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经济业态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经济业态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19-02
“十二五”时期是丰台区深入贯彻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部署,落实北京市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丰台区经济和信息化加快发展新的历史机遇期。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是丰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落实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新空间、创新创业创意的新引擎等丰台区功能定位的现实需要、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的必然选择,对于实现丰台区快速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一、丰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电子信息产业通常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两大部类,共计四大类产业:一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二是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三是计算机服务业;四是软件业。以科技园区为主要空间载体的丰台电子信息产业涵盖了以上所有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和环节。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不断提高。丰台区现有电子信息企业8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3家,从业人数18517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从2004年的24.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2.3亿元,年均增长14.5%,占GDP的比重从7.4%增加到8.3%(图1)。按照8%的国际通用标准,丰台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丰台区的支柱产业。丰台区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37.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11.0亿元,年均增长30.9%;利润总额从2004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1.6亿元,年均增长64.1%;销售利润率整体上不断提高,从2004年的4.2%提高到2008年的10.5%。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2008年丰台电子信息产业111.0亿元营业收入中,电子信息制造业18.8亿元,占16.9%;软件及信息服务业92.2亿元,占83.1%。在四大类产业中,计算机服务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软件业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47.9%、20.3%、16.9%和14.9%。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比重稳步提高。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所占比重从2004年的61.7%提高到2008年的83.1%。
3.园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科技园区电子信息企业数量占丰台区所有电子信息企业数量的近70%,汇聚了电子信息企业575家。四大类产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业和计算机服务业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分别有79.2%、76.6%和64.9%的企业分布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和计算机服务业布局相对分散,仅有36.1%分布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
4.产业融合特征进一步显现。与轨道交通、电力能源和金融通信等行业的融合成为丰台电子信息产业的突出特色。2008年丰台区轨道交通等工程应用类电子产业营业收入达43.1亿元,占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的38.8%。其中,工程应用类电子设备制造、工程应用类软件服务、工程应用类系统集成和工程应用类信息服务分别占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的9.3%、6.8%、19.1%和3.6%(表1)。涌现了以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通科技有限公司、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几个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其中,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4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是目前国内电源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专注于电力电子及其相关控制技术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该公司现已经成长为龙头企业,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6.06亿元。
5.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已获得初步发展。尤其是与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的企业获得很快发展,代表性企业有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信城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科创融鑫科技有限公司等。另外,2003年以来宽带产业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大规模的用户市场,用户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丰台区宽带产业也有了初步的发展,科技园区已经着手规划宽带产业基地,推进宽带产业的集群发展。
二、丰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和企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缺乏。丰台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虽然逐年增长,但与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和东城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丰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仅是海淀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4.2%,是朝阳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18.7%;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仅为朝阳区24.5%,海淀区的4.4%。丰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不高。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为8.3%,与海淀区、北京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海淀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达47.6%,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北京市GDP的比重为32.3%。另外,丰台区电子信息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仅61家,占全部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数的7.4%;营业收入过3亿元的大型企业仅有5家,仅占全部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数的0.6%;企业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仅有2家;尚没有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上市公司仅3家。
2.产业竞争优势不强,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通过计算北京市各区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可以发现,丰台电子信息产业的区位商仅为24.7,居第5位,远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这说明丰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北京的竞争优势不强,参见图2。
3.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但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不高。丰台电子信息产业虽然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在总体上有一定程度的集聚,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业和计算机服务业有60%以上的企业集中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但企业之间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群效应难以形成。
三、丰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立足丰台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完整、结构特色鲜明的发展基础,紧紧抓住当前面临的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科技北京以及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好机遇,按照“资源统筹、产业集群、特色鲜明、项目带动”的原则,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优先培育和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业、快速壮大轨道交通、文化创意等工程应用类电子产业,加快市场、物流等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大力培育物联网、宽带应用等新兴产业。
