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学习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材料学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材料学习总结

建筑材料学习总结范文1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of building materials course

Zhenjiang Yin

AbstractBuilding materials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methods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urs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improving teaching means,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discussed,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of building materials course.

Key wordsModel of instruction;Teaching methods;Assessment methods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从自身办学实际出发,将办学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指学生在拥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突出体现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在毕业后以最快速度适应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

同时,随着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及建筑功能的不断变化,土建类专业课程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制约了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筑材料课程作为土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 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建筑材料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中应用的主要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适用范围。了解建筑材料的生产、检验方法及储运知识。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

1.建筑材料课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但缺乏系统性

建筑材料课主要包含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内容繁杂,各部分又相对独立,各部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学习无章可循,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建筑材料课程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基础知识,涉及知识面广。

2.建筑材料课实践性强,但缺乏逻辑性

建筑材料课程主要是各种建筑材料的实践总结,概念多,缺乏计算分析,缺乏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然而本课程需要记忆内容多,使习惯于数学思维的学生感觉难学难记,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3.建筑材料课程授课学时减少,内容增多

培养方案计划每次修订都会减少授课学时,而随着新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需要讲解的内容却在不断增多,若按原先的教学计划,只能满堂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许多院校对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及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日常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教学手段单调,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建筑材料主要依托黑板和多媒体课件的授课方式。采用黑板加板书,传达的信息量小,课堂效率相对较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讲课的速度快,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如何采取多媒体和传统板书交叉使用,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直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平时的作业和测试较少。一学期结束,教师完成教学大纲上指定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虽然基本上掌握了基础知识,但并没有真正学会建筑材料课程的灵魂,即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使学生掌握了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学生缺乏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2.教材内容陈旧,教材建设不够全面

目前国内建筑材料教材主要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四校合编的《建筑材料》(第三版);湖南大学等合编的《土木工程材料》等。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1)墙体类材料,例如天然石材;(2)结构类材料,例如水泥、钢材、混凝土等;(3)功能性材料,例如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对于土建类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随意性。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土建专业覆盖范围的增加,且近年来各种材料标准和规范变动较大,实验方法也有所改变,现有的教材内容和教材建设方面都难以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求。

3.实验教学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传统的建筑材料实验均为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教师从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材料、仪器、步骤甚至计算公式都为学生准备好,学生只能来到实验室观看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根据指导书完成实验,甚至不需要提前预习,即使后来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而强制要求的实验预习报告,学生也是照葫芦画瓢,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传统的实验教学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薄弱环节。

4.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建筑材料主要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依据,这样学生会投入大量的精力放在应付考试上,而忽略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三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建筑材料教学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课堂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知识,重理论,轻应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收课本知识,引不起主动探索求知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对建筑材料课程进行教学改进。

1.明确教学目标,修订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制定如下教改目标:依据本课程应用型、实践性强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把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不断转变教学观念。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所以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应用性”这就使得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能做到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而不仅是简单的传授一些基础知识。然而,目前不少高校建筑材料教学大纲没能充分体现出这一特征。所以,明确建筑材料的教学目标以后,修订教学大纲,从而确定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改进建筑材料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2.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解决“讲什么,怎样讲”这个问题。现在大学生普遍缺少学习主动性,缺乏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想办法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上课“满堂灌”,下课“立马走”,要想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就必须“精心提炼”,即对多本建筑材料教材进行概括、总结,提炼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讲解;教师还要做到“舍得放手”,就是将一些简单的容易掌握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提前预习,自学掌握;对于一些扩展性的内容留给学生课下相互讨论,自主学习。这样既精简了课堂内容,又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2)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增加现场导入时教学和案例教学。

现场导入式教学以施工现场或其他工程实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此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讲授,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完成课堂理论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穿插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前沿案例,比如,某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破坏,要求学生就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不但能增强学生对建筑材料应用性的认识,而且能促使他们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从而在学习中感到一种成就感,这样就会提高对建筑材料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学到基本的原理外,还能够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讲理论而轻视实践,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建筑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复杂,需要学校投入经费,需要教师爱岗敬业、努力钻研业务,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政策的支持等。下面给出构建一种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具体方案:

(1)研制建筑材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编写建筑材料试题库管理系统,实现教考分离,对教学效果做出科学正确地评价,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研发网上学习系统,供学生在网上学习、测试和网上答疑。

(2)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师平时工作和科研经验,编写不同层次学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教材及部分章节的教学案例。同时积极引进国外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为实现双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学历、高素质、高效率的师资队伍。使教师队伍人员数量充足,年龄层次合理,知识结构科学,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4.传统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应该把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定义和案例材料及算法步骤等教学内容,可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具体形象的体现出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一些推理、证明等内容,最好用板书教学,这有利于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课堂上的内容。然而,多媒体教学的局限也很多,教师不能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快节奏。比如说一些定理的证明,理论的推导等相对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最好用板书把整个推导的思路展现给学生。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的优势互补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办法。

5.加强校企合作,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为了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需要,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要做到与理论教学同步,但是实验室建设经费的不足也是制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我们与社会建筑材料检测单位进行了校企合作,实现了双方的共赢,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我们的师生参与的企业的日常检测,企业人员也得到了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学校以企业为社会检测的项目作为设计性实验来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学生了解了学习改门课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6.改革考核和评价方式

期末考核“一张卷”的考试方式只是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掌握,难以把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建筑材料的考核方式应该是开放的、多样化的。专业不同所学内容不同,期末考核要分专业、分层次进行。为配合建筑材料的教学改革,我们决定期末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卷面成绩占50%,第二部分,实验成绩占40%,第三部分平时成绩占20%,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

多种考查方式的结合可让学生摆脱单一的应试学习,对于一些善于思考的同学,常常会在开放式学习中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方法、新观点,这些“新”东西往往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增加课堂讨论气氛。通过给积极发言的学生在平时作业成绩上适当计分,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建筑材料学习总结范文2

建筑学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虽然早已开始,但主要集中在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的案例应用还存在较大不足。各专业理论课程设计缺乏联系,无系统性,各自孤立地完成教学工作,有些课程设计工作重复,使建筑学专业理论系统条块分割,案例教学的应用性被大大削弱,不能满足专业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专业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建筑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应用性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有效整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使其接受较为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得到更有效的理论实践锻炼,并对所学课程的内容及其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建筑材料”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2.1“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建筑材料”是建筑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之一。该课程共包括32课时(16周),分26个讲授课时和6个实验课时。“建筑材料”课程结合结构和建筑知识,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从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上总体统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梳理材料知识。“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知识点分散。课程涉及材料几十大类、上百品种,经验性的知识也很多,难以在短期内凭记忆全部掌握。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对知识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抓不住重点,不能将繁杂的内容理出条理清晰的层次,学习难度大,效率不高,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2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1)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是以教学为目的,因此必然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建筑材料”课程的案例选择应该具有真实性、广泛性和针对性。以第五章节“砖石”为例,砖部分的案例选择以大师作品为主,注重砖的砌筑方式及其营造出的肌理,而石材部分的案例选择以常州本地的建筑为主,如新城首府楼盘的外墙干挂石材,以方便学生日后参观调研。

2)学生预习和教师展示案例。学生在课前必须熟悉课程内容。首先,按照教师要求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基本知识点,为课程内容做好铺垫;其次,对自己的阅读做相关的笔记和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一一列出,带着问题听课,为课堂讨论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将相关案例图文并茂地分类展示给学生,适当准备若干思考问题,以便课堂讨论。

3)课堂讨论。此部分是案例教学的重点部分,是区别于以往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教师展示案例结束提出教学问题后,学生可以在课堂分组讨论。例如,教师给出干挂石材的案例分析后,提出若干问题:干挂石材相比普通石材饰面有何优点,干挂石材的剖面图纸如何绘制,干挂石材的不足之处等。此时学生分组后各选一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分组讨论结束后开展集体讨论,选出几位学生提出问题,如干挂石材的讨论中有同学提出干挂石材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清洁和维护,干挂石材的造价问题等,然后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其中应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适当地给学生以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推动其主动思考,得出结论。

4)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就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一一总结归纳,得出关于某一种材料的若干特征,再结合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一一梳理材料的几种基本特点。

