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实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实践报告范文1
新的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也指出:“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可见,革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已经尤为紧迫。
一、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的主要原则
1.德育导向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要坚持思想价值导向,体现“育人为本”的学科特性。
2.过程性和发展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
3.激励性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中,要“捉”两种“虫”,即“萤火虫”和“问题虫”,但更应该“捉”“萤火虫”,也就是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其优点和进步,以激励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4.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评价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变教师的专断评判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交流与协商”式的评价过程,增强学生评价的自,在评价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的具体探索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评价提出的新要求,符合课程改革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并能加强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政治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和革新评价方式,努力使新课标和教育部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革新学习评价的具体方式上,笔者进行了以下初步的探索。
1.制订学生学习评价实施方案
制订《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评价实施方案》,确定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评价的指标与方法等。确立的评价指标与方法,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使多数学生能接受,要使学生自觉践行;确立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教师要容易掌握,容易操作,运用简便,不要繁琐,以便于实际操作执行。
2.制作学生荣誉卡,对学生进行荣誉分评价
学生荣誉卡的制作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学生如果有体现良好道德品质的行为表现也可以得荣誉分,这使荣誉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德育导向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科教育教学的德育功效。(学生所得的荣誉卡装入思想品德学习成长记录袋中)
3.制作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单,促进合作学习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单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或专门讨论课时使用,使用记录单时学生必须按小组分组情况变换座位,以便讨论的有效开展。
4.制作实践探究作业目录及作业报告单,体现评价的实践性
为了培养与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确定一些实践性作业主题,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作业主题中选择实践探究作业,也可以自选实践作业内容。每位学生每学期要完成两次实践探究作业,期中前一次,期末前一次。(实践探究作业报告单装入思想品德学习成长记录袋中)
5.实行综合评价制度
学期综合评价分值总分为100分,由荣誉分折算分值(占20%)、合作学习平均分值(占20%)、期中折算分值(占20%)和期末折算分值(占40%)构成。制作学习综合评价登记表和学习综合评价报告单。(学习综合评价报告单装入思想品德学习成长记录袋中)。学习成绩综合评价,不仅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而且还能发挥评价的教育性。
6.建立思想品德学习成长记录袋
学习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可以在记录袋中收录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要资料,如单元学习知识小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时事新闻摘要、报纸剪辑、漫画小作品等,还有荣誉卡、实践探究作业报告单、学习综合评价报告单等。在学期末时由授课教师组织科代表、合作学习小组长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袋进行等级评定。
思想品德实践报告范文2
“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要求教育要打破育人课程的封闭性,开发开放性的课程资源,把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纳入课程的范围。如果用“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学,必将把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实施引向深入。陶行知先生说:“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而传统的教育,正是教人变坏变死的坏教育、死教育。”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严重地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其结果只会使学生厌倦学习、禁锢思想。生活是一部教育的“百科全书”,生活的内容都应该是教育的内容,思想品德教学应把学生引向生活,并向生活吸吮营养。思想品德教师在钻研教材与大纲的基础上,认真备好学生,因班制宜,因材施教,突出学生学习的生活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学习生活化的知识。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应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通过实践,我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就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体会。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由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的内容取向转变为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生活化”的内容取向。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传授,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仿佛学生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教材活,不是为现实生活活,也不是为理想生活活。虽然为了说明教材中的某些观点,在教材中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是理想化的、成人化的。比如在教学环境问题这一知识点时,我首先请学生回顾自己从家门口到学校的路程中,有哪些环境污染?学生纷纷自告奋勇,然后再追问,那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这些现状?有的说一定要杜绝污染源;有的认为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到相关部门,学生各抒己见、表情激动。思想品德源于生活,应该回到生活中检验。如果教师懂得把思想品德教学导向生活深处,给学生自由翱翔的双翼,又何愁他们不能展翅高飞。
二、社会即学校———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他提到:“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思想品德教学最终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我们会带班级“走出校园”,对学校周围的及乡村的环境情况进行小调查。调查的方式、内容由学生确定,学生回校后认真地写了调查报告,他们写出了感情,写出了具体与真实,从而更珍惜、把握自己的学习机会。其中一位女学生把“发展经济更要保护环境”的情况以“小论文”送至镇长办公室,镇领导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行为进行了高度表扬,同时在镇年度工作报告中采纳了该学生的部分建议。通过此事我告诉学生,我们是社会的小主人,是时代的小主人,要学会运用我们的知识回报社会、关心社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这正是初三思想品德课第1课的要求,这样的社会活动完全实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教育的思想与行为目标。总而言之,我们应该认定社会就是伟大无比的学校,善于运用社会的力量,由此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思想品德教师的责任在教学、教学生学,以便更好地做。
思想品德实践报告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品德评价 档案袋评价
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或标准,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状况所进行评价的过程。[1]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评价虽然重要,目前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档案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反映,加上教师的评价、观察、考查和成绩测评等,得出有关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系统而持续的记录。[2]档案袋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虽然档案袋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评,但其评价理念和方法在学生思想品德测评中同样具有可行性。
一、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困境:解构的必要性
回顾传统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绩本”评价,轻“人本”评价;二是重共性模式评价,轻个性差异评价;三是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四是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
(一)重“绩本”评价,轻“人本”评价。