2.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发展环境。要搭建国际水准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完善宽带网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加强包括数据中心和数据出口、双机热备份网络核心接入、1000M高速园区光纤网络等网络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丰台的示范应用,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覆盖、下一代互联网和三网融合等。要放宽行业协会的审批标准,引导企业自发的组成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要通过财税政策上给予优惠等方式引导行业协会增强服务职能,真正成为政府和产业发展的桥梁,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同时要出台财政优惠政策吸引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商务中介机构入驻。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要为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完善高水平的生产和生活娱乐基础设施,包括大面积公共绿地、高档社区、高标准购物休闲中心等;建立公共交流平台,如网络交流平台、咖啡馆和体育馆等;组建专业社团、俱乐部和专业人才联盟等。另外,要积极与北京市相关部门沟通,寻求解决企业重点科研骨干人才在丰台落户的“绿色通道”。另外,要积极引进电子信息技术类国际高端人才:一是要创建留学人员创业园,支持电子信息相关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二是聘请国内外高级电子信息技术类专家来丰台服务;三是建立高端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重点解决高端人才的户口、教育和医疗等问题。
4.加大产业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应建立一套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覆盖政府担保融资、资本融资以及改制上市等多元化投融资服务体系,从而实现财政投入放大作用,带动银行、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进入电子信息产业。政府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搭建政府担保贷款融资平台,帮助电子信息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并建立企业贷款周转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府应牵头设立一定数额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通过参股创业投资企业、跟进投资等方式,围绕中小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实现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放大效益,从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政府要针对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进行跟踪培养,出台优惠政策对申请改制上市的企业,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资助项目“基于跨国公司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安全问题研究”(20100470108)]
参考文献:
1.李燕,曹永峰.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7)
2.张忠德.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11)
3.曾建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4)
4.康灿华,阮飞制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瓶颈与对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
5.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新经济业态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次贷危机;外部空间;内部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3-0099-03
1引言
所谓“经济型酒店”是指经济、简约、酒店规模小;设施相对简单,但装饰布置考究;注重功能性,力求在提供的核心服务“b&b”(住宿和早餐)上精益求精的酒店。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因此减免了大型辅助设施,投入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经济型酒店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济型酒店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正进入蓬勃发展期,特别是在奥运前后,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并购、“洗牌”、联盟、变革等现象。
但在后奥运时期,在国内连续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后,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异常复杂的局面。美国次贷危机在反复中终于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普遍下滑,主要经济体在衰退的边缘苦苦挣扎。在新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商务活动和旅游这两个酒店市场未来增长的主要因素开始进入了紧缩期。
虽然新的经济形势使得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新经济形势也使得国内的经济型酒店遇到了变革创新的发展契机。如今,大部分企业、公司、单位、个人都感受到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冲击,于是开始实施紧缩开支。商务活动以及文化旅游的群体开始明显排斥以前讲究的、相对比较奢侈星级高档酒店作为住宿场所,而偏好选择经济型酒店,特别是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经济型酒店。
面对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和机遇,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如何在建筑设计上去变革创新,使其在讲究经济实惠的前提下,既提升酒店的整体品质,又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是建筑设计师需要重视和考虑的问题。
2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概况
2.1 国外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阶段性十分明显
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经济型酒店的萌芽与发展初期。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大众消费的兴起,以及公路网络的发展,汽车旅馆开始出现,为平民的出游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
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酒店数量迅速增长,而且产品形态呈现丰富的层次性,开始朝着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连锁经营开始取代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单体酒店开拓出快速发展的扩张途径,一些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并购整合单体酒店。同时,经济型酒店开始了国际化的发展,从美国传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欧洲。这种扩张同时刺激了各地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兴起,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快速发展。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酒店业态。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经济型酒店行业开始进行品牌调整。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进入了市场的成熟期,高速增长和大规模扩张的动力逐渐减弱。市场竞争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资金运营不通畅的品牌,一些大而强的品牌则得益于资本实力和管理实力变得越发强大。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转向服务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市场细分、产品多元化等企业内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进入21世纪,经济型酒店步入了又一轮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型酒店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和本土品牌的发展。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经济型酒店的扩张非常迅速。世界著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宜必思、速8、假日快捷等都纷纷瞄准了亚洲市场。
2.2国外经济型酒店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美国:分布广泛
美国酒店业协会统计显示,美国经济型酒店约有6万家,约占旅馆总数的75%,客房平均出租率70%,经济型酒店的营业收入约占美国旅店营业总收入的65%。美国经济型酒店大都建在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机场和车站附近、城市边缘地区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几家甚至十几家旅馆汇集一起组成经济旅馆群。收费比高档星级酒店低得多,但基本服务周到齐全。每间客房约30平方米,一般分吸烟房和无烟房。而且,绝大多数经济型旅馆都提供免费停车、免费早餐、免费上网等项服务。
匈牙利:精打细算
在匈牙利的经济型连锁旅馆中,法国雅高集团旗下的“宜必思”(ibis)经营模式较为典型。“宜必思”精打细算,如床头灯、电视机“小巧”,不占太大空间,家具多采用“板式”结构。在用工方面,“宜必思”也极“节省”,一家酒店全部员工只有16人。
新加坡:四字秘技
新加坡颇有名的经济型酒店“飞龙酒店”,经营秘技可以用4个英文字母A、B、C、D概括:A(affordable rate),指价格合理,普通人住得起;B(baby-sit),并不是字面“照顾婴儿”的意思,而是指酒店把所有的顾客都当成婴儿般细心照顾;C(clean room),指提供干净、舒适的客房等设施;D(dealing),指酒店员工使用恰当的方式和顾客交流,尽量满足顾客的需要。
3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经济型酒店这种新兴业态对市场的广泛适应性,中国本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也同时开始发展起来。自1996年上海锦江集团开始酝酿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开始,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据初步估计,迄今,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近100个,全国目前拥有近1000家经济型酒店,客房数量超过10万间,成为一种全新的综合业态,可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图1)。尽管如此,经济型酒店在我国发展空间依然很巨大。根据欧美成熟酒店市场结构,经济型酒店为70%,截至到2006年底,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仅为7.5%,且从替代低档酒店静态角度分析,至少有10倍以上的发展空间。
