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原理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科学原理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科学原理分析

学习科学原理分析范文1

【论文摘要】通过几年来的一线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针对作者所在学院输电线路专业情况,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重点的设置、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刻思考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建议,力求寻找到该课程教学改革与提高学生能力的新突破口。

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机械、输电、材料等大多数专业都开设工程力学21、]课程。它是一门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课程,既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又与工程和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在工程意识培养方面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对输电线路专业来讲,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因此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对整个近机类专业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

正因为它在工科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教师要用积极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不断改进完善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工程力学教学现状

(一)生源~-/g-基础水平有所下降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时大幅度减少,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却大幅提高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工程力学教学中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每年春季学期,工程力学有近百学时的学习,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部分I|1。和本部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底子比较薄,部分学生仅凭在高中所学的基本物理知识,到了大学以后,大学物理课有的也没学好,甚至少部分学生从文科转向理科,也就是说这部分学生几乎是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学习力学,学起来很吃力。而且他们空间想象能力不是很强,再加上很多学生对工程力学这门逻辑性和前后连贯性非常强的课程缺乏兴趣。这些与以往不同的情况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不论是土建类还是机械类专业,不论是函授学习还是脱产学习,都包括刚体静力学材料力学的内容,缺乏专业和学习对象的针对性,许多教学内容无的放矢,教学大纲大多既没安排实验项目,也没安排工程力学参观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导致学生遇到实际工程问题眼高手低,很难学以致用。

二、工程力学实践教学对策

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特点,作者认为首先在思想上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的压力,具体的教学应该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课堂管理。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应对策略,增强这门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一)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因材施教,增强基础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本(专)科工程力学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彻底改变原有课程内容体系,以解决实际工程力学问题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根据专业、学习形式不同对内容作大幅度取舍。以输电类专业为例,删除机械类专业的轴承约束等内容。

虽然目前已有部分尝试的新教材用于输电专业,但是较多的还是与电气相关,或者偏向机械方面的,其实输电专业要学的内容很复杂,基本包括机械、土木、电气等多学科的内容。所以应组织有丰富工程经验并担任过多年教学工作的教师编写适于该学科的工程力学教材,教师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学时少的情况,为了学以致用,在内容编排上,注意引人联系工程实际且有代表性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并把一些典型工程案例中的工程力学问题编人其中,删除已经过时或对人才培养价值不大的内容,如在有些工程中淘汰的铆钉连接等。灵活书饭功地增加、调整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在“基本概念和受力图分析”这一讲中适当多用学时,针对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思维方式不当的特点,着重讲好如何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探索、研究转变,以便打好学习力学的良好基础。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积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典型案例,结合工程实际和新的标准、规范,适时更新补充教材,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和深浅,能够实际给学生解决问题。

(二)注重使用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能力

良好的创意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实施教学。工程力学课程理论性强且抽象复杂,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且很难与专业、工程实际联系起来,由此容易产生厌学、惧学情绪。因此如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开展好这门课程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比如采用历史由来、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加大训练强度并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地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j0

1.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案例教学。教师要善于选择一些非常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并将丰富生动的案例资料汇集在教学课件中,特别是突出使用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了解学习该内容的重要性,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辩论。教师可以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学习晴况和大家渴望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具体内容上,结合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确定选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比如在学习力矩、力偶矩时,让学生讨论打乒乓球时直球、旋球的过程,掌握相关内容;学习脆性材料可用现场粉笔为例,看断面破坏情况。还有在材料力学部分绘制内力图,尤其是弯矩图时可能部分同学存在疑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给大家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学习力学的兴趣,走出力学难学的阴影。教师可在点评时进行启发和引导,收到应有的效果。

3.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独立学院学生年轻好学,喜新猎奇,容易成为网络的钟情者。教师如果能够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授课并完善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师教案、习题、实验或实习指导、授课录像等网上资源的建设,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若能建立自己的博客或在QQ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增强教学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