2.3教学成效

“建筑材料”课程使用案例教学法以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课堂沟通与交流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较大提高,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得到极大提升,对建筑节点设计也充满热情,这些对“建筑材料”课程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方式方法趋向多元化,例如上网找资料、现场调研等。

2.4现存问题

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案例的选择需要深思熟虑,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延展性,以便学生讨论,又不能难度太大;二是强调案例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理论知识,要将理论知识巧妙融入案例教学中。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3结语

建筑材料学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建筑材料;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068-02

近年来,在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培养出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比较多,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改的重点。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无论从教材的编写、讲授的内容还是教师个人的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本科教育的模式,并没有突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鉴于此种情况,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此大环境下,作者通过分析研究《建筑材料》课程的性质及其特点[2,3],结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精品(重点)课程建设的改革成果,谈谈对该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建筑材料》是工民建相关各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建筑上常用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质、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以及应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同时是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课程。

一、课程目标及教学思路

《建筑材料》课程总体目标是在掌握常用材料技术性质、特性、应用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具有对材料进行检测、验收的基本理论和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也为从事材料检测、验收、施工等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验基础。为此,作者结合教学经验及多次修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课程标准的经历,将《建筑材料》课程总体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大块。1.知识目标a.无机胶凝材料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b.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c.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配合比确定、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d.砂浆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配合比确定、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e.钢材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f.防水材料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g.其他材料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2.能力目标a.能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工程质量要求不同,合理选用建筑材料。b.能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送检。c.能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试件制作、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测、材料质量评价。d.能正确合理地填写、阅读材料质量检测报告单。e.能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并填写配合比通知书。因此,教师的教学思路应该与以往教学方式完全不同,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做到理论知识少讲、够用就行,增大实践教学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完全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

针对建筑大类专业高职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教学内容应各类材料的质量检测及工程应用作为重点,同时应酌情加入一些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4]。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来工作进入工作岗位,能应用建筑材料相关知识去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教材存在普遍问题,传统建筑材料水泥、普通混凝土、钢材等常用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占有的篇幅很大,出现的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教材对此都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达到及时更新。那么就需要校企合作,在教学内容上做出相应调整与补充,做到在讲授传统材料的同时,也要涉及工程中应用较普遍的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其一可以使学生们了解更新的材料咨询,毕业再工地上若涉及新材料、新产品,让学生也能很快上手工作;其二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

《建筑材料》课程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均以理论讲述为主导,试验操作为辅助。建筑材料类别比较多,知识点较分散,逻辑关系也不强,计算理论难懂[5],这使得刚走进大学学习的同学对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导致学生对该课程感觉枯燥,缺乏学习兴趣。深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教学方法不当起主导作用。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作者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总结,提出了以下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将“做”安排在“学”的过程中,利用校内“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实训室进行教学,边学边做,实现学做合一;二是将“做”穿插在“情境引领”教学设计中的“X+1”模式中,即当完成一个学习情境的课堂教学后,即停课进行该学习情境的仿真实训,实现大的“学工交替”循环。针对情境化教学提出贯穿理论和实训教学过程的工学交替“八步教学法”。第一步:创设情境,通过引入典型工程案例、创设问题等多手段创建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步:明确任务。让学生明确每个学习情境下的具体学习目标,以及完成该学习目标后应达到的岗位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学习目标与岗位技能目标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步:知识准备。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教学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室来完成这一教与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需要完成相关基础知识的准备工作。第四步:实训计划。由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训计划,并结合实训指导书将实训要求下达给学习小组。第五步:操作决策。操作决策主要是学习小组的组长根据实训计划分解安排每个学习组员的实训岗位分工和工作职能。这一环节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岗位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六步:动手实践。各学习小组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老师下达的实训计划。该环节即检验了各小组知识准备的情况,同时也锻炼学习成员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七步:三方评估。通过每个学习小组的自评、各个学习小组间的互评、教师最终的点评对学习质量检查,完成学习成果的检测。第八步:问题反馈。每完成一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小组和教师对此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教师协助分析,找出问题,纠正不足。整个学习过程可以逐步提高学习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场地