3.1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设计现状
在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设计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方面,我国国情致使现代全服务酒店与国内需求的契合度还不够,经济型酒店的恰当身份使其得到蓬勃发展,品牌化、连锁化的经济型酒店在不断的涌现。这些经济型酒店的经营者在设计上也十分注重,他们需要建筑在设计投入使用时不光讲求“经济”,而且力求标准化、品质化。另外,在现代全服务酒店的影响下,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在设计上也在不断地模糊与星级酒店距离。
另一方面,国内传统住宿业在经济型酒店的优势面前曝露了极大的弊端,使得传统住宿业在受到不断的冲击下纷纷盲目寻求转型。然而,在转型设计时,业主往往只看重短期内的经济利益,大部分设计都照搬照抄,或者仅限于门头更换,内部设计也草草了事,使得酒店的设计缺乏变化。经济型酒店应有的系统化、标准化都得不到有力的实施,更谈不上个性化、特色化的设计了。
3.2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
第一,经济型酒店正成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规模是管理的基础,品牌高于有形资产。只有在若干个知名品牌的旗下聚集了一定规模的企业群,才可以说经济型酒店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业态。
第二,经济型酒店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是企业的品牌和声誉的保证。同时,标准化程度越高的酒店所体现的时代感越强。
第三,经济型酒店越来越具有个性化。“一个主题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喜欢的人却会特别喜欢,这符合个性时代的要求。”这应该成为今后经济型酒店发展的一个趋势。
4新形势下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设计思路
在分析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概况和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后,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经济型酒店在我国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要发展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在这个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尝试着摸索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一些设计思路。
4.1以标志性方法处理经济型酒店的外部空间,创造经济型酒店的个性化和易识别性
外部空间是大部分建筑向人传达的“第一印象”,在建筑要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酒店作为一类特殊的建筑,更需要在设计时很好在表达其外部空间。
酒店类建筑历来都十分注重外部空间的利用。在古代,我国的酒馆都以立于建筑旁边的木杆酒旗作为标志性构件来表示建筑的身份特征,而且也以迎风飘扬的酒旗来吸引顾客(图2)。在现代,全服务酒店以其高大的建筑体量以及豪华气派的入口来处理外部空间,使得顾客在比较远的距离就能得到信息,从而达到吸引客源的目的。一般经济型酒店都是体量比较小,外部空间相对也比较狭小,如何处理才能达到表征身份和吸引客源双重目的呢?在国内现有的连锁经济型酒店中,已经有比较优秀的例子作为设计思路的导向。例如,“7天”连锁酒店就把“7”字十分巧妙地体现在建筑立面处理上,并统一立面色调,在表征身份和吸引客源双重目的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图3)。
4.2抓住潮流元素塑造个性的内部空间,在讲求“经济”的同时使经济型酒店更具时代感
由于受经济疲软的影响,商务及旅游的客源开始从全服务酒店转向经济型酒店。这时,经济型酒店就可以对内部空间做适当调整。
相对于商务客源,其对高科技的通讯设施的需求增加,酒店就可以参照一些全服务酒店,在酒店客房内增设网络服务,还将一些高科技潮流元素加进来,如可以将酒店内部空间的主格调设计为高科技体验空间或者外太空空间之类,这样不仅仅改变以往简约、明快的“经济”格调,还可以使酒店别具一格,形成自己的特色。对以文化旅游和软探险活动为主要客源的经济型酒店,内部空间的变化则有更多的选择。国内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这些酒店将其内部空间以水果为主题,将住宿的房间设计成“苹果”之屋、“草莓”之屋等等,这样在以水果为统一主题下,每个房间的感觉又不相同,既形成了自身特色,又起到吸引客源的目的(图4)。还有一些酒店针对特定客源将酒店内部空间设计成特殊的形式,如田园风光、水下世界之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都可以是经济型酒店内部空间设计变革的参考。
4.3把握当地文脉,将地方文化融入设计,创造出带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型酒店
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蓬勃发展之势使得经济型酒店不再局限在主流大城市,地方城市的经济型酒店也如雨后春笋。从客源角度分析,对于旅游者来说位于文化或遗产地的位置比品牌更重要。进入地方的经济型酒店应该把握当地文脉,将地方文化融入设计之中去,形成有文化特色的酒店。我国的地方文化丰富多样,在不同地方的酒店可以根据当地文化来变革酒店的主格调。这样酒店不仅融入当地建筑文化中,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型酒店,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5结语
随着住宿市场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的细分化,随着差异化、个性化潮流的涌动,在中国住宿市场多元结构的环境中,面临新经济形势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型酒店的设计应该抓住各个要素,在讲究经济的同时,又让酒店更具有时代感、个性化和特色化,开创出中国经济经济型酒店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新经济业态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共享经济;创新特征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催生了一种崭新的经济业态――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这几年的“大热”,出现了Uber、Airbnb、滴滴等一系列基于实物共享、知识共享之类的互联网公司,2016年的ofo、摩拜单车让人眼前一亮。共享经济在住宿空间、交通出行方面显示巨大优越性,在教育资源共享到车位共享、社区服务共享等等方面打开想象空间。
共享经济是指以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转移而获得某种收益为目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基本模式: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众人分享。这种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和变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经济发展理念。共享经济符合新经济理念,与传统经济发展和商业模式比较,共享经济具有六大创新特征。
1.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 用户是经过商业组织而获得产品或服务,商家以实体产品或服务进行营销。共享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劳动者对商业组织这种传统中介的依附,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或产品。商家也无须拥有实体商店和商品,与传统的酒店业、汽车租赁业不同,这些共享经济平台公司并不直接拥有固定资产,而是通过撮合交易,获得佣金。正如李开复所说“世界最大的出租车提供者没有车,最大的零售者没有库存,最大的住宿提供者没有房产”。
2.精准快捷的交易方式
传统市场经济模式下,消费者被动地接受商家所给出的商品信息,信息传播深受限制。而在互联网共享平台上,商家和消费者可以分享商品信息或者需求信息,通过信息交互、系统撮合,需求的匹配,实现供需匹配,实现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这大大缩短了交易流程,拓展了商家和消费者选择空间,扩大了交易范围。其优点是快速、精准、便捷、高效。与传统经济下的交易相比,共享经济由于共享平台上的供求双方直接交易大大降低了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交易成本,这不仅体现在金钱成本上,还体现在时间成本上。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了商品和服务的效用价值。
3.分享资源的消费方式
一个资产本质上包括四个最基本的权利,即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传统意义上的独享时代,这四个权是高度统一的。共享经济的特点是:所有权本身没有发生转移,而使用权发生了临时性转移。魍车南费理念是商品的使用权建立在资源所有权上,消费者购买某商品之后才能对商品进行支配。共享经济下,消费者更注重的是对商品的使用权,而不在乎是否对某商品具有所有权,特别是对于一些投入较高并且使用频次增加并不会大幅度地增加折旧速度的商品更是如此。“不求拥有,但求使用”,共享经济实现了从传统的“购买―消费”模式到“租用―消费”模式的转变。共享经济鼓励资源在更多的使用者之间共享,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和碎片化时间,对原有的价值进行充分释放。美国《时代周刊》2011年将共享经济为代表的“协同消费”评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意之一。
4.灵活弹性的工作方式
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时间从事固定工作的工作模式,具有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充分利用闲散时间,是对个人的碎片化时间的有效整合。你是一个滴滴司机,但同时也可以是一个教师、程序员、打字员。在共享经济环境下,工作的方式、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及擅长领域来自由支配自己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做什么样的事情。
5.低碳环保的绿色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是对闲置资源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可以大大减少人类对资源的占用和环境的破坏。如果地球上的60亿人都以工业革命时期的生活方式生活,那么地球这个生命支撑系统将会崩溃。共享经济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立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的部分是过剩产能。滴滴、摩拜可以减少公路上的汽车数量,从而大大减少尾气排放量和道路拥堵压力。据测算若一辆汽车用于分享,那么将会减少8-9辆汽车的销售。据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 《2014年移动出行白皮书》调查显示,随着专车移动出行服务的快速发展,我国2015年减少了1000万辆私家车上路行驶,城市日平均拥堵时间比2014年下降 28.1% 。
总而言之,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闲置物品、多余生产能力的分享,节约社会资源,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有效配置,释放增长潜能,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开复.《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势不可挡的共享金融》.网易财经.http://,2016.1.12日.
