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的要求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1

关键词:机械 制图 CAD 绘图

前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化工或建筑都是根据图样进行制造和施工的。设计者通过图样表达设计意图;制造者通过图样了解设计要求、组织制造和指导生产;使用者通过图样了解机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操作、维修和保养。因此机械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作为现代新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学会并掌握这种语言,具备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一、从事机械制造行业就须掌握机械制图和CAD制图

机械CAD指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机械CAD软件来设计机械、机械制图以及机械制造,能极大的提高机械产品开发效率。在学习机械CAD软件前,要先学好机械制图,因为机械制图是基础。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语言,用图样表示机械产品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是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基础学科,每一个从事机械行业的人员都应该懂机械制图。学习机械制图感到抽象和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习惯于在平面上思考问题,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借助各种媒体,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由平面思维转换到空间思维。把物体的投影与实际零件结构紧密联系,不断地“由物画图”和“由图画物”,既要想象物体的形状,又要思考图形间的投影规律,步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在实际工作时,才会通过二维的平面图――零件图(或装配图)想象出来三维的空间物体――实际零件(装配体),只有掌握这种技能,才能顺利完成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的工作。所以,空间想象能力是学习机械制图的核心内容。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制图标准、及相关规则,严肃体现出国家标准的统一性,无论谁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随着我国各个领域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在机械制造行业,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也会逐步一致,使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技术人才能更好的与之交流,那么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这门技术语言,更便于同行业间进行技术探讨和技术革新,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精通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并且反复强调标准规定的严谨性、权威性和法制性,使技术人员较好地确立标准化意识。

二、机械制图对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机械制图》课除了如何使他们很好地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掌握投影规律及国家标准,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这些知识在机械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也不是只局限于了解制图上的一些概念、定义和规则,还会学习和掌握到其它相关领域的各种知识,并且会正确、合理、全面地应用好机械制图这门工具,是现代化生产中技术人才最基本的要求,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就要求具备这种让机械制图与实际结合起来,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是人们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工具,是对新设计、新构思、新工艺研究探索,反映和表达高新技术、发明创造新生事物的载体。我们学生要大胆地在该课程学习中融进新思想、新设计、探索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我们在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注意贯彻这一主导思想。激励大家勤于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逐步形成了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此较长时间,多个阶段的激发培养,让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点,发生飞跃的认识,培养起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在今后实际生产中进行技术革新、机械设计时起到要作用。

三、在加工制造中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作用

任何一台机器或一个部件都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的,制造机器首先要依据零件图加工零件,再根据装配图,组装成机器或者部件。零件图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主要依据,不会识读零件图,根本无从着手加工零件,所以,识读零件图和绘制零件图是《机械制图》的重要内容。能快速而正确地识读零件的图纸,理解零件的加工信息,是正确实施零件加工的前提,能合理表达零件的结构,正确规范的绘制一张零件的图纸,是在职业岗位上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的必要手段。另外机器或者部件的设计过程中,一般先根据设计要求画出装配图以表达机器或者部件的工作原理、传动路线,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按照装配图设计零件,并绘制零件图。再生产过程中,装配图又是制定机器或部件装配工艺规程、指导装配、检验、安装和维修的依据。因此识读装配图是在生产交流和技术革新中重要的一项读图能力

四、掌握机械制图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前提

识图和绘图能力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岗位的能力要求与机械制图有直接的关系,例如:绘图员、工艺员、技术档案管理员、工程设计人员、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以及机床操作和加工岗位等。在学生学习中要结合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加强机械制图综合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例如:零件测绘和计算机绘图软件应用方面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机械制图技术的延伸和应用。么在今天,计算机绘图,AOTUCAD技术推动了几乎所有领域的设计革命。但是计算机绘图的广泛应用,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传统的机械制图,同时再先进的设计都离不开运用图形来表达、构思,因此机械制图的作用不仅不会降低,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五、结束语

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但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影响,也随着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不断深入和加强。把机械制图技术应用贯穿到整个专业学习和机械制造各个环节中,对一个即将从事机械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掌握了这门技术语言,将轻松的胜任工作。

