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案范文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 科学发展
高职教育从无到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一些高职院校在摸石头过河的状态中前行,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传统教育教学的老路子;一些高职院校将主要工作重点落在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设备的添置及生源的增加上,对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改革重视不够,教改科研项目申报少,资金投入不足,科研时间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前身是中职或技校,管理者用管理中职的方法管理高职院校,对现代教育改革成果的推广使用落实不到位,这些都是高职教育教改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下半年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改项目研究,有些高职院校的项目实施研究已进行了几年之久,有些院校已经完成了特色专业的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果,总体而言,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袤。但是,相当一部分院校还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甚至使用中职的教育教学模式。虽然这几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改,在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改革上有了一定效果,但距离现代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教育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招生形势日益严峻。近些年,我国本科教育不断普及和扩招,高职院校不断增加或扩建,适龄入学学生数量的减少,使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生源质量降低,每一年都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完成招生考试院划拨的招生数量,有很多院校即便在最后的征集志愿环节也招不到几个生源。一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与该校的生源紧密相关,随着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一些高职院校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关闭消失并不是危言耸听。而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毕业生的达标度和就业率,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密不可分,唯有紧贴时代形势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避免关门的命运。
(二)校企合作的形势堪忧。个别院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和开展力度不够,缺乏相关体制机制的支撑,导致企业无法走进院校,学生无法走入企业。
(三)经济体制的转型及区域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默守成规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增减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毕业生质量等方面严重滞后需求。高职院校的数量和发展程度失衡,很多院校基础设施、师资等方面薄弱,特别是某些从中职学校转型而来的高职院校,很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点问题。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改中的实施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①。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所需求人才的技术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着,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着眼于企业的需求开展教学,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满足企业紧缺岗位的要求。实践证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无法适应这种改变,必须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适应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二)高职的教改提倡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取技能与知识,在做中学,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先进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推广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
(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将这些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获取最新、最先进的海量学习资源,是扩展眼界提高职业素养的一种崭新方式,为毕业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职业基础。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教学资源多元化、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使抽象枯燥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成效显著。
(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而且可以自我构建并学习知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促进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持续提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可以将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验实训进行有机结合,又可以节约教学经费。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高职教育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所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了高职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这一教学目的更好地实现。
三、高职院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主要手段
(一)保障资金到位,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顺利开展。
可以面向社会开设有偿的、具有职业技能特点的网络课程;高职院校的师资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相应的专业开展各种有偿的技能培训;面向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有偿开放使用学校的教学教育资源,比如图书馆、机床、计算机机房等;将企业请进校园或者将学生送到企业,为学校更好地发展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对用于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经费,院校相关部门一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此项经费的合理合法使用,为经费的真正落实保驾护航。
(二)加强并完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
1.科学地、系统地分配硬件、软件的投入,把握好投资的比例,保障整体效益的发挥。做好市场和专业发展趋势调研,保证在硬件投入上立足实际并能满足将来规模扩展的需求,软件方面应达到集成交互、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院校相关部门必须做好整体规划,逐项进行,避免经费重复投入。
2.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容忽视,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换并整合。
(三)拓展师资培训的途径,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现代教学技术类课程或者相关的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完美融合需要高职教师既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精通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又能熟练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运用于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落实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刻不容缓。在培训中,要求立足实际、明确培训目标,不断对培训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流于形式,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2.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培训,还要落到实处定期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以考核促进运用和提高,将现代教育技术当成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四)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有效运用保驾护航。
任何一种新教育理念在实施之初都不会太顺利,需要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机制,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考核,在日渐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
1.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明确中心职能。建立健全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领导体系,解决以往职能不清的问题。建立高职院校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合理、快速持续发展的实施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有序管理。
2.以评价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制定,要以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为考核标准,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否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为标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既是实现科学管校的目标,又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合理有效运用的保障。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改的有机结合和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序有效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囊括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相应调整和完善。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注释:
①刑建英.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1:9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并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S].2000.01.17.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35-150.
[3]陈阳,陈欣.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2):6-8.
