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老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老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1

行业薪资调研报告范文(一)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 政府 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 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XX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20**年 统计 ,()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 劳动 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研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研,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 医疗 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 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 科技 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行业薪资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市总的有关要求,区总工会于近期通过问卷调研、随机访谈等形式对全区职工工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根据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研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0份,涉及餐饮、纺织、电子通讯等8个行业,其中餐饮业60人,占调研人数的22.2%;纺织业10人,占调研人数的3.7%;服务业52人,占调研人数的19.3%;建材行业20人,占调研人数的7.4%;批发零售业46人,占调研人数的17.0%;铁路电气化40人,占调研人数的14.8%;电子通讯业8人,占调研人数的6.7%;其他行业24人,占调研人数的8.9%。

一、基本情况

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其中,签订的92人,占调研人数的68.1%;未签订的43,占调研人数的31.9%。

2、工作岗位情况。其中,一线工人88人,占调研人数的65.2%;辅助生产工人8人,占调研人数的5.9%;技术工人16人,占调研人数的11.9%;一般管理干部7人,占调研人数的5.2%;其他岗位16人,占调研人数的11.9%。

3、月工资收入1500元以下的35人,占调研人数的25.9%;1500~2300元的81人,占调研人数的60.0%;2300~3200元的19人,占调研人数的14.1%。

4、在调研中,132人的月工资发放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占调研人数的97.8%。

5、在所调研的人中有131人了解自己的月工资额度,占调研人数的97.0%;不了解的4人,占调研人数的3.0%。

6、在调研中有123人对自己目前的工资收入水平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调研人数的91.1%。不满意的12人,占调研人数的8.9%。

7、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有38人,占调研人数的28.1%;部分缴纳的54人,占调研人数的40.0%;没有缴纳的43人占调研人数的31.9%。

8、关于《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调研种,非常了解的4人,占调研人数的3.0%;知道与知道一点的为44人和79人,分别占调研人数的32.6%和58.5%。

9、认为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有很大作用与有一些作用的分别为47人、46人,分别占调研人数的34.8%、34.1%。

二、调研结果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

1、在调研者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占68.1%,说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有一定成效的。但从比例可以看出,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是很高,还需我们加大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力度。

2、调研中,月工资发放有97.8%达到了最低工资标准以上,说明我们的监管力度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3、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情况,全部缴纳的占28.1%,说明社会统筹有关要求还没有达到全覆盖,这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

4对《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的调研中,非常了解的占3.0%、知道的占32.6%、知道一点的占58.5%。说明我们的宣传还不到位,法律法规还需要继续普及。

养老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15111108128”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实施情况,推动工作健康发展。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及袁家庄街道办和长角坝、岳坝镇,采取阅资料、听取汇报、走访了解、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自2011年7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业务主管部门和各镇办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5年底,全县参保18280人,其中参保缴费13607人,享受养老金待遇4665人,参保率99.5%,实现了参保人群全覆盖和应保尽保。积极推行涉及农村的其他养老保险制度,认定曾在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农村接生员、农技员、兽医员、水利水电员、林业员、电影放映员等岗位工作过的农村籍人员(特定人员)10大类1073人,对符合条件的459人发放了养老补助金;建立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财政专户缴费资金超过1500万元,为符合被征地农民各种人员发放养老生活补助920人14万余元,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助304人53万元,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人社局长、财政局长为副组长,由人社、财政、公安、发改、民政、国土等部门组成的佛坪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隶属于县人社局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5个,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各镇调配1--2人负责经办业务,各村(居)委会明确了1人代办有关参保业务,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管理和经办的组织平台。

(二)强化宣传,引导参保。一是经办中心工作人员和镇(办)、村干部进村入户,召开村民会议,送政策上门,面对面宣传养老保险政策,让群众了解政策,五年来先后组织政策宣传进村入户3次,发放宣传单2万余张,发放宣传袋6000余份,发放宣传年历7000余份。二是设立政策咨询电话,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解决疑难问题1000余人次。

(三)密切协作,合力推进。一是主动服务。工作开展初期,县人社局与镇经办人员,会同村级协办人员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参保手续,方便群众参保。二是协作配合。结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分布面广、居住分散的特点,县政府将信用联社作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开户行,为参保群众领取养老金提供了便利。三是加强经办稽核,在收费环节上做到人、票、款相符,代办员收取的现金必须在3日内缴到经办中心银行专户,确保了养老基金无差错、无遗漏、无损失。

