价,随堂反馈,为教师调控教学提供了客观依据。

信息化手段:教学平台、互动游戏、电子试卷、测评系统。

优势:寓学于乐,全面参与,高效检测,及时反馈,教师可以从后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评价结果。

3.5 课后延展,成果迁移(2分钟)

(1)在学习平台上交流学习心得,强化学生依法维权的观念。(2)通过平台中专家答疑系统,向校内外行业专家了解维权方案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拓展教学内容。(3)结合所学专业,搜集未来职业或创业中可能遇到的法律纠纷,并初步设计维权方案,实现学习成果的迁移。

信息化手段:教学平台、互动空间、专家答疑系统、互联网。

优势:便捷、高效,提高学生参与度。

4 教学创新追求

4.1 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快乐学习

课后学生在互动空间里写道:“我们很享受这一过程,既学习了大量的维权知识,也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

4.2 做学结合,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统一

维权方案从预设到修正,从完善再到分享,学生自主建构维权知识,以知导行,学以致用,树立起了依法维权的观念。

4.3 测评系统,全面参与,高效检测,及时反馈

教师通过测评系统,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能。总之,引导学生依法维护权益,健康成长,做合格公民,幸福快乐地生活,是我们德育教师永远、不懈地追求!

参考文献

[1] 王继平.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5-12.

[2] 刘宝民.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62.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计算机应用 PowerPoint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172-02

一 引言

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学校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计算机课程都是以通过等级考试为教学目标的。虽然学生在教学中能初步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但如何将计算机教学更好地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一直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思考的问题。以笔者正在进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例,授课内容主要为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尝试用项目化教学进行授课,将学生以后会在学习、工作中碰到的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将教学内容项目化,让学生在解决项目的过程中学到相关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下面笔者将以PowerPoint软件应用教学为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来谈谈项目化教学。

二 什么是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化教学一般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任务。

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核心。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是指导者、督促者的角色,学生则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进行的是自主探究学习。

三 项目化教学的过程

1.结合教学内容,确定项目化教学目标

以PowerPoint教学为例,考虑到笔者所在学校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且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年就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制作一份清晰、美观的职业生涯规划演示文稿就成了许多学生想要学习PowerPoint软件操作的首要目的。在了解了这一点后,笔者决定以此为契机制定项目化教学目标,即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一份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演示文稿。

2.项目化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情景设置。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以后,那么如何设计项目化教学过程呢?第一步就是情景设置,在进行此项目化教学前,学生已掌握了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演示文稿的制作、修饰等。而该项目化教学的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动态设计,首先笔者通过展示一部分制作精美的职业生涯规划演示文稿把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来,并告诉学生本次项目化教学要掌握的知识点就是PowerPoint操作中演示文稿的动态设计。

第二,操作示范。在确定了项目化教学的情境后,笔者决定先选择其中一个小项目进行操作示范,从制作演示文稿中对象的动画设计入手,使学生对演示文稿中的动态设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在后续的自我探索中指明了方向。

第三,独立探索。通过示范操作的小项目,结合该项目化教学的目标,首先要求学生在制作前收集自己所需的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素材,如图像、音乐、视频等。其次,为了此次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都先准备好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提纲。最后结合示范的小项目,让学生自我探索演示文稿的制作,特别是在加入外部素材元素后,会对演示文稿的动态设计产生什么影响,这也是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协作学习。完成探索过程后,学生就可以正式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在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中,笔者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要求每人都要制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的演示文稿。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内部可以共享收集到的制作素材,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分析解决办法,并做好记录。

第五,学习评价。项目化教学的最终成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演示文稿作品上。通过对照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的评分标准,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再进行小组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综合以上三项评价,得出该项目化教学的评价结论,即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PowerPoint中的演示文稿动态设计操作。

四 项目化教学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充分发挥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都是项目化的设计、实施方案、评价方式的指导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培养他们计算机实践操作的能力。

2.选择项目要有实践性、可操作性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是教学过程与所学专业内容结合的最好方式之一。在项目的选择上,要做到符合学生专业的要求,不能脱离实际。这样学生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在学校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有用武之地。

3.充分调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起着指导作用,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我学习的意愿、自觉学习知识才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通过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把握理论知识,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项目化教学中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

五 结束语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方法改革中,项目化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它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学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继续探索项目化教学方法,将它更好地应用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黄晋.具有专业特色的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29)

[2]黄林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4)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范文4

一、中职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能力现状

目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证中《会计电算化》科目单科通过率很高,2014年惠州中职学校通过率达90%,但是就业时学生却难上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对学校电算化教学中的财务软件较为熟悉,对其他类型的财务软件适应性差,操作更是难以上手。在操作时遇到操作失误时,自我检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低。