4.教师应注意言语教态等方面问题。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对三本或独立学院的称呼特别敏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自卑感,作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并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尊、自信和自强,而不能总是拿独立学院学生的缺点和本部学生的优点相比较加重学生的自卑感。要鼓励他们做事情,肯定他们的成绩。

(三)加强实践环节

为了更好地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独立学院开展专业基础课,更应该重视突出实践环节,注重把课堂向社会延伸,引人社会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同。如在讲轴向拉压杆这部分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亲自动手做试验,通过试验机加减负荷亲自感受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改变,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了。在讲组合变形部分时,可以组织部分男生,将伸出的手臂看成悬臂梁,另两名同学分别在手腕和肘部作用力,让该同学叙述感受,几组下来,意见是否统一,进行总结讨论等。

将创新教育纳人实践环节。新学分的获取途径及可替代专业任选课、跨学科任选课的学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从事科研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创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之类的比赛,获取相应的学分。同时应注重实验教学,增加综合性、设计r}实验的比重。学院可建立基础课特色实验室,让这些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注重课堂管理

学习科学原理分析范文2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次系统

作者简介:张如义(1973-),男,黑龙江伊春人,嘉兴学院南湖学院电气装备及其自动化研究所,助教。(浙江?嘉兴?31400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41-0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属于专业必修课之一,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和各类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原则,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等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该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习题、实验等基本教学手法使学生掌握各类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构成、整定计算等知识,了解典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继电保护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各学校对继电保护课程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改革,[1-2]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上学时少,课下学习时间少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属于专业模块课,理论课时为32学时,实验课时为8学时,相对来说学时少。该课程在大三下半学期或大四上半学期开设,学生此时因为找工作、做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以及修第二课堂学分而精力比较分散,上课不能满勤。因此教师要对该课程内容做精简化处理,争取有较高的课堂效率。

2.实践量不够,动手机会少,动手愿望低,实践深度受限制

尽管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但这些实多是参观式的,学生没有操作经验;企业很少让学生实际操作,因为这样容易影响生产,而且会造成安全事故。实验课也是模拟系统的继电保护,结合仿真电路,学生认识到的电气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另外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对课程也不感兴趣。

二、改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所采取的措施

1.讲课突出重点,不必求多求全,让学生听懂为目的

以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使教有所思,教有所改,为下个阶段的大纲修订做好准备。在主要问题推导的关键处,适时地将基本且重要的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在课上学时允许的前提下,立即给学生少量时间消化刚讲过的内容,并提问以加强和确认。例如在讲授单侧电源电路的三段式电流保护时,对第I段的整定,让学生看图(如图1所示)思考理想状况下,一点短路应该跳哪个断路器,然后引入矛盾,说明理想状态不能实现,学生会对这一整定原则加深印象。又如在讲到后备保护时,让学生思考上一级可以做下一级的远后备,下一级反过来能不能做上一级的远后备。继电器是继电保护的执行部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部分,可以先向学生演示继电器触点吸合与释放的过程,再说明是因为电力系统故障而由逻辑环节决定它应该的动作,促使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的兴趣。[3]

2.穿插二次回路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二次回路是对一次设备监控、测量、调节和保护的设备,二次设备及其相连接的线路组成二次回路。如果没有二次回路,一次系统在很多重要方面都没法保证效果,例如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电力系统运行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安全稳定,二次回路是保证电力系统一次回路安全稳定运行必不可少的部分。传统的授课计划一般是把继电保护内容全部放在二次回路的前面讲,但是因为二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联系密切,可以把二次回路的相关内容放在继电保护之前讲解。说明二次回路和继电保护的关系,继电保护是二次回路的一部分,因为继电保护设备的系统性、继电保护理论发展的相对完善性以及继电保护系统的特殊重要性,所以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独立于二次回路课程专门开设。典型的与继电保护相关的二次回路部分,例如: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一次侧和二次侧的联系器件,继电保护的测量参数是由互感器二次侧引入的。又如跳闸回路,以单侧电源电路的三段式电流保护为例,在讲述了整定过程之后,做一个动作过程的演示,继电保护教材上只用跳闸线圈和辅助触点表示断路器,使学生感觉不具体。这时候把断路器的分、合闸回路(如图2所示)介绍一下,有明显的具体化效果。[4] 二次回路课程的内容具体、偏重于实际操作,相对于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来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把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联系起来讲解,进一步增强师生课堂互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3.“继电保护原理”和“微机继电保护”区分开