(四)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一是建立了县、镇(办)、村三级工作机制。县有经办中心,镇(办)有经办人员,村有协办人员,并对其进行省市县各级政策业务培训100余人次。二是建立了工作考核机制。县政府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严格实行奖惩。三是制定了《佛坪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细则》和《佛坪县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暂行)》,明确了基金筹集、个人账户管理、养老金待遇、转移投保与制度衔接、基金安全管理、业务经办管理服务等监督机制和工作流程。四是建立工作专网信息系统和AAA级档案室,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经办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常态化。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展有序有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一)政策宣传不深入,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宣传的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少数群众对政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导致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一是部分镇(办)、村、组干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主动性不够,学习了解政策不深入,对政策、经办规程宣讲不深入、不准确、不到位,程序上不够便民。二是群众认识不足,不愿交或少交保费,缴费档次偏低(选择缴费100元/年的占94.47%,200~300元/年的占3.94%,400元/年以上的仅占1.58%),特别是16 --45周岁的群众,对新农保政策存在模糊认识,感觉繁琐、麻烦认为新农保领取待遇低,缴费时间长,觉得养老问题遥远,等到年纪大些再参保,多数群众只想交够15年,不愿长年限缴保费,怕政策变化和参保资金安全等问题,致使参保缴费档次偏低、年限偏短,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应偏低。

(二)经办程序较复杂,参保权益知情率不高。一是部分制度规定在办理、操作时程序比较复杂,特别是在办理申报手续时,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常年不在家,委托家人和亲朋代缴费,容易错造成失误、遗漏、矛盾、脱保等问题,参保率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参保对象对个人权益知情率不够,各村民委员会、居民小组虽然对个人参保信息进行了张榜公示,但存在老百姓不注意看或看不懂的情况,导致自己对自己的参保缴费信息模糊不清。

(三)基础建设较薄弱,经办人员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增加,经办工作业务量急剧攀升,对具体经办人员素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仅有6编6人,工作力量不足,加之办公地点较偏僻,群众办事不方便。各镇(办)虽明确了l至2名经办工作人员,但不是专职专岗,工作调换频繁,人员不够稳定,导致工作有时出现脱节现象。村级代办人员多数年龄偏大、业务水平低,且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工作方法简单,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四)工作进展不均衡,个别征缴力度需加大。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城附近的镇办参保情况较好,偏远镇参保情况相对较差。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业务主管部门和各镇办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一是组织好村组干部的政策培训,使其带头缴纳保费,带动群众积极参保。二是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基础上,突出宣传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改变照本宣科灌输式的宣传方法,增强针对性,确保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促使形成“动员群众参保”变为“群众自愿参保”的良好局面。

(二)简化工作程序,不断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县经办中心要逐步完善养老保险缴费、基金运行、信息管理等制度,加强指导,做到上情下达,上下结合,强化基层服务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缴费机制,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增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降低业务运行成本和风险,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研读,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为群众着想,简化参保群众在开设账户、参保缴费、正常递增养老金标准、领取养老金和死亡认证等环节的相关程序,努力为参保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养老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3

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日趋严重,养老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采取便捷、舒心、稳定的养老方式是各级党委政府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工程。桃源县共有老年人口21.3万人,占总人口21.6%,其中城市老年人口2.9万人,农村老年人口18.4万人,失能老年人数1万余人。可以说,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此,我们组织部分代表就如何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一定的初浅思路,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1.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逐渐形成。近年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认证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为90%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7%的老人提供社区服务,为3%的老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如桃源县乐怡园养老服务中心就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居家和社区养老项目,该中心积极探索适合桃源本土特色、为社区五保、孤寡、困难等老年人开展了助餐、助洁、助医等系列上门延伸服务活动。

2.

各类补充养老项目有序推进。突出推进了以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屋为主的养老项目,2018年建成日间照料中心7个,2019年建立日间照料中心5个,建成了67家农村养老“幸福屋”,现如今全县敬老院占地面积达到260亩,建筑面积达到5.3万平方米,实现了每个乡镇达到了

1-2所敬老院的目标,有效的为所在村(居)的留守老人提供健康保健、心理咨询和文体娱乐等服务。

3.

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面铺开。为贯彻落实省市要求,我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实施。目前,已建立了老年数据库,对全县高龄、失能、贫困、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了大摸底、大排查;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朝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方向大力发展。

(二)存在突出问题

1.

政策支持力度有差距。一是补助标准低。尽管2016年出台了17号文件,但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标准还较低,离市政府文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护理员特殊岗位补贴制度没有实施。二是补贴范围窄。目前只对县城规划区内社会力量举办的、经县民政局验收达到国家运营标准的养老服务机构实施运营和床位补贴,全县享受补贴的只有一家。三是政策支持欠缺长久性。目前补贴政策只管三年,并且只补贴民办养老机构,造成部分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力运行,近年来投入建设的15家养老服务示范点,现在运行的只有7家。

2.