二、中职会计专业应届生就业难的原因

1.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挥棒,它的设置关系到教学安排,也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自我要求。但是现阶段中职学校电算化课程定位普遍较低。目前中职学校招生竞争大,对于会计专业而言,从业资格证通过率是招生的活招牌,它的通过率往往影响该专业的发展。这种现象导致学校被动地或片面地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从业资格证中的考试。为考试而教学,就忽略了全方位培养。这样,课程通过考试率高,但是学生却缺乏就业能力,走上岗位后无法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的电算化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教师演示-学生听课-学生练习-教师解决问题。在这种授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低,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该课程教学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而不是对软件的运用层面。

3.教材、教学贴近考证,偏离就业

中职学校基本都是选择与从业资格证考试匹配的教材。该类教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另一部分是实训。理论教材一般是电算化的概述、运行环境基本要求、会计软件应用和电子表格的应用。对于理论教学,很多内容都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在做题中得到巩固,没有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实训部分一般是各种模块操作,但教学上这些模块前期设置篇幅大,而日常业务量少而且较简单。考证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错觉,以为这就是日后工作的内容,对于稍微复杂的账务处理,就力不从心。

4.教学设备落后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设备要求较高。但是不少中职学校由于经费、场地、专业定位等问题,没有为会计专业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用计算机机房。在软件上,授课的财务软件用的是教材配送的教学版或演示版,而且是单用户,与企业使用的软件存在差别,导致学生在上岗时无法快速适应。

三、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帮助解决中职学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本人根据在该课程一线教学中的长期实践思索,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制订实用性教学目标

如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中职学校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上制订课程目标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电算化课程里应该结合财务会计课程,把手工账和电脑账结合起来,综合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和提高电脑做账技能水平,致力于培养适合会计岗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2.寻找适合中职生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生理论理解能力相对差,但喜欢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强调在做中学,学中教,教学做一体化。在电算化课程的后续培养时可采用案例教学法,给学生一个企业的模拟账套,要求学生模拟职场,进行操作,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提早感受职场。

3.教学内容要贴近就业需要

中职学校应该要结合就业需要,岗位需要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在教学中要保证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两不误。从课程内容来讲,电算化考证的内容可以作为电算化课程的初步教学,在学生掌握软件基本操作后,应该加强软件综合运用能力。学校可以在教学最后一个学期开设综合模拟做账,把手工账和电脑账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适应能力。在素质培养中要注重灌输团队精神,强调学习不能浮躁粗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细心谨慎的职业态度。

4.加强设施设备投入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求职就业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77-01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性教育,明确的就业属性要求中职美术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求职就业需要的大背景,通过营造情趣充盈、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以优化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努力使学生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专业需要,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

一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活跃美术课堂气氛

从认知角度看,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优化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直观、生动、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使教学的美术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给学生出乎意料、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从而在轻松、和谐、愉悦中掌握美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如学生对《蒙娜丽莎》这一作品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教学中的枯燥和单调。为此,我们结合作品给学生讲述“蒙娜丽莎的微笑”故事――画中的肖像原型是达•芬奇的朋友乔孔多的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当时,丽莎•盖拉尔迪尼的幼子刚刚夭折,正处于哀痛之中。达•芬奇便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经过四年时间,使无数人为之倾倒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莫测的微笑才得以定格。与作品相关故事创设出的情境自然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带着浓厚兴趣积极投身到新知识的探究中,课堂教学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得到高效的优化。

二 调动教学情感因素,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要求各学科课堂教学都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和交流。只有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使中职美术课堂充满情致和韵味,时时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美术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为了调动教学情感因素,教师首先要实行民主教学,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教师要艺术性地处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再次,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最后,适时利用学生表现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让课堂教学不断。

三 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课堂趣味亮点

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优化中职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分析中外绘画艺术重笔彩与重色彩之别时,我们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给学生展示顾恺之的《洛神赋》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定格、放大、对比等技术手段,给学生建立明晰的对照差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明确中国绘画注重笔彩,以线条作基本造型手段,以点线笔墨表达艺术追求,讲求空灵超逸与气韵境界。不太讲究凹凸阴影、光线色彩、透视结构,色彩更是从属性的。而西方绘画注重色彩,强调色彩的丰富性与结构上的差别,以色彩的深浅、光线的明暗来表现画作中的物象界限,用色彩的冷与暖、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营造直观的视觉效果。通过色彩的精心运用,画家能够表现出塑造对象的明暗差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生动,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 立足学生就业岗位,重视美术实际应用