针对《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需要将授课地点从普通教室移至建筑材料实训室。首先,对于每类建筑材料学生都会有直观认识。其次,在讲解材料性质的同时,可以进行一些演示实验。比如讲解石灰的特性时,可以演示石灰加水后的放热和体积膨胀的特点后,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最后,针对高职教育的能力要求特点,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建筑材料》需要培养学生的材料检测能力,这就需要建筑材料实训室发挥教学作用,为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提供场所。

五、考核方法

本课程是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因此,课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为主的三方评价机制,即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结合工学结合的“八步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分组形式进行,在完成每个学习情境学习过程后,都需要由学生自己和组长对组员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占20%),然后由专任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训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过程性评价(专任教师占20%,实训指导教师占20%),最后再结合期末笔试成绩(40%)进行综合评价,得到课程的总评成绩(百分制)。六、结束语以高职教育的特点为主导,对《建筑材料》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改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虽然简单的一次教学模式改革不能取到青云直上的教学效果,它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摸索过程,需要所有从事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共同努力,才能让我国的职业教育向前迈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Z].北京:教育部,2006.

[2]蔡丽朋.建筑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赵华玮.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吴伟东,舒志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和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09(10):115-118.

建筑材料学习总结范文4

《建筑材料与构造》 项目驱动 工学结合

《建筑材料与构造》是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等专业均设有建筑材料与构造这门课程。经过近10年的教学努力,我们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摸索,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并按项目组成模块,确定“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置,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并加大学生的实训力度,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2009年,该课程评为深圳置业技术学院的校级精品课程。

一、课程设置

《建筑材料与构造》的课程性质是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其最直接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或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物的各部分组成,建立比较系统的建筑构造技术观念,并且能够获得综合运用建筑构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定位是从工作岗位出发,分析在相应的工作岗位所应执行的工作任务,通过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进行分类,然后确定课程门类以及教学设计实施。

二、课程教学

内容选取。《建筑材料与构造》这门课从设课之初就开始调研各企业专家,行业协会等,然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并通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又不断对课程进行修改,随时保持与市场同步。

在教学内容上,对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进行了整合,把建筑材料中的相关知识整合到建筑构造中来。在内容选择上面,我们采用的是“目标定位法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及岗位需求,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专业及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并对教材进行了必要处理。

由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建筑教材的相对滞后,使得仅仅依靠教材讲课已经跟不上市场的步伐,因此我们积极与深圳的各知名建筑设计院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并根据市场随时更新讲课内容。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遵循工学结合,满足需要,项目导向以及工作过程这四个原则。

工学结合,即将“工作”和“学习”两个不同事物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生通过工作的过程达到知识点的学习目的;满足需要即课程内容能够满足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项目导向即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以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工程项目为主线,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六大项目”;工作过程即将学习型项目工作任务化,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由于建筑构造是一门平台课,不同专业对于学习目标有些细微差别。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把课程分为三大模块,理论基础、理论运用、技术实践模块,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的需要选择不同模块进行教学,以达到施工图的设计或识读的目的。三个模块我们具体分为六大项目来分别进行操作,分别是基础、墙体、楼梯、楼板、屋顶、门窗。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上我们颠覆了以往的传统式教学,把六个工作项目基于类似设计行业的工作过程来组织的。我们把每个项目分解成项目引入、项目分析、项目布置、项目协作、项目展示和项目拓展等七个过程来进行组织的。如下所示:

项目引入,导入工程项目,阐述该工程内容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项目分析(技术分解),各工程项目中使用的材料以及相关理论知识体系。

项目布置,根据项目分析确定具体的实践项目确定(可以具体工程实例为题目)。

项目协作,小组交流、相互讨论,分工协作。

项目展示,实践成果展示。

项目审核,项目结束后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项目评价,形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组成三方评价系统。

项目拓展,课外实践项目,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及影像加深。

“项目导向”。下面以楼梯为例,阐述项目导向法课程教学,通过“项目驱动”为主线,自主策划、通过任务分解、使“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