养老资源利用率低。一是敬老院入住率低。我县目前有41所农村敬老院,总床位2400张,入住五保老人不足1100人,床位使用率不到50%。二是敬老院整合效果差。提倡将全县老、旧敬老院进行关停整合,对场地、设施较好的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转型升级,但收效甚微。三是敬老院管理服务不到位。部分敬老院管理、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本着多1人不如少1人的原则,不愿接受社会老人入住。

3.

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县探索了以公办敬老院为主、民营养老为辅、日间照料和农村幸福屋为补充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但这些项目建设与服务范围还是在初级阶段,民间资金投入没有积极性,民营养老模式发展缓慢,实质上的健康养老体系还没有形成。

二、关于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建议

为不断提高我县社会化养老水平,促进我县健康养老事业加快稳定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

提升组织推动力度,提振发展信心。一要建立组织机构。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二要建立考评机制。将养老服务纳入县、乡镇(街道)、县直单位责任制,加强督促协调,确定各成员单位在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改造、项目建设的职责和责任。三要建立议事制度。对社会力量申请兴办民办养老机构的实行一事一议,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降低准入门槛,精简行政审批环节,建立“一门受理、一并办理”的并联审批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2.

规范养老扶持政策,留住各方人心。一是统一运营补贴。按照自建床位数核算补贴标准。对接收“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优抚对象、空巢留守老人、低收入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人员的民办养老机构要重点保障,实行购买服务,确保供养机构“不吃亏”。二是统一护理员岗位补贴。护理员是特殊岗位,要在保证持证上岗的前提下,切实落实他们的岗位待遇,补助标准实行自然增长,按时提高。三是统一补贴范围。养老机构补贴的范围应扩展到全县所有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非营利性、营利性养老机构可分级补贴。由城乡社区举办的日间照料中心、城乡医养“健康屋”、城市“宜老自助屋”、农村“互助幸福屋”等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及养老服务设施实行定期补贴,确保长久运行。

3.

有效整合利用资源,推进一体化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使各方资源优势互补、合理配置。一是优化政府敬老资源。要建立完善的乡镇(街道)运作平台和支持系统,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尽快整合基层民政、劳动、卫生、旅游等公共服务资源,对社区老人实行免费开放,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功效。二是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要完善部门结对帮扶制度,鼓励辖区内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提供适当的资金、场地、设施等,并定期开展保健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积极开展项目化签约承诺制服务,向资质高、信誉好的社会服务机构购买老人日常必需服务,拓宽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面。

养老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4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学习实践活动推进有序。一是组织机构健全。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付瑞成为组长,副局长向琼为副组长,其他局领导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学习实践活动日常工作。与此同时,局属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由各支部书记亲身挂帅,全面负责抓好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二是工作制度完善。根据要求,印发了局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各阶段工作要点,明确了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同一领导、分管领导谋划推动、办公室协调推进、各单位具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并建立了情况交流、工作例会、信息报送、资料回档等日常工作制度。三是督促检查严格。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已组织召开工作例会10次,对各单位开展指导检查4次,确保各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规定动作都能做到位、自选动作都能创特色。

(二)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学习实践活动方向明确。一是科学设定实践载体。牢牢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服务企业、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构建*”为实践载体,努力打造人民满足服务型机关,切实提升机关服务品质。二是坚持突出活动重点。把局机关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和局属单位班子成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活动过程中,局党组班子成员和局属各单位班子成员带头撰写或牵头完成调研报告10篇,开展宣讲和上专题党课10余次。在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局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共撰写学习心得140多篇、读书笔记120余万字。三是始终捉住关键题目。围绕影响和制约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题目,集中精力重点解决服务理念、服务效能、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题目,着力破解困难、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注重引导、强化宣传,学习实践活动氛围浓厚。一是及时进行动员部署。自全县召开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以后,我局及时召开局党组会议,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专题研究部署。3月30日,召开了县劳动保障系统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对全局学习实践活动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和部置。会后,局属各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也相应制定了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并及时召开各单位动员大会,从而确保了全局系统学习实践活动思想发动及时、全面、深进。二是全方位加强宣传。我局已累计制作了局学习实践活动宣传标语、站牌10条(块),编发学习实践活动宣传稿件140多篇,其中被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采用17篇,被*日报、*商报采用54篇,在*电视台6次报道了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经验做法。此外,在《中国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杂志上刊登5篇,有48篇宣传稿件被市级以上各级信息网站采用。

