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书法教学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书法教学方案

书法教学方案范文1

安全是一个人生命存在的有力保障,拥有安全才能拥有生命。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是教师能安心教学,学生能快乐学习的保障。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为孩子创造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自卫、自救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适时地渗透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安全"这一因素

安全工作不是临时性的工作,体现在学生的一日活动中,课堂教学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如果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的同时,能考虑到本学期、本节课在课堂纪律、学生活动等方面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就能提前对那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方面进行避免和预防,并能使自己的教学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如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那么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再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要让学生在制作时注意。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也更能规范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课堂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不然,即使计划制定得再完美,没有教师的认真落实,那么也会为计划而制定计划了,毫无实际意义。

2.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安全教育资源,拓展教育范围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众多知识的传授都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众多数学知识的引出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些主题图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教《生活中的数学》时,图中有限速标志,可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这个标志所代表的意思,特别让家中有汽车的学生在外出时,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绝不超速行驶。让小学生懂得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护自己,建立起规范的过马路等交通安全意识,并达到"大手牵小手"的作用。

在教学平均数的时候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池塘的平均水深是1.45米,小明的身高有1.5米。小明能不能在这个池塘里洗澡?"讲解这一题时既要告诉学生平均水深是1.45米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1.45米,有比这更深的也有比这更浅的,小明不能在这个池塘洗澡 。还要告诉学生不能到不明水深的池塘洗澡,同时再告诉学生一些游泳安全常识。每年夏天都有不少儿童死于溺水,老师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

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这一课时的时候也正值天气变冷之时,这时教师既要教育学生注意天气变化,天冷了要添衣服,不要冻住了,感冒发热就得赶紧去看医生,不要耽误病情,还要教育学生平时身体有任何不适都要去医院及时就医。

3.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常常会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同时这也是进行课堂安全活动教育的有利契机,要抓住学生对活动体验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例如在教求矩形面积和小路面积的内容时,可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绿化地带、前教学楼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通过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践活动的质量。

在教学《左与右》这节内容时,老师可带着学生在教室走道上亲自体验一下走路靠右的规则,感受到如果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相互碰撞,出现意外。同时,体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样才能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此外,还要告诉学生高速公路上如果汽车不靠右行驶,那么撞车的交通事故将会不断出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对别人的生命负责。

4.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一帆风顺的,但通常也会有一些突况打乱预定的教学计划,对于这些突况是视而不见,还是听而不闻?这时体现的是教师的认真、细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书法教学方案范文2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开放式数学教学 应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以一个具体案例事实与情境的描述为手段,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通过探索、讨论、交流,从不同角度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能力素质,建立价值规范的一种教学法。在开放式数学教学中,我尝试应用案例教学法,把案例教学过程分为教师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集中授课讨论、评价反馈四个环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立足现实,体现情境性

在案例教学中,使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选择案例,注意联系生活、生产、社会实际,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在具体情境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等探索过程中形成学习者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学习兴趣及内在动力,使学生的创造性及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高等数学(1)《极限与连续》这一章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我从实际问题入手,利用CAI课件创设两个生动的动画画面情景,一个是《庄子・天下篇》中的一个著名数学问题: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通过一根棒无限次取地二分之一永远也取不完的形象画面而引出极限的概念。另一个是奥运会100米赛跑的成绩,并以表格的形式分别列出了近几年的世界记录,然后提出问题:100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有极限吗?如何理解极限的定义?怎样计算极限?由此学生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在自己身边,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二、巧妙设疑,体现问题性

问题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提出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是关键。教师通过现实事例把学生引入到案例情境以后,就要在案例的背景知识下,抓住一章或一节的关键,有针对性地巧妙设疑,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巨大空间中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广泛、深入、持久地实践与探索,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体会是:案例中的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真正融会到教学中,并产生导向作用:其一,问题本身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即问题具有“挑战性”,有相对的难度和深度,能达到激趣引思的效果,使学生有能力且愿意参与教学,解决问题。其二,问题的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间的缺失能够弥补,且弥补的内容是开放发散的,弥补的结果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出现量变或质变。这样问题才能成为案例教学的轴心与焦点。如《线性代数》中矩阵的运算一节,我这样向学生提问:矩阵的乘法为什么不满换律和消去律?两个非零矩阵的乘积为什么有可能是零矩阵?矩阵的乘法和代数式的乘法有什么区别?试举例比较。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矩阵的加减、乘法等法则和运算性质,才能准确解决这些问题,并正确做到知识的迁移。