参考文献

[1]明兴祖,姚建民,机械CAD/CAM[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2

机械制图教学与AutoCAD课程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的理解、掌握机械制图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机械制图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内容分开,不利于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发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文中,探索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的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机械绘图技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机械制图是高等教育院校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通过学习这门学科知识,广大的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绘制机械零配件图、装配图的能力。Auto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是一种绘图设计软件,在机械制图、建筑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机械制图方面的应用来看,AutoCAD能够提高机械零件的设计精度,在绘制机械平面图形、装配图以及零部件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大幅提升了机械制图的绘图质量与绘图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与AutoCAD课程教学是单独存在的,这两门课程往往是在不同的学期开设的,学生通常是先学习机械制图知识,然后再学习AutoCAD,这种教学模式弊端比较明显,一方面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教学内容重复、重要内容衔接不够紧密,对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内容时,往往是由教师多讲、学生多听,教学内容立体感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久而久之学习者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而AutoCAD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缺少理论的支撑(由于机械制图教学环节学生未能够扎实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很难真正地将AutoCAD技术应用到机械制图的学习、实践中去,影响了机械制图、AutoCAD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从AutoCAD在机械制图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来看,实现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的融合对促进AutoCAD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高机械制图的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的融合策略

将AutoCAD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到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AutoCAD在制图方面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的融合应该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以实训教学模块为载体,促进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融合。机械制图主要采取的是教师讲授的授课方式,教师通过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识图、读图,学生难以发挥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这种授课方式也不够形象,学生更多地是从课本上直观地去观察、分析机械图样,难以真正地得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采取与实训教学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将AutoCAD广泛地应用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去,将机械制图理论知识与AutoCAD软件制图融合在一起,对于提升学习者的三维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绘图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训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实物的测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徒手画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使用计算辅助软件绘制图样,这样通过采取“测绘实物一一徒手绘图一一计算机软件绘图”的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机械绘图技能,这对于提升学习者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水平具有显著的作用。与传统的分离教学模式相比,基于实训基础上的融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绘图方法、作图步骤,增强机械制图标准意识。

2.2.深化课程改革。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融合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内容、教学模式、考核以及教学体系的改革,否则,融合教学就极易流于形式。深化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2.2.1.注重标准教学,减少几何教学内容比例。运用AutoCAD技术进行机械绘图、配图,必须要熟练地掌握、运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机械绘图知识,这样才能够确保绘出的图样符合实际需求。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也要进行适当的删减,比如,《机械制图》课程中所讲授的点、线、面等几何知识点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一是这些内容相对比较困难,二是这些内容应用也并不多。要结合机械制图应用领域需求的发展趋势,加大投影理论知识、投影规律的授课比例,理论教学部分仍然采取《机械制图》课程中采用的讲授模式,而板图教学则重点放在AutoCAD软件教学模块,让学习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联系,逐步掌握AutoCAD绘图的技能。装配图的学习、绘制也要放在AutoCAD教学模块,使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不同的机械零部件,然后再使用AutoCAD绘图技术将这些零部件进行“组装”,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机械绘图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2.2.2.提高现代绘图技术教学内容的比例。《机械制图》主要是以识图、读图为教学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识图、读图的教学相对比较死板,缺乏立体感,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思维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学习、理解。将AutoCAD等现代绘图技术应用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去,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上,更加直观地去学习、理解,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由“二维”转化为“三维”。

2.2.3.制定“双证考核”的评价体系。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融合,不仅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而且还要体现在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上,探索实施《机械制图与AutoCAD》相结合“双证考核”模式(即将AutoCAD证书的考核与机械制图的课程学习评价结合在一起),将理论知识教学与AutoCAD技能教学、考证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进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这样在增加教学学时的条件下,既完成了“新课程”的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应用技能、职业素质,又完成了对学生AutoCAD进行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工作,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的融合,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尽快地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完成基本内容的教学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团队的形式来设计一些简单的机械产品,让他们在设计中去学习、去发现疑问,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就会大幅提升。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有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作为保障,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都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科目,需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要注重培训学生学会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逐步提升学习者的空间构型能力与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2.4.运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立体化教学的“立体化”体现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诸多方面。从机械制图、AutoCAD课程的融合教学要求来看,关键的是要学会运用立体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等等,让学生图文并茂、更加直观地进行学习。立体化教学方法使得枯燥的机械制图教学内容形象化、立体化,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其它学科课程教学不同,机械制图学科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就很难建立起“立体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立体化的教学方法之外,立体化教学还要延伸到实践中去,组织学生到工厂中实地参观、实习,这样通过运用图样、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三维的立体图形,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5.“穿插融合”教学。《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融合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两门课程放在一个学期进行教授,而是要将两门课程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穿插教学”。穿插教学就要求教师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内容教学互相穿插,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建立以AutoCAD教学为主、机械制图教学内容为辅的授课模式,将融合教学策略落到实处。以三维视图教学为例,要绘制三维零件视图,首先教会学生三维视图的绘制知识(原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然后教会学生如何运用AutoCAD软件来绘画三视图,这样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地掌握机械绘图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机械绘图水平。