(四)紧贴实际、大胆创新,学习实践活动特色鲜明。对劳动保障部分来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大特色就是提升机关服务品质,为企业、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此,我们从五个方面进手:一是细化工作安排,推进活动开展。按照县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同一安排和部署,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进行细化分解,并对每周的活动提出了具体的时间、内容和活动要求,以指导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出成果、见实效,局党组对关注民生的服务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劳动保障政策、指导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等4个具体题目逐一建立了整改落实台帐。每个台帐均明确了整改题目、整改责任领导、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限、具体整改措施和整改目标。二是承诺办好“八件实事”。即结合本县实际出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加大农民工培训转移和就业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解决好城镇居民医保惠民题目、转变服务方式和工作作风、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加强劳动仲裁调解和执法维权工作、积极对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并将落实八件实事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八件实事”现已全部落实到位。三是建立重点规模企业联系制度。对26家重点规模企业,建立了劳动保障联系制度,明确联系工作职责。联系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局班子成员及股室负责人、局所属单位班子成员等,每人联系1个规模企业,并将联系企业工作与机关效能建设挂钩,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内容。切实为促进企业发展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与员工构建*稳定劳动关系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四是开展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再造。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加强服务窗口建设,规范工作行为和服务标准,简化办事手续,优化办事流程,审批前移,服务下移,实行公然办公,交叉办公,联合办公,对局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服务流程再造。共清理23个行政审批事项,凡属县级审批的事项,办理时间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范围内一律缩短60%以上,窗口直接办结率达到了90%以上。五是创新案件调处手段。在调解仲裁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和劳资矛盾部分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开展劳资矛盾排除活动,使劳资矛盾萌发在基层、处理在基层、消化在基层,对发现企业在劳资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题目,我们及时以建议书形式向企业作出提醒,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努力为企业运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精心设计、确保实效,学习实践活动载体丰富。一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调研活动。利用一周的时间全面深进地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由局班子成员和局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局机关和所属单位党员干部参加,共分9个调研组,深进到5个村、16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外地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每个调研组调查走访10个农户或10名员工,深进实际了解老百姓、农民工、企业员工和服务对象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需求和愿看,并形成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二是多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深进基层等形式,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企业负责人、县委督察专员、部分行风监视员、退休老干部和个体工商户、以及服务对象对全县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征求群众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满足度的测评中,群众满足度达到了100%。三是竭尽全力支持服务企业解困。劳动保障部分力排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企业抱团取热,共克时艰,积极研究对策,采取稳岗、扶智、减负、问效、协作、便民等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全面落实社保费降低费率政策,及新一轮促进就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减负近600万元,帮组企业度过难关。四是开展“十佳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广泛宣传全县城乡劳动者在转变就业观念、开拓就业之路、大胆创业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全面展示城乡劳动者奋发向上、发奋图强、锐意进取的时代风采,引导全县求职者树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劳动者走上创业之路,进一步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努力在全县形成支持、关心失业职员及再就业工作的浓厚氛围。五是开展“发展环境改造年”活动。结合部分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五查五改一清理”的工作措施,确保“发展环境改造年”活动取得实效。即查工作流程,改进办事环节;查行政审批,改进治理机制;查执法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查节约意识,改进行管措施;查作风建设,改进部分形象。清理审批项目,力求不漏不错。

二、主要成效

通过开展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熟悉水平明显进步,影响制约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突出题目得到有效解决,推动了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深进开展。

(一)思想共叫形成到位,理论水平得到进步。我局党员干部普遍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熟悉,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同程度转变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对事关劳动保障工作发展全局的重大题目形成了基本共叫。大家体会到,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打造人民满足服务型机关,让科学发展观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扎下根来,使之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从政准则和行为规范。具体要做到:按照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

理念;按照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把宗旨意识、民本意识贯串于劳动保障工作全过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超前谋划劳动保障事业,着力避免片面发展、盲目发展、只顾眼前发展等倾向;按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要求,正确熟悉和妥善处理劳动保障工作中的各种复杂关系;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劳动保障部分良好社会形象。

(二)突出题目基本找准,整改落实已见成效。我局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认真查找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题目,累计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18条次。经整理研究,共梳理出四个方面题目,并深刻剖析了这些题目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落实了具体限期整改落实事项。尤其针对其中一些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够解决的突出题目,我局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取得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如为有效应对严重的就业形势,及时推动出台了新一轮促进就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降低社保费率为企业减负、小额担保贷款推动创业等一系列政策;为进步城镇居民医保待遇,在不增加参保职员缴费支出的条件下,对城镇职工医保政策及时进行了调整,即进步报销比例,建立大额统筹和门诊个人账户制度等。