“微机保护原理”和“继电保护原理”在大多数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作为两门课程分开讲授,“继电保护原理”的学习可以为“微机保护原理”课程打下基础,“微机保护原理”是“继电保护原理”的具体实现,但不是“继电保护原理”的主要内容。“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原理,在讲课过程中只宜于适当地、少量地引入微机保护方面的知识,而且要限于对微机保护基本框架的了解。如果过多地引入微机保护方面的知识,会使学生觉得重点不明确,不知道该不该掌握微机保护,分散了精力,又难以听懂。引入微机保护的本意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尺度,结果不仅降低了学习兴趣,还影响了对继电保护原理本身的学生效果。

4.和一次系统的内容多取得联系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主要分析电力系统各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和用电设备)在各种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下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与一次系统的联系密切,继电保护装置动不动作、如何动作都取决于一次系统的运行状况,所以要结合一次系统知识,说明一次系统的变化情况和计算方法,才能更有利于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增加具体感,减少抽象理论的乏味感,更好地掌握继电保护原理。例如在讲解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时,说明短路的几种类型,在不同点和不同类型的短路情况下,短路电流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先思考明确在短路点远离电源时的短路电流高于短路点靠近电源时的短路电流。

5.作业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习题布置,可按照课上讲授的内容自编作业或对教材习题改编

作业布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学生完成得如何,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在课堂上讲好课是不够的。对于如何布置作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教材编著者是依据自身情况,顾及使用教材的全体教师编写教材的。具体落实到每个教材使用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讲课内容和筛选适合本学校、本学科状况的侧重点来讲解。这样课上所讲的不包括教材的全部内容,而且有特有的侧重点。如果作业还按照教材的习题布置,就会使学生感到迷惑,对怎么做作业无从下手,以至于产生排斥、倦怠的心理。例如对绪论的讲解,先是讲了三道习题,然后让学生理解记忆十分钟,最后抽查提问。结果是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就完成了作业,提高了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对绪论部分编写的三道作业题: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应该满足哪几个基本特性,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继电保护装置的三个组成环节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

6.优化试卷

试卷是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效果的反应,一份好的试卷能体现教师的讲课情况、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如何的一种检测方式。从试卷的成绩分布情况、各类题型的解答情况以及各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反思原因,总结经验,以利于在下次授课中做出相应的改进。对试卷的难易、深浅和范围都要有适度的把握。相应于上课内容的调整,对试卷结构和题型做优化处理,增加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题型。

三、教学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见表1)

针对实践方面的不足,依靠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实习条件,尽量做到对继电保护基本部分能认识实物,明白原理,熟悉操作,做到继电保护知识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中的普及。部分学生毕业后到变电站或发电厂从事与继电保护相关的工作,他们可以在企业的环境中再深入接触继电保护操作,在设备的实物化和指导的专业化方面都能有所提。[5]

参考文献:

[1]何瑞文,陈少华.关于现代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3):21-22.

[2]田有文,孙国凯,周启龙.突出继电保护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94.