[4]江海泉,刘静.对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东电大学报,2006,(3):41-43.
[5]王文苏.校企联合办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2):17-18.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案范文2
1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学加大了对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如建设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室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电子阅览室等现代教学设施。通过举办教育技术培训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内各类学校已经有较长时间,由于其种种优势,对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应用,使教师以语言、粉笔和黑板为形式的“满堂灌”,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以语言加网络化多媒体为形式的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形象化程度有限。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可以综合使用图片、影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形象生动地演示教学内容,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传统的教学信息主要依赖于书本教材和教师的积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获取各种信息资料的重要途径,同样各种教学科研数据库中可以获取大量的教学相关材料,丰富我们的课堂内容。
2 生物实验课程授课特点
2.1 实践性强,讲解难度大
生物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旨在系统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生物实验课程中,往往使用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作为实验模型,生物体的复杂结构及微小特征常常给课程的讲解造成一定困难。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或部分教学模型来辅助讲解,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往往会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产生一定的错误,影响教学的效果。这是实验课教学中较为困难的环节之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课件的制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图片、影片、动画等的运用将有助于实验课程中细节难点的讲解。
2.2 内容丰富灵活,重视创新
中学生物实验课程仅限于验证性实验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在部分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新性实验或者综合实验。目前许多中学已经开设生物学创新实验,在本科阶段就对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进行培养。创新实验的开展融多个知识点于一体,是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不同的实验条件,独立设计实验内容和方案。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调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创新实验对学生的基础和知识面也有较高要求,实验设计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科研资料,制定实验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中大量的科研论文以及实验实例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互联网中丰富的科研资料,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3 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课程中的运用
3.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结构等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定制出较为优化的教学方案。而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并不是简单的使用计算机进行课件设计、教学演示这么简单。现在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有计算机、投影仪的设备,但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应用就必然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当成了简单的多媒体演示。
在实验课教学的讲授部分大量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传统教学的延伸,运用多媒体系统进行实验课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直观性,还可以容易地讲授教学内容的难点。信息技术在思想方法上和实验课程有着相近的功能和内涵。实验课程在教学目的上强调理论到实践的转变,重视创作,强调动手设计,根据实际实验需要灵活选择技术方案。这同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的内涵不谋而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摆脱了单纯的教师教,学生重复的模仿方式,使学生能够容易地获取大量相关知识,根据实验目的灵活选择完成实验目的的方式,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了独立思考和设计的能力培养。
3.2 多样的教学内容,知识的良好载体
信息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众多不足,改变了知识的传授、存储和组织方式。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用图像、声音、动画、影响、文字等多种形式综合表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知识的存储和组织模式,互联网可以及时地获取丰富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访问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库,取得相关课程的最新信息。电子邮件、BBS以及视频方式可以快速地实现信息的沟通。
4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案范文3
关键词: 师范类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体系建设
新课改已经明确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步达到我国国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我国目前的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为中华民族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此项重任无疑落在广大教师身上。实践已经证明,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多快好省”地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将成为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肩负培养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务必探索出能适应新课改要求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体系,这是高等师范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现状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目前的教材是各师范院校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开发的,版本比较多,各有侧重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教材主要以模拟电子技术为基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视觉媒体教学、听觉媒体教学、视听觉媒体教学和部分综合媒体教学与教学设计等。这一时期的教材,主要介绍教学媒体制作技术和硬件使用维护。代表教材是杨鸿德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现代教育技术教程》1996年8月第一版。
二十一世纪后的教材,逐步加大数字技术的内容,有的教材对模拟技术的内容在介绍教育技术发展中只作简要描述,更多教材紧紧围绕教育技术手段的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兼顾有形物化技术和无形智能技术,部分教材强调无形智能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性,教学模块更加清晰。以张剑平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为例,该教材共分三个模块,即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
现有的教材体现:紧跟技术的发展,注重新研究成果的应用、强调实用性等特点。
然而在教学应用中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内容偏多且深度不够,部分理论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相重复,实践环节针对性不强。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组织