(三)发展思路切实清楚,体制机制得到完善。由局领导牵头,各有关业务股室、局属单位负责人参与,采取深进实际调研、召开座谈会、赴外地学习考察等形式,确保调研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我县劳务输出情况的调查报告》、《解决企业用工瓶颈题目的对策及建议》、《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对我县农村人口养老保障题目的几点思考》、《创新思路、妥善解决特殊人群老有所养题目》等一批调研成果,并分别被县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集《探索与思考》、县推动科学发展征文集《建言与献策》、县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集《实践与启示》收录。同时,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撰写了《县劳动保障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制定了《县劳动保障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明确了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主要举措、工作事项、时限要求等整改内容。依据这些成果,推动出台了《关于印发全县“十佳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方案的通知》,研究拟订了《*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暂行办法》、《*县举报冒领骗领养老保险待遇奖励暂行办法》,参与拟订了《关于扶持创业扩大就业有关题目的通知》,出台了《*县“农民工帮扶行动”实施方案》、《局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职责》、《关于建立重点规模企业联系制度的通知》、制定和完善了《机关治理制度》等,从而使得劳动保障体制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此外,进一步完善了接待、督查考核、财务治理、学习培训等制度,促进了机关内部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四)工作效率显着增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在学习实践活动的强力推动下,县劳动保障局坚持以服务民生保障为主线,以改善民生结构为重点,以进步民生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劳动保障事业。今年以来,按时完成或超进度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1.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显着。1至8月,全县完成城镇新增就业职员3350人,占计划3800人的88%;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8110人,占计划8000人的101%;城镇下岗失业再就业职员1230人,占计划1500人的8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3人346万元,实现新增创业210人,带动840多人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开展“*县十佳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对评选推荐出的20名创业之星候选人在县电视台展播,并通过*在线、*政府门户网、移动、联通和电信等平台进行全民投票。共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0场次,400家用人单位进进人力资源市场或委托招聘,提供岗位15000多个,促使8100多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有2320名返乡农民工实现了县内再就业。支持9家企业解困资金达110多万元。为926人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82万元。组织在岗培训11期,培训企业在岗职工2055人。

2.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有新突破。全县社会保险扩面9468人次,占年计划6200人次的153%,比上年同期8475人次增长11.7%。其中:养老保险5610人,占计划800人的701%,比上年同期1839人增长2.05倍。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6%。全县累计征收社会保险费20500万元,占年计划10770万元的190%,比上年同期6341万元增长323%。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23808万元。二是妥善解决特殊人群老有所养题目。做好特殊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组成工作专班深进全县各个乡镇,对离任村干部、清退民办教师和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离岗的地方聘用干部和乡镇企业职员、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职员等六类群体调查摸底、申报登记、审核审批参保,办理参保手续。近5000人特殊群体参保,征缴进库养老保险费8000余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三是出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费治理暂行办法》和《城镇居民大额医疗保险治理办法》,进步了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层次。四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积极开展调研、学习和鉴戒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拟定了《*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暂行办法》,并于8月25日经县政府办公会议讨论议定,现已开始实施试点工作。

3.社会化治理服务水平不断进步。一是社会化治理服务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我局以滨湖社区为试点,以退管场地建设服务品牌为抓手,重点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内容全面开展退管服务工作,深进研究企业退休职员纳进社区治理后工作开展的瓶颈题目,努力做好市级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在社区退管活动中心,建有图书室、会议室、娱乐室、健身房、退管服务工作办公室等各类活动场所,各项治理制度逐步规范,有看年底达到市级示范社区的目标,将为*社会化治理服务工作探索出自己的路子。二是“双百”发放成果得到继续巩固。1至8月共为企业、机关事业离退休职员发放基本养老金6969万元,均通过银行实现了社会化发放,按时足额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保持百分之百。三是调待政策全面落实。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2009年企业退休职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广泛宣传调待政策,落实发放资金。全县共有4253名退休职员和16名退职职员,全部按规定调整了基本养老金待遇,其中,退休、退职职员月增加养老金总额50.36万元,人均月增加117.97元。人均月基本退休费将达到966.81元。

4.劳动关系保持*稳定。一是做好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坚持以调解为主、调解裁决相结合,服务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劳动关系。1至8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5件,处理结案30件,其中调解结案16件、裁定结案4件、裁决结案10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60多万元;指导企业新签劳动合同10121份,续签劳动合同180份并予以鉴证,纠正不规范合同500份,帮助企业建立劳动合同治理台帐40份,劳动合同签订率98%。二是抓大案要案查处,积极化解群体矛盾,维护社会稳定。1至8月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0件,追讨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105.6万元,投诉举报结案率达100%。

5.职业技能培训得到加强。充分发挥县就业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的作用,采取校企联合的形式,坚持以实用性为主,多形式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进步职业素养。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县部分企业的影响,我局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重点深进陷进停产半停产困境的企业,与企业联合开展在岗职工技能培训,提升职工素质,帮助企业稳定职工队伍。已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200人,占计划10000人的82%,其中培训企业在岗职工2055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3254人,合格发证3246人,占计划2500人的130%。培养新技师114人,占计划150人的76%。