三、合作探究,体现主体性

学生的课前准备通常可分为角色准备、个人分析及学习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在集中授课之前,随课堂实施计划下发案例教学说明及案例资料,向学生传授案例教学技能,要求学生自学教材理论,阅读案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提出设想,对自己的设想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理解,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写出分析报告提纲。按照居住地划分的学习小组针对小组成员的自学情况,由小组负责人组织讨论,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在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根据在自学、讨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前策略,对于一些学生容易忽视的因素给予及时的指导,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保障,主体地位得到真正落实。

四、组织交流,体现互动性

案例教学是案例和研究方式交互作用而生成的,是动态变化的。在集中授课时,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是“演员”,是主角,他们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发挥主体作用,在讨论交流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经验世界,从而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假设、推论与看法,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对于自己原先的假设进行重新判断,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对《线性代数》中线性方程组的相容性的讨论,其中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是:齐次线性方程组至少有零解,当系数矩阵的秩小于未知数的个数时,还有非零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可能有解也可能无解,只有当系数矩阵的秩等于增广矩阵的秩时才有解,否则无解。另一个小组补充的结论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情况还可以分为有唯一解和无穷多解等。还有的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判断线性方程组无解、有解、有唯一解还是无穷多解的关键是看系数矩阵的秩和增广矩阵的秩是否相等。可见矩阵的秩的作用是很大的。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最后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不论是齐次线性方程组还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判断它们解的情况,第一步就是将增广矩阵化为阶梯形矩阵,阶梯形矩阵所含非零行的行数就是矩阵的秩,通过秩就可以判断方程组解的情况。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作用,我的体会是:教师是导演,在幕后策划、组织、调控,引导整个讨论,不可任由学生发挥。这样既有学习者与信源物之间进行的互动,又有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进行的充分交流、沟通。

五、评价反馈,体现实践性

书法教学方案范文3

本文开篇对教育技术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出解读,尔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根据经验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一纸管窥,分享同仁,旨在祈望对教育尽微薄之力,同时期待形成对自己的促进。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问题;解决方案;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在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过程中,成绩喜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总结。

一、教育技术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教育技术主要的实践领域是教育领域,具体的说是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技术的理论能否受到教师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是制约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反过来,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具有多大程度的现实指导意义是其能否顺利应用推广的关键。通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问题的实质是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应用发生了脱节。人才培养上没有着眼于我国的教育实际,培养的毕业生缺乏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理论研究过程中充斥着过多应然的话语,从而在解决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时显得软弱无力。

二、问题归因分析

AECT于2006年10月10日至14日在达拉斯召开年会,大会主题即为“加强联系”。其中“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下面,笔者从三个不同角度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中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以期给出一个较为完整和清晰的解释。

(一)人才培养脱离了教学实践

我国的教育技术的研究人员大多出身于技术领域,教育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术背景不够丰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培养缺乏底蕴。同时,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我们的本科毕业生的主要职业去向是中小学,而我们的大学教师却大多没有实际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经验,这种经验的缺乏使教学往往处于理论描述的阶段,缺乏实践的支持。美国教育技术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软件公司、企业的培训或绩效部门,抑或回到原来的教学岗位。美国大学的教育技术院系一般都与公司、企业,甚至军事和医疗部门有着良好的合作,而且某些教师就在企业担任培训或绩效方面的顾问,所以在其教学中并不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支撑。

(二)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主体和教学实践主体存在“实践”隔阂

在此有必要对标题中的理论研究主体和教学实践主体以及“实践”的概念做一番说明。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主体,在我国主要人群包括教育技术专家、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和其他领域对教育技术予以关注的学者。这三类人群构成我国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主体。教育技术实践主体是指教育、教学领域的教师、远程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少数的企业组织(主要与培训的教学设计相关),主要人群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此处的“实践”一词并非践履某种观念或者理想意义上的那种实践,而是“我们平常进行的日常的,普通的实际行动”。

三、基于促进教育技术实践场中主体发展而提出的问题解决建议

普遍意义上的教育技术实践活动既包括理论研究主体和教学实践主体的活动和交往互动也包含理论和实践的争鸣。只有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加强研究者和教师的沟通、互信和理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理论成果和实践应用相脱节的问题。而如何使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者和教师各自的发展形成合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上面笔者曾将教育技术的实践场分为研究者(理论主体)的教育技术、教育者(实践主体)的教育技术、管理者(行政主体)的教育技术、学习者(学生主体)的教育技术四个子场域。