[3]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4]何永华.发电厂及变电站的二次回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学习科学原理分析范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一、引言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基本内容、性质、任务、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和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与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估学校教学质量,配置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重要依据。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大纲不仅能反映出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的整体把握,还能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学习之前就能清楚地了解在这门课程中要学什么内容、以何种方式学和自己需要做什么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大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随着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大纲总是要不断推陈出新,至臻完善。在此过程中,要紧扣学校、地方和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要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纲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迅速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是一类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采用公办民助机制运作的本科高等院校。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已形成了相当的办学规模,国家教育部200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5所,约占本科院校总数的1/3。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大都与母校雷同,因而缺乏专门分类的大纲指导。

三、教学大纲设计的要求

根据Smith & Razzouk[1]对于课程大纲的内容的规定总结出以下几条:(1)教师和课程的基本信息;(2)课程的目的和目标;(3)教育理念;(4)课程基本内容;(5) 课程的时间安排和作业的时间要求;(6)使用教材;(7)课外阅读;(8)授课方法;(9)学生反馈和学生成绩评定方式;(1O)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料。Matejka&Kurke[2]指出课程教学大纲还应明确对学生出勤政策的规定。

四、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分析

(一)课程概况

课程概况主要是介绍课程基本信息例如课程编码、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以及此门课所占学时学分。

(二)教学目的和目标

教学目的和目标给学生一个关于该课程学习内容的整体规划,让学生以及教师明白此项课程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在目标的要求上,根据独立学院办学特点分别列出知识目标要求,素质、情感目标要求和能力目标要求。知识目标要求是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哪些综合性知识。素质、情感目标要求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在哪些情感以及素质方面有所提高,例如跨文化交际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自信心和能力,减少文化差异障碍引起的焦虑。英美概况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人文知识,从而提升人文素养。能力目标要求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哪些实用性能力例如基础英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自我学习以及语言学习方法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就是指明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明确了课堂上的任务和学生在课前应准备的内容。教学内容还指出所学单元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同时在每个单元后面附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例如利用分组讨论法完成语法难点,用情景对话方法来训练习惯表达法等等。此外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单元课后作业。作业是以建议的形式给出2-3种,每种都覆盖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课程内容除了说明课内教学内容以外还讲解了课外自主学习的内容。每学期都有安排8个自主学习的课时。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与英语考级、英语竞赛以及英语原版著作解读等相关同时可以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发展目标和兴趣与教师协商制定学习内容。

五、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蕴含了完整的课程信息,对教师和学生均有帮助,不仅能理清该课程的整个轮廓,明确其目标,而且能使师生在整个学期内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同时,由于教学大纲反映了教师对该课程的把握程度、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因此学生往往从第一节课的教学大纲中就获得对教师和该门课程的第一印象,而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整个学期中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这也是教学大纲的沟通功能。因此在制定大纲时一定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以及学生与教师的需求来设计。

参考文献:

[1]Smith,Randolph.A..Preventing Lost Syllabi[J].Teaching ofPsychology,1993,Vo1.20,No.2.

[2]Matejka,Ken&Kurke,Lance B..Designing a Great Syl~bufJ].Colege Teaching,1994,Vo1.42,Issue 3.

学习科学原理分析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一、剖析“错误资源”,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教师作为成年人和课堂的引导者,总是习惯在发现学生错误的第一时间就立刻指正,实际上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自检能力,更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我认为,教师应该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发现学生错误的时候,首先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检查是否出错,在学生依然没有发现的时候,再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提出启发式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确保学生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能够避开错误,做出正确解答。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小数与小数相乘”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都会因为粗心而数错小数数位,出现类似于“0.9×0.6=5.4”的计算错误。这时,教师就可以改变之前的纠错教学模式,将学生出现的错误收集在一起,当作改错题让学生练习。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就会积极思考,寻找题中的错误点,当学生发现两个一位小数相乘结果应该是两位小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自然会发现题目中的错误。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二、巧用“错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入校园的小学生而言,一切事物都非常的新奇有趣,他们的学习也是建立在这种新奇有趣之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虽然没有丰富的阅历与知识储备,但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人格,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当不被认可时,他们会失望甚至出现抵触心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格外注意照顾学生的情绪,既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例如,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简单数学加减法的时候,由于概念混淆,经常容易算错,教师在这时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教师可以将算数引入生活,以生活为例解决问题。例如,计算“5-3=?”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妈妈下班回家买了5个苹果,被吃掉3个以后,还剩几个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可以将数字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化弊为利,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习科学原理分析范文5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物流案例分析;“引导探究―仿真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178-03