项目导入,通过问题导引,情景设置,解剖建筑引进楼梯概念。

项目分析,然后通过技术讲解、图片、动画演示等手段简述楼梯的组成材料、楼梯的基本分类,楼梯的构造组成、钢筋混凝土楼梯的设计及细部构造。

项目布置,布置真实工程项目的楼梯设计任务,学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项目协作,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分析所需技术手段,然后进行分组讨论,解析,制定设计方案;教师将设计方案中的错误反馈给学生。这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反馈,学生最终解决技术问题,制定技术方案。学生根据反馈回来的设计方案,制定施工图纸,项目制作完。

项目审核,模拟设计院中校队过程,学生以找错的方式进行互评,最后教师审核设计图纸,总结性点评。

项目拓展,我们会给学生布置不同的楼梯形式如平行双跑、折行三跑楼梯、螺旋楼梯等,学生自己测绘,生成各种楼梯模型,带动学生理解不同的楼梯类型。这是学生的工作成果,通过自己动手,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楼梯的类型及组成。

四、评价体系

课程建立了以能力为中心的动态立体评价体系:六个项目根据其重要性各占不同比重,其中墙体、楼梯、屋顶各占20%,基础、楼板各占15%,门窗占10%。在每个项目中,又分为工作过程、工作态度、实践成果、技术知识四个方面。其中,工作态度包括学生的考勤,工作过程包括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职业道德,技术知识主要考核其理论知识,实践成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来进行共同考核,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考核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评价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能力培养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建筑都是一个团队协作的成果,因此在课程中通过完成老师精选的实操工程设计实例来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图的设计、识读,能够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的专业能力;藉由建筑构造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操作,获得的学习方法能力和工作方法能力以及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学、社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筑材料学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探索实践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地产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板块,土木建筑学在传统学科中脱颖而出,我们知道建筑离不开材料,放眼市场,建筑材料种类繁多规格各异,科学使用材料有利于高效作业,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随着建筑行业的需求对建筑材料课程做出改革,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验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创新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激发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从根本上培养技术过硬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此助力建筑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再进步。

一、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概述

1.课程定位。

为了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为市场培养合格的建筑人才是高校重要任务,随着地产经济不断引起市场震动,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风险同在,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更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利用专业知识与创新意识为社会服务。建筑材料学是土木建筑院校的基础学科,更是必修学科,材料作为建筑基础,在学习方面也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在实践中加强实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各类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了解在不同建筑环境中使用合适建筑材料,可见建筑材料学重视实验教学,并在重视的基础上做到加强。

2.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注重实践。

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理论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不断加深理解,但书面上的理解不代表能够实际运用,因此实验教学实践尤显重要,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并通过实验研究提升动手实操能力,此过程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见,加强实践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二、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普遍存在问题

1.理论课过多实践学时少。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建筑材料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超过30课时,而实验课则仅有12个课时,课时限制在教学中,学生只能从几个基础方面展开实验,例如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瓦砖、防水材料、钢材,其他方面只能从课本上获取理论知识,最终需要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

2.实验教学大纲多年不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地产行业不断开花结果,各类建筑材料应用广泛,相关添加剂、新型混凝土等成为现代建筑行业的主流,但由实验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研究材料,学生无法对新品展开实验,认知受到限制,不利于提高技术素质。

3.实验缺乏创新性。

近年来,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设计得到改革,相关综合性要求被写进教案,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的研究创新被激发,此举本是好事,但纵观实际情况,由于高校授课的老师较多,达到教学目标成为目的,学生在实验课上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大部分实验课只要完成验证就算合格,可见我们的实验课缺乏创新条件和创新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高校缺乏实验设备,对于一些高新设备更是见所未见,加之经费限制,创新在教学实验环节中成为空谈,难以实现。

4.实验课缺乏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对于建筑材料实验教学的考评形式相对单一,通常按照实验报告及平时成绩给出分数,实验报告的分数占成绩的60%,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几乎没有衡量标准,最终也没能在成绩中做出体现,这些不仅限制了课程自身的改革,更限制了学生了的学习热情,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上交实验报告后,教师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与学生沟通,指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学生体现的问题最终会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三、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因素

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建筑行业,我们对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目的就是培养更多适合当下经济建设的高端人才,地产行业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材料技术员需要有更高的水平与实际经验作业,传统的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实验教学做出创新改革,从调整教学模块到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将新技术引进实验中来,促进学生提升技术,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并学以致用。