(一)加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此条建议是针对我们的教育技术研究者而言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要立足于教育、教学中的“实然”状况;二是要着力于解决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并且这种问题是在教育技术的框架内可以解决的。

(二)加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清华大学张建伟博士认为,技术在教育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一个原因是它未能被群众充分掌握,也就是对教育者的培训没有做好。注意“充分掌握”这个字眼,它不是指一知半解或操作形式的掌握。只有深度理解教育技术方案的操作原理,才能在实践中活学活用,而不至于僵化地套用技术解决方案。

(三)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不佳同时存在培训组织、制度保障上的原因,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教育技术领域的管理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处的管理者主要指我国的各级电教部门、教研室和其他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广有主动权和主导权的教育行政主体。他们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消除研究者和教师交流的体制,并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二者的合作。其次是消除研究者、教师、相关行政机构之间的为学生发展托词掩盖下的利益纷争,提供宽松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杜绝功利化的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行为。

书法教学方案范文4

关键词: 信息安全数学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通信网络在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增大。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在家里就可以购物、结交朋友、查找资料等,但同时也带来了病毒肆虐、黑客入侵、垃圾邮件泛滥等网络安全问题。随着我们的世界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刻不容缓。信息安全数学[1,2,3]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信息安全专业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信息安全数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数学知识及实际应用,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我国的信息安全专业从2000年开始发展,课程体系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信息安全数学也处在发展完善阶段。我们结合在学习信息安全数学过程中的体会,探讨信息安全数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1.信息安全数学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设置。

信息安全数学在内容设置上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初等数论、近世代数、椭圆曲线论。初等数论主要包括整数的特性、模同余,一次同余式,二次同余式和平方剩余、原根、素数检验,等等。近世代数包括群的概念、环的概念、域尤其是Galois域的概念等。椭圆曲线论主要包括椭圆曲线基础知识和加法原理。课程重点阐述公钥密码学所基于的三个数学难题,以及相关的数学理论和使用方法。如何既掌握现代数学理论,又懂得密码理论,将所涉及数论、代数和椭圆曲线三方面的知识系统化,并将相关的抽象概念结合工程实践具体化,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1.2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安全专业[2,3]都需要开设信息安全数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但是从师资、教学条件、实践环境等环节来看很多学校力量还很薄弱,离课程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教学任务上还存在诸多挑战任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授课方式缺乏多样性。目前绝大多数院校信息安全数学教学还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的一统模式。现在的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过于注重数学内容,学习内容较为枯燥,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造成表面的形式理解,无法掌握形式结论背后的丰富事实,渐渐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信息安全数学虽然是专业基础课,但很多定理蕴含着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应算法,学生可以通过数学软件或亲自编写程序来实现基本的算法,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密码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2.2过于注重理论,忽略实践教学。目前许多院校还是以理论教授为主,忽略实践教学,以致社会普遍抱怨信息安全人才教育太偏重理论。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可编写程序实现中国剩余定理,加深对定理的理解,掌握定理的实际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1.2.3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目前各院校还是采用传统考核方式,以作业和闭卷考试为主。以作业和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无法衡量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将这些实际理论应用到相关的密码系统去,闭卷考试只是要求学生运用定理解答证明习题,这不能与实践操作能力等价。因此我们提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教学要求,分别考核,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例如可以将RSA算法作为综合性实验,以小组形式研究算法实现,通过撰写报告汇报实验成果,使学生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差,不举一反三,无法满足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因此信息安全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课程设置的探讨

信息安全数学的诞生是为了解决信息时代大量数据安全存放、传输等需要,与其他数学课程相比,它更接近实际应用,是更实用的数学。学生既要掌握现代数学理论,又要懂得密码理论,将所涉及的数论、代数和椭圆曲线三方面知识系统化,并将抽象概念结合工程实践。这要求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学期里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因此信息安全数学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实践能力等方面。我们从以下方面对信息安全数学的课程设置展开探讨。

2.1结合数学在密码和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引入经典密码算法。

学习信息安全数学的目标就是要将理论实际应用到相关的密码系统中去,用非常成熟的理论完成一个实际应用。通过对经典密码算法的介绍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是如何完成数据安全的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今后可以自己研究分析其他密码算法,将来对密码学的研究也会得心应手。例如,在初等数论模块中,我们可以结合RSA密码算法,让学生亲自进行加解密,比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2.2增设前沿知识,紧跟科学技术前沿。