1 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1.1 必要性

以高职学生需求为导向。当前高职学生学习目的更加多元化,据有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为满足就业、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学习深造等需求,因而在学习中更多地表现出注重课程的实用价值,虽然对于企业的实际运作及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认识肤浅,但多数学生对如何应用管理理论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目前,职业教育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工厂、生产线托管、模拟市场等创新教学方式也在积极摸索实践,但是相当部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过程仍需要在校园和课堂环境内实现,采用案例教学可满足学生走向目标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物流课程特点使然。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如果只是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会使学生觉得理论空洞抽象,难以理解,而开展案例教学,把物流管理典型案例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讲评等过程,却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将所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清晰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手段。

1.2 特殊性

(1)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在教学内容上,物流案例分析课程与一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存在很大差异。一般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材提供一个完整形式上的知识理论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按照这个理论体系进行讲授,教学目的也就能达到。而物流案例分析课并不是这样,案例分析更注重实践,教材提供系列物流案例,教师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将所有案例从头讲到尾,它需要教师从众多案例中选择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学习、讨论,最终形成书面文字报告,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以提高学生灵活和综合地运用物流基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特殊性。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学方法相应也有很大不同。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很多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但案例分析课并不是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案例教学法是用引入案例的方法为阐述的理论服务,即运用一个或者几个案例来说明某一原理,让学生能够理解。很明显,案例在这里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注释器”而已,而对于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一最具价值的功能却远远没有发挥。案例分析课程正是瞄准教学案例这一最具价值功能,不再是为说明一个原理对某一个案例的偶尔应用,而是面对实际,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串联起来,让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熟悉和学习,从案例模拟的情景中认识物流企业或部门的资源要素及其变化的规律,从中体会管理原理、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技艺。

2 课程教学目标与思路

2.1 教学目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活动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流案例分析课是在物流管理专业高年级开设的课程,学生在此之前已储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对有关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现在是通过大量、系统的案例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从总体上、从实际的运行规律上去认识和把握那些物流企业管理原理、发现新的知识和萌生创见。很明显,这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经验总结,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活动,远比从事某一孤立的实践活动的收获要多得多。

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物流案例分析课程自身特殊性,物流案例分析课程的设置应该定位于直接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服务,在必要的知识传授基础上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地考虑问题,透过表面现象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看到问题的本质,灵活和综合地运用物流基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物流管理意识,增强实际操作技能。

2.2 教学思路

结合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物流案例分析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材导向”的书本型教学模式,建立适应职业技能需要的“引导探究―仿真创新”的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对物流案例分析课程进行管理技能定位,即打破原有的书本教学体系,将教材中的案例选择和高职培养目标一致的物流管理专业动态技能点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的力度。

现代教育观、教学观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与之相适应,“引导探究―仿真创新”的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教练”逐步转变为“导演”,再逐步转化为“评委”。教师角色的转换必然带动学生角色的调整,即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技能的主动学习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利用案例引导、实物展示、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 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

3.1 教学内容

企业岗位设置和专业素质需求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教学内容也以此为依据。物流案例分析教材中案例较多,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物流案例分析》为例,国内外经典物流案例有61个,涉及物流战略与规划、采购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以及客户服务与服务质量等众多层面,若要以传统的“教材导向”教学逐一讲授,面面俱到,教学任务一学期无法完成。根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特点,选择以就业为导向、与相关理论知识配套、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近的案例进行教学,突破教材章节体系结构,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是提高物流案例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根据调查,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等业务部门中的基层操作、基层管理岗位,依此可将教材知识分为两大部分:宏观物流战略规划和微观作业管理,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后一部分。微观作业管理主要包括采购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及客户服务与服务质量等内容。案例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正确的分析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得到一个对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机会,此外,案例分析可让学员通过扮演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或其他各种重要角色去设身处地地体验在企业组织中关键岗位的责任,学习运用权力解决企业各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从事管理工作的能力。