“人本”评价指的是以人为本,以发现学生的德行价值,发挥学生的道德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品德为前提进行的评价。所谓“绩本”评价,即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被冠以“思想好,有上进心”,可以获得较高的品德等级或较高的思想品德分,而其它的品行表现只作为一般性的考查。这种“一俊遮百丑”的现象长时间存在,即使在品德测评中加入了思想、心理等其它方面的指标,但在实际测评中,这些也被看作软指标,是只能凭印象进行模糊评价的。
(二)重共性模式评价,轻个性差异评价。
个性化评价就是依据个体的独特性,确立评价标准,促进其发展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的评价。共性评价则是指依据社会要求,确立德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基本评价。过去的品德评价特别注重社会要求,对评价标准的规范化要求很高,评价实践中表现为:用同一把尺子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评价的目标、标准和方法都是既定的、划一的,没有学生根据自身发展进行选择的余地。共性评价忽视了个体差异、轻视个性发展,导致大学生品德评价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远,难以发挥评价的各项功能,难以起到品德评价的期望效果。
(三)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过去的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一般都是每学期结束时由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打个等级、写个评语就一评了之了。即使有学生参评和平时记录的要求,真正做到的也不多。学生自评多为走过场,既没有事先组织标准讨论,又没有评价的指导。思想品德评价中基本落实的只有期末的辅导员评价。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实施结果性评价有其特定的作用。但是,仅有结果性评价却带来许多问题:其一,反馈不及时。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诊断,及时调整教育,失去了许多很好的教育发展时机;其二,评价难以全面。由于评价间隔时间较长,学生较多,辅导员很难记住每个学生的具体细节,往往只能进行比较笼统的评价,造成许多的雷同;或者为一时一事所影响,造成评价的偏颇;其三,针对性较差。结果性评价主要是一种达到度的评价和一种概括性的评价,不如形成性评价那样有针对性,那样吸引学生对自己日常品德形象的关注。
(四)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
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主体更多的是老师、同学,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思品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自我评价是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的评价方法,是靠学生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正确理论的引导和教育并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进学生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档案袋评价应用于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优势:解构的可行性
档案袋评价对于传统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而言,存在诸多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本”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自我评价;丰富测评内容,体现学生个体性;强调学生品德的形成,注重过程性评价,等等。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本”评价。
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有三方面:一是展示学生的最佳成果;二是描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反映学生的进步;三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发挥档案袋评价的工具性。由此可知,档案袋评价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发挥。
(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自我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多元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重视评价过程中的多主体参与。而目前的大部分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明显显现出“他评”特征,教师扮演裁判、说教者等角色,给出死板的分数或写出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评语;学生则在评价实践中扮演着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自尊心得不到保护,也没有申述、辩驳的权利,因此也就缺乏对自己思想品德反思的动力。部分学生在这种利害关系中出现行为偏差:可以过分讨好或过分压抑,自由散漫或宣泄不满,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测评应充分体现出档案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并强调测评本身的客观性,尽量减少因个人评定标准的差异、观察机会的有限性等因素给思想品德测评带来的信度与效度问题;评价主体应由教师个体转变为“多维一体”,即教师评价、学生自我反思及其他学生或教师评价的结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反思、检讨和评价,并通过反思说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还应鼓励家长、同学等其他评价主体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三)丰富测评内容,体现学生个体性。
在档案袋评价中,教师既要收集反映学生某方面成就和进步的材料,又要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收集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不仅能客观、形象地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与成就,而且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
(四)强调学生品德的形成,注重过程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以及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和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因此,档案袋评价在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了自身的过程性与形成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应为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性目标,并不断收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而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
三、档案袋评价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的实施:重建的评价体系
教师运用档案袋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档案袋的内容。
由于学生档案袋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主要运用档案袋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内容,展现学生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等。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材料、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及获奖情况、学生互动论坛、学生学期成长代表作品展示和讨论式的教师评价报告等。
1.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材料
学生参加的素质拓展活动,包括学生参加学校、社区、团队组织等社会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记录,材料既可由组织单位出具,也可由知情的教师、同学出具,经档案袋保管者核实认可。同时,学生需撰写素质拓展活动心得等材料,由相关组织单位写评语,通过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将学生所有的相关材料收入档案袋中。
2.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
遵守校纪校规情况主要指的是学生有无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在学习上有无迟到、早退、旷课情况;在寝室生活中,有无夜不归宿情况等违纪行为;有无打架斗殴等各种违纪行为。这些材料都需放入学生思想品德档案袋中。
3.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及获奖情况
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不仅包括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表现突出而形成的新闻报道、表扬信、表彰文件,以及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人士提供的书面材料等,而且包括学生其他优秀事迹材料。学生所获各项奖励,包括学生个人单独获奖或集体获奖情况,由获奖集体负责人(组织者)或知情人出具材料,连同获奖证书复印件一并收集。
4.学生互动论坛
组织各班开展班会,学生在班团小组内进行互动评价,主要是个体将历程记录与表现在班团小组内展示交流,便于学习借鉴、彼此互动评价,并形成小组“希望式”评语。班团组织对学生的历程记录进行认定,形成“综合建议”式评语。
5.学生学期成长“代表作品”展示
班主任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作品”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此阶段最能代表成长进步水平的记载展示给全班同学。代表作品包括:助人记录、诚信与合作情况、热点问题评析、参加公益活动情况,等等。
6.讨论式的教师评价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学生学期“成长历程”进行总结性点评,要概括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现阶段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生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对学生的进步还有哪些建议,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档案袋收集的资料既可是原件,又可是复印件、影像资料等。资料既可随时收集,如学生上课、参加素质活动记录等,又可阶段性收集,如:所获奖励、获奖作品等。教师要将收集到的资料归类后按一定顺序装入档案袋,并填写相应目录,交保管人员妥善保管。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3]。