三、主要体会

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较明显的成效,得益于县委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和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得益于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局系统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必须坚持领导带头示范。领导干部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领导干部的学习实践活动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开展的成效和水平。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领导班子成员坚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努力做到了“七个先行”,即深进学习先行、深进调研先行、指导基层先行、关注民生先行、完善体制先行、提升品质先行、整改落实先行。同时,局班子成员还主动深进局属各联系单位,积极做好指导督查工作,确保局属各联系单位各阶段、各个环节的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有力推动了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进开展。

(二)学习培训是基础,必须坚持正面教育贯串始终。局党组坚持把深化学习、进步熟悉贯串于整个活动的始终,把不断夯实科学发展理论基础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线。在学习实践活动当中,始终不断深化学习内容,在创新学习载体、进步学习成效上下功夫,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和心得体会交流,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加深党员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进开展;始终坚持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按照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实事求是查找存在的题目,深刻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题目既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有效保护了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注重实效是根本,必须坚持突出实践特色。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目的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劳动保障工作纵深发展。劳动保障工作是构筑*社会的“安全网”与“减震阀”,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亲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始终把维护和发展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真心实意地为劳动者与企业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多做一些促发展、保稳定的事,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一些热人心、得人心的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扎实做好就业稳岗、社保减负、*维权等工作相结合,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和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相结合,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门难点题目相结合,把实践特色贯串活动全过程。

(四)群众参与是条件,必须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学习实践活动效果好不好,是否真正实现了预期目标,终极要靠群众来测评。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扬*,吸收企业、服务对象和群众职工参与,主动求智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真诚接受群众监视,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题目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题目,把群众满足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学习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成为群众关心、支持的民心工程。

四、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上级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看相比,我局学习学习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题目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创新体制机制的力度仍需要进一步加大;个别同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进步等。对于这些题目,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重点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在全面整改落实的基础上,坚持把近期整改与中长期整改结合起来,对具备整改条件的,立即整改;对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限期整改;对难度较大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集中气力攻坚克难,努力争取逐个突破;对暂不具备条件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争取分步解决;对已经解决的题目,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出现反复。坚持尽力而行,量力而为,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抓整改、办实事、解困难、促发展,努力使整改落实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局党组将适时开展一次“回头看”,加强对整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整改落实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二)探索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不少解决当前困难、促进长效发展的工作机制。这是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成果,也是今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今后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体制机制不断加以修订完善,真正使其成为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另一方面,要善于立足新情况、新思路、解决新题目,努力使我们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步伐、适应事业发展新需要、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探索建立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养老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5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我市各级政府强化依法管理,使民办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全市现有民办中小学(含职业中学)共有219所,在校生6.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11.5%,三城区民办小学在校生3.8万人,占三城区小学在校生总数的3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办职业培训学校69所,年培训量为5万人次。

民办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39人,占全市普通中学教师的9.88%;民办小学专任教师2262人,占全市小学教师的12.33%;职高教师173人,占全市职高教师的16.27%。教师的学历以中专、大专为主,其中除聘用的退休教师具有教师资格外,大多不具备教师资格。教师的平均工资约500元,幅度为250至1500元以上。

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企业举办的办学水平高。如中天北京四中、车辆厂中学、川外附中学等学校,与全国名校合办,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好,设施设备较为先进,收费较高,学生大多是来自中、高收入的家庭。个人举办,以外来务工农民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在逐步提高。如白云兴农中学,办学理念新颖,内部管理机制灵活,发展为现该校已拥有学生2000余人,教职员工250多人,学生公寓、实验室、运动场等教学设施齐全的完全中学,2003年高考成绩名列我市前列,并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民办中学。由于该校教学质量高,设施设备先进,一些贵阳市常住人口子女也要求进入读书。达兴学校在充分依托28中的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初见端倪。

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我市民办教育的现状,制定《贵阳市民办中等学校审批暂行办法》和《民办流动儿童少年初中必备办学标准》,成立了民办中学设置评审委员会,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标准。从2001年起,每年拨民办教育专项补助经费20万元,帮助民办学校购置教学设备,其中80%用于帮助流动人口子女学校。2003年,市政府拨专款300万元用于民办学校建校贷款贴息,帮助民办学校的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的学籍管理、教学业务、德育工作、师资培训、教师职称评审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管理,加强民办学校规范管理。