建筑料材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按部就班的以课本为先,实验材料及相关设备都由教师准备好,实验课上教师给学生们演示,通过讲解让学生们明白实验步骤,学生以教师为模板,通过模仿实践,验证性的重复一遍实验过程中,几乎每个人的实验结果都是预设的,学生的被动状态使实验失去意义,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校验,创新能力也就谈不上了,这样的实验教学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改进实验课程已经成为各高校的研究课题。

四、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1.做好验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实验教学中,主要以书本中的实验课题为主,实验的方面主要是水泥、混凝土等,几乎没有涉及新型材料,目前市场上新材料越来越多,传统材料逐渐被取代被更新,我们的实验课程应在传统材料的实验课程中增加新材料的解读和认知,如增设高性能混凝土实验,除此之外在保证实验教学课时的基础上,还应该结合选修与必修的方式,将新材料做为选修课给学生接触新知识机会,当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疑问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尤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新兴材料,书本中没有介绍的部分,教师应予以补偿予以补充且指导学生自行学习。

2.提升实验课课时。

传统实验教学课时只占总课时的1/4,且实验较为分散,学生的知识体系不能很好得到完善,目前我们更应该有效的加强实验的综合性,一定程度上有计划的增加课时,如将传统的水泥、砂浆等项目配比成几个模块,分组实验,为学生营造复杂的施工环境,在试验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出假设,模拟国家标准要求学生进行检测实验,在此过程中,一旦学生提出问题或改进实验方法,在成绩评定上要给予加分或肯定,不断提升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创新性。

3.鼓励学生参与工程实践。

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能够轻松应对,此时教师应该提供课题或具体项目让学生参与,尽管学生知识储备尚欠,但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践能够接触不同的材料,根本上提升综合素质,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接触一些真正的工程设备,通过参与项目、完成课题,自豪感与积极性得到提升,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

五、结束语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各高校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应加快速度,对于传统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力争从根本上给学生创造更贴近实际的实验环境,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发光发热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杰.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开放模式的初步探讨[J].科教文汇,2015.

建筑材料学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园林材料课程 教学模式 方法探索

园林材料不仅仅是传统造园材料的识别和应用,对新型材料的使用和拓展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培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复合型园林人才的重要基础课,是园林工程专业从业人员达到“以艺驰技,以技创艺,技艺结合”这一高度的必备知识,贯穿整个园林行业。因此,对园林材料的教学则就显得重要起来。

市场对实践的加强和细化对园林材料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迫切性,传统的园林材料仅仅是在设计和园林工程中有片面的涉及,另一方面仅仅依靠建筑材料模式来教学方式范围单一,依靠室内材料模式的教学方式范围又小,可以形象的说,装饰材料在室内外,室内外在建筑中,建筑在园林中,因此园林材料有其独特的一面,教学方式也应有一定的发展。

一、园林材料课程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园林材料是指除去园林植物,水,土壤以外的造园材料。《园林材料》[1]是一门以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园林工程,园林预决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有别于单纯的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

(一)涉及面广

不仅包括基本的建筑材料,还包括室内装饰材料,既有园林的传统材料砖木石,也有现代材料金属,水泥,人造石材,也有新型的树脂高分子材料,还有环保型材料和可循环材料等。既要保证建筑的功能,还要具有造景的功能,既要有装饰效果,还要与周围环境有协调统一的特点。

(二)叙述性的内容多

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质,如组成,机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使用特点,景观效果等。自然物候对材质的影响,对人审美心理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选材的文化差异等。

(三)更新速度快

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和尝试,使得园林材料的范围也在扩大。不仅仅注重了环保和循环利用,也注重了景观营建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另外是随建筑和装饰行业的新材料的发展,园林材料也逐渐能吸取到新材料的引用。如:利用计算机制作假山,可以利用现代的材料定制假山等新技术。另外制作假山的材料不仅仅可以用原始的天然石材制作,还可以用玻璃钢仿制假山等。

二、园林材料教学内容特点

(一)园林材料应用特点

建筑材料主要从建筑结构出发来选择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结构等。室内装饰材料主要从屋内的各种不同的房间功能几家具来选择材料。都是以局部或单体的环境功能需求。