3.结论。机械制图教学与AutoCAD课程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目标,丰富教学的方法与模式,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循环上升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现代绘图技术的不断发展,AutoCAD课程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以实现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水平的战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巍.计算机AUTOCAD软件在机械绘图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2]吴寒涛.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3).

[3]邱炎儿.浅谈《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融合式教学[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4]李茶青.工程制图CAD实训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03).

[5]谌炎辉,陈岳坪.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03).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3

关键词:AutoCAD 机械制图 一体化 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上单独设立了AutoCAD课程,两门课程在内容上存在交叉,而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都不相同,使得教学出现重复,影响了教学效率。笔者对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的改革办法进行研究,以增强中职学校学生对机械制图的理解,提高其对CAD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机械制图的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通常是教师结合挂图和实物模型演示等方法进行讲授,教师在黑板上的绘图量很大,在遇到复杂图形的时候很难表达清楚,学生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另外,课程中一些结构复杂、尺寸大的零件也无法画在黑板上,许多工程零件的形状及装配过程不能通过手绘进行完整而准确的表达,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进程。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完成现代教学任务,亟需做出切实有效的改变。

二、AutoCAD的优势

AutoCAD作为计算机制图的重要软件,成为了与机械制图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首先,AutoCAD很好地代替了手工制图,以显示器替换了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替换了铅笔、圆规和橡皮等作图工具。此外,AutoCAD还提供了一些手工工具无法实现的功能,如伸缩变换和尺寸调整等等,从而大大提高了绘制机械图的效率和质量,更为复杂的绘图工作提供了便利,给工程设计和实现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作为一种绘图工具,CAD通常和CAM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设计和制图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是机械设计及制图的一场革命。

三、植入AutoCAD的机械制图教学

1.将AutoCAD植入机械制图教学的必要性

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门课程独立教学的模式存在很多弊端。首先,机械制图课程较为复杂抽象,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较差,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学生在前期学习机械制图理论内容时普遍感觉到有难度、枯燥,没有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其次,学生在后期学习AutoCAD课程时已经将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内容忘记,又给AutoCAD课程的任课教师带来很多困难,严重影响了AutoCAD课程的教学效果。

2.植入AutoCAD的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思路

植入了AutoCAD的机械制图教学课程,以机械制图为理论基础、AutoCAD为实践技能辅助,二者有机地穿插与结合。新的授课方法拟在原有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上,于每个章节后面加入与章节内容相适应的AutoCAD教学和练习,形成“理论—手绘—计算机软件制图”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面以二视图画法的讲授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阶段,教师在机械制图教室用传统的方法讲解二视图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在黑板上做演示;第二阶段,请学生用尺规工具做相应的手绘练习,加强感官印象和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最后,由教师用多媒体手段讲解利用CAD绘制各种线型的画法与技巧,然后请学生上机练习,进行CAD实践操作。每一个章节都采用这样的方法,从而真正的实现了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一体化教学。

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以后,评价学生的标准和方法也要相应进行改进,不但要求学生能够识图,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物模型在计算机上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出基于二维平面的三视图和基于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因此,在考核过程中,要先给出实物模型,由学生自行测绘,并按照视图要求用AutoCAD软件制图,最后根据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和软件运用能力进行评分。另外,相关院校要加强教材配套改革,组织教师编写适应性的新教材。

3.将AutoCAD植入机械制图教学的意义

AutoCAD课程对学生来说是生动形象的,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学生对CAD实践操作的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也很高,从而容易掌握。此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了资源配置,将AutoCAD的内容融会贯通于机械制图之中,将枯燥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生动具体的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论与反思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4