评价标准是档案袋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首先要明确使用档案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即明确学生的发展目标。学生了解到对自己的要求,可以依据这一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及改进。在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时,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相互评估和教师评定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实现多层次标准。若评价过程中是单一及缺乏弹性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影响到评价的效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一是一个阶段下来对档案袋进行总结性评价;二是对学生发展过程中档案袋所收集的材料进行总结性评价;三是通过对档案袋内容的分析、反思与评价,诊断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三)档案袋的保管与使用。
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保管有两种形式[4]:一是由教师或班级指定专人统一保管,这有利于资料的归类、整理和保存;二是由家长或学生分散保管,这有利于学生、家长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种德育评价工具,学生成长档案袋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目标是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学生档案袋评价对象是每一个学生个体,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在实践中,它不对评价对象作横向比较或整体评比,而是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或某些侧面进行比较。教师要借助学生成长档案袋中的资料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发展轨迹,帮助其树立信心、培养兴趣,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等评级。
参考文献:
[1]韦青松.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困难的成因与对策[J].南方论刊,2009.6:68-69.
[2]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315-334.
[3]李齐.档案袋评价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学[J].林区教学,2009.7:6-8.
思想品德实践报告范文4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素质教育 评价
思想品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教育课,它以公民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素质教育为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谋求学生公民素质全面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我国社会的发展既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法制观念素质和辨证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升学或就业打基础,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在评价上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其他学科的评价通过试卷测试或实践操作来完成,而学生思德评价要坚持发展性的评价观,关注学科知识和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联系。评价重心更多地关注和指导学生认识社会,学会生活,促进学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力求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关注点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懂得多少理伦,能做多少好事,而在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后,他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思想品德独有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品德结构和独立的人格。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思想品德评价都是班主任老师说了算。如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尊敬老师、遵纪守法、刻苦学习等四字句评语下结论。而思想品德教师只提供一个理论考试的分数。可见,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和过硬的评价方法。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给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给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单一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势在必行。建立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生活周边群体广泛参与的学生思想品德多元化评价体系,就是使教师一方评价变为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群体“互评”,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助评”,班主任综合评价和思想品德教师考评的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近年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点滴经验,认为其评价可分五步进行。
一、学生自我评价。传统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自我评价则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评价上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先拟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样表》(见附后),其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友爱同学、交流合作、参与活动、卫生习惯、诚信与节俭、环保与爱护公物、兴趣、爱好、特长、存在的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分项给定分值。学生根据《思想品德评价样表》要求写好自我评价总结,评定自我评价的分数,然后在班上作自我评价报告。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反思和提高的过程。
二、学生“互评”。在学生自我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品德样表》由全班同学给每个学生评分,汇总后得出该生的学生“互评”分数。学生“互评”的过程就成为进行纵横比较、辨明得失的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监督的过程。在同学的相互监督下,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律,学会与人合作,有利于使学生达到思想品德上言行一致的境界。
三、任课教师评价。学生只尊重班主任而不尊重任课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助评”作用。根据《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样表》由各任课教师分别给学生评分。这一评价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各科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尊敬各科老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四、学生家长“助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必须重视家长评价的积极作用。学生家长根据《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样表》给自己的子女平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考虑到家长素质的不同,不特别计较家长评价的结果。作为教育,我们要的就是家长参与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过程,保持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思想品德实践报告范文5
一、思想品德课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1.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联系生活实际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并明确写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实施生活化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
2.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性质决定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前身是《思想政治课》。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过度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用理论体系和概念建立起来的理想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忽视了学生家庭生活、个人生活以及周围的变化,导致思想政治课被看成带有“高、大、空”的政治色彩和远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学生把学习思想政治课看成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读的一门课、不得不背的条条框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了枯燥无味的灌输式说教。现在将初中《思想政治课》更名为《思想品德课》,不单单改个名称而已,而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性质的升华,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致力于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成为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因此,思想品德课实施生活化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了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实质,也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品德课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纠正。