[2]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2014 移动出行白皮书: 规律计划出行成趋势》.乐活中国・中国网,https:// lohas. .cn ,2015.3.8.
新经济业态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 工业 统计
一、当前工业统计工作现状
第一,一套表联网直报效果显著。自2012年企业联网直报正式施行以来,统计系统根据《统计法》,严格要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月收集完整的统计数据原始凭证,建立统计台账,所有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能够按时完成统计联网直报,国家省市县四级可以即时接收企业的统计数据,即时审核反馈,即时验收,统计时效性增强,同时解放了基层统计部门的统计人员,使他们从繁重的数据录入数据审核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数据分析和统计服务中去。
第二,四大工程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工作保驾护航。推行四大工程以来坚持先入库再有数,企业入库退库得到了名录库和专业双把关,企业达到规模并且符合各项条件方能申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业生产经营不佳达不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要求退出一套表直报范围,从源头上保证了工业统计的数据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近年来工业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以工业增加值作为考核的标准,过分注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多年来,各级政府以GDP论成败,以GDP作为考核各级的标准。工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量的增长和速度的比拼成了考核各级政府的主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唯增加值马首是瞻,上项目,引进企业,无疑选择大规模的企业,各地横向发展,遍地开花,GDP确实是上去了,各地都好看,可是企业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聚力差。
第二,低端企业重复建设严重,结构不合理。近十年以来,我国特别重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速呈F高速增长的态势,重视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结构的合理性。多数企业是在低水平高能耗上重复发展,导致规模效益不高,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高技术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速度总体不错,但是总量还是太小,起不到应有的带动作用。
第三,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不算高,而在工业企业的运用中更显得薄弱。特别是在一些县区企业,不少企业的信息化仅仅限于有两台电脑,只能处理最基本的报表报送,操作人员水平低,仅仅限于最低端的运用,有的企业统计员甚至不能熟练运用电脑,导致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
第四,企业对《统计法》认识不强。统计法到基层形同虚设。企业招商难,落户的企业都是各部门费尽心力引进的,关系背景复杂,漠视统计工作,当基层执法检查时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检查不力、处罚不力,统计工作就更加被动。
三、新经济对工业统计工作提出了什么要求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通俗地讲,新经济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说,监测新经济、反映新经济发展的状况是统计局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新经济对工业统计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工业统计由以前追求增长速度向追求效率和质量转变。统计工作一直以来重视GDP的增长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尤为重要。新形势下,由片面重视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向工业增长效率和质量转变,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清理库存和落后生产能力。
第二,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兴增长点,促使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把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放在一个新高度,加强搞技术企业和战略新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促使他们加快发展,提高三新产值的占比。
第三,重视信息化建设。当前信息化越来越重要,新经济是以信息化为重要依托的,工业统计工作也不例外。
第四,提高统计法的公信力。把统计法真正地运用到新经济条件下的工业统计工作中,为新经济条件下的工业统计工作保驾护航。
四、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做好工业统计工作
第一,加强对工业增加值增速的理解。新经济下,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GDP的内涵更加丰富,对新经济也进行了测定,对工业经济来说,由以前重视GDP增速转向重视效率和质量。盛来运介绍,这些新经济的成长,对冲工业调整的下行压力,对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统计局有责任把新经济的情况搞清楚,搞清楚新经济的体量有多大,把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搞清楚,以客观地反映新旧动能转化的情况。一定时期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是下降的,但是总量不一定减少,质量还可以提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企业被淘汰高能耗低产能的企业挤出,工业增加值的质量提高了,是被挤干了水分的GDP,是干净的GDP,更有利于推动工业经济的科学健康发展。
第二,加快工业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所谓“新经济”,实质上就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工业统计工作以后加大反映工业企业内部改革,特别是传统工业的逐渐萎缩,高耗能产业逐步减少,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而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产值,战略新兴产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从而影响工业经济的新发展势头。
第三,加强工业统计对信息化的运用。加强与部门统计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互联网+”,逐步建立健全大数据下的“三新”信息共享平台。
第四,加强工业统计分析,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一是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渠道,全方位、多焦距、纵深地挖掘产业集聚区、城市商业综合体、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统计调查数据,为分析研究备“有米之炊”。二是要强化数据分析,组织精兵强将对“三新”大数据把脉会诊,结合调查研究,对“三新”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对“三新”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进行预测预判。三是测算出“三新”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摸清“三新”经济的发展速度及结构变化,科学研判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侧动力与顿挫力,撰写“有血有肉”的统计分析,及时呈报党委政府、并在媒体上刊发,让社会共享“三新”统计大餐。
第五,重视统计法制的保护作用。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把统计法落到实处。目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应该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切实发挥统计法的对统计工作的保障作用。
新经济业态发展趋势范文5
分享,正是以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基础。“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强调了分享经济。“分享”不是“共享”,而是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分享”的新市场模式。这不仅是一种时尚、一股风潮,还被时代赋予了非一般的内涵。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里认为,分享经济将催生一个“零边际成本”的社会。分享经济已经来到时代的风口,未来一切可分享的东西都将被分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将因之发生深刻变化。硅谷PureMatter董事长布赖恩・克雷默认为,“它一路从个体社交行为进阶到商业模式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它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DD“分享时代”的到来。在《分享时代》一书里,布赖恩和我们分享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分享案例,他不但在这些案例中剖析了人类分享的本质,还介绍了分享的场景以及分享经济在未来所发挥的力量。