摘要: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严重断层,影响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总结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衔接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校;高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策略

作者简介:戴映红,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类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3-0032-04

“机械制图”是中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并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应的技能。[1]在中职的机械制图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机械零件图样的能力。而高职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突出学生阅读及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培养。因此,两者理应错位分工,各有侧重。但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雷同,造成中职学生学习内容难度过大,到了高职则因为内容基本相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的衔接,对于提高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复度过高

由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样,学生学习侧重点理应有着本质区别,但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编排内容高度雷同,主要内容章节安排甚至文字表述都一模一样,大大抑制了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见表1)。

(二)高职生源来源发生变化

近年,高职生源来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由原来的普高毕业生逐渐向中职毕业生转变,中职学生生源比例大幅度提高,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毕业学生生源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如图1所示为台州某高职2012-2014学年机械类专业生源情况。

(三)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模式雷同

目前,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模式雷同,教师都把讲授法奉为圭臬,停留在“课程+课堂”模式,即知识构建学习。课堂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课堂“泡沫”泛滥,思维含量低,高质量的探究少,导致学生缺乏深刻体会,理论似乎人人都知道,实践操作起来却仅仅是有人知道。雷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刚刚从应试教育环境下走出来的中职学生陷入更严重的厌学状态,[2]极大地窒息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阻碍了高职学生的岗位就业竞争意识的养成。

(四)中高职教学目标的差异

近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微调及社会对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量加大,升学成为许多中职学校首选目标。高职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在中职,“机械制图”几乎变成了单纯的智力教育和应试教育,学生拼尽全力进行各种题型的技术性练习,为的是打造一块高职入学的敲门砖。在具体学习内容上,由于浙江省高职考试大纲仅把“基本体的表达识读、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等内容列入考试范围,自然这些内容也就成为教师、学生关注重点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而高职由于没有升学压力,虽也有各类考试、考证,但教师基本上都把知识面的拓展、能力培养、技能提升作为“机械制图”教学核心。因此,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目标衔接,降低因为两者教学方向不同带来的“坡度”,势在必行。

二、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策略

(一)组建学术委员会,加强衔接顶层设计

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3]涉及到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师资培养等方面的衔接。但目前,针对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真正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重视。[4]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成立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指导委员会,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学计划,推进相关的理论研究,做好衔接工作的顶层设计。[5]

(二)开展交流活动,夯实衔接教学基础

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胸怀全局,加强交流。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不能因为应付高考而埋头于单纯的知识教学,而应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清楚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要求。高职“机械制图”教师则应加强与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交流,认真解读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内容,了解中职“机械制图”主要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深入诊断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立体、全面处理教学内容。如此,才能胸怀全局,有的放矢,做好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提升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效益。

(三)创新课程体系,提升衔接教学效益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6]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是优化中高职“机械制图”衔接教学的关键。

1.加强岗位调研,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中高职“机械制图”虽然知识内容大同小异,但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人才培养目标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培养机械加工生产第一线的中级加工操作人员,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培养的是现代机械制造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师,特别是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要明确定位,突出中职基础地位,强调高职是中职的拓展与深化,强化中高职教育内在逻辑关系,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7]在此特别要指出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产品设计、开发手段和加工设备发生很大变化,所以,中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师要不断加强岗位调研,了解当地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中高职教学的衔接。

2.弥补断层,做好教学内容衔接。中职“机械制图”是高职“机械制图”的基础,高职机械制图内容应是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的有机延伸。因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既要加强区域市场调研,精心解读中职教学内容,与中职教师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4]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处理好学生因为中职基础没有掌握而造成的知识和能力上断层情况,切实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如中职学生组合体相关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而机械图样识读、零件图的绘制等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寥寥无几,测绘、装配图完全不会,CAD也仅仅略知皮毛。基于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的时候应着重加强机件表达、零件图、装配图、CAD绘图等内容的教学和实践。