3.2 教学实施

(1)精心设计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案例分析课堂。接触案例分析,学生经常感到很无措、知识点比较凌乱。这主要是因为案例多是跨学科综合反映实际社会经济背景下的物流活动,反映某一管理情景真实而全面的情况,将有关信息几乎都包括在内,往往掺杂多余无关信息,而且有关信息还不完整,其基本问题与理论表现得也不是很清楚,既有浅显的,也有深奥的,有可能清晰,也有可能混沌,需要学生自己下工夫去找出问题,理出思绪,分清主次,即“梳理辫子”,然后利用找出的机会,拟定各种备选方案,权衡决策。采用“引导”为主要教学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观察视角,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由于案例较多,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是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时,必须选择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理念、战略规划、企业变革、作业方法、经验特色以及技术水平等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笔者在教学中选择的主要案例为:海尔供应链约束下的流程再造实践、一汽大众的“零库存”、国美电器的物流体系、联邦的两种连锁和物流配送、中铁货代业务操作信息系统、UPS的物流服务及美国耶路全球公司在华扩张的反思7个案例。

(2)积极开展以“仿真创新”为主的主题探索。传统的案例分析将别人现成的经验教训和做法和盘托出,从教学方法论本源上说,本质上是式的学习,与课堂讲授如出一辙。从教育的目的和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来看,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案例应是物流案例的主体。问题待决型的案例,要求学生找出问题、诊出“病因”、开出“处方”,并在比较各项备选方案优劣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仿真”解决管理问题的全过程,所以其能力培养功能远大于已解决问题型的。可见,案例的重点与主体应是待决型。

将上述想法应用于案例分析,以本土企业为材料,分析特定假设场景下物流作业流程管理,设置相应的题目供学生自学、提供多渠道供学生收集资料、调查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操作过程中,这种主题设计很难,教学过程中常选择既包含已解决问题,又包含未解决问题的案例为主体内容,如先描述一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然后将以后新出现的或扫尾、遗留问题的解决任务交给学生。如根据安庆市现有路网,分析连锁企业万家旺超市的配送管理问题。

(3)教学组织与实施。“引导探究―仿真创新”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主要实施方式为引导探索,仿真创新,再引导探索,仿真创新。教学过程中,首先选择中短篇、有现成的方案与计划案例,介绍某一管理事件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之进行评价,指出其长处与高招,同时也点明它的疏漏与不足,要求以所学的理论作为论证依据陈述其评价的理由。其次,选择情况描述中隐含一些问题的案例,要学生把这些问题发掘出来,分清主次,探究原因,拟定对策,最后作决定。这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工作能力,体现了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最后,结合本土企业,自由选择主题,独立完成该专题的策划,资料收集,组织整理,表达演示与辩论报告等。如此展开更高层次的新一轮案例分析,从而使得分析者的能力不断获得提高。

(4)教学实施效果。“引导―探究―创新”螺旋上升型教学思路与传统的“教材导向”书本型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明显提高,能够运用常见的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解决企业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而言,学生分组自学、自我管理、互相监督、头脑激荡,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收获的是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自主选题,选择身边的企业,兴趣引领学生带着专业问题展开探索,多方收集资料,甚至咨询生产经营企业,能够以比较生动的图片、实物、课件等形式展示出来,这样,虽然每组学生只掌握物流管理部分业务管理知识,但是通过汇报讨论和全班共享后,每个学生便能触类旁通,掌握多种操作技能。