3.实施生活化教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没有永恒的、抽象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总是历史的、现实的,不同历史时代、从事不同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的思想品德都有所不同。即使是人类的公共道德,也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变动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呈现不同的含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期,无论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是思想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有的思想道德观念不能理所当然地要求现在的学生接受,更不能通过强制的灌输来使学生接受。“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自主建构形成的”。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更关注课程的实践性,更要求体现生活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主动建构。
二、思想品德课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举措
1.营造平等和谐课堂氛围,让教学素材链接生活
课堂是小天地,不可能代替现实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现实世界。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思想品德课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教学素材链接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的联想、分析、归纳 ,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
2.创设情境,在情境体验中引导生活
生活世界多姿多彩,对生活的评判也会因人而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选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评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导引便会落到实处。
三、实施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后的反思
1.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正在发生的事件、学生关注的事件来作为教学材料。
由于教材是“昨天的产物”,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选取正在发生的事件、学生关注的事件来作为教学材料。
2.在教学中,要赋予生活中的平凡的事件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多彩多姿的生活赋予思想品德课丰富的载体、无穷的资源,让思想品德课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正如一本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小故事大智慧?小幽默大道理?小视角大意境。生活中的一则小故事往往会改变人的一生。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平凡的事件加以提炼,使其赋予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3.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
对于进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交友经验等已经比较丰富,这些经验会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从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来看,这些经验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形的;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比如,学生受到不法侵害,有的叫社会上的青年来打击报复,这是隐形的、消极的经验;而有的学生采取报警、报告老师等合法的手段,这是显性的、积极的经验。
总之,生活赋予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生活使得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生活同时成了教学最大的动力。生活化教学必将给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永恒的追求和动力,课改精神也必将在生活化教学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实践报告范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德育;人格培养;社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53-01
司马光之《资治通鉴》中有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一个人德和才的重视程度。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年,就如何搞好课堂教学与学生德育工作的和谐统一做出过一些研究和探索,特于此撰文提出,以与广大教育同仁切磋交流。
一、应充分认识到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其德育功能的现状
《中学基础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为主要任务”。要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要求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从而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但是,众所周知,初中生升学当前还处于一种选拔升学的状态,各地对思想品德课普遍采用的是开卷考试的模式,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两种不正确的认识,其一: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那么重要,要不会实行开卷考试?其二:为考试而去死记硬背思想品德学科知识,而忽视其德育功能。除此之外,思想品德教学还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乡镇中学,教学效率普遍较低是不争的事实。除了硬件设备不足,以及学生的基础差等客观原因外,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构想无疑也存在一定的误区,目前大部分的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许多大道理,包括做人的道理,都是通过简单的灌输来完成的。而学生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学习,至于对学生在思维构建、心理改造、智力发展、以及人格培养等领域则是纸上谈兵。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思想品德课教育和德育功能的统一实施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能在正确认识目前所处的教学误区的基础上,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实现知识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统一进行。
二、打造高效课堂是保证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传输和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的学科,不像语文、历史知识一样富有趣味性,又不像数理化那样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锤炼提升,积极创设一种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平等、民主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悦课堂教学气氛的基础
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即是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树立一种人格典范。要时刻用良好的形象和恰当的举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们也会因喜爱老师而自觉遵守纪律,主动投入学习,这样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祥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理论联系实际,挖掘丰富的社会生活素材来解读课文,提高知识内容的趣味性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主要包括三大块内容: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在这些板块中,可以明显看出其知识内容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也可以说思想品德课程又是一门趣味性极强的课程,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因素是看教师能否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可以充当教学素材的小材料来辅助教学,而那些取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小材料,也一定是学生们都乐听乐记的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素材的筛选,教师应严格把关,多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正面素材来辅助教学。
3、可采用合作学习法,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兴奋环境,创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合作学习法”教学就是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情况下,结合教师的指导,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中,教师要有甘于退居幕后的思想,主动放权给学生,或通过让学生围绕课堂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对知识要点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在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独立思考,大胆实践合作共享,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属于一种再创造过程。
三、树立大政治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思想品德内容,完成实践检验知识、从而培养健康健全人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