本课程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开设此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大学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有的学校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在高年级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多数学校的课时为54节。总体来说对本课程的基础课开设不够,显得此课的课时偏少,很多学生没有达到熟练应用的教学目标。
3.现有教师分析
目前,高校的现在教育技术教师主要是师范大学毕业的教育技术专业和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从高校又到高校,实践经验不足,对中小学的教学特点研究不够,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其他学科教师也会使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但对建构主义的理论的理解不够,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上,教师角色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员、传授者。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像书本上讲的那样先进,在教学效果上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不利于学生就业时的知识迁移。
4.实验条件和学习支持环境分析
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现代教育技术》属于公共必修课,涉及的学生比较多,很多大学的实验设备不足,特别是多数字媒体技术方面的实验,实验课开出率比较低。有的学校老师讲完“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模块后,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数码相机。
虽然所有的师范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但校园网的功能没有充分开发出来,没有很好地支持教学的功能。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学习资源建设。
二、对策研究
以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教学人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分别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进行描述。
为使师范生达到“标准”,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
1.加强教材建设
针对上面的分析,教材建设应遵循总的原则是:以“标准”为依据,紧紧跟踪新技术、新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突出实用性,加强实践环节指导。
(1)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详略要得当。应系统考虑支持的基础学科的内容,让其有一定的衔接性。例如,开设过《教育学》、《心理学》,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上,只需简要地介绍相关支持理论,引起学生回忆即可。又如开设过《大学计算机》,关于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操作技术、计算机网络组成、网络信息搜索、网络交流工具等方面就可以简略介绍。
加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能以建构主义的观点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2)改变传统呈现知识的策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实践层次上的学科,知识、技能、态度三种教学目标并重,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技能目标的培养。在编制教材时,可以借鉴高职高专教材的特点,即从“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传统方法转变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
(3)注重典型教学案例的剖析。目前有些教材上也有优秀教学案例,但多数没有进行评析,学生学习后看不出该案例的优点和不足。在教材中要加大教学典型案例的剖析力度,让学生加大练习,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要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设计出符合新课改目标的教案。
2.促使培训教师观念转变
现代教育理论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要求广大教师要转变一些观念,如学校观(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上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将成为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学观(教学应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验能力)、教师观(教师角色应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观(学生地位应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应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建构主体)、媒体观(教学媒体由原来的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学方法观(教学方法应由原来单纯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境创设、主动探索、协助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就能促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在决定教学效果中,无形技术支配有形技术。在培训教师时切勿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师培训不同的内容。如:教育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加强教育学专业,其他专业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学习,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最终使每位教师都达到现代教育要求的综合素质。在校教师都在积极应用现代教育的理论进行教学,让学生深受感染,从而认可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就业时的知识迁移,避免“小鸡下小蛋”的恶性循环。
3.教学组织兼顾整体性和有序性
现在,各师范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主要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还要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改变现代教育技术的培养单一模式,根据“标准”,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师范院校要成立一个“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研究小组,成员主要由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各师范专业教学专家共同组成。对“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案。此方案要符合“整体性”和“有序性”原则,在组织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时,严格把握住该课的重点和难点,避免多门相关学科的内容重复性。对“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在相关教材上要体现出来。
4.加强实验室和学习资源建设
技能的提高是靠学生进行实践而获得的,为了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该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学校领导要认识到,如果此课程开设得好,将会使学校所培养的师范生更有就业竞争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师范院校主要建设数字素材的获取与编辑实验室。其他实验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完成。学习资源建设是各所师范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校园网的教学功能的发挥不尽如人意。打开很多师范院校的网页,关于课程学习内容特别少。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时比较少,内容比较多,很有必要在本校的网站上建好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要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从学校领导到每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项课改的系统工程,只有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培养出符合“标准”的新时代的中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李玉斌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杨鸿德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教程,1996.8.