园林材料的特殊性在于使用的范围广,根据环境的特定来选择材料。可以直接选择天然的石材做假山和铺装,也可以加工后铺装。雕塑小品可以直接使用石材雕刻而成,也可以用木材,砖石,水泥或是金属造成。

他们最大的区别是,由于园林环境性质所决定,因此,园林材料中一部分是天然不刻意人工化的材料。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的特点

建筑材料的教学模式多以石材,木材,钢材,玻璃,水泥等单一材料为主线教学。室内装饰材料多以室内的部位和家具为材料的主线。

园林材料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造景工程方面:铺路材料,水景材料,假山材料等。二是以材料的应用方面:传统材料,现代材料,新型材料等

可以简单的总结说:建筑材料以结实耐用为主,装饰材料以装饰和环保效果为主,园林材料则是尽力以自然为主,还要保持长久使用,美观和环保等。

(三)材料课程的教学方式

材料课程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室内装饰材料都以理论教学为主,但高职类的学生确是要以实践为主为目标,因此继承传统教学的手法上也要有高职独特的教学手法。

目前材料类教学特点:填鸭式,实验课形式化,兴趣引入式,课堂讨论式,任务驱动式,实验样品,网络模式等有可取的如兴趣引入,任务驱动等[2],也有案例教学,实物教学[3],多媒体教学[4]等。但园林材料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体,它要与环境融为一体,要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因此还需要自身独特的教学模式。

三、《园林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

要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要求,就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由于不同于传统材料专业学习内容,因此也有一些不同与传统教学的模式来使用,有继承,有发展更有独特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的得到探索。

(一)理论教学模式

1)以点带面法

讲授时通过具体的材料识别和应用,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以材料为主线分类园林要素例如:石材的大类,一点就是石材的本质特点,如强度硬度和质感等特性。面就是各种石材在园林中可以做什么园林景观,花岗岩,大理石,砂岩能做什么园林景观,在园林中能做什么等。

2)突出重点法

以园林要素来分类材料:如在讲授铺装材料的时候,道路可以由那些材料构成,或者说是有什么路,打破一说道路一定是水泥或是砖铺成的单一铺装,除了砖石,混凝土,砂砾等的传统铺装,也有新型材料玻璃,瓷砖等的铺装及各自的景观特点。

3)对比法

在讲授雕塑小品时,如在驳岸用木栈道还是用水泥,用金属材料的除了保证功能要求外,他们的景观效果有什么不同,对人审美和心理的影响,对环保的要求等。

4)多媒体演示法

虽然建有部分的材料实物,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大理石:各省各地都有自己出产的大理石,还有国外进口的等,没有实物但用图片的方式可以迅速了解其特征。一些新型的材料还未用在园林上,但可以作为未来使用的材料以图片的方式推荐给学生。

(二)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训方式

(1)从文字到图像:以多媒体的图片来产生文字到实物外形和色彩的转化。

(2)从书本到实物:材料实验室照图索骥式的对照学习,把理论变成实物。

(3)从实物到实体:材料和工程实训场地实物分析材质的学习,把单体变成实体。

2)教学实训方式

(1)以材料市场的调查来分析和归类学习法(模拟采购主要材料的价格,规格和品种及应用等)

(2)以综合公园所有园林要素来分析园林材料的分类和使用。(根据调查市场调查的品种和规格与公园园林材料的调查可以估算大致的成本)

四、考核方式的探索

传统的考试方式是理论考试,疏于对实际操作的考核,因此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实验室材料的实物识别测试,实训场实物材质的测试,市场园林材料的调查分析报告,公园园林材料的综合应用分析报告等都可以作为考察考核的内容。

五、结束语

通过对园林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市场不断对人才高的实践要求的同时,也在改变教学的模式。另一方面随着建筑,化工等行业发展,不断的引用新的材料和技术运用在园林建设当中,因此,此课程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课程,与时俱进的课程,需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本文教学参考材料《园林工程材料识别与应用》易军.机械工业出版社

[2]郑贤忠等.高职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浅探.山西建筑.2010年12月.第36期

[3]孙翠莲等.浅谈《建筑材料》课程教学.21世纪高教论坛.2010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