信息安全数学是在旧理论被、新理论被提出之间不断变更发展的,因此信息安全数学具有变化性。也正因为变化性,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滞后于现有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滞后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变的内容作尽可能详细的阐述的同时,充实新兴的信息科学,密切联系实际,扩大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2.3压缩理论教学,增设实验教学巩固课堂教学。

信息安全数学以面向应用为目标,单纯以理论教学为主,不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容易造成学生仅掌握形式的数学结论,而不知道结论背后的丰富事实。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应将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引入经典问题作为实践环节的项目,为学生专业兴趣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更好的环境,例如最大公因数的算法、一次同余式的算法、中国剩余定理、判断雅可比符号和勒让得符号的算法等。

综上所述,我们的课程设置方案具有如下优点:①偏重实践,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点。②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经典密码算法引导学生运用成熟理论。③紧跟技术前沿,注重新学科、新科技知识,及时更新。

3.教学方法的探讨

信息安全数学作为一门新兴数学学科,与其他数学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我们在坚持经典教学方法的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信息安全数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3.1注重信息安全数学和专业课之间的结合点。

目前许多院校信息安全数学教学过于注重数学内容,没有充分结合信息安全数学在密码和信息安全中的实际应用,这就导致学习内容枯燥,学生不知道学为何用。因此我们在讲解信息安全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入一些有关密码算法方面的内容,以及日常生活中信息安全数学应用,比如数据加密传输等。寻找当前科研工作在教学内容中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基础内容的同时,通过教师指导,加深对本课程理解,把握学术研究动态,为今后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3.2多向互动教学,以问题为教学手段。

现在课堂教学大多仍采用单向互动,教师只是负责信息发送,不管学生接受信息的情况。为了避免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我们建议采取多向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加交流、全面反馈,便于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利用同余基本原理安排足球比赛程序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3.3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信息安全数学教学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如何构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密码系统,用成熟理论完成实际应用,这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人才需要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说在学习模逆、欧拉定理等相关知识后,要求学生编程实现RSA算法加密数据。我们应通过课堂教学同步实验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

3.4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

密码算法编程实现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以作业和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无法衡量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建议采取多种方式并举的综合的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实践(30%),期终考试(40%)。这种方式符合信息安全数学课程的特点,可以考查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从学习的接收方式、接收能力等方面探讨了信息安全课程内容的设置,从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讨论了信息安全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但由于这是一门新兴课程,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必须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覃中平.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杨军.信息安全教育与数学教学案例的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8,(9):118-120.

书法教学方案范文5

关键词:传统教学方法;案例驱动教学方法;软件建模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科技水平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对培养新时代下的优秀人才已经出现了很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的发展速度和应用范围的扩大。高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的实际用人要求,往往要花费很多人力和物力再次进行培训。这说明高校的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产生了严重脱节,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一些改革建议,结合具体的课程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方式往往出现“教”大于“学”,即教师教的知识学生无法全部吸收,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这种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造成师生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传统教学往往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现代教育实践表明并非如此,教学还存在多种互动形式,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多媒体之间等,因此,将教学活动界定为师生双边活动,难以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也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

二、案例驱动教学方法

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弊端,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多种互动形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中进行学习,避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案例驱动教学本质就是创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这里的学习情景将联系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实案例的分析与设计,通过自我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案例设计方法

案例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学生就能较快的进入情景中的角色,明确自己的任务,对即将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准确的把握。如何进行案例的设计,本文将结合软件建模技术课程的特点,探索出一些案例教学经验和内容。软件建模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熟练掌握软件建模技术是未来从事软件行业的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本课程详细介绍UML的用例图、类图和对象图、包图、状态图、活动图、时序图、协作图、组件图和配置图等模型的语法和语义,以及相关模型的建模技术和理论,重点是基于UML的软件开发过程和系统建模方法。由此可见,本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传统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掌握实践的精髓。为了让学生能真实的体验到今后实际工作当中对软件建模技术的真实应用,提前具备在参加工作后才能积累的进行软件开发和设计的相关宝贵经验,案例教学将是本课程的一大亮点,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下面是以图书管理系统为案例的教学内容设计。