分享经济正在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新时代被开启了。在我们所拥有的文化里,我们要么只是生产者,要么只是消费者……那是一个被分裂开来的社会――这有点不合情理。分享经济的一大特点,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资源和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但转变为产消者,还“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娱乐和3D打印产品,并通过社交媒体、租赁商等以极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车、住房、服装和其他物品”(杰里米・里夫金),使个人从原本单纯的消费者,成为更深入地参与经济活动的服务提供者,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属性,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每个人既是消费者,也可能成为服务的提供者。更有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资本的青睐让分享经济的模式突破吃住行的领域,遍地开花。事实证明,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本身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唇齿相依的构成。当“分享”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生产和消费方式时,“使用”将代替“占有”,“消费者”将变成“使用者”或者“分享者”。这种转变意义重大:谁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对信息作出反应,谁就能在数字化的分享经济中抢占先机。事实就是这样,当互联网经济张开怀抱拥抱传统经济的时候,你不拥抱互联网,这个世界便永远不缺愿意热情相拥的竞争者。
“分享经济”从一个城市开始,逐步扩展到一个地区,进而渗透到整个国家,最后形成一个“分享的世界”。一如布赖恩所言,“分享”正改变着经济社会的互动方式。一项调查显示,不但房屋分享带来了14%的新客户,独特的旅游体验还会让游客有再次旅游和重复旅游的欲望,28%的游客表示如果没有房屋分享将会缩短在当地的停留时间。在国外,最具有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是Uber和Airbnb,前者提供出行车辆服务,后者提供旅游租房服务。截至目前,Uber已覆盖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310个城市,估值超过50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而Airbnb旗下拥有的租住房间也远超国际酒店巨头希尔顿。在国内,分享经济模式的拥趸也在逐渐地扩大,在房屋租赁、交通出行、家政、酒店、餐饮等领域诞生了众多基于分享经济的创新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分享经济实现了不同个体间超越物理空间限制的交流和分享,使各方在分享中实现了共赢。再以IT领域的分享经济模式云计算为例,通过分享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不但使得云计算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还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或全球经济格局)。
分享经济主要的特点就是合作压倒了竞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旧动能迭代更替也将促使商业变革和社会变革。比如,通过分享、合作拉动经济增长,拓展经济发展新领域,等等。一如布赖恩在《分享时代》一书中所言,分享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人们需要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产品本身”,凭借互联网、大数据与相关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分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球分享经济的规模大约在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美金。《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分享经济是一个以分享为起点、尊重为支点、创造为终点的新的经济模式。布赖恩强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分享不但呈现出多层结构模式,还是一种“生活体验”。一是必须提供物超所值的东西,在众多平庸之辈中独树一帜。二是会“分享”,传递有“干货”的信息,免费分享“可乐”的故事。三是倾听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把握分享的最佳时机,让分享变得美妙。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大力推动下,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从知识、数据、经验、资源,到基础设施等,形成了海量数据管理、移动通信、社交媒介和云计算四大关联内容。在《分享时代》一书中,“分享大师”布赖恩清晰地展现了他对于“分享”空前重要性的深刻理解。从发展趋势看,“分享”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具体分享了什么产品,而是在于其强调合作和参与的理念。而“分享”不再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概念,而是重组和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协作形式。在客观上,“分享经济”不仅是企业、社会的必走之路,更是国家战略,至少为当前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分享”虽然不直接生产商品,但通过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使“分享”产生化W反应。这一化学反应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带来了新一轮的业态变革,包括制造业业态、服务业业态、贸易的形态以及互联网本身的形态,更包括大数据集成协同创新系统的形态变化。这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创新发展理念中最重要的内容。
新经济业态发展趋势范文6
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我们今天所说的新经济,最早是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一期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提出的。给新经济下定义也是比较困难的,至少我们还没有见到一种权威的解释。“新”与“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方说“新概念”是相对于“旧概念”;新经济与“旧经济”也是如此。比方说新技术,肯定是对应某种旧技术;但是,新技术只有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显示出其新的特点,才能提高生产力。
在2000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年会上,有很多高级官员就新经济问题接受采访,但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有人认为,新经济就是全球化经济;有人说就是网络经济;有人说是信息经济,也有人说是知识经济,即人力资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等等。正如芬兰图尔库高等商业学院未来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尔库.维莱纽斯所说的:新经济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和高科技企业股票的飙升紧密交织在一起,现在发生的一切仅仅是一个前奏和更为广泛的变革的一部分。
关于新经济的定义
根据现有的各种定义,至少有数十种说法。其中为人们接受程度最高的,大概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高科技经济、知识经济、资源最优化配置的经济、全球化经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风险经济、创业经济、企业家经济、创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眼珠经济)、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推动要素的经济等。
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三种说法,我把它们简称为宽派、窄派和动态派。第一种认为新经济是知识经济(宽派);第二种认为新经济就是网络经济(窄派);第三种认为新经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该从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动态派)。
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宽派)
何谓新经济?简单地讲,新经济就是建立在网络和技术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指出的,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由知识引发的经济革命将是重塑21世纪全球经济的决定性力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克莱因认为:以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新经济的实质又是知识经济,因此,迎接新经济的挑战,重要的是要重视知识,重视教育,培养出适应新经济的人才。
新经济是一种靠工厂技术拉动,以信息(包括广义的知识)和服务为主要载体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新经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既成经济模式的衍生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是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人类社会的新阶段,它将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带来一场革命。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已代替工业经济,并呈现较好发展势头。如在美国,其199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9%。《商业周刊》1997 年底发表文章认为美国目前出现的新经济(即知识经济)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商业全球化浪潮。自1993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的45%是由信息产业带动的。