3.加强创新,做好教学模式衔接。目前,“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类高考科目,教师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都围绕考试而进行,教学呈一种典型的“填灌”状态,从而导致学生普遍体验不到作为独特生命个体求智的乐趣和探索的刺激,更难于享受思维展示的豪迈和才情挥洒的满足,内心深处弥漫着厌学甚至弃学的消极情绪[8]。因此,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在教学时要扶放结合,放而有度,将传统的讲述与新式教学法,诸如项目教学、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等有机结合,有序过渡。

4.注重生情,做好学习方法衔接。近年来,随着专业调剂等因素,中职机械类生源素质急剧下滑(见图2),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力低下,可谓先天不足。进入高职以后,再一次浸润于应试教育环境中。这样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养成了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方法,到了老师不讲就心理发慌的地步。因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在学生入学伊始就要重视他们的学习方法养成,[9]逐步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

5.凸显能力,做好评价模式衔接。目前,中职“机械制图”完全以考试特别是高职高考成绩作为教学的评价标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10]忽视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违背了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严重抑制了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机械制图”教师要真正转变理念,充分尊重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和生命独特性,避免陷入应试教育模式。针对“机械制图”课程性质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要把学生职业道德观和能力发展放在首位,注重过程动态评价,如着眼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和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其它行为表现等,使评价成为促进机械制图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11]

(四)开发精品教材,优化衔接教学载体

鉴于机械制图知识的属性和职业院校学生的特质,一部内容科学、结构新颖的教材是顺利实现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的关键和保障。但目前高职“机械制图”教材基本上停留在以学科为主线,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导致许多知识内容和中职交叉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极大浪费。为此,近年来,一些学校联合企业、职业教育学者、课程专家共同开发“机械制图”教材。新开发的“机械制图”教材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对原有“机械制图”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构和重组,以建立机械零件模型、简单机械的拆、装、测、绘等工作任务为引领,结合台州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形成了全新的教材体系,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受到师生好评,该教材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创新教材。

(五)加强师资建设,确保衔接教学持续发展

开展中高职衔接教学,对教师特别是高职“机械制图”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求教师转变理念,开拓视野,开展调研和研究,确保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衔接顺利进行。为此,高职院校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应责任,发挥自身优势,与中职院校共享教育教学资源,[12]提升中职教师师资水平。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机械制图”课程在校教务部协助下,尝试对台州市几所中职学校开展定期实行阶段性轮岗轮训,既有力提升了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专业素养能力,使他们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同时,也拓展了本校“机械制图”教师视野,从而为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奠定了智力基础。

三、中高职“机械制图”衔接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转变观念,有序推进衔接。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师要切实明白,做好中高职衔接是学生终身发展需要,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契合点。

其次,相关行政部门要制定中高职衔接政策,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提供前提和基础,[13]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第三,创新衔接教学模式,即中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既可以通过学制进行,也可以通过非学制形式进行,如实施中高职“机械制图”一体化学分制等。[14]

参考文献:

[1]李澄,吴天生,闻百桥.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刘虹,辜文娟,蒋丽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2(35):17-18.

[3]徐晴.中高职机械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衔接[J].职教论坛,2003(10):22-25.

[4]黄乾平,俞林.中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衔接问题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23-25.

[5]张健.应从顶层设计职教体系[J].内蒙古教育,2012(2):2-3.

[6]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6):56-59.

[7]王宝刚,鞠加彬,孔凡坤.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通讯,2013(33):8-9.

[8]潘涌.中国大陆高考境外留学挑战与深层教育透视[J].浙江教育科研,2013(5):7-11.

[9]彭志强.论机械制图的学法指导[J].职业技术教育,2000(4):32-33.

[10]杨东超,王玉坤,李学志.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07(2):183-186.

[11]刘育锋.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5-7.

[12]包中碧,钟富平.数控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J].职业教育,2013(12):25-27.