四、图书馆管理系统案例描述

本案例主要包含“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包图,状态图,活动图,时序图,协作图,组件图和配置图,共9种软件模型的建立。“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所有软件模型将按照内容进行划分,不同章节结合不同的软件模型设计过程进行讲解,让学生全面掌握一个真实系统的完整的建模设计过程。最后,生成实际案例所有相关的软件模型,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并进行必要的审核,该审核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竞赛的方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理解和掌握复杂的软件设计理论和方法。

下面给出用例图、状态图、时序图、组件图等主要模型的教学设计。

(一)用例图

1. 确定系统涉及的总体信息

读者:借书、还书、书籍预定;图书馆管理员:书籍借出处理、书籍归还处理、预定信息处理;系统管理员:增加书目、删除或更新书目、增加书籍、减少书籍、增加读者帐户信息、删除或更新读者帐户信息、书籍信息查询、读者信息查询。

2. 确定系统的参与者

首先分析系统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和系统运行的主要任务:分析使用该系统主要功能部分的是哪些人;谁将需要该系统的支持以完成其工作;系统的管理者与维护者。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参与者包括读者(借阅者),图书馆管理员和图书馆管理系统维护者。

3. 确定系统的用例

1)借阅者请求服务的用例

2)图书馆管理员处理借书、还书的用例

书法教学方案范文6

关键词:数据库;案例;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数据库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应用和发展,它广泛的应用于众多的行业,如通信、银行、电力、农业、林业、交通、工矿企业等。数据库的理论和技术受到了大家的广泛重视。相应的,数据库的人才需求也是巨大的,培养具有专业的数据库知识和技能的高技术人才是许多高校计算机学院教学任务的一个重点。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的特点是既包含较多的理论知识点(如关系代数、规范化理论等),又含有较多的专业技术(如数据库设计、SQL语言运用、数据库实现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依据各知识点利用板书或幻灯片在课堂上一一讲解,布置少量习题供学生课后完成。单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函数依赖、范式和模式分解等往往是仅进行了机械的记忆,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记了知识点但不知其所用,遗忘较快,而对技术实践性强的知识如SQL语言、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等,学生若仅听老师的讲解,最终将会导致眼高手低,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无法胜任具体的数据库工程任务。为了增强数据库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有用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但这些方法在实际数据库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本文研究了任务驱动和案例相融合的数据库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1.1 数据库中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基本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个或多个有针对性的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中所用到知识技能进行学习、思考和讨论的教学活动。成功的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在相关案例的学习和交流中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收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针对数据库的理论和应用技术较强这一特点。单纯的传统课堂讲解方法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兴趣,将案例教学法引人数据库教学中可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由于数据库理论和应用技术知识点较多,很难用一个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故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经典案例。本节以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的教学为例说明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课堂教学的应用。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与技术是数据库教学中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诸如函数依赖、规范化、范式、模式分解等。单靠教师在课堂逐一讲解知识点,学生机械的学习,不知所学具体用在何处,学生往往会逐渐失去兴趣。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教学中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超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部分所包含关系模式设计的内容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课堂分析与讲解。该案例主要涉及超市系统的数据实体和属性分析、具体关系模式的设计、基于不同范式的数据库操作效果、数据库的改进等内容。利用案例,在教学中可综合课堂讲解、问题分析、课堂交流、效果演示等多种方法。例如,针对该案例,在组织同学们学习范式知识时,教师可预先给出满足2范式的关系模式,可由学生亲自动手对基于2范式的关系模式的数据库表进行操作,继而引导学生对操作时遇到的某些插入异常问题进行分析和集体讨论,进而鼓励学生给出解决办法。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学习和讨论,许多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1.2 数据库中的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 based learning)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一个或多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解决动机的驱动下,对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学习和灵活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数据库的众多知识技能均和工程实践紧密相联,学生的任务题目和完成任务的环境较容易实现,通过自主探索和积极学习,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具体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主体转变为自主探索知识,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主体。本节以数据库SQL语言的教学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SQL语言的特点是语法知识较多、高度的操作性,学生若在课堂上仅听教师的讲解或看演示例子,实际工作时往往会陷入“眼高手低”的困境。为此,在该知识模块的教学中可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进教学。将SQL语言的练习分成多个子任务,如关系表的查询任务,视图、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实现与调用任务,完整性约束实现任务等。学生围绕着各个任务进行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居于中心地位,充分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教师主要起了引导的作用。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较大提高。