[3]张剑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4]黄荣怀等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5]许之民等.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重定位.现代教育技术,2009,(4).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案范文4
【关键字】主题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59―03
一 主题学习模式
主题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模式,它是以较大的主题作为整合课程的设计出发点,围绕主题设计跨学科的、由多样性活动组成的课程单元,在这些多样性活动组成的课程单元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独立或者合作地开展学习活动,获取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或者开展超越学科的探索活动,发展获取信息的技能,以及高级思维能力[1]。主题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式,将课程内容以主题或者专题的形式进行有机的组织,并以课堂讲授、操练与练习、探究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以资源和工具的形式为主题学习单元的各类活动提供支持。
主题学习模式汇集了革新教学模式的许多优点,概括说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 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课堂讲授,技能类的教学以教师演示加上机实验的形式开展,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对教学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评价以书面考试为主,辅之以教师对学生平时的考察,难以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客观的考核与评价。
采用信息技术支持的主题学习模式开展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特点,克服课堂教学受客观教学条件限制较大的局限性,通过以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以活动化和基于资源的形式进行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自主探究式、协作式等多种模式的学习。主题学习模式支持信息化教学评价,运用量规、电子学档、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表现进行全面的考察。
2 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主题模式的学习中,学习目标关注体验知识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题学习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与主题相关的任何学习材料,特别是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媒体形式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以及网络上丰富的信息,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2]。
二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这对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素质和技能,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高师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开展情况不理想。综合笔者主讲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现状和国内文献研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教学条件严重不足“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技能,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开发等。但近年来高校扩招,在校生激增,教学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对公共课性质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是无法开设上机实验教学,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培训。对技能类的教学只能采取课堂上教师演示甚至黑板板书讲解,课后由学生自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教学内容繁杂课程内容基本上是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浓缩,知识范围大而全,教学重点不突出[3]。
3 教学方法僵化授课对象是全校师范生,学生众多,教学多采取传统的集体课堂讲授方式,教学方法单一、僵化。
4 教学评价过于片面[4]课程采取的考核方法大多是“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期末理论考试往往占有较大比重,造成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拟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进行基于主题学习的课程设计,期望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入手探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技能在师范生中的普及和提高。
三 基于主题学习的课程设计
面向高师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相关技能,其中许多内容涉及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按照主题学习的要求,在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划分出若干主题单元,分别开展主题学习。
1 主题单元设计
笔者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的教材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杨世伟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该教材在介绍了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从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CAI课件、网络教育应用的几个方面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理论和相关技术。开展主题学习模式的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主题单元,确定各单元的教学内容,然后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表1为以《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为蓝本设计的基于主题学习的单元设计。
2 学习过程设计
主题学习强调学习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基于资源的主动探究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主题学习采用课堂教学加网络学习的形式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主题学习的过程设计如图1所示。
学习过程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板块,总共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展示学习范例,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接受学习任务。第二阶段,教师创设网络学习环境,包括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和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和自己搜集的资源开展主动探究式学习,也可通过平台与其他学生开展协作学习。第三阶段,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或者课堂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完成作品后上传网络教学平台。第四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总结学习的情况。
3 教学评价设计
传统的评价方式采取期末考试加平时考察的方式,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主观随意性强,又往往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难以真实反应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开展以学生为本位、与教学结合紧密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基础。笔者拟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主题学习开展信息化评价:制定评价量规,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开展学习评价。
(1) 评价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它通常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5]。采用评价量规可以避免评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能够从多重视角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图2所示为“多媒体课件开发”主题单元评价量规的一部分。
(2)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也称为同侪评价,允许学习者(包括自己)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将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有效改进和补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也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有效的考核作用。
图2所示为笔者采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开展自评互评加教师评价的教学评价结果示意图。评价流程为:1)学生上传作品。2)学生对作品(包括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3)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4)系统将综合评分与评语展示出来。5)学生依据评语来修改作品。6)再重复上面1-5 步。7)完成,得到最终评价。评价分值包括三部分:“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其中教师评价可设置权重值,最后总计成绩由这三部分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而成。
以上设计方案在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中试行。在教学开始前,由笔者构建Moodle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创建课程。教学开始后,按照教学计划分主题开展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与学习。所有的主题教学结束后,统计学生所有作品的得分,得到平均值,结合课堂考勤就是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一道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为了解方案的效果,在教学结束后笔者利用Moodle平台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88.2%的同学认同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有90.5%的同学认为采取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比传统教学更能够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且能对学习效果起到很好的监督与促进作用。
四 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领域之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本应走在其它学科的前列,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本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甚少。笔者希望通过这方面的尝试能够为推动相关研究,并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案例。相信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将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发展而更加广泛的开展开来。
参考文献
[1] 顾小清.主题学习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用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12:30.