二、问题和困难

1、《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政策不配套。调查中感到《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落实得不好,认识普遍不到位。民办学校申请信贷,不能以举办者投资兴建的校舍作为抵押,制约了民办学校的发展。征用土地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手续复杂。民办学校的学生由于不具有本市户口,不能升入本市重点高中,而升入普通高中也需交3000元借读费,民办学校认为这直接影响民办学校初中阶段的办学规模及水平,也是不平等待遇,同时我市也失去一批优秀的高中生资源。一些办学者对教育的公益性认识不足,办学急功近利,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2、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我市民办学校90%是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规模小。办学者有热情,但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常常是家族式管理,而聘用的校长没有管理权,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不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3、相当一批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不能达标,设备简陋,办学条件差。多数学校是租赁民房作校舍,教室面积窄小,采光不足、通风不良,有的教室就是通道。课桌椅多是公办学校淘汰的,新旧不一,教具配置不齐,实验设备简陋,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一些学校缺乏安全保障措施,学生活动场地少,课外活动受限制。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学校收费往往较低(约80-500元),仅能维持教育教学低水平运作。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稳定性差。在生源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里,教师的来源是进城打工的乡村教师和外地非师范毕业的大中专生,大多不具备教师资格和职称。教师工资偏低,大多没有办理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教师没有安全感。学校与教师之间没有正规的聘用手续,双方缺乏制约机制,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5、教学质量令人担忧。除兴隆中学等少数学校外,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的生源是外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家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求不高,学生基础差别大,加上教学水平的原因,至使教学质量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规定的要求。初中生的毕业合格率低。

6、职业培训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市的职业培训设置的专业虽然有四十多种,但市场需求量大的家政服务、药业加工等专业却很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市场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会计调研报告 ·产品调研报告

三、建议

1、加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形式多样的宣传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扩大教育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民办教育,支持民办教育,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各级政府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民办学校,合理布局,保护合法办学,严厉查处违法办学,遏制恶性竞争。同时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整合公办学校的办学资源,尽快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的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 的目标。

3、加大民办教育的扶持鼓励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需求日益增加,我市民办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应依法逐年增加对民办学校义务教育的专项投入,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探索有效可行的办法,帮助民办学校解决贷款发展问题。

4、加强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民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和教师人才档案,对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先评优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积极鼓励公办学校的教师向民办学校流动,以吸引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

养老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6

“有调研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持证率为57.4%,其中社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持证率仅为43.5%。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没有配备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要。”

日前,南京一家民营医院下属的养老院需招聘管理和护理人员,均要求有养老院、老年护理机构相关从业经验。招聘信息近两个月,管理职位应者寥寥,而护理岗位更是几乎无人问津。

“开养老院不愁没人住,只愁找不到工作人员。 ”该院负责人士很无奈。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

自 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 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全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 1.4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到 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

不断扩容的老年人群,使得养老、托老服务的需求异军突起。以上海为例,目前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 260.8万,占上海总人口的 19.3%,尽管养老床位每年以 3000张的速度递增,但仍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特别是中心城区养老机构均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队伍,对中国的养老事业发起了挑战,养老问题已经从单纯的家庭问题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为此,不少地方都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院,然而由于养老专业人才的短缺,拉了养老院服务质量的后腿,成为养老机构发展的瓶颈。

有调研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持证率为57.4%,其中社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持证率仅为43.5%。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没有配备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要。据了解,目前南京 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 93万,而南京 216家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 2000多人,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大都是从周边地区过来的护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仅 44%。且待遇不高,工作辛苦,因此不但难招,流动率也高。

当前,社会养老人才有以下不适应:一是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护理人员通常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只懂得能吃苦干好活,不善于与老人交心、交流。二是普遍存在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差的问题。只具备一般的服务技能和护理知识,无法做好那些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工作和对患重病卧床不起的老人的专业治疗等服务。三是缺乏老年心理学、医学等知识。面对老年心理障碍引起的老年突发病症,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技术处理和妥善的专业处置。四是缺乏专业管理、医学人才。不能针对老年人特长、兴趣、爱好和自理能力,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和开设专业性理疗、护理等服务功能。

需要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加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对养老服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那样简单,老人对养老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及管理人员不仅要有爱心、耐心,更需要有专业的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养生之道,还应熟悉老人心理,掌握给老人提供精神愉悦的各种技能以及老人饮食知识等。

“我国的养老事业需要有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面对养老机构缺乏高素质人才的现状,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刘蕴华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事业已经不再只是过去所谓的一些敬老院,不再只是意味着干一些脏活和累活,更多的是有了精神文化的介入,有了很多新思想的介入。”

结合养老机构的一些现实需求,刘蕴华说:“现在很多老人也都希望能够看到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到了纪念日,他们就要唱歌,这样就需要有年轻人来教他们唱歌和跳舞。另外在护理方面,有一些新的设备仪器,尤其是一些国外进口的设备,很多的说明书都是英文,老人看不懂,就需要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养老机构中来。在香港,800多家养老院有 600多家是私营的养老院,这些养老院的经营者大多都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高素质人才,因而他们把养老院搞得很好。”