新经济一词最先是美国人提出来的,美国人最初所说的新经济,指的是区别于过去不断有经济周期的传统经济,在新的科技条件下,今后的经济社会将免受经济周期之苦。后来,随着新的经济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人们开始在新经济的提法下,从多方面探讨了它的特征。久而久之,新经济概念就被人们接受了。我理解,全球化、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应该是新经济的本质内涵。新经济是知识经济。工业经济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差别就是,工业经济的主题是物质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是“人”,是让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是让人获得全面发展。这一点,在构成知识经济的主体产业上也可看出来,例如,生物技术旨在延长人的寿命,电子计算机在延长和扩充人的头脑等等。
进入21世纪,人类逐步进入了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及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或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经济的基础,是最关键的战略资源,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据估计,世界经合组织主要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生物“克隆”技术已经走到了大规模改变传统种植与养殖技术的边缘;忽略新能源以及新材料的作用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几乎不为国际石油价格的激烈波动所动;环境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人类初步看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曙光。这些学者认为,20世纪末不断发展并正在大步跨入应用领域的新技术是一个以新知识为主要构成的系统,而不是某一孤立的技术创新;新经济的“新”字所代表的正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全新认识;新经济的基本内涵其实是“高科技经济”或“知识经济”。
国外也有人认同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的观点,例如,欧盟主席普罗迪认为,为新经济作好准备是欧盟首脑会议任务重点,并要求欧盟十五国政府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以创造一种共同的欧洲知识经济。二十一世纪新经济模式将主导市场经济。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趋势,被称作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7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基础上的高经济增长的特点。而这“三低一高”正是多少年来各国经济奋斗的目标。
持这种观点的人指出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在过去几年和未来发展中,导致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转变的,除网络技术(电子和信息技术)外,还应包括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等。
新经济就是网络经济(窄派)
过去几年推动美国经济的首要因素之一是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息业的快速增长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发展。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掘正在改变以物质资源投入为主要支撑的“旧”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其实应当叫做“信息经济”或者干脆直接叫做“网络经济”。
在国内早有人将新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划上了等号。新经济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呈现低通胀、低失业的特点,并得到较长时间的持续增长。
新经济的核心内容是网络经济。在美国,以“高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为特征的美国新经济在全球炒的沸沸扬扬。一些学者认为新经济就是网络经济。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网络经济是新经济的驱动力,在网络经济的驱动下,新经济正在确立。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是现代经济的补充和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
新经济指的是由电脑和网络发展带动的经济,包括电脑软件、技术支持、金融服务、咨询、媒体和网上零售以及高技术设备等部门。它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建筑、交通、公用事业、批发零售、医疗和教育等部门,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或“信息经济”。
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是创造价值的,并且价值不是以算术级数而是以几何级数增长。互联网提供的是一种人们能够共享的信息平台。正是这样一个平台,使传统经济赖以生存的信息和资源的专有性和垄断性受到了冲击,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且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包括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创新等。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90年代崛起的信息经济,如今正在经历从“个人电脑(PC)”到“因特网(IT)”、再到“电子商务(E-commer)”三个发展阶段,这清楚地表明新经济的核心内容是网络经济。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的刘遵义教授说:网络确实可以让资讯传递得更快速更经济,比如,亚马逊书店,它不要店面,不要存货,不要雇佣大批员工,就可以把经营成本降到最低。但社会的经济活动并不只是买和卖这么简单,网络是一种虚拟经济体,网络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网络不能完全取代传统交易。
新经济是一种网络经济,而且是与信息革命结合在一起的网络经济。网络实际上为信息的传播、搜集、处理和运用提供了一个载体,这对整个经济体系极为重要。Internet发展的最具革命性的意义,是使得全球化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持新经济就是网络经济观点的人,看到了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一面。但是,如果以为网络经济就代表新经济的全部内容,还言之尚早。而且,这种说法有以偏概全之嫌,很难博得大家的普遍认同。
新经济的动态概念(动态派)
樊纲认为,就“广义的”新经济概念而言,我们需要认识到的问题是,所谓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所产生的概念,指的是发达国家当前的一些经济现象;而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还是不一样的。一般意义上的新经济,即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世界领先、全球配置资源、处处称雄那么一种经济状态。就“狭义的”新经济概念而言,我们要认清以下的一些问题:第一,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的“旧经济”,对我们来说可能还是新经济;第二,传统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是我们增长率的源泉;第三,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是不同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最优的产业结构,不一定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优产业结构;第四,我们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还面临许多局限;第五,在发展新经济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利用“后发优势”,以减少投资的风险成本。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的观点是:新经济可以用这样一个定义加以概括:它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收益递增为特征、以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而存在的业态。新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每当人类社会发生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产生新的产业形态及经济活动,相对含义的新经济就会产生。与以往大多数经济革命不同,目前讨论的新经济,起因于三项重大技术的突破――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这些信息技术不断以特定方式对现实的经济渗透和扩散,从而引发出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因此,今天讨论的新经济,也可以称为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甚至是特指的知识经济。