[2] 余小爱.主题学习模式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小学电教,2007,1:66-68.
[3] 李明扬.《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9:64.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案范文5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9) 02―0039―0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不只是将教师应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明确地分“意识与态度”、“知识技能”、“应用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层面提出了标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指出了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核心能力,即:应用能力;整合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这无疑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作为省级精品课程,我们石家庄学院的教育技术公共课自1985年开设以来,就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际及改革意向谈谈基于《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 实验教学目标
结合《标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整合与创新。我们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验教学目标调整为:培养学生具有恰当应用教育技术环境与设备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设计和制作和使用投影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的能力;具有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能力;具有教学系统设计、信息处理和课程整合能力。
二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标准》,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具体实验内容包括如下四大部分:
1 常规媒体的使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教学特性,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的要求予以合理选择和利用常规教学媒体;掌握投影教材、录像教材等教学软件的制作与使用。具体实验内容可选择性安排:幻灯机、投影器的使用与维护;照相机的使用、照片的冲洗、放大;简单的摄像、录像、编辑等。
2 信息技术素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和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培养学生选择、加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具体实验内容可选择性安排: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获取与利用;各类素材的处理、加工于制作;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如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网络教室等)的了解与使用。
3 多媒体课件制作。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结合学科课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具体实验内容可选择性安排:PowerPoint;Frontpage或Dreamweaver;Flash;Authorware等。
4 教学设计。目的是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学生在日后学习与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恰当地、创造性地选择应用各项媒体和各类数字化资源。具体实验内容安排可可选择性安排:将一节中学课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走上讲台授课;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编写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这四部分中,“常规媒体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是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设计”部分则体现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和对其“学科整合”能力的重视。
三 实验教学实施
实际上,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课时和设备环境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内容体系具体安排起来难度很大。因此,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要质量之外,还必须在实验的内容选择、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以便为学生创造尽量大的实践空间和实践效益。
1 在制定课程内容体系时,突出核心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内容设置太多,不仅会导致学生负担太重,还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校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首先,确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生的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核心能力,然后围绕着核心能力来选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最终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课程内容体系。
在实际运行中,结合核心能力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对于必做的实验,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真实的实验环境中进行了解、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对于选做的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修,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当然,最好提前将选做的实验内容制作成电视短片放在网站上,供学生下载具体视频内容进行自学,效果会更好。
2 在内容选择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处方”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面向的是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异质性。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可以采用“处方式教学”,就是结合不同的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实验教学体系。比如,常规媒体的使用部分,对美术系专业来说,幻灯机、投影器和照相机在其今后的学科教学中应用机会比较多,可以适当多安排一些课时,因为这不仅是这些专业学生对这些媒体感兴趣,而且他们将来使用这些设备的机会要多;而针对中文等专业可以将摄像、录像、编辑部分多安排一些课时,因为他们将来使用这些设备的机会要多一些。多媒体课件制作部分,文科学生可以重点学习PowerPoint、Flash等;而理科学生可以重点学习Flash、Authorware等。当然,具体操作起来会有些难度,但这对学生来说却受益颇多。
3 在时间安排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有验证性实验,有综合性实验,又有设计性实验,这为实际操作带来很大困难。针对此,可以将某些实验内容延伸到课下。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在课上让学生了解软件的各项功能和具体制作方法,然后布置专题作业,让学生结合学科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下完成。这样既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4 在教学环境上,真实与虚拟相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内容必须进行精简当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个别专业或个别学生来说,有的实验内容又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有些实验尽管有条件开设,但却不能满足一人一套,而且有些设备又属于精密仪器,需要学生谨慎操作。因此,可以拍摄一些实验操作专题片,开发一些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让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在虚拟的实验教学环境进行预习,这样既可以节省设备资源,减少设备损坏率,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5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
任何学科的实验都没有像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验这样“杂”而“碎”,但又相互关联。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和学生演示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设备操作能力。而《标准》之后,课程整合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被提到重中之重,如仍单独采用这一种方法显然已有些力不从心。因此, “基于问题解决”、“基于小组协作”、“基于任务驱动”、“基于网络资源”、“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混合式教学”等可以有针对新地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特别是实验教学中。比如,信息技术素养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和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培养学生选择、加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启动”教学法,只需为学生布置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从网上查找信息,自己进行加工和处理,独立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在评价方法上,建立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检验过程,更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如何检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生的最终实践水平,特别是如何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一直是值得执教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同仁研究的课题。