4 课程综合成绩评定

由于案例分析课程的独特性,其成绩评定与一般专业基础课也有所不同,它来自教师评定(70%)和学生评定(30%)两方面。教师评定主要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一般由学习态度(10%)、讨论发言(10%)、技能展示(40%)、期末考试(40%)四部分构成;学生评定主要反映小组学习情况,一般由学习态度(20%)、小组讨论(20%)、团结协调(20%)、小组贡献(40%)四部分构成。其中,期末考试拟采用开卷形式,适当减少固定知识点的考核比重,增加对技能点的考核。题目以案例题为主,主要包含基本知识应用考查(30%)、物流背景常识考查(20%)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实出现的物流问题能力考查(50%)三部分。

总之,物流案例分析的教学,不论是案例分析的引导,还是探究创新案例的总结点评,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张惠英,金家祥.实施案例教学主体角色定位研究[J].基层后勤研究,2009,8(3).

[2]应宏.团队教学法的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9(14).

[3]尚立云.需求导向的高职工商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

[4]罗勇,芦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学习科学原理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医科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分析化学实验包括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加强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及了解当前先进分析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为能有效地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自身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

1 独立医科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学习现状

1.1 学情分析及师资条件 近几年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化学基础差,层次落差大。特别是三本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甚至产生作弊念头。

此外,由于化学教师多数来自高校化学及相关专业,对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因此无法在上课时将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也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

1.2 教学方法陈旧 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事先把实验目的、原理写在黑板上,上课时教师讲解并演示所用仪器的操作方法,便让学生进行实验,较少进行课堂提问。导致学生机械地按照书中的实验步骤被动进行实验操作,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没有发现新现象、新方法的快乐,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对实验课失去兴趣。

1.3 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不同步 通过实验操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但由于教学资源紧缺,导致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步。没有做好理论铺垫就开始做实验,学生对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在实验中容易忽视很多细节,比如说有效数字的保留,不同精度量器的正确选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等,这些细节会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1.4 学生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特殊的专业特色,医科院校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但学生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验技能训练,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

2 课程改革实践措施

2.1 教学结合医学及学生基础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上要注意与后续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同时,应当结合当前医学专业的最新发展和成果,把化学与医学紧密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习兴趣,把“死学”变为“活学”。针对学生基础现状,改变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有信心学好化学。

2.2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 医学生既是理论型又是实践型的人才,因此在培养人才时应两方面同时加强。为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首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做实验的目的;其次,上完理论课后再来开设实验,学生才能清楚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在课本哪一章学习过;另外,在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加设计型实验:教师提出实验题目,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然后实施,最后写出实验报告。一个成功的设计实验,往往要经过设计、实验、再设计、再实验的若干反复过程。在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产生很多疑问,教师在每一环节中都要启发学生,对学生热情答疑,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最佳实验方案[2]。

2.3 规范实验操作技能 在课堂上,教师可针对实验目的、原理及实验内容等要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记入平时成绩;通过示范操作和个别指导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严格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为提高学生对操作训练的积极性,可引进多媒体教学,把实验操作用录像、电脑动画等直观的形式加以演示,使枯燥的操作技能得到形象生动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3]。

2.4 科技活动激发创新意识 对于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喜欢自选题目,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希望能通过实验得到验证的学生,或其他对想通过实验提高自己能力的学生,可通过申报科技活动的方式,除正常实验教学时间外,其他正常上班或下班时间可指定分析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2.5 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式 为充分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应改革原有的考核方式。实验考核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设计实验及期末实验考试成绩四部分构成,各占四分之一。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不变。设计型实验考核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成本合算、实验设计的创新性,根据实施操作技术和实验结果给出客观的实验成绩。通过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特别是把设计实验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可使学生重视基本操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创新实践 。

3 展望

分析化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相信通过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一定能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云, 李银环, 慕慧. 深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0, 5 (15):98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