另外,还有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新经济时代是以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标志。但新经济绝不是仅仅包括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真正的新经济时代应是传统产业与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全面结合。
从统计口径看。美国商务部统计新经济时主要包括:由电脑和网络发展带动的经济,包括电脑软件、技术支持、金融服务、咨询、媒体和网上零售以及高技术设备等部门。它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建筑、交通、公用事业、批发零售、医疗和教育等部门,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或“信息经济”。对于美国采用的新经济统计方法,国际学术界仍然持有不同的看法。
新经济的技术特征:网络的广泛应用
在新经济时代,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网络的广泛使用。这一点,应该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基本事实。但是,使用网络,并不一定就是网络经济,而且,网络经济也不能代表新经济的全部内容。
托夫勒指出:互联网激发了人们的想像力,想像力又促使人们大谈互联网的未来,美妙的未来又激发了人们的行动欲望――创造力。在这种相信未来、创造未来的环境下,当有人在疑虑,世界经济何时衰退,网络经济几时崩溃,我的回答是,只要人类的想像力没有枯竭,人类为满足像力而提品及服务的创造力就会持续增涨,经济前景就必定是乐观的。
网络的普及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收音机由面世达致五千万用户,用了三十八年的时间,电视则用了十三年,互联网仅用了五年。人们深信,互联网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回顾历史,第一次科技革命,引发经济类型转换的关键要素是机器的运用和纺织工业的兴起;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经济类型转换的关键性要素是廉价的煤和蒸汽机车;第三次科技革命,关键性要素是廉价的钢和电能;第四次科技革命,引发经济类型转换的关键要素是丰富而廉价的能源-石油;而此次经济类型转换,起关键作用的生产要素是微电子技术。
在这种背景之下,现代企业面临着更高的技术风险、更短的产品周期,更激烈的人才竞争、更多地依赖于可有效支配资本的企业家,更重视技术创新、更尊重人智资本等。这些变化决定了新经济的本质特征,新经济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网络及相关技术为主导,以信息为基础,以金融为杠杆,以人才为根本。
世界大企业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盖尔?福斯勒(Gail Fosler)指出:新经济下电脑科技、电讯和互联网的爆炸性增长,极大地降低了商业成本,使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巨大的全球市场,必须具有全新水平的竞争力。
网络经济是指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络在经济领域中的普遍应用,使得经济信息成本得以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信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经济资源的全球化经济形态。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信息传播,但是,信息传播对于经济活动的意义却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同的。经济形态越是落后原始,信息在其中的意义就越小,越不明显;经济形态越是先进高级,信息在其中的意义就越是重大,越是明显。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意义大大突出出来了。经济的竞争主要靠技术信息、商业信息和思想、主意的快速而准确地获得,谁在这方面占有优势谁就很快在竞争中获得胜利。
传统行业纷纷染指网络,这将大大增加传统企业的盈利因素,同时也为仅仅靠“网络”概念运作的科技公司树立了榜样,网络科技公司向传统行业靠拢,旧经济染指网络,为新旧经济的良性互动奠下良好基础。事实上,新旧经济并非泾渭分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新旧经济会。同时,新旧经济也是相对的。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种观点认为,新经济时代信息将会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事实上,这场经济大变革从本质上讲,是信息正在取代资本,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经济资源。信息正在成为核心经济资源。一种经济资源之所以具有核心地位,一般说来应该归因于这种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上升为核心经济资源。到了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则又成为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进入工业经济后期,经济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开始在经济生活中左右资本的流向。通过运营信息,就可以吸引资本和劳动等资源,使最终各个生产要素的回报得到提高。信息逐渐上升到核心经济资源的地位,而促使信息占据这一核心地位的正是计算机互联网络。
有学者提出:网络将改造世界经济。计算机互联网络在进入世界经济运转体系的过程中,除了使信息成为经济的核心资源以外,还代替传统经济中体积庞大、反应缓慢而又成本高昂的信息传递系统,从而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各个方面得以彻底改造。网络经济改变管理模式。网络进入企业内部,使决策管理层得以同生产劳动者直接沟通,实施管理。网络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计算机网络对世界的最显著贡献,在于它对促进科学技术思想的交流、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作用。今天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信息交流渠道的愈加快捷和畅通起了关键的作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将继续为加速技术进步提供保障,而科技的高速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将越来越重大。
美国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新经济在美国发展最快,那么,美国的新经济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呢?
发达的信息产业是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动力。美国信息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有五点:第一,重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 第二,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开发。第三,在技术竞争过程中重视了人才的竞争。第四,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加强对信息产业的引导和支持。第五,有许多热衷于风险投资的企业家在支持信息产业。
网络经济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从直观来看,是由于网络可以使企业极其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这一方面可以大大推动企业的创新活动,一方面又可以减少大量中间环节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美国学者刘易斯写了一本书《零阻力经济》以研究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一种零阻力经济,这种经济与以往的经济比较,具有产品生命周期快而短。在以往的经济中,一种产品要在市场上获得主流地位,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培养,而在零阻力经济中一种产品只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一瞬间就成为主流化的产品,然后说不定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又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新经济的发展也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最近10年,美国电脑、半导体和电信设备等新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30%,而非新经济制造业的生产率平均每年只上升了2.5%。美国全国大学和雇主协会的最新统计表明,新经济给那些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在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中,约一半来自新经济部门,咨询、会计、软件和金融是最热门的四个行业。
为什么美国能够率先发展新经济呢?周其仁认为,美国新经济的产生是“被逼”出来的,从国际因素讲,事实上是日本帮助了美国转型。日本当时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它把大量资金投向美国,把美国许多传统产业彻底摧毁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当局较早意识到了这些问题,80年代,里根以供应学派为理论基础,对美国经济进行了大规模改革。现在看来,当时美国政府固然提出了一些计划,例如“星球大战”等等,但是,真正起作用的是政府改变了宏观调控的思路。供应学派的主张很简单,几乎可以用“减税”一词来概括,但是,在这种主张的背后,深藏着西方世界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重新理解”,对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实行宏观调控的经验和教训的反思,以及对政府的经济管理哲学的重新审视。简言之,供应学派的核心在于:市场和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因此,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有利于市场、企业、个人多做事的机制,因此,政府的政策开始从限制转为大力支持。我们看到,很多目前被认为是鼓励人才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如有限合伙制、管理人员期权制、投资免税安排等,都是在那时搞起来的。正是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使得美国的创新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益,受到保障。