前面已说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整合与创新。因此在考核中要想考出学生真正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就不能只是简单操作一下或出一个作品这样简单,无论是从内容上来说还是从形式上来说,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实践教学的成绩必须纳入到学生最终成绩当中,比例至少占到40%以上,才能充分显示实践的地位和价值。其次,在考核的具体内容上要多元化,一般应由影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教案设计方案等组成。再次,在考核的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可以笔试、现场操作、课外作业等方式相结合。另外,在评价标准上也应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起来。如此,不仅考出学生的真正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真正提高。
四 注重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师范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最终目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应用。因此,对师范生来说,上完现代教育技术课,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其“现代教育技术之旅”的开始,要想使学生完全掌握、领会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课部门应该与其他部门联合为学生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创造各种时机,并为学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实践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 开设与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有关的公共选修课
据调查,由于课时限制,学生学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后,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很不牢固,很快就会遗忘。而且,通过短暂的学习,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层上,很多地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针对此,我们鼓励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老师开设与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有关的公共选修课,比如《摄影技术与艺术》、《影视技术与艺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艺术》、《中学课改新理念》等等,以使其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2 举办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
要想使学生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还必须为学生创造各种运用教育技术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具体可以与教务处等其他部门联合举办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如:与教务处及各专业联合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多媒体讲课技能大赛” 、“教案设计大赛”等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3 将教育技术作为一条标准纳入到优秀实习生考核中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不仅是对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检验,更是对他们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教育的继续。在此期间,可以和教务处以及各专业通力合作,将教育技术作为一条标准纳入到优秀实习生考核中,使学生在转换角色的同时,能够尽快将自身已经掌握的教育技术技能恰当而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将教育技术转化到实践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自信心。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突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而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抓好目标、内容、实施、环境这四个环节,从而保证“培养学生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整合与创新”这一总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行(试行)[EB/OL].
[2]刘雍潜.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07) .
[3]苗逢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内容解读与实施建议[J].人民教育, 2005,(Z2).
[4]张炳林,杨改学.对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思考――基于CETS的公共课内容规范探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06).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 素质培养 重要意义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高等院校的教学设备也趋于科技化,高等教师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够很好地使用教学设备。传统的教学能力已经满足不了现代高校的教学需要。并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也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向高校教师提出了掌握这样一种能力的新要求。高校教师只有掌握了这样一项能力,才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如果高校教师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素质,那么对于促进高校教育机制改革、创建创新型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重点的探讨高校教师如何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以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科技设备在高校的应用,向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只有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高校教学任务。所以,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极其有必要的。
首先,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现代教学设备提出的新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充实了大学教师的生活,同时也完善了教师的授课方式。通过计算机进行授课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案的完整率,而且也能够提高教学的速度和教学的效率。但是,计算机的发展也向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只有掌握了这项技术,高校教师才能够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才能够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点发挥出来,才会更好的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极其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才能够胜任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近些年来,教育部将教学目标定位在素质教育上,从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都是如此,但是纵观我国的教育,由于选拔人才制度等的限制,大多数教育机制还是延续以前的应试教育,不少高等院校也是如此。应试教育只会固化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进了高校素质教育的进程。现代化教学设备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就学习到很多外界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全面发展是极其有利的。而高校教师则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那么就要求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只有充分掌握了这项能力,高校教师才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才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者,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高校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逐渐出现脱节现象,教育后的结果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逐渐严重。那么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重新审视社会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变化来制定教学目标,促使经过高等教育后的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若要减少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单靠高校教师的人工调查和判断是不可行的,必须要充分依赖于现代科技。