[13]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85-89.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5

关键词:机械制图;CAD;整合教学;互补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191-02

《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基础课。《AutoCAD》是当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要使学生既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又能运用CAD快速准确绘图,可以将CAD应用到机械制图教学中,把CAD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把看图和读图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课程特点和关系

《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都是讲授绘图和识图知识的,最终目标一致。《机械制图》主要是讲解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课程内容饱满、逻辑严密。《AutoCAD》新发展起来的现代制图工具,可绘出高精度图形。但《AutoCAD》必须遵守《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投影规律、表达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可以说,《机械制图》是《AutoCAD》的基础,离开《机械制图》的支承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而《AutoCAD》恰好又能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向学生直观、便捷地展示制图理论,避免了《机械制图》的枯燥乏味,大大提高了绘图效率、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一般都开设了《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两门课程,但在课程安排上,往往被设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放在不同的两个学期或同一个学期。在教学上一般也是由两位不同的教师来讲授。两门课程处于脱节割裂状态,教、学都显得费时且效果不佳。比如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一般都会使用实际模型来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力。而实际上模型体积大、占用空间多、携带不方便,且不能修改、缺少灵动性。而此时若使用《AutoCAD》中的三维图像造型就会使这一块内容变得轻松便捷,灵活性和直观性会让学生耳目一新。而在《AutoCAD》教学中也一样存在类似问题。比如说在尺寸标注章节,很多学生表示一学就会。但标出来的尺寸却很随意,不符合国标,当然图纸也就不合格。如果教师在讲解时,把《机械制图》中的相关规定也融合进去,那么学生标注出来的尺寸肯定会是合格的。所以说,两门课程的融合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三、《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的措施

(一)《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

1.分析课程并对两门课程进行衔接整合。以《机械制图》为基础,以《AutoCAD》为工具,以绘图能力为目标,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下,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优化衔接整合。一般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大模块,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个模块要传授的知识、能力及考核方法。第一模块:《机械制图》的绘图基本知识与《AutoCAD》绘图环境相整合。第二模块:《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与《AutoCAD》基本绘图命令相整合。第三模块:《机械制图》的轴测图画法与《AutoCAD》的三维绘图基础相整合。第四模块:《机械制图》的尺寸注法与《AutoCAD》尺寸标注相整合。第五模块:《机械制图》的机件表达方法与《AutoCAD》的图案填充及视图缩放与移动相整合。第六模块:《机械制图》的标准件和常用件与《AutoCAD》模块和属性的操作相整合

2.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多找素材,力争生动形象地讲授《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改变原有的枯燥性。实验课主要在计算机房进行,让学生多动手练习来熟悉和掌握指令。(2)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双重训练的教学模式。很多同学在感受了《AutoCAD》带来的高效、便捷、精确的作图方法,觉得可以不用学习手工绘图,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手工绘图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不能被抛弃。比如说在画相切弧时,手工制图与CAD制图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就需要两种方法都要学习。

3.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1)教材要配套。一体化教学需先将两门课的内容优化整合成《机械制图与AutoCAD》校本教材。(2)对师资的要求较高。《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制图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AutoCAD》操作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实施教学。(3)相应的硬件设施。硬件设置主要指具备足够的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这样才能使得一体化教学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4.一体化教学的优缺点。优点是: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AutoCAD》的先进性,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的作图原理进一步深入理解了《AutoCAD》的指令。缺点是:两门课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讲解不够完整全面,需同学们课后自己扩充学习。

(二)《机械制图》与《AutoCAD》分段式穿插教学

1.课时比例及穿插融合的模块设计。可以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作为两门课程单独讲解,课时比例为2∶3,在各自课程中进行内容穿插融合教学。可以将两门课分为五个模块穿插。第一模块:《机械制图》的制图基本规定与《AutoCAD》的绘图和编辑命令、图层运用穿插。第二模块:《机械制图》的投影法和三视图与《AutoCAD》创建基本体穿插。第三模块:《机械制图》的组合体和切割体与《AutoCAD》的创建组合体穿插。第四模块:《机械制图》的图样的表达、技术要求、零件图、零件测绘与《AutoCAD》中平面图形的综合绘制、文字、尺寸、技术要求的标注相穿插。第五模块:《机械制图》的零件测绘、装配图与《AutoCAD》块的创建与导入、装配图的组装画法相穿插。

2.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用、够用”的原则下,把准教学重点,大胆精练教学内容,把教材内容制作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目标明确,并配有相应的练习。(2)分层教学法。结合专业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提高模块,以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学习。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分段式穿插教学的前提。(1)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的制定。教师应适时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与调整,精简掉交叉重复、陈旧老化的课程内容,补充一些新的企业需要的相关知识。(2)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作为一个项目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示范者,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制图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AutoCAD》操作技能,还要起主导和组织协调作用。比如说要有善于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专业探讨氛围,还要有极好的应变能力等。