“现在我们社会的文化层次提高了,我们的年轻人包括大专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什么就不进入养老行业呢?做好了的话,这个行业也不是绝对的低收入,搞养老院的经营管理就需要一大批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中国的养老事业现在正是真正发展的时刻,养老这个行业可以说是一个最具潜力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可以说是不可估量。”刘蕴华主任说。

待遇低地位低

大多专业人才改行

养老这个行业发展到今天,需要大量专业性的服务与管理人才,未来养老人才发展机遇看好。近年来,很多综合性大学也都开设了社会工作和社会学专业,每年都会培养出一大批的专业性人才,但是却很少有大学生会真正走入养老机构工作。

2005年,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江苏第一个与老年人服务有关的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然而 3年毕业后,一个班的学生仅有两人学以致用,其他人全都改了行。

在南京市允德乐龄(象山)老年公寓工作的张桂霞和王雷,是该校管理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首批毕业生,也是学校精心培养三年后仅存的两名学生。王雷说:“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是估计毕业后可能是到民政部门从事老龄事业管理的,没多想就报名了,而毕业后去养老院工作,这个结果以前没想过。一些人应聘到了民办养老院,虽然专业对口,但每月工资只有七八百元。这份工资与护工几乎一样,还不如一名保姆呢。 ”

“让我们更失望的除了待遇,还有世俗的眼光。 ”张桂霞说:“这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一些民营养老院负责人没有把我们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一进院就安排我们给老人洗澡、洗脚、处理排泄物等,把我们完全当成护工用,所学到的知识一点都派不上用场,看不到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还有就是别人的看法,将服务业看成低人一等的传统职业观念仍然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中,一提到养老院,就是伺候老人吃喝拉撒的工作,不该是由小姑娘干的。于是很多同学改行做了业务员、营销员、文秘等。 ”

据了解,这个专业的课程主要有老年膳食与营养、老年护理与保健、老年心理咨询与治疗、老年美容与服饰、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等等,几乎涵盖了有关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主任唐东霞说,他们之所以在全省率先开了这个专业,就是因为看到了养老业的人才缺口很大,其实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护理老人,而是技术管理型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可面向社区、敬老院、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老年旅行社、老年产业公司等单位,从事咨询、管理等工作。

重视从养老机构中

培养人才

需求市场一片红火,可培养出来的人才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大多都在刚起步的状态,还处于探索市场阶段,运作机制上还不成熟。同时,由于本身资金有限,加上养老机构的福利性质,只能是微利行业,想要开高薪,现在还不太现实。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卫认为,从大的方向上来看,高校开设老年专业是很有前瞻性的,但由于目前国内的养老机构还处于数量少、层次低的状态,仅局限于让老人吃饱后有人陪着聊天的“保姆式”照料就行。所以如果大专院校能把专业定位在“服务”上可能会吃香。南京真美好养老院负责人李思美也认为,当前养老行业需要的还只是服务性人才,她说,“我感觉老年专业人才可能得等个 5~ 10年才用得着,或是分配到高档养老院当高级护士用。”

针对专家分析的现状,笔者以为,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弥补我国养老人才缺口,必须重视当前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人才队伍的挖掘和培养。

一是选送培育一批具有养老护理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在目前现有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中挑选年龄轻、身体好、爱岗位、肯学习、敢吃苦、善奉献的同志,选送到院校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医学等专科,提高他们的专业化知识和专业化技能,解决文化知识肤浅、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

二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组织培训。现有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经费、人员等保障不足的实际困难,在选送少数从业人员到院校深造的同时,应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和经营状况,因地制宜开展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从院校邀请学者、教授到本单位授课,帮助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本领和专业技能,弥补服务专业技能的不足。

三是坚持面向社会,提高服务技能。在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中填补知识型人才、专业型人才人才,在满足老人的需求的同时,应坚持面向社会,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信息网络等工具,大力宣传养老机构肩负的使命责任和面对的种种困难,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养老事业,从而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专业人才技能和服务水平,推动老年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是坚持开拓创新,大胆引进人才,促使从业人员向多项型发展。养老机构必须按照市场运作机制规范管理,规范服务,规范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人才队伍的建设,更应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操作。在发动、提倡、鼓励社会各界投资赞助养老事业的同时,经营状况好、经费等保障允许的养老机构,应向国内大专院校,甚至向自国外引进专业人才,大胆尝试使用国内优秀技术人才和国外的专业人才,填补多项型从业人才长期空缺的局面。

中国老龄化

只用了 27年

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据了解,老龄化的到来,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而中国只用27年就完成了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的宁夏(2012年)作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这说明,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从地区上来看发展是不平衡的。同时,还存在区别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的普遍规律,而出现显著的城乡倒置。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