新经济与股市泡沫
许多人把新经济与股市泡沫联系起来,这令另外一些人感到不快。理论界,关于以互联网产业为主的新经济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近几年争论比较激烈。
网络已经跨越国界,快速渗透,为资本、商品、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创造了新的物理和虚拟环境,网络和国际化、全球化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金融将出现全面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涌现,这些衍生工具的特点是全面转移风险和寻求最高回报率。
新经济与风险资本关系密切。而媒体关于新经济的报道,充满了讲故事、免费资本(风险资本)、上市圈钱、快速致富、IT超级富翁。显然,这些报道具有示范作用,许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并没有实际经营业绩,还有,并不排除部分IT英雄浑水摸鱼。对此,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很多新兴的网络公司并非新兴的企业,只是股市的投机者。即使他们有商业计划,也只是发行IPO和被收购。完全不是如何创业。有时候,今天的管理者们的贪婪真让我惊骇。任何在18个月的时间里还无法建立良性资金流动的新兴公司也是虚假的。今天看来这也许太保守了。有些网络公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盈利,Amazon.com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不足为怪。然而,问题在于很大一部分网络公司根本无法建立良好的资金流转,这就违反了商业法则。
吴敬琏指出:美国经济既有新经济的内容,也存在“泡沫”的成份。例如,盖茨这样的IT业的业内人士在去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就公开表示,美国的网络股存在泡沫。美国宏观当局对宏观经济的把握是非常谨慎的。格林斯潘不断提醒公众要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投资行为,美联储连续采取措施,力求抑制泡沫生成,以保持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的多数投资人也在作理性思考。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经济有泡沫,丝毫没有否定新经济的意图。因为,新经济快速发展是客观事实,同时,在股票市场上,新经济类股票充满泡沫,这也是事实。问题是,泡沫是全球经济“符号化”的必然结果。
新经济与经济周期
过去的经济运行遵循:“谷底―复苏―繁荣―衰退”―“谷底―复苏―繁荣―衰退”,这是一般性的经济周期规律,它描述了经济由盛到衰、由衰到盛周而复始的现象。
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有些学者不断提出经济周期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经济周期理论已经不适用于解释新经济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多恩布什在1998年6月提出了周期消失问题,但他的理论是有条件的。他认为,只要政策得当,经济就可以摆脱商业循环。即使如此,多恩布什也仅敢断言:“五年之内美国经济没有任何衰退的可能性。”
《新财富时代》一书作者韦斯伯里说:“美国已经进入一个刚刚开始的新财富时代。通货膨胀不会上升,衰退不可能出现,股市也不是泡沫。”理由是:与传统经济类型中生产者“报酬递减”以及消费者“效用递减”的基本法则相反,新经济中具有使生产者的“报酬递增”与消费者的“效用递增”的性质。因此,新经济是一种可能最大限度地“熨平”经济周期的经济。
华尔街许多分析人士也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一种新经济正在形成,它摆脱了旧经济周期的困扰,不会出现导致通货膨胀的经济过热,原因在于所谓的高科技、电信、半导体和在线零售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创造了新的奇迹。
国内也有一些学者提出新经济需要新的经济理论,传统经济周期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已经不适用于解释新经济了,主要依据是:从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已经连续9年保持2-4%的年增长率,是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至少短周期理论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美国经济。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经济持续增长、低通货膨胀率与低失业率并存,表明传统理论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已经消失。经济规模呈指数级增长,而交易成本却呈指数级降低。网络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倾向大大弱化,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力受到削弱,网络的产业化应用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修正,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有弱化的迹象,原有的利率理论受到挑战。
美国《商业周刊》(1997 年11月17日)载文指出,新经济并不意味着经济周期随之消失。
萨缪尔森就针对华尔街一班人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美国经济最终摆脱不了衰退。目前(2001年),美国经济已经进入微型衰退。
美国《前景》杂志主编库特纳也撰文指出,所谓“商业周期消失论”是夸大其词。
美国前财长鲁宾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严峻时期渡过之后说:“全球经济看来都很不错。但繁荣和萧条都是市场经济史的一部分,谁也不能担保下一次衰退不会伴随好时光一起到来。”美国经济率先由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新经济时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因此,迄今还不能认为经济周期理论已经过时。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则对新经济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他认为,新经济更多地是人们从股市的疯涨中感受到的,如果股市没有这么高的涨幅,人们根本上就不会觉得新经济有如此美好。目前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循环,即与新经济概念相关的股价不断升高,于是就有大量的文章来歌颂这种新的经济奇迹;这些文章又将股市推向更高的水平。但实际上呢,新产业与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与发展是正常现像,技术革新一直都是在进行着的,因此这方面的变化也在继续。但这种变化不会因新经济而加速到像人们目前所想像的那么高的地步,因为在经济发展变化的同时,因游戏规则的制约,许多东西还是很稳定的。克鲁格曼认为经济周期仍然存在,他警告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的繁荣景象蒙蔽。他的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在世界各地销量可观。
技术变了,但经济法则没有变。所谓新经济仍不过是传统经济法则的现代版本。即使在新经济发展最快的美国,其经济并没有因某些新的技术因素而发生结构性的革命,过去接近10的连续增长或经济繁荣正是经济周期性的表现,2000年初网络股崩溃和2000年秋新经济企业业绩滑坡的事实,对那些不成熟的新经济学家极其理论无异于当头一棒。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新经济与股市都像季节一样,有一定的周期。进入2001年,美国经济已经步入衰退,这至少说明经济周期规律仍然在起作用。
新经济需要新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新经济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对此,需要用客观公正的立场进行研究。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传统大工业生产的主体是建立在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其生产建设不仅要有固定成本的投入,而且要不断地投入可变成本,因而,其发展变化受规模经济和边际收益递减两大趋势的作用。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高沉淀成本低边际成本,即一次性的固定投入很大,一旦创新成功,其再生产的成本很小,复制的成本几乎为零,再加上“网络的外在性”,收益递增。因此,在新经济中,由于固定投入较大,就存在着“套牢”或者“锁定”的问题。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先进入者退出和转换的代价很高,但创新升级的成本相对较小,因而易于形成某种形式的垄断;另一方面是,跟随者一旦进入,并随其升级转换,就会受到先进入者的控制,出现强者恒强和盈家通吃的局面。“新经济”的这种特点不仅对以边际分析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挑战,而且对很多经济实践形成冲击,需要人们对之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强调速度的时代。应该承认,目前的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新经济的发展速度,也许,这是传统经济学家们还没有学会利用新经济手段来强化自己的研究工作,由于理论研究滞后,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答,现在关于新经济的种种解说和预测,都还很不成熟,这是新经济向理论界提出的新挑战。从这种意义上说,新经济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了解政策变化、市场动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新经济发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