高校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探索社会需求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就能够制定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保证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把握住社会的需求动态,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最后,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如今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技术是不断变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高校教师不像中学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可以长时期的不改变,高校教师不能够这样。高校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教学模式是最新的,自己的教学内容是最新的。因为高校教师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与社会需求和未来就业相互挂钩的。如果教学模式不对,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高校教师不仅是授课,更是传道,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所以高校教师必须比学生更早的掌握现代科技的使用方式。也要时常进行思考,进而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和培训培养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的未来教学,才更有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现状
我们之所以要讨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在普及率等上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高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不足。与中学教学相比,高等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设备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主要依赖于多媒体,基本上所有高校教师都是选择多媒体上课,所以不少教师就认为学会了多媒体也就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其实不然。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就是制作幻灯片之类的作为课件。在幻灯片上面基本上是插入简单的文字、图片和动画,其实这并不能够说明高校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将自己的课件做得利于学生吸收,幻灯片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及能够反映出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内容,才能够说明幻灯片是合格的,是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要求的。不少教师在这个方面存在误区,认为会做幻灯片就是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其实做出一个合格的幻灯片才能够证明其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其次,高校教师缺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指导。现代教育技术也是近些年来刚提出来的,并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而高校教师虽然基本具有高学历,即硕士、博士毕业,但是他们的教学思想仍然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即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教,而不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传道授业,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表明,填鸭式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育,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素质教育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生活技巧,锻炼出真正的生存能力。社会需要的是实践人才而不是理论人才。所以高校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将学生放在学习的重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培养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最后,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掌握不够。高校教师不像中学教师一样,以教学目标为主体,高校教师还要致力于科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所以没有较多的精力放在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上。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掌握不够。即使学校专门组织高校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也不能够引起高校教师的重视,培训的结果也是失败的。心理上的不重视加上行动上的不支持,导致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掌握不够。这也就进一步影响到高校素质教育的进行,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只有从心理上改变这种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三、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提出更加坚定了高等院校走素质教育的道路,同时也促使更多的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科技的高速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很多院校存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彻底等问题,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方案。
首先,学校要多举办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课程,培养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素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与其让教师自己摸索,不如学校主动组织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课程,这样既有利于高校教师掌握理论知识,也便于高校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技术概述、学与教的理论、试听与传播理论、教学设计等等。这些基本理论都要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而且培训之前还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让高校教师从内心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相关的实例,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够向高校教师真实的反映出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才能够让教师明白他们的差距。
其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理论的学习是前提,技能的掌握是关键。当教师从内里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理论知识之后,要进行技能的培训。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够确保培训的成果。学校应聘请专门的讲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进行培训,通过大量举例以及实物展示和高校教师自我展示等形式向高校教师传授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多层次不间断地确保高校教师掌握这种技能,并且在后期的课堂中监督教师的技能使用情况,对于操作不当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技能的掌握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向高校教师重点说明其重要性。
最后,建立监督机制和政策机制,确保高校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监督机制和政策执行机制是对高校教师的一种督促,没有制度就不利于一项政策的执行。由于高校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所以即使受到培训在日常教学中可能还会带有传统教育观念,所以学校应当不定期的对高校教师教学情况和教学方式进行检查,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顺利运行。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培训成绩和日常执行度列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与教师的评奖评优及职务晋级相挂钩,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达标设定一定的标准,对于不达标的进行相应的处罚,这样就能够确保高校教师坚定不移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四、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它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计划,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调查显示,高校教师之所以对现代教育技术存在误区,主要是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规律认识不清造成的。只有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规律,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才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充分掌握这种能力,以至于帮助其很好地应用于高校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蓝振师,韦容. 如何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3).
[2]何泰伯. 论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