2、融合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数据库教学

在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也有一定的不足。案例教学法依旧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主要是被动的听,动手机会较少。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例如对关系表中的信息如何查询,如何删除等,学生往往是课堂听的挺明白,过后遗忘的也快,对数据库的许多知识有了初步认识但理解不深,尤其是数据库的技能操作方面,案例教学法授课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同时,在讲解案例时,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无法较好的因材施教。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但数据库的知识点较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难易差别较大,任务的划分和分配难度较大。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但很多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一些困难往往就止步不前了,尤其是对自学能力稍低的同学,突破各种难题的难度较大,容易打击信心,经常半途而废,分配的任务最终流于形式。

为了弥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不足。本文提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融合起来进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针对数据库课程的特点,依据案例的性质和作用的不同,案例主要分为引导案例、任务案例和扩展案例三类。引导案例主要是教师在课程开始概要讲解的一个案例,引导案例的特点是规模不大、简单易懂、涵盖基本知识点和技能。引导案例的讲解要求精要概括,使学生从整体和基本结构上了解案例,对该案例各个部分所需的基本知识心里有数,为完成后续的任务打下基础。例如,可将仓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部分作为引导案例,包括数据库的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规范化、sQL语言的运用、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等内容。该案例由详细的文档和成型的软件组成,教师依据文档和软件进行概要讲解和功能演示。引导案例讲解完毕后,教师进一步将任务案例划分成多个子任务分给学生进行分组完成,为便于指导和比较,教师可预先完成任务案例的文档和软件,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提供给学生。任务案例的特点是难度适中、涵盖知识点较多、功能较多。任务案例可设为1个或多个。例如,可将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部分作为任务案例,将任务划分为数据库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数据库的实现与测试等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交替轮换子任务,最终全面的掌握数据库的知识技能。在学生完成了任务案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教师利用扩展案例再做一次概要的课堂讲解。扩展案例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工程量,和实际工程紧密联系,高于教学用例。例如银行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大型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等。扩展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深的体会数据库知识在具体行业领域内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3类案例中的每个案例所包含的知识技能点尽可能多,统一称之为整体案例,利用整体案例组织教学能节省时间,使学生能系统自主掌握数据库的知识技能。但利用整体案例进行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比较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程度较低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他们往往跟不上节奏。为了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且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锻炼,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和教学需求,引导案例和扩展案例还可划分为众多子案例,如图1所示。任务案例相应的划分为一些子任务供学生阶段性完成。

例如,将仓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部分作为引导案例,则数据库的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规范化、SQL语言的运用、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等内容可划分为引导子案例。相应的,作为学生任务的1个或多个任务案例的实现部分的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规范化、SQL语言的运用、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等内容划分为任务子案例。扩展子案例类似划分。例如,教师首先可讲解数据库概念设计的引导子案例,接着将任务子案例的任务题目分给学生完成,学生完成后,再选相应的扩展子案例进行总结提高。接着进入下个子案例的循环。当各个子案例的教学全部完成后,再做整体案例的总结与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是运用整体案例还是运用子案例,没有固定的标准,主要是取决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如重点大学学生),则选用整体案例;如果基础较低则用子案例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的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融合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除了教师正常讲解案例知识点和正常的任务指导之外,还采用了以下新的具体教学方法:①案例的整体演示和软件体验法。无论是利用整体案例还是划分的子案例进行教学,课程开始我们会将精心选择的引导案例进行课堂演示,同时分发给学生进行功能体验。使学生较为轻松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以较好的感官操作体验带动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有个整体的认识。②网上即时交流研讨法。任务分配后,学生完成任务的主要时间是课堂之外,为了发挥集体研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能动性,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了学习群。任何一位同学均可将所遇到的问题即时在群里或单独和群成员进行交流,学生和教师可就该问题给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法。通过群,教师可即时和学生沟通、传递资料,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点拨。便捷的网络工具的应用使教师对任务进行指导和督促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补充。③优秀学生讲座法。学生们将案例的全部任务完成后,将会形成一个较详细的文档和一个小型数据库软件产品。教师挑出最为优秀的作品,教师概要评价后组织完成作品的优秀作者做一次完整的讲座。讲座包括完成任务的准备、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同学问的合作情况、知识点的体会、作品的自我评价和进一步的完善等内容。任务结束后选拔优秀学生做讲座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榜样的力量又能进一步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