能够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是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就业岗位,结合美术教学与相关专业的联系,重视美术实际应用,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如对于服装专业偏向色彩训练,技法训练,基础性的素描,水粉,水彩,国画以及手工制作;对于工艺美术专业注重电脑平面设计,PhotoShop,Auto CAD等软件的运用;而对于营销财会类专业着重书法课,练习楷书、行书,毛笔、硬笔兼顾,美术欣赏及美术常识性的知识、技能。当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认识到自己专业的美好前景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会空前高涨,课堂教学优化自然能得以顺利实现。

优化中职美术课堂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以学生的求职就业为导向,努力使自己的美术教学风格朴实一些,教学方式灵巧一些,技能训练扎实一些,教学容量厚实一些,学生思维活跃一些,进而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一佳.中职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刍议[J].科教文汇,2012(9)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中职教育 计算机制图 创新思维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优化设计实践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机械制图教学中,能够使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和优化。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模式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冲击了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对教师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使学生更多地站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以系统方法为指导,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教学设计要包含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操作。此外,教学设计还应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要从评价中获得更优秀的设计方案。通常来说,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优化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目标阐明、学习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以及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二、机械制图教学设计改进与优化

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机械制图课程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机械制图教学要先进行传统的教学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机械制图课程中重点知识板块“组合体视图”为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组合体视图主要由相贯线、截交线和组合体视图的补图补线等组成,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

1.机械制图传统教学设计模式

结合课程设计的流程和内容,将机械制图课程中“组合体视图”教学设计分为七个环节。

(1)机械制图的需求分析。在该课程环节,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基本几何体表面求点、求线的知识,但对于几何体平面截切、贯穿截交线、相贯线的绘制等存在较多问题,多数学生混淆各种相贯线、截交线的形状,甚至不知其绘制方法,这对后续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学设计有较大的需求。

(2)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否则容易使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脱节,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学习者分析的内容包括对该板块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水平、学习偏好和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在学习中的共性特征等;W习环境分析内容包括教学点对教学需求的满足程度、教学点模拟应用环境的适应性、在教学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可营销教学设计和传递的限制等。

(3)确立教学目标。“组合体视图”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设定为理解概念,将组合体拆分为基本几何体,培养学生组合体形状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补画出第三视图。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是使学生达到自主观察与分析、自主操作的能力,并掌握组合体视图方法。要使学生树立起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习。总体来讲包括语言技能、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技能、认知技能。

(4)明确教学难点和重点。在机械制图课程的“组合体视图”模块,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组合体的组合方式,读出组合体视图,并补画第三视图,要求学生掌握绘制组合体平面图的技能。

(5)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设计思路的确定。在“组合体视图”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讨论交流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借助相关教学课件、平面图、组合体模型等。学生的方法为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则为“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6)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整体内容包括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意图和教学反馈评价。单纯从“组合体视图”知识模块的教学来讲,教学过程为:创设环境引入课前知识的引入引入新课分析组合体组合方式逐个绘制简单基本几何体的画法分析绘制几何体外部连接部分的画法分析绘制几何体内部衔接部分的画法想象组合体的空间立体形状通过组合体的空间立体性状并补画第三视图。

(7)作业评价。在课堂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应结合“组合体视图”教学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合适的作业,作业的内容为补画第三视图。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与工具为三角板等绘图仪,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作业是否符合视图投影规律,绘制图线是否达到要求,视图补画是否正确,包括外形正确和细节补画完整与否。

2.机械制图教学改进设计与实践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其在教学中最好能够给学生展现立体形象,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机械绘图的理解和记忆。三维形式的组合体视图展示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对于实现这种教学要求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时,组合体视图教学需要对传统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优化。

首先,教学目标需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修改和优化,补充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空间转化为平面作图能力、读图能力与计算机画图能力的培养。

其次,整合调整教学内容,包括投影基础、制图基础、机械图、计算机基础等几个部分。在组合体视图教学中,将抽象的组合体平面图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借助多媒体展现出来,实现实物与图的转换。在线面切割、拉伸、并、差等造型三维体教学展示中,引入三维CAD/CAM软件,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观察和理解。对于生产中常见的标准件画法和读图、装配图展示,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加深学生记忆。

其后,在“组合体视图”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即进入知识情境、建立支架、独立自主探索、协作合作学习、总体效果评价。比如在“螺纹连接”教学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来演示螺栓结构,并用动画说明螺栓连接的工艺过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通过注释和演示细节来加深学生印象。

然后,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创新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方式,比如点线面的投影、借助CAD/CAM软件展示组合体立体模型的形成,让学生找到易切削的材料进行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培训。

最后,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师将机械制图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调整了实践性内容,加大徒手画草图的训练,并结合实际生产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讲解。

三、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优化实践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