4.分段式穿插教学优缺点。优点是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两门课程的各自理论知识,对各自主要命令及功能掌握也很全面。缺点是教师在教学时要容易造成两门课分割。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机械制图》知识的教学部分,要注意新国标、简化画法,特别是视图的正确画法

以突出实用性和动手能力为主线,对画法几何部分要精练教学内容,不必强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在《AutoCAD》教学中,要注意细节与精确的实际技能项目,严格训练学生以机械制图中的国家标准为准,不能随意标注。对一些特定技能如极轴追踪、极坐标等,教师要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训练,使学生切实地掌握。

(二)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有机融合教学中,例题选择要典型且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起到巩固知识点及生产实用性。如果在书本和相应配套练习上找不到特别符合的不能将就,可以利用多煤体技术查找,务必使例题能恰当。

参考文献:

[1]丁建春.计算机绘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6

【关键词】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改革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其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相对繁琐、抽象,应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机械制图逐步完成了向计算机操作的转变,对学生知识、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是,反观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践,其中还存在诸多客观问题,与经济市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相关改革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1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制图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以及科学性,加之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于技能型人才,使得它的这些特征更加明显。相比于其他高等院校,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困难重重,对教师提出了极其严峻的考验。时至今日,很多技工院校对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引入了一些机械行业领域的高端人才,夯实了相关教学系列活动的基础。但,需要客观承认的是,部分机械制图教学教师对本门课程特点的认知依然存在偏差,忽视了学生主体,致使教与学出现了分离状态,这些在课程设置上多有体现,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新课改要求相去甚远。例如,有些教师由于市场导向意识薄弱,组织的课程教学内容过显复杂、陈旧,一味地强调灌输教育,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评价中的个人情感色彩浓郁。

2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素质教育背景下,技工院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上就是培养学生一定的识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以此为指导,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2.1调整课程内容

技工院校教育的功能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培养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因此,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秉持实用原则、工学结合原则,适度引入一些企业生产知识,有机地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以满足其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例如,随着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传统分圆周、画椭圆等几何绘图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教师应适当删减这部分内容教学,而是偏重于测绘、实践,亦或将更多时间安排到三视图投影、组合体画法和装配图阅读等项目上,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感,提高他们的应用技能。此外,由于机械制图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多学生初期学习接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应注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演化,兼顾学生整体水平,保持难度适中,既要深化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要增强探究趣味。

2.2创新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将使得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事半功倍,进而取得更高的收效。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技工院校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此项工作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而言,技工院校教师应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视频或动画等方式展示出来,并创设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情景,简化抽象概念理解难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引导其有效自主学习。此外,实践是理论学习的最佳手段。传统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下,相关组织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导致学生与企业生产实践远远相隔,未来就业后也很难融入到本职岗位中。因此,技工院校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可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到工厂车间一线去观摩学习,通过操作锻炼夯实他们的理论知识基础。

2.3优化考评机制

完善的考评机制为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支持,增强了其针对性、实效性,应实现多元化评价和互动式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多元化评价是指技工院校建立多种形式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笔试考试受时间、卷幅等多重因素的限制,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在内容上也难以保证深度和广度。对此,技工院校在保持笔试考试优势的基础上,应融入技能、素质考核等内容,并按照一定的比重进行评价结果分配,以为后期教学强化提供指导。在此过程中,技工院校可安排学生独立完成某个机械零件的测绘、制图任务,综合考察其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行为能力等表现情况,并通过量化成绩分数体现出来,如此帮助师生更好地了解学生综合水平。而互动式评价则是尊重学生主体的评价方式,要求学生自评的方式参与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评价工作中来,了解他们的主观体验,积极采纳其意见或建议,以期实现教学一体。

3结语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成功迈向就业岗位的重要基石。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践存在差异,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希望技工院校机械制图教学工作者深刻意识到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审视课程实践,可在本文论点的基础上作出深化和扩展,提出更多的教学改革路径,并逐一实现到工作实践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张明远.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14(05):233+307.

[2]游永平.技工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2015(02):35.

[3]芮春燕.项目驱动视角的技工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实践分析[J].职业,2016(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